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九(上)第6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時1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九(上)第6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時1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九(上)第6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時1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九(上)第6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時1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九(上)第6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時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第1課時課外古詩詞誦讀

CONTENTS

教學目錄學習目標01走進作品02內容展示03主旨點睛04詩詞賞析05跟蹤檢測06積累拓展071.掌握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2.誦讀并默詩歌《咸陽城東樓》《無題》,理解詩詞內容,理解主題思想。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目標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走近作品作者簡介此詩大約是許渾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此詩。走近作品尋覓背景咸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內容展示咸陽:秦都城,唐代咸陽城與新都長安隔河相望。今屬陜西。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汀洲:水邊平坦的沙洲。當年:一作“前朝”?!肮蕠鴸|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內容展示詩詞注釋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登上高樓萬里鄉(xiāng)愁油然而生,眼前水草楊柳叢生就像江南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溪邊的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內容展示白話譯文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夕照下,飛鳥落在長著綠草的秦苑中,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內容展示白話譯文此詩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主旨點睛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首聯扣題,抒情寫景。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鄉(xiāng)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fā)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詩詞賞析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詩詞賞析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詩詞賞析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作結,融情于景:“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詩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澳獑枴倍?,并非勸誡之辭,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詩詞賞析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走近作品作者簡介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走近作品尋覓背景無題唐代: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內容展示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東風:春風。殘:凋零。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蠟炬:蠟燭。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鏡,用作動詞,照鏡子的意思。內容展示詩詞注釋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應覺:設想之詞。月光寒:指夜?jié)u深。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處。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殷勤:情誼懇切深厚。探看(kàn):探望。內容展示詩詞注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ji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內容展示白話譯文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內容展示白話譯文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tài)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回環(huán)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主旨點睛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chuàng)作的熏陶和啟發(fā)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chuàng)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主旨點睛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皷|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huán)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詩詞賞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按盒Q”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詩詞賞析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云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詩詞賞析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愛抱有希望,不肯決絕。詩詞賞析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1.讀詩《咸陽城東樓》根據內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鄉(xiāng);國勢動蕩,危機四伏;江山依舊,世事滄桑。跟蹤檢測2.對《無題》(李商隱)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以抒情開篇,再用景物作烘托,顯得搖曳多姿。這一聯好就好在先以“見難”加重“別難”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華之將逝,極力渲染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的悲涼氣氛。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借春蠶的執(zhí)著精神,寄托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這兩句來表達人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間并無內在的聯系,故此種引用屬于斷章取義。C.“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詩人以高超的技巧為我們展示了兩幅生動畫面,把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分別后的痛苦情狀表現得何等真切,讀后可使人為他們落下同情之淚。D.最后一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是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寄語。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詞。全聯的大意是:雙方住地相距不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