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干骨及其連結_第1頁
軀干骨及其連結_第2頁
軀干骨及其連結_第3頁
軀干骨及其連結_第4頁
軀干骨及其連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軀干骨及其連結第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軀干骨BonesoftheTrunk

椎骨24

骶骨1尾骨1共51塊

胸骨1

肋骨24

參與脊柱、胸廓和骨盆的構成

第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一)

椎骨vertebrae

幼年時椎骨共有33塊,成人24塊。

頸椎7塊

胸椎12塊

腰椎5塊

骶椎5塊→1塊骶骨

尾椎4塊→1塊尾骨

第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

一體:椎體vertebralbody

一弓:椎弓vertebralarch

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構成

椎間孔intervertebralforamina

椎孔vertebralforamen

椎管vertebralcanal七突起:棘突spinousprocess

橫突transverseprocess

上、下關節(jié)突articularprocess第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胸椎thoracicvertebrae

橫切面呈心形

橫突肋凹上、下肋凹

棘突較長,伸向后下方,互相呈疊瓦狀排列

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近似冠狀位第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椎體椎弓根上關節(jié)突椎孔橫突椎弓板棘突棘突橫突椎體上關節(jié)突下關節(jié)突第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頸椎cervicalvertebrae

椎體較小,橫切面呈橢圓形

有橫突孔transverseforamen

第2~6頸椎的棘突較短,其末端分叉

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近似水平位

鉤椎關節(jié)(luschka關節(jié))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的兩側唇緣相接形成

第3~7頸椎椎體鉤第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當鉤椎關節(jié)增生肥大時,可致椎間孔變窄,壓迫脊神經(jīng)而產(chǎn)生癥狀。

第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1頸椎呈環(huán)形,又稱寰椎atlas

第2頸椎又名樞椎axis

第7頸椎又名隆椎vertebraprominens為計數(shù)椎骨序數(shù)的標志第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椎體椎弓根上關節(jié)突橫突下關節(jié)突椎體鉤棘突橫突孔椎體上關節(jié)突椎弓椎孔棘突第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前結節(jié)橫突孔上關節(jié)凹后弓前弓后結節(jié)椎孔椎動脈溝齒突凹齒突上關節(jié)面橫突孔椎弓椎孔棘突第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腰椎lumbarvertebrae

椎體粗壯,橫切面呈腎形,椎孔呈三角形

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幾乎呈矢狀位

棘突垂直的板狀,水平伸向后方

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近似矢狀位第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上關節(jié)突

椎體

橫突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

椎孔

椎體

棘突

下關節(jié)突

上關節(jié)突橫突

第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4)骶骨sacralbone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岬promontory

骶前孔anteriorsacralforamina

骶正中嵴mediansacralcrest

骶后孔posteriorsacralforamina

骶管sacralcanal開口于骶管裂孔sacralhiatus

骶角sacralcornu為確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標志

耳狀面auricularsurface

骶粗隆sacraltuberosity第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骶前孔岬橫線尾骨骶后孔尾骨骶管骶角耳狀面骶管裂孔上關節(jié)突第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5)尾骨coccyx:由3-4塊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離為尾骨尖。

第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二)胸骨sternum

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3部分

頸靜脈切跡jugularnotch

鎖切跡clavicularnotch胸骨角sternalangle為計數(shù)肋的標志。第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胸骨sternum

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3部分。胸骨柄與體連接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

兩側平對第二肋,是計數(shù)肋的重要標志。胸骨柄頸靜脈切跡胸骨角第二肋切跡鎖切跡胸骨角胸骨體劍突鎖切跡第二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肋

肋的后端有肋頭、肋頸和肋結節(jié),下緣有肋溝,肋間后動、靜脈和肋間神經(jīng)通過。共12對

1~7對真肋

8~10對假肋

11~12對浮肋包括:肋骨肋軟骨——終生不骨化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1.肋骨costalbone

分為后端、前端和體3部分。

肋頭costalhead

肋頸costalneck

肋結節(jié)costaltubercle

肋體shaftofrib

肋溝costalgroove

肋角costalangle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2.肋軟骨costalcartilage

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為透明軟骨

上7對肋軟骨直接與胸骨相連

第8~10對肋軟骨依次連接于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costalarch

第11、12對肋軟骨末端游離于腹壁肌中。

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軀干骨連結

TheJointsoftheBonesofTrunk

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軀干骨連結:

脊柱vertebralcolumn:24塊椎骨

1塊骶骨

1塊尾骨

骨性胸廓:脊柱胸段

12對肋

胸骨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脊柱

(一)椎骨間的連結

1椎體間的連結:

椎體之間借椎間盤及前、后縱韌帶相連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disc:是連結相鄰2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

椎間盤中央部為髓核nucleuspulposus

周圍部為纖維環(huán)anulusfibrosus

“椎間盤髓核脫出癥”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2)前縱韌帶an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上起枕骨大孔前緣,下達第1或第2骶椎椎體防止脊柱過度后伸和椎間盤向前突出

(3)后縱韌帶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起自樞椎并與覆蓋樞椎椎體的覆膜相續(xù),下達骶骨。

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椎弓間的連結:包括椎弓板、棘突、橫突間的韌帶連結和上、下關節(jié)突間的關節(jié)連結

(1)黃韌帶ligamentaflava:連結相鄰兩椎弓板,參與圍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2)棘間韌帶interspinalligaments:連結相鄰棘突

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棘上韌帶和項韌帶supraspinalligamentandligamentumnuchae:連結胸、腰、骶椎各棘突尖

(4)橫突間韌帶intertransverseligaments:位于相鄰椎骨橫突間的纖維索,限制脊柱過度側屈

(5)關節(jié)突關節(jié)zygapophysial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構成,屬平面關節(jié)

第三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寰樞關節(jié)atlantoaxialjoint:

寰樞外側關節(jié)lateralatlantoaxialjoint

寰樞正中關節(jié)medialatlantoaxialjoint

4寰枕關節(jié)atlantooccipitaljoint為兩側枕髁與寰椎側塊的上關節(jié)凹構成的聯(lián)合關節(jié),屬雙軸性橢圓關節(jié)。

寰枕前膜anterioratlantooccipitalmembrane

寰枕后膜posterioratlantooccipitalmembrane

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寰樞關節(jié)韌帶①齒突尖韌帶②翼狀韌帶③寰椎橫韌帶④覆膜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脊柱的整體觀

成年男性約70cm,女性約60cm

1前面觀

2后面觀

3側面觀

頸曲cervicalcurve

胸曲thoraciccurve

腰曲lumbarcurvature

骶曲sacralcurvature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4.脊柱的運動

可作屈、伸、側屈、旋轉和環(huán)轉運動

頸部:關節(jié)面略呈水平位,關節(jié)囊松弛,椎間盤較厚,屈伸及旋轉運動的幅度較大

胸部:椎間盤較薄,關節(jié)面呈冠狀位,棘突呈疊瓦狀,活動范圍較小

腰部:椎間盤最厚,屈伸運動靈活,但關節(jié)面幾乎呈矢狀位,限制了旋轉運動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5.常見的脊柱變異與畸形

(1)脊柱裂

(2)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

(3)椎骨數(shù)目變異

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胸廓

組成:12塊胸椎

12對肋

1塊胸骨

功能:保護胸腔臟器、參與呼吸運動,并支持軀干。第四十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肋椎關節(jié)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