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_第1頁
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_第2頁
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_第3頁
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_第4頁
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維珊的駢文結構模式與批評者的文學批評

清初,文壇繼承了晚明的優(yōu)惠觀念,形成了著名的文學大師和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為清代文學的復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謝無量云:“清初之為駢文者,其影響被于一代,不為小也”(P79),肯定了清初駢文的重要價值。在眾多駢文作者中,陳維崧堪稱清初第一大家,《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三《陳檢討集提要》云:“平心而論,要當以維崧為冠?!?P1524)和陳維崧同期的友人汪琬評價道:“陳處士(維崧),排偶之文,芊綿凄惻,幾于凌徐扳庾。予致書王十一曰:‘唐以前,某所不知,蓋自開寶后七百余年,無此等作矣?!?P2229)王十一即王士禛,汪琬對當時作家很少肯定,卻對陳維崧駢文推崇備至,認為陳可與唐以后歷代著名駢文家相比肩。陳康祺也稱:“國朝駢體自以陳檢討為開山。”(《郎潛紀聞初筆》卷八)(P171)民國學者劉麟生曰:“迦陵才氣奔放,實為清初第一人。”清代被認為是駢文的復興期,而清初又是清代駢文的發(fā)端期,陳維崧則是這一開端中的首要代表。以下就他的駢文的獨特成就、駢文思想對后世的影響以及其駢文的文學地位等問題,從三方面加以探討。一、寫作范式的轉變陳維崧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駢文,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王兆鵬先生在研究創(chuàng)作模式時曾引入“范式”概念,指“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所建立或遵從的一種審美規(guī)范、一種慣例性的藝術表現(xiàn)的范型”(P129)。陳維崧的駢文創(chuàng)作具有獨特的結構模型和審美追求,可稱作“迦陵范式”。(一)《汪季青詩稿序》陳維崧駢文集題《陳迦陵儷體文集》,共十卷,載康熙間患立堂刻本《陳迦陵文集》。《儷體文集》收錄賦、頌、書、啟、序、碑、記、疏、墓志銘、跋、題后、祭文、誄、哀辭、像贊等十五類,總168篇。這些作品基本遵從“入題-敘事-自述-明旨”范式,有時自述和明旨合二為一。如《儷體文集》卷三《征毛太母黃太孺人八十壽言啟》開首便說:漢殿傳經(jīng),萇乃箋詩之客;趙家養(yǎng)士,遂為脫穎之賓。留連碣石之宮,論心雪后;邂逅黃金之館,握手花前。言偶及夫家門,用獲詳其鄉(xiāng)國?!株惞8?,略敘生平,乃知遂安毛母黃太孺人者,實某先生之生母,而友人允大之大母也。(P214)此段乃入題之文,首先鋪陳典故以切“毛”姓,接著說明與毛升芳在北京相遇,言及毛太母的情況,為下面詳述毛太母行事作鋪墊。該文自“孺人族著燕都,望齊江夏”至“烏能媲此芳華,均其憔悴者乎”屬于敘事部分,歷述毛母生平。黃孺人嫁與毛家,丈夫在毛升芳父出生之年即去世,面對艱難生活,黃孺人勤于供養(yǎng),后來毛父結婚生子,兒媳又在生子毛升芳后不久離世,于是黃孺人親自撫養(yǎng)其孫毛升芳。黃太孺人不但吃苦耐勞,且智慧過人,三藩亂起,波及家鄉(xiāng)浙江遂安,黃氏鎮(zhèn)定處之,全家得以免禍。陳維崧以駢儷之文曲折有序地敘述黃氏出處大節(jié),正如李澄中所言:“然其天才高逸,每序一事,委曲詳盡,巨細畢臻,疑近于煩碎者之所為,不知其原本《史》《漢》,蓋得物之情而肆之于心者也。雖片語單詞,不乏麗藻,大抵長卿《喻蜀》《諫獵》之遺耳。”(P1801)正道出陳維崧駢文敘事之特點。該啟又云:“仆也夙附通門,新承把袂。……佇希編貝,莫辜良友之心;伏冀瑤珠,遍拜仁人之賜?!边@段文字包括作者自述和點明題旨,最后四句即明旨句,請各位名公賢達贈壽言以慶賀黃太孺人生日。《征毛太母黃太孺人八十壽言啟》的結構布置完全遵從“入題-敘事-自述-明旨”范型,其他啟類如《征淮安張鞠存年伯雙壽詩文啟》《為丁太公征八十壽言啟》《征沈韓倬太史母周太孺人八十詩啟》《征大銀臺柯素培先生六十壽言啟》《征吳老年伯母六秩詩文啟》《謝柯翰周惠爐扇啟》《謝友人賚安石榴啟》等皆循此范式。序是陳維崧駢文中數(shù)量最多的文類,在患立堂本《陳迦陵儷體文集》中占四卷,共90首,即駢文集中超過一半是序文(包括詩文詞序、贈序、壽序等),陳維崧序文的結構模式也別具特色。《陳迦陵儷體文集》卷五《汪季青詩稿序》(簡稱《汪序》)首曰:“波喧江浙,綠繞千家;山界常湖,青連兩縣。則有藍溪仙客,舊籍桐川;黃海文豪,新家顧渚。尤耽詩賦,雅事交游……擔簦陳留,惟尋阮瑀?!?P297)此為《汪序》“入題”文字,首敘自己與汪文柏(字季青)都家于太湖流域,以地名點出“汪季青”。又說汪文柏喜歡創(chuàng)作詩賦,應題之“詩稿”二字。從“然而云時出岫,鳥善離巢”至“播之輦下,足當《騷》《雅》之稱;弆以帳中,不忝風流之目”為敘事部分,詳述自己常年客居他鄉(xiāng),汪氏訪之而不遇,后來汪氏寄彩扇和圓鏡,并贈以詩。兩人多年不通消息,在燕臺忽接汪氏信函,閱其詩篇,覺清麗可觀,頗為驚喜。不僅說明兩人的交往始末,且對汪氏詩稿加以品評,為下面收束全文作準備。接著“仆也一官落拓,恨與年增……宦況聊蕭,甘讓爾五湖之長”是自述部分,該序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陳氏在翰林院檢討任上,自言一官落拓,可知其仕宦北京并未如意,次年即卒于任上。這段文字可作為他此時景況的寫照。從“乃猶膏唇拭舌,序王裴輞水之詩;舐墨含毫,弁皮陸松陵之集”至“謂余不信,姑留息壤之盟;于我何求,敢訂菟裘之約”是明旨部分,點出為汪文柏的詩稿作序,并申歸隱江湖之約。陳氏此時居官不得意,乃萌生歸隱之念。以上分析可知,汪序是比較典型的“入題-敘事-自述-明旨”范式。這在陳維崧其他作品中多有體現(xiàn),序類有《戴無忝詩序》《胡智修詩序》《續(xù)臞庵詩序》《宋楚鴻文集序》《錢寶汾詞序》《蒼梧詞序》《吳曹三子疊韻詞序》《葉母李太夫人六十壽序》《南耕席上送潘莼庵入都序》等,其他文類有《滕王閣賦》《益都馮相國壽詩跋》《宣城文學施公誄》《王母張孺人哀辭》等。遵循“入題-敘事-自述-明旨”這一范式謀篇布局會不會造成千篇一律、僵化板滯呢?這一范式的價值何在?按照同一模式布置篇章的確有可能出現(xiàn)爛熟、油滑的缺憾,但“遵從同一范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并不意味著自我個性的消融。他只是運用已有的創(chuàng)作范式,來抒發(fā)自我的性靈、表達自我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受和理解”(P129)。因此同一范式下的作品可以豐富多彩,毫無千人一面的感覺,關鍵是如何運用這一范式。陳維崧能夠在一定范式下,根據(jù)具體對象采用不同的思路和布局,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六《太史五叔祖集唐序》的入題即首述家風和傳承,卷七《蒼梧詞序》的入題則表達人間愁苦須以風月、詼諧出之的觀點。讀陳維崧文集并無千篇一律之感,他能于規(guī)矩之中富于變化。毛際可對此深有體認,其《陳其年文集序》云:“嘗見某公《贈廣陵游子序》,炳曜鏗鏘,美言可市。適余友有西陵之行,遂戲易廣陵為西陵,并稍更其‘竹西歌吹’等語,則全篇皆可移贈。因嘆此道雷同倚附,蓋千手如一律也。……遂絕筆不為者十年。”(P548)毛際可意識到駢文創(chuàng)作易走入模擬蹈襲的窘境,遂棄而不作。又云:“陳子其年訪余邸舍,出其全集見示,自賦騷書啟以及序記銘誄,皆以四六成文。余偶披閱篇首,已見其稜稜露爽,繼諷詠纏綿,窮宵達晝。……始悟文之有駢體,猶詩之有排律也?!?P548-549)毛氏讀了陳文后,對駢文的認識有所改變,將文中之駢文與詩中之排律對比,意識到“是駢體中原有真古文辭行乎其間……昔余向者之貿(mào)貿(mào)不察也”(P549)。毛際可由認為駢文千篇一律,后來意識到“駢體中原有真古文辭”,其關鍵在于如何處理駢文范式的問題。在陳氏駢文作品中,大部分遵從迦陵范式,但并未讓人有重復或似曾相識之感,說明這一范式有其獨特價值。首先,“入題-敘事-自述-明旨”范式符合人們常規(guī)思維,易于接受。其次,駢文用典頻密,閱讀起來往往需要反復琢磨以探其深意,遵從這一范式易于讀者理解文意,不至于過于陌生。倘若起首便點明題旨,會讓讀者墮入云霧,不知所云。最后,戴著鐐銬跳舞本來就是文學寫作中所應有的,如近體詩和詞,以應用文體為主的駢文更是如此。使用該范式,并能在謀篇布局上推陳出新,乃為高手,乃是當行。陳維崧便是眾多作手中的佼佼者,他遵從迦陵范式,并有意識地變化開新。(二)對話體結構的創(chuàng)新作品中以對話形式表情達意,先秦已有之?!对娊?jīng)·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穗u則鳴,蒼蠅之聲。’”(P264)又《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P236)《論語》《孟子》《左傳》《戰(zhàn)國策》等典籍中皆有用對話方式敘述情節(jié)、展開論說的內(nèi)容。“對話體”在辭賦中最常見,可以說是辭賦的一種重要形式。宋玉《風賦》以自己和楚王的對話闡發(fā)道理,《文心雕龍·雜文》認為:“宋玉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P254)《楚辭》之《卜居》《漁父》皆以主客對話形式抒發(fā)愁思憤懣。這種形式在漢賦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漢書·藝文志》載:“《客主賦》十八篇?!?P1752)枚乘《七發(fā)》、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等,后世賦亦多用之,韓愈《進學解》、蘇軾《赤壁賦》等?!皩υ掦w”作為一種文章布局模式,多用于辭賦中,而在其他文類鮮見。這種在同一文章中有兩種聲音,且其中一方以作者在場的方式出現(xiàn),無疑更有利于表達觀點、辨析事理?!皟?yōu)秀的作家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類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擴張了它。”(P271)陳維崧不僅在駢賦(本文所論駢文包括駢賦)中使用對話體,而且創(chuàng)新性地在詩文序和贈序中采用“對話體”結構,增強了駢文的表現(xiàn)力,表明清初時人對駢文的重視和求新求變的追求。陳維崧賦多采用對話體,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一《璿璣玉衡賦》以天子和小臣答問的方式展開情節(jié),同卷《滕王閣賦》以蔡公和鄒枚(自比)對話收束,《半繭園賦》《看弈軒賦》《白秋海棠賦》皆以自己在場的形式與客對話。這一制作方式明顯繼承了前代賦的結構布局,只不過融入新的時代風會,賦予了新內(nèi)容。但在序類駢文中運用對話體,且能嫻熟自如,則是對序類結構的有意創(chuàng)新。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五《徐昭華詩集序》虛構瀨中夫子和毛穎先生對話,以介紹徐昭華的生平才華。開篇便云:“瀨中夫子,偕游細柳之倉,毛穎先生,并轡長楸之館?!欀^毛君,卿家于越。學揚雄之奇字,定有侯芭;傳正則之《離騷》,寧無唐勒?君笑而言:居,吾語汝……”(P285-286)該文將“對話體”賦的布局和行文方式移入序中,瀨中夫子似指自己,而毛穎先生(毛君)當指毛奇齡。因徐昭華曾從毛奇齡學詩,稱女弟子。陳維崧和毛奇齡相善,在京師多有詩酒往來。此序用“對話體”賦格式謀篇構思,虛構兩個人物,通過對話展示徐氏生平和詩歌成就,別具一格。閱讀此文,隱去標題,誤以為是賦體,但細繹內(nèi)容,對話后面自然順承為序之意,可謂序類之新格,構思新巧,不落窠臼。陳維崧和冒禾書、冒丹書編選一部駢文選集《今文選》八卷,康熙元年刻本。卷首載陳維崧《今文選序》,該文不見于陳維崧各種文集,是其佚文。序文通篇用對話體,通過陳維崧與上客的問答,表述編選該集的緣起、原則和意義。其開首云:“或謂維崧曰:‘子之為《今文選》也,庶幾蕭選之遺裔歟?’維崧曰:‘主臣仆則奚敢?……’客退,書以為序?!币宰髡咴趫龅姆绞脚c上客對話,不是單獨的一維視角,一方面體現(xiàn)主客交流的平等性,另一方面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方法和觀點。《今文選序》是這方面的佳作,不僅答疑解惑,而且把全書的緣由和目的簡潔明了地闡發(fā)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陳維崧有意識地在駢序中采用對話體結構以表達其心中所感,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六《吳園次林蕙堂全集序》《閨秀商嗣音詩序》、卷七《閻牛叟貫花詞序》、卷八《送汪存庵廣文出都序》等?!皩υ掦w”駢文開拓了序類駢文的新結構,這種體式是對傳統(tǒng)駢序形式的新變,也可以說是對駢文體式的創(chuàng)造。這新變正反映出清初駢文家追求個性,探索駢文創(chuàng)作新道路的努力。在中國駢文史上,“迦陵范式”是一種獨特的駢文結構范型,同時代的駢文家如吳綺《林蕙堂全集》卷三《空翠閣雅集序》《黃玄龍先生詩序》等雖運用此模式,但篇幅短小,“自述”部分一筆帶過,且在全集中所占比例不大。毛奇齡《西河文集》“書”卷一《復沈九康成書》《與秦留仙翰林書》、“題詞”之《陸藎思新曲題詞》等皆不循此格。所以這一范式是對前代駢文融會貫通后而形成的具有個性的文章結構,在駢文史上具有獨特性。“對話體”駢序是陳維崧對駢文形式的創(chuàng)造,文體形式的創(chuàng)造是清代駢文復興的重要方面(P146-147),這是陳維崧對清代駢文復興的重要貢獻。二、以徐、前詩為典,間詩論詩陳維崧對駢文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些評論豐富了清初的駢文理論?!秾W海類編》本《四六金針》題名陳維崧,《四庫全書總目》已言其偽,呂雙偉《<四六金針>非陳維崧撰辨》進一步論證其偽。故該書不入討論之列。陳維崧以為,駢散體制各有所長,唯個人才性所近選用之,不宜厚此薄彼?!蛾愬攘晟Ⅲw文集》卷二《詞選序》云:“客或見今才士所作文,間類徐庾儷體,輒曰此齊梁小兒語耳,擲不視。是說也,予大怪之?!蚩陀趾沃???鸵辔粗_府《哀江南》一賦,仆射在河北諸書,奴仆《莊》《騷》,出入《左》《國》。即前此史遷、班掾諸史書,未見禮先一飯?!?P54)時人鄙棄駢儷,視之為齊梁小兒語,陳氏不以為然,舉庾信《哀江南賦》和徐陵《在北齊與楊仆射書》兩篇抒情、敘事的名作證明用駢體亦可以創(chuàng)構出流傳后世的經(jīng)典作品,為駢文正名。在《陸麗京文集序》中不滿時人輕視駢體:“緬夫結繩以降,推輅以還,五色相宣,八音代葉。……固知典謨爻彖之篇,雅頌國風之作,鮮不儷茲堂閾,均此川涂已。每嘆時賢,動相猜貳……何圖騁此菁英,耽夫微末耶?嗟乎!是殆溺蕢桴之音,而毀《咸》《莖》為不足陳;悅齲齒之容,而詆巧笑為不足錄也。”(P338)在他看來,不屑駢體者,猶如喜歡擂鼓聲而不樂于《咸池》《六莖》精妙之音,喜歡齲齒而鄙棄絢麗笑容,是拾丑遺美。駢體與散體各有所宜,其修辭達意之旨同,各盡其才,宜駢則駢,宜散則散,并非勢若水火?!蛾憫移晕募颉分^:“燕函粵镈,遞有耑家;北轍南轅,要難并詣。一疏一密,既意隔而靡宣;或質或文,復情暌而罕儷。然而諸家立說,趣本同歸;百氏修辭,理惟一致。倘毫枯而腕劣,則散行徒增阘冗之譏;茍骨騰而肉飛,則儷體詎乏經(jīng)奇之譽。原非涇渭,詎類玄黃?!?P333-334)陳充分肯定駢文存在之必要,并認為駢文和散文一樣,可以抒情、敘事、推理。在清初駢文復興之時,陳維崧以創(chuàng)作實績和鮮明理論為駢體吶喊正名。推崇徐庾是陳維崧駢文觀的重要部分?!对~選序》以庾信《哀江南賦》和徐陵《在北齊與楊仆射書》為例為駢文辯護,可見陳氏將徐、庾作為駢文家的典范。他的文集中常?;没蛑苯邮褂眯臁⑩字?,可知他深入鉆研過兩人的作品,并常在寫作中借鑒和使用。表11僅例舉部分陳維崧化用徐庾的句子。陳維崧甚至用庾信文集中的某些事件為典,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十《顧夫人哀辭》“尉遲夫人,推北朝之聲勢”即源于庾信《周儀同松滋公拓跋競夫人尉遲氏墓志銘》。陳維崧雖沒有明確提出以六朝或徐庾為典范,但在實際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是以徐、庾為楷模的。陳維崧的駢文觀也表現(xiàn)在批評清初駢文創(chuàng)作弊端,強調(diào)駢文的“博”和“真”,追求“自標興會”的創(chuàng)作實踐之上。其《上龔芝麓先生書》云:“意者干之以風骨,不如標之以興會也”(P88),認為行文之中要激蕩著時代風云和個人遭際,容納廣闊的背景和深沉的思考。陳維崧自己的駢文確實達到了這一高度,如《陳迦陵儷體文集》卷五《龔介眉湘笙閣詩集序》的文末載吳偉業(yè)(梅村)評語:“撮子山、義山之長,而能自標興會,不襲鉛華。四六家在今日,當推其年為第一”(P272),即指出該文能夠反映時代風會。陳維崧認為駢文創(chuàng)作要具備博識和真情,在《吳園次林蕙堂全集序》中借“君”(指吳綺)之口揭示晚明清初駢體制作的兩種弊端,其一“胸無故實,笥鮮縹緗,裸民誚霧縠為太華,顰女憎西施之巧笑”(P319)。時人尊唐宋八家文,輕薄六朝儷體,實則是讀書少,胸無故實,卻譏別人文章博綜。其二“僅解蟲鐫,差工獺祭,悔讀《南華》之卷,不精《爾雅》之篇。仿蘭成碑版之作,只堪借面吊喪;效醴陵離別之言,僅可送人作郡。……刻云端之木雁,未必能飛;琢箭上之金徒,何曾解舞。成都粉水,弱錦濯而寧鮮?河北花箋,鈍筆描而失麗。益成挦撦,劣得揣摩”(P319)。當時多數(shù)人創(chuàng)制駢文,徒模其形,失其精神,實則敗壞典雅。若要救治此二弊,作者必須“博學多識”,且具有真精神、真性情。應用型駢文易滑入俗濫,陳維崧不滿于當時壽序多不切合壽主身份,以通用祝辭鋪陳。如其《壽閻再彭先生六十一序》謂:“平流祝嘏,專尚鋪張;薄俗祈年,惟工頌禱。語夫世德,人人皆七葉雙貂;述彼家風,戶戶悉一門千石?!鵁o故實,但涉形容?!?P412-413)書是駢文的重要文類,清初應用頗廣,這一文類本可以抒發(fā)情感,詳敘事由,但當時創(chuàng)作多因襲模擬,干枯乏味。陳在《周櫟園先生尺牘新鈔序》中認為造成這一弊端的原因有三:首先,書類多由門客幕僚代筆,鮮涉私情,即“寒暄筆札,都由《呂覽》之門生;故舊書箋,盡出桓溫之幕客”(P316)。其次,寒門士子專攻科藝,又乏交游,難以具備創(chuàng)作駢文的條件,即“今者單門寒畯,縫掖素流,只工制舉之書,但慕集賢之院。即使才同孝穆,文類子山,無益身名,徒資嗢噱。加之遭逢踽踽,罕西園北府之游;徒侶寥寥,乏華屋淥池之彥”(P316)。最后,名公高官多不擅詞采,無人主持風雅,即“今則三臺大帥,九姓名王,行人無僑札之才,儐介缺向嬰之輩。……一時風會,殆何如乎?”(P316)陳維崧不僅有自己的駢文理論,且編選駢文選本《今文選》為習駢者提供范本,推崇駢文,實踐其駢文理念。該選刻于康熙元年(1662),由冒襄捐資助刻,共八卷,有賦、表、疏、頌、啟、問、書、序、誄、碑等文類2,以賦、表、書、序為主。《凡例》云:“凡云選者,悉仿蕭梁太子;凡云抄者,俱擬唐宋八大家?!边x錄陳子龍、夏允彝、吳應箕、宋征輿、周亮工等人作品。該選將駢賦納入駢文范圍對清代駢賦與駢文關系的論爭有重要影響。如康熙八年刊行的由黃始編《聽嚶堂四六新書》即選入賦類,道光五年印行的由許梿編的《六朝文絜》亦收賦類,《陳迦陵儷體文集》卷一即賦類?!督裎倪x》所選文章多能“自標興會”,以雄博見長,較好踐行了他的駢文思想。三、陳維浚對清代1年生中國盤書的影響陳維崧乃清代駢文之開山者,其駢文作品對清代駢文有深遠的影響。首先,陳維崧駢文集和注本在康熙年間相繼刊行,對當時駢文創(chuàng)作有一定影響。陳維崧卒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二十二年,其同鄉(xiāng)友人蔣景祁即刻《陳檢討集》十二卷行世(即天藜閣刻本),該集是陳維崧的駢文集??滴醵曛炼四觊g,其四弟陳宗石刻《陳迦陵文集》五十四卷,包括駢文集《陳迦陵儷體文集》十卷??滴跞瓿處煿ё⒈尽蛾悪z討集》二十卷刊行,此本以天藜閣本《陳檢討集》為底本注釋而成。在十余年時間里其駢文集即有三種版本行世,不能不說明當時社會對其駢文有較大需求,而文集刻印必然對后學產(chǎn)生影響。其次,模擬陳維崧駢文者甚眾,是其對清代駢文影響的又一表現(xiàn)?!端膸烊珪偰俊肪硪黄呷疲骸埃惥S崧駢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