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案_第1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案_第2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案_第3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案_第4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緒論、第一章文學的起源和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教學內容1、對文學批評學科的認識2、文學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學觀念3、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詩言志”的提出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本課程的性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了解初期的文學觀念教學重點本課程的性質、“詩言志”的提出教學難點“詩言志”的含義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二章儒家的文學觀第三章道家的文學觀教學內容1、先秦儒家的文學思想2、先秦道家的文學思想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這一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文學思想了解這一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的詩性特征教學重點孔子、荀子、莊子的文學思想教學難點道家哲學思想的詩性特征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四章兩漢經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教學內容1、西漢前期的道家文學觀與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2、《樂記》與《毛詩序》的詩樂思想3、王充的文學思想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的文學思想《樂記》和《毛詩序》的詩樂思想了解王充的文學思想教學重點儒家正統(tǒng)文學觀的確立教學難點王充文學思想的復雜性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五章玄學的興起與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發(fā)展教學內容1、玄學的興起與文學觀念的變遷2、曹丕的《典論·論文》3、陸機的《文賦》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曹丕的“文氣”說、“四科八目”說;了解陸機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教學重點曹丕的文學思想、陸機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教學難點為什么說中國文學的自覺時代從曹丕開始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6課時章節(jié)第六章劉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龍》教學內容劉勰的生平與《文心雕龍》的寫作劉勰的文學本體論劉勰的文學創(chuàng)作論劉勰的文學發(fā)展論和文學批評論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較全面地了解劉勰的文學思想教學重點劉勰的文學創(chuàng)作論教學難點劉勰的文學本體論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七章鐘嶸的詩論專著《詩品》教學內容1、鐘嶸以“直尋”為核心的文學思想2、鐘嶸對歷代五言詩人的評價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鐘嶸的詩學思想教學重點鐘嶸的“直尋”說、“滋味”說、“吟詠情性”說教學難點鐘嶸的“直尋”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八章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和“詩境”的提出教學內容唐初反齊梁文風中的兩種不同傾向陳子昂、李白和杜甫的詩歌理論殷璠的興象論和王昌齡的詩境論皎然的《詩式》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初唐的文學思想了解“詩境”理論的提出教學重點“詩境”理論的提出教學難點什么是詩歌的“意境”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九章唐代后期的文學理論批評不同流派的分化與發(fā)展教學內容白居易和社會學派的文學理論批評古文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司空圖對詩歌“意境”理論的發(fā)展和貢獻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唐代后期的詩學思想和古文理論教學重點白居易的詩學思想、韓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論、司空圖對詩歌意境理論的發(fā)展教學難點司空圖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章蘇軾和北宋的文學理論批評教學內容歐陽修的“窮而后工”論和梅堯臣的“平?!闭撎K軾的文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論黃庭堅的文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理論江西詩派的形成與宋代詩話的發(fā)展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的文學思想教學重點蘇軾、黃庭堅的文學思想教學難點蘇軾的文學思想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一章嚴羽和南宋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教學內容南宋的詩文理論批評嚴羽的《滄浪詩話》宋代的詞論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南宋及金元的主要文學理論批評思想教學重點嚴羽的《滄浪詩話》教學難點嚴羽的“妙悟”說、“興趣”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二章明代文學思想發(fā)展中的復古和反復古教學內容明代復古主義文學思想的發(fā)展和前后七子的文學理論批評明代文藝新思潮的興起和李贄的“童心”說公安三袁的“性靈”說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明代的詩、文理論批評思想教學重點李贄的“童心”說、公安三袁的“性靈”說教學難點李贄的“童心”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三章明代的小說戲劇理論批評教學內容李贄對《水滸》的評點和明代小說理論批評中的幾個基本問題明代的戲劇理論批評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明代小說、戲劇理論批評思想教學重點明代的小說理論批評教學難點對《水滸》的評價問題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四章王夫之和葉燮的詩歌理論教學內容王夫之的“興、觀、群、怨”論和“情景融和”論葉燮《原詩》的理、事、情論和才、膽、識、力論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明末清初王夫之、葉燮的詩學思想教學重點王夫之、葉燮的詩學思想教學難點葉燮《原詩》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五章清代的小說戲劇理論批評教學內容金圣嘆的《水滸》評點和清代其他小說理論批評李漁《閑情偶記》中的戲曲文學理論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金圣嘆的小說批評思想,了解李漁的戲劇批評思想教學重點金圣嘆的小說批評思想,李漁的戲劇批評思想教學難點金圣嘆的小說批評思想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六章清代前中期詩文詞理論批評教學內容王士禎的神韻說沈德潛的格調說袁枚的性靈說翁方綱的肌理說桐城派的文論清代的詞論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清代前中期的詩歌理論、古文理論、詞論教學重點清代前中期的詩歌理論教學難點王士禎的神韻說沈德潛的格調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史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七章傳統(tǒng)文學思想的總結和革新教學內容龔自珍和魏源的文學思想姚瑩的文學批評和方東樹的《昭昧詹言》劉熙載的《藝概》和陳廷焯、況周頤的詞論黃遵憲的詩歌理論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自鴉片戰(zhàn)爭后的文學思想教學重點龔自珍和魏源的文學思想劉熙載的《藝概》和陳廷焯、況周頤的詞論教學難點劉熙載的《藝概》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名稱中國文學批評使課型理論課講授時間3課時章節(jié)第十八章中西文學思想的交匯和梁啟超、王國維的文學思想教學內容梁啟超的文學思想和近代小說理論批評的發(fā)展王國維的文學思想及其《人間詞話》授課方式教師講授教學目的了解梁啟超、王國維的文學思想教學重點王國維的文學思想及其《人間詞話》教學難點王國維的“境界”說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后記“”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修訂版)張少康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緒言文學批評的界說“批評”即評論的意思,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云“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顏之推《家訓·文章篇》云“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論,然后出手?!绷_根澤先生曾把文學批評的具體內容解釋為:“批評的前提”(即對批評文本的解讀)、“批評的進行”(即文學裁判)、“批評的標準”(包括尚文的標準、尚用的標準等)、“批評的方法”、“批評的批評”、“批評的建設”等。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分期本教材分成五個時期:先秦時期(萌芽期)、漢魏六朝(發(fā)展成熟期)、唐宋金元(深化擴展期)、明清時期(繁榮鼎盛期)、近代時期(中西交融期)。學習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方法精讀原典要求對批評文本的內容比較熟悉史、論結合課堂內外結合等中國文學批評的特點強調“善”,提倡善與美的統(tǒng)一強調教化價值感悟性表現(xiàn)性少體系性等中國文學批評文本的形態(tài)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序言》說:“今欲觀古人文學批評之所成就,要而言之,蓋有六端。自成一書,條理畢具,如劉勰、鐘嶸之書,一也。發(fā)為篇章,散見本集,如韓愈論文論詩諸篇,二也。甄采諸家,定為選本,后人從此去取,窺其意旨,如殷璠之《河岳英靈2集》,高仲武之《中興間氣集》,三也。亦有選家,間附評注,雖繁簡異趣,語或不一,而望表知里,情態(tài)畢具,如方回之《贏奎律髓》,張惠言之《詞選》,四也。他若宗旨有在,而語不盡傳,照乘之光,自他有耀,其見于他人專書,如山谷之說,備見詩眼者為五。見于他人詩文,如四靈之論,見于《水心集》者,六也。此六端外,或有可舉,蓋不數(shù)數(shù)覯焉?!边@是說批評文本的形態(tài)有專著、散見于子書的篇章之中、選集的編撰思想、文人間往來的書信、各種文集的序跋、筆記詩話詞話、小說戲劇的評點等等。參考書1、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3、郭紹虞、王文生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產生—先秦時期概說這一時期總的特征是:文史哲不分,詩樂舞合一,還沒有明確的、科學的文學觀念。這一時期不少重要的文學思想蘊涵在哲學、政治思想體系之中,如儒家、道家的文學思想就蘊涵在他們的哲學、政治思想體系之中,這就是文史哲不分。郭沫若曾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從莊子開始。老莊哲學最具有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者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一書有詳細論述。這一時期的另一特征是詩樂舞合一,如《墨子·公孟篇》記載:“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薄稑酚洝吩啤霸姡云渲疽?;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蔽膶W的起源和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第一節(jié)文學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學觀念文學觀念,即文學思想。是人們對文學現(xiàn)象、文學實踐的看法認識,是文學實踐在頭腦中的反映。早期的文藝觀和功利相聯(lián)系、和巫術相聯(lián)系文學起源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認為文藝起源于生產勞動,如普列漢諾夫的《沒有地址的信》、德國格羅塞的《藝術起源》等都持這種觀點。文學起源于巫術宗教,是早期的人們認為文藝是通神的途徑和方法。如英國的人類學家弗雷澤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較早提出文學和巫術的聯(lián)系。早期的文藝觀從“文”這個字的創(chuàng)造來看《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笔侵赣删€條交錯而形成的一種帶有修飾性的形式?!断缔o》“物相雜,故曰文。”《樂記》“五色成文。”任何事物的形式只要具有某種“錯畫”性或修飾性,均可稱之為“文”。早期的“文”實即文化的意思如《論語》中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鄙踔料惹貢r期所說的“文學”,也是文化的意思。如《墨子·非命》“凡出言談,由文學之為道也?!薄盾髯印ご舐浴贰叭酥谖膶W也,猶玉之于琢磨也。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問也。和氏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下寶。子貢、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儀,為天下列士。”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詩言志”的提出一、文字創(chuàng)造中的方法與賦、比、興的思想萌芽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是在創(chuàng)造文字以后。許慎《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薄耙李愊笮巍钡姆椒ù蠹s相當于后來詩歌創(chuàng)作中賦的方法;指事有象征意義,會意有比喻意義,大約相當于后來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比興方法。二、卦象與比興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說“易象通于詩之比興”“易象雖包六藝,與詩之比興,尤為表里?!比纭把圆槐M意,立象以盡意”的觀念與文學的本質特征就非常接近。三、《詩經》中“美刺”的自覺《詩經》中不少詩篇的作者曾明確地表達了他們寫詩的目的,如《大雅·嵩高》云:“吉甫作頌,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巷伯?!边@是周宣王之舅申伯被封于謝,大臣尹吉甫特地作詩送他,頌揚他的德行,是美詩。《大雅·節(jié)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洶,式訛爾心,以畜萬邦?!边@是周幽王時大夫家父諷諫太師尹氏弊政的。尹氏執(zhí)政不公,任用小人,天怨人怒。作者說他寫此詩是為了追究幽王身旁的“兇人”,以改變其心,而達到撫養(yǎng)“萬邦”的目的,這是“刺”詩。四、“詩言志”的提出一般學者認為目前文獻資料有兩處最早提到“詩言志”,一是《尚書·堯典》,一是《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前者記載為舜對他大臣說的話,許多學者認為不可信。故多認為后者較為可信。襄公二十七年乃公元前546年,大約是春秋末戰(zhàn)國初期。到戰(zhàn)國中期“詩言志”已是一個普遍的觀念。朱自清先生說“詩言志”是我國詩歌理論的“開山的綱領”。最早對“詩言志”作出解釋的是荀子,見教材第4頁。所謂“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負。參考書目:朱自清《詩言志辨》儒家的文學觀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詩教”之說見于《禮記·經解篇》:“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笨追f達《禮記正義》解釋為:“溫,謂顏色溫潤;柔,謂性情和柔。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曰溫柔敦厚詩教也?!笨鬃拥奈膶W思想以“詩教”為中心,強調文學要為政治教化服務,認為文學是禮樂教化的最好手段。文藝與道德修養(yǎng)、政治外交活動的關系《論語·泰伯》“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薄墩撜Z·子路》“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清老孝輿在《春秋詩話》中說:“自朝會聘宴以至事物細微,皆引詩以證其得失焉。大而公卿大夫以至輿臺賤卒,所有論說皆引詩以暢厥旨焉。余嘗伏而讀之,愈益知《詩》為當時家弦戶誦之書?!标P于文學批評的標準《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毙蠒m《論語注疏》說:“詩之為體,論功誦德,止僻防邪,大抵皆歸于正,故此一句可以當之也?!薄吨熳诱Z類》說:“思無邪,乃是要使讀詩人思無邪耳,讀三百篇詩,善為可法,惡為可戒,故使人思無邪也。若以為作者思無邪,則《桑中》《溱洧》之詩,果無邪耶?”論文學的社會作用《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興,朱熹解釋為“感發(fā)意志”,孔安國解釋為“引譬連類”。觀,鄭玄解釋為“觀風俗之盛衰”,朱熹解釋為“考見得失”。群,孔安國解釋為“群居相切磋”,朱熹解釋為“和而不流”。怨,孔安國解釋為“怨刺上政”論文學的內容和形式的關系《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禮記·表記》中引孔子的話:“情欲信,辭欲巧?!保▍⒁娮咀鳌段膶W別解——巧妙的真話》《皖西學院學報》2004、3)論雅樂與鄭聲《論語·衛(wèi)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薄墩撜Z·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復邦家者?!泵献拥奈膶W批評方法論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民本思想。在文學批評史上,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一、“以意逆志”《孟子·萬章上》: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对姟吩疲骸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醇葹樘熳右樱覇栴ぶ浅迹绾??”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收f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潘寡砸玻侵軣o遺民也。”對“以意逆志”的理解,歷來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后漢趙歧、宋朱熹、近人朱自清均持此說;二是以詩人之意,逆詩人之志。清吳淇、近人王國維、今人侯敏澤均持此說。教材采用前說。(參見拙作《試論孟子的文藝接受思想》《中華學術論壇》2006、7)二、“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孟子謂萬章曰:‘一鄉(xiāng)之善士,斯友一鄉(xiāng)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孟子是分別提出的,但后人往往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作為文學批評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如清代顧鎮(zhèn)在《虞東學詩》中說:“夫不論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道其志亦不得也?!薄肮手撌乐硕竽嬷局f可用也?!蓖鯂S在《玉溪生詩年譜會箋序》中說“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比?、“知言養(yǎng)氣”《孟子·公孫丑上》:“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避髯訉θ寮椅膶W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荀子的詩學思想是先秦儒家詩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樂論》之中。奠定了傳統(tǒng)的文學觀郭紹虞先生認為荀子奠定了傳統(tǒng)的文學觀,即原道、征圣、宗經的思想濫觴于荀子。征圣:“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后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辯訟不決?!史惭宰h期命以圣王為師?!保ā墩摗罚┰馈⒆诮洠骸笆ト艘舱?,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道歸是矣。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儒效》)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樂論》:“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fā)于聲音,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睒泛贤?,禮別異《樂論》:“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管,管乎人心矣。窮本極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民和齊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如是,則百姓莫不安其處,樂其鄉(xiāng),以至足其上矣。”第三章道家的文學觀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曰:“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而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tǒng)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庇新暿侵妇唧w的聲音,它只能是聲音之美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故非“大音”。而“無聲”則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聲音,而不受具體“有聲”之局限。北京大學西語系嚴寶瑜教授說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大音樂家約翰·凱吉曾創(chuàng)作過一部著名的鋼琴獨奏曲《4分22秒》,演出時,一位鋼琴家在鋼琴前靜坐4分22秒鐘。據(jù)說在這段時間里,聽眾可以聽到許多美妙的音樂。有趣的是中國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據(jù)《晉書》記載,陶淵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鼻f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文藝美學思想莊子的“天道自然”哲學觀反映在文藝美學方面,就形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審美標準和藝術創(chuàng)造原則。《莊子·胠篋》:“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鼻f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有其積極意義,藝術美的最高境界即天然去雕飾。但老莊把自然強調得過了頭,否定一切人為因素,就走向反面,后來荀子批評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有一定道理的。莊子“虛靜”“物化”“得意忘言”的藝術創(chuàng)作論一、“虛靜”說《莊子·人間世》:“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薄肚f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成,見者驚猶鬼神,人問何術?對曰: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齋以靜心。齋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齋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齋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倍?、“物化”說《莊子·達生》:“工倕旋而蓋規(guī)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靈臺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毙鞆陀^《中國藝術精神》中說“指與物化,說明表現(xiàn)的能力,技巧已經與被表現(xiàn)的對象沒有距離了。這表示出最高的技巧的精熟?!币龅健爸概c物化”,首先必須“心與物化”。梓慶削木為鐻、庖丁解牛等寓言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三、“得意忘言”說《莊子·天道》“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薄肚f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也?!钡兰椅幕旧淼脑娨庑缘兰业恼軐W思想和藝術精神是相通的。老莊思想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從此一思想系統(tǒng)所導出。老莊的“道”從人生觀上說是追求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而藝術精神或審美精神的也是“自由”,兩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從老莊對“道”的體悟來看,他們注重“滌除玄覽”“坐忘”“心齋”的工夫,這和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審美心境是相通的;從老莊對“大音”“大象”的全美追求來看,這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是相通的等等,所以我們說老莊思想具有藝術精神。 第二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和成熟——漢魏六朝時期概說這一時期總的特征是文學理論批評的自覺。如果說先秦時期主要為文學理論批評奠定了哲學和美學思想基礎的話,那么,漢魏六朝則是在這種哲學和美學思想基礎上,發(fā)展成為系統(tǒng)的具體文學理論批評。一、兩漢經學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特點兩漢經學時代的特點是強調文學和政治教化的關系、文學的社會教育作用,側重于探討文學的外部規(guī)律。其基本綱領就是“文學—人心—治道”的“詩教”公式,注重于闡述文藝和現(xiàn)實、文藝和時代的關系,并明確提出了美刺諷諫說。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特點魏晉南北朝時代由于儒家思想的衰落,玄學和佛學的興起,文學理論批評方面的特點是擺脫了儒家經學附庸的地位,開始重視文學本身的創(chuàng)作和審美特征,注意對文學的藝術表現(xiàn)技巧的研究,側重于探討文學的內部規(guī)律。兩漢經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西漢前期的道家文學觀與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西漢是儒家經學極盛時期,但西漢前期儒學的地位并不高,而黃老思想則占有統(tǒng)治地位。文學思想也有所反映,如賈誼、劉安及其主編的《淮南子》,都比較鮮明地表現(xiàn)了道家的文學思想。一、劉安對屈原《離騷》的評價據(jù)班固《離騷序》中引劉安對《離騷》的評價:“昔在孝武,博覽古文,淮南王安敘《離騷傳》,以《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皦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币皇峭怀觥霸勾獭?;二是“出淤泥而不染”;三是認為“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附:司馬遷對《離騷》的評價:“《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二、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報任少卿書》“蓋西伯拘而演《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后來歐陽修有“詩窮而后工”、韓愈有“不平則鳴”說等皆濫觴與此。封建正統(tǒng)的文藝觀的確立——從《禮記·樂記》到《毛詩序》兩漢儒家的文藝觀出現(xiàn)了不同于先秦儒家文藝觀的新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保守性增強了,批評性減弱了?!皽厝岫睾瘛钡摹霸娊獭背蔀殚L期封建社會中文藝發(fā)展的桎梏,使文學變成了儒家經學的附庸。二是漢代儒家文藝思想也發(fā)展了先秦儒家文藝思想中科學的、積極的、進步的內容,作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統(tǒng)的闡述,并充實了許多新內容,使之更趨成熟、也更完整了。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六義”說的提出;“志”與“情”的結合;進一步明確了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提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物感”說等等。一、《樂記》的音樂思想《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與文學思想是完全相通的,而且直接對文學理論批評產生了影響。音樂的本源在人心感物“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這里的“聲”與“音”不是一回事,“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也聲;聲成文,謂之音?!弊匀恢奥暋辈煌趯徝乐耙簟?。聲音也還不是“樂”,“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币魳穼ι鐣斡兄卮蟮姆醋饔谩笆枪手问乐舭惨詷?,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一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标P于音樂創(chuàng)作問題“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唯樂不可以為偽?!蔽鞣秸撍囆g真實注重于藝術作品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一致,而中國古代則側重于強調作家的思想感情與藝術作品中思想感情的一致。這種對藝術真實的要求,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真實論的主要思想。二、《毛詩序》的詩學思想《毛詩序》的作者是誰?學界有爭議,鄭玄《詩譜序》說:“《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保环稌系摹逗鬂h書》則認為是東漢時人衛(wèi)宏所作,等等。從《毛詩序》的內容來看,恐非成于一人之手,可能是毛公傳詩時已有,后人又作過修訂補充。1、“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故變風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這種思想是對荀子《樂論》的繼承和發(fā)展,荀子已說“樂者,樂也,人情之比不能免也”“以道制欲”等。2、諷諫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编嵭对娮V序》云:“論功頌德,所以將順其美;刺過譏失,所以匡救其惡?!?、六義說“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風、雅、頌是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對《詩經》表現(xiàn)方法的歸納?!睹娦颉穼η罢哂薪忉?,但對后者沒有解釋。漢儒鄭眾、鄭玄對后者的解釋:“比者,比方于物也”“興者,托事于物”;“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進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一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情、志統(tǒng)一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吟詠情性”。儒家“定于一尊”與揚雄、班固的文學理論批評一、揚雄的文學理論批評1、原道、征圣、宗經《法言·吾子》“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萬物紛錯,則懸諸天;眾言淆亂,則折諸圣。或曰:惡睹乎圣而折諸?曰:在則人,亡則書,其統(tǒng)一也?!薄吧嶂酆蕉鴿鯙^者,末矣;舍五經而濟乎道者,末矣。棄常珍而嗜乎異饌者,惡睹其識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諸子者,惡睹其識味也?”2、對屈原的評價《法言》:“曰: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原也過以浮,如也過以虛。過浮者蹈云天,過虛者華無根。然原上援稽古,下引鳥獸,其著意,子云、長卿亮不可及。”“過以浮”是指屈原的作品文辭華麗,不像儒家經典那樣質樸;“蹈云天”是指屈原作品中上天入地的夸張描寫,以及大量的神話傳說內容,不符合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精神?!斗ㄑ浴の嶙印氛f屈原“如其智,如其智”,據(jù)俞樾《諸子評議》考釋,此即是“未足以為智也”。揚雄從儒家君臣之道出發(fā),認為遇不遇是命運決定的,臣下不應對君上表示不滿,自恃才高而以死表示抗議,是不符合為臣之道的。3、對賦的認識揚雄早年喜愛漢賦,并給予較高的評價,晚年則多所批評,甚至趨于否定。《法言·吾子》:“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勸也。”“或曰: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倍?、班固的文學批評理論1、對屈原的評價《離騷序》中說:“且君子道窮,命矣。故潛龍不見是而無悶,《關雎》哀周道而不傷,蘧瑗持可懷之智,寧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篂橘F矣。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憤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薄岸喾Q昆侖冥婚伏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對賦的認識《兩都賦序》:“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蛞允阆虑槎ㄖS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于后嗣,抑亦雅頌之亞也?!薄稘h書·藝文志》“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3、對樂府詩的認識《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論》:“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第四節(jié)王充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文學觀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反傳統(tǒng)的進步文藝思潮,它以桓譚、王充為最杰出的代表。東漢是讖緯神學極盛時期,強調君權神授,把儒學神學化。王充的《論衡》中心就是批判讖緯神學。其在文學理論批評方面的主要貢獻有:一、提倡真實,反對虛妄《對作》云:“是故《論衡》之造也,起眾書并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佚文》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墩摵狻菲允當?shù),亦一言也,曰:疾虛妄?!蓖醭渲v的“真實”是指科學真實,而非藝術真實。就文學而言,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合理性是指真實確實是文學的生命,“真美”思想接觸到文學的本質問題,風格問題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對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神話、傳說等認識不足。具體例證見其《語增》、《儒增》、《藝增》。正確認識的:如教材所舉《詩經》中的“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維周黎民,靡有孑遺”等。認識有局限的:如教材所舉《語增》中“堯若臘,舜若腒”、《儒增》中養(yǎng)由基事等。二、增善消惡,有補世用《自紀》云:“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世用者,一章無補。”《佚文》云:“文豈徒調筆墨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善人愿載,思勉為善;邪人惡載,力自禁裁。然則文人之筆,勸善懲惡也。”《書解》“德彌盛者文彌縟,德彌彰者人彌明。大人德擴,其文炳;小人德熾,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積?!毕惹貎蓾h的文藝觀有一個共同點:即強調經世致用。三、反對復古,提倡獨創(chuàng)《自紀》云:“必謀慮有合,文辭相襲,是則五帝不異事,三王不殊業(yè)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酒醴異氣,飲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飽。謂文當與前合,是謂舜眉當復八采,禹目當復重瞳。”《齊世》云:“俗儒好長古而短今”“好高古而下今”而“世俗之性,賤所見,貴所聞也?!备戒洠骸蹲约o》“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無不可曉,指無不可睹。觀讀之者,曉然若盲之開目,聆然若聾之通耳?!蛭挠烧Z也,或淺露分別,或深迂優(yōu)雅,孰為辯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遺滅,故著之文字。文字與言同趨,何為猶當隱閉指意。”第五節(jié)王逸對《楚辭》的評論與東漢后期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一、王逸對《楚辭》的評論王逸按儒家稱詩三百篇為“經”的方法,把《離騷》也稱之為“經”,他從正統(tǒng)儒家觀點出發(fā),認為屈原的為人及其《離騷》等作品是完全符合儒家思想,《離騷》從思想到藝術都是模仿《詩經》的。1、對“忠”的不同理解班固認為屈原“責數(shù)懷王”“忿懟沉江”是對君上不忠,而王逸則認為“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忠”,故云:“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榮顯而名著?!闭J為屈原“責數(shù)懷王”“忿懟沉江”正是忠的表現(xiàn)。2、對“怨”的理解班固認為屈原“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而王逸則認為“且詩人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風諫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yōu)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而論者以為‘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矣?!?、《離騷》的藝術特點《離騷經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伏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倍?、中國文學的自覺問題本教材認為:“漢代文學觀念的發(fā)展與先秦相比,有較大的變化,這就是文學的獨立與自覺的逐漸形成。一般人所說到魏晉方始進入文學的獨立與自覺時代之說其實是不確切的。”其理由有三:一是漢人把文人分為“文學之士”與“文章之士”。前者是指學者,后者則指文章家,相當今天所說的文學家?!拔恼隆庇^念的確立,是文學獨立和自覺的重要標志。二是漢代出現(xiàn)了以專門寫作文章為主的專業(yè)文人隊伍。如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枚乘等。三是詩賦已成為獨立的一類,它已從學術文化中分離出來了。如劉歆《七略》、班固《漢書·藝文志》等都把“詩賦”單獨作為一類。附錄: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說:“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的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毙W的興起與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發(fā)展玄學思想是以老莊的面貌出現(xiàn)的,但又不等于先秦老莊思想,是它的變種,是在不完全“背棄儒家封建倫理的基本觀念的條件下,吸收了漢以來名家、法家的學說,以老莊思想為標志的哲學思潮?!保猛⑷卫^愈《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略論》)第一節(jié)玄學興起與文學觀念的變遷一、文學創(chuàng)作主題的變化由前此政治教化,美刺諷諫逐漸轉變?yōu)橐詫憘€人悲歡遭際為主,著重抒發(fā)個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描寫個人的曲折經歷,以及對動亂現(xiàn)實的深沉感慨。如《古詩十九首》,三曹七子的詩篇“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保ā段男牡颀垺っ髟姟罚┒?、特別重視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建安時代的“文學自覺”,實即是人的自覺。這一時期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從作品中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如曹操的古直悲涼;曹丕的纏綿悱惻;曹植的慷慨多氣等。在理論上,曹丕提出了“文氣”說;劉勰提出了“體性”說。在文學實踐中,魏晉名士風度正體現(xiàn)個性自由發(fā)展的特征。三、重視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特點與規(guī)律的研究在建安之前,文學比較重視內容,而且限于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很少藝術形式方面的研究,但建安之后,形勢發(fā)生了變化,魯迅說這一時代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時代,正說明了這種變化。如陸機《文賦》對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研究等。玄學對文學的影響玄學家關于言、象、意的討論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很大。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也?!边@些論述為我國后來的意象理論,意境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曹丕《典論·論文》的時代意義曹丕的《典論·論文》是由經學時代轉向玄學時代,在文藝思想發(fā)展和文學理論批評方面,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一篇綱領性文獻。魯迅說中國文學的自覺時代從曹丕開始。曹丕在中國文學價值思想史上的地位,一如意大利詩人但丁。恩格斯把但丁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蔽覀儎t認為曹丕第一個沖破儒家傳統(tǒng)價值觀的束縛,勇敢地呼喚文學自身的價值。把文學由政治、倫理的附庸地位解放出來,使其有了獨立品格,有了自身獨特的價值。盧佑誠《曹丕文學價值觀新論》《西北師大學報》1994、1作家論和批評論以“建安七子”為批評對象,“建安七子”的名目因之成立。對當時批評風氣的批評:“貴遠賤近”“向聲背實”“暗于自見,謂己為賢”“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等。文體論“本同末異”:一切文章具有共同的本質和共有的法則,此即所謂“本同”;同時認識到各種文章因題材、內容、功能的殊異,而在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上各有不同的特點,呈現(xiàn)為不同的形態(tài),此即所謂“末異”?!八目瓢四俊保骸霸娰x欲麗”曹丕清晰地將詩賦這樣的文學樣式的作品和奏議等實用文體區(qū)別開來,這是對文學本質的深刻認識。意即文學作品以“麗”為目的,麗即美。這是對文學作品審美本質的第一次概括。魯迅先生說:“但華麗好看,卻是曹丕提倡的功勞?!保ā段簳x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魯迅說中國文學的自覺時代從曹丕開始,就是從這一點上說的。是曹丕第一次將文學和非文學區(qū)別開來?;蛘哒f中國文學的自覺是從文體的自覺開始的。文氣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睂Σ茇У摹拔臍狻闭f,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但大多學者認為指作家的才性和氣質在作品中的呈現(xiàn)。如郭紹虞先生說:“這里所謂‘氣’是指才氣說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王運熙先生說:“曹丕說‘文以氣為主’,意思是說作品的特色,首先表現(xiàn)在由作家氣質、才性決定的風格方面,這里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于作品藝術特征的重視?!保ā吨袊糯恼摴芨Q》)曹丕強調的是作家的先天的稟賦,和西方的“天才”論有相通之處,后來嚴羽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保ā稖胬嗽娫挕罚┖诟穸睹缹W》也說:“想象卻不然,它有一種本能式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藝術作品的基本特質,即形象鮮明性和感官性,必須與藝術家主體方面的天生氣質和天生沖動的形式相適應,這些特質是以無意識的方式起作用的,所以必然要靠人類資稟來掌握?!辈茇У摹拔臍狻闭f是對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強調。而文學風格的本質就是創(chuàng)作個性的感性顯現(xiàn)。后來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論及文學風格時就引用了這段話。但比曹丕更全面更科學。曹丕的“文氣”說與傳統(tǒng)的“有德者必有言”《論語·憲問》“德彌盛者文彌縟”“德高而文積”《論衡·書解》已有本質的區(qū)別。四、價值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标憴C《文賦》論文學的構思與創(chuàng)作陸機在創(chuàng)作中是古代少有的優(yōu)秀作家,《世說》注引《文章傳》曰:“機善屬文,司空張華見其文章,篇篇稱善,謂曰‘人之文章,患于不才,至子為文,乃患太多也?!辩妿V《詩品》列為上品,稱為“太康之英”“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薄段馁x》是我國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理論。一、《文賦》的寫作目的“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意不稱物”指構思內容不能正確反映思維活動對象?!拔牟淮狻敝肝恼虏荒艹浞直憩F(xiàn)思維過程中所構成的具體內容。二、藝術構思問題1、“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于墳典”強調藝術構思前的準備,一是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二是知識積累。2、構思時的情狀:“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3、構思時的靈感問題:“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若夫感應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三、十類文體問題——“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每類文體都涉及本質和風格兩個問題。特別是他提出“詩緣情而綺靡”,具有開一代風氣的重大意義。這是對先秦兩漢以來正統(tǒng)文藝觀“詩言志”的反撥。是對曹丕“詩賦欲麗”思想的發(fā)展。說明他已深刻認識到文學的“情感”特征。朱自清先生在《詩言志辨》中說:“‘詩言志’一句雖經引申到士大夫的窮通出處,還不能包括所有的詩?!对姶笮颉纷冄浴髟伹樾浴?,卻又附帶‘國史……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的條件,不便斷章取義用來指‘緣情’之作?!俄n詩》列舉‘歌食’‘歌事’,班固渾稱‘哀樂之心’,又特稱‘各言其傷’,都以別于‘言志’,但這些詞句還是不能用來獨標新目??墒恰壡椤奈逖栽姲l(fā)達了,‘言志’以外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目標。于是陸機《文賦》第一次鑄成‘詩緣情而綺靡’這個新語?!壡椤@詞組將‘吟詠情性’一語簡單化,普遍化,并隱括了《韓詩》和《班志》的話,扼要地指明了當時五言詩的趨向?!彼?、藝術風格問題1、外物多樣帶來風格多樣:“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2、作家的個性多樣,帶來風格的多樣:“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不同的文體帶來風格的多樣:《文賦》中提出十種文體,其風格是各各不同的。五、對文學作品的藝術美,陸機提出了五字標準——應、和、悲、雅、艷“應”相對于“孤”“獨”而言,亦即相對單調而言?!昂汀毕鄬τ诓徽{諧而言,和,即和諧?!氨毕鄬ΤC飾而言,要求文章有真情實感?!把拧毕鄬Α八住倍裕笪恼赂裾{要高。“艷”相對質木無文而言,要求文章必須有文采。永明聲律論和文筆之爭南朝文學思想發(fā)展中有兩個十分中重大的問題,即是文筆之爭和永明聲律論。永明,是南朝齊武帝蕭賾的年號。一、聲律論1、聲律論的產生范曄《獄中與諸甥書》“性別宮商,識清濁,特能適輕重,濟艱難,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為空談?!辩妿V《詩品序》也說“唯見范曄、謝莊頗識之耳。嘗欲進知音論,未就?!庇纱丝梢?,范曄、謝莊是聲律論的前驅,皆劉宋時人。到齊永明時,王融、謝眺、沈約等人探討和提倡,聲律論才正式形成?!赌鲜贰り懾蕚鳌酚性敿氂涊d。(見教材77頁)當時周顒著有《四聲切韻》沈約著有《四聲譜》兩書今皆不傳。四聲說的產生一是當時詩賦駢文創(chuàng)作日益追求形式美有關。二是與當時聲韻學的發(fā)展有關,如魏李登著有《聲類》,是我國第一部韻書,孫炎著《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晉呂靜《韻集》等。三是受到當時佛經轉讀的影響,陳寅恪《四聲三問》“南齊武帝永明七年二月二十日,竟陵王子良大集善聲沙門于京邸,造經唄新聲。實為當時考文審音之一大事。在此略前之時,建康之審音文士及善聲沙門討論研究,必已甚眾而且精。永明七年竟陵京邸之結集,不過此新學說研求成績之發(fā)表耳。此四聲說之成立,所以適值南齊永明之世,而周顒、沈約之徒又適為此新說代表人之故也。”2、聲律論的具體內容《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后有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薄端螘纺松蚣s所撰,這是他關于聲律問題的一段很重要的論述。是說應使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語音具有錯綜變化,和諧悅耳之美。沈約等人還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八病”問題,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文鏡秘府論》有較詳細的解說。3、論爭劉勰《文心雕龍》有《聲律》專篇論及,表贊成;鐘嶸《詩品序》則認為過分追求聲律“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余謂文制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焙笾畬W者多從私人恩怨方面來比較二人的聲律觀,如清紀昀認為鐘嶸“嘗求譽于沈約,約拒之”(見《南史》本傳)所以說“齊梁文格卑靡,此學獨有千古,鐘記室以私憾排之,未為公論?!倍它S侃則認為劉勰《文心》初成,將欲取定沈約(見《梁書》本傳)故“不得不枉道從人,以期見譽?!眱烧f均不得其要,竊以為比較二人的聲律觀,還必須聯(lián)系二人的詩學價值觀來考察。(詳見拙作《“持人情性”與“吟詠情性”——劉勰、鐘嶸詩學觀比較》《文藝理論研究》1998、4)二、文筆論南朝時代區(qū)分文、筆,正是對文學與非文學的區(qū)別。1、劉勰的文筆觀《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這是就聲律來區(qū)分文筆。2、蕭統(tǒng)的文筆觀蕭統(tǒng)在《文選序》中提出選文的標準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這是就有無文采來區(qū)分文筆。3、蕭繹的文筆觀蕭繹《金樓子·立言》:“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寥缥恼?,唯須綺縠紛披,宮徴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边@是就有無文才情感來區(qū)分文筆。近人黃侃說“其于聲律以外,又增情采二者,合而定之,則曰有情采韻者為文,無情采韻者為筆?!保ā段男牡颀堅洝罚﹦③募捌洳恍嗑拗段男牡颀垺贰读簳③膫鳌贰俺?,勰撰〈文心雕龍〉五十篇,論古今文體,引而次之?!瘸桑礊闀r流所稱。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約。約時貴盛,無由自達,乃負其書候約出,干之于車前,狀若貨鬻者。約便命取讀,大重之,謂為深得文理,常陳諸幾案?!眲③牡纳剿枷肱c《文心雕龍》的寫作生平思想《梁書·劉勰傳》“勰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佑,與之居處,積十余年,遂博通經論,因區(qū)別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天監(jiān)初,起家奉朝請。中軍臨川王宏引兼記室,遷車騎倉曹參軍。出為太末令,政有清績。除仁威南康王記室,兼東宮通事舍人?!眲③牡乃枷胍匀寮覟橹?,兼有佛、道思想。新疆大學馬宏山先生認為劉勰的思想是“以佛通儒,佛儒合一?!北睅煷髲埡C鹘淌趧t認為“真正受玄學本體論影響,為文學的存在尋找形而上依據(jù),進而綜論整個文學現(xiàn)象的,是齊梁之際的劉勰?!保ㄒ姟段膶W評論》1997、1)二、《文心雕龍》的寫作《序志》“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圣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而去圣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qū)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彰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通,上篇以上,綱領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惆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shù),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眲③牡奈膶W本體論原道自然之道《原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迭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薄俄n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秉S侃認為“韓子之言,正彥和所祖也?!保ā段男牡颀堅洝罚┤寮抑馈对馈贰半甲燥L姓,暨于孔氏,元圣創(chuàng)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shù)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經緯區(qū)宇,彌綸彝憲,發(fā)揮事業(yè),彪炳辭義。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兑住吩唬骸奶煜轮畡诱叽婧蹀o’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二、征圣《征圣》“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天道難聞,猶或鉆仰;文章可見,胡寧勿思?若征圣立言,則文其庶矣?!比?、宗經《宗經》“故文能宗經,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钡谌?jié)劉勰的文學創(chuàng)作論一、論文學創(chuàng)作的構思——《神思》1、藝術想象的特點“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保ㄡ專菏冀K伴隨著具體物象;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著豐富的想象。)2、如何培養(yǎng)神思“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言、象、意三者的關系“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蚶碓诜酱缍笾虮恚蛄x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養(yǎng)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倍?、論文學形象的藝術特征——《隱秀》1、什么是“隱秀”“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義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蹦纤螐埥洹稓q寒堂詩話》引“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秀,是指藝術意象中的“象”而言的,它是具體的,外露的,是針對客觀物象的描繪而言的,故以卓絕為巧。隱,是指意象中的“意”而言的,它是內在的,隱蔽的,是寄寓于客觀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故以復義為工。這就是張少康教授的“意隱象秀”說。附錄:鐘嶸《詩品》評阮籍詩曰“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睔W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語:“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隱”與“秀”的關系“或有晦塞為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故自然會妙,譬卉木之耀英華;潤色取美,譬繒帛之染朱綠。朱綠染繒,深而繁鮮;英華曜樹,淺而煒燁;隱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蓋以此也?!眲⒂罎壬f:“蓋隱處即秀處也。”三、論文學的風格與體裁——《體性》1、作家作品風格“典雅者,熔式經誥,方軌儒門者也。遠奧者,馥采典文,經理玄宗者也。精約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繁縟者,博喻釀采,煒燁枝派者也。壯麗者,高論宏裁,卓爍異采者也。新奇者,擯古競今,危側趣詭者也。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故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壯與輕乖,文辭根葉,苑囿其中矣。作品風格形成的原因:“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qū)云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2、文體風格論《定勢》“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于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箴銘碑誄,則體制于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于巧艷:此循體而成勢,隨變而立功者也。”四、論文學作品的“風骨”美——《風骨》1、什么是“風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于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錘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詞,繁雜失統(tǒng),則無骨之征也。思不環(huán)周,牽課乏氣,則無風之驗也?!保ㄡ專猴L骨是指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風貌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具體地說,風,是指作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特征;骨,是指作品中客觀內容所表現(xiàn)的一種思想力量,是語言文辭所依附的枝干。)附錄:王運熙《中國古代文論管窺》“風清是指文章風貌清明爽朗的一種藝術感染力,相當于今天所說的鮮明生動的文風?!薄肮鞘侵缸髌芬蛘Z言運用得當而產生的一種剛健有力的文風?!薄帮L和骨合起來,就是指文風的鮮明、生動、剛健。”(齊魯書社1987)2、風骨與文采的關系“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蔽?、論文學的寫作技巧《附會》論述結構、布局問題。《比興》論述寫作方法問題?!堵暵伞氛撌雎暵蓡栴}。《熔裁》論述熔意裁辭問題。第四節(jié)劉勰的文學發(fā)展論和文學批評論一、文學發(fā)展論劉勰的文學發(fā)展觀主要表現(xiàn)《時序》和《通變》等篇中。《時序》主要論述社會發(fā)展對文學的影響,揭示的是文學發(fā)展的外部規(guī)律。認為“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歌謠文理,與世推移,風動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如建安文學“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薄稌r序》強調社會生活對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可補《物色》客觀自然對文學發(fā)展影響之不足。而社會生活包括政治教化,學術思潮,君主提倡,社會進步或動蕩等因素?!锻ㄗ儭分饕撌鑫膶W自身的繼承與革新問題。是文學發(fā)展的內部規(guī)律?!胺蛟O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shù)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shù)也。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shù)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文律運周,日新其業(yè)。變則堪久,通則不乏?!蓖?,指對某種文體歷史的把握,文體論中“原始以表末”屬通,對“有常之體”的把握亦屬通,總之屬繼承方面。變,指創(chuàng)新,“若無新變,不能代雄”,文學的生命貴在創(chuàng)新。兩者相互依存,“通則不乏,變則堪久”,能通則創(chuàng)作有不竭之源,方有豐富的材料。能變則才有生命力,才能永葆文學之青春。二、文學批評論劉勰的批評觀主要表現(xiàn)在《知音》《程器》等篇?!吨簟穼﹂喿x批評本質的認識是“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這正好與文學創(chuàng)作呈互為逆反運動。這也涉及閱讀批評方法問題,說明閱讀批評是以探尋作者之意圖為依歸的傳統(tǒng)的閱讀批評觀念。其次對“知音其難”的分析:一是貴古賤今,二是崇己抑人,三是信僞迷真,四是知多偏好等。這里提出閱讀批評態(tài)度問題,這些錯誤的態(tài)度影響了閱讀批評的判斷力,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痹俅翁岢鲋摹傲^”說:“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弊詈笠舱劦脚u主體的學養(yǎng)問題:“豈成篇之足深,患識照之自淺耳”,那么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識照呢?一是“博觀”即多讀多看,而且“閱喬岳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即要多讀優(yōu)秀的作品,來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批評能力。二是“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這里提出要提高自己的閱讀批評水平,最好自己要有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的體驗。《程器》主要論述文人的品德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扼w性》是講“文如其人”的一面,《程器》則論述文與人不一致的一面,后人元好問有論詩絕句云“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識安仁拜路塵?!辩妿V的詩論專著《詩品》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云:“《詩品》之于論詩,視《文心雕龍》之于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也?!段男摹敷w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別也?!辩妿V以“直尋”為核心的文學思想鐘嶸生平及《詩品》的概述《南史·鐘嶸傳》“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wèi)將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槐懊瓗V嘗求譽于沈約,約拒之,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yōu)劣?!比绻f《文心雕龍》是文學理論的巨著,那么《詩品》則是文學批評的專著,而且是純文學批評的專著,是我國詩話的開山鼻祖。它對自漢至齊梁的123位五言詩作家作品進行評論,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人(含古詩),中品39人,下品72人。鐘嶸的詩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詩品序》中。二、《詩品》的主要思想1、“吟詠情性”論《詩品序》一開始就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边@是從詩歌發(fā)生角度來論述詩歌是“吟詠情性”的,這顯然是繼承了先秦時期的“物感”說,是說詩歌由于外界事物的感動而發(fā)生的,這里的“物”有兩層含義:一是外界的自然景物,故序中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一是社會事物,故序中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其次《詩品序》說“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這是針對當時詩壇喜用典、用事的不良詩風而提出的。后來袁枚在《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云“天涯有客太詅癡,錯把抄書當作詩。抄到鐘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吟詠情性”一詞出于《毛詩序》,作詩的目的在于“吟詠情性”是當時的共識,如蕭綱《與湘東王書》云“若夫六典之禮,所施則有地;吉兇嘉賓,用之則有所。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摩《酒誥》之作。”這一觀念顯然已不同于先秦兩漢時的“詩言志”。我曾在《“持人情性”與“吟詠情性”——劉勰、鐘嶸詩學觀比較》一文中比較了兩人不同的詩學價值觀,認為劉勰是“詩言志”派,鐘嶸是“詩緣情”派;劉勰比較保守,鐘嶸代表已經發(fā)展了的一種新的詩歌價值觀。附錄:袁枚《仿元遺山論詩絕句》“天涯有客太詅癡,錯把抄書當作詩。抄到鐘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比毡緦W者林田慎之助說:“《詩品》中卻幾乎沒有使用‘志’這一概念,這是很有意思的。”(《漢魏六朝文學理論中的“情”與“志”問題》)2、“直尋”說《詩品序》說:“‘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為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痹S文雨《詩品講疏》中說:“直尋之義,在即景會心,自然尋妙,即禪家所謂‘現(xiàn)量’是也?!焙玫淖髌房偸亲骷以谟|景生情,情與物冥的過程中產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嘔心瀝血得來。即“即目會心”之意。指作者以審美直覺觸物興情,創(chuàng)造意象。鐘嶸的“直尋”說與他的“自然英旨”的審美思想是一致的。他對當時的文章殆同書抄,詩歌“競須新事”的風氣表示強烈不滿,認為“自然英旨,罕值其人?!睂Ξ敃r詩歌過分講究聲律,也表示不滿,他說“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彼u顏延之的詩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謝在上品,顏在中品。其次是反對過分講究聲律。過分講究聲律,“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劉勰、鐘嶸兩人對詩歌的聲律問題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后之學者多從私人恩怨方面來比較二人的聲律觀,如清紀昀認為鐘嶸“嘗求譽于沈約,約拒之”(《南史》本傳),所以“鐘記室以私憾排之,未為公論?!秉S侃則認為劉勰《文心雕龍》曾欲取定沈約,故“不得不枉道從人,以期見譽”等,我認為兩說均不得其要,我在兩人的詩學觀比較的文章中說到,這實際上是他們不同詩學價值觀的表現(xiàn)。呂德申先生說:“這個在詩歌聲律問題上的‘真美’的主張,同樣是出于他關于詩歌‘吟詠情性’的基本觀念的?!?、“滋味”說《詩品序》說:“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币浴拔丁闭撛娛晴妿V的貢獻。中國的“味”相當西方的“美”。要求詩歌有味,把詩歌的批評標準從政治教化說引向藝術美自身的獨特的價值,這對后世“為藝術而藝術”一派的影響極大,如晚唐司空圖提出“味外之旨”;南宋嚴羽提出的“興趣”;清袁枚提出的“神韻”等。有滋味,就是有較高審美價值,能給人帶來審美愉悅。詩歌如何才有“滋味”?鐘嶸認為五言詩“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認為玄言詩“淡乎寡味”,說明他已經認識到詩歌形象與“滋味”的關系,“造形”“寫物”即塑造藝術形象,從而“指事”“窮情”,而且形象的鮮明性、含蓄性與“滋味”有很大關系,他在評阮籍的詩說“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另外,“滋味”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正確運用有很大關系,他在解釋了賦、比、興之后,說:“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蓖瑫r這里也說明了“風力”與“丹采”的有機統(tǒng)一也是“滋味”形成的重要條件。4、風骨與丹采《詩品序》說:“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辩妿V在對一百多位五言詩人的評價中,對曹植的評價最高,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批評標準:“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評劉楨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笔钦f劉楨“風力”有余,“丹采”不足。評張華詩云:“其體華艷,興托不奇。巧用文字,務為妍冶。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笔钦f張華“丹采”有余,而“風力”不足。第二節(jié)鐘嶸對歷代五言詩人的評價1、“定品第”:這一方法本于班固《漢書·古今人表》的“九品論人”。先是人物品評之風大盛,流波所及,在文化和藝術諸多領域,相繼出現(xiàn)謝赫的《畫品》,沈約《棋品》,庾肩吾《書品》等品第之作。但以品論詩,肇自鐘嶸。大體而言,鐘嶸是以藝術標準來進行品第的,而無關乎作者的地位、門第以及與批評者的關系,對入品的詩人,各加直率的評價,并無忌諱。大抵可稱有膽有識,持論公允。但從宋葉夢得《石林詩話》開始,就有人說鐘嶸品評失當。教材以王士禎《漁洋詩話》為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后人之所以認為鐘嶸品第失當,是因為后人根據(jù)自己的評價標準,而沒有考慮當時的品第標準,如陶淵明,《詩品》說:“其源出于應璩,又協(xié)左思風力。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直質。至如‘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陶詩在齊梁時并不為批評家所重視,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沈約的《宋書·謝靈運傳論》,蕭子顯的《南齊書·文學傳論》等,論及晉宋時許多文人,但只字不提陶淵明,就不是偶然的。錢鐘書先生說:“記室評詩,眼力初不甚高,貴氣盛詞麗,所謂‘骨氣高奇’、‘詞采華茂’。故最尊陳思、士衡、謝客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蒼渾,特以不屑翰藻,屈為下品。宜與淵明之和平淡遠,不相水乳,所取反在其華靡之句,仍囿于時習而已?!保ā墩勊囦洝罚╁X先生一語道破其中原因,因為鐘嶸以“氣盛詞麗”為批評標準,就是上面所說的“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而陶詩“和平淡遠”,與此標準“不相水乳”,所以錢先生認為鐘嶸以中品論陶不誤。而曹旭先生則認為“陶詩之顯首推記室之功”“第一次把陶淵明從‘隱逸傳’中拔擢到詩人的隊伍里來,陶詩自此始顯。”(《詩品研究〉》(沈約的《宋書》把陶淵明列在隱逸傳,而不是文苑傳,顯然不以詩人視陶),曹旭先生認為鐘嶸在當時能把陶淵明放在中品,已是非常了不起的認識,是具有超前意識的,故說是發(fā)現(xiàn)陶詩價值的第一功臣。對后人批評其他詩人的品第亦當如是觀。2、溯流別:一般認為是受了劉向父子的影響,把《七略》所代表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方法引進文學批評方面,從文學的繼承關系考察詩歌流派嬗變之軌跡,用沿流溯源的方法探索詩人風格的成因。在鐘嶸所評的123位詩人中,為之溯源的共37人,詳細情況見教材的圖表。他把五言詩的源頭歸為“詩”“騷”,表達他對文學兩大傳統(tǒng)的認同,但他評價最高的則是國風一系,“故知陳思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為輔;陸機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輔;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之為輔;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比齻€時代的主帥并出于國風一系。這項工作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一是把源流關系簡單化;二是印象式批評帶有某種主觀隨意性。故章學誠說“鐘氏所推流別,亦有甚不可曉處?!保ā段氖吠x·詩話》)第三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深化和擴展——唐宋金元時期概說這一時期是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唐詩、宋詞、元曲、古文運動,涌現(xiàn)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相對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文學批評顯得較薄弱,但在一些重要的,帶根本性的文學理論問題上,比六朝更為深入,如意境問題等。大量詩話的出現(xiàn)是這一時期文學理論批評興旺發(fā)達的標志,除詩學理論外,散文理論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如韓、柳、歐、蘇的古文理論等。第八章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和“詩境”的提出第一節(jié)唐初反齊梁文風中的兩種不同傾向一、對齊梁文學的評價齊梁文學總結了自魏晉以來將近四百年文學藝術發(fā)展中的新成果和新經驗,重視文學的“緣情”本質,講究藝術形式的華麗,注意運用多樣化的表現(xiàn)方法,初步形成了近體詩的格式和雛形。這些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