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咸陽市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一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答題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I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卷毛雞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愛好者的歡迎。但是這種雞無法穩(wěn)定遺傳,兩只卷毛雞雜交總是得到50%的卷毛雞,25%的野生型,25%的絲狀羽的雞。若需要大量生產(chǎn)卷毛雞,最好采用的雜交方式是(

)A.卷毛雞×卷毛雞 B.卷毛雞×絲狀羽C.野生型×野生型 D.野生型×絲狀羽2.番茄的紅果(R)對黃果(r)是顯性,讓純種紅果植株和黃果植株雜交得F1,F(xiàn)1再自交產(chǎn)生F2,淘汰F2的黃果番茄,利用F2中的紅果番茄自交,則F3中RR、Rr、rr三種基因型的比例(

)A.9:3:1 B.4:4:1 C.1:2:1 D.3:2:13.生物學常用的方法有溯因法、歸納法和假說—演繹法,孟德爾利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兩大遺傳規(guī)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通過正反交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F1產(chǎn)生3:1的性狀分離比”B.“演繹”是對F1進行測交,預測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C.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chǎn)生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孟德爾認為,分離定律的實質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4.某植物的花有紫、紅、白三種顏色。兩株紅花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表型及比例為紫花:紅花:白花=9:6:1。取F2中紅花植株隨機傳粉,雜交所得子代的表型(紫花:紅花:白花)比例為()A.2:6:1 B.9:6:1C.25:40:16 D.1:5:15.某生物體細胞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a、b、c、d來自父方,A、B、C、D來自母方,經(jīng)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的4條染色體中,一條來自父方,三條來自母方的概率是()A.1/2 B.1/4 C.1/8 D.1/166.某同學以蝗蟲的精巢作為實驗材料制成裝片觀察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蝗蟲作為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是染色體數(shù)目少、材料易得B.裝片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堿性染料對染色體進行染色C.在低倍鏡下能找到處于減數(shù)分裂I、Ⅱ時期的細胞D.觀察裝片時不可能看到處于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7.果蠅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但其形態(tài)、大小卻不完全相同。下圖為果蠅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比較圖解,其中A與C為同源區(qū)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位于D區(qū)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只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B.位于A、C區(qū)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C.位于B區(qū)段上的顯性基因的遺傳不具有世代連續(xù)性D.A、C為同源區(qū)段,存在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8.如圖是某家族的遺傳系譜圖。甲、乙兩種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其中一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Ⅱ1不攜帶致病基因。理論上,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Ⅰ2、Ⅲ1和Ⅲ2的基因型相同B.Ⅱ2的次級精母細胞中最多含4個致病基因C.Ⅲ2與Ⅲ3婚配所生兒子正常的概率為1/2D.Ⅰ1產(chǎn)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的概率為1/29.格里菲思將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鏈球菌與R型肺炎鏈球菌混合培養(yǎng)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死亡。下列有關S型細菌、R型細菌及小鼠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細菌及小鼠的體細胞內均含有8種核苷酸B.從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出的細菌都是S型細菌C.S型細菌的DNA能夠進入R型細菌細胞中發(fā)揮作用D.由實驗可推測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轉化因子”10.現(xiàn)已知基因M含有堿基共N個,腺嘌呤n個,具有類似如圖的平面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基因M的組成可確定該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B.該基因M片段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1.5N-n個氫鍵C.a(chǎn)代表基因M,基因M的等位基因m則用b表示D.基因M的特異性是由堿基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的11.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某雙鏈DNA分子中A占堿基總數(shù)的30%,用甲磺酸乙酯(EMS)使所有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后進行復制,產(chǎn)生的兩個子一代DNA中,其中一個DNA分子(甲)中T占堿基總數(shù)的45%,假設另一個DNA分子為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DNA分子中A所占比例為20%B.DNA分子中G所占比例乙比甲高C.乙DNA分子中T占堿基總數(shù)的35%D.乙DNA分子中A、T、G、C比例無法確定12.下圖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R、S、N、O互為非等位基因B.基因R、S、N、O的中A/T的比例各不相同C.基因R、S、N、O的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D.基因就是生物體內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二、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計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3.下列科學家與其對應的科學成果屬實的是()A.摩爾根在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采用了假說—演繹法B.沃森和克里克兩人默契配合,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C.赫爾希與蔡斯用細菌及T2噬菌體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D.薩頓用“基因”概念代替了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概念14.某自花傳粉植物體內有三種物質(甲、乙、丙),其代謝過程如圖所示,三種酶均由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合成。為培育生產(chǎn)乙物質的優(yōu)良品種,科學家利用野生型植株和兩種突變植株(T1、T2)進行自交,結果如表所示(多或少指三種物質含量的多或少)。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親本(表型)自交F1代株數(shù)(表型)野生型(甲少、乙少、丙多)180(甲少、乙少、丙多)T1(甲少、乙少、丙多)90(甲少、乙多、丙少)、271(甲少、乙少、丙多)、120(甲少、乙少、丙少)T2(甲少、乙少、丙多)91(甲少、乙多、丙少)、270(甲少、乙少、丙多)、122(甲多、乙少、丙少)A.野生型、T1、T2基因型分別為AABBDD、AaBbDd、AaBbDDB.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少、丙多)個體的基因型各有2種C.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個體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理論上T1自交F1代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目標植株比T2自交F1代中多15.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如果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如果其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則稱為單親異二體(UPhD)。UPD發(fā)生一般與異常配子的形成有關,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或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會產(chǎn)生較正常配子多一條染色體的二體配子,其與正常配子受精結合形成三體合子。此后,卵裂(受精卵分裂)過程中若丟失其中一條染色體就可能形成UP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三體合子在卵裂過程中只有丟失的染色體來自正常配子,才會導致UPDB.UPiD的發(fā)生與減數(shù)分裂Ⅱ期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形成的二體配子有關C.若正常卵細胞與正常精子受精,卵裂時一條染色體著絲粒未斷裂可能形成UPhDD.若某女性“單親二體”個體患有紅綠色盲,則其父親也一定患紅綠色盲16.1個精原細胞(2n=4,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正常培養(yǎng),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得到2個子細胞,2個子細胞繼續(xù)分裂至減Ⅱ后期,得到4個次級精母細胞。分析某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的32P的標記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含2條32P標記的染色體,則形成該細胞過程中未發(fā)生交換B.若含3條32P標記的染色體,則形成該細胞過程中發(fā)生了交換C.若含3條32P標記的染色體,則該細胞中移向兩極的基因組成不同D.同一精原細胞產(chǎn)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計60分)17.下圖1表示某動物(2n=4)器官內正常的細胞分裂圖,圖2表示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白)、染色單體(陰影)和核DNA(黑)數(shù)量的柱形圖,圖3表示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A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可繼續(xù)進行的分裂方式是。(2)圖1中A細胞的前一時期→A細胞的過程對應于圖2中的(用羅馬數(shù)字和箭頭表示);C細胞→C細胞的后一時期對應于圖2中的(用羅馬數(shù)字和箭頭表示)。(3)圖3中代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區(qū)段是,圖中DE、HI、JK三個時間點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原因(填“都相同”“各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4)下圖4是上圖1B細胞產(chǎn)生的一個生殖細胞,根據(jù)染色體的類型和數(shù)目,判斷圖5中可能與其一起產(chǎn)生的其它細胞為。若圖4細胞內其中一條為X染色體,則另一條為(填“X”“Y”或“常”)染色體。18.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秈稻品系(表型為花粉100%可育)和粳稻品系(表型為花粉100%可育)形成的雜交水稻比現(xiàn)有的水稻產(chǎn)量更高,但雜交水稻產(chǎn)生的某種類型的花粉是不育的。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不育,在雜交過程中只能作為,其在雜交過程中的優(yōu)勢是。(2)研究人員用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和純合秈稻品系B(父本)雜交,得到雜交水稻C;C自交,子代為A系:C系=1:1。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推測:雜交水稻C系產(chǎn)生的某種類型的花粉是不育的。據(jù)此可進一步推測:若使用雜交水稻C系(父本)與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雜交,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應為。(3)為解釋雜交水稻花粉不育的原因,有人提出假說:僅粳稻細胞質中存在某種特殊基因,會引起某些種類的花粉不育。為驗證該假說的正確性,可用雜交,觀察后代花粉可育程度;若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為,則該假說成立。(4)另一項研究表明,雜交水稻花粉育性與G基因有關。G基因有多種類型,且分布在水稻的不同染色體上。例如,水稻6號染色體上有G3基因和G4基因,7號染色體上有G5基因。在秈稻中G3、G4、G5基因有功能,可表示為3+4+5+;粳稻則相反,三個基因均沒有功能,表示為3-4-5-。在配子中,有功能的G4和Gs基因(4+5+)一起構成“殺手基因”,使配子致死,而有功能的G3基因(3+)會行使“保護者”的作用,使花粉正常發(fā)育。請根據(jù)以上材料,解釋雜交水稻出現(xiàn)花粉不育的原因。19.某種昆蟲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型,其體色(A、a)有灰身和黑身兩種,剛毛(B、b)(頭胸部以及復眼的周圍具平直、先端略彎的長型粗黑硬毛)有直剛毛和卷剛毛,兩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染色體上。與雄蟲不同,雌蟲體色的基因型無論為哪種,體色均為黑身。下表是兩個雜交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組別子代性別子代表型及比例灰身、直剛毛灰身、卷剛毛黑身、直剛毛黑身、卷剛毛甲♂1/81/81/81/8♀001/20乙♂03/801/8♀001/20(1)僅根據(jù)組的雜交結果,既可判斷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又可判斷體色性狀的顯隱性關系。(2)若甲組兩親本的體色均為黑色,則親本的基因型是(♂)×(♀)。(3)乙組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4)若只考慮體色遺傳,在乙組產(chǎn)生的子代黑身個體中,純合子占的比例為。(5)欲判斷種群中一只黑色雌蟲的基因型,應選擇體色為色的雄蟲與之雜交,通過觀察子代中的來判斷。(6)若只考慮剛毛的遺傳,兩親本雜交,F(xiàn)1代雌雄個體均有兩種剛毛。讓F1代雌雄個體自由交配,則F2代中卷剛毛個體所占的比例為。20.圖1表示一個無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32P標記的大腸桿菌的過程,圖2表示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細菌的部分實驗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擇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它的結構簡單,只含有蛋白質和DNA,且。(2)圖1中如果在成熟階段釋放出32個子代噬菌體,可檢測到無放射性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此時親代噬菌體的DNA復制了次。(3)圖2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離心處理后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說明感染階段侵入大腸桿菌的物質是噬菌體的,而離心處理后的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請分析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是:(寫出兩點)。(4)赫爾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而不是同時標記在同一個噬菌體上,這其中的設計思路是:。(5)根據(jù)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可將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種類型,一種新病毒出現(xiàn)后需要確定該病毒的類型,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以體外培養(yǎng)的宿主細胞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21.DNA測序是生命科學常規(guī)技術,可用于人類基因組和其他許多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種的DNA序列測定。鏈終止DNA測序法主要步驟是:先向DNA復制體系中加入引物和能夠終止新鏈延伸的某種脫氧核苷酸類似物(引物是一段短的單鏈DNA,能與模板鏈互補配對,子鏈沿著引物的3’端延伸,直到ddAMP參與子鏈的形成,由此可以得到各種不同長度的脫氧核苷酸鏈),再通過電泳條帶(一種將不同長度DNA片段分離開的技術,圖中帶1、帶2、帶3中DNA片段長度依次遞減,同一條帶中DNA片段長度相同),從而讀出對應堿基的位置(如圖)。請分析回答:

(1)圖中通過加熱變性產(chǎn)生的“模板鏈”為DNA的一條單鏈,該過程需要90℃以上的高溫,而人體細胞內的DNA進行復制時在37℃的條件下即可解旋,這是由于的作用。研究表明,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加熱變性所需要溫度就越高,原因是。(2)圖中加入DNA聚合酶的作用是。(3)若用上述測序方法讀出新鏈中堿基T的位置,則必須加入帶標記的類似物。(4)采用上述鏈終止法測定人類基因組中24條染色體上DNA的全部堿基排序,在已知各條DNA所含堿基對數(shù)量的前提下,至少要按圖中所示模式操作次。1.D【詳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兩只卷毛雞雜交總是得到50%的卷毛雞,25%的野生型,25%的絲狀羽的雞,說明卷毛雞是雜合子,后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則親本卷毛雞的基因型都是Aa,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為AA:Aa:aa=1:2:1,符合提供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那么野生型和絲狀羽分別是顯性純合子和隱性純合子,它們雜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雞。故選D?!军c睛】兩只卷毛雞雜交總是得到50%的卷毛雞,25%的野生型,25%的絲狀羽的雞,說明卷毛雞是雜合子,后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2.D【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詳解】F1的基因型為Rr,F(xiàn)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RR:Rr:rr=1:2:1,淘汰黃果后RR:Rr=1:2,RR自交后代全部為RR,占全部子代的1/3,Rr自交后代中RR占2/3×1/4=1/6,Rr占2/3×2/4=2/6,rr占2/3×1/4=1/6,則RR:Rr:rr=(1/3+1/6):2/6:1/6=3:2:1,D正確,ABC錯誤。故選D。3.B【分析】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chǎn)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驹斀狻緼、孟德爾提出問題是通過雜交(包括正反交)和自交實驗,A錯誤;B、孟德爾作出的“演繹”是設計F1與隱性純合體雜交,預測后代產(chǎn)生1:1的性狀分離比,也就是測交實驗,B正確;C、生物體能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通常不相等,雄配子遠多于雌配子,C錯誤;D、孟德爾認為,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D錯誤。故選B。4.A【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兩株紅花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花:紅花:白花=9:6:1,說明紫色為雙顯性個體,白色為雙隱性個體,而紅色植株為單顯性個體,植物花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斀狻績芍昙t花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花:紅花:白花=9:6:1,說明該性狀是由2對獨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設兩對基因分別為A、a和B、b,則紫花性狀的基因組成為A_B_,白花個體的基因組成為aabb,紅花個體的基因組成為A_bb和aaB_。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種:AAbb:Aabb:aaBB:aaBb=1:2:1:2,則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之比為Ab:ab:aB=1:1:1,取F2中紅花植株隨機傳粉,后代紫花(AaBb)為、白花(aabb)、紅花(A_bb、aaB_),所以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紫花(AaBb)、紅花(A_bb、aaB_)、白花(aabb)=2:6:1,A正確,BCD錯誤。故選A。5.B【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驹斀狻繙p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因此經(jīng)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的4條染色體中,一條來自父方,三條來自母方的概率是1/2×1/2×1/2×1/2×4=1/4,B正確,ACD錯誤。故選B。6.D【分析】觀察減數(shù)分裂應該選取植物的雄蕊或動物的精巢;制作裝片的步驟:解離、漂洗、染色、制片?!驹斀狻緼、蝗蟲作為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是染色體數(shù)目少、便于觀察染色體的行為和數(shù)目,且材料易得,A正確;B、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染色,制作裝片時需要用堿性染料對染色體進行染色,便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B正確;C、蝗蟲的精巢內存在多個精原細胞同時在減數(shù)分裂,因此在低倍鏡下能找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即能找到減數(shù)分裂I、Ⅱ時期的細胞,C正確;D、精巢內的精原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也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因此觀察裝片時可以看到處于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D錯誤。故選D。7.C【分析】決定性別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但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不都決定性別,性染色體上的遺傳方式都與性別相關聯(lián),稱為伴性遺傳。【詳解】A、D區(qū)段的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的非同源區(qū)段,位于D區(qū)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只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A正確:B、涉及性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基因的遺傳方式可類比于常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方式來推導,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如P:XaXa×XaYA、P:XaXa×XAYa,兩組雜交實驗的親代表現(xiàn)型相同,子代表現(xiàn)型不同,說明位于A、C區(qū)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B正確;C、位于B區(qū)段上的顯性基因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具有世代連續(xù)性,子代患病,則患者的雙親中至少有一人為患者,C錯誤;D、A、C為同源區(qū)段,存在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故選C。8.C【分析】分析遺傳系譜圖:1、甲?。河捎诓换技撞》蚱蔻?和Ⅰ2生出患甲病女兒,所以該病為隱性病且在常染色體上;2、乙?。河捎诩滓矣幸环N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且甲已判斷為常染色體,所以乙病為伴性遺傳,由于系譜圖中有乙病女患者所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Ⅱ1不含患病基因,若為伴X隱性遺傳則Ⅱ1后代不會患乙病,所以乙病為伴X顯性遺傳,據(jù)此答題?!驹斀狻緼、分析遺傳系譜圖:甲?。河捎诓换技撞》蚱蔻?和Ⅰ2生出患甲病女兒,所以該病為隱性病且在常染色體上;乙?。河捎诩滓矣幸环N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且甲已判斷為常染色體,所以乙病為伴性遺傳,由于系譜圖中有乙病女患者所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Ⅱ1不含患病基因,若為伴X隱性遺傳則Ⅱ1后代不會患乙病,所以乙病為伴X顯性遺傳。Ⅱ3只患甲病,所以其基因型為aaXbXb,Ⅰ2只患乙病,所以Ⅰ1基因型為AaXbY,Ⅰ2基因型為AaXBXb,Ⅱ1不攜帶致病基因所以其基因型為AAXbXb,Ⅱ2患兩種病,所以其基因型為aaXBY,Ⅱ1和Ⅱ2的兩個患乙病女兒基因型為AaXBXb,Ⅲ3的基因型為aaXbY。所以三者皆為AaXBXb,A正確;B、Ⅱ2基因型為aaXBY,當其次級精母細胞為aaXBXB時,細胞中含有四個致病基因,B正確;C、Ⅲ2(AaXBXb)與Ⅲ3(aaXbY)婚配所生兒子正常的基因型為AaXbY,概率為1/2×1/2=1/4,C錯誤;D、I1基因型為AaXbY,所以其所以只要出現(xiàn)A基因便為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概率為1/2,D正確。故選C。9.B【分析】R型細菌無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S型細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失去感染小鼠的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成S型菌,使小鼠死亡?!驹斀狻緼、S型細菌、R型細菌及小鼠的細胞內均含有4種脫氧核苷酸和4種核糖核苷酸,共8種核苷酸,A正確;B、從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出的細菌既有R型細菌,也有S型細菌,B錯誤;CD、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yǎng),能獲得S型細菌,說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轉化因子”,結合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這種轉化因子很可能是DNA,S型細菌的DNA能夠進入R型細菌細胞中發(fā)生基因重組并發(fā)揮作用,最終表達出S型細菌的多糖莢膜,CD正確。故選B。10.C【分析】圖中a、b為DNA的雙鏈,雙鏈之間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其中A與T之間有兩個氫鍵,G與C之間有三個氫鍵?!驹斀狻緼、遺傳信息蘊藏在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因此由基因M的組成可確定該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A正確;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圖中a和b共同組成基因M,基因M的每一條鏈有1個游離的磷酸基團,故共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團,1.5N-n個氫鍵,B正確;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而不是DNA的雙鏈中,C錯誤;D、堿基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基因M的特異性是由堿基特定的排列順序決定的,D正確。故選C。11.C【分析】1、DNA分子中千變萬化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樣性,每個DNA分子特定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使DNA分子具有特異性。2、DNA分子結構是一個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特點: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結構成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對(A-T;C-G)通過氫鍵連結?!驹斀狻緼B、雙鏈DNA中A占30%,由于A=T、G=C,則DNA分子中A=T=30%、G=C=20%。因為,7-乙基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其他配對關系不受影響,因此,子代DNA分子中A、G所占比例不變,甲、乙兩DNA分子中A都是占30%、G都是占20%,AB錯誤;CD、設復制的DNA分子兩條鏈分別為α鏈和β鏈,甲DNA分子由α鏈復制產(chǎn)生,乙DNA分子由β鏈復制產(chǎn)生,由α鏈復制形成的甲DNA分子中T占堿基總數(shù)的45%,比正常的30%增加了15%,說明α鏈中7-乙基鳥嘌呤占該鏈堿基的30%,由此可推知β鏈7-乙基鳥嘌呤占該鏈堿基的10%,乙DNA分子中A∶T∶G∶C=30%∶(30%+10%×1/2)∶20%∶(20%-10%×1/2)=30∶35∶20∶15,C正確,D錯誤。故選C。12.A【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幾個基因的示意圖,圖中R、S、N、O都是基因,它們互為非等位基因。【詳解】A、基因R、S、N、O在一條染色體上,互為非等位基因,A正確;B、基因R、S、N、O的中A/T的比例相同,都為1,B錯誤;C、基因R、S、N、O的堿基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C錯誤;D、對于某些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D錯誤。故選A。13.ABC【分析】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詳解】A、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通過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A正確;B、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B正確;C、赫爾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C正確;D、約翰遜提出用“基因”概念代替了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概念,D錯誤。故選ABC。14.C【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驹斀狻緼、分析題意,野生型自交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其是純合子,則其基因型是AABBDD,也說明當A-B-D-同時存在時,甲少、乙少、丙多;T1(甲少、乙少、丙多)A-B-D-自交后,表現(xiàn)為3:9:4,該比例是9:3:3:1的變式,說明三對基因中有兩對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271(甲少、乙少、丙多)占9/16,其基因型是AaBbDD;T2自交時,子代有3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3:9:4,該比例是9:3:3:1的變式,說明三對基因中有兩對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其基因型是A-B-dd:A-B-D-:(A-bbdd、A-bbD-)=3:9:4,可知Bb、Dd兩對基因自由組合,且T2的基因型是AABbDd,A錯誤;BC、甲少、乙少、丙多的基因型是A-B-D-,T1AaBbDD自交,子代中甲少、乙少、丙多個體基因型有4種,T2AABbDd自交時,子代(甲少、乙少、丙多)個體的基因型也有4種,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個體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B錯誤,C正確;D、T1基因型是AaBbDD,T2基因型是AABbDd,兩者雜交,子代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目標植株(生產(chǎn)乙物質的優(yōu)良品種)(甲少、乙多、丙少)相同,D錯誤。故選C。15.AB【分析】1、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1)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進行DNA和染色體的復制,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DNA數(shù)目變?yōu)樵毎膬杀?。?)減Ⅰ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減Ⅰ中期同源染色體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側;減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減Ⅰ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兩個子細胞。減Ⅱ前期染色體散亂排布;減Ⅱ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排在赤道板上;減Ⅱ后期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兩極;減Ⅱ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四個子細胞。2、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UPD發(fā)生一般與異常配子的形成有關,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如果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即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異常,同一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后,兩條單體形成的染色體移向一極,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如果其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即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異常,導致同源染色體移向一極,則稱為單親異二體(UPhD)?!驹斀狻緼、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異常配子與正常配子受精結合形成三體合子,三體合子卵裂過程中只有丟失的染色體來自正常配子,才會導致UPD,A正確;B、根據(jù)題意,如果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即UPiD的發(fā)生與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同一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形成的二體配子有關,B正確;C、根據(jù)題意,如果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則稱為單親同二體(UPiD);如果其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則稱為單親異二體(UPhD),若正常卵細胞與正常精子受精,卵裂時一條染色體著絲粒未斷裂,則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可能形成單親同二體(UPiD),C錯誤;D、若某女性“單親二體”個體患有紅綠色盲,則其基因型可能為XdXd,根據(jù)題意,單親二體(UPD)是指子代細胞中兩條同源染色體均遺傳自一個親本,包括兩條同源染色體均來自同一親本的同一染色體或來自同一親本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因此XdXd染色體可能都來自于其母親,所以其父親不一定會患紅綠色盲,D錯誤。故選AB。16.BC【分析】DNA的復制:1、時間: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shù)分裂間期。2、條件:模板-DNA雙鏈;原料-細胞中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種酶。3、過程:邊解旋邊復制,解旋與復制同步,多起點復制。4、特點:半保留復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條鏈是母鏈?!驹斀狻緼、由題可知,1個精原細胞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正常培養(yǎng),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得到2個子細胞,每個子細胞中的每個DNA雙鏈中一條含32P,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每條染色體上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其中一條染色單體的DNA雙鏈中一條含32P,另一條染色單體的DNA雙鏈都不含32P,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①如果未發(fā)生交換,生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含2條32P標記的染色體,②若發(fā)生交換的兩條非姐妹染色單體都是不含32P或者都是含有32P的,生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含2條32P標記的染色體,A錯誤;B、若發(fā)生交換的兩條非姐妹單體一條含有32P,另一條不含32P,生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含3條、4條或2條32P標記的染色體,B正確;C、若含3條32P標記的染色體的情況,是因為減數(shù)分裂Ⅰ的前期發(fā)生了交換,使得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移向兩極的基因組成不同,C正確;D、同一精原細胞若在減數(shù)分裂Ⅰ的前期發(fā)生了交換,產(chǎn)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D錯誤。故選BC。17.(1)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2)Ⅱ→ⅠⅢ→V(3)CG不完全相同(4)①②④?!痉治觥繄D1細胞鐘,細胞A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可推知其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B正在進行同源染色體分離,可推知其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時細胞質不均等分裂,說明該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該動物為雌性動物。C細胞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可推知其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為次級卵母細胞;圖3中AG段代表減數(shù)分裂,HI段代表受精作用;IM段代表有絲分裂?!驹斀狻浚?)由圖1B細胞可知,該器官為卵巢,A細胞為有絲分裂后期,產(chǎn)生的子細胞可繼續(xù)進行的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2)A細胞的前一時期→A細胞既有絲分裂的中期到有絲分裂的后期,此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對應圖2中的Ⅱ→Ⅰ。C細胞→C細胞的后一時期即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對應圖2中的Ⅲ→V。(3)圖3中BC段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DE代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發(fā)生著絲粒分裂,F(xiàn)G細胞一分為二,說明AG段代表減數(shù)分裂,其中CG段代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DE、HI、JK三個時間點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原因分別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發(fā)生著絲粒分裂、受精作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因此其原因不完全相同。(4)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兩個精細胞所含染色體應該相同(若發(fā)生染色體互換,則只有少部分不同),因此與圖4細胞來自同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的是圖5中的②,①④的兩條染色體顏色剛好與圖4互補,所以也是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因此圖5中可與圖4細胞來自同一個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是①②④。圖4中細胞不具有同源染色體,因此若其中一條為X染色體,則另一條為常染色體。18.(1)母本無需人工去雄,免去了去雄的麻煩,節(jié)省了人力(2)花粉100%可育(3)純種粳稻為父本,純種秈稻為母本花粉100%可育(4)雜交水稻在形成花粉時,6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互換,形成了3-4+5+的配子【分析】雜交育種是有目的地將具有不同優(yōu)良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使兩個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再篩選出所需要的優(yōu)良品種?!驹斀狻浚?)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不育,在雜交過程中只能作為母本,其在雜交過程中的優(yōu)勢是無需人工去雄,免去了去雄的麻煩,節(jié)省了人力。(2)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不妨用AA表示)和純合秈稻品系B(父本,不妨用BB表示)雜交,得到雜交水稻C(AB),雜交水稻C自交,子代為A系︰C系=1(AA)︰1(AB),則雜交水稻C系產(chǎn)生的含B的花粉是不育的。若使用雜交水稻C系(父本)與純合粳稻品系A(母本)雜交,即AB(父本)×AA(母本),子代基因型為AA,所以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應為花粉100%可育。(3)由(1)可知,水稻C系為粳稻品系A(母本)和秈稻品系B(父本)雜交而得,則C系細胞質基因來自于粳稻,若驗證粳稻細胞質中存在某種特殊基因,會引起某些種類的花粉不育,可用純種粳稻為父本,純種秈稻為母本雜交,則雜交后代的質基因來自于秈稻,粳稻作為父本不提供質基因,后代應全為花粉可育,即若子代表型(花粉的育性)為花粉100%可育,則該假說成立。(4)秈稻品系M和粳稻品系D形成的雜交水稻6號和7號染色體上相關的基因為3+3-4+4-5+5-,G3和G4連鎖,則雜交水稻正常形成配子時,配子的基因型為3+4+5+、3+4+5-、3-4-5+、3-4-5-四種。由題意可知,在配子中,有功能的G4和G5基因(4+5+)一起則構成殺手基因,使配子致死,而有功能的G3基因(3+)會行使保護者的作用,使花粉正常發(fā)育,則花粉不育的基因型為3-4+5+,可推測,雜交水稻形成配子時,6號染色體上G3或G4發(fā)生了互換,形成了基因型為3-4+5+的配子。19.(1)乙剛毛(B、b)(2)aaXBYAaXBXb(3)AaXBYAaXbXb(4)3/5(5)黑雄蟲體色及比例(6)9/16【分析】根據(jù)題干中“兩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染色體上”可知,這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觀察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可知,由于雌蠅中只能表現(xiàn)黑身,所以觀察果蠅的黑身與灰身這一對相對性狀,在雄果蠅中都能正常表現(xiàn)出來,其應該位于常染色體上,而果蠅的直剛毛與卷剛毛性狀在雌蠅和雄蠅中的表現(xiàn)不同,可以推斷剛毛與性染色體有關?!驹斀狻浚?)從雜交組合甲中后代雌性全部為直剛毛紅眼,雄性有四種不同的性狀,可知剛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但不能判斷出顯隱性關系,而組合乙中后代雌性全為黑身直剛毛,雄性有兩種表現(xiàn)型,可以判斷出剛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又子代中體色出現(xiàn)了3:1的性狀分離比,可知灰身為顯性性狀,黑身為隱性性狀。(2)甲組中后代體色比為灰色:黑色=1:1,可知親本分別為Aa和aa,根據(jù)雌性全為直剛毛,雄性有兩種剛毛,且比例為1:1,可推斷出親本為XBY和XBXb,又如果Aa為雄性則為灰色體色,可知Aa必定為雌性個體,所以親本基因型分別為aaXBY和AaXBXb。(3)根據(jù)乙組后代中體色比為3:1,可知親本都是Aa,后代中雌性全為直剛毛,雄性全為卷剛毛,可知親本為XBY和XbXb,故親本基因型分別為AaXBY(灰身直剛毛)和AaXbXb(黑身卷剛毛)。(4)乙組基因型為AaXbXb×AaXBY,若只考慮體色,子代中黑身個體有aaXY(1/8)、AAXX(1/8)、AaXX(2/8)、aaXX(1/8),其中純合子為aaXY(1/8)、AAXX(1/8)、aaXX(1/8)共占3/5。(5)欲判斷種群中一只黑色雌蟲的基因型,應選擇體色為黑色的雄蟲與之雜交,通過觀察子代中的雄蟲體色及比例來判斷。(6)根據(jù)F1代雌雄個體均有兩種直剛毛和卷剛毛,可知親本為XBXb和XbY,則F1為(1/2XBXb、1/2XbXb)×(1/2XBY、1/2XbY),計算結果中卷剛毛個體為XbXb的概率為3/16、XbY概率為6/16,故卷剛毛個體一共占9/16。20.(1)侵染過程中蛋白質與DNA會自然分離(2)05(3)DNA親代噬菌體未侵入細菌體內;保溫培養(yǎng)時間過長,導致部分被侵染的細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4)分離DNA和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