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_第1頁
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_第2頁
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_第3頁
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_第4頁
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初一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1、指導思想:

整份試卷以新課標為指導,試題著重于引導同學積累、感受與思索,貼近同學的生活實際,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突出試題內容的人文特性,給同學以人文薰陶;依舊著重于技能這個核心點,重視運用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考查,尤其重視同學整體把握文意、在詳細語言環(huán)境與實際生活中語言的理解分析、概括運用技能及情感、立場、價值觀的評價。

2、命題范圍、目標要求

整份試卷以七班級上冊為出題范圍,內容涉及同學的語言積累、語段理解與閱讀,寫作與綜合探究,課外語段選取的是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相當?shù)恼n外說明文語段,試題內容著重與同學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著重同學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3、試卷結構:試卷結構連續(xù)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試試卷的形式,共有四個大題,分別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現(xiàn)代文語段閱讀、文言文閱讀、寫作。能比較全面的考察同學的語言運用技能、閱讀技能、寫作技能。能較客觀地反映出同學的語文素養(yǎng)。試題卷上的提示語表達了對同學的人文關懷。

4、難度系數(shù):本次抽樣的得分率是81.64,基本符合0.8的難度,易于檢查同學的整體狀況。

5、題型、題量:題量適中,便于同學在90分鐘內完成。

6、命題自創(chuàng)或運用成題:在試題的命制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基本含蓋了八上的學習范圍,現(xiàn)代文閱讀能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來命制,這種考察同學的整體閱讀技能、語句的篩選和概括技能,能從最基本閱讀技能的建構上出題,這一點無疑是命題者的良苦上心,文言文的考察著重文言詞語的積累與遷移,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語段內容的整體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點,有利于發(fā)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寫作能從同學熟識的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同學關注生活,關懷身邊的點滴,便于同學動筆,利于同學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7評分標準是否科學:主觀題的參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表達了答案與思維的多樣化,易于同學表達性格化的答案。

二、定量分析

各題平均分及難度統(tǒng)計〔樣本容量=100〕

題號一12345678二〔一〕910

應得分21222252421022

平均分18.591.861.81.731.884.11.773.611.8481.921.93

得分率88.5939086.590.48288.592.592809696.5

題號1112二

〔二〕13141516三17181920

應得分33113224152232

平均分1.822.339.662.381.521.893.0711.151.751.592.761.85

得分率60.177.687.8797694.576.7576.787.579.59292.5

題號2122四23五總分

應得分2240403100

平均分1.531.6731.0531.052.9381.64

得分率76.583.577.677.696.581.64

從上表可以看出:

1、整份試卷的得分率為81.64,基本符合難度系數(shù)0.75—0.8左右的要求。

2、得分率較低的是5,11,18小題,說明初一同學在閱讀技能特別是整體把握技能及對文中有效信息的篩選技能欠佳。

三、定性分析〔答題狀況分析〕

〔一〕答題錯誤及其緣由分析

第一大題

題1:依據(jù)拼音寫漢字,許多同學把còu寫成“揍、奏”等字說明部分同學對同音異形字的辨別技能欠缺。

題3:考察同學詞語在詳細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的理解。同學答題錯誤的關鍵在于對書中涌現(xiàn)過的詞語的含義理解不到位而造成了選錯答案的現(xiàn)象。

題5:古詩文默寫,考查同學對本冊書中規(guī)定篇目的詩句的識記。主要錯誤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句中的“驥、伏、櫪”等字同學誤寫成“冀、歷、以”;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中的“漸、欲”二字,同學誤寫成“濺、預、浴”等字;“海日生殘夜”一句中的“夜”字同學誤寫成“月”。緣由分析:同學對詩句的掌控程度不高,其次是對詩句中的`字詞默寫未過關。

題6:考查同學對句子語病的辨識技能。題中的四個選項同學可以依據(jù)語感來判斷句子的語序是否恰當以及是否重復累贅。很多同學對三重否定意思理解不透徹,因而錯選D項。

題7:考查同學對課后名著的熟識程度,不少同學對冰心的詩集不夠清晰,把《繁星》寫成了《繁心》或《凡心》,緣由是老師沒有有意識地強調名著導讀,同學對相關文學常識的識記不到位。

第二〔一〕大題:

此題得分率最低的是第9、11題,尤其是第11題,分析如下:

題9:典型錯誤:①“我爬下了懸崖”答案相關的要素有殘缺;②答“父親幫我建立自信心,我有了很強大的成就感”同學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涌現(xiàn)偏差。緣由分析:①是記敘的要素不明確;②是同學的概括技能的培育還有欠缺。

題11:典型錯誤:①答“探”字寫出了我的自信心不足。②改為“踏”就不能表達我當時的心理。緣由分析:此題是考察同學對問中關鍵詞的理解。而很多同學對于題目本身未讀清晰,此題答案應當為兩部分組成即不能及其理由,同學只回答了“探”而對“踩”只字未提,應當是把兩個字進行比較,要么是像②那樣自己的答案根本未說清晰,從而導致失分,可見在解讀關鍵詞句上課堂上老師的須要的指導還是很重要的。

第二〔二〕大題:

題13:考查同學對“我”在被追逐過程中的心里改變的過程。其中錯誤較多的是選C項。緣由是:此題中的選項有兩部分組成,一是描述心理的詞語,一是描寫人活動的詞語。同學沒有審清題目,沒有依據(jù)描寫我心里改變的要求來選擇,因而所選就答非所問了。

題14:考察同學的篩選、概括技能。典型錯誤:①對我們產(chǎn)生恒久的影響。②我在夏日原野上被追逐的事。緣由分析:①同學讀題不清,題干告知同學答案就在第一段,可是部分同學自己回答一氣。②概括不夠簡潔,把第一段中的“然而,……我們人生的航線和生命的質量。”一句完全照抄。

題15:考察同學對文中比方句的表達作用的理解。典型錯誤是同學把本句中的描述對象只放在我身上,而未提及追逐的老人,只寫出了我當時恐慌的心理。答案不完整。緣由分析:老師在教學時沒有清晰的告知同學比方句表達作用的解題技巧即“描述對象、對象當時的情狀、動作或心理狀態(tài)”。從而導致同學在解題時解答不全面。好在評分尺度較松,否那么此題失分會較多。

題16:由于設問貼近生活實際和文本,同學便于回答,而且評分尺度較寬,因此得分率較高。

第三大題:

題17:考查文言文重要實詞的理解技能。第①題的“不、委”在文中應是“通“否”;丟下、舍去”的意思,部分同學說明成“沒有;予以”,類似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教學中老師應當重點強調,讓同學清晰其在古今語境中的不同意義。

題18: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技能。大多數(shù)同學的錯誤集中在“顧”字的理解上,其次在整句的翻譯上很多同學只是大略意思對了,其精確性是值得推敲的。可以看出在平常的教學中,對語句的翻譯的要求是比較寬松的,但是有時翻譯考察的就是同學能否精確翻譯整句的技能。

題19:考察同學對文意的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大部分同學由于是課內的語段,比較熟識,因而在解答上比較順當。

題20:考察同學對書本中重要詞語的遷移運用技能?!笆?、罔、亦、汝”等四字在課文中都曾涌現(xiàn)過加上題目中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同學只要進行判別就可以了,因而得分較高。

題21:考察同學對文言虛詞“之”字遷移運用技能。主要考察“之”字的兩種用法即作代詞、助詞。錯誤主要集中在對“故時有物外之趣”的理解上部分同學理解不清晰,事實上四個選項中的“之”字均在課文中學到過,就看同學是否能較嫻熟地掌控。

題22:考察同學本段內容的理解。要說清晰本文總該責備的是誰及其緣由,需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先會其意,再從中體察其道理。不少同學找不到該責備的人,寫成了“自己、侄子、流輩”,因此涌現(xiàn)失分。緣由分析:①同學缺少須要的耐煩閱讀本文,內容理解上產(chǎn)生一知半解。②部分同學對文言文學習感到困難,有肯定心理因素。

第四大題

23題以“感謝”作為題目,要求同學作文??梢哉f“感謝”的選材范圍是比較廣泛的,易于同學表達真情實感,便于考察同學的真實的寫作技能?,F(xiàn)將本次作文解析如下:

錯誤及緣由分析:

一、審題上:①從此題的引言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命題者想讓同學通過詳細的人、事、景、物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與情感,而部分同學卻誤會為“什么是感謝”。②不會“以小見大”,決不會想到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表達中心。因此在表達時經(jīng)常會涌現(xiàn)“記得有一次,還有差一次”等內容,假如真能選取生活中的2、3個環(huán)節(jié)以表現(xiàn)“感謝”那自然也就無可厚非了。但這些同學的作文卻只是為了湊滿字數(shù)。

二、結構上:

①作為考場作文,很多同學的作文切入正題太慢,往往用上200字左右來談“感謝是什么”,然后再轉入正題,好像是可以經(jīng)營的開頭結果讓文章的主體部分顯得頭重腳輕。

②形式單一,相當一部分同學是三段式,采納第一段開頭,中間一段敘事,結尾一段。

③部分同學的作文還是涌現(xiàn)了一段究竟的現(xiàn)象,卻少須要的過度。

④不會擬題。部分同學以“感謝”作為題目未補題,或者題目有規(guī)律錯誤。

⑤很多同學事情表達完畢,自然也就結束文章的內容,缺少須要的點題,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選材上:

①題材陳舊,不會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環(huán)節(jié),缺乏創(chuàng)意,近50%的同學寫“感謝老師、感謝父母”,其余的大多數(shù)寫“感謝臺燈、感謝小路”等,只有少數(shù)同學頗有創(chuàng)意。

②寫作內容大同小異,缺少真情實感。寫感謝老師總寫“輔導、批判、送醫(yī)院、補課”等,寫感謝父母總寫“生病送醫(yī)院或照看,送衣送傘,考試之后對我的教育”;感謝臺燈、小路就把他當作個人來寫,硬生生地歌頌其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語言表達上:

部分同學采用表達性的語言,缺少詳細、生動、傳神的描寫,文才不夠,甚至有病句連篇;同時有些同學的文章中,標點一逗究竟,字跡潦草,書寫不規(guī)范。

對今后教學與命題的建議:

〔一〕學科教學方面:

關于基礎和習慣

1、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培育。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同學在答題時主要集中在寫錯別字、古詩詞默寫錯誤、同學的概括技能等方面,因此,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落實字詞的教學,采納多種方法去強化同學字詞積累的語境運用意識,把字詞教學真正放在詳細的語境中教學,這樣既可以培育同學依據(jù)語境理積累詞語的技能,又可以增加同學學習字詞的愛好。

2、加強同學概括、理解、分析、闡釋等語言運用技能與解題技能的訓練。在平常的課文時許多時候我們可以有意地著重一下這方面的訓練,只有把工夫放在平常,考試時才不會涌現(xiàn)許多的失分。

3、老師要關注綜合性活動的開展,落實好教材的教學要求,以培育同學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技能,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同學的語言運用技能。

關于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現(xiàn)代文考察的是“整體閱讀技能、直指語言表達中心的技能、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技能、概括技能、詞句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評價和賞析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思想感情的技能”等。在閱讀教學時應以培育同學的閱讀技能為出發(fā)點。個人以為現(xiàn)代文教學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著重朗讀的訓練,培育同學的整體感知技能。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讀,都是以建構同學的整體感知技能為基礎的。

2、著重篩選與概括技能的培育,教給同學篩選與概括的方法。不管是平常的教學或者是閱讀指導課,都應當培育同學的原文意識,即全部閱讀題的答案都來源語段中。在平常的對話教學中,老師、同學、文本之間是以問題或話題為媒介實現(xiàn)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的是:①要求同學在原文中捕獲到與題目或話題切合的中心語句或語句的中心部分。②要求同學概括出語句中的表述對象,動作行為、結果是什么。

3、關注文章的思路教學。留意與不同的文體相結合,留意蛛蛛文中的關鍵句子和關鍵詞語來瀝青行文的思路。

4、加強課內的閱讀量,每片課文確定一個方面作為訓練的點,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加大課內閱讀的量,由于在現(xiàn)實中我們只能從課堂上去想方法加高校生的閱讀量,假如希望于課外基本上就是一個遙遠的理想。

〔二〕文言文閱讀

1、加強誦讀和背誦,增加語言積累,培育語感,要讓同學更多地徑直文言文書面材料,克服因架空分析而剝奪同學讀書的時間和機會的弊端。背誦不僅要求背得出,還要要求默寫正確。

2、文言文的字詞教學還需要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決不能不聞不問。援助同學適時的歸納與遷移訓練,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3、強化文言文的人文主義教學,留意從這些文學典籍中加強對同學的人格培育,培育同學的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

關于寫作

寫作教學中,應著重培育觀測、思索、表現(xiàn)、評價的技能。要有意識地引導同學觀測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社會人生,關注自身四周的事,擴大閱讀面,多讀報刊雜志,為作文提供源頭活水。

1、老師需要援助同學確立一個觀念:即平常閱讀優(yōu)秀作文選等刊物時,要求借鑒的是文章的寫作思路,而非文章的內容。由于在平常很多同學手中的的讀物只是起到了應急之用。

2、加大作文指導課、講評課的次數(shù),提高作文指導課、講評課的質量。在平常的調研中我們發(fā)覺,極少有老師仔細預備平常作文的講評內容,任意性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