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居易《琵琶琵琶行》音樂藝術淺析
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代表。他的《琵琶行》顯示了唐代敘事詩的新發(fā)展。整體詩歌水平不斷變化,行動秩序清晰,情感起伏,情感發(fā)展很快。詩人高超的音樂描寫技巧和妙筆生花的創(chuàng)作匠心,在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和諧韻致中得到了傳神表現(xiàn)。自然的琴上之音,有似主人公如泣如訴,欲斷還流的情感長河,成功地塑造了形象生動的音樂意象,讀之有味,辨之無跡。在現(xiàn)實之情與幻化之趣中滲透著詩人心情的無窮變化,聞其聲而洞徹其情,形成難以言傳的感受。詩人內心郁積的難以言傳的幽恨全溶解在細致入微的音樂描寫之中,如鹽之化于水,味之有覺,視之無痕,成功地實現(xiàn)了音樂藝術向語言藝術的轉化。一、《關于》的音樂描寫內容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是人類復雜情感的流露,與其他的藝術不同,它無色無味,無形無狀,看不見,摸不著,轉瞬即逝,難以捉摸。雖然我們可以聽見,可以感覺,但是很難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音樂。《琵琶行》何以成為描寫音樂的絕唱?清代詩人張維屏贊嘆說:“楓葉狄花何處尋?江州城外柳陰陰。開元法曲無人記,一曲琵琶說到今。”可見它的藝術魅力之大?!啊杜眯小藩毺氐乃囆g價值就在于它的音樂描寫藝術,達到了詩與音樂和諧靈動的化境?!鼻俾暠緛硎浅橄蟮?看不到摸不著,《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卻千古流傳,詩人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從《琵琶行》音樂描寫的對象來看,包括了樂器、樂音、樂人、樂境。在描寫樂器、樂音、樂人、樂境的過程中,詩人傾注了自己真摯的情感,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摹聲、對比、通感等修辭手法,將琵琶聲的形象,琵琶女的神態(tài)、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藝之精湛、高超等作了細致入微的描繪,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音樂圖畫,塑造了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樂意象,成功地實現(xiàn)了音樂藝術向語言藝術的轉化。(一)在悲情性方面點出發(fā)悲詩人對音樂的描寫緊緊貫穿一個“情”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雖然還沒彈出曲調,卻已流露出情感。前句寫校弦試音,后句以樂音傳達人的思想感情,扣開聽者的心扉,讓人神往?!扒椤弊质窃娧?有傳神之妙?!跋蚁已谝致暵曀?似訴平生不得志”,每一弦都是那樣低沉壓抑,每一聲都充滿愁思,似乎在傾訴一生的不得意。這兩句進一步借音樂寫人,在抑郁之情中點出身世之悲,給“情”定了一個基調?!皠e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此句正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靜默中情感發(fā)展到極致,正因為詩人在描寫音樂時,傾注了自己濃郁的情感,讓情感伴隨著音樂的起伏跌宕而變化,因此,全詩表現(xiàn)出詩人內心世界的痛苦悲哀,顯示出音樂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讓讀者從中感受到詩人融入其中的感情以及音樂的高妙和它帶給人們的震撼。作為音樂欣賞者的詩人之所以能將音樂描寫得那樣扣人心弦,極富有感染力,不僅因為他本身對音樂、對琵琶演奏是個行家,更因為他的主觀感受和切身的遭遇正和琵琶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詩人對身世飄零的歌女無限的同情和無奈的嘆息,實際上也是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感嘆。(二)修辭方法的應用1.設表心的音樂體驗音樂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是一種抽象的、無形的東西,人們要想直接、準確地把它表現(xiàn)出來,往往徒勞無功。高明的詩人往往借助于有形的、具體的東西將他們聽到的那轉瞬即逝的并且無法捉摸的美妙的音樂,用他們的妙筆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得讀者也能借助于文字的妙處來感受音樂的妙處?;橄鬄榫唧w,化無形為有形,可以通過想象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梢哉f,離開了想象,就沒有音樂,也沒有音樂欣賞。想象為音樂插上飛翔的翅膀,使音樂的欣賞也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深諳音樂欣賞之道的詩人借助于想象的手法將音樂生動而又傳神地用文字加以再現(xiàn)。在《琵琶行》中,詩人大量運用比喻和通感等修辭手法來描寫音樂,將音樂藝術成功地轉換成語言藝術,使得抽象的、無形的音樂變成了具體可感的語言藝術形象。在描寫音樂的時候將比喻和通感修辭手法運用其中,使想象的具體化有了依托,得以實現(xiàn),可以說,比喻和通感的手法讓人們的想象實現(xiàn)了由抽象向具體的轉變,也使得音樂不僅可聽可感,也可看可觸。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痹谶@些詩句中,詩人借助急雨、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間關的鶯語、幽咽的冰下泉流聲、銀瓶乍破之聲、鐵騎突出的刀槍鳴聲和裂帛的聲音等豐富的想象和比喻,以聲摹聲將琵琶女高超的技藝借助于人們熟知的聲音生動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突破視、聽、嗅、味、觸覺的界限使他們彼此溝通,更全面、更形象地表達詩人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同時誘發(fā)讀者去聯(lián)想和體味,使讀者在反復體味中受到巨大的藝術感染。2.音樂應與新時代的現(xiàn)實分離比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就是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作者將聽到的美妙的音樂想象成只有天上才有的仙樂,無形中就和人間的其他音樂有了一個對比,雖然后世的讀者不能得知當時的音樂到底是什么,但作者聽音樂時的感受卻每每引起后世欣賞音樂之人的共鳴。在《琵琶行》中詩人用“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來和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作對比,突出琵琶女彈奏的音樂之美妙。(三)對音樂的感受除了運用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的種種修辭手法之外,詩人還借助側面烘托等表現(xiàn)手法來渲染音樂的效果,同時借助聽者的感受和渲染烘托來表現(xiàn)演奏者技藝的高超。音樂是一種互動的藝術,在描寫音樂的優(yōu)秀詩詞中,詩人往往借助聽者的感受和周圍的環(huán)境從一個個側面來表現(xiàn)音樂的高妙。在《琵琶行》中,這種寫法有兩種情況:一是借助聽者的感受來表現(xiàn)。如開頭詩人在送朋友離開時,“忽聞岸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正因為音樂太美妙了,也觸動了這兩個即將分別的老朋友敏感的心弦,所以才“忘歸”和“不發(fā)”。用“忘歸”和“不發(fā)”來反襯琵琶聲的美妙。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意即滿座的嘆息,司馬青衫的沾濕,是因為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在感情在支撐,反襯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藝。也就是說,讀者在體會到琵琶女和聽者自身內在的感情波動的同時,也能感受琵琶女的高超技藝。二是借助景物的描寫來渲染一種氣氛,從而展現(xiàn)音樂人的高超技藝。比如《琵琶行》第二段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結束時的兩句詩:“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聽者的感受,而是借助于景物的描寫來渲染一種氣氛,讓讀者在這樣的氛圍里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二、音樂意象的審美內涵《琵琶行》把音樂藝術轉化語言藝術的具體表現(xiàn)是,在大量的音樂描寫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具有豐富審美內涵的音樂意象。音樂意象的審美內涵是在對人的心靈——情感活動的表現(xiàn)中顯示出來的。在《琵琶行》中,詩人把人情美融入音樂美中,聲情并茂,情景交融,以情動人,其音樂美的情感內涵不僅豐富、細膩,而且多層次、多側面,主要表現(xiàn)在下面三個層面。(一)通過對比表現(xiàn)悲劇的具體情節(jié)琵琶女“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切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都圍繞主人公內心世界來展開,壓抑和痛苦是情感的基調,所以“冰泉冷澀”,“別有幽愁”。音樂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表現(xiàn)悲劇性沖突的具體情節(jié)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然而也正因為由于不同于其他藝術的特殊性,它卻能以特別強大的力量表現(xiàn)悲劇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現(xiàn)最深沉、最激越、最動人的悲劇性情感。在《琵琶行》中,詩人非常巧妙地融合了文學的形象性和音樂的抒情性。比如,因為琵琶女“門前冷落車馬稀”,所以琵琶聲是“凝絕不通聲漸歇”、“鐵騎突出刀槍鳴”,表現(xiàn)出琵琶女試圖與命運抗爭。然而這種抗爭卻是“四弦一聲如裂帛”,終究被摧殘迫害。音樂的這個層次使音樂創(chuàng)作走向表演實踐,既體現(xiàn)了音樂結構形式與音樂傳達的情感內容的高度一致性,又證明了音樂美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表現(xiàn)出來的,這也正是《琵琶行》的音樂意象在音樂表現(xiàn)層面的審美內涵。(二)音樂欣賞者對音樂的感受體驗不同作為音樂欣賞者的詩人之所以能將音樂描寫得那樣扣人心弦,極富有感染力,不僅因為他本身對音樂、對琵琶演奏是個行家,更是因為他的主觀感受和切身的遭遇正和琵琶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詩人對身世飄零的歌女無限同情和無奈的嘆息,實際上也是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感嘆。比如“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正是這樣一種典型感情的自我寫照,使得美妙的琴聲溝通了詩人和歌女之間的感情渠道,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橋。詩人從繁華的京都到偏僻的江州,自然再也難以聽到“京都聲”了。雖然有時出來聽到“山歌與村笛”,但對詩人來說卻是“嘔啞嘲哳難為聽”的,因此,“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抖落了詩人對于“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強烈不滿。從中可以看出,音樂欣賞從感情體驗的角度顯示出音樂內涵與意義的開放性,正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意義的巨大差異,因為意義的多樣性受到音樂形式的制約,音樂表現(xiàn)的感性樣式總要與欣賞者的感性體驗相吻合。這是《琵琶行》的音樂意象在音樂欣賞層面的審美內涵。(三)聲情并茂,意境的呈現(xiàn)《琵琶行》音樂描寫手法中最為高明之處在于在琵琶女、詩人和讀者之間鋪設了一條審美交流的感情渠道,在這一審美交流中,作為審美主體的詩人與描寫對象(琵琶、琵琶聲、琵琶女、外物等)高度地融為一體,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音樂與情感在動態(tài)上的契合和同構關系。比如,“弦弦掩仰聲聲思”、“沉吟放撥插弦中”、“卻坐促弦弦轉急”等詩句,聲情并茂,惟妙惟肖。在主客體的交融匯合中,詩人抓住作為器樂的琵琶聲的特征,與詩歌語言相融合,從開篇到結尾,不管是序曲、第一次演奏還是第二次演奏,都選取了多個情感共鳴點,并注意設置高峰共鳴區(qū),從低到高,從高至深。琵琶女的演奏之音、詩人的悲世之痛、讀者的審美之思等,都處在綜合的審美交流中,最終達到情感波瀾的頂點。與此同時,動態(tài)的情感交流與音樂帶來的想象空間展現(xiàn)的靜態(tài)圖畫結為一體,共同表現(xiàn)音樂的內容。比如,“唯見江心秋月白”,把悲涼的心境與音樂的休止停頓、表現(xiàn)的意境描寫得準確而生動,“繞船月明江水寒”,仿佛唱出一首人生晚秋的悲歌。這種意境是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琵琶女、詩人切身感受到的凄涼心境相符合的,這也是音樂美的最高層次:意境的展現(xiàn)。這時候任何感官感受都會被音樂接納,視覺、聽覺、觸覺已經(jīng)分辨不清了。所有這些“現(xiàn)實中自然與社會的動態(tài)美的概括和集中,構成了一幅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音樂圖畫,音樂美最終便具有了超越一切形式的高度感受性和綜合性”。這是《琵琶行》的音樂意象在音樂意境層面的審美內涵。三、文學原型的豐富《琵琶行》創(chuàng)造的音樂意象不只一個,這些意象是詩人把音樂藝術轉化為語言藝術的結果。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在其源遠流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原型,這些原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蘊。詩人在把音樂意象轉化成語言藝術意象時從文學傳統(tǒng)那里繼承下來的原型不只一個,因此,《琵琶行》創(chuàng)造的音樂意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一)第一,必須是一種否定消費者利益的情感古人認為各種樂器的情感負載是大體確定的,與此相應,人在欣賞樂曲時,所激發(fā)起的情感也和所使用的樂器相對應。在中國古代,各種樂器和人的喜怒哀樂之情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對應關系,每一種樂器所能傳達的情感有著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對此,《禮記·樂記》有明確的論述:“絲聲哀”、“鼓鼙之聲歡”,琴瑟之類彈撥樂聲音哀婉,鼓聲則歡快,基調明顯不同。在古人的藝術實踐中,各種樂器形成了大體明確的分工,各有所司,不相混淆。那么,和琵琶相對應的是什么樣的情感呢?在古人看來,琵琶是在公主和親的特殊氛圍中應運而生的,是供遠行公主抒發(fā)情懷所用,那么,她所彈奏出的只能是胸中的幽怨、悲哀和無可奈何,是難以排解的離愁別緒,是命運無定的惆悵和迷惘??梢?在古人看來,琵琶所負載的是一種幽怨、哀傷的情感,這種情感很明顯是一種否定性情感。既然琵琶所負載的情感是幽怨哀傷的,欣賞者所產生的也必然是一種蒼涼感和痛感?!杜眯小匪鶄鬟_的欣賞者的主體感受確實如此,比如,“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詩人和他所送的客人在聆聽琵琶演奏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次痛苦的人生體驗,以致于涕淚交流,難以自已。琵琶的欣賞者經(jīng)受了痛苦的煎熬,琵琶的演奏者更是無限凄楚:“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女是通過彈奏樂曲訴說自身的不幸遭遇,慨嘆命運的坎坷,抒發(fā)內心的幽怨。至于“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更是愁腸千結,如泣如訴??梢钥闯?《琵琶行》這首詩從樂器的情感負載和觀賞者的主體感受以及演奏者的心理渲泄三個方面,展示出琵琶的文化意蘊,使得歷史上業(yè)已形成的琵琶意象的原型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并且進一步強化。(二)詩人和其所詠之人的心理共鳴在《琵琶行》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觀念是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且表現(xiàn)得非常充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中國古老的哲學命題?!兑住での难浴酚羞@樣的論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边@是說性質相同的事物之間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容易產生同感和共鳴,它們相互溝通,彼此呼應,而且出于自然,發(fā)自天性?!杜眯小匪w現(xiàn)的這一觀念有兩個層面,即同聲相應層面和同氣相求層面。同聲相應層面,指的是詩人欣賞琵琶曲所引起的共鳴,是在聲音世界的同類相感。同氣相求層面,指的是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同病相憐,是在人生命運方面的相互感應。這兩個層面相互疊加、融匯,構成聲氣相通的藝術境界。一般說來,音樂只能感染那些能夠引起心理共鳴的欣賞者。琵琶所負載的情感基調是低沉的、抑郁的,因此,只有那些身處逆境、心情苦悶的失意之人,才能在聆聽琵琶聲時真正產生痛感?!杜眯小返那鞍氩糠直憩F(xiàn)的是詩人和琵琶曲的同聲相應,是憑直觀感受到琵琶曲蘊含的哀傷、憂愁,因而產生心理共鳴。詩人因直言敢諫而從朝廷貶到荒遠潮濕的江州,再加上疾病纏身,安得不悲?因此發(fā)出“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悲嘆。天性喜愛音樂的詩人以前經(jīng)常欣賞朝廷的輕歌曼舞,貶到江州以后,終年不聞絲竹之聲,傳入耳中的是聲聲帶血的杜鵑啼叫、夜深人靜時的猿猴哀鳴以及類似兒聲鳥語的山歌村笛,詩人焉能不悲?至于“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更是悲上加悲了。詩人被貶到荒遠的江州,再加上身患疾病,已是憔悴至極;況且又在秋夜與朋友相別,而在餞行時又無歌舞娛樂,酒醉之后,自然悲上加悲,難以排遣。詩人處于極度悲涼沉悶之時,忽然聽到哀怨憂傷的琵琶聲,自然要進行回應,產生共鳴?!霸娙说拿}搏,詩人的生命的律動,都與琵琶的曲調相契合,遵循著相同的節(jié)拍和旋律。心靈的呼聲和琵琶聲引為同調,一道在秋夜里起伏蕩漾。”《琵琶行》的后半部分表現(xiàn)的是詩人和琵琶女的同病相憐,是在詩人得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后所產生的感慨,較之先前的直觀感受顯得更加深沉、充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詩人和他所詠之人二者化為一體呢?這主要是因為兩人的身世命運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詩人是由京城貶謫到荒遠的江州,琵琶女也是從京城流落到此地。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都是屢遭不幸,一跌再跌:詩人先是在朝廷任左拾遺,后被貶為京兆府尹戶曹參軍,五年后又被貶為江州司馬,先后兩次遭受沉重打擊;琵琶女先是在教坊供職,后來“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詩人和琵琶女都是孤獨寂寞、對月長嘆:詩人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女則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正因為二者有這么多的相同、相似,自然就會同氣相求、同病相憐了。因此,“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蘊含著眾多的坎坷和酸楚。其中有從繁華京城遷徙到荒遠江州的流放感,有命運多舛、禍不單行的失落感,有無人相伴的孤獨感。多種感觸的疊加融匯,構成兩位天涯淪落人的形象,也使詩人把琵琶女引為同類,寄予深切的同情。(三)月和水的組合宋玉的《九辯》是文學史上第一篇把悲秋之情抒發(fā)得最為充分的作品,宋玉悲秋因此成為著名的典故。從漢魏到南北朝,悲秋之作不時出現(xiàn),悲秋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傳統(tǒng)主題。《琵琶行》雖然沒有明言悲秋,但詩人的悲秋之情蘊含其間,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眾人行管理咨詢網(wǎng)》課件
- 運動器材銷售工作總結
- 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湖北)(空白卷)
- 租車服務員工作總結
- 2006年江西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 驅動未來新型汽車
- 2023年-2024年項目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附解析答案可打印
- 2023年-2024年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試題及參考答案【A卷】
- 2023-2024安全培訓考試題及答案【名校卷】
- 2023年-2024年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題答案完美
- 排水管渠及附屬構筑物
- 養(yǎng)豬場施工噪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
- Windows-Server-2012網(wǎng)絡服務架構課件(完整版)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含新增和修訂部分)
- 形位公差_很詳細(基礎教育)
- 手榴彈使用教案
- 600MW機組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統(tǒng)
- 史上最全的涉稅風險
- 初中數(shù)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 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guī)程.ppt
- 北京興昌達博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重整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