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人教版九上培優(yōu)精講精練:3.1 分子和原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A/29/wKhkGGZEM2SAGnLCAAI3I9wJNDg977.jpg)
![化學人教版九上培優(yōu)精講精練:3.1 分子和原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A/29/wKhkGGZEM2SAGnLCAAI3I9wJNDg9772.jpg)
![化學人教版九上培優(yōu)精講精練:3.1 分子和原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A/29/wKhkGGZEM2SAGnLCAAI3I9wJNDg9773.jpg)
![化學人教版九上培優(yōu)精講精練:3.1 分子和原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A/29/wKhkGGZEM2SAGnLCAAI3I9wJNDg9774.jpg)
![化學人教版九上培優(yōu)精講精練:3.1 分子和原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A/29/wKhkGGZEM2SAGnLCAAI3I9wJNDg97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1分子和原子【知識精要】一、分子1.分子是真實存在的:(1)能聞到花香酒香及品紅的擴散等現(xiàn)象,充分說明物質是由分子等微粒構成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2)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已觀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證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2)分子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宏觀現(xiàn)象,不是單個分子能表現(xiàn)出來的。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速率越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特別注意】
1.構成物質的微粒具有質量小、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征。2.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原子、離子。
3.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不同分子的構成是不同的。如1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而1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二、原子1.原子的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質(與分子相似)(1)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斷地運動。
(3)原子之間一般都有間隔。(4)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分子原子區(qū)別(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聯(lián)系(1)原子可以構成分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分成原子(2)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3)分子比構成它的原子大【特別注意】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這就是化學反應的實質?;瘜W反應的過程實質上是構成物質的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所以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從分子的觀點理解有關概念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即沒有生成新物質。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狀態(tài)改變了,水分子本身并沒有變。當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生成了其他物質的分子。如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這時水分子就變成了氧分子和氫分子,即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
2.純凈物和混合物:從分子的觀點看,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由多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確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會保持一定的性質;而純凈物中只有一種分子,所以純凈物具有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特別注意】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在于變化后分子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好題精講【例題1】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隔的是()A.物質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B.食鹽溶解在水中 C.食鹽和蔗糖混合均勻 D.等質量的氧氣和液氧,氧氣體積比液氧大【答案】C【解析】A、物質的熱脹冷縮等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B、將食鹽溶解于水中,所得食鹽溶液各部分的性質相同,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C、食鹽和蔗糖均勻混合,是宏觀物質之間的問題,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D、等質量的氧氣體積比液氧的大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故選:C?!咀兪筋}1】液化石油氣(LPG)可壓縮在鋼瓶中的原因是()A.分子有原子構成B.分子的質量很小C.分子破裂D.分子之間有間隔【答案】D【解析】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隔變小,故選D【變式題2】下列關于干冰升華過程中的說法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體積變大B.二氧化碳分子質量變小C.二氧化碳分子種類改變D.二氧化碳分子之間間隔增大【答案】D【解析】干冰由固態(tài)到氣態(tài),分子間隔增大,故選D【例題2】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苯分子的圖像。觀察圖,有關苯分子的表述錯誤的是()A.它靜止不動B.它的體積很小C.分子間有間隔D.它真實存在【例題3】下列物質含有氧分子的是()A.氧氣B.過氧化氫C.碳酸D.水【答案】A【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故選A【例題4】在公園里行走,常能聞到各種花的香味,主要原因是()分子總在不斷運動B.分子的體積變大C.分子的數(shù)目變多D.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答案】A【解析】能聞到各種花的香味體現(xiàn)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的性質,故選A【例題5】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A.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是因為分子不再運動B.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C.汽油揮發(fā)——分子的種類改變D.水沸騰時會掀起壺蓋,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大【答案】B【解析】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A錯誤;氧氣和液氧均由氧分子構成,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B正確;汽油揮發(fā)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的種類不變,分子間間隔改變,C錯誤;水沸騰時會掀起壺蓋,是由于分子間間隔增大,分子的體積不變,D錯誤?!纠}6】在氧氣轉化為液氧的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A.分子大小B.分子種類C.分子間間隔D.分子數(shù)目【答案】C【解析】氧氣轉化為液氧,又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氣體分子間隔減小。故選C【例題7】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A.氧氣和液氧都具有氧化性﹣﹣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B.干冰升華后體積增大﹣﹣氣體分子體積大干固體分子體積 C.過氧化氛溶液為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不同種類的原子 D.氯化鈉溶液能導電﹣﹣溶液中存在的自由移動的電子【答案】A【解析】A、氧氣和液氧都有氧化性,是因為分子構成相同,性質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選項說法正確。B、干冰升華后體積增大,是因為氣體分子間隔大于固體分子間隔,故選項說法錯誤。C、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含有多種分子,是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D、氯化鈉溶液能導電,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例題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qū)別是()A.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B.分子不斷運動的,原子不運動 C.分子能構成物質,原子不能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答案】D【解析】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qū)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卻不能再分。故選:D?!纠}9】某同學對教材中探究分子性質的實驗(如圖1所示)進行了改進,如圖2所示,試管丙中有一張每隔1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試液的濾紙條,裝有適量濃氨水的敞口小藥瓶固定在橡皮塞上。關于圖1、圖2中的實驗有以下說法,其中錯誤的是()A.圖1中可觀察到乙中溶液變紅B.圖2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濾紙條上的酚酞試液自上而下依次變紅C.圖2比圖1的實驗更環(huán)保、更節(jié)約D.若另取與丙相同的裝置浸入熱水中與丙做對比實驗,可得出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的結論【答案】B【解析】A.圖1中可觀察到乙中溶液變紅,是因為氨分子運動到乙中和水結合成氨水,使溶液變紅,故A正確;B.圖2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濾紙條上的酚酞試液應該是自下而上依次變紅,故B錯誤;C.圖2中中藥品量少,密封性好,故C正確;D.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故D正確。故選B【例題10】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表示同種原子構成的單質,是純凈物;B.表示由兩種原子構成的同種分子,是純凈物;C.表示由兩種原子構成的不同種分子,是混合物;D.由一種原子構成的單質,是純凈物。故選C【考點訓練】1.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構成物質的是()A.分子B.原子C.中子D.離子【答案】C【解析】分子,原子,lizi都能構成物質,中子不能,故選C2.下列現(xiàn)象從微觀粒子的角度解釋錯誤的是()選項現(xiàn)象解釋A路過梨花園,聞到梨花香分子在不停運動B100mL水與10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分子之間有間隔C氫氧化鈉溶液能導電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鈉離子、氫氧根離子D溫度計水銀球受熱體積膨脹溫度升高汞原子體積變大【答案】D【解析】A、由于分子不斷運動,路過梨花園,才能聞到梨花香,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B、100mL水與10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是因為二者混合時分子間間隔變小,導致體積變小,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氫氧化鈉由氫氧根離子和鈉離子構成,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動,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D、溫度計水銀球受熱體積膨脹,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因為汞原子體積變大。解釋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3.下圖是表示物質微粒的示意圖,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答案】AC【解析】根據(jù)圍觀示意圖可知,A是兩種不同的原子混合而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故A正確;B.是由同種原子結合形成的單質,是純凈物;C.是由兩種不同分子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D.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純凈物。故選A、C4.將密封良好的餅干,從平原帶到高原,包裝袋會鼓起,這是因為()A.餅干的質量變大B.袋內(nèi)氣體分子個數(shù)增多C.高原地區(qū)大氣壓強較大D.袋內(nèi)氣體分子間間隔變大【答案】D【解析】從平原帶到高原,,包裝袋會鼓起,是因為高原地區(qū)大氣壓強小,壓強減小,分子間隔增大,故選D5.下列有關原子、分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和分子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C.分子的大小和質量都比原子大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敬鸢浮緽【解析】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錯誤;B、對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原子和分子分別是保持各自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正確;C、沒有具體的分子原子種類,不能比較分子、原子的大小和質量,錯誤;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錯誤。故選B。6.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變化Ⅰ發(fā)生的反應是化合反應 B.變化Ⅰ過程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C.變化Ⅰ、Ⅱ、Ⅲ都是化學變化 D.反應中各物質都由分子構成【答案】C【解析】A、變化Ⅰ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正確;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變化Ⅰ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該選項正確;C、變化Ⅰ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變化Ⅱ、Ⅲ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該選項不正確;D、由物質的構成可知,反應中各物質都由分子構成,該選項正確。故選C。7.某海水淡化系統(tǒng)(如下圖)工作時,蒸發(fā)腔中的水在光熱作用下變?yōu)樗魵猓柲茱L扇將水蒸氣吹到冷凝腔冷凝,實現(xiàn)海水淡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光熱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C.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變小D.海水變?yōu)榈肿踊瘜W性質不變【答案】C【解析】A、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故光熱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選項正確;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而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選項正確;C、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而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選項錯誤;D、海水變?yōu)榈?,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學性質不變,選項正確;故選C。8.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火炬首次采用“綠氫”作為火炬燃料,其儲存采用了高壓儲氣的方式。下列關于該儲氣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氫分子的體積變小 B.氫分子的質量變小C.氫分子的數(shù)目變少 D.氫分子間的間隔變小【答案】D【解析】A、儲氣過程中,氫分子的體積不會發(fā)生變化,故A錯誤;B、儲氣過程中,氫分子的質量不會發(fā)生變化,故B錯誤;C、儲氣過程中,氫分子本身的數(shù)目不會發(fā)生變化,故C錯誤;D、采用“綠氫”作為火炬燃料,其儲存采用了高壓儲氣的方式,該儲氣過程壓強變大,分子之間的間隔減小,故D正確;故選D。9.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A.酒精(C2H5OH)的揮發(fā)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斷地運動而擴散到空氣中的緣故B.空氣里的氧分子(O2)和氯酸鉀(KClO3)分解得到的氧分子的性質相同C.二氧化碳(CO2)分子和二氧化硫(SO2)分子是不一樣的分子D.碘(I2)受熱變成碘蒸氣,是碘分子發(fā)生了變化【答案】D【解析】A、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酒精的揮發(fā)是由于酒精分子的不斷運動而擴散到空氣里去的緣故,不符合題意;B、同種分子性質相同,所以空氣中的氧分子和從氯酸鉀分解得到的氧分子性質相同,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CO2)分子和二氧化硫(SO2)分子分子構成不同,是不一樣的分子,不符合題意;D、碘受熱變成碘蒸氣,是由于碘分子間有間隔,受熱時間隔變大,碘分子沒有發(fā)生了變化,符合題意。故選D。10.右圖表示封閉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態(tài)水的微觀示意圖(該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動)。煮沸后,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是()A.水分子本身變大B.水分子之間間隔變大C.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D.水分子受熱跑到容器一端【答案】B【解析】煮沸后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在這過程中,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水分子間隔增大,故選B11.如圖所示,封閉在注射器中的空氣被壓縮后,氣體分子的()A.個數(shù)減少 B.質量減小C.間隔減小 D.種類減少【答案】C【解析】封閉在注射器中的空氣被壓縮后,氣體分子的間隔減小,氣體分子的個數(shù)、質量、種類都不變。
故選:C。12.下圖表示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據(jù)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A.氧化汞受熱時能分解成汞和氧氣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答案】D【解析】氧化汞受熱的本質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屬汞。故能證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由此還可以證明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只分子,還有原子。故選:D【培優(yōu)訓練】1.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B.構成物質的微粒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總不停的運動。C.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會變成其他分子D.化學變化前后,構成物質的微粒種類不變,只是微粒重新結合,因而,物質的種類不發(fā)生變化。【答案】D【解析】A.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說的是微粒的性質,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物理變化中分子種類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錯誤,故選D2.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托達特、伯納德·費林加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領域的貢獻,分子機器是世界上最小的機器,是在分子層面上設計開發(fā)出來的機器,下列關于分子機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機器將化學的發(fā)展推向一個新的維度B.分子機器是在分子層面的微觀尺度上設計開發(fā)出來的機器C.分子機器未來很可能用于開發(fā)新材料,新型傳感器,能存儲系統(tǒng)等D.分子機器是世界上最小的機器,人類可通過肉眼觀察到它的運動情況【答案】D【解析】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故選D3.下列物質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A.HeB.Cl2C.COD.H2O【答案】C【解析】根據(jù)圖可知,該模型是一個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原子,故選C4.如圖是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示意圖。(1)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分子大小
B分子種類
C分子間隔(2)太陽光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從分子運動快慢角度說明)?!敬鸢浮浚?)C
;(2)使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解析】(1)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分子大小和分子種類均不變,分子間隔變大,故選C;(2)太陽光照射的作用是使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加快蒸發(fā)。5.小紅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將含有酚酞的蒸餾水分別盛于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小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1)一段時間后燒杯A中的溶液表面變紅,猜想: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兩種物質)。(2)燒杯B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現(xiàn)象),這說明________不會使酚酞溶液變紅。(3)濃氨水從燒杯C中揮發(fā)出來。從微觀角度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空氣
;氨氣
;(2)沒有明顯現(xiàn)象;空氣
;(3)氨分子在不斷運動【解析】(1)大燒杯中含有空氣及濃氨水會揮發(fā)出氨氣,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可能是大燒杯中的空氣,還可能是濃氨水揮發(fā)出的氨氣溶于A燒杯的水中導致的;故填:空氣;氨氣。(2)B燒杯中的酚酞溶液能接觸到空氣,溶液沒有明顯現(xiàn)象可說明空氣不會使酚酞溶液變紅;故填:沒有明顯現(xiàn)象;空氣。(3)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會導致濃氨水中的氨氣分子從燒杯C中擴散到大燒杯內(nèi)。故填:氨分子在不斷運動。6.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請回答:(1)變化Ⅰ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稱);(2)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A分子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B分子變小了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3)從變化Ⅱ的微觀過程可分析出,該變化過程的一條宏觀信息是__________;【答案】(1)氫原子和氧原子
;(2)AC
;(3)物理變化【解析】(1)由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Ⅰ是氫氣在氧氣中點燃生成水,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該過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2)變化Ⅱ是水分子的間隔變小了,該過程分子的種類、大小都不變,分子的種類不變,則化學性質就不會變,因為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整個過程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AC。(3)從變化Ⅱ的微觀過程可分析出,該變化過程的宏觀信息是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7.某興趣小組探究分子的特性時做了以下四組實驗?!緦嶒炓弧恳阎簤A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而氨水呈堿性,打開盛濃氨水的試劑瓶時能夠聞到強烈刺激性氣味。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1)甲同學用小燒杯取約40mL蒸餾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2)如圖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是_____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_____。(3)將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燒杯C,向其中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如圖2所示)。觀察幾分鐘,燒杯A、B發(fā)生現(xiàn)象分別是_____這一現(xiàn)象說明_____,B燒杯的作用是_____。【實驗二】:乙同學將實驗一進行改進(如圖3所示)后進行有關分子性質的探究實驗:在試管中的濾紙條上相間滴有無色酚酞溶液,試管口塞上一團蘸有濃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濃氨水而聞到有刺激性氣味),試管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此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已知①濃氨水能揮發(fā)出氨氣,濃鹽酸能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chǎn)生白煙(即氯化銨固體)。②由于分子質量小,所以化學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對質量來表示分子的質量,即相對分子質量。③氨氣分子的相對質量是17,氯化氫分子的相對質量是36.5.如圖所示,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③發(fā)現(xiàn)C處產(chǎn)生的白煙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是_____?!緦嶒炄勘瑢W設計實驗如圖4所示,在一個玻璃杯中放入約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塊糖塊,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當糖塊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線_____(“高”“低”“相平”),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同時還可以說明_____。【答案】溶液變紅;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A中溶液變紅,B中溶液不變色
;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對比;濾紙條上由試管口向試管底逐漸變紅;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大
;
低
;分子間有間隔
;分子在不斷的運動【解析】實驗一:(2)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濃氨水,則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故填:溶液變紅;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3)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當運動到燒杯A中時,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堿性,酚酞試液遇堿變紅,故A中溶液變紅,B中溶液不變色;空氣中放置的B是為了做對比試驗,說明不是空氣使酚酞變紅,故填:A中溶液變紅,B中溶液不變色;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對比;實驗二:在試管中的濾紙條上相間滴有無色酚酞溶液,試管口塞上一團蘸有濃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運動,會觀察到濾紙條上由試管口向試管底逐漸變紅,故填:濾紙條上由試管口向試管底逐漸變紅;分子在不斷的運動;③已知氨氣分子的相對質量是17,氯化氫分子的相對質量是36.5,在C處產(chǎn)生的白煙較多,說明氨分子的運動速率快,故由此可知,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是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填: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實驗三:由于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將糖溶解在水中,體積會小于糖和水的體積之和,液面比水平線低,故填:低;分子間有間隔;分子在不斷的運動。8.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進行實驗】圖Ⅰ是課本中的某個探究實驗,幾分鐘后燒杯甲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此實驗說明了分子___.【實驗改進】老師對圖I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下列操作: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脫脂棉;③再往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幾分鐘后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該實驗說明了.【分析討論】①若實驗Ⅱ的現(xiàn)象不明顯,應當進行的改進操作是.②改進后圖Ⅱ所示裝置的主要優(yōu)點是.③實驗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濾紙條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_.【拓展延伸】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后認為,圖I和圖Ⅱ所示裝置雖能夠證明分子的性質,但無法影響分子性質的因素,于是又設計了圖Ⅲ和圖Ⅳ所示裝置:①按照圖Ⅲ和圖Ⅳ所示裝置操作,幾分鐘后燒杯B中溶液變化有何不同_.②對比圖Ⅲ和圖Ⅳ所示的裝置,說明了___.【答案】燒杯甲中的酚酞溶液變紅;在不停地運動
;長條形濾紙條上的酚酞點從右到左依次變紅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在試管下面放一張白紙
;藥品的用量較少(或節(jié)約藥品);酚酞與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圖III所示裝置中,燒杯B變紅的速率較慢,圖IV所示裝置中,燒杯B變紅的速率較快
;分子在不斷的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解析】[進行實驗]氨水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幾分鐘后燒杯甲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甲中的酚酞溶液變紅,此實驗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實驗改進]幾分鐘后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長條形濾紙條上的酚酞點從右到左依次變紅,該實驗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分析討論](1)若實驗II的現(xiàn)象不明顯,應當進行的改進操作是為了便于觀察到顏色及顏色變化,在試管下面放一張白紙;(2)改進后圖II所示裝置的主要優(yōu)點是藥品用量少,可以達到節(jié)約藥品的目的,同時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3)實驗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濾紙條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試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試液都放在了棉花團上;[拓展延伸](1)按照圖III和圖IV所示裝置操作、幾分鐘后燒杯B中溶液變化:圖III所示裝置中,燒杯B變紅的速率較慢,圖IV所示裝置中,燒杯B變紅的速率較快;(2)對比圖III和圖IV所示的裝置,說明了分子的遠動速率受溫度影響,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9.小明學習了分子的性質后做了如下實驗:(1)教材實驗(如圖1所示):該實驗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進實驗:先在一支試管中裝一半紅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滿酒精(緩緩注人),加蓋密封后靜置,30日后再觀察,現(xiàn)象如圖2所示。小明做的實驗還可以說明的分子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勻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3)如果繼續(xù)完成圖3實驗操作,對比實驗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于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小明的實驗改進最主要的優(yōu)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燒杯B中的溶液變紅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2)分子間有間隔
;繼續(xù)
;(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4)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或還能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解析】(1)氨水是易揮發(fā)的堿,通過分子的運動揮發(fā)出氨氣,氨氣分子通過運動進入B中,形成氨水,使溶液呈堿性,該實驗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燒杯B中的溶液變紅;實驗結論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2)改進實驗:先在一支試管中裝一半紅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滿酒精(緩緩注入),加蓋密封后靜置,30日后再觀察,現(xiàn)象如圖乙所示。小明做的實驗還可以說明的分子性質是分子間有間隔;通過分子的運動,使酒精分子擴散到水分子的間隔中,因而和水充分混合?;旌暇鶆蚝螅肿永^續(xù)運動;(3)如果繼續(xù)完成圖丙實驗操作,可觀察到丙實驗中,溶液變紅的更快,對比實驗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4)相比于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小明的實驗改進最主要的優(yōu)點有:裝置密閉,減少對空氣的污染(或還能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10.某興趣小組探究分子的特性時做了以下實驗。探究一:研究溫度對微粒運動速率的影響。同學們進行圖1所示實驗時聞到氨氣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2)。【實驗操作】步驟一:向B、D、F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步驟二:向A、E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有橡皮塞的導管按圖2連接好,并將E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痉治鲇懻摗浚?)圖1實驗中能觀察到濕潤的酚酞試紙變紅色。與圖1實驗相比,改進后實驗的一個主要優(yōu)點是______。(2)改進后的實驗中使用了F試管,作用是______。(3)步驟二中將E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B、D試管中先出現(xiàn)顏色變化的是D試管,由此可得出溫度對微粒運動速率的影響是______。探究二:分子運動快慢與分子的質量有關【查閱資料】①濃氨水易揮發(fā),揮發(fā)出氨氣,濃鹽酸易揮發(fā),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②氨氣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白色小顆粒;③氯化氫分子質量大于氨氣分子的質量?!緦嶒炘O計與探究】小花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實驗進行探究。如圖玻璃導管中產(chǎn)生大量白煙,而白煙較多較濃的點在C點,則說明______,分子運動越快?!敬鸢浮凯h(huán)保
;對照實驗;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分子質量越小【解析】探究一:分析討論:(1)改進后的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比較環(huán)保;(2)改進后的實驗中使用了F試管,作用是對照實驗,證明不是空氣中的成分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3)步驟二中將E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B、D試管中先出現(xiàn)顏色變化的是D試管,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探究二:實驗設計與探究:濃氨水易揮發(fā),揮發(fā)出氨氣,濃鹽酸易揮發(fā),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揮發(fā)出的氨分子和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當氯化氫分子和氨分子相遇時,氨氣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白色小顆粒,出現(xiàn)“白煙”,氯化氫分子質量大于氨氣分子的質量,而白煙較多較濃的點在C點,說明分子質量越小,分子越快越快。11.為探究分子的運動及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請回答有關問題?!緦嶒灧桨敢弧咳鐖D1。(1)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2)該方案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說出一點即可)。【實驗方案二】如圖2、圖3。圖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nèi)用細線固定有用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圖4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圖2和圖3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40℃的熱水中。(1)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2)圖2、圖3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變量只有一個,被控制的量有多個,請說出4個被控制的量:________?!敬鸢浮糠犹芤鹤兗t色
;沒有設計對比實驗
;小紙花由下而上依次變紅色,并且圖3比圖2變色快
;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小紙花大小和形狀相同;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圖2和圖3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解析】[實驗方案一](1)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氨氣分子,氨分子不斷運動,氨分子因運動而進入酚酞溶液中,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酚酞溶液變紅;(2)該方案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設計對比實驗,不能說明酚酞溶液變紅一定與濃氨水有關,需通過對比實驗說明酚酞溶液變紅與空氣無關。[實驗方案二](1)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氨氣分子,分子不斷運動,氨分子接觸到小紙花上的酚酞溶液,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小紙花由下而上依次變紅,并且圖3比圖2變色快;(2)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圖2、圖3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變量只有一個(水的溫度不同),被控制的量有多個,如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小紙花大小和形狀相同;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圖2和圖3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等?!景渭庥柧殹?.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的分子模型圖,其中●代表氫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物質由4個原子構成B.該物質含一個氧分子C.該物質中氫、氧原子個數(shù)比是1:1D.該物質的化學符號為HO2.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A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取兩種液體于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B證明分子間存在間隔壓縮氣體液化儲存于鋼瓶中C比較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二氧化碳含量取等體積的空氣和呼出氣體,分別伸入燃著的木條D證明蠟燭中含有氫元素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小燒杯【答案】C【解析】A: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加催化劑二氧化錳觀察是否產(chǎn)生氣泡即可。故A能達實驗目的。B:壓縮氣體,可使氣體液化,并盛裝在鋼瓶中。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隔。故B能達實驗目的。C:比較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二氧化碳含量,可取等體積的氣體加入等體積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故C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有水霧,證明蠟燭中含有氫元素。D能達實驗目的。3.一定條件下,水蒸氣在密閉容器里的冷卻過程中,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A.水分子間的間隔:③>① B.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②>①C.狀態(tài)③的水分子靜止不動 D.②→③水分子由無序排列變成有序排列【答案】D【解析】A、①是氣體狀態(tài),③是冰的狀態(tài),由于水蒸氣變?yōu)楸鶗r體積變小,水分子間的間隔:①>③,故選項錯誤;B、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在狀態(tài)①時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大于狀態(tài)②,故選項錯誤;C、狀態(tài)③的水分子在固定的位置附近不斷震動,故選項錯誤;D、②→③中是由水的液體狀態(tài)變?yōu)楣腆w狀態(tài),水分子由無序排列變成有序排列,故選項正確。故選:D。4.下列圖示能反映水在空氣中放置時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示意圖的是A.B.C. D.【答案】D【解析】分子原子體積小、質量小、有間隔、能運動;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在空氣中放置時,水蒸發(fā)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分子之間間隔變大了,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故選D5.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主要目的的是()選項ABCD實驗設計實驗目的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探究分子間有間隔探究甲烷組成中是含氫元素制取并收集氧氣【答案】C【解析】解:A、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由于右邊廣口瓶用瓶塞塞緊,水不能進入集氣瓶,不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過程中,酚酞試液變紅色,是因為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酚酞試液中時,和水結合生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隔,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過程中,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珠,說明反應生成水,進一步說明甲烷中含有氫元素,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D、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氧氣,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6.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分子的運動情況,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濾紙條,完成下列實驗。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3分鐘后觀察到ba段濾紙條先變紅。實驗二:換一根濕潤的酚酞濾紙條,微微加熱試管,發(fā)現(xiàn)ba段濾紙條更快變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中使用氣球是為了緩沖管內(nèi)氣壓的驟然升高B.實驗一和實驗二對比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C.實驗一能說明分子不停做無規(guī)則運動,還能說明相同條件下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D.如果將試管放入冰水中,濕潤的酚酞濾紙條不會變紅【答案】D【解析】A、實驗二加熱會導致試管內(nèi)溫度升高,氣壓增大,使用氣球是為了緩沖管內(nèi)氣壓的驟然升高,故正確;B、實驗二微微加熱試管,發(fā)現(xiàn)ba段濾紙條更快變紅,所以實驗一和實驗二對比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正確;C、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3分鐘后觀察到ba段濾紙條先變紅,所以實驗一能說明分子不停做無規(guī)則運動,還能說明相同條件下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故正確;D、分子在不同溫度下都在不停地運動,如果將試管放入冰水中,濕潤的酚酞濾紙條也會變紅,故錯誤。故選:D。7.如圖所示,在燒瓶內(nèi)盛少量水,給瓶內(nèi)打氣,當瓶塞跳起來時,可以看到瓶內(nèi)出現(xiàn)白霧。下列解釋正確的是()A.通過打氣筒壓縮瓶內(nèi)空氣做功,空氣內(nèi)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霧B.瓶內(nèi)的空氣對瓶塞做功,空氣內(nèi)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霧C.瓶內(nèi)的空氣對瓶塞做功,空氣內(nèi)能減小,空氣液化成白霧D.瓶內(nèi)的空氣對外做功,空氣內(nèi)能減小,水蒸氣液化成白霧【答案】D【解析】:A、瓶底的水汽化會形成水蒸氣,而白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B、瓶內(nèi)的空氣對瓶塞做功,空氣內(nèi)能會減小,而不是增大,故B錯誤;C、瓶內(nèi)的空氣對瓶塞做功,空氣內(nèi)能減小,水蒸氣液化成白霧,而不是空氣液化成白霧,故C錯誤;D、瓶內(nèi)的空氣膨脹對外做功,空氣內(nèi)能減小,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白霧,故D正確。故選D。8.某化學小組將書本實驗(圖1)改為在球形管中進行實驗(如圖2所示)。球形管中b、c處放置的是無色酚酞試液浸泡后晾干的濾紙條。具體操作如下:I.在球形管中放入各藥品,連接儀器;II.擠壓c處膠頭滴管,放置一段時間;Ⅲ.擠壓a處膠頭滴管,放置一段時間。關于該實驗有下列說法正確的說法有_____①操作II時c處濾紙不變色,說明水不能夠使酚酞變色②操作Ⅲ時能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b、c處濾紙條都變紅③圖2實驗能夠說明空氣不能夠使酚酞變色④從圖1、圖2實驗可知是氨氣分子使無色酚酞變色⑤從圖2實驗得出結論是:氨氣與與水能夠發(fā)生反應⑥圖2實驗中,如果在a處先裝一些氧化鈣,濾紙條變色的時間會縮短⑦圖2實驗比圖1實驗具有環(huán)保、節(jié)省藥品的優(yōu)點A.3個 B.4個 C.5個 D.6個【答案】C【解析】①操作Ⅱ時c處濾紙不變色,說明水不能夠使酚酞變色;②操作Ⅲ時能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b處濾紙條不變紅、c處濾紙條變紅;③擠壓a處膠頭滴管前,濾紙條不變紅,而裝置內(nèi)充滿空氣,因此圖2實驗能夠說明空氣不能夠使酚酞變色;④由于b處濾紙條不變紅,故從圖1、圖2實驗可知是氨水使無色酚酞變色;⑤從圖2實驗得出結論是:氨氣與與水能夠發(fā)生反應生成溶液呈堿性的物質;⑥氧化鈣能與氨水中的水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的熱,使氨分子運動加快,濾紙條變色的時間會縮短;⑦圖2實驗比圖1實驗具有環(huán)保、節(jié)省藥品的優(yōu)點。其中正確的有①③⑤⑥⑦,故選C。9.某化學興趣小組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并運用如圖實驗裝置,借助氧氣傳感器探頭采集數(shù)據(jù),再經(jīng)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來探究微粒的運動。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中的MN段,NP段和PQ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N段最能說明氧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B.NP段和MN相比,說明溫度升高,氧分子運動加快C.PQ段變化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從瓶口向下逸出D.Q點氧氣濃度最低,說明氧分子靜止不動【答案】D【解析】A、MN段最能說明氧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NP段和MN相比,說明溫度升高,氧分子運動加快;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PQ段變化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從瓶口向下逸出;故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Q點氧氣濃度最低,氧分子仍然在不停的運動;故選項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D。10.實驗題(1)利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小組內(nèi)同學查閱資料后知道白磷40℃即燃燒,燃燒產(chǎn)物與紅磷相同,于是采用改進后的乙裝置進行重新探究.主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10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30mL的水,再按圖連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①利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時,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現(xiàn)象_________。②采用改進后的乙裝置,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水面的變化是____,若實驗非常成功,最終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______mL。(2)下表是空氣中的氣體成分和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含量對照表:氣體成分
氮氣
氧氣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氣體空氣中的氣體(%)78210.030.070.9呼出的氣體(%)781641.10.9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驗證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空氣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如圖丙所示)。①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呼出的氣體時,集氣瓶預先裝滿水,等到______時,說明瓶內(nèi)氣體已收集滿。②現(xiàn)要比較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分別向這兩瓶氣體中___(填寫實驗操作),可得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③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與O2含量,其中含量高的是__。(3)“繁星”小組用圖丁所示裝置做分子運動探究實驗。邀你參與探討相關問題。①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無色酚酞變成______色。②實驗Ⅱ:如圖丁所示,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敬鸢浮?1)
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
先下降再上升
44(2)
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
分別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
CO2(3)
紅
B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
氨分子不停運動,運動到B燒杯,形成氨水,顯堿性,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解析】(1)①圖甲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放出大量熱,冷卻后,集氣瓶中壓強變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會倒吸進集氣瓶,則利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時,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現(xiàn)象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②采用改進后的乙裝置,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熱,空氣膨脹,集氣瓶中的水從導管進入燒杯,熄滅冷卻后,集氣瓶中壓強變小,燒杯中的水會倒吸進集氣瓶,則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水面的變化是先下降再上升,實際容積為10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30mL的水,空氣的體積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若實驗非常成功,最終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2)①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呼出的氣體時,集氣瓶預先裝滿水,等到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說明瓶內(nèi)氣體已收集滿。②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比較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分別向這兩瓶氣體中分別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可得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③人體利用氧氣進行呼吸,生成二氧化碳,故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與O2含量,其中含量高的是CO2。(3)①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濃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故無色酚酞變成紅色。②實驗Ⅱ:如圖丁所示,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A燒杯揮發(fā)出的氨氣分子運動至B燒杯中,形成氨水,顯堿性,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故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B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氨分子不停運動,運動到B燒杯,形成氨水,顯堿性,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家居設計與生活品質的提升
- 現(xiàn)代辦公環(huán)境中營銷自動化策略的實施
- Unit2 An Accident(說課稿)-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上冊
- 3-1《百合花》(說課稿)高一語文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 必修上冊)
- 2023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七 分一分與除法第5課時 小熊開店說課稿 北師大版
- 3 天窗(說課稿)2023-2024學年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8和9的加、減法的應用》(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Unit 1 Art Using language 2 說課稿 -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 Unit 5 Colours Lesson 1(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一年級上冊
- 2023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 1 大數(shù)的認識第4課時 億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比較說課稿 新人教版
- XX站SCADA系統(tǒng)升級改造施工方案(模板)
- 偶函數(shù)講課課件
- 中醫(yī)治療“濕疹”醫(yī)案72例
- 《X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14000字(論文)》
- 交通工程公司乳化瀝青儲油罐拆除工程安全協(xié)議書
- YS/T 441.1-2014有色金屬平衡管理規(guī)范第1部分:銅選礦冶煉
- GB/T 23791-2009企業(yè)質量信用等級劃分通則
- 員工自主報告和舉報事故隱患獎勵匯總表
- 清代文學緒論
- 阿里云數(shù)字化轉型生態(tài)介紹課件
- 《控軋控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