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壓力學說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人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壓力,處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尤其如此,在壓力的
作用下,人會產生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應。從2。世紀中期開始,壓力
作為聯結社會心理事件與疾病之間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到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護理學等
不同學科領域中。學習壓力的理論及知識,可以幫助護士明確服務對象的壓力,采取相應的
護理措施幫助其減輕壓力,提高身心適應能力,進而維護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
弟一空?建
壓力是一種跨越人格與文化、時間與空間的全人類經驗。早在1皿7年,伯納德(Claude
Bernard)提出,內在和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會干擾生物體的功能,生物體必須想辦法適應以求生
存。1925年,坎農(WalterCannon)首先使用了"壓力"一詞。他觀察到,暴露于寒冷、缺
氧及缺血環(huán)境中的有機體會出現戰(zhàn)或逃的應激反應,認為這是有機體處于壓力下的反應,提
出了“內穩(wěn)態(tài)”的概念,即機體內存在明顯的、復雜的緩沖系統(tǒng)及反饋機制,當機體內部環(huán)
境的穩(wěn)定狀態(tài)被打破以后,機體會通過其緩沖系統(tǒng)及反饋機制,自然產生一種促進個體恢復
穩(wěn)定狀態(tài)的持續(xù)性因素。1的£年,席爾(HansSelye)將壓力的概念應用于生物醫(yī)學領域。
了解有關壓力的概念,可以幫助護士正確理解壓力,明確壓力的意義。
一、壓力的概念
壓力(3"=)一詞來源于拉丁文“6"皿區(qū)€?'',即緊緊捆扎或用力提取的意思。壓力的概
念最早應用于物理學,意為“張力”,后被借用在醫(yī)學及社會心理學中。在現代漢語中,
Stress),一詞的翻譯有"壓力"、"應激"、"緊張”,本文選用“壓力”一詞。
壓力是個復雜的概念,不同的學科對壓力有不同的解釋。如生理學家用血壓上升等生理
現象來描述壓力;心理學家則用焦慮等情緒反應來描述壓力。盡管不同的學科對壓力研究的
側重點不同,對壓力有不同的解釋,但目前普遍認為,壓力是個體對作用于自身的內外環(huán)境
刺激做出認知評價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的生理及心理緊張性反應狀態(tài)的過程。此定義將
壓力看成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包括刺激、認知評價及反應三個環(huán)節(jié)。
L刺激將壓力作為自變量或刺激物,重點研究能夠引起壓力反應的刺激物的特點,
如從各種日常生活事件中研究能引起心理緊張及不良情緒的因素,以控制或減少這些因素對
人的影響,減輕個體的壓力反應。
2認知評價將壓力作為中間變量,即介于刺激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探討調
節(jié)刺激物與壓力反應之間的心理中介因素的作用,強調壓力反應的主導作用是認知評價,認
為壓力不是環(huán)境刺激的直接結果,而是環(huán)境刺激通過人的認知評價,只有被評價為緊張性的
刺激物時,才能引起壓力反應。因此,壓力是人對環(huán)境刺激認知評價后的產物。
,1反應將壓力作為因變量或反應,認為壓力是緊張性的刺激物作用于人以后所產生
的一種反應狀態(tài)。重點研究在壓力狀態(tài)下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反應。
二、壓力源的概念
壓力源又稱應激源或緊張源,指任何能使個體產生壓力反應的內外環(huán)境的刺
激。換句話說,任何機體內外的刺激,只要能引發(fā)干擾內穩(wěn)態(tài)的就是壓力源,包括任何與機
體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相異的因素。一般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以下四類:
L軀體性指對個體直接產生刺激作用的各種刺激物,包括各種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及生理病理因素的刺激。物理性因素如過度的冷熱刺激、過強或過暗的光線、醫(yī)療環(huán)境的噪
音等?;瘜W性因素如藥物、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等。生物性因素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各
種微生物。生理性因素如月經期、妊娠期、更年期的改變,或基本需要如饑餓等沒有得到滿
足。病理性因素如各種疾病的改變(缺氧、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外傷和手術等。
2.心理性主要指來自大腦中的緊張信息而產生的壓力。如參加考試或比賽、學習成
績不理想、工作難以勝任等造成不祥的預感和心理挫折及心理沖突等。
社會性指因各種社會現象及人際關系而產生的刺激。包括各種全球性的、國家性
的、地區(qū)性的、團體性及個人性的社會現象或人際關系。如戰(zhàn)爭、地震、水災、火災、工廠
倒閉、下崗、失戀和人際關系糾葛等。
4.文化性指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的刺激。如個體從一個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到一個陌
生的文化環(huán)境后,由于語言、風俗習慣、信仰、社會價值觀等方面的改變而引起的心理
沖突。
壓力源從本質上講,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并非每一種壓力源都會對個體造成影響。壓
力源是否對個體形成壓力決定于個體本身的感受、現存的或潛在的支持系統(tǒng)、當時所處的情
景、壓力源的性質、強度、頻率、數量、影響范圍、持續(xù)時間、可預測性等因素以及所采用
的應對方式等。
三、壓力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壓力難以避免,但個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又不能缺少壓力的刺激。因此,壓力對
個體具有消極和積極的雙重作用。
(一)壓力的積極作用
壓力是一切生命生存及發(fā)展所必須的,如果沒有一定的壓力,一切生命活動都將停止。
因此,壓力對人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具體表現為:
1.適當的刺激是維持正常人體活動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相應的生理及心理反應,人
體的生命活動將會停止。例如,如果沒有與“渴”有關的壓力反應,人將會因脫水而死亡;
如果沒有需要維護個人自尊的心理壓力,人可能會一事無成。
2.適當的壓力有利于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如果一個人處于正常的刺激環(huán)境,則會發(fā)
育正常,并能應付內外環(huán)境的刺激。反之,如果經常處于一個剌激較少的環(huán)境,則適應能力
降低。例如,如果兒童嬌生慣養(yǎng),長大成人后的適應社會環(huán)境及獨立生活的能力會受到一定
的影響,并易受各種刺激的傷害。
3.適當的刺激能使機體處于應對刺激的緊張狀態(tài)適當的壓力可以提高機體的警覺水
平,促使人們隨時應對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二)壓力的消極作用
突然而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長期慢性的壓力狀態(tài)既可以損害人們的社會功能,也可以降低
機體對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許多疾病的易罹患狀態(tài),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導
致軀體或心理疾病,同時各種慢性而持久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機體的健康。具體表現為:
1.突然的心理壓力對健康的影響強烈而突然的心理壓力會造成個體的喚醒不足,使
身心功能突然發(fā)生障礙或崩潰。強烈的精神創(chuàng)傷,如失戀或離婚等,會使個體產生抑郁、絕
望、憤怒等消極情緒及各種軀體癥狀,或使個體采用不恰當的應對機制,如攻擊性行為、自
殺,或產生其他的心理障礙等。
2.持久而慢性的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持久而慢性的壓力使人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身心
耗竭,而導致身心疾病。研究證明冠心病、高血壓、潰瘍病及神經癥等與壓力有一定的
關系。
a壓力對個體社會功能的影響當機體無法應對強烈的刺激時,會產生一過性的生理
紊亂或心理障礙,影響人的心理社會功能。如在求職面試時,考官臨時要求應試者用英語回
答問題,應試者由于毫無心理準備而壓力反應過度強烈,出現心理障礙,可能表現為手足無
措或目瞪口呆等,從而影響其正常能力的發(fā)揮。
第二▼次大壓力的學說
盡管從人類文明的開始,人就對壓力有一定的認識,但有關壓力的生理及社會心理學研
究是從19世紀中期以后才開始。特別是自席爾195。年提出壓力學說以來,壓力作為人類全
面認識健康與疾病的一個重要概念,已成為醫(yī)學、社會學、心理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研究重
點,并出現了許多與壓力有關的理論及學說,這些學說對指導護理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
節(jié)將重點闡述與壓力有關的四個常用學說。
一、席爾的壓力與適應學說
席爾(HansSelye,1907?1982)是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家。于1926年就讀醫(yī)學院二
年級時開始了對壓力的研究,并根據對人及動物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壓力與適應學說”,
于1950年出版了其第一本專著《壓力》,其壓力理論對壓力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被稱
為“壓力理論之父”。
(-)壓力與適應學說的基本概念
1一壓力源席爾認為,壓力源是引起全身系統(tǒng)反應的各種刺激,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
評價分為兩種:積極壓力(puTresC及消極壓力(distress),對壓力的不同認知評價可以引起
不同的反應。
2一壓力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內外環(huán)境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緊張性、非特異性反應。
這種反應包括一般適應綜合征及局部適應綜合征。
3.一般適應綜合征又稱全身適應綜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是人
體對壓力源的全身性、緊張性、非特異性反應。
4.局部適應綜合征(IxxalAdaptationSvndrome.LAS;機體在出現全身反應的同時所
出現的某一器官或區(qū)域內的反應。
(二)適應反應的過程
人體的這種面對壓力源刺激的全身性、非特異性反應涉及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主要是神經
及內分泌系統(tǒng)的反應。其中下丘腦、垂體及腎上腺在反應中起重要的作用(見圖5-1)。身體
的壓力反應按照一定的階段性過程進行,分為以下三期:
1.警告期(alarmstage)是人體覺察到威脅、激活交感神經系統(tǒng)而引起的搏斗或逃跑
的警戒反應。在壓力源出現后很短的時間內,人體會產生一系列自我保護性的調節(jié)反應,主
要以身心動員各種生理及心理防衛(wèi)機能以應對壓力源為特點,其目的是喚起體內的防御能力
以維護內穩(wěn)態(tài)。在生理方面主要通過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使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去抵御壓力源。
生理反應幾乎涉及身體的各個器官,持續(xù)的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小時。在心理方面主要通過促
進人的心智活動而增加認知的警戒性。如果防御反應有效,則機體會恢復正?;顒樱蠖鄶?/p>
短期的壓力源都會在這個階段得到解決,使機體恢復正常。如果人持續(xù)地暴露于有害刺激之
下,在產生警告反應之后,機體就轉入第二反應階段。
I壓力*
一七二
ACTH=||WtN桑統(tǒng)
燈上?皮質胃上??加
II皮質激索,
拄皮質**,
I全身顯應媒合衽,GAS)I
ffl5-1壓力反應的神經內分泌途徑
2.抵抗期(resistancestaae)此期以副交感神經興奮及人體對壓力源的適應為特征。如
果人體不能控制外界刺激的作用,或者由于第一階段的反應沒有排除或解決壓力源,使壓力
持續(xù)存在,人需要動員各種身心力量去對抗及適應壓力源。人體與壓力源處于抗衡階段。在
緊張期所產生的各種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在此期均趨于正常,并開始修復受傷的組
織。如果壓力源過大,人體的抵抗能力無法克服,則會進入第三個反應階段。
工耗竭期(exhaustionstage)如果壓力源的強度很大,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或出現了新
的壓力源,人體在適應過程中進一步的耗盡了適應能量,不能代償性的應對壓力源,抵抗能
力已經達到極限,隨之迅速崩潰。此時,容易出現各種身心疾病或嚴重的功能障礙,導致全
身衰竭,最終可能會面臨死亡。
席爾認為,適應的程度與人的應對能力及壓力源的強度及持續(xù)時間有關。有機體所儲存
的適應能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能量被耗竭,有機體會缺乏適應壓力的能力,最終的結
壓
力
抵
抗
水
平
雖然席爾的壓力與適應學說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研究有重大的貢獻,但當時由于生物醫(yī)
學模式的局限,過分側重壓力狀態(tài)下人的生理反應,而忽視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反應。因
此,在席爾研究的基礎上,許多學者展開了對壓力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促進了有關壓力的心
理模式的發(fā)展。
二、拉扎勒斯的壓力與應對模式
拉扎勒斯(Richard工Lazarus.1922?2002)是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應激理論的現代代
表人物之一。他從2。世紀60年代開始對壓力進行了心理認知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壓力與應
對(stressandcoping)模式,1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
(-)壓力的概念
拉扎勒斯認為壓力是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人認為內外環(huán)境刺激超過自身的應
對能力及應對資源時,就會產生壓力。因此,壓力是由于內外需求與機體應對資源的不匹配
破壞了個體的內穩(wěn)態(tài)所致。
(-)壓力與應對學說的中心思想
壓力源作用于個體后,能否產生壓力,主要取決于兩個重要的心理學過程,包括認知評
價及應對(見圖5-3).
樂力源結果
M城
解
決
情
問
緒
題
圖5-A拉扎勒斯的壓力與適應模式圖
1.認知評價(cognitiveappraisal)拉扎勒斯認為認知評價是指個體覺察到情境對自身
是否有影響的認知過程,包括對壓力源的確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對自身應對能力的評價。
主要的心理活動包括感知、思考、推理及決策等。認知評價包含三種方式:初級評價、次級
評價及重新評價(圖5-4)
初級評價(primaryappraisal]:是指人確認刺激事件與自己是否有利害關系及與這
種關系的程度。初級評價所要回答的問題是"我是否遇到了麻煩?”。初級評價的結果有三
種:與個人無關的、有益的、有壓力的。
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件可能與個人無關,它對你的生活及健康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如
公共汽車上,你身邊的一位婦女大聲謾罵,原來她在用手機與其丈夫爭執(zhí)離婚財產的問題,
這事與你無關,所以對你的生活及健康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一些事件可能對個人有益,說明
這些事件是良性或正性的,至少是中性的,一般不要求很高的應對技巧。當人感到環(huán)境中的
事件對身體或心理會有傷害時,便出現了壓力反應。當一個事件被評價為有壓力時,可能有
三種情況:傷害或損失性、威脅性、挑戰(zhàn)性。
傷害性評價的性質一般與真實或預期的損傷有關,這種損傷一般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或資
源有較大的損害,如與配偶或孩子分離、親人死亡、失業(yè)、破產、自尊心受損、患有各種嚴
圖X拉薩勒斯的三級認知評價
重的身心疾病等。
威脅性評價指某一情景所要求的能力超過個人的應對能力時,該事件被評價為威脅性。
這種評價的感情基調是消極的,它與損失評價所不同的是預感傷害性事件將要發(fā)生,而事實
上沒有發(fā)生。
挑戰(zhàn)性評價是將某一事件評價為冒險性的,其感情基調是興奮及期待,其中也包含焦慮
與不安的成分。
(2)次級評價(secondaryaDDraisal):是對個人應對方式、應對能力及應對資源的評價,
判定個人的應對與事件之間的匹配程度。它所要回答的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做什
么?”次級評價可以改變初級評價的結果,如果相信自己能成功適應壓力,壓力就會減輕。
次級評價后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如傷害或損失性評價會出現憤怒、焦慮、悲傷、害
怕、恐懼、慚愧、嫉妒等負性情緒。挑戰(zhàn)性評價會出現希望、信心十足或焦慮性反應。如評
價結果為有利的,會出現高興、驕傲、滿足和幸福等正性情緒。
(3)重新評價(reappraisal):是指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評
價,實際上是一種反饋性行為。如果重新評價結果表明行為無效或不適宜,人們就會調整自
己對刺激事件的次級評價甚至初級評價,并相應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重新評價不
一定每次都會減輕壓力,有時也會加重壓力。因此,拉扎勒斯指出:“有效化解壓力的關鍵
在于對壓力的積極評價?!?/p>
,應對(coping)拉扎勒斯認為,應對是應用行為或認知的方法努力處理環(huán)境與人內
部之間的需求,解決二者之間的沖突,包括評價壓力的意義、控制或改變壓力的環(huán)境、解決
或消除問題、緩解由于壓力而出現的情緒反應。
應對方式包括采取積極行動、回避、任其自然、尋求信息及幫助、應用心理防御機制
等。應對資源包括健康及良好的機能狀態(tài)、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判斷能力、
信仰及價值觀、社會支持系統(tǒng)以及物質財富等。應對的功能有兩種:解決問題或緩解情緒。
應對的結果會影響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及觀念、各種社會能力及身心健康等。
三、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與疾病關系學說
1967年,美國精神病學家霍姆斯(ThcmaxHnlmrs)和拉赫(Kirknrd開始對壓力
進行定量研究,他們將生活中對人的情緒產生不同影響的事件稱為生活事件,提出了生活事
件與疾病關系的學說。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生活事件是一種需要生理和心理雙方面都
進行適應的壓力。個體在適應生活事件時,需要消耗較多的能量以維持機體內部的恒定狀
態(tài)。如果個體在短期內經歷較多的生活事件,引起了機體的劇烈變化,機體本身就會因過度
消耗而容易出現疾病。
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生活變化,生活事件的普遍性及強度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生活事件可能影響所有的人,如人的衰老過程。而某些生活事件比其他生活事件難以適
應,如親人的死亡、家庭關系的突然變化等。
霍姆斯和拉赫將人類的主要生活事件歸納為43種,用生活變化單位(LifeChanacUnit.
I.CU)來表示每一生活事件對人影響的嚴重程度,編制了社會再適應評分量表(SncbdRfd-
iustmentRatineScale,SRRS)>具體內容見表5-1.
表5-1社會再適應評分表
生活變化單位生活變化單位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
(LCU)(LCU)
1喪偶10023.子女離家29
2.離婚7324.姻親間的不愉快29
X分居6525.個人的突出成就28
4.入獄6326.配偶開始上班或失業(yè)26
5.家庭成員死亡6327.開始上學或終止學業(yè)26
6.外傷或患病5328.生活條件的變化25
7.結婚5029.個人習慣的改變24
8.被解雇4730.與上司發(fā)生矛盾23
9.復始4531.工作事件及條件的改變20
10.退休4532.搬家20
11.家庭成員患病4433.轉學20
12.懷孕4034.娛樂方式的改變19
13.性生活向期3935.宗教活動的改變19
14.家庭添員3936.社交活動的改變18
15.調換工作崗位3937.借貸一萬元以下17
16.經濟情況的改變3938.竦眠習慣的改變16
17.好友死亡3739.家人團聚次數的改變15
18.工作性質的改變3640.飲食習慣改變15
19.夫妻爭吵次敷的改變3541.休假13
20.借貸一萬元以上3142.圣誕節(jié)12
21.喪失抵押品的贖取權3043.輕度違法事件11
22.職別變動29
SRRS主要用于收集個體在近一年內的生活事件數目,用量化方式評估其生活變化的程
度,以推斷個體罹病的幾率?;裟匪购屠諏γ绹?000多人的調查發(fā)現,LCU與疾病發(fā)生
密切相關,若一年內的LCII不足1SC分,提示下一年基本健康;若LCU為15。?300,次
年有50%可能患??;若1。”累積超過30()分,次年患病的可能性為70%。與生活事件明顯
相關的疾病有心肌梗死、猝死、中風、運動損傷、結核病、工傷事故、白血病、糖尿病等。
1976年SRKS發(fā)表后,霍姆斯強調使用此表時要注意事件發(fā)生與起病相距的時間以及
事件對人影響的性質。SRRS中包含有良性的、期望的事件,如結婚、休假等,但也有不期
望的事件,如死亡、監(jiān)禁等。霍姆斯認為不管是期望還是不期望的事件都與疾病的發(fā)生有
關,評定的重點在于生活事件本身對當事人情緒變化的影響。但霍姆斯和拉赫的研究忽視了
個體差異的影響,因為生活事件只是環(huán)境中的誘發(fā)因素,個體是否真正出現心理問題,還取
決于個體對同一生活事件的認知評價。
四、危機學說
壓力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感受到的一種身心反應,而危機不同,它屬于生活中偶發(fā)
事件,為人類的生存標注出各種悲歡離合的標點。
(一)危機的概念
危機(“;山)一詞來源于拉丁語"Itrkk"及"krincin",意為轉折點、分開或決定。中
文危機一詞含有危險及機遇兩層意思。危機在社會生物領域的研究及應用是從2。世紀60年
代開始的。
危機研究專家卡普蘭(GeraldCaplan)認為,危機是一個人重要的生活目標遇到障礙,
利用常規(gu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無法解決問題時,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亂及瓦解。簡單地說,
危機是人體的平衡狀態(tài)突然遭到破壞后的反應。
(二)危機的原因及特征
1-危機的原因人生的許多生活事件,如果破壞了日常生活的常規(guī),則會產生危機,
個人的生活危機是由重大的生活變化或生活事件而引起的,如遇到家人突遭不幸、嚴重的意
外事故、突然失業(yè)或遭受其他的生活打擊。按照危機的起源,可以將危機的原因分為以下
兩類:
(1)發(fā)展性危機(developmentalcrisis):發(fā)展性危機是成長的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困難或
危機,一般是可以預測的,如學齡期兒童的入學危機、青春期的心理認同危機、成年人的結
婚、老年人的退休等危機。
(2)情境性危機(situationalcrisis):情景性危機是不可預測的突發(fā)事件所造成的危機,
如家人突遭不幸、配偶或孩子行為不軌、突然的婚姻問題、嚴重的意外事故、突然失業(yè)或出
現經濟問題及其他各種意外事故等。
2.危機的特征
(1)普遍性:生活危機貫穿于全人類的生活中,任何民族、宗教、文化或社會階層的人
都可能發(fā)生生活危機,而生活危機一定有主觀能感受到的誘發(fā)事件存在。
(0時限性:一般危機持續(xù)的時間多為4?6周,然后危機解決,或導致惡性循環(huán)。
(3)循環(huán)性:危機具有惡性循環(huán)的特征。即當一個危機事件發(fā)生后,接著會引發(fā)一系列
的危機事件。
(4)綜合性:處于危機狀態(tài)的人一般會出現身心綜合性的反應,如出汗、顫抖、恐慌
等,嚴重者會出現人格解體或社會功能受損。
(三)危機過程
危機是人的一種緊急壓力反應。當危機發(fā)生數小時或數天后,人會出現思維混亂,日常
生活秩序混亂,憂郁不安、害怕、焦慮、緊張等直接的心理情緒反應,并進入“面對或逃
避”的準備狀態(tài),以幫助人應對危機,解決問題。結果是危機解決或出現更加嚴重的混亂。
危機過程主要包括以下階段:
1.當危機事件嚴重的威脅了人的內在平衡時,人會嘗試使用各種解決危機的方法,在
此階段,會產生焦慮及緊張感。適當的焦慮可以引導個體采取行動,解決問題。
2.當各種所嘗試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不能成功的解決問題時,危機下的人會出現混亂,
進入不平衡狀態(tài),焦慮感增加。
J當緊張焦慮感進一步增加時,人會動員所有的內外資源,企圖重新恢復自我平衡。
在此階段,人會從各種角度來考慮問題,也許會放棄原來的目標。
4如果危機沒有解決,也無法逃避,心理壓力會更高,焦慮更加明顯,正常的生活秩
序完全被破壞,甚至會產生嚴重的身心障礙及個體的崩潰或瓦解現象。
(四)危機對人的影響
遇到危機,人們多會將它與“危險”聯系起來,但危機除了破壞原有的平衡外,也預示
著機會或轉機。在危機的關鍵時刻,如果處理得當,不僅可以扭轉危機的局面,轉危為安,
而且人會由于經歷了特殊的危機事件而更加成熟,學習到了更多的處理危機的技巧,在危機
的鍛煉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成長,取得更好的平衡與和諧,各種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會變得更
加成熟及健康。
相反,如果危機處理不當,不能圓滿地解決危機問題,達到自我解脫,走出困境,則人
無法恢復原來的身心平衡,甚至會出現惡性循環(huán),形成人格障礙,創(chuàng)造力下降,對生活失去
信心,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危機會對人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取決于個人的應對及處理危機的
能力及技巧、周圍的影響因素、處理危機的資源等因素。
第三節(jié)個體對壓才的反應、建底灰應時
壓力源作用于人體后,將產生一系列的壓力反應。同時,為了維持機體內穩(wěn)態(tài),個體必
須使用一定的應對技巧來適應壓力。如果適應成功,就會保持或恢復內穩(wěn)態(tài)。如果適應不成
功,則會產生各種身心反應甚至疾病。
一、壓力反應的概念
個體對壓力源所產生的一系列身心反應稱為壓力反應(stressresponse)°壓力反應有不
同的分類方法,一般分為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兩大類。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經常同時出現,
生理心理指標還可檢測個體是否承受著過多過大的壓力。
(一)生理反應
大量試驗與觀察證實,機體處于壓力狀態(tài)時,可通過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內分泌系
統(tǒng)、中樞神經介質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等變化影響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出現器官功能障礙,如常
見的生理反應有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括約肌失去控制、免疫力降低等。
(二)心理反應
包括認知反應、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
I.認知反應(cognitivereaction)在壓力作用下,個體心理上的內穩(wěn)態(tài)遭到了破壞,導
致認知能力發(fā)生改變。認知的壓力反應分為積極及消極的兩種。積極的心理反應可以使人保
持適度的警覺水平及情緒張力,注意力集中,對事物的敏感性增加,判斷能力及解決問題的
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種積極的反應有利于機體對傳入信息進行正確的認知評價,選擇
積極的應對策略,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應對能力。
消極的認知反應指情緒過度激動或抑郁,使認知能力降低,使機體不能正確地評價現實
情景,因此也不能選擇有效的應對策略,具體表現為:
(1)感知混亂:對重要的事物感知遲鈍,對不重要的事物感知敏感。
(2)判斷失誤:注意力不集中,對數字、時間、地點、人物及事物等的判斷錯誤,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
(3)思維遲鈍麻木:邏輯思維及抽象思維的能力下降,或固執(zhí)地集中于某些問題。有時
會出現思維混亂、無次序或出現病態(tài)的自我強化或分散。
(4)非現實性想象:想象與現實脫節(jié),或出現扭曲現實的預期反應。
(5)行為失控:認識失去對行為的控制作用,有時甚至會出現認識與行為的分離現象。
(6)自我評價喪失:出現身體心像及自我概念偏差,有時會出現病態(tài)的自負或自信。
2.情緒反應(emcticrwlrearticn)情緒是人的一種內心體驗,具有被動性,且差別多
樣。主要情緒反應包括:
(1)焦慮(anxielv):人們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或在作出某些重大決定時
所體驗的一種緊張不愉快的期待情緒。焦慮嚴重時,會成為驚恐。焦慮的典型表現為緊張不
安的期待情緒,面容緊繃,無法安靜,常做一些無意義的小動作。
(2)恐懼(fear):面對威脅產生的一種帶有回避傾向的害怕感。恐懼一般表現為交感神
經興奮以動員全身隨時逃離有壓力的環(huán)境??謶峙c焦慮的區(qū)別主要是引起恐懼的壓力源一般
為真實的事件或人物。
(3)抑郁(depression):情緒低落、心境悲觀、無愉快及希望的感覺。表現為自我感覺
不良,對日常生活缺乏興趣,有自責傾向,自我評價降低,多伴有食欲障礙、睡眠障礙及多
種軀體的不適感,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4)憤怒(an&er):個人價值觀或人生目標出現挫折,自尊心受到威脅或傷害時的過激
反應。憤怒可以用公開的形式表達,如沖動性、攻擊性行為,也可能被掩蓋而用其他的方式
表達出來。
(5)敵意(hostility):一種不友好的憎恨情緒,表達方式有公開性及隱蔽性兩種。公開
性表達方式為辱罵或諷刺,而隱蔽性的表達不易察覺。如一個表面安靜,不與別人交往的
人,內心可能會有強烈的敵意。
(6)自憐(sell-pity):一種對自己感到憐憫及惋惜的情緒,包含對自身焦慮及憤怒兩種
成分,表現為悲哀、缺乏安全感及自尊心、嘆息、抱怨不斷等。
3.行為反應(behavioralreaction)有時在壓力作用下由于強烈的情緒反應及認知能力
的降低,使個體對行為的控制力降低或喪失,出現無目的性動作,行為混亂、無次序,行為
方式與當時的時間、地點及人物不符。常見的壓力行為反應有渴望隱退及回避,飲食習慣改
變,采取拖延政策,增加飲用刺激飲品,如咖啡及茶,頻頻抽煙,濫服藥物,甚至做出自殺
行為。
二、壓力的適應
(一)適應的概念
適應(adaptation)一詞來源于拉丁文"adaptare",意為使配合或適合。道氏醫(yī)學詞典
(Dorland'sillustratedmedicaldictionary)對適應的解釋為“生物體以各種方式調整自己以適
應環(huán)境的一種生存能力及過程”,即個體為了維持恒定的狀態(tài)所使用的一切技巧。適應是一
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區(qū)別有生命機體和無生命物質的一個特征,是機體維持內穩(wěn)態(tài)、保證自己
能應對壓力源以及健康生存的基礎。
(二)適應的層次
人類作為一種社會生物體,比其他生物對壓力的適應過程更為復雜,所涉及的范圍更
廣,包含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技術四個層面的適應。
1.生理層次(physiologicalleveD生理適應是指當外界的刺激發(fā)生改變,影響人的內
穩(wěn)態(tài)時,個體以代償性的生理變化來應對刺激的過程。例如,個體的體溫、血壓、血糖等許
多生理活動均呈晝夜節(jié)律性改變。如果從中國乘飛機到美國,數小時內跨越幾個時區(qū),旅客
體內的生物鐘與所處當地時鐘節(jié)律出現差異,會引起頭昏、頭脹,不易入睡、易醒、疲倦、
食欲差等,出現時差反應。旅客需要時間和技巧來適應時差,但時差適應因人而異。
壓力的生理反應涉及機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已在上節(jié)席爾的壓力與適應理論中描述。這
里需要指出的是,席爾壓力與適應理論較符合機體的急性壓力反應。但對于慢性的壓力,機
體的生理反應及適應則是一種累積的效應。
2心理層次(psychologicallevel)心理適應是指當人們經受心理壓力時,如何調整自
己的態(tài)度去認識和處理情況。一般來說,心理適應主要是應用心理防御機制。
(1)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機制(PsychologicalDefenseMechanisms)乂稱心理
防衛(wèi)機制或自我防御機制(EcoDefen$eMechanisms),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屬于精神分析
學概念范疇。是指人們在面對壓力源時,采取的自我保護的心理策略,以減輕焦慮、緊張和
痛苦。弗洛伊德認為這種心理策略是無意識的被動的,其理論解釋以本能學說為基礎。
(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及內容: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有以下14種。
1)否定(denial):對自己無法接受的事實潛意識地加以拒絕,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并不是有意否認事實。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為自己辯解,將面臨的窘迫處境合理
化,以掩蓋自己的行為動機或解釋結果。合理化有好惡、抱怨及需要三種類型。好惡型指以
自己的好惡為理由而掩蓋不足,以維護自尊,如"酸葡萄效應"。抱怨型指將自己的過失歸
于客觀原因,以推卸責任,減輕內疚,如“難題效應”。需要型指將自己的行為動機歸為當
時的需要而解脫自己。
3)轉移(:將一種情緒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種可以接受的目標上。即將
自己對某人無法發(fā)泄的情緒發(fā)泄到可以接受的人或物身上。
4)投射(projection):將自己的錯誤夸張地歸于他人,以解脫自己。
5)認同(identification):有意識或潛意識地接受所仰慕的人的品質及行為。
6)退化(:是人的心理階段暫時脫離現實的倒退性行為,即在遇到困難或挫
折時,回復幼年時的幼稚行為以應對現實,滿足自己的需要及欲望。
7)幻想(fantasy);用白日夢的方式來逃避現實,減輕痛苦。
8)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nnl:極力否認自己所忌諱的動機及行為,米取與自己動
機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及行為,以掩蓋自己本來的愿望。
9:潛抑(repression::將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感情、思想及沖動潛意識的加以抑制。
101抑制(suppression):用理智的力量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及心理需求。
11)補償(compensation):潛意識地企圖克服事實上或想象中的不足而產生的自卑感,
用各種方法來彌補由于身心不足而產生的自卑感。
12)升華(sublimation):將被壓抑的原始沖動或欲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方式表
達出來。
13幽默(humor):以自嘲的方式來緩解窘迫的處境及心理壓力。
“選擇性忽視(selectiveinattention):潛意識地忽視對自己不重要或煩惱的事情。
(3心理防御機制的特點及意義
1)心理防御機制可見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動,是人維護自尊及自我價值感的方法,如果
應用得當,會幫助人減輕壓力。如果過度使用,會使心理精力大量消耗,心理彈性受損,甚
則出現病態(tài)人格。
為心理防御機制并不都行之有效。除升華、幽默等防御機制外,多數機制是被動地、
消極地適應,即便奏效,在一定程度和時間內能緩解焦慮和痛苦,但只是暫時的。因為這些
機制歪曲、否認和掩蓋了事實。
3)個人依自己的人格特點常應用幾種固定的心理防御機制。
4)心理防御機制的應用具有多樣性、交叉性及共同作用性。
5)心理防御機制隨情景而定,在一種情景下屬于心理防御,但受動機及條件的制約,
在另一種情景下則不屬于。
3.社會文化層次社會文化層次包括社會適應和文化適應。社會適應指調節(jié)自己的個
人行為,以適應社會的法規(guī)、習俗及道德觀念的要求。如在醫(yī)院工作的護士,除掌握護理知
識與技能外,還必須熟悉并適應醫(yī)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做好護理工作。文化適應
指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某一特殊文化環(huán)境的要求。
社會文化適應有積極及消極之分,積極的適應包括保持與社會環(huán)境的接觸及對社會環(huán)境
的興趣,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尋求各種社會支持,適當地改變自己原有的價值觀念
等,以利于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消極的社會文化適應表現為脫離與社會的接觸,喪失
對人或事物的興趣,人際關系緊張或冷淡,放棄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正常地工作及
生活,對各種社會支持抱否定態(tài)度,不能隨環(huán)境的改變而適當地改變自己,降低了個人的社
會文化適應能力。
4.技術層次人類在使用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創(chuàng)造,新技術改變了
我們的周圍環(huán)境,并控制了自然環(huán)境中的許多壓力源,但不幸的是,現代化的先進科學技術
幫助了人類的同時,也造成了新的壓力源,如水、空氣、噪音污染等。如遇到干旱天氣,人
類可應用人工降雨技術實施人工降雨,雖然人工降雨對農業(yè)作物的生長很有好處,卻會給交
通運輸造成不便,這種連帶的影響根據目前的科學水平尚無法避免,需要人類適應。因此,
技術性適應是指人類對現代化的先進科學技術所造成的新的壓力源的適應。
(三)適應的特點
所有的適應層次,無論是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文化的、技術的,都有如下共同的
特性:
1.所有的適應反應,都力圖最大限度地維持機體的內穩(wěn)態(tài)當個體遇到壓力源的刺激
時,會動員身心的所有力量以適應壓力源對個體所造成的不平衡。
2.適應是一種主動的反應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服從或接受壓力源當人面對壓力源時,
會主動地應戰(zhàn)或逃避。如當人感到饑餓時,會主動地尋找食物。
X個體在適應過程中會保持自己的特征每個人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
源,但不會由于壓力的適應而喪失自己的個性及行為特征。
4.適應能力因人而異適應能力強的人,面對壓力,會及時調整自己,以積極的方式
適應壓力。
5.適應是有限度的雖然壓力源的作用會使人改變以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但適應不能超
過一個人的身體、社會心理及精神的穩(wěn)定范圍。
6.適應能力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由于遺傳、性格及個人經歷等因素的不同,對壓力的
適應程度及方式不同。
三、壓力的應對
(-)應對的概念及分類
應對是壓力與健康的中介機制,對身心健康的保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應對的概念
是多維度的,有非常豐富而又不統(tǒng)?的內涵。例如,從應對的主體角度看,應對涉及個體的
心理活動(如再評價)、行為改變(如回避)、軀體變化(如放松);從與壓力過程的關系看,應
對涉及壓力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生活事件(如面對、回避、問題解決)、認知評價(如自責、幻想、
淡化)、社會支持(如求助、傾訴、隔離)和身心反應(如放松、煙酒、服藥);從對活動的態(tài)度看,
應對分為消極應對(如回避、幻想)和積極應對(如改變價值觀、主動解決問題);從對活動的指
向性看,有情緒定向應對和問題定向應對,其中情緒定向應對與心理防御機制(如前所述)有
關,問題定向應對與心理應對機制(psvcholoKtca!coDinemechanisms)有關,是指人們在面
對壓力源時,采取有意識的主動的自我保護措施和家庭社會參與的應對策略。通過自覺地積
極地調整自身價值體系,改變自己對壓力的認識,藉以減少煩惱、焦慮等情緒反應,保持身
心健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話營銷培訓課程》課件
- 委托單信息安全保障-洞察分析
- 用戶體驗量化評估-洞察分析
- 信息安全框架構建策略-洞察分析
- 焰火生產廢水處理技術-洞察分析
- 音樂版權糾紛案例分析-洞察分析
- 《導游人員管理辦法》課件
- 學術影響力評估研究-洞察分析
- 網絡釣魚攻擊防御-洞察分析
- 藝術批評標準與方法-第1篇-洞察分析
- 北京市西城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卷
- 工程結算課件
- CNAS-CL02-A001:2023 醫(y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的應用要求
- ??低晿寵C攝像機檢測報告.文檔
- 部編小語一下三單元(《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么都快樂》)大單元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
- 體檢中心組織架構
- 森林撫育投標方案
- 中小學教育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 大班科學教案:我和風兒做游戲教案及反思
- 園藝治療概念、內涵與理論依據
- 后續(xù)服務承諾及保證措施-后續(xù)服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