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xùn)練(北京)_第1頁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xùn)練(北京)_第2頁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xùn)練(北京)_第3頁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xùn)練(北京)_第4頁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高考語文二輪知識點訓(xùn)練(北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高頻考點強化訓(xùn)練

考點13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類

【三年真題】

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詩詞,完成1-3題。

曉行巴峽

王維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山,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注)①樹杪:樹梢。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巴峽鄉(xiāng)邑旭日東升,眾雞鳴唱,晴朗的江邊一個女子在浣洗。

B.水國鄉(xiāng)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如在樹顛。

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

D.詩人在暮春之際來到巴峽,山水之趣寬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

2.“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一聯(lián)中,鳥雀之聲傳遞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下列詩句采用

這一寫作手法的一項是()

A.欲暮黃鵬喉,傷心玉鏡臺。(王昌齡《古意》)

B.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晁補之《吳松道中》)

C.蒼鳩鳴竹間,兩兩自相語。(張耒《感春》)

D.殷勤報春去,恰恰一鶯啼。(楊萬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答案】I.C2.B

3.《曉行巴峽》: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雞鳴”“水國”“萬井”等意象,顯

示了巴峽水鄉(xiāng)的祥和,色調(diào)明麗,詩人置身其中,雖有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情感卻并不悲苦。

對比詩句:所用的“猿鳴”“玉露”“楓樹”等意象,顯示了巫峽的蕭瑟陰森,色調(diào)凄冷,

情感悲苦。

【解析】

1.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應(yīng)該是“萬家井邑出

現(xiàn)”,不是“萬畝良田,井然有序”。結(jié)合地理位置分析。

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

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

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本題重在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2.本題考查的是對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類試題,根據(jù)對文本的理解和選項的理解只有

D.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晁補之《吳松道中》)“鳥雀之聲”“思鄉(xiāng)”。

3.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詩歌,結(jié)合對詩句

的理解分析,《曉行巴峽》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扒褰薄颁揭碌纳倥薄半u

鳴”“江面上舟船”“江岸遠山”“山橋”等,這些美麗的景象,因為身在異鄉(xiāng),難免有思

鄉(xiāng)之愁。尤其是聽到人們說著異鄉(xiāng)方言,鶯啼還是故鄉(xiāng)聲音的時候。幸得山水有許多的意趣,

才能稍稍緩解他的離別之情?!鞍蜄|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边x用“猿鳴”,猿聲

凄異其哀轉(zhuǎn)之聲,正好與人臨于險境時之不安心聲相撞擊,產(chǎn)生驚懼之情,從而倍感凄楚,

深味行路之難。“淚沾裳”,從而產(chǎn)生“懷士”之心,后悔何為而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涉

險至此。“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選用“玉露”“楓樹林”等景物,“玉露”

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一篇蕭條?!拔咨轿讔{”詩人所在,用“凋傷”、“蕭森”給意

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diào)。

【強化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3題。

寄左省杜拾遺⑴

軍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⑵限紫微⑶。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杜甫

窈窕清禁閡⑷,罷朝歸不同。君隨丞相后,我往日華東。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注釋:(1)杜拾遺:杜甫?!笆斑z”和“補闕”都是諫官。岑參與杜甫在公元757年(即安

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三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本詩寫于這段時期。(2)分曹:分部門而列。

(3)紫微:喻皇帝居處。(4)禁闞:朝堂,宮廷。

I.下列對兩首詩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詩前兩句寫詩人和杜甫同朝為官,上朝時井然有序、莊嚴肅穆。

B.杜詩前兩句回應(yīng)岑參的詩意,寫罷朝后各自退出朝廷,無緣相見。

C.岑詩用落花和飛鳥表達自己的不滿,抒發(fā)了對人生和時事的感慨。

D.杜詩的最后兩句表明杜甫對岑參所寄詩歌中表達的情感心領(lǐng)神會。

2.岑詩中的“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兩句運用反語手法表達情感。下列詩句運用了這

種手法的一項是()

A.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B.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C.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D.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3.宋人洪邁言“古人酬和詩,必答其來意”。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內(nèi)容,簡述杜詩是如何“奉

答”的。

【答案】1.B2.B

3.①杜詩描寫官員下朝景象,回應(yīng)了岑詩描寫官員上朝及下朝的場景,及岑詩對庸碌無為

朝官生活的無奈之情;②杜詩以“碧柳”“紅花”回應(yīng)岑詩中的“落花”“飛鳥”,及岑詩

對年事已高卻無所作為的悲憤之情;③杜詩結(jié)尾兩句回應(yīng)岑詩所寫的官場狀態(tài)及對唐王朝拒

絕納諫的失望之情。

【分析】

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賞析詩句的能力。

B.“寫罷朝后各自退出朝廷,無緣相見”錯誤,只是退潮后回去不同的地方,并非“無緣相

見”。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A.比喻,把自己比喻成羈鳥、池魚。

B.反語,說自己名聲哪里是因為文章著名,官倒是因為老病才罷免,實際上他名聲因文章而

著,官職是因為進諫而被貶。

C.夸張,“天姥連天向天橫”采用夸張手法。

D.用典,運用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表達自己恢復(fù)中原的志向。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賞析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能力。

要求“簡述杜詩是如何‘奉答’的",就是找出兩首詩中相互呼應(yīng)的內(nèi)容?!奥?lián)步趨丹陛,

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中,前兩句寫官員們上朝分班列位的情景,后兩句

寫朝入朝暮退朝的景象,與杜甫詩中“窈窕清禁問,罷朝歸不同”意思相近,相互呼應(yīng),都

寫出二人每天生活就是上朝退朝,沒有什么作為,碌碌度日。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寫自己為白發(fā)徒生而悲傷,羨慕鳥兒的自由自在,表達自己年

事已高卻毫無作為的悲憤之情;杜甫詩中“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的景物與這兩句相對。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兩句寫自己過于清閑,明明身為諫官,近來卻很少進諫??此?/p>

在說自己少進諫,其實少進諫是因為朝廷不愿納諫,流露出對朝廷不愿納諫的失望之情;而

杜甫詩中“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也回應(yīng)了岑詩中的情感,身為朝官,上朝罷朝卻清

閑到只能夠吟詩贈送朋友,從朋友那里得到應(yīng)和,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官場生活狀態(tài)?。?/p>

二、閱讀下面的詩和詞,完成4-6題。

次韻沖卿⑴除日立春⑵

王安石

猶殘一日臘,并見兩年春。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

迎陽朝翦彩,守歲夜傾銀。恩賜隨嘉節(jié),無功只自塵⑶。

重疊金?除日立春

黃升⑷

銀幡彩勝⑸參差剪,東風吹上釵頭燕。一笑繞花身,小桃先報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繭⑹英探官,人間行路難。

注釋:(1)次韻: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沖卿:北宋人吳充的字。

(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雙節(jié)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無春年”,古人認為不吉

利。

(3)只自塵:出自《詩?小雅》“無將大車,只自塵今”意為用人力去推本應(yīng)牛拉的大車,

會讓人沾染塵埃。

(4)黃升:宋人,科舉不順。

(5)銀幡彩勝:用銀箔或紙剪成的燕子、花朵形頭飾。宋代立春時有互贈幡勝的習俗。

(6)擘繭:掰開。繭,宋時在面食中放置的用來卜測官運的紙簽或木片。

4.下列對上面的詩和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中的“翦彩”,寫人們剪裁出各種形狀的飾物,互贈佩戴,以示迎春。

B.黃詞中的“釵頭燕”,寫伴著春風歸來的燕子落到游人發(fā)釵上的輕盈姿態(tài)。

C.王詩和黃詞生動描寫了人們在除夕、立春重合的日子里辭舊迎新的場景。

D.王詩黃詞從習俗風物寫到了個人的感慨,體現(xiàn)宋代詩詞追求理趣的特點

5.詩詞為了增強表現(xiàn)力,往往會使用多種手法。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猶殘一日臘,并見兩年春”用夸張手法,突出臘月最后一天與立春巧遇的喜悅心情

B.“守歲夜傾銀”使用借代修辭,用天上傾瀉的月光代除夕燈火,寫出燈火的明亮輝煌。

C.“小桃先報春”使用擬人手法,寫出桃花率先開放,作者由此感受到春天到來的氣息。

D.“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使用對比手法,引發(fā)了詞人對明年是個無春之年的聯(lián)想。

6.除日立春,雙節(jié)并至,王安石與黃升對此有不同的感觸,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4.B5.C

6.(1)王安石的感觸有二:-是頷聯(lián)“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所寫的年頭接年尾,獲

得新的感受、想法,表達了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二是尾聯(lián)“恩賜隨嘉節(jié),無功只自塵”

寫自己勞而無功,愧領(lǐng)嘉節(jié)賞蜴,表現(xiàn)了他致力改革卻又自謙的高尚人格。

(2)黃升則從人們佩戴彩勝賞花歡度佳節(jié)的場景,想起自己科舉不順暢的經(jīng)歷,勸人掰繭

時不要希求官運,表達了仕途艱難的傷感、悲戚。

【分析】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寫伴著春風歸來的燕子落到游人發(fā)釵上的輕盈姿態(tài)”錯誤,“釵頭燕”指簪于發(fā)釵上

的燕子形頭飾。

故選B。

5.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用夸張手法”錯誤,此處是指除[I和立春在同一天,并不是夸張手法。

B.“使用借代修辭,用天上傾瀉的月光代除夕燈火”錯誤,此處使用的是比喻修辭,將除

夕夜的燈火比作銀,寫出除夕燈火的明亮。

D.“使用對比手法”錯誤,此處不是對比手法,”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沒有運用修

辭手法。

故選Co

6.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王詩:

“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世上萬物在一年的結(jié)束,也是新的開始,人也是從舊的一年

到新的一年,獲得新的活力。寫出了除II、立春雙節(jié)重合喜上加喜的高興,表現(xiàn)了其樂觀、

喜悅之情。

“恩賜隨嘉節(jié),無功只自塵”,皇帝的恩賜隨著佳節(jié)的到來賞賜下來,自己感覺自己沒有任

何的功勞有愧于皇帝的恩賜。寫出了王安石對于改革的決心,希望自己的改革能夠?qū)Τ⒂?/p>

利,改變國家面貌.

(2)黃詩:

詞的上闋寫除日人們都穿上了華麗的衣服,戴上了華美的飾物,表現(xiàn)「人們歡度佳節(jié)的場景。

而在下闋,詞人寫道:“摩繭莫探官,人間行路難?!碑斣~人看到人們的歡樂場景,不禁想

起自己科舉仕途之路的坎坷,就勸人們,在這歡樂的場合下,占卜也不要占卜自己的官運,

人間之路非常艱難,從勸誡別人,可以看出作者因自己的仕途失意,而表現(xiàn)出的悲涼、傷感

的情感。

三、閱讀下面詩歌,完成7-9題。

夢李白?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②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流寓泰州,聞李白流放夜郎而作。②冠蓋:指代達官貴人。

7.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夢中李白的到來離去,都令杜甫感到局促不安。

B.“苦道來不易”寫出了行路艱辛,二人見面不易。

C.“冠蓋滿京華”,寫出了李白在長安的交游之廣。

D.“千秋萬歲名”,體現(xiàn)出杜甫對李白極高的評價。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足理的一項是()

A.由浮云聯(lián)想到游子,這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

B.詩中的“夢”字,具有呼應(yīng)詩歌題目的作用。

C.詩用五言,簡潔而樸重;對偶又使節(jié)奏鮮明。

D.“網(wǎng)恢恢”一詞化用了“天網(wǎng)恢恢”的典故。

9.本詩寫法靈活多樣,運用比興、比喻、對比乃至細節(jié)刻畫,為表達感情服務(wù)。請選擇上

述中的兩種寫法,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7.D8.C

9.(1)比興:用漂泊不定的浮云,引發(fā)對漂泊不定的游子的思念,自然地引出了對李白的

思念。(2)比喻:以“江湖”“多風波”比喻世事難料、危機四伏;用“舟楫恐失墜”表達

對杜甫生涯的擔心,形象而又貼切。(3)對比:“冠蓋”一句,用滿城達官顯貴的奢華,與

李白的"獨"''憔悴”作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4)細節(jié)刻畫:寫夢中

李白離去的“局促”不安,表現(xiàn)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分析】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詩句意思的能力。

A.“李白的到來”錯誤,只有“告歸”,沒有“到來”;“令杜甫感到局促”錯誤,“局促”

形容李白在夢中離去的情態(tài);

B.“寫出了行路艱辛”錯誤,“苦道”意思是“苦苦地訴說”;

C.“李白在長安的交游之廣”錯誤,“冠蓋滿京華”形容京城長安達官貴人很多。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對偶又使節(jié)奏鮮明”錯誤,本詩沒有對偶。

故選c。

9.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李白)卻不

可見。浮云漂泊不定,李白如浮云一樣也漂泊不定,由此引出“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

“告歸”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當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

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來一趟多么不易??!江湖上風波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

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平生壯志而悵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

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墜”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

情,以“江湖多風波”比喻世事難料、危機四伏;用“舟楫恐失墜”表達對杜甫生涯的擔心;

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使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二人的依

依不舍之情。

“冠蓋”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

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惟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

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將老”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運用對比手法,將達

官顯貴與李白作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072題。

古風

李白

其四十四

綠蘿紛茂蕤,繚繞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歲寒尚不移。

奈何天桃色,坐嘆蔚菲詩“I

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

其四十七

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風榮,生此艷陽質(zhì)。

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

宛轉(zhuǎn)龍火飛⑵,零落早相失。

正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颼⑶。

注釋:(1)芳菲詩:《詩經(jīng)?鄴風?谷風》有“采封采菲,無以下體”句,朱熹《詩集傳》

注,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2)龍火飛:意指暑氣漸退,秋天將至。(3)蕭鹿(se):

風吹松柏之聲。

10.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中,詩人通過描繪一位女子的遭遇,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難以言說的哀怨。

B.“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通過細致的心理描寫刻畫人物,言有盡而意無窮。

C.第二首詩托物言志,語言明白如話,于深入淺出中表達人生追求,讀來親切自然。

D.兩首詩與《紅樓夢》中《葬花吟》異曲同工,都有慨嘆花木凋零、紅顏易逝之意。

H.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繚繞松柏枝”與《論語》名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達的意思相同。

B.“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描寫女子容貌艷麗,反襯其被拋棄后命運的凄苦。

C.“含笑夸白日”中用一個“夸”字,寫出了“桃花”對“白日”的贊美、感激之情。

D.“詬知南山松,獨立自簫鹿”描繪南山松在寒風中倔強獨立,無人問津的姿態(tài)。

12.兩首詩都化用了《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典故,請結(jié)合詩句談?wù)勛髡呤侨绾?/p>

使用這一典故的。

【答案】10.D??.A

12.要點一:《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句描寫桃花怒放,色彩鮮艷似火,象征新娘

出嫁,喜氣洋洋。李白的兩首詩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要點二:《古風》(其四十四)中,

“奈何天桃色,坐嘆蔚菲詩”意指為什么像鮮艷盛開的桃花一樣的美人,后來卻會產(chǎn)生箕菲

之嘆呢?以“天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用“天桃”“封菲”兩個典故寫棄婦自嘆自憐,描

摹她復(fù)雜細微的心理變化。要點三:《古風》(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桃的因春而榮與松的經(jīng)

冬不凋相對比,批評桃花嬌然艷麗但華而不實,贊頌青松經(jīng)秋耐寒而巍然屹立。通過桃花與

松樹形象的對比,嘲諷徒有其表、華而不實、依靠外力的小人,贊美堅守節(jié)操、特立獨行的

君子。

【分析】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能力。

D.“都有慨嘆花木凋零、紅顏易逝之意”說法錯誤。李白第二首詩主要嘲諷桃花徒有其表而

無其實,有其姿色而無其應(yīng)有的品格。告誡人們?nèi)松幸粫r的榮遇,有千秋的美譽。人們要

爭取的,應(yīng)是千秋的。

故選D。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B.“反襯其被拋棄后命運的凄苦”說法錯誤,“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是對棄婦形象的

刻畫。玉顏,美好如玉的容顏。云發(fā),指秀美的長發(fā),像云彩一樣飄逸;素絲,即白發(fā)。詩

人極寫棄婦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絲如云,嬌媚多姿。就是

這樣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拋棄。是將她的美貌與被拋棄的命運進行對比。

C.“寫出了‘桃花‘對‘白日’的贊美、感激之情”理解錯誤?!翱浒兹铡保梢岳斫鉃樵?/p>

白日照臨下向人夸耀,亦可理解為向著明麗而和暖的太陽夸耀。

D.“無人問津的姿態(tài)”理解錯誤。寫到“松",說“語知南山松,獨立自蕭瑟”,這是對“桃”

說的。這時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風蕭瑟,而傲然獨立于天地之間呢?寫出

了南山之青松,傲然獨立于山頂之上,一任秋風之蕭瑟而不改其色的姿態(tài).

故選Ao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詩經(jīng)》“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句描寫桃花怒放,色彩鮮艷似火,用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

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

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

青。李白的兩首詩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詠婚嫁的詩,后來常用作贊頌新人年少俊美?!豆棚L》(其四

十四)中,“奈何天桃色,坐嘆封菲詩”,這里用“天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芳菲”,

蔓菁與蘿卜一類的菜,這里以“菲”暗示她遭到丈夫嫌棄。這兩句是棄婦的自嘆自憐:盡管

我還年輕美貌,丈夫卻百般挑剔指責,其實我沒有什么過錯呀。用“天桃”“蔚菲”兩個典

故寫棄婦自嘆自憐,描摹她復(fù)雜細微的心理變化。

《古風》(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松”置于南山以與“桃”所處的“東園”為對;以“松”

的“獨立”與“桃”的蒙東風而榮為對;以“松”的“獨立自蕭瑟”與“桃”的“偶蒙春風

榮”為對。以少對多,以簡抵繁,極見筆力;而一“自”字與一“偶”字,虛而實用,“松”

與“桃”的神情畢見,亦可謂一字千金了。把桃的因春而榮與松的經(jīng)冬不凋相對比,“豈無

佳人色?但恐花不實”,批評桃花徒有其表而無其實,有其姿色而無其應(yīng)有的品格?!霸{知

南山松,獨立自蕭颶”,贊頌青松經(jīng)秋耐寒而巍然屹立,其實也是贊美堅守節(jié)操、特立獨行

的君子。

五、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3T5題。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13.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氐頓的一項是()

A.首句盡寫海棠樹的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B.第二句寫海棠花蕾嬌小鮮嫩,惹人喜愛。

C.全詩用語平易,意味醇厚,耐人咀嚼。

D.詩人與兒女共作此詩,飽含告誡之意。

14.與“且教桃李鬧春風”中的“桃李”情感態(tài)度不7筑的一項是()

A.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元?王冕《白梅》)

C.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宋?楊萬里《蘭花》)

D.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唐?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劉郎中》)

15.本詩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任選一種寫一段鑒賞文字。

【答案】13.D14.A

15.示例:本詩運用對比的手法,將海棠與桃李做對比。當那嫩綠的葉片重重疊起的時候,

海棠花的花蕾才剛剛綻裂花萼,露出花瓣的點點鮮紅,深藏在濃密的綠葉之中,并不起眼,

不像桃花、李花那樣,在春天爭相開放,吸引人們的眼球。不僅表現(xiàn)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

予海棠一種沉穩(wěn)獨立的品格,贊美海棠潔身自愛,甘于清靜的品性。

【分析】

1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共作此詩,飽含告誡之意”理解有誤,詩人在本詩中借海棠花詠物言志,兼說理教育后

輩。寫海棠花深藏不露、愛惜芳心、不與群芳爭艷,告誡晚輩做人要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純潔,

淡泊名利?!肮沧鞔嗽姟辈缓嬲]之意。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且教桃李鬧春風”中用爭芳斗艷的“桃李”襯托無意爭春,謙虛的海棠。

A.桃李代學(xué)生,借桃李滿天下贊美教師芳名遠播;

B.以混世芳塵的普通桃李襯托梅花的素雅高潔;

C.借蘭花沒有春風桃李的美麗嬌艷,贊蘭花花中隱士;

D.迎春花、松竹不與桃李為友,贊迎春花的傲然品性。

故選Ao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本題要求就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寫賞析文字。首先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有很多種,如從全詩看,運

用了借物說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寫海棠花深藏不露、愛惜芳心、不與群芳爭艷,告誡晚

輩做人要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純潔,淡泊名利。

運用了擬人手法,如“愛惜芳心”“吐”,把海棠寫成芳心為展的少女,“鬧”等詞形象生

動的寫出了桃李爭相綻放的形態(tài)。

還運用了對比(襯托、反襯)的手法,?二句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蔣蕾

微紅的情景,三四兩句把海棠與“桃李”形成對比,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

輕吐”,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

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皭巯Х夹摹笔侵敢3肿约簝?nèi)心的高潔,“莫輕吐”是

指要穩(wěn)重行事,將春風中不輕易開放的海棠與爭相綻放的桃李作對比,說明了做人不要輕浮,

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蘊積、保持沉穩(wěn)。

解答時考生要選定其中的一種手法,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手法、特點和藝術(shù)效果等方面做出賞析

即可。

六、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6T8題。

題杜甫畫像

王安石

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

稠?丑妨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鍍①。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

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

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

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注釋:①雕饌: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16.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浩蕩八極”兩句的意思是說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豐富繁多。

B.“丑妍巨細”兩句說杜甫的詩寫盡了世間百態(tài),不見斧鑿痕跡。

C.“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詳細描繪了詩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D.“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化用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

17.“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這一手法的一項()

A.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琵琶行》)

B.昔日青衫遇知己O

C.尚憶青衫陪眾雋(陸游《書懷》)

D.青衫昔作督郵時(劉克莊《挽黃巖趙郎中二首》

18.這首詩寫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表達了什么情感?結(jié)合全詩,簡要概括。

【答案】16.C17.A

18.開頭從杜甫的詩歌寫起,贊美杜甫的詩具有非凡的氣勢和驚人的表現(xiàn)力:接著描述了杜

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最后表達了對杜甫的欽敬,表示愿意追隨杜

甫。

【分析】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詩句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C.“詳細描繪了詩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錯?!笆萜藿┣白悠秃蟆本涿枥L的是杜甫家庭生

活的遭遇,并不是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xué)生判定修辭手法的能力。

題干中的“青衫老更斥”的“青衫”代指人,故該句所用修辭是借代。

A.“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用官職“青衫”是指官服,故該句中的“青衫”不是代指人。

B.“昔日青衫遇知己”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學(xué)子、書生,因為古代學(xué)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裝。

C.“尚憶青衫陪眾雋”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學(xué)子、書生,因為古代學(xué)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裝。

D.“青衫昔作督郵時”中的“青衫”之微賤者的服色,借指官職微賤者。

A項中的“青衫”不是指人,B、C、D三項的“青衫”代指人。

故選Ao

18.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詩的開頭兩句“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先從杜甫的詩歌寫起,“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

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鍍”句贊美杜甫的

詩具有非凡的氣勢和驚人的表現(xiàn)力。“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

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盜賊森戈矛”,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耙髋懂敶藭r,

不廢朝廷憂。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

羞”,作者慨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八砸姽瘢侔萏殂袅鳌?,表達了作者對杜甫的

欽敬。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表示作者愿意追隨杜甫。

綜上分析,這首詩分為三個部分。開頭從杜甫的詩歌寫起,贊美杜甫的詩具有非凡的氣勢和

驚人的表現(xiàn)力;接著描述「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最后表達r對

杜甫的欽敬,表示愿意追隨杜甫。

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9-21題。

雨雪曲

江暉(1)

邊城風雪至,游子自心悲。風哀笳弄斷,雪暗馬行遲。

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guān)私??志q不信,撫劍一揚眉。

注釋:(1)江暉:南朝陳詩人。曾直言進諫而不被君王采納。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邊城風雪至”概括交代了邊關(guān)蕭蕭北風、漫天飛雪的自然環(huán)境。

B.“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畫了戍邊士卒思念家鄉(xiāng)、斗志消頹的形象。

C.“撫劍一揚眉”表現(xiàn)戍卒手執(zhí)長劍、遠赴疆場、以死明志的決心。

D.本詩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通篇充滿一種悲壯慷慨的激情。

20.“輕生本為國,重氣不關(guān)私?!币痪溆昧恕盎ノ摹钡男揶o手法,下列詩句采用這一手法

的一項是()

A.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B.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D.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眱墒自姸季唧w描寫了邊塞的風雪,請結(jié)合詩句,

分析“風雪”形象在營造意境、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19.B20.A

21.(1)江詩承前續(xù)寫“風雪”的肆虐,風聲嗚咽,笳聲凄婉,戛然而止;大雪漫漫遮蓋道

路,識途老馬行進遲緩。寒風之狂猛、積雪之深厚,交代了邊地的凄冷苦寒的惡劣環(huán)境,表

現(xiàn)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2)楊詩緊承頷聯(lián),寫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

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狂風呼嘯,夾雜著進軍的戰(zhàn)鼓聲。通過景物描寫烘托征戰(zhàn)的艱苦激

烈場面,表現(xiàn)戍邊將上冒著風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的精神。

【分析】

1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B.“思念家鄉(xiāng)、斗志消頹”錯。寫出了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

故選Bo

20.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使用互文修辭的能力。

A.“煙籠寒水月籠沙”意思是: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使用了互文修辭。

B.“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盡是杜鵑啼叫猿猴悲凄的哀鳴。無修辭。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意思是: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運用對偶手法。

D.“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運用對偶、夸張手法。

故選Ao

21.本題考查學(xué)生比較閱讀詩歌意境、情感的能力。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意謂漫天大雪遮天蔽日,使戰(zhàn)旗上的圖畫都晦暗失色;刺骨寒

風不停呼嘯,與戰(zhàn)鼓聲交織在一起。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

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

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

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邊城風雪至,客子自心悲。風哀笳弄斷,雪暗馬行遲”描寫邊塞地區(qū)風雪到來,引發(fā)客子

的悲傷,風聲悲哀嗚咽,以至于笳聲凄涼哀婉,戛然而止;大雪紛飛,天地昏暗,以至于老

馬難以前行。表現(xiàn)了風大雪急。寫出了邊地的凄冷苦寒的惡劣環(huán)境,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

凄涼渲染戍卒在行軍路上艱難前行的悲苦心情。

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2-24題。

山雨

翁卷

一夜?jié)M林星月白,本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山雨

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2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中的“一”字強調(diào)整整一夜,星月皎潔,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

B.第一首詩后兩句寫雨后景象,此山本無雨,他山之雨注入溪水,宛轉(zhuǎn)流到此山。

C.第二首詩的首聯(lián)寫詩人秋涼時頭戴短笠,漫行于山野,叢生的雜樹影響了心情。

D.第二首的“任”字和“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表達的情感是相似的。

23.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抒情中包含敘事,寫景中揭示作者心理。

B.第二首詩中“溪云到處自相聚”一句承上啟下,由上文寫未雨轉(zhuǎn)人下文寫遇雨。

C.兩首詩中的“忽”字都寫出詩人在山林中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雨時的驚慌之感。

D.兩首同題詩,都描寫山間之雨,“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語奇景妙,匠心獨具。

24.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相同之處。

【答案】22.C23.C

24.答案示例:兩首詩都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虛寫)。翁詩寫山雨,不從“雨”之本身著

墨,而從側(cè)面下筆。詩的前兩句寫雨前之景,后兩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過程即雨本身則

略去不寫,“平明忽見溪流急”,以此推知“他山落雨來”,達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

稱詠雨妙作。何詩中“新晴”兩句,主要是側(cè)面描寫?!靶虑绫M放峰巒出”與“萬瀑齊飛”,

山雨的洗禮,使得山峰在雨過天晴時更為青翠,而山雨的注入,又使得山野間萬瀑齊飛。從

側(cè)面寫活寫足了山雨,與翁詩的“平明忽見溪流急”筆法相似。

【分析】

22.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

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

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

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C項,“叢生的雜樹影響了心情”錯誤,由首聯(lián)的后一句“初涼天氣野行宜”可以看出,作

者流露出的是喜悅的心情。

故選C。

23.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

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

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

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C項,“兩首詩中的‘忽’字都寫出詩人在山林中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雨時的驚慌之感”錯誤,

第一首的“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是作者“忽見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

山落雨來”,“忽”字流露出的是作者驚喜的心情。

故選C。

24.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結(jié)合文本的藝術(shù)

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要求作答。

翁詩寫山雨,詩的前兩句寫雨前之景“一夜?jié)M林星月白。本無云氣亦無雷”,后兩句摹雨后

之景“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而下雨的過程也即雨本身則略而不寫,看似與

寫雨無關(guān),實卻無不關(guān)涉一個“雨”字。詩人寫雨前之景,強調(diào)昨夜天氣晴朗,實言此山無

雨。后兩句寫雨后之景,突出“忽見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雨來”,原來是他山之

陣雨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翁詩寫山雨,正是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且達

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稱詠雨妙作。而何詩中的“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寫雨后之景,也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雨后初晴,本來雨霧籠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顯

出來,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齊飛流,呈現(xiàn)出一種奇妙的景象。山雨雖然住了,但雨水化成

無數(shù)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澗,又作“萬瀑齊飛”的壯麗景觀。從側(cè)面寫活了山雨,與翁詩

的“平明忽見溪流急”筆法相似。

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5-27題。

西郊落花歌

清代龔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zhàn)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②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④里多清詞。

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暝目觀賞尤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注釋:①定庵先生:作者自稱。②琴高:傳說中的得道仙人,騎著紅鱗鯉魚飛上天空。③三

藏:經(jīng)藏、律藏、論藏的總稱。④維摩卷:《維摩詰所說經(jīng)》,經(jīng)中有天女散花的故事。

2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匹砸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落筆不凡,作者盛贊西郊落花景象是天下奇觀,慨嘆古人只會寫些傷春之詞。

B.“出城失色神皆癡”一句勾畫了詩人和朋友們看到滿地落花后那種失望和惋惜的神態(tài)。

C.“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兩句聯(lián)想天女散花的故事,引起詩人對奇異仙境的心馳神往。

D.“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兩句強烈抒發(fā)了詩人對落花奇景的熱望與贊美之情。

26.詩人描寫落花“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zhàn)晨披靡……”,這幾句用同一手法,筆墨極為

精彩。下列詩句中線有運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B.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元稹《南秦雪》)

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D.東城楊柳西城草,月會花期如意少。(晏幾道《木蘭花》)

27.譚嗣同評論本詩“奇思古艷”,請結(jié)合詩句從構(gòu)思、手法、情感三個方面,談?wù)勀銓ι?/p>

述評論的理解。

【答案】25.B26.D

27.①構(gòu)思:詩人一反傳統(tǒng)文人對落花的哀嘆傷感,以奇筆來寫奇觀,筆下的殘春景象無零

落凄清之感,通過對落花的贊美表達了自己的社會理想。②手法:大膽的想象、新穎的比喻、

肆意的夸張、凌厲的排比形成了詩歌浩瀚磅礴的氣勢、壯美瑰麗的圖景,境界奇異。③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落花景象的贊美,對生命雖終隕落,卻依然耍迸發(fā)輝煌的生命力的贊嘆,也表

現(xiàn)詩人對于生命價值的肯定和思考,體現(xiàn)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分析】

25.此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鑒賞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chǔ)匕對詩歌的主題

思想,意象及意境,語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據(jù)此逐個排除選項,篩選出

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題干要求選擇: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B項,理解不當,分析錯誤。錯在“失望和惋惜的神態(tài)”這個地方。其實“出城失色神皆癡”

一句正確的理解是:既生動地勾畫了詩人和朋友們看到落花景象后那種如醉如癡的驚異神態(tài),

又為后面具體描繪落花景象作了鋪墊。

故選Bo

26.本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分析判斷能力。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詞句而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

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fù)、設(shè)

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要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記于心。解答本類

題需要根據(jù)不同修辭手法的特點,聯(lián)系具體語句進行分析。題干要求選擇:卜列詩句中沒有

運用這一手法的一項。例句“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zhàn)晨披靡……”,將落花比作“錢塘

潮”“昆陽戰(zhàn)”,形象而熨帖。而選項中:

A項,把“冬雪”比作“梨花”。

B項,把“山峰”比作“筍石”,比作“玉”;把樹身上纏繞的“松蘿”比作“銀”。

C項,把“浪花”比作“雪”。

D項,“東城楊柳西城草,月會花期如意少”用的是互文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故選D。

27.本題考查學(xué)生把握詩歌的構(gòu)思特點,分析詩歌表達技巧以及領(lǐng)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在整體感知詩意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寫作背景及注釋,結(jié)合著具體語句分析作

答?;卮鸨绢},應(yīng)先讀懂詩句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詩中所表達的意象進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

一定先要明確手法,然后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最后點明詩人的情感。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表

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等。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和抒情,表現(xiàn)手法包括對比、襯

托、象征、用典等,修辭包括比喻、反復(fù)、排比、反問、擬人、比擬、擬物、夸張等。題

干要求從構(gòu)思、手法和情感等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奇思古艷”。首先,從構(gòu)思方面來看,

全詩以新奇的藝術(shù)構(gòu)思、巧妙的寓意把瑰麗的生命力量與崇高的理想相互結(jié)合起來,極寫生

命隕落的輝煌、生命力迸發(fā)的盡致。生命雖極輝煌而畢竟隕落,雖隕落而曾經(jīng)輝煌,這就揭

示了生命的瑰麗璀璨與生命的凋謝隕滅、青春的美麗與青春的易逝之間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規(guī)

律,深深地寄托了詩人失意之中的悲哀與無奈。具體而言,一般人寫落花多是惆悵、嘆惋的,

而本詩卻蘊藉著作者對落花的盛贊。而手法方面本詩比喻疊出,清奇形象,融入了想象與夸

張等手法。運用如此多的修辭手法,詩句給人的特點是繽紛而璀璨的畫面,絢麗而斑斕的色

彩。情感方面:詩人透過落花隨風而逝、漫天飛舞、紛紛揚揚的壯美景觀,從而展示J'詩人

在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悶而又不甘沉淪、不愿退伏的心路歷程。他?反

傳統(tǒng)對落花的傾注深情、極致贊美,正是詩人對新的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個人感情的尊重的

個性意識的流露。而這一切,乂被藝術(shù)地、詩化地表現(xiàn)出來,透出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

的倔強精神。總之,問什么答什么,緊扣題干的構(gòu)思、手法、情感作答即可。

十、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28-30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