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評課稿(6篇)_第1頁
鐘表評課稿(6篇)_第2頁
鐘表評課稿(6篇)_第3頁
鐘表評課稿(6篇)_第4頁
鐘表評課稿(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鐘表評課稿(6篇)

鐘表評課稿(通用6篇)

鐘表評課稿篇1

本節(jié)課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用學生喜歡的猜謎形式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做好認知和情感鋪墊。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笔Y老師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練習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粘貼,既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有利于學生審美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在教學中,蔣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倪老師還乘機追問:“關于鐘表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鐘表評課稿篇2

王__老師在執(zhí)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有這樣一些成功地地方: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王老師在導入時設計了一個謎語,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說說鐘表的用處,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教學認識整時,認識大約幾時時,又創(chuàng)設了喜洋洋生活的一天和相約去看書的情境,這些孩子熟悉的動畫人物牢牢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讓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注重學生傾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如認識鐘面時,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學生說對了說錯了,不是老師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評,誰說對了,還有沒有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這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王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模型,看看上面有什么,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如果分針還是指著12,時針指著8,那是幾時?8時。如果時針指著5呢?5時。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我們以后怎么看時間呀?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認讀的方法: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這里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處理得比較好。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王老師采用“情境體驗式”。創(chuàng)設了喜洋洋和懶洋洋相約去圖書館看書的情境,知道了3時不到一點和3時剛過一點,這些接近3時的我叫做大約3時。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然后又出示幾個大約幾時得時間讓學生來認讀,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王老師還設計了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王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喜洋洋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并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上午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喜洋洋上午9時做操,晚上9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五、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王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針,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畫的很好;觀察鐘面上的時刻找規(guī)律,則滿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需求。而這些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從整體看這節(jié)課很成功,這和王老師在上課之前進行了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教學中語言要更加準確,教學設計還可以大膽放手一些,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鐘表評課稿篇3

李老師和劉老師雖然都是上《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卻展現了各自不同的風格。劉老師在執(zhí)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劉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導入時利用菲菲起床的故事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菲菲上學的故事貫穿在整節(jié)課堂中。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劉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看課件上的鐘面,仔細看看,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黃老師還設計了師說生撥,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劉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在認識整時時出示小女孩起床圖,

引出這是幾時的數學問題;為了使學生熟練地認讀整時,并會用兩種方法來表示同一個時刻,劉老師讓學生觀察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寫下鐘面上表示的時間,讓學生鞏固新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本課中,學生對于電子表式的記時方法或多或少有所感知,甚至在父母的指導下曾經嘗試過認識時刻,因此,教學沒有必要完全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單調模式,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教學,讓他們在“似曾相識”的基礎上加深認識。這既能增強學習的親切感,又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學生自己操作時沒能一一照顧到,少數學困生感覺吃力;不能怕學生說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李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鐘表》一課,從整體上看,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整節(jié)課教路清晰,教態(tài)自然,課堂教學效果好??v觀本課有這樣幾個特點:

1.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李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并用起床圖巧妙地過渡到鬧鐘的出場,并圍繞鬧鐘表面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對鐘面及時針、分針的認識;在復習鞏固時,李老師設計了生日晚會打電話的情境,讓學生思考過一小時是幾時,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fā)展?!崩罾蠋熢谶@節(jié)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操作、探索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李老師還設計了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3.小學數學教學應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到親切。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教學要貼近學生,利用他們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有效組織教與學的活動。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鐘,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再創(chuàng)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qū)域。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10時做作業(yè),晚上10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10時。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同時,成功的背后也隱藏著些許不足之處。比如:

首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撥鐘時,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其次,由于是剛上學的學生,不是經常進行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再如:你是怎樣知道是7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好數學、熱愛數學。

鐘表評課稿篇4

今天非常的榮幸和幾個兄弟姐妹去聽了汀田三小吳明寅執(zhí)教的一年級《認識鐘表(整時)》,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表,要求學生知道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建立時間的觀念,培養(yǎng)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吳老師的課給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書工整漂亮,教態(tài)自然得體,課程結構完整。

一、板書工整漂亮

寫得一手好字對教師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戶,無論是聽課的教師,還是學生看到這樣一手好字,第一感覺就很好。再說,我們做教師的天天要求學生寫好字,自己不能寫好字又如何有更強的說服力去要求學生寫好字呢。

二、教態(tài)自然得體

吳老師人長得漂亮,教態(tài)自然得體。作為一名新教師,開公開課的時候有點緊張很正常,而吳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人感覺不到她有任何的緊張,下面坐著10多位聽課的老師,能做到這樣不容易,讓我自愧不如。吳老師的肢體動作沒有多余的,顯得很得體端莊,要多多學習。

三、課程結構完整

吳老師的課從開頭的導入,再到引申,到練習,最后總結。給人一種很流暢的感覺,看得出來對這節(jié)課的準備吳老師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當然課的流暢與吳老師上課的不緊張也有很大的關系。有時候上課,我會突然感覺自己接下來要講的東西忘了,這是教學的大忌,也是新教師常犯的毛病,而吳老師的課確實做到了流暢,結構非常的完成。

當然吳老師的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一些困惑,在此提出,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學內容的取舍問題

吳老師在教學本節(jié)課的時候,引入了秒針的知識,結果并不理想,學生對分針與時針的認識被秒針一攪合,新知識的學習大打折扣。這個問題,首先源于學生的學具,學生的學具上出現了秒針,是通過秒針的撥動來調節(jié)時間,對整個時間的認識而言這樣的設計無可厚非,但是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將秒針加入卻有點勉強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學知識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可操之過急。如何處理學具中出現秒針這一個問題,還有待繼續(xù)討論分析。

二、有關具體形象的問題

吳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講到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的時候,口頭提了幾個變式,類似“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5的時候是幾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的時候是幾時?”。在此我個人認為,一年級的學生思維還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撐,口頭變式要求他們聽到條件,然后轉到腦子里,再與新知識結合“反應”,最后得出答案,太難太難了。對一年級的學生做變式練習切不可因為要節(jié)約時間而口頭變動條件,我的建議是寧愿多花點時間,寧愿少做點題目,盡量給學生提供具體的形象。

最后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在選擇上課素材的時候應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的過渡設計上要有特點,不能太平淡無奇,要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加入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因素(盡力)。學生上課的紀律一定要抓,哪怕是影響這節(jié)課的進度。一年級的學生對紀律的口訣很敏感,吳老師在上課之前的口訣就很好,上課的時候也可以用,公開課沒有規(guī)定說就不能講紀律了。以上是個人拙見,僅供吳老師參考。這個評課意見很多源于兄弟姐妹的評課,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各位新教師共勉?。?/p>

鐘表評課稿篇5

黎老師在執(zhí)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黎老師在導入時設計了聽力比賽,播放一段鐘表的聲音,讓學生聽這是什么聲音?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生又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鐘表,這些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種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下面的學習活動中。

二、注重學生傾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如認識鐘面時,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學生說對了說錯了,不是老師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評,誰說對了,說對了幾樣。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黎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模型,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黎老師采用“情境體驗式”。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fā)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黎老師還設計了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黎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真實、具體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并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上午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時做作業(yè),晚上9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鐘表評課稿篇6

聽了洪老師的《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