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_第1頁
《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_第2頁
《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_第3頁
《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_第4頁
《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書地理志》所載秦郡類考

清朝學者錢大寧總結了閱讀經驗,認為“讀一本書,你必須了解其正義?!?。一《漢志》部分記載的資料價值與方法《漢書·地理志》各郡國下皆有班固自注,包括郡國沿革、莽曰、州屬、山脈水系、都尉設置、關隘等內容。其中關于郡國沿革部分的注文,由于對考究秦漢時期的政區(qū)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歷代史家考證秦漢郡國設置變化往往都離不開班固自注,但是班固自注卻是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錯誤。眾所周知,錢大昕據《漢志》班注中的“秦置”、“秦郡”、“故秦某郡”共統(tǒng)計出三十六個秦郡,并以之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時的三十六郡,而其中包括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但是嶺南這三個郡實際設置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漢志》的記載既然存在如此之多的疏漏,那么其內容是否還真實可信?作為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漢志》的史料價值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其記載必須結合相關史事進行考辨,否則只會自相矛盾。班固面對紛繁雜陳的史料,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處理方法,即使他的一些認識是錯誤的,并且對原始資料進行了錯誤的剪裁,但是我們在了解了班固的具體做法,即其義例之后,便可將史料大致還原至最初的面貌,正是基于這個想法,筆者將《漢志》郡國之下的注文排比整合,制作成表一。需要說明的是注文中內容較多,除沿革外,尚包括莽曰、州屬等,本表力求簡潔,故只臚列郡國沿革部分。另外,本表為求敘述方便,將《漢志》郡國順序打亂,郡國前之序號為筆者所加。表共分成十個部分,分別為“秦置”、“秦郡”“故秦某郡”、“高帝置”、“景帝置”、“武帝置”、“武帝開”、“昭帝置”、“故某國”、“其他”。二武帝“開”“置”表中之“武帝開”尤異乎其他部分,關于“秦置”、“秦郡”、“故秦某郡”,錢大昕已有揭示,而“高帝置”、“景帝置”、“武帝置”、“昭帝置”無疑是以始置該郡國的帝王統(tǒng)之,而“武帝開”亦即為漢武帝所開,曰“武帝置”者十一,曰“武帝開”者十七,兩者之和恰好為二十八,合于“武帝二十八”之數,既然此二十八郡俱系武帝開置,那么何以分作兩類,而不一概言之?想必班固如此處理,自然有他的道理,“開”、“置”之間應當暗藏玄機。曰“武帝開”者凡十七,其犍為、越巂、牂牁、益州郡為武帝開西南夷所置曰“武帝置”之郡,共計十一個,上文已論證了十個,并闡述了“開”、“置”之區(qū)別,這剩余的一郡便是武都?!妒酚洝の髂弦牧袀鳌吩颇显狡坪?以“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ue583三原郡的撤銷與新發(fā)現(xiàn)武帝“開”郡一十七,“置”郡一十一,合于“武帝二十八”之數,似更無討論的必要,但是還有一郡需要略綴數語?!稘h志》五原郡,于秦為九原郡,一些學者認為秦朝滅亡后,九原郡即已淪為異域,直至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衛(wèi)青略取“河南地”,九原郡方才復置,但改名作五原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九原、象郡、桂林皆為秦郡,而入漢之后皆改換名稱,從這一點來看,《漢志》注文“秦九原郡”之前原應有一個“故”字,但是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這個“故”字佚失了。錢大昕以為“云故秦某郡者,因其地而改其名者也”,而五原郡正屬于這種情況,因此,“秦九原郡”當補上“故”字,以與“故秦象郡”、“故秦桂林郡”一致。另外,日南、郁林注文皆曰“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更名”,而五原郡但作“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元朔二年”后似乎佚失了一個“開”字,但是這個“開”字的去取卻沒有那么簡單。雖然一些學者主張秦滅后,九原郡即為匈奴所有,直至元朔二年(前127年)方重立五原郡,但是另一些學者卻認為秦滅之后,九原郡雖然失去了一部分土地,但是該郡并沒有被撤銷,其郡名及建置一直保存至元朔二年(前127年),衛(wèi)青取“河南地”,九原郡的領土隨之擴大,于是更名作五原(元朔二年)令車騎將軍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于隴西……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ue583此但曰朔方,而不云五原,又《史記·匈奴列傳》記同事曰:其明年(元朔二年),衛(wèi)青復出云中以西至隴西……于是漢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缎倥袀鳌放c《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記載一致,皆未言及五原郡,但是《漢書·武帝紀》卻與《史記》記載頗有出入:(元朔二年)遣將軍衛(wèi)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段涞奂o》并列有朔方、五原兩郡,較《史記》多出五原一郡,似乎兩郡皆置于新獲之“河南地”。但需要指出的是,《漢書》為后出文獻,其史料價值自然較《史記》為低,針對《漢書》不同于《史記》的記載應當審慎處置。眾所周知,《漢書》關于漢武帝及其之前的內容基本系承襲《史記》而來,這一點在衛(wèi)青收“河南地”、置朔方一事上仍然表現(xiàn)得很明顯,《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記此事曰:明年(元朔二年),青復出云中,西至高闕,遂至于隴西……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漢書·匈奴傳》曰:其明年(元朔二年),衛(wèi)青復出云中以西至隴西……于是漢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而為固。結合《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史記·匈奴列傳》與《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漢書·匈奴傳》的記載,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漢書》對《史記》的承襲,而《漢書》的相關記載亦未涉及五原郡,是則《漢書·武帝紀》愈發(fā)顯得孤立可疑,又由于《史記·今上本紀》早已佚失,今本《史記·孝武本紀》乃是兩晉間人用《史記·封禪書》補綴而成的贗鼎除了從文獻學角度分析之外,張家山漢簡的出土,亦頗有助于五原郡問題的最終解決。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載有呂后二年(前186年)西漢政府直轄之二百余縣道名目,其中九原、西安陽、南輿、曼柏、莫(黑旦)、河陰、武都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云中以西為云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ue583漢高祖將太原郡歸入代國,同時又將云中郡一分為二,東半部為定襄郡,封受代國,西半部一仍云中之名,歸屬西漢中央政府統(tǒng)轄ue583綜上所述,九原郡在漢初是獨立存在的,這也就意味著在秦朝滅亡之后,九原郡并未被撤銷,其行政建制一直被保留,但其轄地較秦朝時為小,直至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九原郡面積擴大,遂改名作五原,因此,漢之五原郡乃承襲秦九原郡而來,而《漢志》五原郡下注文應與河南郡、沛郡相類,河南郡作: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漢之河南郡原為秦三川郡,沛郡為泗水郡,因為郡名改變故于原秦郡名之前綴加“故秦”兩字,而五原郡的情況恰與上述兩郡一致,亦為秦郡改作新名,故《漢志》五原郡注文當仿照河南、沛郡的例子,改作故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在《漢志》原注文之前,加一“故”字。因此,表一中第十部分之五原郡,應歸入第三部分“故秦某郡”。四、郡今江蘇高帝子《漢志》五原郡下注文脫落了一個“故”字,前文已補加,除此之外,丹揚郡下之注文亦脫落有至關重要的文字。丹揚郡之注文曰:故鄣郡。屬江都。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揚。此曰“故鄣郡”,與表一中第三部分“故秦某郡”和第九部分“故某國”頗有幾分相像。案,第九部分“故某國”,皆為該郡國為某大國所分后,曾獨立為一國,后或仍為國,或改為郡。如廬江郡,漢初屬淮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由原淮南地析分出廬江國,后幾經輾轉,成為廬江郡⑤;山陽、濟陰、東平皆曾從屬梁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分為五”,其中有山陽國、濟陰國、濟東國,后來分別演變?yōu)樯疥柨?、濟陰郡、東平國“故鄣郡”或作“鄣郡”,其名稱首現(xiàn)于《漢書·高帝紀》,其文曰: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鄣郡即《漢志》之丹揚郡,吳郡即會稽郡,以治于吳,故亦曰吳郡,至于東陽郡,前人多以為是楚漢之際所置秦鄣郡,武帝更名。是則鄣郡應為秦郡,劉宋時人徐廣亦曰“江南者,丹陽也,秦置為鄣郡,武帝改名丹陽”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鄣郡本名故鄣郡。東漢時定稿的《越絕書》中載錄有故鄣郡的相關史實:漢文帝前九年,會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障,都尉治山陰。前十六年,太守治吳郡,都尉治錢唐。漢孝景帝五年五月,會稽屬漢?!瓭h孝武元封二年,故鄣以為丹陽郡。漢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會稽郡合并了故鄣郡,以太守治故鄣縣,都尉治山陰縣,時兩郡皆屬劉濞吳國。前十六年(前164年),會稽太守移治吳縣(吳郡當作吳縣),都尉移治錢塘,之所以出現(xiàn)太守與都尉同時移治的現(xiàn)象,很有可能與會稽郡區(qū)劃調整有關。本文推測前十六年(前164年),故鄣郡從會稽郡內析出,何以知之?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漢廷“削吳之豫章郡、會稽郡”,案此豫章當為故鄣之訛,豫章初屬淮南國,后屬廬江國,從未歸屬吳國。然則景帝三年(前154年),故鄣、會稽已分置,后吳楚之亂平,會稽收歸中央,而故鄣郡并入江都國,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故鄣郡獨立為郡,并改名作丹陽。另外,在文帝前九年(前171年)故鄣郡并入會稽之前,其郡治很有可能是在故鄣縣,兩郡合并之后,新會稽郡治一仍故鄣郡之舊,南朝蕭梁劉昭更以故鄣為“秦鄣郡所治”《越絕書》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東游會稽,曰:以其三十七年,東游之會稽。道度牛渚……丹陽,溧陽,鄣故,余杭軻亭南……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一曰“鄣故”,一曰“故鄣”,當依后者,《漢志》、《郡國志》丹揚(丹陽)郡下皆有故鄣縣經上文考辨,秦之鄣郡當正作故鄣郡,如是,則《漢志》丹揚郡下注文應最終正作“故秦故鄣郡”,而丹揚郡應歸入表一第三部分,為“故秦某郡”之一?!犊尽芬驗橐獎h除“故秦某郡”的“故”字,或許一時疏忽,遂將故鄣郡名中的“故”字一并刪去了。五東??づc郡與故鄣郡類似的是東海郡,丹揚郡下曰“故鄣郡”,泗水國下曰“故東??ぁ标愅醭趿r,陵人秦嘉﹑铚人董緤﹑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于郯。陳勝初起時,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其時秦之東海守被義軍圍困于郯縣,郯縣似為東??ぶ嗡?是則東海郡亦可稱作郯郡。秦漢時期,以郡治縣名替代郡名的情況是存在的,如會稽郡治吳縣,故屢屢以吳郡稱之,準此,東??づc郯郡互用可也?!稘h書·高帝紀》記封楚元王事曰:以碭郡、薛郡、郯郡三十六縣立弟文信君交為楚王?!稘h書·楚元王傳》記同事曰:交為楚王,王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前者作“郯郡”,后者作“東?!?此則東海、郯郡互稱之明證。除傳世文獻外,近年出土的秦封泥中亦著錄有東???作“東晦□馬”《漢志》泗水國下曰“故東海郡”故秦碭郡,高帝五年為梁國。故東???武帝元鼎四年別為泗水國。既然梁、魯、泗水國皆由秦郡改名而來,那么“故東??ぁ?當依“故秦碭郡”、“故秦薛郡”,添加一個“秦”字,正作“故秦東??ぁ?是則泗水國亦應入表一第三部分“故秦某郡”。六從三、三郡到三郡《漢志》曰“秦置”者二十七,曰“秦郡”者一,曰“故秦某郡”者十,又因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于秦時同為內史,故“故秦某郡”應為八,合之則為三十六,又五原郡下曰“秦九原郡”,體例雖與“故秦某郡”者不合,但其為秦郡自當更無異議,于是考秦郡者去內史,而進九原,以補足三十六郡之數。錢大昕考秦郡即依照此思路,而這正是當年班固的思路,以三十六為嬴秦一代之總數。晉人司馬彪亦沿襲班固的看法,所謂“《漢書·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漢書·地理志》記天下郡縣本末,及山川奇異,風俗所由,至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嶺南,設南海、桂林、象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而司馬彪又以三十六為有秦一代之郡數,是則南海三郡必入三十六郡之內。但是司馬彪卻鬼使神差的剔除了南海,而保留了同時設置的桂林、象郡,這就更加令人疑惑了,嶺南三郡本應一有俱有,一無俱無,何以單單剔除南海呢?司馬彪入黔中、鄣郡,而剔除南海,這表明黔中、鄣郡有作為秦郡的堅實證據,否則不當如此,而從三十六郡變?yōu)槿呖?說明在司馬彪所掌握的材料中,秦郡的數目不止三十六個,而司馬彪為了遷就秦三十六郡之說,只得在入黔中、鄣郡之后,削足適履,將不太重要、不太顯眼的秦郡刪去,司馬彪最終選擇了南???將其刪去,但即使經過這樣一番整理,仍然無法與三十六之數相合,這或許反映了司馬彪的無奈。司馬彪將表一第二部分“秦郡”之“長沙國”并入第一部分,變“秦郡”為“秦置”,此舉于秦郡數目并無影響;又將原屬第四部分“高帝置”的武陵郡和原屬第十部分的五原郡并入第一部分,復又將原屬第十部分的丹揚郡并入第三部分“故秦某郡”,至此,秦郡數目較《漢志》多出兩個。五原郡本曰“秦九原郡”,自可以秦郡目之,故新增者但武陵與丹揚耳,然則秦郡數目已至三十八個,而司馬彪以三十六為秦郡總數,故司馬氏必須剔除兩郡,究竟刪去哪兩郡呢?或許因為嶺南三郡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較他郡為后,位于名單末端,而南海位于“秦置”之末端,與象郡、桂林分離,愈發(fā)顯得形只影單,故司馬彪首先將南海刪去,此后,司馬氏已無從下手,不知道也不可能再去刪掉任何一個郡,于是只得草草收場,故其所著《郡國志》雖名曰“秦三十六郡”,實則著錄有三十七郡。而南海出“秦置”部分之后,會被司馬氏放在哪里呢?因為《漢志》南??は略弧扒刂谩G財?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開”司馬彪削足適履,固然很可笑,然而班固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說司馬彪所見到的秦郡名單不止三十六個的話,那么時代更早的班固難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