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_第1頁
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_第2頁
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_第3頁
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_第4頁
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高考散文閱讀模擬練習()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模擬練習題

班級考號姓名總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簾幽蘭

孫作平

①房子要裝修,還沒等完全“裝扮”好,我即買了幾盆綠色植物——綠蘿、仙人掌、蘆薈、吊蘭,均勻置于房里的角隅,吸收甲醛,凈化空氣。

②房子裝修后接著是長時間的通風,美化,布置。幾經折騰,除了吊蘭依然靜默蔥蘢,精神矍鑠,其他的便耷拉著小腦袋失去了精氣神,像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孩子。我便開始精心“伺候”,一天天下去,再不見昂首挺胸,生命已夭折。心中無奈,又不免自責起來,是我傷害了這些小家伙兒。

③悵然回眸中,可愛健壯又翠色欲滴的吊蘭正在逗我笑,寬慰一顆潮濕的心。我詫異于吊蘭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愛上它,并挪移到窗臺,且美其名曰“一簾幽蘭”。以后家里再養(yǎng)的什么花草,總是“熬”不過它,只有它堅守陣地,青春永駐。從此我和它成為朋友伙伴,再后來又視它為親人家人。

④古詩云:“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葉瘦輕拖綠,花小不飛紅。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濃。無關冬與夏,飄灑自得風?!钡跆m因根葉似蘭,花梗橫伸倒懸得名。葉叢生,線形細長。花莖奇特,枝葉下垂,葉色秀麗,淡雅清心,栽培簡單又極易生長,四季常綠,極好的室內盆栽觀賞花卉,被人們譽為“空中花卉”。

⑤吊蘭的種類繁多,形態(tài)特點各異,繁殖極易,常用分株扦插法。從春至秋隨時隨處都可以進行栽種。我家的金邊吊蘭年歲最長,已做了母親,花莖從葉叢中抽出,葉脈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多像展翅欲飛的小仙鶴。

⑥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鶴們”扦插栽入花盆內培植,然后澆透水,放蔭涼處養(yǎng)護。

⑦我?guī)Я藥着璧跆m放在辦公室。長時間的寒暑假里得不到一滴水滋潤,也得不到一點溫情呵護的它們,飽經了嚴寒酷暑的歲月滄桑。開學了,我驚艷于蘭兒們面目雖已憔悴不堪,但身子骨還堅挺著。照顧幾天便立刻茁壯如初,朝氣蓬勃。優(yōu)雅美麗源于內心美好強大的饋贈吧,難怪宋代詩人這么贊道:“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蘭蓀?!蹦且缓熡奶m,一簾花影,一簇春色,一卷書香,一群耕耘者與逐夢的“花朵”,諧調成學校里一道獨具匠心的亮麗風景線。

⑧而今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被我植上這綠色的小精靈,或瓶或盆或罐,有的懸吊于窗前,有的擺放在窗邊花架或窗臺上,小屋因此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彌漫,有了翠綠欲滴的嬌嫩和隨遇而安的恬淡悠然。

⑨當下垂的花莖遇到微風吹拂時,宛若綠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裊裊婷婷;花莖上長出的許多嬌嫩的新植株體,隨風繾綣,猶如“綠色仙子”在蕩秋千,又好似“天女散花”,饒有風趣韻味??崾顣r用它綠綠的清涼把我濃濃包裹,讓我輕盈從容;嚴寒時用它濃濃的綠茵把我輕輕簇擁,讓我溫暖如春。即便冷風冷雨,枯萎凋零,一適逢時令與陽光水潤,就會昂然挺立,精神煥發(fā)。這份堅強,這份適應,外表柔弱卻勇氣十足,真讓人欽佩!

⑩每次回到家,第一眼就去看望我的“一簾幽蘭”,它們也爭寵似的在我面前獻媚討好,又是舞又是笑。每繁忙之余與它們對眸時,精神愉悅又輕松,心安寧又淡然。閑暇時最愜意的是:一簾幽蘭一抹綠意一片春色里,一縷陽光一杯清茶一箋書香中,與輕暖的文字相伴對話,無言也最懂,無言也最美。正如黑夜與星月的相映、相襯、相趣。

蘭兒一生,不卑不亢,迤邐綽約,清香脈脈,素潔清芬。心向明媚,努力生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無意苦爭春,只把春來報。隨風搖曳時浪漫與飄逸四溢,默默綻放,淡淡吐芳,靜時如畫,動時若詩。

將溫暖織就綠茵,讓心音開成清韻。在清淺的歲月中,“靜觀窗前花開花落,漫看天邊云卷云舒”,柔而不弱,纖細有風骨。即便樸素而不失端莊優(yōu)雅,即便忙碌也不乏悠然從容。讓我油然想起楊絳,又想起她的百歲箴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一簾幽蘭為我打開了一簾不一樣的風景!這種堅而不俗的德,靜水流深的勁,光而不耀的韌,堅守初心的美,深深地讓我為之動容,為之歌吟——幽蘭飄逸一簾堂,溫暖淺笑散菲芳。怡情不語滿室香,清心靜雅著妙章。

(選自《安徽青年報》,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③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吊蘭之所以成為的朋友伙伴,甚至后來又視它為親人家人的唯一原因是它能夠堅守陣地,青春永駐。

B.文章第④段引用古詩是由悵然回眸中逗笑的吊蘭給“我”寬慰所引起的詩意聯(lián)想,意在轉向描寫“空中花卉”的淡雅清心、樸實無華。

C.文章第⑦段引用詩句是由蘭花長時間未得滋潤,稍微照顧就朝氣蓬勃而引起的詩意聯(lián)想,意在轉向描寫耕耘者與“花朵”的諧調。

D.文章將吊蘭比作不卑不亢、迤邐綽約的翩翩君子,是借吊蘭的形象來展現(xiàn)心向明媚、努力生長的姿態(tài)及追求。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層層鋪墊,確定全文的描寫角度,即始終以一個養(yǎng)花人的視角來敘述“我”與吊蘭的故事,使敘述語調顯得親切而又溫暖。

B.文章第⑤段寫吊蘭“從春至秋隨時隨處都可以進行栽種”,除了強調吊蘭堅韌的生命力,也為下文栽培、養(yǎng)護、守候、感悟做鋪墊。

C.文章第段引用楊絳的百歲箴言,意在表述我們無須外界的認可,因為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與他人無關。

D.文章最顯著的文字特點是運用大量四字詞、抒情性語句,形成繁復恣肆的修辭效果,同時表現(xiàn)了吊蘭幽香飄逸、淡淡吐芳的品性。

3.對吊蘭與“我”相伴相隨生活經歷的敘述很有層次感,請結合作品概括分析。(4分)

4.請?zhí)骄课恼陆Y尾段,“一簾幽蘭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這句話所包含的的情感態(tài)度。(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聽,三千年青銅文化在回響康巖

天寶十四載秋,54歲的李太白厭倦了御用文人的活計,決心做一場逍遙游。此番他歷金陵、揚州,再順江而下,來到安徽銅陵秋浦河畔。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鮮,群鷺翔集,沐猿嗷鳴。李白與好友高霽搖輕舟蕩小楫,觀眼前景,聽自然聲,話詩與酒,暢快淋漓。不知不覺,船至百爐莊。只見紫氣升騰,火光沖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爐灶里上下騰躍,一爐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戶百爐之火,星光點點即成星輝斑斕。火光也被拋上了天,映紅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煉圖!

冶煉工人全神貫注,腆胸疊肚,頭也不抬,任由汗珠滾在額頭連綴成線,再啪嗒啪嗒,順著脖頸滾落到身上。嘴里的號子唱個不停,你一句我一句接連喊唱。山野間沒有舞臺,風箱呼呼就是伴奏,鐵錘鏗鏗就是和音,清風明月就是觀眾。眾人一句咬著一句,唱得山川震動,詩仙的心緒也跟著沸騰。詩仙揮筆寫就《秋浦歌》,把這個聲光絢爛的夜晚留了下來:“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連白發(fā)都能抻出三千丈的李白,在這個夜晚,為眼前壯觀的勞動場面所震撼,震撼到忘記調動旺盛的想象和夸張的修辭,把詩作得一點都不“李白”,只是把當夜的所見所聞秉筆實書,由衷贊美眼前的冶銅工人。不多久,青蓮劍俠在離此不遠的當涂追月而去。讓人感喟的是,幸有乘月而行的一晚,才讓那爐火、那縷煙,寫進了歷史,被后人銘記。

李白所見這寒夜冶銅盛景,在銅陵并非一時一地之景象。翻閱方志,不經意發(fā)現(xiàn),一座城市竟能與一種金屬元素兩相膠合,如此緊密。銅不僅是造物主賜予銅陵的天然礦藏,以更遼遠的視角看,銅更是這座城市帶有根脈意義的文化圖騰與精神象征。銅陵博物館所藏最早的遺物可追溯到夏代晚期。幾千年前的銅鏃,還能讓人依稀想象當年的將士是如何圓睜怒目,會挽雕弓,把它接合在弩箭上,穿過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穿透敵兵的胸膛。青銅被血與火激發(fā)了暴力邏輯,從而充當維護國家安全的盾牌。

送走了大唐的爐火和風煙,銅陵迎來了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实v五年,梅堯臣因母親病逝解官歸鄉(xiāng),路過銅官山。當?shù)V山深處傳來日夜不息的鑿山采銅聲時,詩人雖尚在喪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悸,寫下《銅坑》一詩:“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好一句“坐令鬼神愁”??!采礦的工人裸露著青銅色的身軀,與山巖通體一色,他們躬身俯臥在黑暗狹長的礦坑中,艱難地揮動著雙臂。他們一錘一鑿攻擊山巖,仿佛也在攻擊自己的軀體。忽想起古希臘雕塑,十分擅長為雄強有力的身體塑形,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健碩的身體又再次回歸藝術家的視線。若是米隆或米開朗基羅穿越到宋朝的銅陵,像梅堯臣一樣見到采銅的場景,再將之訴諸雕塑形象,想必較之于流傳后世的《擲鐵餅者》和《大衛(wèi)》,也不會失色?!躲~坑》短短四句,平淡了三句,詩人在末句忍不住棖觸萬端,興盡悲來,為采礦工人怒號:哪怕是鬼神見了也愁怕。沒有大規(guī)模工業(yè)介入的手作年代,我們借了梅堯臣的同情之眼,將這采礦人的苦與難,仔細瞧了一過。

采礦工人的辛勞并沒有付諸東流。他們千錘萬鑿,鑿透了山體里的礦脈,也鑿出了一個世俗世界的繁華與錦繡。伴隨著對銅礦的開采、冶煉,銅陵鑄造業(yè)高度繁榮,商貿經濟高度發(fā)達。可惜,好景不長。由宋至元,戰(zhàn)爭頻繁,古銅陵采銅、煉銅、鑄銅的輝煌景象,湮入歷史的風煙里。千年前,詩仙歌詠的銅官山,紅星紫煙不再;梅堯臣贊嘆過的千錘萬鑿和青山碧礦,皆成一片荒涼。

在古代社會,工人們采礦憑著渾身蠻力和手中的斧鑿,冶煉靠的是鐵片膽水??萍疾鞯慕裉?,銅陵的礦產資源面臨枯竭局面,但技術的進步化危為機,智能數(shù)控技術、配套制酸技術等新技術的采用,讓銅的冶煉更加綠色、更加環(huán)保、更加高效。一個個銅材深加工產業(yè)集群在銅陵崛起,彰顯了銅陵“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的產業(yè)升級變革的壯志雄心。

一座城市與一種金屬,就這么被歷史和現(xiàn)實牢牢拴住,持續(xù)千年不衰,銅與銅陵的因緣際會,仿佛穿越時光的年輪。打撈中國歷史中的青銅印記,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這些震古爍今的鎮(zhèn)國重器,維護著宗法結構,奠定了禮樂制度,更將國家、王權、貴族和財富的象征意義,收納進奇異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和炫麗的美學氣質。銅及其衍生出的青銅文化,在物質資料和社會意識雙向層面,深度參與了中國大歷史的構筑。

銅陵義安大道中段有著一尊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銅壁。青銅壁中復制了一件1979年出土于鐘鳴鎮(zhèn)的獸面紋大鼎,大鼎把守著李白和梅堯臣們來過的城市,笑迎八方客,仿佛在說,不來銅陵,真不知3000年青銅文化如此絢爛!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詳寫李白所見的秋浦河畔“寒夜冶煉圖”,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B.由梅堯臣的詩聯(lián)想到《擲鐵餅者》《大衛(wèi)》,旨在表現(xiàn)采礦工人軀體的雄健有力和勞動之美。

C.義安大道中段醒目的城市雕塑——商周青銅壁,吸引人們了解銅陵及絢爛、悠久的青銅文化。

D.本文在記敘、描寫中融入抒情、議論,有利于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題。

2.下列對第二段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運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冶煉工人熱烈壯觀的勞動場景,令人震撼。

B.風箱的呼呼聲、鐵錘的鏗鏗聲、震動山川的號子聲,照應標題中的“聽”字。

C.“追月而去”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永遠地睡著了”所用手法相同。

D.《秋浦歌》“作得一點都不‘李白’”,是因為勞動場面太震撼,只能秉筆實書。

3.虛實結合是本文的寫作特色,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4.標題中“回響”一詞意蘊豐富,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題。

天壇十三記(之九)

肖復興

天壇里最多的樹木,是柏樹,有幾萬棵,樹齡在幾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壇,柏樹的代際區(qū)別是極其明顯的。內垣和外垣前的柏樹林,種植的是年輕的新樹,而散落在園內的很多柏樹則是老樹,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柏樹。在植物之中,比起嬌艷的花草,樹的生命要長久得多。人類和樹比起來,最多不過百年之軀,哪怕是帝王,都是無法與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樹木相匹敵的。

很難設想,天壇里如果沒有了這些古柏,將會是什么樣子。祈年殿和圓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禿禿的地面,或者是一些雜花新樹,該會發(fā)出怎樣的唱嘆,肯定會感覺像是元帥麾下沒有了威武成陣的將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繡腿。

走到這些古柏密密的樹蔭下,我有時會想,沒有了古柏,哪怕是盛開著鮮艷花朵諸如桃李海棠一類的樹簇擁著祈年殿和圓丘,也是不適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壇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個天壇。

有一棵古柏,在天壇里很特別。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從巍巍直立,變成了這個樣子。是雷雨?是地震?還是戰(zhàn)火?在天壇漫長的歷史中,在人為的戰(zhàn)火和自然的災難中,無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覺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頭載倒在地。它的枝干離地面很近了,眼瞅著就要倒下了,但它還是堅強地支撐著,箭一樣斜指向天空,就像戰(zhàn)場上一個中彈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與眾不同地活了下來,定格成今天這樣,像一尊羅丹或馬約爾的雕塑。

它很粗壯,縱使軀干已經被扭曲成這樣,一年四季枝葉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輕的時候。每一次經過,我都要站在它身邊看一會兒,有時會覺得它如同一尊臥佛,洞悉世事滄桑與人生況味,有幾分幽邃和神秘。

這棵古柏,我小時候就見過,幾十年過去了,它還斜臥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樹上玩耍,現(xiàn)在被鐵欄桿圍起來了。幾十年過去了,我垂垂老矣,它還是像以前那樣的枝繁葉茂。幾十年算什么,幾百年都過去了,它不是照樣青春如昔嗎?如今,它的樹根處,居然又長出了新的枝丫,許多青草也爬滿四周,甚至纏繞上它蒼老皴裂的軀干。這時候,我覺得它就像一只雞婆,四周圍繞著一群雞娃,或者像一個孫兒繞膝的老爺爺,充滿人間煙火氣息。

夏天,我坐在它對面畫它,覺得它越發(fā)枝葉茂密、濃郁蒼綠,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詳它,仔細看遍了它的渾身上下,忽然,覺得它好像在對我講話,只是我聽不懂樹的語言。

風吹樹葉的沙沙響聲,不是樹的語言。樹葉的語言,無須借助風。樹葉也不是樹的嘴巴。我們知道樹和我們人一樣,也會呼吸,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但是,我們也不知道樹和我們人一樣,也會說話,我們不知道樹的語言是什么。我們的先人講究天人合一,我們如今更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但是,我們聽不懂樹的語言,我們和它們隔膜得很。

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壇的古柏,因融入蒼茫的歷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當年,梵高居住在法國阿爾的時候,很愛畫柏樹,即使病重住進圣雷米療養(yǎng)院里了,還在畫療養(yǎng)院里的柏樹。他說:“柏樹在線條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蔽覐膩頉]有聽說過有人以這樣崇高的比喻評價柏樹。

史鐵生對地壇的古柏情有獨鐘,也曾經從繪畫的角度說那里的古柏“軀干和樹冠可以表現(xiàn)的元素太豐富了,隨便換個角度都會感覺不一樣”,說它們“糾纏在一起的枝條,像是歲月無聲的撕扯”,說“這些和樹干扭曲在一起的樣子有特殊的故事感”。

面對柏樹,梵高是畫家的角度,史鐵生則是作家的角度。史鐵生強調它們的故事感和歷史感等更多文學的元素,梵高強調它們特殊的美和美術的元素?;蛟S,兩者結合在一起,才可以更豐富而準確地概括天壇里的古柏給予人們的啟示,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它們。

梵高畫的柏樹,是絲柏樹,和天壇里的柏樹不完全相同,而且,也沒有天壇里的柏樹古老。不過,他對柏樹的這個“方尖碑”的比喻,讓我感到新鮮。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羅旺斯的柏樹是“方尖碑”,天壇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見到的這棵斜臥而頑強不倒的古柏,又該是什么呢?我一直想找到一個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適的比喻,可是,思短詞窮,一直沒有找到。

有一天,我到北大參觀塞克勒博物館,忽然看見院落里的石座上放著一塊晷,由一根針一樣細的支柱支撐,呈斜立狀,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壇里的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著嗎?而且,比日晷的傾斜度還要大。我覺得古柏、起碼這棵古柏就像我們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時辰,和天壇相配。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以天壇的柏樹為描寫對象,由“天壇十三記”可推知,應記錄了許多與天壇相關的事物,柏樹只是表現(xiàn)天壇的一個方面。

B.梵高和史鐵生對柏樹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認知,認為將他們兩人的觀點結合起來,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天壇古柏的認識。

C.由“我聽不懂樹的語言”到“我們聽不懂樹的語言”,通過個人生活經驗推及人類社會,寫出了人類與自然界的隔膜。

D.“人類和樹比起來,最多不過百年之軀”寫出了人們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為例,意在強調人們應摒棄權力,追求真我。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善用比喻,將一棵斜躺古柏比作了一個武士、一尊雕塑、一尊臥佛、一個老爺爺、一塊日晷等,形象地展現(xiàn)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

B.“以前我可以爬到樹上玩?!薄ⅰ拔易谒鼘γ娈嬎?,這些描寫性文字的插入,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體現(xiàn)出與天壇古柏間的深情。

C.文章以雙線索貫穿全文,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線,古柏引起的聯(lián)想與思考是暗線,明線暗線巧妙編織,顯隱結合,使文章?lián)u曳生姿。

D.的散文文筆細膩,口語化特征明顯,能在平常事物中寫出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風格。

3.如何理解文章前后兩次(劃線處)寫到古柏“和天壇相配”?(4分)

4.魯迅在談及創(chuàng)作時曾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闭垞?jù)此簡要說明本文的創(chuàng)作特點。(6分)

四、考點:寫作思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又見天香第一枝

艾雯

①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開始的第一天。多么奇妙的巧合!盡管生活在尖銳化的科技時代,盡管以公歷計算著時光的腳步,但對古老悠久的中國傳統(tǒng),我依然有許多偏愛和尊崇。就像我國的歷法,配合四時節(jié)氣,歲序不亂,真是宇宙大學問中的奇跡!尤其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命名,不僅時令準確,含義更是蘊藉無限。像“立春”“立秋”,以“立”字表示開始和來臨,多么堅定有力;像“驚蟄”,春雷初震,地氣上升,驚醒冬眠的昆蟲,萬物復蘇,又多么生動而具震撼性。

②——噢,摯友,看我只顧在這里歌頌節(jié)令,讓你好笑。而原來是趁著開春,要告訴你一個小小喜訊:終于我得到了梅花的消息。

③我不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尋著了梅花的蹤跡。不在詩里,不在畫上,不在夢中,而是真真實實,生長在泥土里,綻放在枝干上。

④我不僅尋到了梅花的蹤跡,更欣賞了梅花的高潔標格、傲岸豐神。不在梅山,不在梨山,不在蘇州鄧尉,卻在一幢莊嚴巍峨、軒敞宏偉的殿堂內。

⑤那天,聞訊而去孫中山紀念館訪梅的人匯成一股潮流。我們是三滴小水珠,溶入大潮中,我那兩位隨從轉瞬不見了,原來他們留在門外,正一字一句研讀那一大張有關梅花的介紹。說也是,不知多少像他們一樣生長在亞熱帶寶島的年輕人,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

⑥人擠,光線暗。只能隨著潮流緩緩移動,點數(shù)著小盆小盆的紅梅。高不盈尺,卻也根株蟠虬,點綴著點點纖柔的深紅花朵。人潮涌到大廳中間忽然分流四溢,這才豁然露出一片璀璨的白,綿綿不盡圍繞在孫中山座前。全是一人高的白梅。花光瑩潔耀眼,幽香暗暗浮動。莊嚴的殿堂洋溢著早春的氤氳,玉蝶梅清癯疏瘦,嬌小的花朵白里泛著淺淺的粉,仿佛羞暈輕染。時梅豐腴雍容,晶瑩圓潤的花朵繁密地攢集在秀挺的枝梢,俯偃生姿,翹揚獨秀。雖然是年輕的新生代,已頗具堅忍卓絕的精神、高潔超凡的標格。最難得的是習慣于嚴寒酷冷、凌霜傲雪之姿,竟也能在潮濕的亞熱帶深植成長。真是,有土地就有我們的國花!

⑦徘徊在梅叢間,我忍不住三番兩次湊近最高枝的花朵,深深地吸著氣,那清清幽幽、淡淡約約、若有若無的芳馨,是那樣熟悉、那樣親切,喚醒了我最早的記憶,也喚回了往日情懷……

⑧若有若無的幽香中,我是那個短發(fā)覆額的小女孩,老棉鞋踏過皚皚白雪,仰頭望著那林老梅樁,光禿禿的枝丫上,開著碧光盈盈的綠梅,比母親發(fā)髻上的碧玉簪還晶瑩。父親雙手籠在狐皮袍子的袖口里癡癡地欣賞。雪悄悄地飄下來,沾在他帽檐上。

⑨淡淡約約,清清幽幽,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凍的日子,在水榭亭閣的林國,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綠萼梅、古雅名貴的檀香梅、色澤如杏的杏梅、結實成雙的鴛鴦梅……有的蒼勁古樸,有的奇倔突兀,有的狂放豪邁,有的仙風道骨。那些愛梅成癖的梅癡圍著梅花仔細品題,柱上壁際掛著些詠梅的對聯(lián)詩詞,有一幅松青篆刻的竹屏似乎最具代表性,詩題:“江南素垂一枝春,艷好國花自有真。萬紫千紅齊仰止,冰肌鐵骨見精神?!蹦鞘翘K州人一年一次的盛會,我跟父親去過好幾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

⑩還有一株聞名的梅花,你一定比我更熟悉,那就是你們蘇州藝專對面圖書館里的那株鐵板紅梅。歷史悠久,樹齡古稀,枝干樸拙道勁。聳峭之氣凜然。真是鐵骨嶙峋!花開時,枝丫間、樹梢上,卻繁花密蕊,盛開著胭脂般的紅梅。樹是如此古樸蒼勁,花是如此嫵媚溫潤。正是“千年老干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自然,看梅花最好的去處還是鄧尉,“鄧尉山上梅花林,玉雪為骨冰為魂”。方圓二十里的梅林,千萬株一齊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遠遠望去,仿佛天際垂云,山巔積雪,待走進梅林,就像投身在白云掩映間,陶醉在“飛來香霧都成雪,尋人梅花不見人”的美妙境界。

——“嘀嗒”一響,鎂光閃閃,將我拉回現(xiàn)實。孩子們讓我和梅花留下了依偎的情景。從前雖然沒有人替我和梅花攝下可貴的鏡頭,但在我們內心,卻保留著最雋永的一份。不是嗎?那孤傲幽雅的仙姿,高潔堅貞的豐神,深深鐫刻在我們心版上,稍一斂神凝注,便又清晰地呈現(xiàn)在腦中,永不磨滅,永不褪色!

摯友!可還記得許多年前,我也曾給你看過一篇懷念梅花的小文,開頭摘錄了四句引子——年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龔生華;又是天寒時節(jié),何處可看梅花?很高興如今再也不必為“無處可看梅花”而惆悵。羈居寶島數(shù)十載,從未上陽明山專門為看櫻花。不是對花有所歧視,卻是耿耿于它所代表的不祥事物。期盼著來年,我們可以相偕去陽明山賞梅,也可以結伴返家園重訪故居梅花。

最后且讓我抄下我最喜歡的梅花頌,作為明日梅花之約的見證,效法梅花精神的期許!

萬花敢向雪中開,一樹獨先天下春。唯渠不變霜節(jié)操,千古風標只自知。

(有刪改)

艾雯,臺灣作家。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⑤段“說也是,不知多少像他們一樣生長在亞熱帶寶島的年輕人,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意在寫出在臺灣很少見到梅花。

B.文章第⑥段寫梅花既習慣于嚴寒酷冷,也能在潮濕的亞熱帶生長,突出了梅花堅貞頑強的精神。

C.文章第⑩段對圖書館里的鐵板紅梅的描寫側重于其獨特的外形氣質,而對鄧尉梅花的描寫則側重于其數(shù)量之多。

D.題目中的“天香第一枝”指梅花,表述了對梅花及其美好品質的喜愛,抒發(fā)了自己濃濃的思鄉(xiāng)懷友之情。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運用大量整句,比如“樹是如此古樸蒼勁,花是如此嫵媚溫潤”,廣泛吸收了古代散文的駢文句法,語言典雅。

B.文章第⑧⑨兩段寫記憶中的梅花和孫中山紀念館的梅花形成對比,含蓄地表述了對記憶中梅花的喜愛之情。

C.文章第⑩段“方圓二十里的梅林,千萬株一齊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一句,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樣,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

D.文章以和“摯友”交談的方式來寫,如“要告訴你一個小小喜訊”“你一定比我更熟悉”等,使文章顯得親切活潑,有感染力。

3.文章圍繞“訪梅”的思路而展開,請簡要梳理。(6分)

4.艾雯是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作家,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哪些選材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的審美情趣。(6分)

附:參考解析

一、

A

A.“唯一原因”錯誤,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只有它堅守陣地,青春永駐”,是“家里唯一活下來的花草”;由原文“可愛健壯又翠色欲滴的吊蘭正在逗我笑,寬慰一顆潮濕的心。我詫異于吊蘭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愛上它”“只有它堅守陣地,青春永駐。從此我和它成為朋友伙伴,再后來又視它為親人家人”可知,“它能夠堅守陣地,青春永駐”是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

故選A。

C

C.“意在表述我們無須外界的認可”錯誤。由原文第12段“讓我油然想起楊絳,又想起她的百歲箴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可知,引用楊絳的百歲箴言意在說明人要有風骨,在樸素與忙碌的生活中不失優(yōu)雅與從容。

故選C。

時間層次:裝修未完全完工購買綠色植被——裝修完工之后的通風、美化、布置——將“小仙鶴們”扦插栽入花盆內培植——而今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被我植上這綠色的小精靈。

情感層次:急切——自責——悵然——寬慰——詫異、喜愛——相伴——視為親人家人——折服。

感悟層次:優(yōu)雅美麗源于內心美好強大——恬淡悠然的態(tài)度可以守候一方天地——堅強與適應可化柔弱為勇氣十足——心向明媚,努力生長,自然花香滿室,雅著妙章。

結合作品概括分析對吊蘭與我相伴相隨生活經歷的敘述層次,可以從敘述順序、情感變化、不同感悟三個層次加以分析。

由原文“房子要裝修,還沒等完全‘妝扮’好”“房子裝修后接著是長時間的通風,美化,布置”“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鶴們’扦插栽入花盆內培植”“而今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被我植上這綠色的小精靈”可以看出,裝修未完全完工就購買,裝修完工之后利用綠植布置、后來將吊蘭扦插栽入花盆內培植、最后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被我植上吊蘭,對吊蘭與我相伴相隨生活經歷的敘述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

由原文未裝完“房子要裝修,還沒等完全‘妝扮’好,我即買了幾盆綠色植被”、精心伺候卻夭折“不免無奈中自責起來”、“悵然回眸中,可愛健壯又翠色欲滴的吊蘭正在逗我笑,寬慰一顆潮濕的心”“我詫異于吊蘭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愛上它”“從此我和它成為朋友伙伴,再后來又視它為親人家人”“這份堅強這份適應,外表柔弱卻勇氣十足,真讓人欽佩!”可知,吊蘭與我相伴相隨的生活經歷中,經歷了由急切、自責、悵然、寬慰、詫異喜愛、相伴、視為親人家人到折服的情感變化。

由原文“照顧幾天便立刻茁壯如初,朝氣蓬勃。優(yōu)雅美麗源于內心美好強大的饋贈吧”“小屋因此有了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彌漫,有了翠綠欲滴的嬌嫩和隨遇而安的恬淡悠然,為我守候這一方天地”“這份堅強這份適應,外表柔弱卻勇氣十足,真讓人欽佩!”“蘭兒一生,……心向明媚,努力生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幽蘭飄逸一簾堂,溫暖淺笑散菲芳。怡情不語滿室香,清心靜雅著妙章”可知,隨著吊蘭與我相伴相隨的生活,逐步感悟到吊蘭內在的美好強大、恬淡悠然、可化柔弱為勇氣十足,并且心向明媚努力生長、花香滿室又雅著妙章的特點。

①紅塵為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②隨遇而安,守候一方心靈凈土;③風情萬種,給人昂然挺立的勇氣;④不卑不亢,綻放幽香沁人心脾;⑤堅守初心,堅韌溫暖讓人為之動容。

探究文章結尾段中“一簾幽蘭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這句話所包含的的情感態(tài)度,可以抓住“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等關鍵詞句,準確把握“幽蘭”對情感態(tài)度的影響。

原文第三段說家里養(yǎng)的花只有吊蘭堅守陣地,青春永駐,從此我和它成為朋友伙伴,再后來又視它為親人家人,可知幽蘭與生活為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

結合原文“小屋因此有了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彌漫,有了翠綠欲滴的嬌嫩和隨遇而安的恬淡悠然”可知,小屋因有了吊蘭讓人感到恬淡悠然,吊蘭為我守候這一方天地,為我守候一方心靈凈土,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

結合原文“當下垂的花莖遇到微風吹拂時裊裊婷婷;花莖上長出的許多嬌嫩的新植株體,隨風繾綣,饒有風趣韻味”“即便冷風冷雨,枯萎凋零,一適逢時令與陽光水潤就會昂然挺立,精神煥發(fā)”可知,微風吹拂,吊蘭風情萬種;冷風冷雨,吊蘭仍能昂然挺立,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

結合原文“心向明媚,努力生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無意苦爭春,只把春來報”可知,吊蘭一生不卑不亢,清香四溢,素潔清芬,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

結合原文“堅而不俗的德,靜水流深的勁,光而不耀的韌”可知,吊蘭不俗不耀,溫暖堅韌,為我打開了不一樣的風景。

二、

1.B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旨在表現(xiàn)采礦工人軀體的雄健有力和勞動之美”錯誤。由“采礦的工人裸露著青銅色的身軀,與山巖通體一色,他們躬身俯臥在黑暗狹長的礦坑中,艱難地揮動著雙臂。他們一錘一鑿攻擊山巖,仿佛也在攻擊自己的軀體。忽想起古希臘雕塑,十分擅長為雄強有力的身體塑形,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健碩的身體又再次回歸藝術家的視線”可知,聯(lián)想雕塑意在表現(xiàn)雄強有力的美,不是為了表現(xiàn)勞動之美。

故選B。

2.D

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

D.“是因為勞動場面太震撼,只能秉筆實書”錯誤。文中說的是“只是把當夜的所見所聞秉筆實書”不是因為“勞動場面太震撼”。故選D。

3.①虛寫:通過想象,再現(xiàn)銅陵開采、冶煉青銅的場景,回顧了銅陵青銅鑄造業(yè)的歷史。

②實寫:敘述銅陵當今青銅產業(yè)集群崛起的現(xiàn)狀。

③虛實結合,豐富文章內涵,增強畫面感,凸顯青銅文化綿延傳承的主題。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本文寫作特色的能力。

由“李白與好友高霽搖輕舟蕩小楫,觀眼前景,聽自然聲,話詩與酒,暢快淋漓。不知不覺,船至百爐莊。只見紫氣升騰,火光沖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火苗在爐灶里上下騰躍,一爐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戶百爐之火,星光點點即成星輝斑斕?;鸸庖脖粧伾狭颂?,映紅暗夜冥空。好一幅寒夜冶煉圖……”可知,并沒有親臨安徽銅陵,而是通過李白的視角,運用想象,再現(xiàn)銅陵開采、冶煉青銅的場景,回顧了銅陵青銅鑄造業(yè)的歷史。

由“科技昌明的今天,銅陵的礦產資源面臨枯竭局面,但技術的進步化危為機,智能數(shù)控技術、配套制酸技術等新技術的采用,讓銅的冶煉更加綠色、更加環(huán)保、更加高效”可知,此處實寫,敘述銅陵當今青銅產業(yè)集群崛起的現(xiàn)狀。

虛實手法的結合,豐富文章內涵,增強畫面感,凸顯青銅文化綿延傳承的主題。

4.①表層含義:銅陵冶銅事業(yè)歷經興衰,延續(xù)至今。

②深層含義:青銅承載的文化一直綿延不絕。

③表現(xiàn)了對中華青銅文化的懷想與贊美。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點字詞含義的能力。

“回響”意思是指回聲,反響。“聽,三千年青銅文化在回響”,意思是直至現(xiàn)今,銅陵冶銅事業(yè)歷經興衰,延續(xù)至今。

結合“座城市與一種金屬,就這么被歷史和現(xiàn)實牢牢拴住,持續(xù)千年不衰,銅與銅陵的因緣際會,仿佛穿越時光的年輪”分析可知,“回響”還指青銅承載的文化一直綿延不絕,表現(xiàn)了對中華青銅文化的懷想與贊美。

三、

1.D

D項,“又以帝王為例,意在強調人們應摒棄權力,追求真我”理解錯誤,以帝王為例是為了進一步強調人

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擁棄權力,追求真我”不是文章突出的中心。故選D。

2.A

B項,“這些描寫性文字的插入”錯誤,應該是敘述性的文字。

C項,“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線”理解錯誤,文中寫了很多古柏,“一棵斜躺的古柏”只是其中的一棵,它并非文章線索,文章是以古柏為明線的。

D.“口語化特征明顯”錯誤,本文語言應是意味雋永,富含哲思的。故選A。

3.①前面寫古柏莊重威儀,富有生命力,深具歷史滄桑感,和莊嚴肅穆、歷史悠久的天壇相配;

②結尾寫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時辰,和天壇所傳達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答“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或“中國傳統(tǒng)哲學宇宙觀”也可)相配。

文章兩次提到古柏與天壇相配,第一次是在第③段,寫古柏莊重威儀,富有生命力,深具歷史滄桑感,這才能與莊嚴肅穆、歷史悠久的天壇相配,其他的樹木都不合適,如“哪怕是盛開著鮮艷花朵諸如桃李海棠一類的樹簇擁著祈年殿和圓丘,也是不適合的”。古柏與天壇相互映襯,表現(xiàn)其歷史滄桑感。第二次是在最后一段,在北大參觀塞克勒博物館時聯(lián)想到天壇的日晷,寫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時辰,和天壇所傳達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相配。古柏與日晷的理念相配,從而也與天壇所傳達的理念相配。

4.①選材具有典型性,體現(xiàn)選材嚴。文章寫天壇柏樹,重點描寫了一棵斜臥而頑強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壇柏樹生命力頑強等特點,體現(xiàn)了“選材要嚴”。

②立意具有深刻性,體現(xiàn)開掘深。文章以天壇柏樹為中心,聯(lián)想到梵高、史鐵生關于柏樹的作品,挖掘出柏樹在美術和文學等方面的深層意蘊,升華出柏樹契合天壇的精神理念,體現(xiàn)了“開掘要深”。

本題要求從選材角度,分析文章的創(chuàng)造特點。魯迅先生關于文章選材的論述“選材要嚴,開掘要深?!敝饕獜娬{兩個方面,一是選材要嚴,即選材要具有典型性。文章寫天壇,能與天壇這樣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建筑相提并論的,并能見證其歷史發(fā)展歷程的,只有古柏。寫天壇古柏,重點描寫了一棵斜臥而頑強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壇柏樹生命力頑強等特點。二是開掘要深,即立意要具有深刻性。文章以天壇柏樹為中心,聯(lián)想到梵高、史鐵生關于柏樹的作品,如梵高的“方尖碑”強調古柏特殊的美和美術的元素,史鐵生強調古柏“有特殊的故事感”,從而挖掘出柏樹在美術和文學等方面的深層意蘊,然后進一步升華出柏樹契合天壇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散文訓練(1):《又見天香第一枝》

四、

B

B.“突出了梅花堅貞頑強的精神”錯誤,并非突出了梅花堅貞頑強的精神,而是說明梅花適應能力強。

故選B。

B

B.“形成對比”錯誤,只是孫中山紀念館的梅花喚醒了我的記憶,從而回憶了“記憶里的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