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_第1頁
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_第2頁
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_第3頁
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_第4頁
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我在這里整理了2021新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學反思+作業(yè)設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的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處處留心,連續(xù)觀察”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進行連續(xù)觀察,讓學生進行細致、仔細地描寫,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對事物的描寫。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能引導學生根據細致觀察,感受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通過閱讀,感受古詩三首的自然美和語言美。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表達了對蟋蟀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學習并運用觀察方法描寫事物,表達自己的感受。

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

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意思。

11蟋蟀的住宅

課題:蟋蟀的住宅

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蟋、蟀、宅”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選”等14個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4.積累好詞佳句,體會運用擬人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學習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

2.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有關蟋蟀的文字、圖片資料和資料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分鐘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昆蟲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們經常聽到蟬在窗外高歌。昆蟲界中,除了蟬擁有優(yōu)美的歌聲外,還有一種昆蟲也常常給我們帶來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聲)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還有一樣東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師板書:蟋蟀的住宅)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嗎?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有什么疑問?

4.那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疑問,跟隨法國作家法布爾一起參觀“蟋蟀的住宅”。

【設計意圖:聲音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蟋蟀,同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p>

新課教學()分鐘

二、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朗讀(開火車讀,齊讀,指名讀)

3.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宅、隱、毫、慎、址、良、掘、搜、傾、置、驟、拋”

翹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宅、臨、選、擇、址、良、穴、廳、臥、專、寸、衛(wèi)、鉗、較、鋸”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p>

引導和交流,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識字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指導書寫:“穴”的最后一筆捺要舒展;“臥、?!钡淖詈笠还P都是點;“衛(wèi)”最后一筆橫要長一些。指導學生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5.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用工具書解決。

隱蔽:借助別的東西遮蓋掩藏。

隨遇而安:順應環(huán)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慎重:謹慎認真。

柔弱:常指體弱,易感疲勞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細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層內的工程建筑物。

耙掃:打掃。

三、理清脈絡,劃分層次

1.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思考:觀察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

2.課文一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體介紹住宅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體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

四、熟讀課文,了解住宅特點。

1.默讀第1自然段,思考、小組討論:蟋蟀出名有幾個原因?

2.將第二句話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還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為什么?

3.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五、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fā)現與感悟呢?你對蟋蟀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嗎?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脈絡,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課文內容?!?/p>

課堂小結

及拓展延伸()分鐘

六、再讀課文,布置作業(yè)

1.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文。

2.搜集關于描寫昆蟲的文章讀一讀,并寫讀書筆記。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整理讀書筆記,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積累的好習慣。】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畫“√”。

住宅.(zháizái)拋.出(pāopáo)蟋蟀.(suàishuài)

二、看拼音,寫詞語。

d?nɡxu?katīnɡxuǎnz?zhùzhǐ

()()()()

三、仿寫。

彎彎曲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zhái√pāo√shuài√

二、洞穴客廳選擇住址

三、平平坦坦安安靜靜整整齊齊工工整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3.積累好詞佳句,體會運用擬人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學習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分鐘

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1.聽寫生詞,同桌互相檢查,及時改錯,必要時集體訂正:

住宅臨時選擇住址優(yōu)良臥室

大廳洞穴專家衛(wèi)生鉗子較大

2.觀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

3.我們向別人介紹自己家的住宅的時候,會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

學生說說自己的介紹順序。

【設計意圖:交流發(fā)言,讓學生把課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培養(yǎng)表達能力。】

新課教學()分鐘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現在法布爾就向我們介紹他發(fā)現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讀2—6自然段。(教師板書:住宅特點)

(1)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稱做是“住宅”呢?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寫法?

(2)“隨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讀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3)“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恰好照應了課題“住宅”一詞。讀著這句話,你還會想些什么?

(教師板書:選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隨遇而安)

(4)指導朗讀,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思考:發(fā)現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紹的?

2.學生匯報:

外部:(教師板書: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擬人的手法)

門——隱蔽

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比喻的手法)

平臺——平坦(教師板書:隱蔽平坦)

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擬人手法)

3.齊讀第5自然段,教師追問:這些都是從哪一方面介紹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紹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又發(fā)現了什么?(學習第6自然段)

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wèi)生(教師板書: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wèi)生)

三、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7—9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呢?抓住關鍵詞句,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匯報:

動工時間:十月,秋天初寒(教師板書:動工時間:十月)

挖掘過程:

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鋪開。(挖掘工具柔弱)

蟋蟀鉆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須輕微地擺動。(勤勞,觀察細心)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設計意圖:再次對余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里面不斷拋出泥土來。(勤勞)

(教師板書:挖掘過程:不斷整修勤奮)

3.再次朗讀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過程。

(1)從哪些地方看出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體現在:一是它慎重地選擇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洞穴。

(2)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寫清楚的?

通過“扒”“搬”“踏”“推”“鋪”一系列動詞,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表現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課堂總結,回顧課文

法布爾先生經過長期、細心地觀察,發(fā)現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建筑過程,他像介紹朋友的住宅一樣,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蟋蟀的住宅,讓我們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設計意圖:再一次從整體上感悟課文,達到讀悟共鳴,讀寫延伸,使讀能為今后的用服務,讓學生選擇性延伸學習,激發(fā)求知欲及好奇心?!?/p>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長期細心觀察的敬業(yè)精神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平時,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從小培養(yǎng)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啟發(fā)?

3.選擇學習。

(1)課后選一處景物進行觀察,練習寫一寫。

(2)繼續(xù)搜集關于昆蟲奧秘的相關資料。

(3)有條件的讀一讀《昆蟲記》這本書。

【設計意圖:利用作業(yè)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p>

板書內容

蟋蟀的住宅

選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隱蔽、平坦(不肯隨遇而安)如何建筑挖掘過程(勤奮)

住宅特點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wèi)生

動工時間:十月不斷整修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給下列生字組詞。

較()臥()臨()鉗()

二、用關聯(lián)詞把下列句子連接起來。

1.()蟋蟀并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2.()有雨,這里()立刻就會干的。

三、我知道。

1.蟋蟀對自己的住宅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哪方面介紹蟋蟀的住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比較臥室臨時鉗子

二、1.因為……所以……

2.即使……也……

三、1.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2.外部: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門前有平臺。

內部: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wèi)生。

教學反思

1.通過蟋蟀和人類比住宅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文章涵蓋著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并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通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進: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那只可愛的小蟋蟀,請你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住宅”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檢驗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特點的情況。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是怎樣建筑成的等知識,贊揚了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語言精煉傳神,字時行間滲透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課文生動而富有兒童情趣,深受學生青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科學的奇妙,注意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的習作實踐中去。

【介紹】

法布爾: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晚年詳細觀察棲息于未墾地中的各種昆蟲和蜘蛛,于1879-1907年間將研究所得,陸續(xù)寫出《昆蟲記》十卷。主要著作還有《自然科學編年史》以及關于物理學和化學方面的論著。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蟋蟀又叫促織、趨織、蛐蛐,是一類善吃、好斗的昆蟲。夏末秋初的夜晚,它們躲在墻角里、庭園中、雜草間、磚瓦下、土洞里,不停地發(fā)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鳴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會叫,因為它有發(fā)聲器,這是一種“求婚”的信號,雌蟋蟀聽到后會趕去“赴約成親”。這時,如果闖來一只雄蟋蟀,就會發(fā)生一場搏斗。兩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鳴叫,然后爪子相對,猛撲亂咬,直到一方斗敗逃脫為止。得勝的雄蟋蟀,還要得意地振翅鳴叫一番。因為蟋蟀善鳴好斗,自古以來,人們喜歡飼養(yǎng)蟋蟀,觀看它們精彩的爭斗表演。

在蟋蟀的頭上,有一對比身體長的絲狀觸角,尾部有一對長長的尾須,雌蟋蟀的產卵管比較長,夾在兩條尾須當中,所以俗稱三尾子。雄蟋蟀沒有產卵管,叫它二尾子。憑鳴聲常??梢耘袛囿暗膬?yōu)劣:鳴聲尖而輕的多為小蟋蟀,鳴聲高亢雄厚的多為個頭較大的壯蟋蟀,叫不成聲的可能是“爛衣翅”,它的一只翅膀發(fā)育不良,或幼蟲蛻變成蟲時因外因爛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爛衣翅”不是無用之輩,它在格斗時卻十分兇猛哩!

由于蟋蟀善鳴好斗,不少人偏愛它,而對它的壞處反不以為然了。其實,蟋蟀是農業(yè)害蟲,不論成蟲還是幼蟲,都能咬食農作物的葉、莖和根。

課后作業(yè)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àtīnɡzhuānjiāw?shìxuǎnz?

()()()()

二、比一比,組詞語。

較()址()良()

校()扯()食()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隱蔽()溫和()

反義詞:

隱蔽()溫和()

四、基礎積累大鞏固。

在文中找出蟋蟀工作時的動詞。

閱讀能力大提升

五、課文整體梳理。

課文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__________,以及住宅是怎樣建筑成的等知識,贊揚了蟋蟀()、()的精神。

六、重點段落品析。

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他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1)毫不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隨遇而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畫出文中的擬人句。

3.從文中哪句話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七、讀課外書了解一下蟋蟀的生活習性。

參考答案:

一、大廳專家臥室選擇

二、比較學校地址拉扯良好糧食

三、近義詞:隱藏溫柔反義詞:暴露暴躁

四、扒搬踏推鋪

五、簡樸、清潔、干燥、衛(wèi)生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

六、1.(1)一點兒不覺得可惜。

(2)能順應環(huán)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2.比喻句:①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②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

擬人句:①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②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3.它常常慎重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七、略

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課型口語交際

授課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眼睛的結構,掌握近視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學生做到預防近視,并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教學重點:預防近視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謎語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猜個謎語:兩顆黑葡萄,長在人臉上,白天開窗望,晚上關緊窗。

生:眼睛。

師:對了,同學們都有一雙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組成的?(板書: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通過新聞講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環(huán)保話題,并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蓄勢?!?/p>

新課教學()分鐘

二、認識眼睛的結構。

讓學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學生發(fā)現了中間有個小圓孔的基礎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結構圖,指導學生認識眼睛的部分結構,再讓學生指指認認,加深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小圓孔就是瞳孔,來自物體的光通過瞳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最后神經把這些光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物體了。緊接著通過兩張不一樣瞳孔貓的圖片,(出示課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識,培養(yǎng)學生日常的觀察能力。

三、引導學生了解近視的概念以及近視的影響。

1.小游戲:找茬?。y測大家的眼力)師生互動,找出不同的地方。

2.出示一張模糊的視力表,學生比較后引出近視的概念。

3.小組討論。(影響視力的原因。)

小組討論時,注意說話的音量,避免干擾其它小組。

【設計意圖:圖片展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p>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p>

4.匯報總結。

要求:不重復別人的話。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認同,再繼續(xù)補充。

四、預防近視,養(yǎng)成保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師:近視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讓學生討論后交流得出:

①不注重看電視或用電腦用眼時間。

②不注重讀寫衛(wèi)生。

③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注重飲食……

歸納起來,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負擔,造成了眼睛調節(jié)過度緊張和疲勞。(板書:近視原因造成眼睛過度緊張和疲勞)

2.針對近視的形成原因,提出預防近視措施。

①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

②堅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

③積極鍛煉身體。

④保證足夠的睡眠。

讓學生對照這幾種情況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加以改正。

師:保護眼睛,重在預防,接下來我們看個短片,休息一下,同時注意片中的保護眼睛方法,同學們可以一起跟著做。(板書:預防近視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眼睛)

五、加強意識,明辨是非,回答問題。

師:剛剛我們講過很多的內容,接下來我就要考考同學們。通過問答環(huán)節(jié)及判斷圖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學們對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認識。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p>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請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好眼睛,通過愛眼拍手歌回顧本節(jié)課我們講的內容。最后老師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為今天的近視影響明天的遠征,愿大家都有一雙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板書設計

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近視原因:造成眼睛過度緊張和疲勞

預防近視: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眼睛

教學反思

1.這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2.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游戲,看短片的形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主動地探索、快樂地學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9古詩三首

課題:古詩三首

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暮、吟、瑟”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題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

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

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師生齊背《草》)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語言美?!?/p>

(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新課教學()分鐘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暮、吟”

2.學習會寫字

“暮、吟”

指導書寫:“暮”的中間一橫要長一些;“吟”的最后一筆不是點。

3.理解題意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生聽課件中范讀)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

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詩文內容,掃除學習詩文中的障礙?!?/p>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板書: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板書:景色美麗)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jié)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四、配樂朗讀,升華情感

1.指導配樂朗讀。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生配樂朗讀)

2.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yōu)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感受)

【設計意圖:有序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循序漸進的進入詩中,逐層深入地積累知識?!?/p>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詩的意境,并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p>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展示,提升對課文的理解?!?/p>

板書內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麗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后畫“√”。

日暮.(mǔmù)吟.誦(yínr?n)瑟.瑟(sabì)

二、辨字組詞。

幕()吟()似()

暮()拎()擬()

三、理解詩句。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yín√sa√

二、屏幕日暮吟誦拎水似乎擬人

三、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么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分鐘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解詩題,知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設計意圖:提醒學生用學古詩的幾個步驟學習古詩,是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新課教學()分鐘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緣、降、騷、遜、輸”

“降”和“遜”是翹舌音。

2.學習生字

“題、側、峰、廬、緣、降、閣、費、須、遜、輸”

指導書寫:“側、峰、緣、降、輸”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費”是上下結構的字,上寬下窄。“緣”書寫時左上邊撇折和橫撇相接,下邊彎鉤在首撇上起筆,左邊兩撇中下撇要長?!百M”書寫時上邊的弓字要寬扁、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撇右邊是豎,貝字稍窄。

3.理解題意

三、學習古詩《題西林壁》

【設計意圖:自學生字,通讀全詩,為學詩做準備】

(一)解詩題,知

1.師:請結合課文的解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3.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教師板書:橫側峰)(教師板書:變幻莫測)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教師板書:遠近高低)(教師板書:千姿百態(tài))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教師板書:從不同角度觀察)

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識:認清)“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7.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描寫廬山?(喜愛廬山)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說,你們能不能把那贊美之情用優(yōu)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四人小組表演

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吳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么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總結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設計意圖:有針對性的練習,既能鞏固知識,又能激發(fā)興趣?!?/p>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與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p>

四、學習古詩《雪梅》

(一)看圖片、賞雪梅

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么時節(jié)開嗎?

生答:梅花

師: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zhí)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教師板書:《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讀古詩、誦雪梅

1.借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師: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2.認讀標拼音的字。

3.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4.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

5.去掉拼音指名讀。

6.當小老師領讀。

7.聽老師讀,注意節(jié)奏。

8.自己讀,讀出節(jié)奏。

師:節(jié)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9.男女生接讀。

10.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做回音壁。

11.齊讀。

12.背讀。

13.領背。

【設計意圖:充分朗讀是理解詩詞最有效的方法?!?/p>

(三)品詩句,悟道理。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借助解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

4.一起說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說。

1.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教師板書:雪白梅香)。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教師板書: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6.帶著理解再讀本詩。

(四)談雪梅、拓詩詞。

1.簡介詩人。

師:這首詩的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

2.談雪梅的關系。

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詩。

3.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

4.總結。

師:孩子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強不屈,好嗎?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五、作業(yè)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和“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边@兩句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學習課外詩句,更利于拓展延伸,開拓學生視野,積累素材?!?/p>

板書內容《題西林壁》

蘇軾橫嶺變幻莫測側峰

遠近從不同角度觀察

千姿百態(tài)高低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

盧鉞雪白人各有所長梅香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語。

鋒()閣()章()

峰()闊()障()

二、讀詩句,理解詞語。

可憐——真珠——緣——

三、我會理解。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答案】

一、鋒利山峰閣樓闊氣文章障礙

二、可愛珍珠因為

三、1.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2.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教學反思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釋義的基礎上再加以聯(lián)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教材分析】

這三首古詩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組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fā)現”這一專題進行編排,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fā)現大自然奧秘的?!额}西林壁》不僅寫出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更重要的是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它是蘇軾在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可說是氣象萬千,不可勝數。奇怪的是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姿態(tài),談游廬山的感受。詩的前兩行寫詩人在廬山漫游,覺得峰回路轉,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優(yōu)雅?可詩人卻還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么呢?在第

三、四行作了解釋。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盧鉞,字威節(jié),一作威仲,閩縣(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進士,調建昌軍學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書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遷著作郎。五年,棹給事中。出知隆興府,官終戶部尚書。盧梅坡,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與劉過是朋友,以兩首雪梅詩留名千古。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廬山簡介

廬山,是我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qū)南端。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青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huán)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課后作業(yè)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看詞語,寫拼音。

運輸()暮色()

瑟瑟()降落()

二、給多音字注音。

1.敵人在八路軍的猛攻下只有投降.()。

2.蒲公英的種子降.()落在大地上。

三、《暮江吟》中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能力大提升

四、課文整體梳理。

1.《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_________的詩作,是一首詩中有畫的________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_____________之中。

2.《雪梅》的是,通過描寫_____與_____爭春,讓詩人思考后評價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五、重點段落品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詩描寫了兩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六、畫出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情景。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

七、寫一寫。

你也來寫一首描寫景物的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yùnshūmùsasasajiànglu?

二、xiángjiàng

三、殘陽、江水、露珠、新月

四、1.

蘇軾寫景對廬山景色的描繪

2.盧鉞雪梅花白香

五、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么可愛啊,露珠像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3.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六、略

七、略

10爬山虎的腳

課題:爬山虎的腳

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蝸”等5個生字,會寫“操、占、嫩”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課文結構,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3.通過對“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學習,學習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課文結構,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剛看到課文題目,你或許認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實爬山虎是一種植物。(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一種攀爬在墻壁上的供觀賞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錦、常春藤、屬葡萄科。高攀的落葉藤本植物,卷須前端有吸盤。夏季開花,花蕊小,黃綠色。產于我國各地,日本和朝鮮半島也有。莖和根可以入藥。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并從中了解到植物的特點?!?/p>

新課教學()分鐘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a.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出示生字“均、柄、蝸、曲、萎”“曲”是多音字,讀qǔ和qū;“萎”是上形下聲。

b.書寫指導。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順、均、疊、隙、莖、柄、萎、瞧、固”

指導書寫:“操”的最后一筆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長,束字中間是一扁口、不要寫成下框、末筆捺變?yōu)橐稽c;“均”的最后一筆是提;“疊”上窄下寬,中間是冖、橫要長、上邊沒點,且字稍扁、里邊是兩橫;“隙”右邊三部分要扁,上邊小字中間一豎不帶鉤,下邊小字豎要帶鉤;“瞧”筆畫多要寫緊湊,目字要窄,右上邊有一點、下邊是四橫不能少。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學生自薦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拂過

葉柄緊貼蛟龍枯萎牢固蝸牛

(2)交流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爬山虎的生長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講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講爬山虎腳的特點,具體寫了它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齊讀,思考:這兩句話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長的特殊環(huán)境是。

爬山虎生長的特點是。

3.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總結,從而理清課文脈絡,了解課文內容。】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四、課堂小結,留有思考

今天,我們了解了爬山虎生長的特殊位“墻”。爬山虎是爬墻成片生長的,那么它是怎樣爬墻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回味全文,提出問題,為深入學習課文做準備?!?/p>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畫“√”。

蝸.牛(wōw?)均.勻(jùnjūn)枯萎.(w?iwěi)

二、看拼音寫漢字。

cāochǎnɡshūfuláoɡùnanya

()()()()

三、按要求寫出近義詞和反義詞。

1.(近義詞)彎曲——牢固——

2.(反義詞)均勻——引人注意——

【答案】

一、wō√jūn√wěi√

二、操場舒服牢固嫩葉

三、1.崎嶇堅固2.雜亂視而不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兩株爬山虎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分鐘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并從課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長特點。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大聲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p>

新課教學()分鐘

二、研讀第2自然段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的?(教師板書:位置顏色樣子)

2.學生交流,教師歸納出本篇課文的兩個探究點(多媒體顯示):

a.爬山虎葉子生長的位置:。

b.剛長出來的葉子的顏色:。

c.長大了葉子的顏色:。

d.葉子的樣子:。

(教師板書:墻上嫩紅嫩綠朝下、均勻、不留一點空隙)

3.指導朗讀:讀出美感來。

三、研讀第3、4、5自然段,交流體會。

1.請同學們繼續(xù)默讀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獨到之處?

2.匯報交流。

師:首先我們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1)結合插圖,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很獨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有助于理解課文?!?/p>

師:如果你也學著葉圣陶爺爺此時也在觀察爬山虎的腳,你發(fā)現是從哪些方面觀察爬山虎的腳的?

(引導學生發(fā)現是從位置、數量、形狀、顏色上來具體描寫的。運用比喻句顯得更生動、形象。)

b: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爬山虎腳的樣子。(教師板書:莖上如新葉細絲像觸角)

c:過渡:來,我們邊跟著畫面邊讀這段話,同學們讀橫線上的句子。

d:出示畫面:指導朗讀這個句子,加深體會。(老師引讀)

小結: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很獨特之處。你們知道爬山虎更獨特之處是什么嗎?

(2)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a:問: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b:“這樣”是指什么?學生復述自己畫的句子。再聯(lián)系前文學過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讀……

c:想看到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情景嗎?(請你睜大眼睛來看)

d:自由朗讀描寫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描寫爬山虎腳的動作的詞句。(教師板書:觸、變成、巴住、拉、貼)

小結:原來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斷向上的攀爬勁呀!生齊讀。

指導朗讀:注意動詞稍微讀重點。

在這里,葉圣陶爺爺還教給了我們一種介紹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們熟悉的事物來作比較。

師:老師上課前在校園的東墻邊采集了兩根爬山虎,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感受爬山虎腳的美?!?/p>

你來說說從它們的顏色去觀察可以推斷什么?老師這里有道作業(yè)練習,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組結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內容自由討論。

(3)爬山虎“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

小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n外讓我們到校園的東墻邊,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葉圣陶爺爺寫的那樣,也學著葉圣陶爺爺一樣用一雙慧眼,去觀察,去發(fā)現,好嗎?

四、聯(lián)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葉圣陶爺爺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2.總結。羅丹也說過:“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今天讓我們用一雙慧眼,去觀察,去發(fā)現。

課堂小及拓展延伸()分鐘

五、積累運用,提升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優(yōu)美的詞句。

2.課外練筆。

請你仔細觀察一種攀爬植物(如:葡萄、牽?;ǖ龋?,仿照課文寫一寫,內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

【設計意圖:有助于學會運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寫清楚的寫作方法?!?/p>

板書內容

爬山虎的腳

位置顏色樣子

葉墻上嫩紅嫩綠朝下均勻不留一點空隙

莖上如新葉細絲像觸角腳

爬觸、變成、巴住、拉、貼(牢固)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語。

隙()嫩()舒()莖()

占()瞧()柄()疊()

二、說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

1.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我會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風中柳樹正在向人們展示那美麗的腰肢。

我會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會填。

嫩綠的嫩紅的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

【答案】

一、空隙占有嫩綠瞧見舒展葉柄莖葉重疊

二、1.比喻句彎彎的月亮像小船。

2.擬人句鳥兒們在歡快地歌唱。

三、嫩紅的;嫩綠的

教學反思

1.本課的教學讓我收獲頗多,首先我從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學生,把課堂和自主權還給學生,把讀書和說話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感悟、思考、質疑、解疑,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壞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的小練筆,使課文中的觀察和寫作知識實現遷移,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與學生親切談話、課題質疑的形式激發(fā)他們探究的欲望。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學習,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3.再現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找準時機恰當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這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首先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其次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重點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學習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墻上爬,最后講它必須“觸著墻”才能生存。

【介紹】

葉圣陶: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早年曾做過小學教師,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建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曾出版童話集《稻草人》,小說集《隔膜》、《火災》等。有《葉圣陶集》和《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等著作。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錦”“巴山虎”。多年生落葉藤本。它的莖如不攀援在別的物體上就無法向上生長。爬山虎的莖上有卷須,卷須生有許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盤,能夠附著在墻壁上、大樹上或巖石上。爬山虎附著在墻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氣,很難將它的莖扯下來。爬山虎的生長速度快,如在墻邊栽一棵,它的莖很快蔓延到整個墻壁。葉片多但不重疊,能充分利用陽光。葉形變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葉是掌狀復葉,幼枝上的葉是單葉或三裂。冬季落葉,春季重新萌發(fā)生長,秋天葉色變?yōu)辄S色或紅色。5月—6月開花,9月—10月結果,漿果藍色。爬山虎有爬的本領,來自于它卷須上的吸盤,就像壁虎的腳一樣,只要碰到房屋的墻壁,不管墻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盤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幾米的墻壁,直到屋頂。人們利用爬山虎的爬墻本領,只要在房子四周種上爬山虎,用不了幾年,它就會爬滿整個墻面,等于給房子穿上了一件綠色外衣。夏天,住在這種穿上綠色外衣的屋內,會比普通房子涼快得多,因為爬山虎在墻面上形成濃陰,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能降低墻面的溫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綠化好材料。

蝸牛:一種軟體動物。有黃褐色的殼,有螺旋紋,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農業(yè)。蝸牛的觸角像細絲,成枝狀。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生活在水中的龍,能興風作浪,發(fā)洪水。

課后作業(yè)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看拼音,寫詞語。

cāochǎngkūwěiyabǐngqiáojiàn

()()()()

二、比一比,組詞語。

站()嫩()瞧()

貼()漱()焦()

三、根據意思寫詞語。

1.堅固,結合緊密,不容易破壞。()

2.舒適。()

3.極其認真、仔細地看。()

四、基礎積累大鞏固。

1.從文中抄寫描寫顏色的詞語。

2.描寫一句含有顏色的句子。

閱讀能力大提升

五、課文整體梳理。

學校有,“我”家也有。介紹爬山虎的葉子是抓住葉子變化的特點來講的。從形狀看,葉子由____到____;從顏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六、重點段落品析。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