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新高考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研究人員在相同且適宜溫度條件下分別測定了兩個作物品種S1、S2的光飽和點(光飽和點是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強度)。當增加環(huán)境中C02濃度后,測得S1的光飽和點沒有顯著改變,S2的光飽和點顯著提高。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S1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B.S1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C02濃度未達到飽和C.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未達到飽和D.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C02濃度不足2.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ATP主要是在線粒體內膜上產生的B.胰腺腺泡細胞轉運氨基酸的載體并不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C.腎小管重吸收水的結構基礎是其細胞膜上存在較多轉運水的物質D.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后,效應T細胞釋放溶酶體酶引起了靶細胞凋亡3.某些癌細胞中多藥耐藥(MDR)基因高度表達后,會使這些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抗性增強。MDR基因表達產物是P—糖蛋白(P—gp),該蛋白位于細胞膜上有ATP依賴性跨膜轉運活性,可將藥物轉運至細胞外,使細胞獲得耐藥性。而P—gp低水平表達的癌細胞內,某些化療藥物的濃度明顯升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P—gp轉運蛋白轉運物質的方式屬于協(xié)助擴散B.P—gp是由游離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的C.化療藥物可提高MDR基因高度表達的癌細胞比例D.提高癌細胞P-gp的活性為癌癥治療開辟了新途徑4.艾弗里完成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后,持反對觀點者認為DNA可能只是在細胞表面起化學作用形成莢膜,而不是起遺傳作用”。已知S型肺炎雙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變型(這種對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莢膜產生的)。下列實驗設計思路能反駁上述觀點的是()A.R型菌+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S型菌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預期出現(xiàn)S型菌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預期出現(xiàn)抗青霉素的S型菌D.R型菌+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抗青霉素的S型菌5.下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家系圖,其中一種遺傳病為伴性遺傳。人群中乙病的發(fā)病率為1/25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而乙病為常染色體顯性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現(xiàn)是交叉互換的結果C.若Ⅲ1與某正常男性結婚,則子代患乙病的概率為1/51D.若Ⅲ3和Ⅲ4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66.科研人員調查了某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首次測得的種群數(shù)量為N0,第t年測得的種群數(shù)量為Nt,如圖表示Nt/N0的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N3即為k/2B.圖中a值大于1C.圖中N1/N0代表種群增長速率D.圖中第6年,該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7.下列關于人類與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溫室效應會引起永凍土融化 B.植樹造林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C.工業(yè)用水封閉化屬于水體污染治理的措施 D.大氣中臭氧層減少會使人體免疫功能減退8.(10分)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一個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后,會對生活在其中的低營養(yǎng)級肉食動物和植食動物有捕食和驅趕作用。下列情況最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A.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的總量增加B.某些植食性動物的環(huán)境容納量增大C.該大型肉食性動物至少能獲得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的10%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wǎng)結構更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更強二、非選擇題9.(10分)鴯鹋油提取自澳洲動物鴯鹋(一種當?shù)爻R婙B類)的背部脂肪,具有很多用途,如促進傷口愈合,緩解關節(jié)炎等,也常與一些抗菌成分混合制成抗菌藥物,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1)隨著抗菌藥物被廣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藥性基因頻率發(fā)生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改變,人們迫切希望發(fā)現(xiàn)新結構的抗菌化合物。(2)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鴯鹋油的水溶性較差,所以不能在___________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清晰的抑菌圈,故將醇鵲油與乙醇和Tween81(一種乳化劑)混合均勻制成乳液。為確定鴯鹋油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研究人員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分別___________到LB培養(yǎng)基中,在37℃搖床條件下培養(yǎng)。搖床振蕩培養(yǎng)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一段時間后將上述培養(yǎng)基稀釋為一定濃度的菌懸液,加入不同稀釋濃度的鴯鹋油乳液并振蕩混勻,培養(yǎng)21h后測定菌體的存活狀況,結果如下表。鴯鹋油濃度/%菌體生長情況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1+++1.11156+++1.11313+++1.11625-++1.1125--+1.125--+1.15--+注:“+”表示有菌生長;“-”表示無菌生長。上述結果顯示:_______________。(3)常見抗菌藥物青霉素的抗菌機理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有人提出鴯鹋油可增大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已知多數(shù)細菌體內存在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和半乳糖,鄰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種乳糖類似物,可進入菌體,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為鄰硝基苯酚(一種黃色物質)。分光光度計可定量檢測溶液中某種物質的含量。為確定鵲油能否增大菌體細胞膜通透性,請你根據(jù)上述原理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10.(14分)已知某種動物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有眼(B)對無眼(b)為顯性。控制有眼、無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為了研究A、a與B、b的位置關系,選取一對表現(xiàn)型為灰身有眼的雄性個體和黑身無眼的雌性個體進行雜交實驗,所得F1雌、雄個體中均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無眼、黑身無眼。分析回答問題。(1)如果F1中四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1:1:1,則基因A、a和B、b的遺傳符合________定律;且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填?;騲”)染色體上,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證明上述推測,可選取F1中______________交配,統(tǒng)計子代雌雄個體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若只考慮題干中的兩對等位基因,預測其子代所有灰身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F1的四種表現(xiàn)型中,親本類型偏多,重組類型偏少,則F1同時出現(xiàn)上述四種表現(xiàn)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不同種類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等營養(yǎng)物質,若培養(yǎng)基中的某種營養(yǎng)物質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便不能生長。根據(jù)這一特性,可將微生物接種在只缺少某種營養(yǎng)物質的基礎培養(yǎng)基中,再將所缺的營養(yǎng)物質點植于平板上,該營養(yǎng)物質便逐漸擴散于植點周圍。該微生物若需要此種營養(yǎng)物質,便在這種營養(yǎng)物質擴散處生長繁殖,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圈,這種測定微生物營養(yǎng)需求的方法稱為生長譜法。某興趣小組嘗試用生長譜法測定某種大腸桿菌對糖類(碳源)的需求情況,操作流程如下:Ⅰ.培養(yǎng)基的制備。該小組所用無碳培養(yǎng)基配方如下(加水定容至1L):成分NaClKH2PO4K2HPO4(NH4)2SO4MgSO4·7H2O瓊脂質量(g)11.51.521.221同時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11%的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乳糖溶液各51mL。Ⅱ.將大腸桿菌懸液與溶化并冷卻至51℃的固體培養(yǎng)基混勻,倒平板。Ⅲ.將已凝固的平板背面用記號筆劃分為四個區(qū),并注明要點植的糖類名稱。Ⅳ.通過無菌操作分別加入蘸有不同糖類的無菌濾紙片,待平板吸收干燥后倒置培養(yǎng)24小時。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的問題:(1)無碳培養(yǎng)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對培養(yǎng)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的滅菌方法是___________。倒平板后用___________法進行接種。(2)該小組發(fā)現(xiàn)最終在培養(yǎng)基的四個區(qū)內均有菌落圈產生,但大小不同,據(jù)此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3)如果在此實驗中發(fā)現(xiàn)某一不被該大腸桿菌利用的碳源的點植區(qū)域也長出菌落圈,試分析可能的原因(寫出2條即可)______。(4)生長譜法還可用于某些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種生長因子能力的菌株)的篩選和鑒定,例如大腸桿菌經紫外線誘變處理后會產生一些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個體,現(xiàn)已純化并制備出某營養(yǎng)缺陷型的菌懸液,但不清楚是氨基酸缺陷型、維生素缺陷型還是氨基酸—維生素缺陷型,請簡要寫出用生長譜法進行鑒定的思路,并預期可能的結果及結論_____。12.某實驗小組制作了蛙的坐骨神經離體標本并置于適宜環(huán)境中,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G表示靈敏電流計,a、b處有兩個微型電極,陰影部分表示開始發(fā)生局部電流的區(qū)域,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靜息狀態(tài)時的電位,A側為_______電位(選填“正”或“負”),形成這種電位差的原因與________離子外流有關。(2)局部電流在膜外由__________(選填“興奮”或“未興奮”,下同)部位流向__________部位,這樣就形成了局部電流回路。(3)如果將圖甲中a、b兩處的電極置于神經纖維膜外,同時在c處給予一個強刺激,電流計的指針會發(fā)生兩次方向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轉。若將a處電極置于d處膜外(bc=cd),b處電極位置不變,則刺激c處后,電流計__________偏轉(選填“會”或“不會”)。(4)圖乙中結構②的名稱是___________,結構④的名稱是__________(5)圖乙中興奮只能由①傳向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釋放神經遞質的方式為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B【解析】
增大二氧化碳濃度后,暗反應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應剩余的還原氫和ATP,因此光的飽和點升高。當增加環(huán)境中C02濃度后,S1的光飽和點沒有顯著改變,說明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而S2的光飽和點顯著提高,說明原條件下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未達到飽和?!驹斀狻緼、光飽和點時,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濃度后,測得S1的光飽和點沒有顯著改變,可能原因是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不足,A正確;B、S1的光飽和點不變,可能是原條件下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飽和,B錯誤;C、增大二氧化碳濃度后,暗反應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應剩余的[H]和ATP,因此,S2的光飽和點升高,C正確;D、S2的光飽和點提高,可能是原條件下二氧化碳濃度不足,還沒有達到二氧化碳飽和點,D正確。故選B?!径ㄎ弧抗夥磻?、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2、D【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動物細胞的結構、功能、細胞凋亡以及物質的跨膜運輸?shù)?,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詳解】A、神經細胞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的ATP最多,該過程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A正確;B、細胞轉運氨基酸的載體有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和細胞質中的tRNA,tRNA的合成場所不是核糖體,B正確;C、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水的能力強,是因為其細胞膜上存在某種協(xié)助轉運水的物質即水通道蛋白,C正確;D、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后,引起靶細胞凋亡的是靶細胞自身溶酶體釋放的水解酶,D錯誤。故選D。3、C【解析】
糖蛋白的合成需要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的協(xié)調配合。P—糖蛋白(P—gp)位于細胞膜上有ATP依賴性跨膜轉運活性,說明此蛋白的運輸需要消耗能量?!驹斀狻縋—gp轉運蛋白轉運藥物消耗ATP,不屬于協(xié)助擴散,A錯誤;P—gp轉運蛋白是由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合成的,B錯誤;化療藥物會對癌細胞起選擇作用,P-gp轉運蛋白基因高度表達的癌細胞的抗藥性強,生存下來的比例高,C正確;提高癌細胞P—gp轉運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細胞的抗藥性,不利于癌癥的治療,D錯誤;因此,本題答案選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看清題干中相關信息“MDR基因表達產物是P—糖蛋白(P—gp),該蛋白位于細胞膜上有ATP依賴性跨膜轉運活性”,再根據(jù)題意作答。4、C【解析】
1、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的區(qū)別是前者沒有莢膜(菌落表現(xiàn)粗糙),后者有英膜(菌落表現(xiàn)光滑)。由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會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2、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R型細菌→小鼠→存活;S型細菌→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存活;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R型細菌→小鼠→死亡。【詳解】A、R型菌+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S型菌,不能反駁上述觀點,A錯誤;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S型菌,不能反駁上述觀點,B錯誤;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抗青霉素的S型菌,說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現(xiàn)了相應的性狀,DNA起遺傳作用,能反駁上述觀點,C正確;D、R型菌+S型菌DNA→預期出現(xiàn)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駁上述觀點,D錯誤。故選C。5、C【解析】
1、根據(jù)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的基因為A/a,根據(jù)其中一種遺傳病為伴性遺傳可知,甲病為伴性遺傳病,圖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為伴X遺傳病,又因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確定甲病不屬于伴X隱性遺傳,應為伴X顯性遺傳病,設相關的基因為B/b。2、根據(jù)人群中乙病的發(fā)病率為1/256,可知a基因頻率為1/16,A基因頻率為15/16,則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驹斀狻緼、根據(jù)分析可知,圖中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而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錯誤;B、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為aaXBXb,Ⅱ3的基因型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為aaXbY,則Ⅲ6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現(xiàn)是親本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時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結果,B錯誤;C、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則Ⅲ1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AA或Aa,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為2/3×2/17×1/4=1/51,C正確;D、Ⅲ3的基因型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為XbY,乙病相關的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30/256÷(30/256+225/256)=2/17,為AA的概率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為1/2,所以二者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17×1/2=1/34,D錯誤。故選C。6、D【解析】
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是抓住Nt/N0值的內涵,即:Nt/N0=1時,該種群的數(shù)量不變,Nt/N0>1時,該種群的數(shù)量增加。在此基礎上,分析曲線圖中橫、縱坐標的含義以及曲線的變化趨勢,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合理的解釋各種情境下的曲線含義,在解題的過程中就可以有效處理,得到答案。【詳解】A、k/2為ab/2,但不一定就是N3的值,A錯誤;B、a時Nt=N0,所以圖中a表示的值為1,B錯誤;C、圖中(N1-N0)/單位時間代表種群增長速率,C錯誤;D、1-6年Nt/N0>1,種群的數(shù)量增加,在第6年后Nt/N0的比值不變,此時該種群的數(shù)量已經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D正確。故選D。7、B【解析】
(1)臭氧層破壞原因:空氣中的氟利昂等物質的大量排放;危害:臭氧層破壞后,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將增加,給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危害(2)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體中,酸雨的pH<5.6(3)水污染表現(xiàn):富營養(yǎng)化;結果:若表現(xiàn)在海洋中稱為赤潮,若表現(xiàn)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稱為水華。【詳解】A、溫室效應會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永凍土將會融化,造成廣大區(qū)域內凍土公路、鐵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壞,A正確;B、植樹造林是防治溫室效應最有效的措施;防治酸雨最有效的辦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從燃料中把這些物質去掉,B錯誤;C、嚴格控制污染源、發(fā)展生產工藝無害化、工業(yè)用水封閉化、采用無水造紙法、無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處理廠等措施均屬于水體污染治理的措施,C正確;D、臭氧能吸收對人體和生物有致癌和殺傷作用的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從而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大氣中臭氧層減少會使人體免疫功能減退,D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要求考生識記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類型、產生原因、危害及緩解措施等基礎知識,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8、C【解析】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低營養(yǎng)級肉食動物和植食動物一般處于第二或第三營養(yǎng)級,當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一般所處的營養(yǎng)級較高,其從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中獲得的能量最少,是上一營養(yǎng)級的10%~20%左右。一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分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詳解】A、題干信息描述,大型食肉動物遷入以后,植食性動物會出現(xiàn)被捕食和被驅趕的現(xiàn)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固定太陽能的總量增加,A正確;B、某些低營養(yǎng)級肉食動物和植食動物被捕食和驅趕,可能有利于某些植食性動物的生長,造成其環(huán)境容納量增大,B正確;C、該大型肉食性動物至少能獲得上一營養(yǎng)級能量的10%,C錯誤;D、該題中引入新的物種,食物網(wǎng)結構更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更強,D正確;故選C。二、非選擇題9、定向固體接種供氧、目的菌與營養(yǎng)物質充分接觸大腸桿菌對鴯鹋油較為敏感,最小抑菌濃度約為1.1162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約為1.1125%,并且鴯鹋油對沙門氏菌沒有表現(xiàn)出抑菌性葡萄糖將大腸桿菌(或其他細菌)置于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再加入ONPG和一定濃度(≥MIC)的鴯鹋油,對照組不加鴯鹋油。一段時間后利用分光光度計測量鄰硝基苯酚的量,記錄并比較?!窘馕觥?/p>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常用到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是指供給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組織)生長繁殖的,由不同營養(yǎng)物質組合配制而成的營養(yǎng)基質。抑菌圈法又叫擴散法,是利用待測藥物在瓊脂平板中擴散使其周圍的細菌生長受到抑制而形成透明圈,即抑菌圈,根據(jù)抑菌圈大小判定待測藥物抑菌效價的一種方法?!驹斀狻浚?)隨著抗菌藥物被廣泛使用,抗藥性強的病原菌存活,病原菌的抗藥性基因頻率提高,發(fā)生定向改變。(2)鴯鹋油的水溶性較差,所以不能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清晰的抑菌圈。①將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分別接種到LB培養(yǎng)基中。搖床振蕩培養(yǎng)可以提高溶氧量、增加目的菌與營養(yǎng)物質的接觸。②從表中可知,不同稀釋濃度的鴯鹋油乳液中沙門氏菌均有生長,說明鴯鹋油對沙門氏菌沒有表現(xiàn)出抑菌性。1.11625濃度下,大腸桿菌停止生長,1.1125濃度下,金黃色葡萄球菌停止生長,說明大腸桿菌對鴯鹋油較為敏感,最小抑菌濃度約為1.1162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約為1.1125%。(3)乳糖由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組成。鄰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種乳糖類似物,可進入菌體,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為鄰硝基苯酚(一種黃色物質)。分光光度計可定量檢測溶液中某種物質的含量。為確定鵲油能否增大菌體細胞膜通透性,自變量是鵲油的有無,因變量是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觀測指標為鄰硝基苯酚的量。因此,實驗可設計為:將大腸桿菌(或其他細菌)置于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再加入ONPG和一定濃度(≥MIC)的鴯鹋油,對照組不加鴯鹋油。一段時間后利用分光光度計測量鄰硝基苯酚的量,記錄并比較。【點睛】本題以實驗的形式考查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篩選,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分析處理能力。10、自由組合常黑身雌性個體與灰身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未出現(xiàn)交叉遺傳現(xiàn)象灰身有眼雌雄個體1/6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常染色體上,灰身有眼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解析】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該題主要考察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和連鎖定律的遺傳特點?!驹斀狻浚?)實驗中選取一對表現(xiàn)型為灰身有眼的雄性個體和黑身無眼的雌性個體進行雜交實驗,所得F1雌、雄個體中均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無眼、黑身無眼,且四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1:1:1,符合兩對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中的測交實驗的比例,因此說明基因A、a和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雌雄個體中表現(xiàn)型的比例相等,沒有表現(xiàn)出性別上的差異,更沒有表現(xiàn)出交叉遺傳的特點,因此位于常染色體上;若要驗證其位于常染色體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可選擇讓雜合子自交來進行驗證,子代中的灰身有眼的雌雄個體基因型為AaBb,觀察其雜交后代的比例是否為9:3:3:1即可;AaBb個體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身個體的基因型為A_B_和A_bb,因此純合子占其中的比例為(1+1)/(9+3)=1/6;(2)灰身有眼的雄性個體和黑身無眼的個體雜交,所得的四種表現(xiàn)型中親本類型偏多,重組類型偏少,證明其并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兩對基因應該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之所以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應該是灰身有眼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產生了少量的重組配子。【點睛】該題的難點在于自由組合定律的判定,識記各雜交、自交和測交實驗的比例是本題的突破點,需要學生從灰身有眼個體與黑身無眼個體的雜交后代分離比,聯(lián)想到測交分離比,以此為突破分析兩對基因的位置關系。11、提供氮源高壓蒸汽滅菌稀釋涂布平板大腸杄菌可以利用四種糖類(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乳糖)作為碳源,但利用的程度不同有雜菌混入;該大腸桿菌發(fā)生了突變;該大腸桿菌可能會利用瓊脂多糖將菌懸液與溶化并冷卻至51℃的不含氨基酸和維生素的基礎培養(yǎng)基混勻,倒平板;將培養(yǎng)基劃分成兩個相等的區(qū)域A、B;A區(qū)點植氨基酸、B區(qū)點植維生素;在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觀察菌落產生的區(qū)域。若菌落只在A區(qū)產生,則為氨基酸缺陷型;若菌落只在B區(qū)產生,則為維生素缺陷型;若菌落產生在AB交界處,則為氨基酸—維生素缺陷型【解析】
培養(yǎng)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等。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常用的滅菌方法:干熱滅菌法、灼燒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驹斀狻浚?)培養(yǎng)基中的(NH4)2SO4可以提供氮源。常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培養(yǎng)基及糖溶液進行滅菌。倒平板后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2)培養(yǎng)基的四個區(qū)中含有不同的糖類,若在培養(yǎng)基的四個區(qū)內均有菌落圈產生,說明大腸桿菌可以利用四種糖類,但大小不同,說明大腸桿菌對四種糖類的利用程度不同。(3)如果在此實驗中發(fā)現(xiàn)某一不被該大腸桿菌利用的碳源的點植區(qū)域也長出菌落圈,可能是有雜菌混入或該大腸桿菌發(fā)生了突變。(4)要通過生長譜法探究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特殊人群的科學運動與健康管理
- 幼兒園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5
- 環(huán)氧涂料行業(yè)的投資價值及風險研究
- 手動葫蘆吊裝施工方案1
-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的危機管理與領導力
- Module 1 Unit 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1 古詩詞三首(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001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2 My schoolbag The first period說課稿 人教PEP
-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說課稿+ 學案 高中英語同步備課系列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二冊
- 2024年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衛(wèi)生檢驗技術(初級(師)211)相關專業(yè)知識試題及答案指導
- 公務用車分時租賃實施方案
- 《手衛(wèi)生知識培訓》培訓課件
- 算力時代全光網(wǎng)架構研究報告(2024年)
- 《祛痘產品祛痘產品》課件
- 江蘇省南京鼓樓區(qū)2024年中考聯(lián)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人輪狀病毒感染
- 兒科護理學試題及答案解析-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二)
- 《石油產品分析》課件-車用汽油
- 15篇文章包含英語四級所有詞匯
- 王陽明心學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