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文言文練習題_第1頁
新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文言文練習題_第2頁
新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文言文練習題_第3頁
新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文言文練習題_第4頁
新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文言文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初中文言虛詞用法系統(tǒng)歸納一、“以”的用法(一)作介詞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把”“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2.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3.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4.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A.屠懼,投以骨,龐然大物也,以為神(以:把)B.“能以徑寸之木”,“醒能述以文者”(以:用)C.“何以戰(zhàn)?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順”(以:憑借)D.雖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以:根據(jù))E.以弱為強——(以:由、從)F、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G、咨臣以當世之事;悉以咨之(拿)(二)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折關系。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2.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3.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與中心語。相當于“著”、“地”等,可不譯。4.表示目的關系,譯作“來”、“用來”“以便”;5.表結果時,可譯作“以致”;6.表原因,可譯作“由于”、“因為”。如:A、屬予作文以記之(以:用來)B、以傷先帝之明——(以:以致)C、以光先帝遺德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E、以彰其咎F、以告先帝之靈G、故為之文以志H、以激怒其眾I、以知天地之廣大J、將以攻宋K、殺之以應陳涉(三)、用作動詞,可譯作“認為”。1、皆以美于徐公。2、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四)、特殊用法:1、通“已”,已經(jīng)。如: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2、助詞:無意如:“有以異乎”3、相當于“而”:如,醉則更相枕以臥二、“而”的用法(一)、表順接關系的連詞l.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2.承接關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兜玫蓝嘀?,失道寡助》3.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4.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②面山而居。③默而識之(《<論語>十則》)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二)、表轉接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可是”“卻”。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2.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4.學而不思則罔(三)作代詞。同“爾”,譯為“你的”。三、“之”的用法(一)、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四種類型:1、相當于“的”,是定語的標志。例如:①故時有物外之趣。②菊之愛,陶后鮮有聞。③水陸草木之花。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⑤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⑥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稅凵徴f》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愛蓮說》③菊,花之隱逸者也?!稅凵徴f》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譯:當政治上最高理想實施的時候。⑤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3、用在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時間副詞后起補足調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音節(jié)助詞)。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4、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其格式為:賓語+之+謂語。①何陋之有?(《陋室銘》)②宋何罪之有?(《公輸》)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陋室銘》)5、定語后置標志,無實義。為了強調定語,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的后面如:馬之千里者。(二)、作代詞用: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他們)、“它”(它們)。有時也活用作第一人稱。如:A、具答之。B、親戚畔之C、彼竭我盈,故克之。D、又數(shù)刀斃之。E、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F、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I、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J、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K、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之:用作第一人稱,譯為“我”。2、指示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這”、“這樣”“這件事”、“那”、“那樣”等。①、漁為甚異之。②、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③、曾不能損魁父之丘。(三)、作動詞用,相當于“到”、“往”、“去”。如:①輟耕之壟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④“吾欲之南?!薄ⅱ?、“送孟浩然之廣陵”、⑥、“多助之至”、⑦“寡助之至”四、“其”的用法(一)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或省去,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①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不譯。②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其:可譯為“恐怕”。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可譯為“可要”。④其如土石何?(二)、作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纱?、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3.作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4.指示代詞,表遠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如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它們的)(《狼》)②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的)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里)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其中的)⑤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⑥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⑦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⑧其一犬坐于前(《狼》)(三)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五、“為”的用法(一)、作介詞時,除表被動外都讀作wèi,可譯作“被”、“對”、“給”、“替”、“當”,“為了”、“因為”等。如:1、表示被動,譯作“被”。①、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活板》)②、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山巒為晴雪所洗(wéi,被)2、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①、不足為外人道也。(wèi“向”“對”)(《桃花源記》)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勺g為“替”“給”等。①、于是為長安郡約車百乘(《觸龍說趙太后》)②為楚造云梯之械。(wèi,“給”)4、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②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wèi,“當”)5、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①、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6、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①、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wèi,因為,由于(二)、當“為”作動詞時,讀wéi,可依據(jù)語境的不同,譯成各種相應的動詞,如:“做”,“當作”、“成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是)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成為)③為宮室、器皿。(雕刻)④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稱為,叫做)⑥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名詞,心理活動)六“于”的用法(一)作介詞1.引進動作的對象,譯“對”“對于”“給”“與”“跟”。2.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時間、地點,譯“在”“在……方面”“到”“從”“自”。3.說明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譯“由于”“因為”。4.表示被動,譯“被”。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②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③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從)④告之于帝(向)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譯“比”,有時可譯為“勝過”。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②皆以美于徐公。七、“乃”的用法1、作副詞,“就”“才”“這個”“于是”如:乃重修岳陽樓乃記之而去2、表判斷,“是”“本來是”“原本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3、作代詞:“你”“你的”如:家祭無忘告乃翁八、“焉”的用法(一)代詞1、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語)2、.指示代詞,譯“此”“這”。3.人稱代詞,譯“他”“它”。如:今其室十無一焉。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代詞:用在句末,相當于“于是”“于此”“于之”“于何”相當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墩撜Z六則》)(二)兼詞1、兼詞,相當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兼詞,相當于“于此”“在這里”“在那里”。如: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三)助詞1.語氣助詞,用于句末。2.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無義(四)作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五)特殊用法用在句首或句中,相當于“怎么”“哪兒”如:且焉置土石何?《愚公移山》九、“雖”的用法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③、雖有千里之能”④、雖不能察⑤、雖多何為⑥、雖殺臣,不能絕也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②、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③、風力雖尚勁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十、“然”的用法(一)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①、父利其然也(《傷仲永》)②、吳廣以為然③、然,胡不已乎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二)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②、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然文不可以學而能(三)助詞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地”表……的樣子。①、頹然乎其間者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③、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④、滿目蕭然2、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相當于“……的樣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十一、“者”的用法(一)結構助詞,譯“……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相當于名詞性短語。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③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二)語氣助詞,用在作主語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三)代詞,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保ㄋ模┡c“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若……者”,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于“......的樣子”、“......似的”(五)作助詞1.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常與“也”呼應。2.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3.放在后置的定語這后,相當于“的”。4.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jié)作用十二、“或”的用法1、有的人:如,“今或聞無罪”、“或以為死”、“或以為亡”2、有時候: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3、或許:如,“或異二者之為”十三、“乎”的用法1、作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未):A.表疑問。可譯為“嗎”“呢”。B.表測度,可譯為“吧”。C.表感嘆,譯“啊”。例,死國可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詞,相當于“于”,具體用法見“于”。(一般用在句中):例,“在乎山水之間也”、“頹然乎其間者”、“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3、作詞尾,相當于“……的樣子”。(一般用在形容詞后):例,悠悠乎與灝氣俱洋洋乎與造物者游。4、作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十四、“也”的用法(一)作助詞1.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肯定、疑問、感嘆、祁使等語氣。譯“了”“啊”要視具體情況定,或不譯。2.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不譯。(二)作副詞,表示反復。十五、“所”的用法(一)作助詞1.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八弊纸Y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2.“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二)作名詞,譯“處所”。(三)“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譯“……的原因”“用來……”。十六、“蓋”的1.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推測,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2.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3.用作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桑壩學校吳紀虎編輯2011-9-20二、初中文言文練習題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①。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與甘父②俱出隴西,使月氏。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騫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西北國始通于漢矣。(選文有刪改)【注】①郎:郎官,一種官職。②甘父:張騫的隨從,匈奴人。(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含義。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②徑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③傳詣單宇________④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________(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

以其頭為飲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B.

月氏遁而怨匈奴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C.

無與共擊之

何陋之有

D.

西北國始通于漢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4)請寫出選文中能突出表現(xiàn)張騫對國忠誠的兩個語句?!敬鸢浮浚?)出使;俘獲;到往;離開(2)A(3)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或:當?shù)厝耍┫矚g他。(4)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俱亡歸漢?!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并結合句意理解詞義,注意“得”“詣”“去”都屬于古今異義詞。(2)A把。B表承接;表轉折。C代詞;助詞,賓語前置標志。D和;比。(3)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強:堅強。力:有毅力。蠻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或:當?shù)厝耍┫矚g他。(4)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從文中篩選出表現(xiàn)張騫對國忠誠的語句,“單于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和“騫與胡妻及甘父俱亡歸漢”

都表現(xiàn)了張騫對國忠誠。故答案為:⑴出使;俘獲;到往;離開⑵A;⑶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或:當?shù)厝耍┫矚g他。⑷騫持漢節(jié)不失;(騫)俱亡歸漢?!军c評】⑴此題考查解釋文言實詞的能力。文言實詞的解釋要求準確并符合語言環(huán)境,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時要注意積累、背誦,尤其注意課下注釋中出現(xiàn)的詞語,必須重點記憶,答題時可按記憶回答。課下注釋中沒有的詞語可以結合上下文來理解,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特殊現(xiàn)象。⑵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常見的文言虛詞有:之、而、以、于、其、且、為等共20個,這些虛詞都有多種用法,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分類歸類記憶,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提高文言文閱讀和理解的能力,答題時一定要結合句子的意思具體分析、解釋虛詞的用法和意義。⑶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⑷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題比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語境就能很順利地找到答案。【譯文】

張騫,是漢中人,建元年中當上了郎官。當時投降漢朝的匈奴人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沒有人能幫助他一同攻擊匈奴。漢朝正想準備消滅匈奴,聽說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經(jīng)過匈奴境內,于是招募能夠出使月氏的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召,出使月氏,與堂邑甘父一起從隴西出關。經(jīng)過匈奴的時候,匈奴抓住了他們,押送到單于那里。于是扣留了張騫十多年,給他擇賠了妻室,并且有了兒子,然而張騫始終保留著漢朝的符節(jié),不肯投降。張騫堅強有毅力,待人寬厚、誠實,匈奴人(或:當?shù)厝耍┫矚g他。

單于死去,國內動蕩混亂。張騫與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漢朝。朝廷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為奉使君當初張騫出行時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夠回還。張騫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攻擊匈奴,知曉有水草之處,軍隊能夠及時得到供給沒有物資缺乏,于是(從此以后)漢朝西北方向的國家開始跟漢朝互通往來(互通使者)3.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

①又何間焉

②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B.

①忠之屬也

②屬引凄異C.

①戰(zhàn)則請從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D.

①故逐之

②故田將降大任于是人也(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①肉食者謀之

②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

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C.

①戰(zhàn)于長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

①登軾而望之

②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3)用現(xiàn)代雙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②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顯示了他的自信。B.

本文記敘了戰(zhàn)爭的全過程,充分地顯示了曹劌遠大的政治抱負和軍事指揮上的杰出才能。C.

魯莊公身為魯國的國君,在迎戰(zhàn)齊師時,他寄希望于貴族的擁護和神靈的庇佑,顯示出他的“鄙”。D.

全文緊扣“論戰(zhàn)”來寫,對曹劌的論戰(zhàn)寫得詳細,而戰(zhàn)爭經(jīng)過寫得簡略,這充分表現(xiàn)了《左傳》善于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5)長勺之戰(zhàn)最終魯國大勝,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魯國取勝的原因?!敬鸢浮浚?)D(2)B(3)①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②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4)C(5)①魯莊公任人唯賢;②曹劌的遠見卓識?!窘馕觥俊痉治觥竣臕.參與/夾雜;B.種類/連接;C.請(允許我)/請教;D.所以/所以。故選D。⑵A.代詞/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B.憑借/憑借;C.在/比;D.表示承接關系/表示轉折關系。故選B。⑶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獄,案件;雖,即使;情,實情。句意是: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②鼓,擊鼓;再,第二次;竭,盡。句意是: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⑷B項有誤。“顯示了曹劌遠大的政治抱負”是錯誤的。曹劌知道戰(zhàn)爭取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顯示了曹劌的政治遠見;戰(zhàn)爭中準確把握進軍和追擊的時機,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⑸結合當時背景來看:魯國能以弱勝強,重要原因就是魯國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其次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體現(xiàn)了魯莊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寫出了曹劌在戰(zhàn)場上審時度勢的正確指揮,這也是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故答案為:⑴D;⑵B;⑶①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②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⑷C⑸①魯莊公任人唯賢;②曹劌的遠見卓識。【點評】⑴本題考查辨析實詞的一詞多義。答題時應注意,根據(jù)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詞。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得出正確選項。⑵本題考查辨析虛詞的一詞多義。答題時應注意,要盡可能地掌握詞的各種義項,就必須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的知識。后起義往往是以原有義為基礎擴展衍生的,結合句意解釋。⑶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答題時應注意,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⑷本題考查理解內容和篩選信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給我給我選項的意思,把各個選項對照相應語段,找到關鍵語句,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寫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誤。⑸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靖絽⒖甲g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辈軇フf:“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p>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币蜥尭趬派?,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節(jié)選自《后漢書·逸民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B.

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C.

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D.

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龐公是一位避世隱居的高人,自食其力,從沒有進過城府。B.

荊州刺史劉表去請龐公出山。特意帶了很多錢財表示城意。C.

龐公不愿做官,運用比喻給劉表講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D.

龐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榮華富貴的人,與龐公志趣相投?!敬鸢浮浚?)A(2)世上多數(shù)人都給子孫留下危險,現(xiàn)在只有我留給后代平安,只是留的東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沒有留下。(3)B【解析】【分析】(1)根據(jù)句意和語法結構斷句,這句話的大意是: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次延請,不能使龐公屈就侯爵之位,說他;你保全了你一個人,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據(jù)此可知這句話的斷句方法為: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故選A。(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以:把;雖: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世上多數(shù)人都給子孫留下危險,現(xiàn)在只有我留給后代平安,只是留的東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沒有留下。(3)ACD正確。B文中并沒有荊州刺史劉表去請龐公出山。特意帶了很多錢財表示城意的內容,其實劉表能其中去請,就是最大的誠意。故答案為:⑴A;⑵世上多數(shù)人都給子孫留下危險,現(xiàn)在只有我留給后代平安,只是留的東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沒有留下。⑶B【點評】⑴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解答時可以了解文言斷句的一些常識,還可以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再根據(jù)語感和結構進行劃分。⑵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⑶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閱讀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這樣的題,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寫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個選項并作出選擇?!咀g文】

龐公是南郡襄陽人。住在峴山向陽的一面,從不去城中,夫妻之間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次延請不能使龐公屈就侯爵之位,說他:你保全了你一個人,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龐公笑著說:鴻鵠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棲息的地方,黿鼉(大鱉)在深淵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過只是人的巢穴,(我們)都各得了棲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劉表問:先生住在田畝之中,不肯出來做官,有什么能夠遺留給子孫呢?龐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險(的錢財)留給子孫,我現(xiàn)在卻留下平安給他們。只是遺留的東西不同,并非完全沒有留下啊!劉表嘆息而去,之后龐公與妻兒一起登鹿門山采藥不返。5.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坎軇フ搼?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魚論戰(zhàn)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悽荻髶糁螏煍】?。公傷股,門官⑥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薄咀ⅰ竣偎喂核蜗骞?。泓:泓水,河流。②既:盡,全部。③濟:這里指渡過泓水。④司馬:統(tǒng)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子魚。⑤陳:同“陣”,此處意為擺好陣勢。⑥門官:國君的衛(wèi)士。⑦重(chóng)傷:這里指不對受傷的敵人再次攻擊。⑧禽:同“擒”。⑨二毛:頭發(fā)花白的人。⑩阻隘:這里指險要的地勢。?亡國之余:亡國者的后代。(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又何間焉________③門官殲焉________④公傷股________(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又何間焉

且焉置土石

B.

小大之獄

古之為軍也C.

必以分人

不以阻隘也

D.

戰(zhàn)于長勺

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3)給【乙】文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②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甲】文中曹劌“請見”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他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理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B.

【甲】文中魯莊公聽取曹劌的建議,政治上取信于民,并在戰(zhàn)爭中抓住戰(zhàn)機,因此在長勺之戰(zhàn)中取勝。C.

【乙】文中宋襄公認為發(fā)動進攻的有利時機是“及其未既濟”或“既濟而未成列”。D.

【乙】文中泓水之戰(zhàn)宋襄公不能聽取子魚的意見,以“君子道德”之義作戰(zhàn),婦人之仁,固執(zhí)己見,不能抓住戰(zhàn)機,因此失敗?!敬鸢浮浚?)目光短淺;參與;被殺死;大腿(2)D(3)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4)①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②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5)C【解析】【分析】(1)(1)根據(jù)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并結合語境理解,“鄙”“間”“股”都屬于古今異義詞,注意不要以今釋古。(2)A.語氣助詞,相當于呢;哪里。B.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C.把;憑借。D.在。(3)這句話的大意是: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據(jù)此可知,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沒有實際意義。鼓:擊鼓進軍。作,振作。再:第二次。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②亡國之余:亡國者的后代。鼓:擊鼓(進軍)名詞做動詞。成列:排成戰(zhàn)斗行列.。故此句可以翻譯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5)ABD說法正確。C.文中宋襄公的觀點是: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

故答案為:⑴目光短淺;參與;被殺死;大腿⑵D⑶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⑷①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②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⑸C【點評】⑴此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詞語的理解。解答詞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⑶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方法:①通讀文段,領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一步一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對話的詞語進行斷句;③根據(jù)虛詞進行斷句;④根據(jù)固定句式進行斷句;⑤根據(jù)句子的結構成分進行斷句。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⑸本題是一道綜合考查題,答題時,首先要反復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把題目中各個選項與文章進行對比,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①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節(jié)選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咀ⅰ竣倬么危喝雽W的先后順序。(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錄畢,走送之________②先達德隆望尊________③援疑質理________④蓋三年不窺園________(2)下列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B.

孝景時為博士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C.

弗之怠從

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D.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相與步于中庭(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俟其欣悅,則又請焉。②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序,文體名,一般陳述創(chuàng)作主旨、創(chuàng)作經(jīng)過等;贈序一般是親友遠行時所作,內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勵的話。B.

宋濂二十歲之后更加仰慕圣賢之道,向有學問的前輩請教,有時遇到前輩的訓斥或提問,一句話都不敢答復。C.

從【乙】文來看,董仲舒年輕時就潛心研究《春秋》,后人將《春秋》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大學》合稱“五經(jīng)”。D.

董仲舒研究學問非常癡迷,三年都無心觀賞花園里的風景,他在室內掛上簾子讀文章,任何人都見不到他?!敬鸢浮浚?)跑;聲望;詢問;觀賞(2)A(3)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4)①等到他高興時,(我)就又向他請教。②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5)A【解析】【分析】(1)根據(jù)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走”“窺”屬于古今異義詞,不要以今釋古。(2)A把。B拜為;替,給。C代詞;結構助詞的。D向;在。(3)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據(jù)此可知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俟:等待。焉:語助詞,不譯。故此句可以翻譯為:等到他高興時,(我)就又向他請教。②蓋:發(fā)語詞,用在句子開頭,用來引出下面的內容。窺:欣賞。故此句可以翻譯為: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5)A說法正確。B這句話中的“先達”和“叱咄”理解不正確。先達: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不僅僅是有學問。叱咄:訓斥,呵責,沒有提問的意思。C《大學》不屬于五經(jīng),應該屬于四書,

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D“他在室內掛上簾子讀文章,任何人都見不到他”的說法錯誤,董仲舒在室內掛上簾子是沒錯,但因為跟隨他受業(yè)的弟子有許多人,所以按照入學先后順序,再轉相傳授,有些學生甚至沒見過他的面。故答案為:⑴①跑;②聲望;③詢問;④觀賞⑵A⑶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⑷①等到他高興時,(我)就又向他請教。②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⑸A【點評】⑴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的能力。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課外的文言詞語解釋時,要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⑵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常見的文言虛詞有:之、而、以、于、其、且、為等共20個,這些虛詞都有多種用法,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分類歸類記憶,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提高文言文閱讀和理解的能力,答題時一定要結合句子的意思具體分析、解釋虛詞的用法和意義。⑶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解答時可以了解文言斷句的一些常識,還可以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再根據(jù)語感和結構進行劃分。⑷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中的重點句子的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譯時既講究字字落實,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又要注意句子中的關鍵詞和特殊句式。⑸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答這樣的題,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文章寫作手法,最后還要根據(jù)文學常識的積累辨析每個選項并作出選擇?!緟⒖甲g文】

董仲舒,廣川郡人。從年輕時,董仲舒即鉆研《春秋》,孝景帝時拜為博士。董仲舒廣授學生,在教室里掛上簾幕,教授經(jīng)學。跟隨他受業(yè)的弟子有許多人,按照入學先后順序,再轉相傳授,有些學生甚至沒見過他的面。據(jù)說董仲舒在鉆研學問期間,三年中沒有進出過住宅后的花園,他治學心志專一到如此程度。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7.閱讀選文,回答問題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節(jié)選)

(乙)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于熨,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鵝溪練上。取酒共酌,意致閑淡。亭午風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陣而來,亦甚雄快。

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jīng)坝?,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袁中道《游岳陽樓記》節(jié)選)(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①②③④⑤連月不開

開(________)②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③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去(________)④則有心曠神怡

曠(________)⑤亦甚雄快

甚(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①日星隱曜,山岳潛形。②時有小舫往來。(3)從修辭角度,賞析(甲)文中“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妙處。(4)“遷客騷人”和袁中道都沒有達到范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試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原因?!敬鸢浮浚?)放晴;日光;離開;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