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國文學欣賞后現代主義文學第1頁/共151頁一、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
1、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社會中出現的范圍廣泛的文化潮流,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語言學等領域。第一節(jié)概述第2頁/共151頁2、后現代主義文學:
指二戰(zhàn)以來,對現代主義文學繼承發(fā)展,同時又超越和悖離的席卷歐美的文學現象。它在70——80年代達到高潮,主要包括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魔幻現實主義等。
第3頁/共151頁1、后現代主義文學是西方后工業(yè)社會的產物2、后現代主義文學是西方非理性思潮的產物3、受益于存在主義和解構主義的推動。二、后現代主義文學產生的基礎第4頁/共151頁丹尼爾·貝爾:前工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后工業(yè)社會第5頁/共151頁第6頁/共151頁第7頁/共151頁三、后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1、后現代主義文學從根本上否定“舊”傳統(tǒng),摒棄現代主義的“新”的規(guī)范,無視任何既定規(guī)范,是某種意義上的“反文學”。
第8頁/共151頁2、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關于深度的“神話”,拒斥深沉意識,將其消解或平面化;它懷疑乃至否定文學的價值論和本體論。寫作消失了內容,轉向中立性,即所謂“零度寫作”,寫作轉向了它自身。
第9頁/共151頁3、后現代主義則否定中心和結構的存在,帶有強烈的“不確定性”。打破精英文學和大眾文學的界線,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并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線。
第10頁/共151頁三、后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一)存在主義文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產生于法國,戰(zhàn)后盛行于整個西方世界。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誕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質,表現人在荒誕、絕望的境況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選擇。
第11頁/共151頁
存在主義文學的哲學基礎是海德格爾、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薩特的《禁閉》、加繆的《局外人》等第12頁/共151頁第13頁/共151頁(二)、荒誕派戲?。?/p>
二戰(zhàn)后不久首先產生于法國。它是“對某些存在主義和存在主義之后的哲學概念的藝術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處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的荒誕性,以荒誕的“夢囈”代替?zhèn)鹘y(tǒng)戲劇中機智的應答和犀利的對話等。第14頁/共151頁
哲學基礎是存在主義。代表有:尤奈斯庫《禿頭歌女》、貝克特《等待戈多》第15頁/共151頁(三)、新小說:
“新小說”,是指二戰(zhàn)后開始出現于法國,盛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對英、美、等西方國家產生較大影響的小說流派。新小說家貶低文學的思想性和傾向性,對文學的社會意義和道德功能沒有興趣,他們關切的是技巧和表現手法。第16頁/共151頁1、敘述視角的轉換2、消解深度的描寫3、蒙太奇和拼貼4、戲仿與元虛構
代表作有羅布·格里耶《橡皮》、克洛德·西蒙的《弗蘭德公路》等第17頁/共151頁(四)、“垮掉的一代”:
二戰(zhàn)后風行于美國的文學流派。該派作家都是性格粗獷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喜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和學業(yè),拒絕承擔社會義務,蔑視社會紀秩序和法規(guī),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他們尋求刺激,縱欲、吸毒、沉淪,以此向傳統(tǒng)價值標準進行挑戰(zhàn),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第18頁/共151頁
這一名稱最早由杰克·克魯亞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在思想上深受歐洲存在主義觀念的影響。
代表作有杰克·克魯亞克《在路上》、艾倫·金斯堡的《嚎叫》等。
第19頁/共151頁第20頁/共151頁(五)、黑色幽默:
六、七十年代行于美國的文學流派。在思想上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作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并加以放大,扭曲,使其顯得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昂谏哪币喾Q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
第21頁/共151頁
代表作有海勒《第22條軍規(guī)》,托馬斯·品欽《萬有引力之虹》等。第22頁/共151頁(六)、魔幻現實主義:
三、四十年代形成于拉丁美洲,六十年代后達到高峰。作家以“印地安人的靈魂”自命,一般都很關心祖國和人民的命運,題材來自現實生活,同時大量引入各種超自然的力量,使作品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第23頁/共151頁第24頁/共151頁
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是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第25頁/共151頁第26頁/共151頁第二節(jié)薩特“我要同時成為斯賓諾莎和司湯達?!闭軐W家文學家政治家第27頁/共151頁一、充滿個性的人生薩特于1905年出生于法屬阿爾薩斯,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海軍軍官。兩歲喪父,11歲母親改嫁,薩特與繼父一直不和。由學識淵博的外祖父撫養(yǎng)成人。19歲薩特進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哲學,并結識了波伏娃。24歲,他通過全國中學哲學教師會考獲第一名,從此開始了任教生涯。他1939年應征入伍,1940年在帕杜被德軍俘虜,1941年因病獲釋。第28頁/共151頁1946年起,他先后到歐、亞、非、拉美的許多國家旅行;1955年訪問中國,受到高規(guī)格的接待。9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了周恩來主持的國慶招待會,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國慶觀禮,毛澤東、陳毅分別接見了他們。1964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薩特拒絕接受:“我一向謝絕來自官方的榮譽”。薩特是一個熱心的社會活動家,反對侵略戰(zhàn)爭,支持學生運動1980-4-15,薩特因患肺水腫辭世,享年75歲。數萬巴黎群眾自動參加他的喪禮,送葬隊伍長達三公里,是雨果逝世后最盛大的葬禮。
第29頁/共151頁薩特之墓薩特和波伏娃第30頁/共151頁“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的,而是變成女人的?!钡?1頁/共151頁二、存在主義與薩特第32頁/共151頁存在主義哲學:是一個從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義出發(fā)來揭示存在的意義和方式,進而揭示個人與他人及世界的關系的哲學流派。
存在主義并不是統(tǒng)一的哲學派別而只是一種具有某些共同理論傾向的思潮,被冠之以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之間的差異甚大。第33頁/共151頁
第一,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質;第二,世界是荒誕的,人對自己的處境難以理解,因此,存在就是虛無,就是孤獨、不安、痛苦;第三,然而人是自由的,人必須行動,行動即選擇,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第34頁/共151頁“存在先于本質”首見于薩特所著的《存在與虛無》。這里所謂人的本質,泛指人的各種有質的規(guī)定性的特征(包括人的才能、專長、職業(yè)、地位等)。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東西,這就是存在主義的第一原理。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東西,這些都是人在生存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么人物,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第35頁/共151頁
認為世界是荒誕的,因而人的存在是荒誕的,現實世界是令人惡心的。在荒誕現實面前,人的理性、自由選擇受到局限,事與愿違,荒謬可笑。第36頁/共151頁
人的出生或不出生本來是完全偶然的;人的存在因此并不是按照某種事先設計好的路線而規(guī)劃的,人應當“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應當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會中去,以自己的行為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第37頁/共151頁
由此出發(fā),薩特認為所有選擇都是個人單獨進行的,完全根據個人在特定境遇下的意愿,不遵循任何普遍的或先天的標準,不受任何因果和邏輯關系的約束。但他又強調要把個人的自由選擇與所應擔負的道德責任聯系起來。個人在作出任何選擇時,要為此既對自己、又對他人和世界負責。第38頁/共151頁三、創(chuàng)作情況:(1)文論:文學介入生活薩特的文學觀具有強烈的傾向性。諸如反對不義戰(zhàn)爭,反法西斯,反種族歧視,反偽善道德等。(2)小說:《墻》、《惡心》、《自由之路》第39頁/共151頁(3)戲?。骸渡n蠅》、《間隔》(最初《他人》)《死無葬身之地》、《畢恭畢敬的妓女》。
第40頁/共151頁四、小說《墻》小說集《墻》包括5個短篇:《墻》、《房間》、《密友》、《一個工廠主的童年》、《艾羅斯特拉特》
。第41頁/共151頁情節(jié):短篇小說《墻》的故事發(fā)生在西班牙戰(zhàn)爭期間。
共和黨戰(zhàn)士巴布洛被俘,拒絕招認領導雷蒙藏身之處,被判處死刑。當天晚上巴伯羅萬念俱灰不留一句遺言,法西斯給他一刻鐘,供出雷蒙可免一死,為嘲弄敵人,隨口胡謅說雷蒙在墓地里,他知道雷蒙在表兄家,雷蒙為不連累別人真的躲到墓地,被敵人抓獲。巴布洛免死,他得知這一結果后即刻昏厥,蘇醒后“哈哈大笑,連眼淚都笑出來了?!毙≌f結束笑聲卻在回蕩,笑世界的荒謬、人生的荒謬。第42頁/共151頁五、《禁閉》
薩特戲劇代表作,是其哲學觀點的體現。獨幕劇,五場。第43頁/共151頁1、故事梗概
《禁閉》創(chuàng)作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3),最初命名為《他人》(1944),刊登在雜志《弩》上,同年在“老哥倫比亞劇院”首演,大獲成功,1947年獲得了美國“最佳外國戲劇獎”。第44頁/共151頁加爾森埃司泰樂伊奈司第45頁/共151頁2、思想主題:他人就是地獄(1)如果你不正確地對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獄?!八思吹鬲z”:(2)如果你不正確地對待他人對你的判斷,那么他人的判斷,就是你的地獄。(3)如果你不正確地對待自己,那么自己就是你的地獄。第46頁/共151頁
“……我的意思是說:要是一個人和他人的關系惡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獄?!澜缟系拇_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獄里,因為他們太信賴別人的判斷了。”
“不管我們所生活的地獄是如何禁錮著我們,我想我們有權利砸碎它?!?/p>
——薩特第47頁/共151頁
一個極端是自己任別人擺布,還有一個極端是自己任意擺布別人。其實這反映了人與人間相處很難的人生苦惱——自己要么把別人當客體,要么自己變?yōu)閯e人的客體。第48頁/共151頁2、藝術特征第一,題材的荒誕性。作品意欲揭示世界的荒誕,因而也采取了荒誕構思。
第二,境遇的極限性。所謂極限,就是邊緣,界限。三個亡魂在特殊的極限境遇——地獄里相遇,這個環(huán)境是人生最壞的處境,沒有上帝、真理,沒有希望、仁愛,沒有出路、歸宿,人與人彼此為仇,互相迫害。
第49頁/共151頁
第三,哲理的深刻性。第四,象征、隱喻手法的運用?!督]》通過象征手段,表達作者對荒誕人生的思考,呼吁善的選擇。
第50頁/共151頁
鏈接境遇?。?/p>
薩特為宣揚自己的存在主義思想特設的一種戲劇類型。強調對情境的刻畫,把人物逼入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艱難情境甚至是絕境中,讓他們通過自由選擇來決定自己的本質,決定自己的命運。這種戲劇極為有效地表現了當代人普遍的憂患意識和兩難選擇狀態(tài)。
第51頁/共151頁
法國哲學教授讓·呂克·南希最近在《世界報》上著文說,薩特是個古往今來從未出現過的兩面神:沒有一個哲學家象他那樣在文學海洋中游弋,也沒有一個文學家象他那樣大舉進行哲學操練;我們無法理解,邏輯思辯和形象推演,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竟然在同一支羽毛筆下毫無妨礙地非常清晰地表現出來。
第52頁/共151頁第53頁/共151頁第三節(jié)貝克特(1906-1989)一、生平與創(chuàng)作愛爾蘭劇作家。人稱小喬伊斯。
——1969年獲諾貝爾獎:“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貧困中得到振奮?!钡?4頁/共151頁1906年4月13日,貝克特出生在愛爾蘭都柏林一個猶太人家庭。1927年畢業(yè)于都柏林三一學院,獲法文和意大利文學士學位。
1928-1930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教英語,擔任雙目失明的意識流大師喬尹斯的助手,參與整理《芬內根的覺醒》手稿。第55頁/共151頁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學院教法語,研究笛卡兒哲學,獲哲學碩士學位。
1938年定居巴黎,二戰(zhàn)期間因參加抗德運動,被迫隱居鄉(xiāng)下當農業(yè)工人,戰(zhàn)后一直在巴黎寫作。
1989年貝克特在一家簡陋的養(yǎng)老院悄然去世。第56頁/共151頁
貝克特開始以詩歌和小說登上文壇,50年代后轉向戲劇創(chuàng)作,是荒誕派戲劇的代表家,一生共寫了幾十個劇本。第57頁/共151頁二、代表作:
詩歌《婊子鏡》、小說《莫爾菲》,劇本有:《等待戈多》(1952)《結局》(1957)《呵,美好的日子》(1961)《喜劇》(1964)《來和去》(1967)第58頁/共151頁
《結局》(1957)
全劇只有4個人物,都是病人。主人公漢姆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癱瘓癥患者,終日坐在輪椅里;漢姆的父母失去了雙腿,各坐在一個垃圾桶里,不時從伸出頭來要東西吃;仆人克洛夫只能站,不能坐。全劇唯一的動作就是仆人推著漢姆的輪椅在室內轉動,漢姆把這叫做“周游世界”。劇中所有的人都處在絕望的痛苦中?!敖Y局在開始的時候就出現了,然而還在延伸?!睉騽〗Y束并不意味著人生痛苦的完結,它還在延伸……第59頁/共151頁《??!美好的日子》女主人公維妮半身已埋在沙漠里,只露出腦袋,大地咔咔作響,即將崩潰,但她仍然自得其樂。第60頁/共151頁
主題:
對生活本質的絕望描述,徹底解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殘酷地揭示了現代人惡劣的生存處境,以及自欺欺人的假面。第61頁/共151頁三、貝克特創(chuàng)作特征
1、人物貝克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悲慘人物:孤獨者、貧困者、流浪者和殘疾人。
2、題材貝克特取材于生活中瑣屑乃至無聊之事,脫靴子,戴帽子,梳妝打扮,自言自語,以示生活之無意義、無價值,體現人生的荒誕本質。
第62頁/共151頁3、風格
反英雄。無論對人物、命運、題材的處理還是人物語言,都具有非英雄化傾向,解構崇高、悲壯、宏偉的西方傳統(tǒng)英雄主義風格,以描寫庸俗、卑瑣、乏味、無聊為能事。第63頁/共151頁4、反戲劇
所謂反戲劇,首先指缺乏戲劇沖突的戲劇,沖突作為戲劇的靈魂,在貝克特這里完全被漠視。同時戲劇動作極少,人物對話缺乏現實感,體現了貝克特顛覆傳統(tǒng)戲劇創(chuàng)作理念的實驗品質。
第64頁/共151頁四、《等待戈多》第65頁/共151頁
荒誕派經典劇作,代表作。被譯成20多種文字。
1952年用法文發(fā)表,1953年1月在巴黎上演,連演300場。1957年11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監(jiān)獄為1400名囚犯演出時,引起這些特殊觀眾的強烈共鳴,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應。第66頁/共151頁劇情梗概:兩幕劇
五個出場人物:兩個老流浪漢——愛斯特拉岡(戈戈)和弗拉季米爾(狄狄)奴隸主波卓和他的奴隸“幸運兒”報信的小男孩貝克特與《等待戈多》的導演、演員合影第67頁/共151頁(二)人物形象分析
1、戈多戈多是誰?有人問貝克特,他說他也不知道,如果知道,早就在劇中說出來了。
第68頁/共151頁(1)戈多即上帝。
Godot≈God。尼采早就宣布:“上帝死了!”由此可以斷定:戈多永遠不會來了。但人們依然會等待,通過等待消解現實的痛苦和絕望。第69頁/共151頁(2)戈多即波卓劇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也自稱是戈多:波卓是世俗化了的戈多,是理想戈多的現實化身,表明即使等來了戈多,生活也未必美妙。(3)戈多即戈杜
Godot≈Godeau,戈杜是巴爾扎克喜劇《自命不凡的人》中一個神秘人物,人人談論又不曾露面,但他操縱、把握著人的命運,是一種神秘異己的力量的隱喻。第70頁/共151頁(4)戈多即希望籠統(tǒng)地講,戈多就是希望,即理想化的事物,是幻滅的西方人心中渺茫的救星。但“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的人?!?/p>
(5)戈多即未來更寬泛地講,戈多即未知,未來。而這個結果具有不確定傾。
第71頁/共151頁(三)、主題《等待戈多》的主題和核心是等待希望。它是一出表現人類永恒地在無望中尋找希望的現代悲劇,具有極大的啟迪性: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實現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著幻滅。揭示了現代人在世界中處于孤立無援、恐懼幻滅、生死不能、痛苦絕望的境地。第72頁/共151頁
英國劇評家馬丁·艾斯林《論荒誕派戲劇》:“這部劇作的主題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本質特征的等待。在我們整個一生的漫長過程中,我們始終在等待什么;戈多則體現了我們的等待之物——它也許是某個事件,一件東西、一個人或者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等待中純粹而直接地體驗著時光的流逝。當我們處于主動狀態(tài)時,我們可能忘記時光的流逝。于是我們超越了時間;而當我們純粹被動地等待時,我們將面對時間流逝本身?!?/p>
第73頁/共151頁
一是現代人生命力萎縮,無力追求;二是現代人迷失人生座標,處于盲目的生存狀態(tài)中;三是人生終極信仰的缺失,只能坐以待斃?,F代人為何處于無望等待的荒誕處境第74頁/共151頁(四)藝術特色A、《等待戈多》在藝術上表現出反傳統(tǒng)戲劇傾向,具有濃郁的荒誕特征;B、獨特的結構形式——循環(huán)式結構,反復再現手法;C、戲劇的語言是荒誕的。人物對話、獨白顛三倒四,胡言亂語,充滿了荒誕性,使戲劇顯得滑稽而混亂;D、第三,寓意與象征。
第75頁/共151頁
貝克特認為,“只有沒有情節(jié)、沒有動作的藝術才算得上是純正的藝術”,他要開辟“過去藝術家從未勘探過的新天地”。第76頁/共151頁結論和啟示:我們都是處于等待和被等待之中。每個人都是戈多。等待在無止境地重復和延伸……第77頁/共151頁第78頁/共151頁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第四節(jié)海勒
(JosephHeller1923-1999)第79頁/共151頁“黑色幽默”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文壇出現的一種現代主義小說流派。又稱為“荒誕小說”、“黑色喜劇”、“絕望的喜劇”等。第80頁/共151頁“黑色幽默”一詞譯自法語,是法國超現實主義者(布勒東和艾呂雅1937論著《黑色幽默》)最早使用了這個術語。第81頁/共151頁1965年,[美]弗里德曼編輯一個選本《黑色幽默》,收集了海勒、品欽等11個美國作家和一個法國作家的作品片斷。1965年,另一個美國作家尼克伯克在論文《致命一蟄的幽默》中,也把這一類型的作品叫“黑色幽默”。后來,這一提法逐漸為社會所接受,成了一股文學潮流的標志。第82頁/共151頁
“它試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無意義和荒誕的最大反響?!?/p>
——《大英百科全書》第83頁/共151頁
黑色幽默:
所謂“黑色幽默”,就是陰郁的幽默、絞刑架下的幽默。它以表面上輕松、調侃、玩世不恭,實則無可奈何的語調敘述陰郁而可怖的故事,從而產生荒誕不經、滑稽可笑的喜劇效果。它既是一種帶悲劇色彩的喜劇,又是一種以喜劇形式上演的悲劇。第84頁/共151頁
黑色幽默和我們當下的惡搞不同,前者是讓你在大笑中獲得深刻的思考,后者純屬無聊的搞笑。第85頁/共151頁第86頁/共151頁第87頁/共151頁“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征(1)陰沉痛苦的幽默(2)乖僻“反英雄”的人物(3)荒誕夢幻散亂的情節(jié)(4)尖銳辛辣的諷刺第88頁/共151頁一、海勒的生平創(chuàng)作
美國小說家,猶太人。1923年5月1日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1942年在美國空軍服役,曾任空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先后在美國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學習。1950年后任雜志編輯、大學教師。1961年發(fā)表成名作《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1974年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出了毛病》后,收入豐厚,辭去工作,成為專業(yè)作家。
1999年心臟病突發(fā)逝世。第89頁/共151頁海勒的創(chuàng)作情況:《第22條軍規(guī)》1961《出了毛病》1974《像高爾德一樣好》1979《最后的時光》(1994)第90頁/共151頁二、《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一)、荒誕的情節(jié):圍繞軍規(guī)設置的悖謬陷阱地點:地中海的一個美國空軍基地——“皮亞諾扎島”人物:投彈手尤索林上尉。第91頁/共151頁
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瘋子才能獲準免于飛行,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同時又規(guī)定,凡能意識到飛行有危險而提出免飛申請的,屬頭腦清醒者,應繼續(xù)執(zhí)行飛行任務。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還規(guī)定,飛行員飛滿上級規(guī)定的次數就能回國,但它又說,你必須絕對服從命令,要不就不準回國。因此上級可以不斷給飛行員增加飛行次數,而你不得違抗。如此反復,永無休止。第92頁/共151頁
“這條軍規(guī)規(guī)定,面臨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對自身安全表示關注,乃是頭腦理性活動的結果。奧爾瘋了,可以允許他停止飛行,只要他提出請求就行,可是他一提出請求,他就不再是個瘋子,就得再去執(zhí)行飛行任務。倘若奧爾再去執(zhí)行飛行任務,那他準是瘋了;如果他不肯再去,那他就沒有瘋;可是既然他沒有瘋,他就得去執(zhí)行飛行任務。倘若他去執(zhí)行飛行任務,他準是瘋了,不必再去飛行;可是他如果不想再去,那么他就沒有瘋,他就非去不可……”第93頁/共151頁瘋子可免飛行還得繼續(xù)飛行能申請者不是瘋子需本人提出申請飛滿一定次數可回國必須絕對服從上司命令執(zhí)行飛行任務第94頁/共151頁無處不在的“第22條軍規(guī)”第一,作為一條軍規(guī),軍人必須無條件服從;第二,它運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邏輯,任何想對它提出異議的人都不知該從何處入手。第三,雖然不是白紙黑字寫下的條文,但卻無處不在。第95頁/共151頁
在海勒的世界里,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是神秘的代名詞,象征了一種具有超自然的、能操縱人類命運的神秘力量?!叭绻隳茏C明自己發(fā)瘋,那就說明你沒瘋”。
軍規(guī)的本質第96頁/共151頁
將人置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人一旦卷進這種生存環(huán)境,就別想出來。作品以存在主義的觀點,描寫了一個混亂的世界,并對這個世界的荒謬報以無可奈何的嘲笑。海勒開辟了歐美諷刺小說的新寫法,采用超現實、夸張的手法將現實漫畫化,并把幽默、荒誕、無可奈何的諷刺綜合在一起,成為20世紀60年代黑色幽默文學流派的代表人物。而“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這個語匯,作為“無法擺脫的困境”的代名詞。軍規(guī)的本質第97頁/共151頁象征意義
第22條軍規(guī)代表了一種捉弄人的乖戾的社會力量,是滅絕人性的官僚機構的象征。它無處不在,成為弱小人物的命運之網;它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奇力量,人無法逃避它,只能消極地受其捉弄?!暗?2條軍規(guī)”成為美國社會“有組織的混亂”和“制度化的瘋狂”的絕妙概括。第98頁/共151頁人生和世界充滿悖論鏈接:第99頁/共151頁
克里特人伊壁孟德:
“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p>
他說的是真的嗎?如果他說的是實話,那么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而伊壁孟德是克里特人,他必然說了假話。他撒謊了嗎?如果他確實撒了謊,那么克里特人就都不是說謊的人,因而伊壁孟德也必然說了真話。他怎么會既撒謊,同時又說真話呢?
說謊者悖論第100頁/共151頁羅素悖論
有一位理發(fā)師,他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本人的理發(fā)技藝十分高超,譽滿全城。我將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理發(fā)的人理發(fā),我也只給這些人理發(fā)?!眮碚宜戆l(fā)的人絡繹不絕,自然都是那些不給自己理發(fā)的人。有一天,理發(fā)師從鏡子里看見自己的頭發(fā)長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他能否給自己理發(fā)?如果他不給自己理發(fā),他就屬于“不給自己理發(fā)的人”,他就要給自己理發(fā),而如果他給自己理發(fā)呢?他又屬于“給自己刮理發(fā)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理發(fā)。
第101頁/共151頁
強盜搶劫商人,把他捆在樹上準備殺掉。為了戲弄商人,強盜對商人說:“你猜我會怎樣處置你?說對了我就放了你,決不反悔!說錯了就殺了你,可別怨我”。商人仔細想一想之后說:“我猜你會殺了我”。強盜一聽大吃一驚不知如何才好。因為如果承認商人猜對了,就應該放了他。如果說商人猜錯了,就證明他本來就不想殺掉他,也應該放了他。但猜錯的結果應該是殺掉他,而真要殺掉他就說明商人還是說對了。強盜的難題第102頁/共151頁(二)、主題思想
小說以二戰(zhàn)間駐扎在地中海皮亞諾扎島基地上的一支美軍航空中隊活動為題材,圍繞飛行員尤索林要求停止架機飛行和復員回國的事件,以嘲笑戲謔的風格(“黑色幽默”),暴露了美軍內部的腐敗黑暗,更揭露了正直的人無法在黑暗環(huán)境中取勝甚至生存,以此喻示美國社會及人類處境的荒謬性。第103頁/共151頁(三)“反英雄”尤索林
尤索林是處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軍人的代表。他是荒誕社會中的清醒者,他看穿了隱藏在“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背后各種陰謀,在他的身上沒有傳統(tǒng)英雄那種崇高壯烈的英雄行為和高尚品格,他是20世紀世界文學畫廊中浸透著存在主義意識的“反英雄”形象。第104頁/共151頁
首先,它以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把痛苦、不幸、甚至死亡當成了隨意捉弄的對象,具有“黑色幽默”的藝術效果。其次,打破時空限制,不按時空順序來敘述故事,內容零散化,敘述無邏輯、反常規(guī)。
再次,通過扭曲變形等手法傳達作者對戰(zhàn)爭、社會的理解。利用語言的矛盾性和悖謬來揭示世界的荒謬錯置和非理性混亂。(四)、藝術特色:
第105頁/共151頁第106頁/共151頁第五節(jié)
加西亞·馬爾克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被認為引發(fā)拉美文學地震第107頁/共151頁第108頁/共151頁記住我魔幻現實主義
二十世紀中期盛行于拉丁美洲的一個重要文學流派。這派作品從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中取材,在敘事和描寫中,往往使用或插入神奇、怪誕的人物和情節(jié),以及各種超自然現象,給人似是而非,若真若假的藝術感受,因此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鏈接:第109頁/共151頁
魔幻現實主義在20世紀20——40年代已初見雛形。第一部作品是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爾·彼特里的《雨》;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tǒng)先生》、古巴作家卡彭鐵爾的《這個世紀的王國》,為魔幻現實主義的發(fā)展開拓了道路。第110頁/共151頁
在內容上,取材于拉美各國的現實生活,抨擊軍事獨裁統(tǒng)治和外國資本的掠奪,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貧困和落后狀況,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傾向,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第111頁/共151頁
在藝術上,廣泛吸收古代印第安的神話傳說,采用多種方法將殘酷的現實與奇異的幻景結合起來。變現實為神話、夢幻、荒誕。
在語言表達方面,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語,乃至不見書面記載的粗獷的土語,具有濃烈的地方色彩。第112頁/共151頁
總體特征:
借古老神話傳說,“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把拉美現實社會變成一種現代神話。既有魔幻色彩,又有現實因素。手法:象征寓言、暗示聯想、荒誕夸張、人鬼不分、時序倒錯、現實與夢幻交織。
第113頁/共151頁一、馬爾克斯生平與創(chuàng)作(一)生平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從小就酷愛文學,七歲就開始閱讀《一千零一夜》和其它作品。成年后長期從事新聞記者工作,游歷了歐美諸國,這不僅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讓他積累了不少素材。他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相當豐富,特別是對拉丁美洲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了解。第114頁/共151頁
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一個小鎮(zhèn)——阿拉卡塔卡,童年在外祖父家度過,外祖父是退役軍官,為他講內戰(zhàn)故事;外祖母博古通今,為他講許許多多的神魔鬼怪的故事。他說:“外祖母的魔幻世界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生活在其中,那是我的天地?!钡?15頁/共151頁
馬爾克斯19歲(1947年)進首都波哥大大學學法律,第二年因戰(zhàn)爭輟學做新聞記者,足跡遍布歐美各國,因此,能夠站在拉丁美洲之外觀察、研究、描寫拉丁美洲,探討它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表現它神奇的魅力。第116頁/共151頁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名作《百年孤獨》曾經在90年代初的中國風靡一時,但在更早的80年代,他所代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就已經對中國作家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先鋒小說、結構主義等文學潮流都與之有關。第117頁/共151頁諾獎評語:
《百年孤獨》“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那個由他虛構出來的小鎮(zhèn)。從50年代末,他的小說就把我們引進了這個奇特的地方。那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zhèn)生活、比擬與影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道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第118頁/共151頁
(二)主要作品:
1、短篇小說集:《格朗德大娘的葬禮》2、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
《一樁事先張揚出去的兇殺案》。第119頁/共151頁3、長篇小說:《枯枝敗葉》《百年孤獨》《家長的沒落》《迷宮中的將軍》《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第120頁/共151頁——轟動世界的中篇:圣地亞哥·安塞爾安赫拉·維卡略圣·羅曼彼得羅、巴布羅批判落后的宗族、社會觀念?!兑粯妒孪葟垞P出去的兇殺案》第121頁/共151頁《霍亂時期的愛情》
小說寫一對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太年輕;經過各種人生曲折,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太老。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第122頁/共151頁二、《百年孤獨》第123頁/共151頁
被譽為“當代的《堂吉河德》”。一問世就震驚了西方文壇,當年發(fā)行5000萬冊,被譯成30多種文字,再版100多次。第124頁/共151頁
“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第125頁/共151頁這個開頭為什么好?采用了從將來回憶過去的倒敘手法。
從一個假設開始進入過去,這樣敘述者和讀者便是處在一個“行刑隊面前”和“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中間的某個假想的時間夾層之中。敘述者和讀者雙重地進入了一種純客觀的視角中,使故事自身成為了一個既非現在又非未來的古老傳說。第126頁/共151頁
當人們面對死神的時候,腦海里究竟會想起些什么?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留戀,更多的或許是對人生旅程的追憶。這個經典開頭告訴我們,面對死亡,人最容易走進自己的記憶深處,人生過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經歷在遠處熠熠閃光。正是這些事物和經歷,組成了荒誕不經的人生之夢。
第127頁/共151頁《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圣地亞哥·納賽爾在被殺的那天,清晨5點半就起床了,因為主教將乘船到來,他要前去迎候。
第128頁/共151頁(一)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地亞和他的妻子烏蘇拉為了逃避厄運的糾纏,和朋友們一同來到一處渺無人
煙的地方,創(chuàng)建了馬貢多小村鎮(zhèn)。布恩地亞作為年輕的族長,跟大伙一塊勞動,為全村謀福
利。由于吉卜賽人的引誘,他迷上了磁鐵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發(fā)現世界奇跡。失敗后,他又打算開辟一條道路,讓馬貢多和那些發(fā)明連接起來,結果又失敗了。他想離開這個
與世隔絕的小村鎮(zhèn),但由于烏蘇拉的反對,也失敗了。從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
務和公益活動。布恩地亞家族在烏蘇拉的主持下日益發(fā)展。他們蓋起了迷宮一樣的住宅,積聚了不少財產。
第129頁/共151頁第130頁/共151頁
烏蘇拉堅持要尋找因與情婦皮拉有了孩子而隨吉卜賽人出走的大兒子阿卡迪奧,無意中打通
了馬貢多與外界的聯系。馬貢多開始出現了機器、鎮(zhèn)長、教會、自動鋼琴……
由于布恩地亞的二兒子奧雷良諾在國內戰(zhàn)爭中成了自由派領袖,他在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中變得
殘酷、乖戾。在?;饏f(xié)議簽訂后,他開槍自殺未遂,從此蝸居小作坊。他的17個兒子
長大后均被敵人殺害。
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第四代時,馬貢多來了許多外國人,他們殘酷剝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強烈
反抗,政府軍奉命鎮(zhèn)壓罷工者,馬貢多在天災人禍中蕭條得可怕。第131頁/共151頁第132頁/共151頁
布恩地亞家族的女兒阿瑪蘭塔在接受了外國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馬貢多,滿腔熱情地要重建馬貢多,但她又墮入情網,與自己的外甥奧雷良諾發(fā)瘋似地相愛,并且生出了一個帶著一條豬尾巴的兒子。阿瑪蘭塔因大出血喪命,嬰兒則被螞蟻咬死。小奧雷良諾在慘象環(huán)生的刺激下,終于解讀了吉卜賽人在一百年前寫下的羊皮書,上邊記載著馬貢多和布恩地亞家族的歷史,記載著這個家族每個人的歸宿。當他全部譯完的一瞬間,一陣颶風把馬貢多從地面上一掃而光,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再出現第二次了。第133頁/共151頁百年孤獨人物譜系圖何塞·阿卡帝奧烏蘇拉何塞·阿卡帝奧(被暗殺)奧雷良諾:上校,有17個兒子阿瑪蘭塔(自知死期)阿卡帝奧(被槍斃)
+圣索菲亞奧雷良諾·何塞(被軍人打死)阿卡帝奧·第二瘋子奧雷良諾·第二
+
菲南達雷麥黛絲(香氣,飛天)1234++皮拉亂倫第134頁/共151頁百年孤獨人物譜系圖何塞·阿卡帝奧(神父,被強盜淹死)梅梅+巴比洛尼亞阿瑪蘭塔(難產血崩)破譯密碼奧雷良諾奧雷良諾豬尾巴,被螞蟻吃掉567亂倫第135頁/共151頁(二)、主題
孤獨。描寫拉美近代史,即百年孤獨史第136頁/共151頁“孤獨”的含義:
1、指拉美社會驚人的愚味、保守、與世隔絕。
2、指拉美社會的專制、分裂、內訌。
3、指狹隘、自私。作者認為“孤獨”源于缺乏仁愛。
4、地理位置:馬孔多是一片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沼澤地。
5、生活狀態(tài):孤獨,閉塞,與現代文明隔絕,是一群被拋在現代生活秩序之外的人。第137頁/共151頁A沒見過磁鐵,布恩蒂亞用一匹騾子和兩只山羊換下兩塊磁鐵,想開采黃金。B不認識冰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fā)明”。C沒見過放大鏡,對吉賽女人站在村頭卻近在咫尺的情景驚愕萬分。D不知道地球是圓的。E沒見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紡織工程師實操考核的試題及答案
- 決勝中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設計師職業(yè)規(guī)劃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考試設計流程管理題及答案
- 公司法 司法試題及答案
- 探討2024年美術設計師考試題型試題及答案
- 機床初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的教學與培訓方法 試題及答案
- 三天面試題及答案
- 汶上二招試題題庫及答案
- 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第一課第一節(jié)課件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教案(全冊)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思政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在線形考(專題檢測一至八)試題及答案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項目管理服務方案
- 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II)-臨床用藥解讀
- 貧血中醫(yī)辨證分析
- PLC的故障排除與維護技巧與方法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選擇性必修共7冊詞匯表匯總(帶音標)
- 微波技術與天線實驗3利用HFSS仿真分析矩形波導
- GJB9001C內部審核檢查表
- 煙草雪茄培訓課件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