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_第1頁
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_第2頁
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_第3頁
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_第4頁
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1上古時代—琴的創(chuàng)造與其象征意義上古時代—琴的創(chuàng)造與其象征2出土文物透露的遠古琴制信息1978年,湖北隨縣戰(zhàn)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了張十弦琴,二十多年后,2002年在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又出土了兩張十弦琴,這兩種早期的十弦琴制都在隨州附近出土,它在透露著一個什么樣的上古文化信息呢?在荊門郭店也出土了一張戰(zhàn)國七弦琴,馬王堆也曾出土過一張七弦琴,但與我們習見的傳世古琴仍相去甚遠。出土文物透露的遠古琴制信息3出土文物與神農造琴傳說以前研究的人總是把神農作琴當作姑妄聽之的一種假托,但神農出生地就在隨州烈山,現存最早的古琴實物又都出土于隨州或棗陽,正是神農氏活動的“棗隨走廊”,而中國最早的七弦琴也出土于湖北江陵,從琴的流行、興盛的地域來看,神農造琴說就絕非空穴來風了,至少可以說是神農氏或神農的后裔創(chuàng)造了琴。出土文物與神農造琴傳說4由上可知,上古琴制還沒有到達天人合的境界,而是一種圖騰思維。更多的是反映了上古巫的功能。請看:《尚書大傳》:“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蹦巷L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來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只有舜這樣的圣王用象征夔龍的五弦琴才能和上天溝通,招來陽氣,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yè),五弦琴實際上是王權的象征由上可知,上古琴制還沒有到達天人合5曾侯乙十弦琴與夔龍圖紋比較圖②p回四e回回回曾侯乙十弦琴與夔龍圖紋比較圖6夔龍形像反映了上古的圖騰思維由上圖比較不難看出,一個大的龍首、起伏的龍腰、一足、上翹的龍尾,完全是一個夔龍的形象。其實,后世的琴制中還存留著不少龍形的稱謂,如:龍舌、龍腰、龍池、龍齦、龍唇、龍須等,應該說還是這種上古琴制思維的遺跡。由此可知,上古琴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易經》中“飛龍在天”象征著九五之尊,可以說上古琴制反映的是一種圖騰思維。夔龍形像反映了上古的圖騰思維7王者德協神人、兼濟天下的載道之器再一個例證,請看《神人暢》的解題:堯彈琴,神降其室,曰:天下有洪水,命子救之以堯舜之圣,還需要以琴通天神,而后號令天下,可見琴在上古時代的功能,是王者溝通神人、兼濟天下的載道之器王者德協神人、兼濟天下的載道之器8周秦時代—君子修身的必備之器周秦時代—君子修身的必備之器9周代的樂教《禮記》“士無故不撒琴瑟?!憋L俗通》“雅琴者,樂之統(tǒng)也,與八音并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親密,不離于身正人心也?!敝艽臉方?0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1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2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3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4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5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6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7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8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19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0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1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2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3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4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5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6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7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8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29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0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1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2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3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4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5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課件36古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