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_第1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_第2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_第3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_第4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材分析:《孫中山破陋習》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24課。課文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時和纏足后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領學生從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及對話出發(fā),通過抓重點詞句比較分析、討論交流等形式去體會纏足給姐姐以及千千萬萬婦女帶來的傷害,反復有感情地朗讀,激發(fā)學生對纏足的痛恨之情,初步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另外纏足這個陋習對于現(xiàn)今的學生來說是陌生遙遠的,教師要利用多種途徑幫助學生了解纏足陋習對婦女身心造成的巨大傷害。教學目標:1、通過辯論、反復誦讀,感悟纏足對姐姐的身心的殘害,孫中山對纏足的憎惡與反抗,母親對纏足的怨恨與無奈,在此基礎上講述故事的重點內容。2、圍繞“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刺痛他幼小的心”這條情感線索,緊扣文本語言,運用結合圖片與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策略進行多元解讀、多元感悟,感知纏足對中國婦女的殘害,最終弄明白孫中山破陋習的原因。教學重難點: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2.了解孫中山這個人物,以及辛亥革命的意義,了解纏足對中國婦女的殘害。課前準備:課前充分預習,讓學生回家向年長的長輩了解有關纏足的一些知識,閱讀《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拓展閱讀》,搜集有關孫中山的資料及纏足的歷史起源;教師準備課件、生字卡片。教學過程:一、人物導入,質疑課題(一)初識人物,解題質疑。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個歷史人物,先看老師來寫一寫他的名字(板書:孫中山)請大家讀讀他的名字。eq\o\ac(○,1)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去了解一下孫中山這個人,說說看你的收獲。生自由說,教師在肯定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多種查找資料的途徑、方法后做必要補充。點評:你能從網(wǎng)絡中收集有用的信息,真厲害!電腦不光光能玩游戲,更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呢?。ㄔO計意圖:信息時代學生對于電腦、網(wǎng)絡是不陌生的,有的同學打字、玩游戲、看電影,樣樣精通,但是很多學生更多的是把電腦當成一種游戲工具。一味的禁止學生接觸網(wǎng)絡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應該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使用電腦,從浩瀚的網(wǎng)絡資源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對于網(wǎng)絡,宜疏不宜堵。)師補充(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清朝末年組織中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他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當上了臨時大總統(tǒng),被稱為“國父”。)eq\o\ac(○,2)聽了同學的介紹,老師的補充,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生自由交流,預設:偉大的人。eq\o\ac(○,3)讓我們帶著對偉人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他的名字吧。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孫中山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師完成板書:24、孫中山破陋習)生齊讀課題。2、“破”是什么意思?破除,廢除。(題目下板書)提醒學生從課文第八自然段中找一找答案。理解“陋習”是什么意思?“陋”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在這里應該選哪種解釋?(教師出示陋的3種含義:eq\o\ac(○,1)丑的,壞的,不合理的。eq\o\ac(○,2)狹小。eq\o\ac(○,3)少,簡略。)“習”就是——習俗,“陋習”的意思就是——不好的、不合理的習俗。3、指名讓學生把課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孫中山廢除不合理的習俗。)(二)質疑導學,聚焦“陋習”。讀了課題,你急著想了解哪些問題呢?(學生充分質疑)教師篩選并歸納: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他為什么要破除陋習?(用黑卡紙出示)預設:可能學生會問:孫中山是怎么破陋習的?(師解釋,破除陋習可不是小時候的孫中山能做到的,那得等他當了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才慢慢破除陋習的。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討論。)(設計意圖: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接觸人物,既檢查了預習,又通過老師的適時補充,使學生對人物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由對課題中的關鍵詞“陋習”的教學很好地發(fā)散開去,統(tǒng)領全文。)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本。1、過渡語: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同學們認真讀書,去課文中尋找答案。2、學生自由讀書(1)課件出自讀要求: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二、讀熟課文,正確流利;三、思考問題,同桌交流。(2)指名讀要求。(設計意圖:出示具體的讀書要求,既減少了學生讀書的盲目性,又可以讓學生在由淺入深的要求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是對三年級學生必要的閱讀引領。)3、檢查生字詞:師:課文讀完了,誰先勇敢地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出示:痛苦、心疼、受罪祖宗、既然、不該總統(tǒng)、廢除、纏足為啥、辛亥革命挑柴、空閑指名分行領讀(1)請同學們讀讀第一、二個詞,“疼”、“痛”意思相近,還可以組詞——疼痛?!翱偨y(tǒng)”和“主席”一樣,都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只是國家體制不同而已?!袄p足”也叫“裹小腳”,相機提醒學生“纏”是翹舌音,“足”是平舌音?!靶梁ジ锩笔枪?911年,由孫中山領導的,推翻了滿清封建統(tǒng)治的偉大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從那時開始中國再也沒有“皇帝“存在了。1911年是中國的辛亥年,所以稱之為“辛亥革命”。(2)讓我們再次讀一讀這些詞語。(3)講解多音字”挑”“空“,指名組詞。三、解惑促讀,走近人物。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展開教學1、孫中山破陋習,破的什么陋習呢?預設:纏足(板書)2、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這個陋習?預設:這個陋習殘害中國婦女。3、孫中山為何覺得這個陋習是在殘害婦女呢?預設:纏足就使他姐姐變了個人。纏足時姐姐很痛苦。纏足就使他姐姐變了個人4、姐姐在纏足前是個怎樣的女孩子?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內容學生交流:姐姐不怕吃苦,很勤勞,很能干。從什么地方感悟到姐姐能干?板書:能干\勤勞姐姐很活潑開朗,姐姐唱歌也很好聽,也很關心弟弟。板書:活潑師補充:孫中山的姐姐名叫孫妙茜,只比孫中山大三歲。說話練習: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孫中山喜歡姐姐的原因嗎?(課件出示填空)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姐姐,你高興嗎?喜歡嗎?那帶著高興、喜歡的心情來讀好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設計意圖:在初讀課文后,學生已經(jīng)對姐姐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姐姐遭受了纏足之痛,姐姐是個封建傳統(tǒng)制度下的犧牲品。那么,姐姐在纏足前是怎樣的,通過文本解讀,越喜歡纏足前姐姐的活潑開朗,欣賞姐姐的勤勞能干,就越能激發(fā)對纏足的恨,越能體會纏足的殘忍。因此,這一板塊設計重在通過多元解讀讓學生感受姐姐的能干、活潑,并進行說話練習,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拉近了學生與姐姐的距離。)講述第一自然段時,老師的表情的微笑著的,語言也是甜美輕快的。講述第七自然段時,老師的表情變得嚴肅沉重,語速減慢變得低沉。5、可是后來,姐姐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思考:孫中山的姐姐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預設交流: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前后相差竟然如此之大!請問到底是什么事情讓姐姐變成了這個樣子?(1)這正是纏足給姐姐造成的身體上、心靈上的巨大傷害呀?。?)指導有感情朗讀“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媽媽給姐姐纏足的內容,自己讀一讀。出示§2:“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纏足是怎么回事呢?師講解:纏足可不是有的同學理解的只是用布條把腳纏繞包裹起來那么簡單。來先來看看以下這段資料:資料一云南六一村的吳楊氏老太太這樣回憶她的纏腳的經(jīng)歷:她母親用織布機上的“射通”,橫墊在她的腳腰下,讓腳腰凸起。然后,裹扎起來,逼她走路。慢慢的,腳腰被“射通”凸斷了。她因此一個多月不能下床走路。雖然腳腰折斷了,但她的腳仍然臃腫難看。她母親又念叨:你這雙男人腳,怎么還不爛?她奶奶也說:難爛了,該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親在她奶奶的指導下,找來半個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腳底、腳腰、腳面上,再用纏足布包裹起來,套上小鞋,讓她下地行動。她的腳被劃破了,血跡從纏足布中滲透出來,變黑,發(fā)腥,發(fā)臭。她經(jīng)常疼得臉色蒼白,精神恍惚,體重大減。資料二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小腳骨骼的變形,正常腳和小腳的不同。師小結:所以自古就有一句俗話:小腳一雙,眼淚一缸?。ㄔO計意圖:纏足這個陋習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久遠,沒有親身經(jīng)歷很難激起學生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從文本看,“媽媽正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是對纏足做法的再現(xiàn)。當然,這句話不足以讓學生明白纏足的整個過程及給人帶來的痛苦,于是,必須借助適度的文字與圖片資料展示纏足后腳的斷折、扭曲等變形情況,如此方能讓學生對纏足的丑陋和罪惡產生直觀的感覺。)7、(1)媽媽怎樣給姐姐纏足的?交流:用一條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布條有多長嗎?足足有4—5米長呢!來,讀出布條的長。(“長長的”變紅)(3)一道又一道地裹在姐姐腳上,裹得越來越——緊。來,讀出這種感覺。(“一道又一道”變紅)(4)同學們,聽著聽著,你們感受到姐姐的痛苦了嗎?所以姐姐——(引讀):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變紅)(板書:痛苦眼淚)(5)生帶著初步理解讀,感受姐姐的痛。8、這樣的痛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一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姐姐還笑得出來嗎?姐姐還唱得出歌嗎?所以——再出示: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那我們能看到的是姐姐怎樣的臉?(痛苦的臉、流淚的臉、木木的表情、沒有一絲笑容、沒有一點生機……)聽到的又是什么?(痛苦的哭泣、難過的唉聲嘆氣、難受的呻吟……)想象一下姐姐纏足之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不能走路,走路常常摔跤,不能下田干活,沒有了自由……)10、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沿襲這樣的陋習,我們的生活將是怎樣的?在座的各位女同學,包括張老師,還有你們的姐姐、媽媽、奶奶等等女性,都將經(jīng)受纏足的痛苦折磨。11、姐姐的痛苦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面對這一切,孫中山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設計意圖:緊扣開放性話題“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這條主線,運用結合圖片資料、聲情并茂的解說、聯(lián)系上下文、角色互換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多元感悟。雖文中對人物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