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永井荷風文學的人生感想
“孤獨的紀念碑是水的源泉。今日遺孫空有淚,落花風冷夕陽時?!?9翻開日本文學史,當我們想深諳這個盛開著櫻花、集聚著富士山情結的東方島國那雅致而纏綿悱惻的美時,永井荷風是個無法避開的人物。一、荷風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永井荷風以及他文學的一生是在孤獨中探尋、追求著美,在自我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矛盾中不斷掙扎和抗爭的一生。1879年,荷風出生于東京小石川金富町的尾州藩家庭。其父漢學造詣很深,是知名的漢詩詩人;其母自幼深受江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這樣的知識型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為荷風日后走上文學道路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他的文學之路并不平坦。荷風生來體質孱弱,天生有一種厭世的孤獨感,表現出特別敏銳的官能性感覺,這就自然而然地激發(fā)了他向往自由的自然性情和對文學志向的追求。但根據當時社會的現狀和傳統(tǒng)觀念,家人卻希望荷風走實業(yè)的道路,加上父親受中國儒道的影響,在家庭中自然有更強的封建權制力量,因此,荷風的生涯自一開始就是與反叛父親和嚴格的家風相結合的。這段時間,青年的荷風也進行過習作的嘗試,由于大量接觸到西方文學,特別是受法國左拉文學的影響較深他創(chuàng)作了地獄之花等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文學作品。在屢次考試失敗后,1903年父親把他送到美國留學,以期重新打造他的從商之路,但是叛逆的荷風卻始終無法順從父親的安排。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在美國待了四年之后,自己積蓄旅費,游歷法國。雖然在法國只呆了大概十個月的時間,但對于永井荷風之后創(chuàng)作道路的啟發(fā)和拓展卻是巨大的。五年國外的經歷使荷風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逐漸成熟,具備了一名文學家的見識和性情。回國當年,他就寫成了《美國故事》,次年又陸續(xù)發(fā)表了《冷笑》、《歡樂》、《法國故事》、《歸國者的日記》、《隅田川》、《放蕩》和劇本《異鄉(xiāng)之愁》等作品,反映了一個歸國者對故鄉(xiāng)社會與文明的再審視。他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帶著對明治時期祖國近乎苛刻的眼光,開始了在享樂世界對美的追尋。他鄙視一切做作、虛偽的所謂現代文明,對丑陋的惡的風俗進行無情的嘲笑和反抗,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詮釋自己對美的理解與向往。這段時期荷風的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時局的變化和現實狀況所迫,加之荷風對自身的審視與思考,他有意識地在對美的追求中反思本土文化的因素,開始將日本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融入到體驗美的歷程中,即表現為對江戶情趣藝術的偏好與追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創(chuàng)作了《新橋夜話》、《妾宅》、《散柳窗夕霞》、《比本領》等小說。之后日本逐漸走上絕對化的軍國主義道路也迎來了黑暗的戰(zhàn)爭時期。面對如此的時局,高傲而向往和平的荷風是憤懣的。在當時多數文人發(fā)表文章支持戰(zhàn)爭或哀悼所謂“戰(zhàn)爭犧牲者”時,荷風保持著沉默,閉門避世,以此來表達對戰(zhàn)爭的抵制。這期間他的創(chuàng)作以日記文學為主,有影響力的作品有《梅雨前后》和《墨東綺譚》,這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沉寂期。戰(zhàn)爭結束之后,已近花甲之年的荷風,居然迎來了生命中的又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此時的他以歷經世事的冷峻眼光看待各種社會現象,發(fā)表了《浮沉》、《勛章》、《舞女》、《來訪者》、《夢中夢》等作品。這也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最后輝煌。荷風一生著作頗豐,除了小說,隨筆散文和日記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斷腸亭記》就是這樣一部集子。它收錄了作家從1909年至1952年的隨感和日記,不僅是了解這個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也是了解作家思想狀況與文學思維變遷的重要文本。它包含有《小品集》、《茶余集》、《矮木屐》、《麻布雜記》、《斷腸亭雜稿》、《斷腸亭日記》的若干篇美文。作家從四季的各種自然景象、人文古跡、城市變遷描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旅行雜感和文藝觀念,內容龐雜,所涉及的意象豐富,可謂日本社會文化之洋洋大觀。本人粗略地劃分了一下,大致能分成自然景物、文化情懷和人物風情三個主要方面。下面本文將就這三個方面的幾個重點意象進行剖析。二、催生出對現實的救贖日本人對于自然界似乎有一種近乎神經質的感觸,即所謂的“物哀情結”。而天生官能敏感、執(zhí)著追求美好事物的永井荷風就更不例外了。他對于大自然的熱愛是近乎迷醉的,正如他在《五月》篇中寫到的:“我曾經在名為《歡樂》的小說末尾,記有如下的文字:自然總是不知垂老地安慰著詩人,然而詩人的生命每度逢春都必將衰老。自然總是會返回到春天,可詩歌會與時代共振,往日的老調重彈決難取悅于人……”91自然就是荷風創(chuàng)作生命的一部分,他艷羨自然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總是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同時也期冀自然能夠帶給他無限的靈感從而延續(xù)他的創(chuàng)作生命。因此,自然這一意象可以說是荷風美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稊嗄c亭記》中關于自然景物的意象有雨、雪、夕陽、夜、樹、花、落葉、鳥等。這里重點闡釋其中的五個意象。雨可以說是荷風寫作中的一個主要意象全書直接提到“雨”的地方就有四十三處。而雨又以兩種形態(tài)出現:綿綿細雨和暴風驟雨。細雨、尤其梅雨是荷風最慣用的一個意象,他還不惜另辟一個單獨章節(jié)———《雨勝于花》來表達對于梅雨的喜愛,他寫道“梅雨在如許的風中不知何時始降,也不知何時方休,一個勁地淅瀝著……”,“我首次察覺到,細微得肉眼不見的絨毛雨絲一如天空放晴般透亮,即使如此,不知不覺間又會再度輕狂起來”,“但見雨絲從高渺的天空穿過庭中的樹木,一如蛛巢般密密實實地把樹木包藏。這是萬籟俱寂、陰氣逼人、令人厭嫌的苦雨”14-17等。作家寫梅雨,多表現的是一種淡淡的憂郁、哀傷以及對生活與現實的無奈;作家如此地傾心于梅雨,也許正因為唯有此才會勾起他內心對處于現世的孤獨和追求個人自由的理想無法實現的苦悶吧。我們可以在《斷腸亭日記》中發(fā)現,他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的手記中,細雨的意象出現較多,而這也正是作家沉寂、憤慨和抑郁的一段時期。相較于細雨,暴風驟雨在書中出現的次數明顯要少得多,主要集中在《斷腸亭雜稿》的《雷陣雨》一篇,此外還有“雷陣雨過后,雷聲仍不勝依戀地在遠處轟鳴,依稀可聞……”21,“轉眼間大雨滂沱,眨眼間又云收雨霽,雨腳收去之后又來一頓豪雨”198等描寫。作家對于驟雨施以筆墨,可能是由于“它也是東京的名產之一”,且“狂言稗史的作者們,時常將締結男女奇緣的媒介寫成驟雨”227的緣故。古代日本人生活在悠悠綠韻的島國大自然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樹木。樹木是其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象,從而成為古代日本人自然觀的根基?!度f葉集》寫的149種草木中,木就占66種。31由此,樹為荷風所偏愛就毫不奇怪了。我們能夠看到,書中不論是對自然的禮贊還是對日本都市的描繪,樹的意象都是決不能缺少的。在《斷腸亭記》中一共提到了楓樹、梅樹、柳樹、松樹、櫻花樹、銀杏、樸樹和古樟樹這幾種樹木。誠如作家在《矮木屐》的《樹》中所言:“假若如今的東京具備都市美的元素的話,我敢斷言其第一要素當推樹木和河流。掩映著山手區(qū)的古木、流經下街的河流,是東京市區(qū)所擁有的最為尊貴的無價之寶。……然而在我們東京,若缺少蓊郁的樹木,那座壯美秀麗的芝山內的靈廟,就根本無法保留它的美麗和威儀?!?57作家是把自己對江戶的愛,對本土文化的情懷寄予在這蓊蓊綠樹中的。而這每一種樹在荷風心中又是不盡相同的櫻花樹自不必說是日本民族之魂,但假若“銀杏樹樹葉金黃時,若與神社佛閣的粉墻朱欄相對而望,便創(chuàng)造了最具日本特色的山水佳景”158。松樹和柳樹則是最具東方意蘊的樹種。松樹在中國詩詞的意象中是正義、堅韌的代表,李白《贈書侍御黃裳》中有:“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的詩句,白居易在《贈王山人》中也寫到:“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畢竟共虛空,何須夸歲月”。和中國人一樣,在日本,人們也崇敬松樹。不種植開花之木的武士們家中就搖曳著松樹的松影。深諳東方情愫的荷風怎能不對松樹抱有一份崇敬之情?柳樹一向是文人墨客的最愛,在東京的河岸自然別是一番風景。與前幾種樹不同,作家對楓樹懷有別樣的心情,他認為楓樹是西洋之樹,亦可以看作西洋文化的象征,荷風對于此樹的心情正體現了他在東西兩種文化之間的矛盾與掙扎。他所思考的美是本源的、真實的,由此痛恨任何形式上的虛偽和造作。對花的描寫可以說是荷風的神來之筆,讓人過目猶思。書中所描繪的花的種類也不少。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小品集》的《日本庭院》這一章。梅、蘭、桃、櫻、棠、蓮、牡丹、百合、紫薇、合歡、牽牛、山茶、水仙、桂花、繡球花、秋天七草,外加藤蔓,總共就有十九種。雖然種類繁多,但個個新奇獨特,無一給人重復庸俗之感。荷風喜歡把花比作女子,如“梅花呀,你是業(yè)已委身他人的戀人,是一位不幸委身于老富翁的嬌俏舞子”,“桃花的紅色,是來自平紋薄絹的往昔某種絕品紋樣的染織色,謳歌的是唯美純真的、不曉戀意的日本少女的天真無邪”,又如“那苦艾酒般的色澤,蛇鱗般的清輝,河畔月夜邂逅的古代少女濃妝艷抹的粉臉……”(繡球花)65-70。荷風也喜歡把花的意象與熱戀的感覺相對照,如“掃墓的美妙妖俏的城市少女,對年輕的僧侶一見鐘情”(紫薇),“令人想起中國小說中最為濃艷的一章”(桂花),“水仙花靜靜綻放……仿佛在如豆的油燈下,聆聽一位不曾戀愛、不曾娶妻超然世外的年長學者,談及在孩提時分跟鄰家嬌娘無心嬉戲時的回憶”。71-75這樣閑雅的心境、純美的情思也只有在荷風的筆下才會有。另外,荷風還專門獨立出一篇來描寫一種他自己命名為來青花的植物。這是原產于中國的花,從作家筆下的絲絲細語,我們能了解其父輩與他本人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感情。除以上景物外,夕陽和落葉也是荷風愿意潑墨染指的意象在作家眼中東京都市的美景與夕陽是分不開的,甚至認為“在如此索然無味大煞風景的山手的大街,若算算還有什么幾分美的話,就只有夕陽,就只有跟夕陽的這一層關系了”187。如果說作家對東京正在消失的美感到痛心失望,而同時還抱有最后的歇斯底里的希望的話,那么夕陽就是能寄托這希冀的來源之一。對于落葉,作家更多的大概是一種心心相惜之情,正如《寫作雜記》中所說:“落葉是隱棲閑居生涯的摯友……站在門口看到雨傘上停著兩三片落葉時,心境是何等清寂,……看到從喬木的頂端,樹葉紛紛飄落,在月光中閃爍飛翔,可謂是悲涼之極”205-206。這對落葉哀憐悲切的筆調多像是一只受傷的獸在舔舐自己的傷口。自然景物是荷風表現自己唯美主義追求的直接窗口,但其個人文化情懷的抒發(fā)也是體現作家美學趣味的另一扇門。三、日本的宗教文化—文化感懷在書中,作家表達自己人文情懷的意象有追憶往事的院落,神圣的寺廟,歌舞伎、浮世繪和銀座,以及對東京和京都兩座城市游歷的感觸。院落主要描寫的是下谷老屋,以荷風追憶往事為主線,回憶了當時祖母過世的整個過程。構成院落的除了屋宇、土墻、小路、木門幾個意象外,值得注意的是客廳壁龕間的長刀短刀及甲胄。而祖母又是信仰基督教的,因此,作家“起初見到鎧甲跟十字架這兩種可謂誓不兩立的物品并列擺放在下谷老宅,想來實在神秘莫名”54。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古老的宅第中,異彩紛呈的新型文化第一次呈現在了作家的面前,并照亮了他之后追求個人和自由的道路。作家也在文章中暗示了這一點,即“唯有我一人不知何故,跟那些和善可親的東西分道揚鑣,正走上一條別樣的道路”54。寺廟是荷風潑墨較多的景觀。除了單列篇章的傳通院和靈廟,作家在游歷京都篇中也作過描述。佛教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有關傳入日本的時間,各個資料記載不一,但大概應該在538年至552年之間,之后雖經歷過與反對派激烈的斗爭,但也相應地推動了佛教在日本的傳播。據624年推古朝調查,當時就有僧人816人,尼姑569人,共計1385人,寺院達46所。51到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完成從氏族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實現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度后,佛教成為律令國家的宗教,是律令體制的支柱隨著佛教和佛教藝術的發(fā)展,它也漸漸具備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色,并日益變?yōu)槿毡疚幕豢苫蛉钡囊徊糠帧:娠L熱愛佛教的建筑與其藝術文化,他尊敬僧侶,認為那與流水相和的誦經聲、與櫻花相映的羅衩紅裙的美“是日本固有感覺美的極致……是秀麗的國土山川與民族傳統(tǒng)生活的一種美妙神秘藝術的中和”211。這一感情不僅僅是基于對少年時代的回憶,更多的是對正在逝去的江戶文化的緬懷。由此我們能看到,寺廟這一東方意象是與作家的本土情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與寺廟不同,歌舞伎和浮世繪則是典型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江戶文化的象征。這里重點談一下歌舞伎。書中支撐起歌舞伎這個意象的主要是《樂器》、《有樂劇場》這兩篇和《斷腸亭日記》中有關歌劇院關閉的記敘。如果從這些內容來歸納荷風對歌舞伎的情感的話,則剛好可以概括為“戀上———思索與探尋———幻滅的悲戚”這三個過程。作家對歌舞伎的喜好正是從童年偷學尺八簫伊始;當在有樂劇場聽到對民族音樂的改造時,作家感到憤憤不平,并加以無情嘲笑和蔑視;而最后,面對歌劇院不得不關閉歇業(yè)的命運,作家又不由得老淚縱橫,悲從中來。荷風對歌舞伎的感情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他對江戶文化的悲喜情懷。銀座本應從屬于東京意象,但它獨立于構成東京的其他意象是因為它與東京現代文明最早、最錯綜復雜的關系。在這里,東西方的矛盾、碰撞與融合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漫步于銀座的大街,觀賞著最新與最舊之物陳列在眼前,荷風不僅比較了日本與西方文化的種種差異,而且內心涌動著對兩種文明沖突的澎湃激情。他欣賞新的文明,但卻排斥急功近利的僅是對外表浮華形式的虛偽追求,于是無情地揭露和嘲諷道:“簡而言之,在現代生活方面,一應原有而純粹的事物,不論東西方的差別,都互相整合,不和諧地擱放在一起。據說不同人種間的混血兒只要不是在特別的提醒下長大的,其性情大致上只遺傳繼承兩種人種的缺點?;蛟S,日本現代的生活正好如此吧”127,并發(fā)出了“明治初年是一個在某些方面一絲不茍引進西洋文明、堂而皇之地加以模仿,并認真不懈地進行加工升華的時代”129的感嘆。在這一篇中,荷風對于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態(tài)度及其文藝美學觀清晰可見。最后作家的文化情懷還表現在游歷東京和京都兩座城市的隨感中在矮木屐這部散文集中,我們仿佛能看到一位踩著矮木屐、打著布傘、身揣一本嘉永版江戶切面圖閑適地漫步于東京街頭的貴族公子形象。梅雨、街市、坐落于街道兩邊的建筑、蔭蔭的樹木、大小河流、古雅的日式小橋、渡船、山崖、坡道、夕陽和富士山,外加偶爾飄蕩于街頭巷尾的優(yōu)美的三弦聲共同構成了東京的江戶趣味。與歌舞伎和浮世繪一樣,荷風對作為日本東京典型象征的富士山大概也懷有類似的情結吧。鑒于城市意象的相似性,對京都就不作贅言。四、荷風的文學意象荷風在這本散文雜記中記敘的人物不多,在此主要選取以下兩個意象加以分析。第一個是親人意象。親人的意象包括《下谷老屋》的祖父、祖母,《九月》和《來青花》篇中的父親以及《斷腸亭記》里提到的母親。荷風親眼見證了祖母的過世,又在悲涼的秋雨中為母親寫下了悼詞,這兩個人大概是荷風最為親近和依賴的兩位女性吧;未曾謀面而高高在上的祖父在荷風的心中是神秘而令人敬畏的;而荷風之于父親的感情,應該說是最讓他感到矛盾的。作為一家之長,父親是封建權威的象征,荷風一生對自由的追求就是從叛逆父親開始的,這一點在《九月》中記述得非常清楚。他在文中評論道:“日本這地方,自立觀點整體上很缺乏,似乎社會上普遍認為,年長者有一項必然的義務,即應該向年少者提點什么建議?!?10由此可知,他對于這種封建家長制是相當抵制和厭惡的。但同時,從《來青花》的文字中,我們又看到父親是他在文藝上特別是中國文學文化方面的啟蒙者。在治學上,父親無疑是對荷風影響最大的人,他被父親淵博的知識與嚴謹的學風深深折服,并從內心產生由衷的敬意。另外一個意象是女子。在《斷腸亭記》中,有很多描述女子的文字,這是荷風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荷風筆下大多是與歌舞藝伎有關、婀娜嫵媚的女性形象。即使在風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房產更名協(xié)議書
- 地面硬化維修協(xié)議書
- 合作養(yǎng)魚合同協(xié)議書
- 廠房建設框架協(xié)議書
- 在線花店合伙協(xié)議書
- 單位租車用費協(xié)議書
- 合伙開廠資金協(xié)議書
- 醫(yī)療產品投放協(xié)議書
- 土地長期互換協(xié)議書
- 醫(yī)療質量責任協(xié)議書
- IATF16949-2016體系管理質量手冊(壓鑄鋁合金)
- 超職數配備干部整改方案
- 中考模擬考試實施方案
- (部編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目錄(一至六年級上冊下冊齊全)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卷
- 智能化完整系統(tǒng)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標準模板
-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分享
- 廣東省江門市語文小升初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2025學年)
- 閥體結構優(yōu)化設計提升截止閥可靠性
- 常壓儲罐管理制度
- 高中英語外研版 單詞表 必修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