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_第1頁
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_第2頁
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_第3頁
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_第4頁
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末庚款抵押分期返還問題研究

中國現(xiàn)代債務史的研究已經(jīng)積累,但在對政治貸款的評估中,還存在一些重要問題,包括清末兩次戰(zhàn)爭的賠償方式。雖然就每次賠款而言,其研究積累頗為豐富,然而當我們把兩次賠款結合在一起觀察時,有一些被忽略的現(xiàn)象開始顯現(xiàn)。俄、法、德、英等國在甲午戰(zhàn)后競相向中國貸款,然卻在6年之后的庚子賠款時采取了與甲午賠款截然不同的籌集方式,即抵押分期攤還的方式。既然列強已經(jīng)在甲午戰(zhàn)后貸款的爭奪中獲得了極大權益,為何不將此種經(jīng)驗再次付諸實踐呢?本文試圖以兩次大賠款償付方式的前后改變?yōu)榍腥朦c,探究確定庚子賠款償付方式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中外關系狀況。由于英、德在當時所具有的影響力,本文主要以這兩個國家為考察對象,并關注清政府內(nèi)部關于賠償方式的各種意見。一、資金支持和擔保清政府的對外借款并非始于甲午戰(zhàn)后,但具體時間說法不一。美國人雷麥指出,“中國政府舉借外債,究竟起源于何時,還是一個疑問”。②有學者將其總結為八種說法,認為同治四年說最有代表性。①但無論如何,甲午戰(zhàn)前的外債對清政府而言影響甚微,“在1861~1894年間,外國公司和銀行舉辦了大約25次小型貸款,總額約計1200萬鎊。這些大多數(shù)貸給地方當局以應軍需的貸款,一般都立即償還了”。②有學者認為,到1894年時,清政府的債務負擔僅為0.3%。③外債問題的凸顯,始于甲午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開始作為借款主體出現(xiàn)在借款合同之中,而在這之前是沒有過的現(xiàn)象。在英德續(xù)借款之前,中國已經(jīng)有俄法兩國的四厘借款及英德借款,俄國借款甚至以中俄之間的正式條約《四厘借款聲明文件》被確認。為分析兩次大賠款償還方式的演變,本文主要選取英德續(xù)借款為分析文本。此次借款不但發(fā)生時間距離庚子賠款較近,而且赫德本人也密切參與其中。1897年6月6日,赫德不無預見地表示,“關于借款問題,中國不久就要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我是不沾手的,自動獻計不如等他們來求教時再出主意更有力量”。④赫德的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其對時局的觀察之上。清政府對外借款需要提供擔保,內(nèi)地稅收是最有可能作保的項目。雖然具體經(jīng)辦人李鴻章不同意以內(nèi)地稅收作保,但在現(xiàn)實壓力面前,不得不做出適當妥協(xié)。李鴻章在1897年6月12日致駐英公使羅豐祿的信中說,“匯豐欲鹽課由新關征收作保,是擾亂國家定章,信稅司過于戶部,礙難準行。今但議總署、戶部作保,萬無一失,否則另由他國他處商借”。在李鴻章的強硬態(tài)度下,匯豐銀行有所讓步,“擬請依照各省協(xié)餉之例,由戶部飭付某運司或某厘局,每年將課厘若干,解交新關稅司上冊,以為抵還洋款之用?!雹堇铠櫿聦R豐的此次建議感到可行,于是進一步就借款的息扣、期限問題與匯豐展開商談。此時赫德建議英國政府出面為貸款進行擔保,“在目前危機中,無法發(fā)行商業(yè)性的債券,英政府雖不必實際擔保債券,但如英國政府指示英格蘭銀行會同匯豐辦理,發(fā)行是可能的,英政府最低應宣布英國的政策是于必要時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其實,赫德要求英國政府出面擔保借款,絕非僅是為借款的可行性而考慮,其對總稅務司職務的擔憂亦是原因之一。俄、法等國一直希望總稅務司一職能更換人選,如果英國政府此時表現(xiàn)強硬,積極應對借款,可以給清政府造成影響,從而確保赫德的職務?!吧虾黼姺Q,法、俄政府正逼迫中國用俄國人繼您充任總稅務司,因為俄、法兩國目前對中國的債權地位,正如同您被派為總稅務司時英、法兩國的地位一樣”。⑥由英國政府出面阻擊俄國承擔借款,對匯豐銀行及赫德本人而言,都成為有利的事情。匯豐銀行認為僅憑其一己之力難以承攬中國政府的新借款,“匯豐在目前情況下沒有可能發(fā)行借款”,“如果英國政府不幫助,俄國借款談判就會成功”,為了給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赫德甚至夸大俄國借款成功后的危害,認為“中國就會變成俄國的一個州,海關也就不再在英國人的手中了”。⑦赫德積極要求英國政府擔保,或聲明在必要時保護債券持有人的權利。1897年12月25日,金登干告訴赫德,匯豐銀行已經(jīng)正式致函首相,要求取得政府支持,同時要求赫德做英國外交部的工作:“您那里也必須使用壓力,使英國外交部充分了解現(xiàn)在局勢對英國利益有莫大危險?!焙盏掠?2月27日致電匯豐銀行,要其力爭英國外交部的支持。電文強調(diào)“英國外交部自然清楚地知道中國如落入俄國掌握,對英國會有什么影響,它必須決定政策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英國現(xiàn)在出力幫忙,雖然不能獲得同樣的感激,仍大可改變以后局面。目前形勢危迫,關系到遠東大局,我非常希望匯豐能取得英國外交部的有力支持。”①金登干于同日致函赫德,指出英國外交部已經(jīng)開始關注借款一事。清政府并未放棄其他渠道借款的可能,呼利詹悟生借款即是這種嘗試之一,但該次借款很快歸于失敗。俄國借款也是選擇之一,但由于俄國過于明顯的政治要求,這條道路變得難以走通。甚至為了平衡英、俄,清政府曾提出向兩國各借一半的提議,但均遭拒絕。②在俄國租借到旅大后,俄國放棄了強迫清政府借款的要求,中英借款成為中國唯一的選擇。在草簽合同之前,赫德首先得到了他能繼續(xù)甚至永遠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保證,此種保證顯然是借款談判的副產(chǎn)物,其并未體現(xiàn)于借款合同之中,而是以中英兩國之間照會的形式給予確認。1898年2月10日,總理衙門致函英國駐華公使,稱贊赫德“該稅務司熟悉商務,辦事公平,精干正直,誠實可靠,中國國家倚畀正殷”,并聲明“照得嗣后續(xù)聘英人接替總稅務司一事,前日本王大臣已照復貴大臣矣。查本王大臣見及英國貿(mào)易較他國為多,已迭次允準,嗣后仍照以前辦法,聘用英人為總稅務司”。③2月13日,總理衙門告訴赫德,“如果你收的厘金比現(xiàn)在收的多,那就證明我們不顧所有財政官員們的反對把厘金交給你管理是正確的,而且將來擴大你的管理范圍也就更有理由了?!笨偫硌瞄T此番談話表明,中英借款基本已成定局,即以厘金擔保新借款。倫敦有關方面此時普遍認為,最后會有一個英國政府擔保的借款。2月21日,赫德告訴金登干,“新借款1600萬鎊的草合同已簽字??偫硌瞄T已聽從我的意見,應允由我管理鹽稅和厘金,以每年約五百萬兩的收入,作為借款擔保,并允將來擴大管理范圍?!雹?898年3月1日,總理衙門代表中國,與匯豐銀行、德華銀行訂立《英德借款續(xù)合同》,“中國國家準銀行等辦中國四厘五利息借款,數(shù)目系英金一千六百萬鎊,應以西歷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初一日為借款之初日?!雹菀蚪杩疃归_的競爭終于塵埃落定。赫德告訴金登干,“正式合同已簽字。俄國人無可奈何,法國人暗圖報復”。英國政府對由英國人繼續(xù)擔任海關總稅務司表示滿意,認為中國此舉是“表示尊重英國的貿(mào)易優(yōu)勢”,強調(diào)英國政府的政策是“保持中國的獨立與完整,保障我們的條約權利,并且堅持貿(mào)易自由的原則”。⑥此次借款,中國國家是合同的一方,擔保償還之責。匯豐銀行、德華銀行能成功攬得貸款,固然是英國政府的功勞,但這并不能改變合同的準條約性質(zhì),因為銀行是合同的締結方,而非英國政府。英國外交部在促使借款成功方面做了很多外交工作,“外交部使借款染上政治色彩,因而激怒了某些國家”,雖然外交部“并未因借款成功而居功”,但這些工作顯然不足以構成合同的責任方。⑦俄、法、英、德等國銀行之間,為取得貸款權,展開了激烈爭奪。清政府最終以政治貸款的方式取得現(xiàn)金。通過爭奪貸款權,列強掀起了在華瓜分勢力范圍的高潮,各國極大地擴大了在華權益。從掠奪侵華權益而言,甲午戰(zhàn)爭后的政治貸款無疑是成功的范例,然而,當借款的機會再次來臨時,列強卻改變了方式。二、赫德:以抗辯事由系“國賠”在義和團運動尚未結束時,赫德撰寫了系列論文,闡發(fā)其對中國問題的認識,并將其匯編成《這些從秦國來———中國問題論集》。赫德呼吁各國支持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要瓜分中國。當論及即將到來的議和談判時,赫德認為,甲午戰(zhàn)后的對日賠款已構成一個沉重負擔,此次賠款的數(shù)目各國應將其降至最低,并本著同情和遷就的精神對待中國政府。①在1900年10月,各國已經(jīng)開始涉及賠款問題。10月5日,法國公布和談通牒,其中包含“合理地賠償各國政府和私人”一項。對法國的建議,除日本外,各國均表示了贊同。但另一個因素也開始困擾各國,中國為賠償甲午戰(zhàn)敗所舉借的款項每月需償付巨額利息,而義和團運動打亂了原有的賠償步驟。10月25日,赫德在其所擬《圍攻使臣始末節(jié)略》中,正式涉及賠款問題,對甲午戰(zhàn)后之借款多有反省。赫德自認上述借款過程中有兩項難處:一是“于定借之前,另有多人紛紛向無力借銀者議借,致令有力者疑中國極貧,借與銀款,恐無把握”;二是“及令辦之時,又有多人紛上條陳議擬辦法,致令人疑總稅務司之言恐難憑信”。赫德所提到的這些難處是否是導致日后改變借款方式的根本原因,尚需進行慎重的分辨。在此節(jié)略中,赫德認為此次中國賠款,當會超過甲午戰(zhàn)后賠款,“自應早為默計,俾免臨時無法可施”。赫德表明自身對承辦貸款的態(tài)度“總稅務司實非欲攬此多勞無益之舉,若并未擬用,總稅務司自可不必多言。設若仍擬委辦,則須先有所請者”。赫德要求清政府預先做到的兩點是:如果中國國內(nèi)有人主動愿意出借款項,議定合同,應先予以拒絕;如果外國有人自愿商借款項,應以未奉上諭為由,婉拒要求。做到上述兩點“似不致將來有割地之患,亦不致有借詞代管國政之累,不然時事將不知如何結局也”。正式談判開始前,赫德始終將賠款問題視作一大難題,“我估計總數(shù)不致超過5千萬鎊,即使這個數(shù)目中國也難以支付!我將盡力使中國取得最便宜的條件,但恐各國都想在賠款以外使他們‘本國人’能生財有道,因此他們是否肯答應還有問題”。②1900年11月中旬,各國公使為議和所進行的討論大體結束。11月15日,赫德在去函中表露了他關于賠款問題的想法:反對國際共管中國財政,“賠款當然不是容易的事,如果再規(guī)定由一個國際管理委員會管理中國財政,對于海關將造成不利的局面”;至于賠款總數(shù)及方式并未提及,賠款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表示“我們將盡力設法在最便宜的條件下籌付”,且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已胸有成竹,但暫不發(fā)表,以免時機未熟反而有害”。③11月23日,德國外交大臣李福芬致電駐倫敦大使哈慈菲爾德,表示德國“贊同任何能最好取得戰(zhàn)費賠償?shù)姆绞健?要求其向英國政府探聽意見。此時,赫德所預估的5000萬鎊的賠款已為德國所知。李福芬提出,德國應獲得賠款總數(shù)中的1500萬鎊。英國表達的態(tài)度是“不希望過度地危害中國的財政地位”。④1901年12月24日,辛丑議和正式開始。那桐在赴西班牙公使署參加議和之前,于當日早上8點先行到達赫德駐地,并在那里與慶親王會合,一同前往議和現(xiàn)場。赫德出于避嫌,并未應慶親王之邀參加各國公使舉行的會談,他本人的解釋是“那樣將造成一種英國在談判里操縱的氣氛,而且容易引起反對,不過會議進行的一切情況,和中國所采取的每一步驟,他都應當讓我知道”。⑤此時英德之間已經(jīng)就賠款方式開始私下接觸,德國首相布洛夫致電德國駐倫敦大使,催促與英國商談賠款問題。布洛夫認為應關注以下兩點:第一,“債務之償付愈穩(wěn)定,則中國政府所需用款將更便宜和更容易得到”;第二,“舊債權人決不應因新債之發(fā)行,致其有價證券貶值而遭受任何損失”。德國向英國表達了反對“建立一個歐洲人領導,或者只用歐洲人管理中國全國的財政制度”,反對共管中國財政。①德國此時并未決定采取何種方式獲取賠款。就賠款方式向各國提出建議前,赫德首先向清政府提出,并征詢意見。參與此次賠款事宜的盛宣懷在12月28日寄給張之洞、袁世凱的函件中指出:“赫德前擬四五十年內(nèi)每年須籌三千萬,系指分期四五十年本利一并在內(nèi),如能不借銀行之款,即與各國商定擔保之法,分年歸還,免出利息,數(shù)目不必商減,便宜實多”。②由此可推斷,在辛丑和議開始前,清政府已就賠款方式有所探討,赫德的建議顯然在考慮之中。12月29日袁世凱就上述電文回復盛宣懷,稱“各電悉,大綱已允,可望就緒,擔保賠款,惟有公任司農(nóng),香入樞府,弟等竭力奉行,或可取信于人”,勸盛擔當此任。劉坤一此時亦支持分期償還的辦法,在勸盛宣懷出面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擔憂,“倉猝間亦難驟得,巨款擔保,須有切實憑據(jù),或以新議加稅及各省地丁做保何如,若辦到,則四五十年中所省不下千兆,誠補救大端”,劉坤一還擔心“未知外人肯允否耳”。③透過這些督撫之間的函電,可以確認,清政府所傾向的賠款方式是分期攤還,但在做保方面仍然未有明確的選擇。赫德與盛宣懷誰是分期攤還的首先提出者是一個疑問,但這并不影響以下論斷:辛丑和議正式開始前,分期攤還已成為清政府內(nèi)部的期待,如果考慮到赫德所治下的海關仍屬清政府所轄,則赫德的建議應屬清政府內(nèi)部提案。不同的是,鑒于赫德在當時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他的建議較容易得到各國重視。1901年1月2日,張之洞致電慶親王奕劻、商務大臣李鴻章,贊同盛宣懷所提議的賠款辦法,“與盛京堂商議賠款事,盛擬不借款而以他事他物擔保,既省息又免扣,可省數(shù)萬萬,極為善策”。1月3日,袁世凱發(fā)電文,贊成盛宣懷,“杏公立論尤為透徹。再無實政,何能自立”。④張之洞此時建議,自借國債還款,“籌賠款之法,擬自借國債,不借洋債”,其辦法是“借之民間,各省派定借數(shù),照英國國債辦法,每年付息三厘,與國同休,永不還本”。不過此議遭到各省反對,認為不可行。⑤盛宣懷于1901年1月5日被任命為會辦商務大臣,處理賠款問題。1月13日,盛宣懷上奏清政府,陳述其預籌賠款辦法。該奏折分析了赫德所擬的《圍攻使臣始末節(jié)略》中的賠款問題,“慶邸、李相前示赫德節(jié)略內(nèi)稱:無論何項辦法,四十五年,每年須籌出三千萬兩,彼蓋連借款利息計算在內(nèi),共需十數(shù)萬萬之譜”,如此巨額賠款使得“四五十年內(nèi),只能還債,斷無發(fā)展余地”。盛宣懷雖然認為賠款為數(shù)過巨,但并未對赫德所提議的賠款方式提出異議,而只是希望在減免賠款數(shù)額上提出辦法。⑥1月16日,赫德在其所擬《圍攻使臣始末節(jié)略》七中已經(jīng)提出了致各國照會的草稿,就賠款問題提出兩點:一是如何籌備款項;二是如何按時交出。在要求各國將各自所要求賠款總額先行開列單據(jù)的同時,要求各國“不以富國看待,不然擔荷太重,必致多年與民氣商情兩有妨損”。照會向各國承諾“此事中國既允,自系中國必能辦之事”。⑦1月29日,德國內(nèi)部已經(jīng)開始討論賠款方式問題。認為可以考慮以下三種辦法:一、每年分期付款;二、接受一筆由各國擔保的借款并整理一切舊債;三、中國接受一筆新借款,以個別可靠稅收為抵押品。德國傾向于第三種辦法,中國以稅收作抵,接受一筆新借款。此種辦法顯然系沿襲甲午戰(zhàn)后賠款的路數(shù)。①在2月初的一次會談中,李鴻章告訴赫德,懲辦禍首容易,但賠款困難。2月11日寫給金登干的函件中,赫德講明了他已經(jīng)成熟于胸的賠款方案,“各銀行都準備發(fā)一筆大財,但是我們希望各國同意分年攤還,避免由銀行承辦”。這是目前所見赫德關于賠款償還方式的最早記載。赫德此時表達了拒絕各銀行提供貸款的償還方式。至于設置國際共管中國委員會,赫德亦不贊成。他認為,有些國家在中國并無利益存在,他們之所以要求成立國際管理委員會,就是要插手中國的事務。2月10日,英國外交部曾致電赫德,要其提交一個“最有益”的償還方式,“英國外交部約我以非官方方式提供資料以協(xié)助他們確定中國力能支付的賠款數(shù)額和有利于一般利益的最好籌款方法。希望我的建議能減低賠款數(shù)目,并防止國際共管財政”。②英國外交部亦未首選由銀行提供貸款的方式,而這一點與赫德已經(jīng)籌議中的借款方式存在共通之處。德國于1901年2月21日向英國提出備忘錄,主張以中國增加關稅為擔保借債,目的在于盡快獲得現(xiàn)金。英國于此遲遲未予答復。3月24日,德國首相布洛夫上文德皇威廉二世,指出賠款問題進展緩慢“主要應由英國政府負責”,“它對陛下駐倫敦大使館提出的種種申述與提議,到現(xiàn)在為止有時全無答復,有時得到規(guī)避的或一般性的答復”,建議德皇派遣一名熟悉中國事務的專家到倫敦,磋商賠款事宜。德國前駐上??傤I事施妥博被選中。③3月18日,赫德致函金登干,再次表達賠款的償還方式“可能采用向各國政府按年攤付而不用借款的辦法”,“因此沒有議論中國信用的必要”,采取此種還款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所有債款將以量入為出的辦法撥付,可能有稽延,但決不會賴債”。此時,四國公使組成的賠款委員會已經(jīng)成立,分別由美國公使柔克義、德國公使穆默、比利時公使姚士登和荷蘭公使羅伯擔任,委員會正討論賠款的原則。3月25日,赫德向北京公使團賠款償付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賠款問題的意見書,闡述他本人關于償付方式和擔保方式的意見,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中國究竟能償付多少?二、用什么方式支付賠款最為恰當?三、哪些稅收容易取得并且是可靠的擔保財源;四、怎樣監(jiān)督賠款交付辦法為適當。赫德認為在當時情況下,只有兩種辦法可供選擇,“或者由中國借款一次付清,或者各國答應分期攤還?!痹谶@份意見書中,赫德極力反對舉借外債,如果舉債,從銀行方面而言“必將收取高額傭金,發(fā)行折扣要大,以吸引投資者。同時在擔保和條件上很難使公眾滿意”,這種方式不但對中國不利,而且“討論擔保和條件,一定會拖延時間,越拖延困難越多”。對中國而言,如果不采取舉債而采取若干年攤付的辦法,是“比較便宜的,而且細節(jié)能比較迅速地解決”。④赫德強調(diào),第二種方式對中國人而言比較合適。3月27日,德國賠款問題專使施妥博奉命到英。他提出,由英國“許中國為借一筆債而增加海關稅超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而且“施用一切壓力使其改革(厘金、內(nèi)河航行)”。而英國則堅持,如果沒有得到相當?shù)膱髢?不會贊成提高進口稅至百分之五以上的意見。3月29日,布洛夫致電德國駐倫敦大使哈慈菲爾德,認為德國在賠款談判中居于孤立地位,為改變狀況,要求其“讓步并準備與英、日一齊向中國要求取消有損貿(mào)易的厘金”,“我們并不關心英、日所期望的關稅改革,將來在實施上是否遭到內(nèi)部困難,只要我們現(xiàn)在能得到關稅的增加,或其他稅源的開放作為我們合作取消厘金的代價”。⑤30日,德國副外相再次表明立場,愿與英國在賠款問題上達成一個合理協(xié)議,德國只是希望盡快解決問題,“我們認為首要之點,只是賠款的償付,而不是方式,我們因之要盡可能地迎合英國的愿望?!雹僦链?德國決定在賠款問題上與英國妥協(xié),這為英國選擇抵押方式分期還款鋪平了道路。三、擔保借款。在英國法、俄三國擔保期,就合作中心的訴訟被提出最嚴格的法律,俄中國償付賠款的方式不外四種:一是中國政府一次付清;二是借債,中國自行擔保;三是借債由各國擔保;四是中國發(fā)行債券,分年付償本息,按賠額分配各國。上列四種方式只有后兩種有可能性,②而各國所爭議的亦在后兩種方式。在清政府內(nèi)部,關于賠款方式存在不同的聲音。4月26日,張之洞致電軍機處,要求與各國商討,分年攤還:“英薩使電,此次賠款,各國索銀四百五十兆兩,中國借票只能售六七折,須向銀行借六百兆,方得此數(shù)”,建議“極力磋商,尤望勿允現(xiàn)銀,切商分年攤還”。在具體的籌措方式上,張之洞反對“將現(xiàn)有之鹽課、常稅、折漕并另由部撥湊三千萬以抵洋債,而另籌新法以補國用”,雖然自認沒有妥當?shù)霓k法,但應“與各國切商先定分年攤還之議”。③1901年4月,各國仍沒有達成最后協(xié)議,“據(jù)信可能的結果將是法國管理郵政、德國管理鹽務、而英國管理海關。但另一傳說是可能成立國際管理委員會來代替或管理這三個機構”,赫德認為這樣的結果當然于英國不利。赫德一直建議采取分期攤還方案,但到5月時仍未被接受,“我正盡力勸說各國使館接受分期攤還賠款的方案,采用借款方式包括發(fā)行折扣和銀行傭金等,太不經(jīng)濟,并且增加中國負擔。但是參加討論的十幾位代表們各有一套方案,這就使談判工作拖延不決了”,但赫德并不擔心,他認為各方最后還要聽取他的建議。④俄國極力主張現(xiàn)款交付,于是發(fā)起由德、法、俄三國擔保,其他若干國家參加的借款案,于5月1日正式向各國提出。英國堅決反對共同擔保借款,理由有四點:一是過去的共同擔保,曾產(chǎn)生極不良的后果;二是英國的信用比他國高,共同擔保對英不利;三是英國所得之賠款只約占全數(shù)的百分之十一,英國參加共同擔保,很難獲得國會通過;四是各國可自行考慮是否接受中國所發(fā)行之債券或其他保證。同時任何一個國家如需要相當于債券之款項,亦可自行擔保出售,不必共同擔保。美國政府也反對俄國的提議,認為“這樣不可避免會導致建立某種形式的國際財政管制,從而影響中國行政主權的完整”,這與美國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相抵觸。⑤德國認為,俄國的提議不易實行,“如果在一般性的借款中每一國必須按照它要求賠償?shù)臄?shù)目來擔負借款的數(shù)目”,則所分得賠款愈多,付出的貸款亦愈多,這對德國并不有利。⑥此時張之洞仍然堅持反對以鹽、漕等稅收作為抵押,“賠款竟以鹽、漕、常關稅全數(shù)備抵,焦急萬狀”,“事定以后,誰肯籌款”。張之洞希望能“趁此時另籌新款以作抵押還債之需,而留出舊款以歸舊日國用,另以加稅、印稅等事為開辦自強各事之用,中國或尚有生機”。于此,西安行在軍機處給出的回復是:“此時若不預籌的款,俟四月底會議時,往返籌商,多延時日,恐又增數(shù)千萬巨款”。顯然,如何盡快達成賠款協(xié)議是朝廷首要考慮的問題。張之洞將對借款抵押方式的不滿,歸咎于李鴻章。5月14日,他在致劉坤一電中指出,“合肥成見太深,辦法太謬,本息如何能支。至鹽務抵債之害,無論其他,鹽梟盡化為票匪,長江危矣”,既然如此反對鹽務作抵,但此時他仍未能想出辦法,“此非江、鄂合力,不能挽救,但須商定一籌款辦法”。⑦英、德代表在與奕劻、李鴻章于北京談判的同時,派人赴地方,聽取地方大員對賠款的意見。英國駐華參贊杰彌遜兩次赴武漢,與張之洞商討此事。張之洞希望將利息減為三厘三毫,或三厘半,杰彌遜以英國可商,但他國未知為由,加以搪塞。在加稅問題上,張之洞同意免掉出口土厘及進口洋厘,在此基礎上將進口稅提高至值百抽十。但杰彌遜未給以確定答復?!把箨P抽十免厘一節(jié),管見以為此是善政,彼此有益,但不知各省意見如何”,如果鹽務由中國自辦,“似可作抵”。此時張之洞仍未得赫德所擬籌款辦法的消息,認為李鴻章所擬還款顯系赫德影響?!绊暿㈦?四厘息,分四十八年,本息共還一千一百七十三兆,仍是算錯”,在張看來,這是為了迎合李鴻章原來的每年還三千萬、共四五十年之議。此議的來源則是赫德。赫德無非是“本欲借此照顧銀行從中多分行用巨款,故以三十年、九百兆之說要挾,并欲攬辦鹽務”。至于盛宣懷,則是“盛袒合肥,必欲成其每年三千萬之謬說”。時至6月,張之洞仍在多方聯(lián)絡籌措賠款辦法,以期改變李鴻章所定原議。9日,張之洞致電劉坤一,“合肥意,總愿歲籌少而總數(shù)多,不肯照江、鄂原議耳”。并以賭氣的方式批評李鴻章“籌現(xiàn)款誠難,然六百萬故難籌,二千萬又在何處”,對李鴻章以每年少還600萬為由而將期限延長至40年深為不滿。在稍后的電文中,更是指出“全權向不愿人參議,偏執(zhí)成見”,対李鴻章的不滿進一步加劇。①其實早在3月份李鴻章就與盛宣懷有電文談及此次對外交涉的內(nèi)部爭議,雖不是專指賠款,但足可表露其心跡,“南皮倡言效尤,各款若與英日通謀,執(zhí)事乃揚其波而逐其流,都喜為隔壁談,奉勸稍安勿躁”。②6月25日,張之洞再電軍機處,希望按三十年期限歸還,而不是李鴻章等所商議的四十年,“昨江、鄂會奏賠款酌中辦法,恐全權以每年多還數(shù)兆即須多指抵款,不肯商議”。并特別提出,“今既取息四厘,是中國若照全數(shù)四百五十兆,每年還利息十八兆,便不虧負各國,其還本若干乃隨我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