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辯證法概論劉冠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然辯證法”學科簡介來源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學術組織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各省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以及相關的各級學會,如:軟科學學會、科學學學會、科學哲學學會、技術哲學學會等學科建設(1)碩博士點:山西大學、北大、人大、清華、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大等。(2)著名學者:于光遠、舒煒光。陳昌曙、黃順基、劉大椿、郭貴春、吳國盛、曾國屏等主要期刊《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原名《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等其他刊物《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科學學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中國軟科學》,等內容安排第一章自然辯證法概述第二章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第三章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存在方式第四章自然界的演化發(fā)展第五章人與自然界課程的規(guī)定與授課方式性質規(guī)定研究生的必修課——國務院學位辦的規(guī)定學時規(guī)定總18學時每周3學時,共6周學分規(guī)定1學分授課形式:重點內容以講授為主,輔之自學和課程論文考核方式筆試(70分)+課程論文(20分)+平時成績(10分)筆試:考試內容:即講授的內容考試形式:開卷考試時間地點:研究生部統(tǒng)一安排,研究生部通知課程論文:依據《自然辯證法概論》的原理、方法,結合自己所學專業(yè),撰寫一篇論文,題目自擬論文格式,參照《自然辯證法研究》雜志的撰稿要求字數(shù),5000字左右。交論文的時間與方式:考試前,各班的班長收齊,交到馬院辦公室平時成績:注意:曠課3次及以上者,本課程重修請假:以請假條為準(要求:導師簽字,學院蓋章)參考教材與本科生授課不同,沒有指定的統(tǒng)一教材。在此,僅列參考教材:黃順基等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吳延涪等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國家教委社會科學研究與藝術教育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孫小禮等主編:《自然辯證法講義(初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郭貴春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大綱),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其他自然辯證法教材經典著作: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84恩格斯:《反杜林論》哲學篇,人民出版社,1970第一章自然辯證法概述內容設計:一、自然辯證法的定義二、自然辯證法的核心三、自然辯證法的主線四、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五、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六、自然辯證法研究對象與學科內容的關系七、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屬性八、自然辯證法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九、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意義一、自然辯證法的定義自然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體系。這一定義內在地包含了自然辯證法的核心、主線、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二、自然辯證法的核心核心: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硬核,或理論內核)自然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自然界的一般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體系辯證唯物主義,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完整的體系?;仡櫍恨q證唯物主義的內容體系唯物論——物質觀、意識觀、運動觀、時空觀辯證法——三大規(guī)律: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五對范疇:原因與結果、本質與現(xiàn)象、內容與形式、偶然性與必然性、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后來加上:系統(tǒng)與要素、結構與功能等認識論——實踐觀、認識觀、真理觀、價值觀三、自然辯證法的主線主線: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和自然界關系聯(lián)結的紐中介:科學技術形成了如下圖示:人←→科學技術←→自然界(人的自然化)(中介)(自然界的人化)主體←→科學技術←→客體(客體化)(中介)(主體化)問題:①科學技術屬于主體?還是屬于客體?問題:①科學技術屬于主體?還是屬于客體?
②屬于人的構成?還是屬于自然界?
③人相對于龐大的自然界,為什么將自然界視為客體而自己成為主體?四、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從整體上講,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是:“人—科學技術—自然界”構成的整體系統(tǒng)展開來看,它包括相互聯(lián)系的三部分:1.自然界的一般規(guī)律(自然界的辯證法)2.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規(guī)律(科學技術研究辯證法)3.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辯證法)這三者邏輯地、歷史地形成一個整體系統(tǒng)因為借助于科學技術這一中介,人已經成為自然化的人,自然界已經成為人化的自然界。科學技術既是人的科學技術,也是自然界的高級構成在理解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時,特別是在理解其自然觀時,應當注意:直接的研究對象:科學技術間接的研究對象:自然界恩格斯寫作自然辯證法的目的:通過研究科學技術的成果,達到其自然觀的建構目的——這是自然辯證法與以往各種自然哲學、自然觀最為不同之處——也是自然辯證法具有科學性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五、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與研究對象相適應,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包括三部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技術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技術觀(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定義: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自然界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根本觀點。主要回答的問題: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是什么?二是自然界是怎樣存在著?內容包括:1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存在方式如自然界的物質形態(tài)、物質系統(tǒng)、層次結構、物質運動方式等2自然界的演化發(fā)展如自然界的演化過程、自然界的演化規(guī)律等3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人的起源與進化、人工自然、人化自然等形成的基礎:是科學技術的成果。(二)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定義: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主要回答的問題:在概括總結各種具體科研方法的基礎上,探討:科技研究如何進行?在對科技研究進行反思的基礎上,追問:科技研究何以可能?內容包括:1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式方法如,科學問題、科學事實、科學假說2技術研發(fā)的一般程序和方式方法如,技術原理的構思、技術設計的方法、技術評估的原則3科技研究通用的方法如,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科學抽象、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形成的基礎:自然科學中的各種具體方法、程序、規(guī)則等(三)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技術觀定義: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系統(tǒng)中科學技術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根本觀點。主要回答的問題:在概括總結各種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探討:科學技術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反思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內容包括:1科學技術的的性質、價值和體系結構2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動力3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4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六、自然辯證法研究對象與學科內容的關系簡而言之,二者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研究對象是客觀的,屬于客觀辯證法學科內容是主觀的,屬于主觀辯證法自然辯證法是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統(tǒng)一。如下圖: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自然界的辯證法科學技術研究的辯證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技術觀客觀辯證法主觀辯證法研究對象學科內容自然辯證法七、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屬性從五個層面來理解:(一)從一般意義講,自然辯證法屬于哲學范疇原因有三:1從定義上看,自然辯證法是研究“一般的”規(guī)律和“一般的”方法的理論體系2從內容上看,自然辯證法的三個內容(自然觀、方法論和科學技術觀)是在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的高度研究的結果3從自然辯證法和自然科學的區(qū)別看,盡管以自然界作為研究對象,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表現(xiàn)在:A自然科學是直接研究自然界的;而自然辯證法是間接研究自然界的。B自然科學以自然界的局部領域(或部分、個別)為研究對象;而自然辯證法則以自然界的整體為研究對象。C自然科學得出的是局部的、個別的結論或規(guī)律;而自然辯證法得出的是自然界存在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看,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門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其體系包括:一個核心,兩個組成部分。核心是: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組成部分:自然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自然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區(qū)別,主要有三:第一,從直接的研究對象來看,自然辯證法是對自然科學及其成果的概括和總結,而歷史唯物主義是對社會科學及其成果的概括和總結。第二,從主線來看,自然辯證法的主線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歷史唯物主義的主線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從主要任務來看,自然辯證法是為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提供理論指導,歷史唯物主義是為了解決人與社會的矛盾提供理論指導。自然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聯(lián)系:兩者具有共同的理論內核,即辯證唯物主義兩者具有辯證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自然辯證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歷史唯物主義是自然辯證法的延伸和拓展。因此,二者是同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進一步講,這是由以下兩方面的關系決定的:一方面,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與社會關系的基礎和前提。離開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就無以談論人與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是在人類社會中展開和實現(xiàn)的,人與社會的關系制約著人與自然關系。(三)從學科層次上看,自然辯證法是介于自然科學和哲學之間的中間層次的學科。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自然辯證法既不像辯證唯物主義所研究的普遍規(guī)律那樣,具有最高的普遍性,抽象性。另一方面,自然辯證法又不像具體自然科學的各分支學科那樣,研究自然界的個別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自然辯證法是研究“一般”規(guī)律的中間學科。哲學、自然辯證法和自然科學的關系:普遍、一般和特殊用圖表示理論指導理論指導哲學自然辯證法自然科學普遍一般特殊具體應用升華、抽象概括、總結(四)從發(fā)生的作用上看,自然辯證法是連結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的中介和橋梁。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科學通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介。這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這一方面來理解的。對自然科學的實證知識和材料,首先作出總結、概括的是自然辯證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自然辯證法的概括。另一方面,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向自然科學的橋梁。這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指導這一方面來說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高度的普遍性、抽象性,因而對自然科學有研究有指導作用。同時,自然科學發(fā)展到今天,又確實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但由于二者距離太大,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抽象,自然科學非常具體。怎樣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借助自然辯證法這一中介。(五)從交叉學科的角度看,自然辯證法帶有交叉學科性質一方面,自然辯證法是對科學技術及其成果的哲學概括;另一方面,它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技認識和實踐中運用。因此,自然辯證法反映了哲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在現(xiàn)代,自然辯證法不僅概括自然科學成果,而且也總結社會科學的成果,甚至反思人文科學的成果。因而,體現(xiàn)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交叉性質。八、自然辯證法與相關學科的關系自然辯證法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與許多相關學科關系密切。如自然科學、科學哲學、科學學、科學技術社會學、科學技術管理學、自然史、科學史等。主要介紹:自然辯證法與自然哲學、科學哲學、科學學的關系。(一)自然辯證法與自然哲學的關系1什么是自然哲學?關于自然哲學,學術界尚無確切的定義,在此只能給出一個解釋性定義,也是一個傳統(tǒng)的觀點。定義:自然哲學是流行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xiàn)之前的,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哲學學說,特點:自然哲學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把握:第一,從研究內容上看,自然哲學只進行自然觀的研究,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和自然現(xiàn)象;研究的內容是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一般的,籠統(tǒng)的知識。最早的自然哲學學派是古希臘的米利都學派這是古代最早的自然哲學學派,第一個唯物主義學派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研究的問題:宇宙的本原是什么?泰勒斯的回答:“水”阿拉克西曼德:“無定形”、“無規(guī)定”、“無限者”阿拉克西米尼:“氣”赫拉克利特:“火”古代原子論學派代表人物;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shù)?。研究問題:宇宙的物質組成是什么?第二,從研究方法看,自然哲學是用直觀、思辨的方法對自然現(xiàn)象作出直接的判斷。古代米利都學派對“宇宙本原是什么”問題的回答:泰勒斯的回答:“水”(直觀方法)阿拉克西曼德:“無定形”、“無規(guī)定”、“無限者”(思辨方法)阿拉克西米尼:“氣”(直觀+思辨)赫拉克利特:“火”(直觀+思辨)畢達哥拉斯學派:“數(shù)”是宇宙的本原。即使是到了近代,思辨方法對自然科學的影響也很大。如牛頓,解決不了“行星運行的切線力”問題時,提出了“上帝的第一推動力”,亞里士多德曾提出過“自身不動的第一推動者”。第三,從與自然科學的關系上看,自然哲學不承認自然科學從其中分化出來,它認為能夠包括自然科學,并且能代替自然科學。自然哲學的這一特點,對自然科學家的影響是很大的。自然科學在近代的產生,經過了兩上“分離”:第一次是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第二次是從自然哲學中解放出來。當近代自然科學從自然哲學中分化出來以后,許多的科學家仍然認為他的研究成果屬于自然哲學。如,牛頓的經典力學名著:《自然哲學的數(shù)字原理》,本是研究力學規(guī)律的著作,但冠以“自然哲學”的名字。又如,拉馬克在生物進化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提出生物進化論的科學家,代表作:《動物哲學》,即關于動物的自然哲學,第四,從最終目的看,自然哲學是要建立絕對的終極的“自然體系”。即認為,自然哲學的理論無所不包,無所不能解釋。米利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認為宇宙本原是水,然后用“水”來解釋宇宙萬事萬物的形成,發(fā)展和消失,成了無所不能解釋的理論古代原子學派也是如此,用原子,虛空解釋萬事萬物。即使到了近代,牛頓創(chuàng)立的本是力學體系,冠以“自然哲學”之名,認為他的理論也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解釋的。速度的范圍:0~∞加速度:0~∞力的范圍:0~∞質量范圍:0~∞大:天體小:光微粒這也是牛頓力學導致機械自然觀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2自然辯證法與自然哲學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觀點:第一,二者都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現(xiàn)象的哲學學說(橫向比較);第二,自然辯證法是從自然哲學中分化出來,它使自然哲學成為科學,或者說,自然辯證法使自然哲學具有了科學的性質,是科學化的自然哲學(縱向比較)。(問題是:科學化了自然哲學還是不是哲學?)3自然辯證法與自然哲學的區(qū)別A.從與自然的關系來看,自然哲學直接對自然界作出判斷,自然辯證法則以自然科學為中介間接地解釋自然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B.從依靠的手段看,自然哲學依靠直觀、思辨方法;而自然辯證法則是概括總結自然科學的成果建構體系,克服了自然哲學的直觀性和思辨性。C.從建立體系的性質看,自然哲學建立的是絕對的、終極的理論體系;而自然辯證法卻是一個開放的、發(fā)展的理論體系。D.從與自然科學的關系來看,自然哲學不承認自然科學的獨立性,認為自身能包括代替自然科學,而自然辯證法是在肯定自然科學獨立存在的前提下,來利用、概括自然科學的成果。(二)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哲學的關系1科學哲學簡介科學哲學是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一大流派,與自然辯證法關系非常密切。(1)英文“PhilosophyofScience”、“Scientificphilosophy”都譯為科學哲學。在我國學術界,一般情況下是通用的,不加以區(qū)分,但二者也是有差別的。PhilosophyofScience——科學哲學:主要指,以科學為研究對象的哲學ScientificPhilosophy——科學的哲學:是相對于不科學的哲學而言的,是具有科學性質的哲學(2)現(xiàn)代西方科學哲學是自然科學哲學化、哲學科學化雙向運動的結果,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相互滲透的必然產物??茖W發(fā)展到20世紀以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相對論;量子理論;原子結構論;原子核結構模型;各種宇宙模型。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如:夸克幽禁之謎,黑洞之謎,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生命起源、生命本質、生命進化等問題這時,科學家與哲學家之間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思想對流。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理論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家,越來越對哲學問題感興趣。另一方面,有相當?shù)恼軐W愛好者,具有科學的頭腦和知識,對科學問題及對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特別感興趣(3)西方現(xiàn)代科學哲學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與觀點:.羅索、維特根斯坦、卡爾納普、萊辛巴赫的邏輯實證主義卡爾·波普的批判理性主義、證偽主義、“三個世界”理論”、知識進化論(四段圖式)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與觀點:庫恩的范式論、歷史主義理論拉卡托斯的精致由證偽主義、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費耶阿本德的無政府主義方法論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主要代表人物與觀點:勞丹的新歷史主義理論夏皮爾的科學實在論90年代以來,產生了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4)科學哲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科學的本質科學的合理性科學的研究活動科學方法論科學認識論科學的邏輯結構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等等2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哲學的關系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哲學的聯(lián)系:從研究對象看,都非常重視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從建立學說手段看,都非常重視利用自然科學的成就來構建自己的科學體系。正因為如此,所以有時也把自然辯證法稱為科學哲學或科技哲學。如,有些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專業(yè):自然辯證法(科技哲學)現(xiàn)在有些理科學生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好多理科學生報考自然辯證法專業(yè)或科技哲學專業(yè)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哲學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對以下兩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問題一:在研究自然科學的本質和規(guī)律時,要不要以科學的自然觀為基礎?西方科學哲學把自然觀中的“物質”范疇視為形而上學,是屬于自然哲學的范疇,不應放在科學哲學中。因此,自然哲學撇開自然觀孤立地研究自然科學。而自然辯證法明確地把自然觀作為自己學科的基礎和組成部分。問題二:是否把“社會生產”看作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并以此基礎上來考察自然科學??茖W哲學總是有意無意地撇開這一問題,甚至不承認社會生產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撇開此基礎研究自然科學。而自然辯證法從認識的首要的基本的實踐觀出發(fā),把社會生產作為研究科學理論產生,發(fā)展的一個基本前提。(三)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學的關系1科學學的簡介科學學是以自然科學整體為研究對象,研究自然科學的本質、結構、規(guī)律以及與社會其他領域之關系的科學學說。對象:自然科學整體內容:科學的本質、結構、規(guī)律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學科屬性科學——主要是社會科學有些國家把它列為:自然科學在中國,還把它列為:“軟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學創(chuàng)立的主要貢獻者一是英國科學家貝爾納(J.D.Bernal)1939年出版《科學的社會功能》,科學學的第一部專著。1953年出版《19世紀的科學與工業(yè)》、《科學與社會》1954年出版《歷史上的科學》貝爾納被譽為科學學的創(chuàng)始人。二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R.K.Meron)先后發(fā)表和出版了有關科學的論文和專著,包括:《17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站在巨人的肩上》,等等。還有許多學者對科學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的普賴斯日本的武谷三男英國的齊曼中國的許多學者,如錢學森、于光遠、夏禹龍、馮之浚等2自然辯證法與科學學的關系聯(lián)系:兩者都把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作為研究對象兩者都十分重視研究科學的本質、規(guī)律以及與社會的關系。因此,二者的交叉度,相當高有人認為,科學學屬于自然辯證法的內容區(qū)別:從研究對象上看,自然辯證法是以自然界、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方法作為研究對象,而科學學主要以自然科學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從內容上看,自然辯證法是自然觀、科學技術觀和科學技術方法論構成的理論體系,而科學學主要包括科學觀和科學方法論。從學科屬性上看,自然辯證法在一般意義屬于哲學,而科學學屬于科學,主要屬于社會科學九、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意義(一)有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二)有助于啟迪人們的智慧(三)有助于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四)有助于了解科學技術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五)有助于樹立科學的生態(tài)觀念,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六)有助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自然辯證法教學希望達到的基本目標提高科學素養(yǎng)弘揚人文精神縱論古今人物啟迪科學智慧第二章
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學術界傳統(tǒng)觀點認為:自然辯證法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以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辯證法》為標志,形成于19世紀70年代。根據這一傳統(tǒng)觀點,主要講三個問題:一、自然辯證法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二、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了自然辯證法三、自然辯證法的發(fā)展一、自然辯證法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自然辯證法是對自然科學及其成果的概括和總結它的產生,與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狀況密切相關因此,確立它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需要考察自然科學的歷史需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一)遠古時期“無科學”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遠古時期“無科學”。如下圖:原始技術原始技術
發(fā)明人類力量與才能
剛剛凸現(xiàn)生產水平低
無科學原始宗教自然觀
(萬物有靈論)在無科學的情況下,畏懼大自然的力量,產生的是:原始宗教的自然觀特點是:萬物擬人化——認為萬物有靈,如雷神、電母等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圖騰崇拜”這時,不可能產生“自然辯證法”(二)古代的自然科學
部分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的大致生卒年表古代:主要是指古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5世紀)特別是古希臘時期,群星薈萃哲學家即科學家反之亦然1古代的自然科學不能成為自然辯證法產生的基礎原因:古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水平——低對自然界的認識程度——低除了天文學、力學、數(shù)學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外,其它學科都正處在萌芽中因此,古代的自然科學不能成為構建自然辯證法的自然科學的基礎2與古代自然科學相適應的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在古代的自然科學背景下,人類對自然界的探討,主要是以“自然哲學”的形成進行的當時自然哲學的成就,就是當時自然科學的最高成就主要探討的問題:關于自然界萬物的本原問題關于物質構成問題關于宇宙結構問題關于自然界萬物的本原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無限者”、“無規(guī)定”、“無定形”阿那克西米尼——“氣”赫拉克里特——“火”畢達哥拉斯學派——“數(shù)”最完美的數(shù)——10宇宙應該符合數(shù)的美、數(shù)的和諧——這是一種“樸素的”元素說關于物質結構問題留基伯、德謨克利特——古代的原子論提出了原子與虛空宇宙的物質構成:原子和虛空伊壁鳩魯:進一步發(fā)展,指出:原子有量的區(qū)別阿那克薩戈拉——“種子說”亞里士多德——“四元素說”土、水、氣、火——這是一種樸素的原子論關于宇宙結構現(xiàn)在來看,就是“太陽系的結構”主要有兩種結構學說一是太陽中心說畢達哥拉斯學派——中央火與“十個天體的宇宙模型”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二是地球中心說歐多克索——以地球為中心的“同心球宇宙模型”阿波羅尼、伊巴谷——“本輪—均輪說”托勒密——系統(tǒng)地提出了“地心說”古代自然觀的特點:直觀性思辯性猜測性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因此,與古代自然科學相適應的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三)中世紀,科學成為神學的婢女中世紀(中古時期)(公元5—15世紀)中世紀,科學成為神學的婢女與此相適應的,是宗教神學的自然觀基督教——五大論題上帝創(chuàng)世人類中心人的原罪神恩對不朽的信仰(四)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學近代前期:15世紀—18世紀中葉也稱為“經驗自然科學時期”。1.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整體狀況A學科建設方面:只有力學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即牛頓經典力學。物理學,除力學以外的其它學科,如光學、熱學、電學、磁學等,剛剛超步不久?;瘜W:燃素說占據統(tǒng)治地位拉瓦錫氧化學說、道爾頓原子論、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還沒有提出生物學:只是對生物進行識別、分類的研究B特點:以搜集事實、積累材料為主要特征C主要任務:主要回答“是什么?”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性質,特點等主要是自然現(xiàn)象的空間特征而此時,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時間概念。D研究方法: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方法借此方法對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得到的是經驗自然科學知識。所以,這個時期稱為“經驗自然科學時期”2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主要成就(1)天文學革命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天體運行論》主要論點: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運動——繞太陽轉,1年1周;繞自軸轉,每日1周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這個中心旋轉月亮繞著地球為中心的軌道運行地球帶著他的“衛(wèi)星”月亮一起繞太陽旋轉恒星分布在天球上太陽中心說提出的意義:科學意義:比托勒密地心說,更符合簡單性原則社會意義:標志著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對“神學的絕交書”(2)生理學革命維薩留斯:《人體構造》,為現(xiàn)代人體解剖學奠定了基礎。塞爾維特:公開提出血液是通過肺由心臟的右邊流到左邊的見解。哈維:根據解剖學,系統(tǒng)提出了“血液循環(huán)”學說。(3)科學實驗方法的誕生標志著科學實踐與生產實踐的分離從生產實踐中分化、發(fā)展成為獨立的科學研究方法近代科學實驗的先鋒——達?芬奇近代實驗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實驗“實驗—數(shù)學”方法(4)經典理學體系的創(chuàng)立實現(xiàn)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第一次綜合哥白尼“日心說”→伽利略的力學規(guī)律→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牛頓運動三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力學體系————實現(xiàn)“天”和“地”的統(tǒng)一(5)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牛頓:1671年寫成《流數(shù)法和無窮級數(shù)》,1736年出版萊布尼茲:1684年寫成《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于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1686年發(fā)表第一篇微積分的文章。3與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相適應,產生了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原因有二:一是牛頓與牛頓力學的影響牛頓與牛頓力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牛頓力學是近代前期唯一成熟超來的學科牛頓在學術界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牛頓力學是研究機械運動的學科,而牛頓對其力學中的各個物理量并沒有限制速度變化區(qū)間:0→∞加速度的變化區(qū)間:0→∞質量的適用范圍:小到光微粒,大到宇宙天體0→∞力的大?。?→∞因此,宇宙中的一切運動乎都可以納入牛頓力學體系其他科學家,包括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等,都依據牛頓力學來進行研究。其結果,必然產生機械形而上學的自然觀。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表現(xiàn)之一,牛頓力學必然導致機械決定論當時人們依據牛頓力學作了這樣一個推理:如果知道了世界在某一時刻的狀態(tài)(描述機械狀態(tài)的物理量位置、速度、位移、路程)根據牛頓力學定律和運動學規(guī)律:F=ma=mdv/dt,vt=v0+at,s=v0t+1/2at2那么,自然界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任一時刻的狀態(tài)(位置、速度、位移、路程等)都可以計算出來。當時,有的人(如法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了“神圣計算者”,來確定某一時刻的狀態(tài),。那么,整個自然界的過去,未來就都呈現(xiàn)在人的面前了。在他們看來,自然界就如同是“事先畫好的一幅畫”,隨時間推移,這張畫在不斷地展開,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都是沒有關系的,這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絕對時間、絕對空間。表現(xiàn)之二:牛頓力學必然導致外因論根據牛頓力學的運動定律物體是不能改變自身運動狀態(tài)的,要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話必須有外力——慣性定律,第一定律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量與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ma=m·dv/dt——第二定律“力”指的是“外力”——“因”;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果”在這里,力和加速度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的,表現(xiàn)出“絕對的同時性”即“因”與“果”具有“絕對同時性”不知道大家在學習這一公式時,是否對這種“絕對的同時性”產生懷疑?表現(xiàn)之三:牛頓力學必然導致“自然界只有量變而沒有質變”觀點的產生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在外力作用下,一個物體改變的只是速度、位置的量而其質量是不會改變的對于一個物體而言,質量m,是一個定值質量m,不隨速度、加速度、受力的大小而改變的也就是說,在牛頓力學中,只有速度、位置等“量”的改變,“質”是不變的表現(xiàn)之四:由于牛頓力學的學科地位,必然產生“用力學規(guī)律(機械運動規(guī)律,低級運動規(guī)律)來解釋其他高級運動形式(熱運動、光運動、電磁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的現(xiàn)象在當時的科學界出現(xiàn)了如下現(xiàn)象:A濫用“力”的現(xiàn)象物理學中:電力、磁力、熱力、擴散力、膨脹力、輻射力化學中:親合力、化合力、分解力生物學:生命力、“活力”社會領域:“社會力”、“人力”、“生產力”、“勞動力”B濫用“質量”現(xiàn)象——對照“質量”概念,產生各種實體說熱學:熱質說、熱流體學說光學:光微粒說電學:電流體說(一種電的流體說,二種電的流體說)磁學:分子環(huán)流學說,等C提出了“動物是機器”、“人是機器”的觀點(法國百科全書派)二是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研究特點,導致的機械觀和形而上學觀近代前期,自然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并且形成了各個分支學科,這是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如光學、熱學、力學、電學、化學、生物學等但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各分支學科的形成,意味著把整體的自然界分解開來加以研究,導致產生了這樣一種狀況:從空間角度講,科學家不可能對整個自然界進行研究,只研究自然界的某一部分、局部、個別自然現(xiàn)象熱學→研究熱現(xiàn)象磁學→研究磁現(xiàn)象光學→光化學→(原子、分子)燃燒現(xiàn)象聲學→聲生物學→生命現(xiàn)象電學→電這樣的研究,使自然科學家長期形成一種觀念、一種定勢思維,就是只見局部、部分、個別,而忘記其全部、整體、一般,甚至用前者代替后者久而久之,其結果形成了只見局部、部分、個別,而不見整體,全局、一般的觀點,這就產生了孤立、片面的觀點從時間角度講,在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學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時間概念,這樣也就沒有真正的演化思想,這就使近代的自然觀表現(xiàn)出了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特點。也許有人會問,牛頓力學中也有時間t,這個時間t不是時間嗎?事實上,這個時間t,只是運動的外在參量,是與自然界演化無關的時間,是“沒有實際物理意義”的時間。因此,在近代前期,與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形而上學的、機械的自然觀在自然科學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綜上所述,得出如下結論:(1)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學,也不能成為自然辯證法產生的基礎(2)相反,它使形而上學、機械自然觀有了自然科學的根據在此加以強調的是:要辯證地、歷史地評價機械自然觀和形而上學思維方式(1)這種自然觀的產生,有其歷史必然性(2)這種自然觀對推動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是頗為重要的。沒有這種自然觀,自然科學難以從神學、自然哲學中分離出來(3)這種自然觀的三大特點,正是自然科學三種的研究方法孤立的觀點——孤立的方法片面的觀點——片面的方法靜止的觀點——靜止的方法(4)這種自然觀,對近代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起著束縛和阻礙作用這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危機”得到的充分的表現(xiàn)(五)近代后期的自然科學近代后期18世紀中葉—19世紀末這一階段,又稱為“理論自然科學階段”為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基礎1近代后期自然科學的狀況A學科建設方面:自然科學主要分支學科基本形成了獨立的學科體系不僅力學成熟起來,自然科學的其他學科也都成熟起來物理學:光學、熱學、電磁學發(fā)展、成熟起來化學:道爾頓原子論、阿佛加德羅分子論、坎尼扎羅的“原子—分子”學說、拉瓦錫氧化理論、凱庫勒的原子價理論、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生物學:細胞學說、進化論、胚胎學中的預成論、漸成論、生物重演繹、生物發(fā)生原理等地質學:賴爾的地質漸變理論天文學:康德的原始星云假說,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說等B主要特征:從理論上進行概括和總結C主要任務:不僅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在近代前期積累的材料、事實基礎,弄清各種自然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和運動機制D主要研究方法:不僅是實驗、觀察方法,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理論思維的方法。如:科學抽象的方法,假說方法,演繹方法等2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自然科學成就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主要列舉了六大成就:(1)康德的原始星云假說——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一個成就A康德原始星云假說的主要思想(有兩點)第一,太陽系(我們的宇宙)起源于原始星云原始星云是指在太陽形成以前存在的彌漫于整個宇宙空間的塵埃、粒子等云霧狀氣體第二,用吸引和排斥、引力和斥力,解釋太陽系的演化和發(fā)展過程。B康德原始星云假說的意義在此根據恩格斯的論述,將其意義概括為三個方面:a、被恩格斯列為打破形而上學自然缺口的第一個自然科學的成就——這個評價是很高的恩格斯指出:“在這個僵化的自然觀上,打開第一個缺口的不是自然科學家,而是哲學家。1755年出現(xiàn)了康經的《自然通史的天體理論》。”又稱《自然發(fā)展史概論》b康德原始星云假說,是自哥白尼以來天文學上取得的最大進步。怎樣理解呢?從科學史角度來理解在1543年出版《天體運行論》,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之后,伽里略、開普勒、牛頓等進一步發(fā)展這些成就都是從空間的角度,對太陽系的研究當牛頓解釋行星“切線力”來源時,就無能為力了。康德變換了一個角度,從時間角度來研究,解決了“牛頓難題”正是這個意義上,康德星云假說是哥白尼以來天文學上取得的最大進步c、康德星云假說把時間概念、歷史觀念引進了天文學,為天體演化學及其它學科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恩格斯說:“在康德的發(fā)現(xiàn)中包含著一切繼續(xù)進步的起點。如果地球是某種逐漸生成的東西,那么它現(xiàn)在的地質的、地理的、氣候的狀況,它的植物和動物,也一定是某種逐漸生成的東西,它一定不僅有在空間中互相鄰近的歷史,而且還有在時間上前后相繼的歷史?!保?)近代化學的發(fā)展——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第二個缺口的成就恩格斯在總結近代化學的成就時,列舉了四大成就:A、拉氏錫氧化學說:關于燃燒的本質的學說在此之前,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燃素說(施塔爾為代表)燃素說對燃燒的解釋:可燃物-燃素→灰渣+光、熱拉瓦錫在普里斯特列、舍勒實驗基礎上,提出氧化說:可燃物+氧O2→氧化物+光、熱恩格斯評價說:“拉瓦錫氧化學說使過去在燃素說形式上倒立的化學正立過來?!盉、道爾頓的原子論道爾頓原子論要點:化學元素是由原子組成原子在所有化學變化中均保持自己獨特的性質原子量是每一元素的特征性質,同一元素的原子其性質特別是質量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量不同提出“復雜原子”概念,解釋了化學合物的形成與分解創(chuàng)立“化學語言”,用符號表示元素道爾頓原子論的意義:第一,開辟了化學的新時代恩格斯評:道爾頓原子論“能給整個科學創(chuàng)造一個中心,并給研究工作打下鞏固基礎”,“化學中的新時代是隨著原子論開始的?!倍鞲袼拐J為,近代化學之父不是拉瓦錫而是道爾頓。第二,道爾頓原子論使自然界在原子層次上統(tǒng)一起來(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這是最重要的意義。C、維勒的人工合成尿素的成功——這是近代化學所最得的最大成就之一——標志著用人工的方法,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氰+氨→草酸(甲酸)+尿素尿素人工合成的意義:1)敲響了化學中“活動論”喪鐘2)開創(chuàng)了人工合成的新紀元3)證明了無機界和有機界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D、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1871年,門捷列夫將當時發(fā)現(xiàn)的63種元素,根據原子量大小,從小到大順序排成一個表,即元素周期表,并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內容: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其性質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特征元素的某些同類元素,將按照原子量的大小而被發(fā)現(xiàn),預言了當時許多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類鋁——鎵;類硼——鈧;類硅——鍺當我們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類元素以后,有時可以修正該元素的原子量恩格斯說:“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guī)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勛業(yè)?!苯瘜W成就的意義:第一,被恩格斯列為打破形而上學自然現(xiàn)缺口的第二個方面的成就恩格斯的概括:“從拉瓦錫以后,特別是道爾頓以后,化學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地發(fā)展,從另一方面向舊的自然觀進行攻擊?!钡诙?,使“無機界和有機界之間的永遠不可逾越的鴻溝大部分填起來了”;第三,使自然界在原子層次上統(tǒng)一起來了,把元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揭示出來了第四,使質與量的規(guī)律,即量變質變規(guī)律,由哲學的推斷變成了科學的事實(3)賴爾的地質漸變論——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三個成就1830-1833年,賴爾出版《地質學原理》(三卷本),提出了地質漸變理論。主要觀點:a、地質的變化導致了環(huán)境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生物物種的變化,生物物種的變化導致了生物化石的不同b、地質的變化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c、地質的變化是由各種自然力(如風、雪、雨、地震、火山爆發(fā)等)的長期作用的結果d、運用了“將今論古”的研究方法意義:a把時間概念和歷史觀念帶給地質學,揭示了地質的演化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說:“賴爾第一次把理性帶進了地質學,因為他以地球的緩慢變化這樣一種漸進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時興發(fā)所引起的突然革命?!眀、它被恩格斯列為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三個自然科學成就(4)細胞學說——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第四個缺口的成就1838年,施萊登提出了關于植物的細胞學說1839年,施旺將其拓展到動物界,發(fā)表了《關于動物和植物在構造和生長方面一致性的顯微鏡研究》,提出了完整的細胞學說主要內容:a、細胞是一切有機體構造和發(fā)育的基本單位b、有機體的發(fā)育就是細胞的分化和形成的過程c、提出了“細胞能夠產生細胞”的設想意義:a、在細胞的層次上,揭示了不同物種的統(tǒng)一性b、辯證法唯物主義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被恩格斯列為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四個自然科學成就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隨著第一個細胞的產生,整個有機界的形態(tài)形成的基礎也產生了?!保?)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5個成就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fā)現(xiàn),是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的統(tǒng)一性、普遍聯(lián)系性的最有利的證明。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提出以前,有大量的人做了準備工作a、笛長爾,從哲學角度,提出了“運動守恒”思想笛長爾稱它為“運動不滅原理”——動量守恒b、萊布尼茲、約翰·伯努力等人的研究,說明:機械能守恒即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和守恒。c、美國工程師侖福德的刀具實驗,證明:機械能→熱能。d、英國化學家戴維的冰磨擦實驗,證明:機械能→熱能。e、法拉第電解水的實驗,證明:電能→化學能f、溫差電偶的制成,證明:熱能→電能(轉化)邁耳、焦耳、格羅夫、赫爾姆霍茲等提出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主要內容:自然界中有多種不同的能量形式多種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且轉化過程中的總能量是不變的,即守恒的意義:a、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說明了各種能量的內在聯(lián)系b、進一步說明了以能量作為度量的各種運動的內在聯(lián)系(相互轉化)c、從能量角度,說明了自然界及其運動的統(tǒng)一性因此,被恩格斯列為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五個自然科學成就。恩格斯指出:“否定運動形式可以相互轉化”的形而上學觀點被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fā)現(xiàn)摧毀了?!白匀唤缰姓麄€運動的統(tǒng)一,現(xiàn)在已經不再是哲學的論斷,而是自然科學的事實了?!保?)進化學說——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六個成就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主要分析了兩個進化理論A(法國)拉馬克的進化學說1802年,出版《動物哲學》,提出動物進化的學說。主要內容:a、提出了線性進化階梯的觀點,認為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直線進化過程。b、提出了兩個理由:其一,生物“內在向上”的要求(避免痛苦、追求快樂)其二,“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生物進化學說史上,是第一個系統(tǒng)的生物進化學說。然而,拉馬克提出這一學說之時,正值圣提雷爾與居維葉大辯論結束。圣提雷爾的失敗,標志著當時進化觀的失敗。因此,這時進化觀正處在一個低谷之中。拉馬克的進化思想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B、(英國)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有幾個關鍵性的事件:達爾文熟讀賴爾的《地質學原理》,產生生物進化的觀點1831-1836年,乘“貝格爾”號軍艦進行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搜集大量生物資料,證明了生物進化的思想對家養(yǎng)生物變異的考察,人工選擇,外推得出:“自然選擇”最后,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影響,提出了生存斗爭,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理論《論通過自然選擇或生存斗爭保留良種的物種起源》赫胥黎、??藸栠M一步發(fā)展,提出了“人猿同祖”結論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要點:生物變異具有普遍性自然條件通過生存斗爭對變異具有選擇作用(自然選擇)變異通過遺傳得到積累,而逐步形成新的物種。生物進化論的意義:第一,從理論上論述了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有簡單到復雜的進化史和各種生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第二,沉重地打擊了宗教神學、宗教唯心論。社會各界,反響強烈:科學家感到不可理解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稱為“胡鬧定律”地質學家塞治威克,寫信給達爾文說:“讀了你的著作,我感到非常痛苦”落款:“你以前的朋友,現(xiàn)在是猿的后代”宗教徒極力反對大主教孟寧說:“沒有了上帝,而猴子就了我們的亞當”第三,它是辯證唯物主義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是打破形而上學自然觀缺口的第六個自然科學成就馬克思1859年12月31日給恩格斯的信說:“我現(xiàn)在正在讀達爾文的著作,寫得簡直好極了”馬克思1860年12月19日給恩格斯的信說:“它給辯證法唯物主義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恩格斯說:“總的說來,它現(xiàn)在已經把問題解答的令人再滿意沒有了”3結論:第一,近代后期自然科學的成就為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基礎第二,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自然辯證法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恩格斯在分析了當時自然科學的六大成就之后,發(fā)現(xiàn):(1)從時間角度來看天文學領域:確立了天體—太陽系的發(fā)展觀,即“我們的宇宙”的發(fā)展觀地質學領域:確立了地質的發(fā)展觀生物學領域:確立了生物的進化觀,甚至包括人的發(fā)展觀恩格斯借助于自然科學的成就,構建了自然界的演化發(fā)展圖景。(2)從空間角度上講化學領域:揭示了自然界在原子基礎上的統(tǒng)一性和普遍聯(lián)系(原子論)揭示了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統(tǒng)一性(尿素的合成)揭示了量和質的內在辯證關系(元素周期律)物理學界:揭示了能量、運動的統(tǒng)一性和普遍聯(lián)系生物學界:揭示了在細胞層次上的統(tǒng)一性和內在聯(lián)系,揭示了各物種在時間上的統(tǒng)一性和辯證關系恩格斯借助于自然科學的成就,構建了自然界的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圖景。(3)從時空相統(tǒng)一的角度來看時間和空間不再分離,而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空間上的事物是時間上展開的結果時間上的演化是空間事物的先后排列將上述兩幅圖景統(tǒng)一起來,構建了自然界時空相統(tǒng)一的圖景這時恩格斯斷言:“新的自然觀的基本觀點是完備了:一切僵化的東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東西消失了,一切被當作永久存在的特殊東西變成了轉瞬即逝的東西,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huán)中運動著。”從而創(chuàng)立《自然辯證法》時機成熟了。近代前期自然科學基礎上的形而上學自然觀必然被自然辯證法所取代這是近代后期自然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二、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了自然辯證法近代后期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在形而上學自然觀上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缺口,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已經成為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必然。馬克思,恩格斯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立了自然辯證法。(一)創(chuàng)立自然辯證法的目的。1理論目的——為了豐富、發(fā)展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對自然科學的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而對自然科學的直接研究,需借助于自然辯證法這一中介和橋梁因此,必須創(chuàng)立自然辯證法2實踐目的——為了社會實踐的需要,尤其是無產階級的實踐的需要無產階級實踐既包括認識自然界活動,也包括改造自然界的活動認識自然界——需要科學自然觀,方法論、科學觀指導改造自然界——需要科學自然觀,方法論的指導因此,必須創(chuàng)立自然辯證法3直接目的——批判當時自然科學領域中流行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自然觀,幫助自然科學家避免這些影響18世紀后期,盡管自然科學取得了一個個成就,在形而上學自然觀必打開了一個個的缺口,使形而上學自然觀體無全膚但是,在當時由于沒有將這些自然科學成果中蘊含的辯證法思想概括、總結出來,沒有將其上升為科學的自然觀,方法論、科學觀等,所以,當時的自然科學界,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十分盛行和猖獗當時自然科學領域,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種種表現(xiàn)(除了前面講到的由于牛頓力學影響而出現(xiàn)的種種表現(xiàn)外,還有以下方面)a數(shù)學領域:“數(shù)學先驗論”認為數(shù)學是人類精神的純粹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和想象物”b物理學領域:克勞修斯“宇宙熱寂說”,宣布“世界未是日”即將到來“宇宙熱寂說”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提出的,認為熱只能自發(fā)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在一個孤立系統(tǒng)內,熵值將趨向最大。C生理領域:生理學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以人的感官感受的局限性為借口,宣揚不可知論認為“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感覺只是假設的符號等d生物學領域:畢希納的庸修唯物主義、社會達爾主義用低級運動形式規(guī)律解釋高級運動形式內容,用達爾學說為資本主義辨護,反對無產階級革命。e當時的自然科學界:許多科學家利用現(xiàn)代科學設施,搞巫術、降神活動如華萊士(與達爾文幾乎齊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年提前出版與他有關。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用恩格斯的話說:不得不抽出時間來反擊他們,不得不澄清自然科學中的混亂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使自然科學家從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恩格斯的名言:“自然科學家可以采取他們所愿意采取的那種態(tài)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薄皢栴}只在于:他們愿意受一種壞的時髦的哲學支配呢?還是愿意受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的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的形式的支配?!保ǘ┒鞲袼箤懽鳌蹲匀晦q證法》的過程恩格斯寫作自然辯證法,斷斷續(xù)續(xù),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大體分為這樣三個時期:準備時期;主要寫作時期;補充整理時期1準備時期(1849-1873)1849年——馬克思,恩格斯先后移居英國→1873年——恩格斯正式寫作自然辯證法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a、搜集自然科學的資料,為寫作自然辯證法作備b、認真學習研究自然科學知識恩格斯說:“要確立辯證的同時又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需要具備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恩格斯用8年時間學習研究自然科學知識(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生理學、地質學),這使恩格斯成當時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2主要寫作時期(1873-1883)1873恩格斯正式寫作自然辯證法;1883馬克思逝世這一時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873-1876)(4年)主要工作:A從1873年1月開始,提出了系統(tǒng)研究寫作《自然辯證法》任務恩格斯在1873年5月30日寫給馬克思的信:“親愛的摩爾: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下面這些關于自然科學的辯證思想?!痹诖诵胖?,恩格斯大體介紹了他的思路和一些主要內容——這是《自然辯證法》的第一個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B撰寫了部分扎記和片斷,并開始思考《自然辯證法》的框架恩格斯在1875年5月28日給馬克思的信:“這部著作的最終的全貌已經呈現(xiàn)在我面前。這部著作的清晰輪廓開始在我的大腦中形成?!盋、繼續(xù)搜集材料1876-1878年,應威廉·李卜克內西(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邀請,撰寫《反杜林論》,暫?!蹲匀晦q證法》的研究。第二階段(1878-1883)(6年)這是自然辯證法主要寫作時期主要任務:a、寫作了有關論文(共8篇論文)b、系統(tǒng)規(guī)劃全書的體系結構(恩格斯列舉了兩個計劃草案)c、寫了相當數(shù)量的扎記、片斷1882年底,恩格斯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想盡快寫完自然辯證法。束名自然辯證法的四部分內容第一束辯證法和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的辯證法——即科學觀(科學技術觀)第二束自然研究和辯證法自然科學研究的辯證法——即方法論(科學技術方法論)第三束自然辯證法自然界的辯證法——即自然觀第四束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不同的東西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1882年11月23日,恩格斯致馬克思:“現(xiàn)在必須盡快地結束自然辯證法?!钡鞲袼沟脑竿麤]有實現(xiàn)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資本論》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又一次中斷《自然辯證法》的寫作這正如恩格斯所言:“自從卡爾·馬克思去世以后,更緊迫的任務占去了我全部的時間,所以我不得不中斷我的工作?!北硎荆旱任覍碛袡C會再把所獲得的成果匯集發(fā)表出來。3補充整理時期(1883.3-1895.8)1883年馬克思逝世;1895年恩格斯逝世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精心整理出版《資本論》三卷的同時未曾放棄自然辯證法的整理工作主要工作:a寫了一篇論文《勞動在從猿到人轉化過程中的作用》b寫了部分扎記c把寫的論文、扎記片斷進行整理,分成“四束”這“四束”也就是自然辯證法的四部分內容自然觀科學觀方法論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自然辯證法書稿的主要內容和恩格斯對書稿的整理工作全書共181篇:10篇論文、169篇札記、2個計劃草案。其主要內容包括:1、自然科學史、自然觀史和自然史;2、自然科學與哲學;3、自然研究與辯證法;4、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和科學分類;5、數(shù)學和各門自然科學的辯證內容;6、關于勞動創(chuàng)造人的理論。恩格斯將這些材料分成了四束,并分別寫上了標題。如下表:關于《自然辯證法》的出版在恩格斯生前,《自然辯證法》沒有出版,只有兩篇論文發(fā)表:a《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b《神靈世界的自然科學》恩格斯逝世以后,伯恩斯坦也沒有將它出版(物理學家阿龍斯、愛因斯坦)“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于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托付我發(fā)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都沒有特殊的趣味??墒?,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于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直到1925年,才在前蘇聯(lián)全文出版列寧是1924年1月24日逝世的,也就是說連列寧也未讀到恩格斯的這部著作中譯本《自然辯證法》共有5個版本:第一個中譯本,是1932年8月,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杜畏之譯(新中國還未成立)第二個中譯本,是1950年9月,北京聯(lián)書店出版,鄭易里譯(新中國剛剛成立)第三個中譯本,是1955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曹葆華,于光遠,謝寧譯第四個中譯本,1971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內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第五個中譯本:1984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于光遠譯編特別說明:《自然辯證法》盡管是恩格斯未完成的一部著作,生前也未曾出版,但是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實際上已經被建立起來了。世界:60個語種都有出版(三)馬克思對《自然辯證法》的貢獻馬克思也是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始人和奠基者馬克思為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馬克思也是最早提出要研究自然辯證法的人,提出了研究《辯證法》的課題早在1858年1月,馬克思就將此想法,寫信告訴了恩格斯。1868年,馬克思在致狄慈根的信中,重申了這一思想。他說:“一旦我卸下經濟負擔,我就要寫《辯證法》。”盡管馬克思的這一愿望沒有實現(xiàn),但提出這一課題,本身就是對《自然辯證法》的貢獻。2馬克思在研究經濟學的同時,對自然辯證法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留下了許多有關自然辯證法的經典著作:a、《數(shù)學手稿》,闡述了數(shù)學中的辯證法b、《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c、《資本論》中的《機器與大工業(yè)》提出了許多自然辯證法的理論觀點。3馬克思提出了大量的自然辯證法的理論觀點主要有:數(shù)學中的辯證法研究了經濟規(guī)律的數(shù)學分析法考察了微積分中的辯證法思想運用微積分來證明辯證法的存在,等“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思想提出了“生產力里面也包括科學在內”的觀點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基礎“生產力的發(fā)展歸要到底來源于人類智力的發(fā)展”觀點強調了智力腦力在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科學才能發(fā)揮它的真正作用”正是馬克思的這些貢獻,所以說馬克思也是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始人。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四)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立是人類自然觀、方法論、自然科學觀發(fā)展中的劃時代的變革主要標志:1自然觀方面: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學直觀、思辨、猜測的局限性批判了近代的機械自然觀吸收古代和近代的關于自然界辯證發(fā)展的思想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2科學方法論方面:克服了近代方法論中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缺陷在肯定思維的能力作用和實踐的首要地位的基礎上,揭示了科學研究的辯證運動創(chuàng)立了科學技術方法論3科學技術觀方面:考察了科學技術系統(tǒng)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和內在機制考察了科學技術系統(tǒng)與社會諸要素關系規(guī)律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技術觀三、自然辯證法的發(fā)展1、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新形勢恩格斯1895年8月5日逝世。從1895年始,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自然科學界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枚舉如下:1895年,倫琴發(fā)現(xiàn)了X射線(波長為0.01?!?0埃的電磁波)1896年,維恩研究黑體輻射,提出了維恩公式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了“鈾”的放射性(實質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質子質量的1/2000,帶一個單位負電荷)1898年,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了鐳的放射性盧瑟福發(fā)現(xiàn)了α、β射線1900年,維拉發(fā)現(xiàn)了γ射線瑞利—金斯公式,導致“紫外實難”的產生普朗克從“紫外實難”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說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原子均勻模型)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光量子理論1906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質能關系式1909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二個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有核模型)1913年,玻爾提出了他的原子結構模型,即兩個假設(定態(tài)假設、頻率法則)1916年,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法)柯塞爾,提出了原子價理論(美)路易斯,提出了共價鍵理論1919年盧瑟福提出了第一個人工核反應氦+氮→氧+氫(質子)在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新形勢下,大多數(shù)科學家的思想仍然受到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束縛。表現(xiàn)在:面對新成果,首先不是欣喜,而是感覺經典物理學出現(xiàn)危機?!霸印辈淮嬖诹恕拔镔|消失了”建立在原子基礎上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將要倒塌,經典物理學出現(xiàn)了危機“能量是連續(xù)”觀點被推翻了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說,提出了能量的不連續(xù)問題在這種形勢下,列寧發(fā)展了自然辯證法2列寧對換自然辯證法的發(fā)展在這樣新形勢下,列寧對自然科學成果進行認真研究、寫下了《自然辯證法》的許多經典著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即《唯批》《哲學筆記》《論戰(zhàn)斗唯物主義的意義》等(1)在自然觀上定義了“物質”概念?!拔镔|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們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夏寫、攝影、反映?!蔽镔|的根本屬性——客觀實在性。預言了“電子和原子一樣,也是不可窮盡的”指出了“自然科學的最新發(fā)現(xiàn)并沒有導致物質的消失,而是證明了自然界的無限性。”(2)在自然科學觀上a、提出了“自然科學理論是自然界的摹寫”的觀點b、指出了“資本主義對發(fā)展科技的局限性”c、強調:發(fā)展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d、提出“自然科學家必須與哲學家聯(lián)盟”的觀點,告誡自然科學家要學習辯證法,“應當做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3)在認識論、方法論方面a、論述了“理論物理學與實驗之間的聯(lián)系”b、肯定了“物理認識中感性經驗背后的客觀實在?!眂、論述了科學認識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3其他許多學者、專家等對自然辯證法的貢獻(1)毛澤東的自然辯證法思想a、在自然觀上,提出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b、在科學觀上,提出了自然學是沒有階級性的觀點c、在方法論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對毛澤東的自然辯證法思想非常欽佩。如,美國科學家格拉有,在“夏威夷”舉行的“第七屆粒子物理學專題會議”上,建議把此“夸克”更深層次的粒子命名為“毛粒子”,以此來紀念毛澤東的自然辯證法思想。(2)鄧小平同志的自然辯證法思想a、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b、提出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觀點c、提出了“發(fā)展高科技、實現(xiàn)產業(yè)化”的觀點,等這些都是對自然辯證法的貢獻。(3)其他情況中國的情況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自然辯證法的研究隊伍創(chuàng)立了研究機構創(chuàng)辦了學術刊物學科專業(yè)教育1978年,人大、復旦開辦該學科本科專業(yè)1979年,對理工農醫(yī)類碩士研究生設立必修課1980年,人大、復旦等許多高校開始招收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世紀80年代中期,北大、人大、東北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成為首批具有該專業(yè)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8年,復旦、山西大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清華、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世界的情況許多國家的學者,致力于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如前蘇聯(lián),日本,都成立了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美、英、法等的科學家、哲學家也在不同的層面研究自然辯證法四、自然辯證法的最新發(fā)展趨勢(一)國外的發(fā)展分別在自然科學、哲學、歷史、社會學領域中獨立發(fā)展,以及進行綜合性研究。出現(xiàn)了如下的組織形式:以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會或協(xié)會科技史研究會科技社會學研究會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等(二)中國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自然辯證法”更名為“科學技術哲學”,成為哲學一級學科下的8個二級學科之一。在內容上,包括: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學、科學技術方法論、科技與社會或科學技術社會學等(三)最新的發(fā)展趨勢——當代的研究熱點,包括八個方面:一是綜合研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意識之間的轉化機制,是其中的重點。主要內容包括:1、當代科技革命與資本主義;2、當代科技革命與社會主義;3、當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5、科技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二是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數(shù)學哲學問題(數(shù)學對象的存在性與數(shù)學真理的客觀性);2、天文學哲學問題(現(xiàn)代宇宙學與哲學中的宇宙范疇);3、物理學哲學問題(微觀測量中的主體與客體);4、化學哲學問題;5、地學哲學問題(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發(fā)展);6、生物學哲學問題;7、心理學基本理論及其哲學問題;8、智能機、人腦與思維科學哲學問題等。三是自然觀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物質系統(tǒng)的層次分析;2、時空范疇及其現(xiàn)代自然科學基礎;3、當代科學前沿提出的范疇與規(guī)律研究;4、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5、人工智能與自然的辯證發(fā)展;6、人與自然關系的協(xié)調;7、全球問題;8、生態(tài)問題。四是科學哲學與科學方法論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與科學證明的邏輯;2、科學哲學中的實證論、實在論與實用主義;3、科學認識的經驗層次與理論層次;4、科學進步與科學合理性;5、科學理論與科學活動的評價;6、科學哲學的基本理論范疇研究;7、邏輯經驗主義研究8、歷史主義學派研究。五是技術哲學與技術方法論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馬克思主義技術觀;2、科技生產一體化機制;3、基礎、應用與開發(fā)研究結構及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4、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與管理創(chuàng)新;5、技術發(fā)明與技術轉移的內在機制與社會條件;6、技術、自然與人的協(xié)調;7、高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8、技術價值論與技術評估;9、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等。六、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哲學問題主要內容包括:1、醫(yī)學倫理學、醫(yī)學哲學問題;2、農學哲學問題;3、工程技術哲學問題;4、系統(tǒng)科學哲學問題;5、生態(tài)學哲學問題;6、一般技術觀;7、技術發(fā)展方法論;七是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主要內容包括:1、科技發(fā)展的社會后果及其控制;2、技術發(fā)展的社會機制及其社會功能;3、現(xiàn)代化進程: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的結合;4、技術決定論的意義及其局限;5、科學活動的社會規(guī)范與體制;6、我國科技現(xiàn)代化的途徑與對策;7、科技戰(zhàn)略、政策、規(guī)劃和計劃研究;8、各國科技立法及其比較研究;9、科技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環(huán)境、途徑和機制等。八是科學與文化主要內容包括:1、科學意識的形成、傳播及其歷史使命;2、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及科學精神與民主精神;3、文化傳統(tǒng)與文化背景對科學活動的制約;4、哲學層次上的世界觀與科學層次上的科學規(guī)范;5、科學與教育、宗教、倫理、企業(yè)文化等;6、科學主體社會活動的多重性;7、中西傳統(tǒng)文化對科技發(fā)展影響的比較研究;8、科學與非科學、偽科學、反科學;9、管理、經濟、教育、軍事等哲學問題與科技思想史第三章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存在方式
——現(xiàn)代科學視野中自然界的存在圖景恩格斯的三句話:1“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薄斗炊帕终摗?自然界的物質“不僅有相互鄰近的歷史,而且也有先后相繼的歷史?!薄蹲匀晦q證法》3“自然界不僅存在著,而且生成著或消逝著?!薄蹲匀晦q證法》恩格斯的三句話至少包含了兩層涵義:第一,自然界“是一幅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自然界中的物質,在空間上有“相互鄰近”的歷史?!@是本章要闡釋的內容第二,自然界中“沒有任何東西是動的和不變的,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利消失”。自然界中的物質,在時間上有“前后相繼”的歷史?!@是下一章要闡釋的內容第三章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存在方式
——現(xiàn)代科學視野中自然界的存在圖景本章主要是從空間的角度對自然界考察的結果主要有兩個問題:1自然界存在著的“是什么”?2自然界是“怎樣”存在著的?分為四節(jié)的內容:第一節(jié)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形態(tài)——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節(jié)自然界物質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方式第三節(jié)自然界的層次結構回答第二個問題第一節(jié)自然界的物質及其形態(tài)
——自然界的物質觀或物質自然觀內容:一、自然界的物質及其根本特性二、自然界物質形態(tài)的多樣性三、自然界物質形態(tài)的統(tǒng)一性四、物質不滅原理一、自然界的物質及其根本特性1自然界存在著的是什么?辯證唯物主義的答案——物質2自然界物質的根本特性是什么?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在給“物質”下定義的時候,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第一,列寧的“物質”概念肯定了物質的最根本特性——客觀實在性肯定了自然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其意義在于:一方面,肯定了物質對于意識根源性,物質的第一性、本原性另一方面,肯定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意識的第二性、派生性對自然科學來說,意義重大自然界物質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是不依賴自然科學是否對它研究而存在的——這是進行自然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范式或思想。愛因斯坦:“相信有一個離開知覺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月亮不管有無人觀察它,基本粒子不管有無人研究它,它都存在著第二,列寧的“物質”概念,肯定了自然界物質的根本特性之二——可知性。自然界中的物質,不管人們感覺是否能夠直接感知它們,它們都具有可知性,都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的。如,眼睛的視覺波段是,在“可見光”范圍內,“紅橙黃綠青藍紫”,而其它波段,可以借助于其它儀器,照樣能夠研究它。如,人們制成的射電望遠鏡,就能觀察在“可見光”范圍之外的其他波段,因此天文學在20世紀60年代有四大發(fā)現(xiàn)——脈沖星、類星體、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小分子第三,列寧的“物質”概念揭示了自然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可知性,是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共性——具有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不管是自然界中被人們認識到的物質,還是自然界中尚未被人們認識到的物質,都具有這兩性二、自然界物質形態(tài)的多樣性自然界存在著的是物質,而自然界物質顯現(xiàn)出來的是什么呢?是物質形態(tài)自然界的物質形態(tài)首先表現(xiàn)出無限多樣性——這是物質根本性質的具體展開,是根本屬性的具體化對于“自然界物質形態(tài)的多樣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分類的方法去把握它。在此,介紹三種分類方法1.根據有無生命、規(guī)模等進行分類:太陽系、恒星、恒星團、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團,超導系團、類星體、總星系等。太陽系、恒星、恒星團、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團,超導系團、類星體、總星系等。
其中,恒星包括:紅外星、主序星、紅巨星、高密星體(白矮星、墨矮星、中子星、墨洞)等。
星系包括:棒狀星系、橢圓球體星系、旋渦星系、不規(guī)則星系等。自然界非生命界生命界動物界——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植物界——據今所知,生存的植物達30多萬種微生物界——主要是一些細菌、病毒等地球及其上的各種物質形態(tài)地核、地幔、地殼、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等太陽系及其中的各種物質形態(tài)“我們的宇宙”中的各種物質形態(tài)太陽、九大行星、慧星、數(shù)量達2000多顆的小行星、星云(彌漫在宇宙空間的尖埃)等分子——由原子組成,包括單原子分子、雙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等
原子——原子核與電子組成,
原子核——質子與中子組成
基本粒子——包括:重子類、輕子類
夸克,等——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及它們的反夸克種類繁多
結構復雜
形態(tài)多樣2.根據其狀態(tài)的不同,被劃分為六態(tài):固態(tài):石頭、鐵塊多種晶體液態(tài):常溫下的水、高溫下的鐵、鋼等氣態(tài):大氣、水蒸汽等離子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的折射、透鏡成象的課件其它
-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行政訴訟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科技學院《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和就業(yè)指導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東學院《機械設備故障診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實驗技術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科技學院《福利經濟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2年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自考英語(二)練習題(附答案解析)
- 七年級科學上冊8.1溶液的形成8.1.2水以外的溶劑學案無答案牛津上海版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二圖形的運動第1課時軸對稱一教案北師大版
- 冬季行車安全培訓課件
- 內控合規(guī)風險管理手冊
- 教師工作職責培訓課件建立良好的教師與學生關系
- 品管部年度工作總結
- 胃腸外科病人圍手術期營養(yǎng)管理專家共識護理課件
-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小說敘述特色專題復習 課件
- 投放自助洗衣機合同書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屆高三上學期學業(yè)水平考試數(shù)學試題(解析版)
- 石油鉆井機械設備故障預防與維護保養(yǎng)范本
- 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全國最火爆的團建項目】旱地冰壺(拓展訓練服務綜合供應平臺)
- 北京市西城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