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_第1頁
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_第2頁
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_第3頁
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_第4頁
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梅花針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和臨床應用梅花針是新九針中的一種,以針尖圍列似梅花而得名,是我國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的發(fā)展。通過叩刺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激活經(jīng)絡功能,調整臟腑氣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梅花針治療病種非常廣泛,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也有廣泛應用和顯著臨床療效。操作方法1.尋找疾病經(jīng)絡陽性反應點:用拇指的指腹在患者體表反復循按、觸摸、推壓,找出病區(qū)及鄰近部位和脊柱及其兩側的陽性反應處,如條索狀物、結節(jié)狀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覺異常處。檢查時要有耐心,注意詢問患者,觀察患者的表情,找出陽性反應處時應立即打上標記。因為這些陽性反應處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療部位,即梅花針治療的首選部位。陽性反應物的多少與病情的輕重多成正比,多則病重,少則病輕。2.背俞穴選穴的基本方法: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也是調節(jié)五臟六腑,振奮人體正氣的要穴,并與相表里的經(jīng)脈相互絡屬臟腑,氣血相互溝通。故用梅花針叩擊背俞穴,可以治療同名臟腑及相表里臟腑的疾患,并通過調節(jié)臟腑達到近治、遠治作用所起到的整體調節(jié)作用。3.輔助穴位的選擇:在陽性反應點和背俞穴選穴之后根據(jù)辨證的結果還需要按照經(jīng)脈配穴和部位配穴的原則,選取相應穴位,加強療效。選好治療部位后,按常規(guī)消毒。術者右手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夾持針柄,針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壓在針柄上,用腕關節(jié)的靈活彈力(肘、臂不動)提起來回叩打,使局部有輕微點狀出血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10天。梅花針叩刺時要靈巧地運用手腕部彈力,使針尖叩擊到皮膚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彈起,僅在表皮上一擊而起,急刺速離,要有彈性,彈跳著連續(xù)有節(jié)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穩(wěn)、準確和靈活,叩刺速度要均勻。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勻地亂刺。如持針不牢,提針慢或針尖帶鉤,都容易產(chǎn)生拖刺,容易劃破皮膚,形成“一”字形的傷痕,并使患者產(chǎn)生刺痛和畏針。針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將針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復操作。防止針尖斜著刺入和向后拖拉起針,這樣會增加病人的疼痛。注意事項:①治療前檢查針具,凡針面不平整,針尖有倒鉤、銹鈍者均不可用。②叩刺時針尖要垂直于皮膚,避免斜、鉤、挑等,以減少患者疼痛。初次治療患者應給予輕叩。③局部有外傷、潰瘍、濕爛者不宜使用。④施術過程中若發(fā)覺患者有異常現(xiàn)象即停止使用。⑤注意嚴格消毒,尤其是較重刺后,以防感染。⑥妊娠期不宜使用。臨床應用案1.患者,女,27歲,2014年9月12日初診。右大腿簇集樣水皰漸增多伴疼痛3d,皮損色紅,基底浸潤,疼痛難忍。口苦、咽干,平素性格急躁,小便黃,大便兩日未行,舌質紅,苔淡黃,脈弦。中醫(yī)診斷:蛇串瘡(帶狀皰疹),證屬:肝經(jīng)濕熱證。因患者處于哺乳期,故不建議口服中藥治療,給予梅花針、圍刺、拔罐治療。治療:囑患者取舒適體位,暴露患處,病變局部常規(guī)皮膚消毒。先用滅菌后的梅花針叩擊病變周圍及夾脊穴,配穴加陽陵泉、太沖、俠溪、行間等穴,以潮紅為度。再用毫針將病變部位圍刺,留針30min后取針。最后用火罐拔病變周圍,留罐5~10min。每天1次,10次后疼痛消除,皮損消失,臨床治愈。按:中醫(yī)辨證認為,帶狀皰疹無不與“熱”與“濕”有關,而治則以“清”為主。在治療帶狀皰疹中多以針刺法或循經(jīng)取穴施治,應用梅花針叩刺局部,起到清肝利膽、瀉火解毒、通絡止痛的作用,使機體熱毒祛除,氣血通暢,陰陽平衡,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案2.患者,女,52歲,2014年4月20日初診。面部紅斑、丘疹反復發(fā)作10余年,加重1周?;颊?0年前鼻頭出現(xiàn)綠豆大小紅斑,外用皮炎平軟膏后消退,停藥后皮損復發(fā)。之后反復使用激素類藥膏,皮損亦反復?,F(xiàn)面部彌漫性紅斑、丘疹,焮紅腫脹,皮損主要分布于眼周、鼻周、雙臉頰,基底浸潤。平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邊有齒痕,脈細。查血常規(guī)、肝功、腎功、抗核抗體等,均為陰性。診斷:激素依賴性皮炎;證屬:脾虛濕盛夾有熱毒證。治療給予:梅花針叩擊背部夾脊穴,脾虛濕盛加配穴足三里、豐隆、陰陵泉、三陰交等。

治療:囑患者取舒適體位,選準穴后酒精常規(guī)消毒,用梅花針以彈刺的手法,反復叩擊左右兩側夾脊穴,以潮紅為度。起到運脾化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每日1次,20d后皮損色退,40d后皮損基本恢復正常,囑其鞏固療效。按:《難經(jīng)·六十七難》曰:“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皬年幰枺瑥年栆?。”臟病多與背俞穴有關。背俞穴為五臟六腑之經(jīng)氣輸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具有調節(jié)臟腑功能的作用。激素依賴性皮炎雖病在顏面皮膚,但卻是臟腑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xiàn)。故對本病除停止用各種激素性外用藥外,應以調節(jié)臟腑為主。另外,手法以潮紅為度,取其行氣而不傷氣,活血而不失血,治邪而不傷正的目的。案3.患者,女,29歲,2014年7月8日初診。雙足背,腳踝皮膚肥厚、脫屑、瘙癢漸加重10余年。平素性格急躁,自訴壓力大時皮損范圍擴大,瘙癢加重。口苦、咽干,月經(jīng)來潮前乳房脹痛,大便2~3d一行,質干。舌質紅,苔黃,脈弦。中醫(yī)診斷:松皮癬(局限性神經(jīng)性皮炎),證屬:肝經(jīng)郁熱證。治療給予:梅花針叩擊皮損周圍及背部兩側夾脊穴,配穴選太沖、陽陵泉等穴。治療: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重點局部叩刺,用梅花針從患部外圍向內重刺,以潮紅甚至微出血為度,且根據(jù)病變部位在脊柱兩側叩刺,皮疹在下肢可叩刺腰骶部兩側,起到清肝瀉火、化瘀軟堅的作用。每日1次,20次后皮損面積明顯減小,瘙癢減輕。40d后皮損基本痊愈,僅留色素沉著。囑其放松情緒,調暢情志。按:神經(jīng)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癬。本病例患處瘙癢,皮膚肥厚,呈苔癬樣變,反復發(fā)作為疾病特征。病位在足部,偏于下。治療用梅花針叩刺脊柱兩側,且以腰骶為主,又叩擊太沖、陽陵泉起到清肝瀉火、活血化瘀軟堅的作用。重點叩擊局部以能耐受為宜,使病灶周圍皮膚及組織的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氣血運行通暢,皮損消失。并叮囑患者皮損局部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等刺激。案4.患者,女,48歲,2014年4月28日初診。頭部斑片狀脫發(fā)2個月。2個月前因情志不遂焦慮緊張,睡眠不佳,頭部出現(xiàn)斑片狀脫發(fā),不伴瘙癢,頭皮無油膩感,外用生姜涂抹,效果不佳。頭部右側可見一片圓形脫發(fā)區(qū),直徑約4cm。脫發(fā)區(qū)光滑平亮,少量黑色絨毛生長。平素頭部有針刺樣疼痛,經(jīng)行腹痛,有血塊,二便調,舌質暗,苔白,有瘀斑。中醫(yī)診斷:油風(斑禿),證屬:瘀血阻竅證。治療給予:梅花針叩擊局部脫發(fā)區(qū)及夾脊穴,選取配穴:百會、風池、膈俞、足三里、太沖、血海等。治療:將脫發(fā)部位充分暴露,用酒精棉球常規(guī)消毒,用梅花針叩打患處,強度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度,先從脫發(fā)邊緣開始做圓形呈螺旋狀向中心區(qū)叩刺,中度刺激,局部以皮膚潮紅,輕微滲血為度。叩刺過程中,配合我科室調配方斑禿酊涂擦患處,起到活血化瘀、養(yǎng)血祛風的作用。每日1次,10次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