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宋代點茶道詳解_第1頁
【茶道】宋代點茶道詳解_第2頁
【茶道】宋代點茶道詳解_第3頁
【茶道】宋代點茶道詳解_第4頁
【茶道】宋代點茶道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代點茶道詳解宋代點茶道詳解目錄一、宋代點茶法二、宋代點茶道歷史淵源三、宋人四雅四、宋代斗茶內(nèi)容五、宋代點茶道茶具六、點茶道流程七、點茶道流程詳解宋代點茶法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guī)范的程序。最有名的是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宋徽宗趙佶宋代點茶道歷史淵源點茶法約始于唐末,從五代到北宋,越來越盛行。十一世紀中葉,蔡襄著《茶錄》二篇,上篇論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湯、①盞、點茶,下篇論茶器、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同時又是文學家、茶葉專家、荔枝專家、其《茶錄》奠定了點茶茶藝的基礎。十二世紀初,宋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二十篇:地產(chǎn)、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缶并]、杓、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宋人四雅宋人四雅:插花、掛畫、點茶、焚香《夢粱錄》在記載當時的茶館時說:“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流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p>

由此發(fā)展出了宋人四雅:插花、掛畫、點茶、焚香。宋代斗茶內(nèi)容根據(jù)宋、明人筆記記述,斗茶大約包括以下三項: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戲。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自帶佳茗,先斗茶色,次斗茶湯,重要的一點是,誰的茶湯碗邊先沾上茶痕(茶色水線),誰就是輸家。行茶令:茶令如同酒令,主要用以助興。所舉故事必得與茶相關,可以互問互答,答錯則輸,輸者只許聞茶香,眼巴巴看著贏家品嘗香茗?!霸~中大家”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行茶令,十有八九是趙明誠敗北。最后是茶百戲:所謂茶百戲,即分茶,究竟採用什么方法,使盞面怪怪奇奇變幻無窮,今天仍未能揭其奧秘。但宋人確有能“別使妙訣,使湯紋水脈成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

斗茶內(nèi)容

《茶錄》、《茶論》、《茶譜》等書對點茶用器都有記錄。宋元之際的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對點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號,并附圖及贊。歸納起來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點茶道茶具茶筅茶羅茶碾茶瓶茶盞點茶流程

斗茶程序

煎水擇茶調(diào)膏點茶擊拂點茶之煎水煎水:宋人重茶亦重視品水?!洞笥^茶論》:“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擇水對斗茶勝負的作用不容忽視,據(jù)記載:“蘇木翁與蔡君謨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蘇茶劣,改用竹瀝水,遂能取勝。點茶道之擇茶”擇茶:斗茶所用餅茶以建安北苑所出為佳,尤以其中的白茶為上。茶餅制造時表面往往涂上膏油,“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因而蔡襄認為要辨別質(zhì)量,要“隱然察之于內(nèi),以肉理潤者為上”,“以青白勝黃白”。同時茶餅制作中有時可能混入其他雜葉,會影響點茶。《品茶要錄》載其鑒別方法:“側盞視之,所入之多寡,從可知也?!秉c茶道之調(diào)膏調(diào)膏:“點茶不一,而調(diào)膏繼刻?!闭{(diào)膏是斗茶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調(diào)膏之前先溫盞,使“盞熱而茶難冷,難冷而茶葉不變?!痹诒K中調(diào)膏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先在茶盞中放茶末,然后注入適量的沸水。均勻攪動,調(diào)成具有一定濃度和黏度的膏狀。成膏后要及時點湯。點茶道之點湯點湯:是把煎好的水注入茶盞中,這是斗茶過程中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點湯時要注意持瓶手臂的靈活運轉。要有節(jié)制,落水點要準,注時水從瓶嘴中噴薄而出,形成水柱。不得斷續(xù)滴瀝,時有時無,形成斷脈湯?!败K量合宜,下場不過六分”,到適中時就要一下即收,不能有零星水滴。而破壞湯面,如無節(jié)制,注水盈盞,則破壞了應有的比例關系。點茶道之擊拂擊拂:就是在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茶筅的運用要視需要分輕重緩急,幅度大小,而邊透上下,適時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