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第七章-稅法_第1頁
經濟法-第七章-稅法_第2頁
經濟法-第七章-稅法_第3頁
經濟法-第七章-稅法_第4頁
經濟法-第七章-稅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稅法

本章要點:稅收的概念與特征;稅法的概念與構成要素;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關稅的概念和特點及主要課稅對象;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概念及其主要課稅要素的內容。財產稅、特定行為稅和資源稅的概念及其主要課稅要素的內容。第一節(jié)稅收的基本原理一.稅收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憑借社會公共權力,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對納稅人包括法人企業(yè)、非法人企業(yè)和單位以及自然人強制無償征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特征:(1)稅收的強制性

(2)稅收的無償性

(3)稅收的固定性作用:(1)籌集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的首要職能。(2)稅收成為調節(jié)社會經濟活動,均衡分配,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經濟利益關系的重要手段。(3)稅收成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一個重要杠桿。(4)稅收促進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二、稅法的概念和構成要素(一)稅法和稅收制度的概念稅法是調整國家通過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產生的、無償征收一定貨幣或者實物的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稅收制度是一個國家的稅負結構、稅收管理體制及征收管理制度的總稱。它包括國家向納稅人征稅的法律依據(jù)及稅務部門的工作規(guī)程。(二)稅法的構成要素主要有:1.納稅人(課稅主體)2.課稅對象(課稅客體)3.稅目4.稅率5.納稅環(huán)節(jié)6.納稅期限7.減稅、免稅8.違章處理三、稅收法律關系(一)稅收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點稅收法律關系,是指國家與納稅人之間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形成的稅收權利和義務關系。特點:1.稅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特定分配關系,所以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稅一方主體始終是國家,稅務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2.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稅一方享有征收權利,納稅一方負有繳納義務,并不奉行等價有償原則。3.稅法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不以征納雙方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二)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三)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有:納稅義務人發(fā)生了稅法規(guī)定的應稅行為或事件;新的納稅義務人出現(xiàn)等。引起稅收法律關系變更的法律事實有:稅法的修訂;納稅方式的變動;納稅人的收入或財產狀況發(fā)生變化;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致使納稅人難于履行原定的納稅義務等。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終止的法律事實有:納稅義務人履行了納稅義務;納稅人符合免稅的條件;稅種的廢除;納稅人的消失等。第二節(jié)我國現(xiàn)行的主要稅種

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特定行為稅資源稅一、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營業(yè)額(服務收入)為征稅對象的一個稅種。流轉稅的征稅對象是流轉額,“流轉額”既包括商品銷售收入額,也包括各種勞務、服務的業(yè)務收入額。流轉稅這一稅種包括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關稅等。(一)增值稅增值稅是指以產品新增加的價值,即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增值稅的納稅主體是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兩種。增值稅的稅率: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制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貨物的,稅率為13%;除上述貨物外,納稅人銷售、進口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基本稅率為17%;小規(guī)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稅率為6%;納稅人出口貨物,除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外,稅率為零。計征辦法:增值稅實行價外計征的辦法,實行根據(jù)發(fā)貨票注明稅金進行稅款抵扣的制度。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免征增值稅的項目:(1)農業(yè)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yè)產品;(2)避孕藥品和用具;(3)古舊圖書;(4)直接用于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6)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的設備;(7)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8)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二)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是對單位和個人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增值收益進行征稅的一個稅種。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主體是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稅對象:土地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即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減除法定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計算增值額的扣除項目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fā)土地的成本、費用;新建房及配套設施的成本、費用,或者舊房及建筑物的評估價格;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財政部規(guī)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稅率: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土地增值稅的免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土地增值稅:(1)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2)因國家建設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產。(三)消費稅消費稅是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的一種稅。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征稅范圍包括11類產品,即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護膚護發(fā)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和焰火、汽油、柴油、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稅率:采用比例稅率。(四)營業(yè)稅營業(yè)稅:營業(yè)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營業(yè)收入額征收的一種稅。納稅主體:凡在我國境內從事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建筑安裝、文化娛樂以及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yè)稅的納稅主體。稅目和稅率:稅目為9個,分別為交通運輸業(yè)、建筑業(yè)、金融保險業(yè)、郵電通信業(yè)、文化體育業(yè)、娛樂業(yè)、服務業(yè)、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稅率除娛樂業(yè)為5%~20%外,其余都為3%~5%。應納稅額的計算: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yè)額和規(guī)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營業(yè)額×稅率營業(yè)稅的免征:下列項目免征營業(yè)稅:(1)托兒所、幼兒園、養(yǎng)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yǎng)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2)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3)醫(yī)院、診所和其他醫(yī)療機構提供的醫(yī)療服務;(4)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勞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5)農業(yè)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yè)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6)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文物保護單位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營業(yè)稅與增值稅不同,增值稅對于無償提供貨物的行為也要征稅,而營業(yè)稅一般只對有償提供的行為征稅。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即單位將不動產無償贈與他人,視同銷售不動產征收營業(yè)稅。對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的行為,不應視同銷售不動產征稅。(五)關稅關稅是主權國家對進出國境(或關境)的貨物和物品所征收的一種稅。關稅可以分為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關稅的納稅主體是準許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準許出口貨物的發(fā)貨人和準許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關稅的征稅對象是海關依照關稅條例審定的完稅價格。關稅的稅率為比例稅率。進出口貨物的稅率分為進口稅率和出口稅率。進口稅率又分為普通稅率和優(yōu)惠稅率。優(yōu)惠稅率適用于與我國簽訂關稅互惠協(xié)議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的進口貨物,普通稅率適用于未簽訂關稅互惠協(xié)議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的進口貨物。二、所得稅所得稅即收益稅,是對企業(yè)和個人因為從事勞動、經營和投資所取得的各種收益為征稅對象的稅。所得稅的特點主要有:(1)征稅對象是納稅人的全年所得額或收益額。(2)它以納稅人的實際負擔能力為征稅原則。(3)它是國家對納稅人的收入直接進行調節(jié)的手段。所得稅主要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農業(yè)稅。(一)企業(yè)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是指對我國境內企業(yè)就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種稅。納稅主體: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聯(lián)營企業(yè);股份制企業(yè);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為支持和鼓勵個人投資興辦企業(yè),國務院決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停止征收企業(yè)所得稅,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的項目,是指與納稅人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納稅人的收入總額包括:(1)生產、經營收入;(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2)財產轉讓收入;(6)股息收入;(3)利息收入;(7)其他收入。(4)租賃收入;稅率:企業(yè)所得稅采用比例稅率,稅率為33%。稅收優(yōu)惠:對下列納稅人,實行稅收優(yōu)惠政策:(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yè),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實行定期減稅或者免稅;(2)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的企業(yè),依照規(guī)定執(zhí)行稅收抵免:納稅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款,準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是扣除額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二)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是指對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以及未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外國企業(yè)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特點:納稅人具有特殊性,僅限于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按照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確立稅收管轄范圍;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與確定較為復雜,征管難度大;注重稅收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稅法的適用性。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兩類。其中:外商投資企業(yè)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外國企業(yè)包括在中國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國籍的企業(yè)、公司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雖然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yè)和其他經濟組織。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包括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兩類。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對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在中國設立的機構、場所所取得的經營所得稅率為30%,地方所得稅稅率為3%,總體稅負是33%。對外國企業(yè)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或者雖然設立機構、場所,但其所得與其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lián)系的,稅率為20%。應納所得稅的計算: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的所得額。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三)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征收的一種稅。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動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稅率:(1)個人所得稅稅率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第6條的規(guī)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2000后的余額或者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在減除附加減除費用2800元后的余額。

下表為個人所得稅稅率(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表。級數(shù)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元)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500的502500至2000的部分102532000至5000的部分1512545000至20000的部分20375520000至40000的部分251375640000至60000的部分303375760000至80000的部分356375880000至100000的部分40103759超過100000的部分4515375(2)個體工商戶的街道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第6條的規(guī)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生產經營、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級數(shù)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元)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5000的5025000至10000的部分10250310000至30000的部分201250430000至50000的部分3042505超過50000的部分356750(3)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個人所得稅的免納:(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fā)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wèi)生、體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國債和國家發(fā)行的金融債券利息;(3)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給的補貼、津貼;(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5)保險賠款;(6)軍人的轉業(yè)費、復員費;(7)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xié)議中規(guī)定免稅的所得;(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減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2)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3)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減稅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個人所得稅采取源泉扣繳稅款和自行申報兩種納稅方法。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義務人應當自行申報納稅。三、財產稅財產稅是指對擁有應納稅財產的人征收的一種地方稅。包括:房產稅契稅(一)房產稅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jù),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房產稅的納稅人:房產稅在城市、縣城、建制鎮(zhèn)和工礦區(qū)征收。房產稅由產權所有人繳納。產權屬于全民所有的,由經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權出典的,由承典人繳納。產權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產所在地的,或者產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由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繳納。房產稅的征稅對象: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房產稅的稅率: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房產稅的免納:國家機關、人民團體、軍隊自用的房產;由國家財政部門撥付事業(yè)經費的單位自用的房產;宗教寺廟、公園、名勝古跡自用的房產;個人所有非營業(yè)用的房產;經財政部批準免稅的其他房產。除上述規(guī)定者外,納稅人納稅確有困難的,可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定期減征或者免征房產稅。(二)契稅契稅是對在我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由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一種稅。契稅的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規(guī)定繳納契稅。征稅對象:我國境內所轉移的土地和房屋權屬。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契稅的稅率:3%~5%。契稅的計稅依據(jù):(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為成交價格;(2)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征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3)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為所交換的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的差額。如果前述成交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并且無正當理由的,或者所交換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的差額明顯不合理并且無正當理由的,由征收機關參照市場價格核定。契稅的減征或者免征:(1)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軍事單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辦公、教學、醫(yī)療、科研和軍事設施的,免征;(2)城鎮(zhèn)職工按規(guī)定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的,免征;(3)因不可抗力滅失住房而重新購買住房的,酌情準予減征或者免征;(4)財政部規(guī)定的其他減征、免征契稅的項目。四、特定行為稅特定行為稅,又稱特定目的稅,是指對某些法定行為的實施征收的一種稅。特定行為稅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和因時制宜的靈活性。特定行為稅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2000年開始暫停征收)、筵席稅、屠宰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等。印花稅: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的應稅經濟憑證所征收的一種稅。印花稅的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具體有:立合同人、立賬簿人、立據(jù)人和領受人。印花稅的征稅對象:經濟合同,產權轉移書據(jù),營業(yè)賬簿,權利、許可證照和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印花稅的計稅依據(jù):印花稅根據(jù)不同征稅項目,分別實行從價計征和從量計征兩種征收方式。印花稅的稅率:現(xiàn)行印花稅采用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兩種稅率。比例稅率有五檔,即千分之一、千分之四、萬分之五、萬分之三和萬分之零點五。適用定額稅率的是權利許可證照和營業(yè)賬簿稅目中的其他賬簿,單位稅額均為每件伍元。應納稅額的計算:按比例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方法:應納稅額=計稅金額×適用稅率按定額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方法:應納稅額=憑證數(shù)量×單位稅額印花稅的繳納方法:印花稅實行由納稅人根據(jù)規(guī)定自行計算應納稅額,購買并一次貼足印花稅票(以下簡稱貼花)的繳納辦法。為簡化貼花手續(xù),應納稅額較大或者貼花次數(shù)頻繁的,納稅人可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采取以繳款書代替貼花或者按期匯總繳納的辦法。印花稅票:印花稅票是繳納印花稅的完稅憑證,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監(jiān)制。其票面金額以人民幣為單位,分為壹角、貳角、伍角、壹元、貳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9種。印花稅票為有價證券。印花稅票可以委托單位或個人代售,并由稅務機關付給5%的手續(xù)費,支付來源從實征印花稅款中提取。五、資源稅資源稅是以各種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xiàn)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狹義理解的資源稅所指的資源只是礦產品和鹽,連土地也沒有包括在內。廣義理解的資源稅還包括土地資源稅。資源稅的特點:只對特定資源征稅;具有收益稅性質;具有極差收入稅的特點;實行從量定額征收。(一)資源稅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采資源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資源稅的征收范圍:應當征收資源稅的礦產品和鹽共有七類: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和鹽。資源稅的稅目和稅額幅度:原油為8~30元/噸;天然氣為2~15元/千立方米;煤炭為0.3~5元/噸;其他非金屬礦原礦為0.5~20元/噸或者立方米;黑色金屬礦原礦為2~30元/噸;有色金屬礦原礦為0.4~30元/噸;固體鹽為10~60元/噸,液體鹽為2~10元/噸。資源稅的稅額計算:(1)納稅人開采或生產的應稅產品用于銷售的,其計算公式:應納稅額=銷售數(shù)量×單位稅額(2)納稅人將開采或生產的應稅產品自用或捐贈的,其計算公式:應納稅額=自用數(shù)量或捐贈數(shù)量×單位稅額(3)收購未完稅產品,于收購環(huán)節(jié)代扣代繳資源稅,其計算公式:應代扣代繳資源稅=收購數(shù)量×單位稅額資源稅的減免:(1)開采原油過程中用于加熱、修井的原油,免稅;(2)納稅人開采或者生產應稅產品過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損失的,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酌情決定減稅或者免稅;(3)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減稅、免稅項目。(二)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是以征收范圍內的土地為征稅對象,以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jù),按規(guī)定稅額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的特點:對占用或使用土地的行為征稅;征稅對象是國有土地;征收范圍比較廣;實行差別幅度稅額。土地使用稅的征收范圍:城市、縣城、建制鎮(zhèn)、工礦區(qū)。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在城市、縣城、建制鎮(zhèn)、工礦區(qū)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土地使用稅的適用稅額:(1)大城市0.5元至10元;(2)中等城市0.4元至8元;(3)小城市0.3元至6元;(4)縣城、建制鎮(zhèn)、工礦區(qū)0.2元至4元。土地使用稅的計稅依據(jù):納稅人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土地使用稅的計算方法:應納稅額=計稅土地面積×適用稅額土地使用稅的稅收優(yōu)惠:國家機關、人民團體、軍隊自用的土地;由國家財政部門撥付事業(yè)經費的單位自用的土地;宗教寺廟、公園、名勝古跡自用的土地;市政街道、廣場、綠化地帶等公共用地;直接用于農、林、牧、漁業(yè)的生產用地;經批準開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廢棄土地,從使用的月份起免繳土地使用稅5-10年;由財政部另行規(guī)定免稅的能源、交通、水利設施用地和其他用地。第三節(jié)稅收管理體制和稅收征收管理

法律制度一、稅收管理體制稅收管理體制,是指劃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稅收管理權限的一項重要制度。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具體內容是:(一)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的劃分(二)中央與地方收入的劃分(三)稅務機構改革二、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稅收征收管理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依法征收稅款和進行稅務監(jiān)督管理的總稱。(一)稅務管理(二)稅款征收(三)稅務檢查(四)法律責任和稅務爭議(一)稅務管理1.稅務登記2.賬簿、憑證管理3.納稅申報(二)稅款征收

稅款征收是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稅款的活動。1.依法征稅2.稅款的代扣、代收3.稅款的繳納和延期繳納4.滯納金5.減稅、免稅6.完稅憑證7.應納稅額的核定8.稅收保全措施9.稅收強制執(zhí)行措施10.出境管理11.稅收與其他權利和行政處罰的關系12.代位權和撤銷權13.超納稅款的處理14.補繳和追征(三)稅務檢查1.稅務機關有權進行下列稅務檢查:(1)檢查納稅人的帳簿、記帳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檢查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2)到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貨物存放地檢查納稅人應納稅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檢查扣繳義務人與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經營情況;(3)責成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提供與納稅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文件、證明材料和有關資料;(4)詢問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與納稅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問題和情況;(5)到車站、碼頭、機場、郵政企業(yè)及其分支機構檢查納稅人托運、郵寄應納稅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的有關單據(jù)、憑證和有關資料;(6)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憑全國統(tǒng)一格式的檢查存款帳戶許可證明,查詢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帳戶。稅務機關在調查稅收違法案件時,經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可以查詢案件涉嫌人員的儲蓄存款。稅務機關查詢所獲得的資料,不得用于稅收以外的用途。2.稅務檢查中的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稅務機關對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以前納稅期的納稅情況依法進行稅務檢查時,發(fā)現(xiàn)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并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的收入的跡象的,可以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規(guī)定的批準權限采取稅收保全措施或者強制執(zhí)行措施。3.稅務機關調查稅務違法案件時,對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可以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4.稅務機關派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