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C/1D/wKhkFmaz_nGAGe3zAAJNPy6G36E180.jpg)
![31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C/1D/wKhkFmaz_nGAGe3zAAJNPy6G36E1802.jpg)
![31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C/1D/wKhkFmaz_nGAGe3zAAJNPy6G36E1803.jpg)
![31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C/1D/wKhkFmaz_nGAGe3zAAJNPy6G36E1804.jpg)
![31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C/1D/wKhkFmaz_nGAGe3zAAJNPy6G36E18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1《醉翁亭記》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31《醉翁亭記》對比閱讀
中考真題|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詩詞+文言文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臨溪而漁臨:到
B.泉香而酒洌___洌:清
C.選賢與能與:給予
D.故人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面山而居
B.宴酣之樂/下車引之
C.不獨子其子/其真無馬邪
D.力惡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A.蒼老的容顏,花白的頭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B.蒼白的臉色,花白的頭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陶醉了。
C.蒼白的臉色,花白的頭發(fā),萎靡坐在眾人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D.蒼老的容顏,花白的頭發(fā),萎靡坐在眾人間,(這)是太守陶醉了。
4.下列有關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沒有得到體現(xiàn)的一項是()
A.社會穩(wěn)定B.生活安樂C.為人誠信D.關系和睦
【答案】1.C2.A3.A4.C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
C.句意: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與,同“舉”,推舉;
故選C。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飾;
B.助詞,的/代詞,他;
C.代詞,他的/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D.介詞,從/介詞,比;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重點詞:蒼,蒼老;顏,容顏;頹然,醉倒的樣子;醉,喝醉;……者……也,……是……。
B.“蒼顏"“醉”翻譯錯誤?!吧n顏"應譯為“蒼老的容顏”,“醉"應譯為“喝醉”;
C.“蒼顏"“頹然”翻譯錯誤?!吧n顏"應譯為“蒼老的容顏”,“頹然"應譯為“醉倒在”;
D.“頹然"醉”翻譯錯誤?!邦j然"應譯為“醉倒在”,“醉"應譯為“喝醉”;
故選A。
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
根據(jù)甲文中“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等人民快樂地出游等可知,社會穩(wěn)定,人們生活安樂,關系和睦;
C.甲文寫了太守與人民共同出游的快樂,沒有體現(xiàn)“為人誠信"的內容;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乙
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們都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孩子,讓老人能夠終其天年,成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年幼的人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是理想社會。
(2023·廣東廣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余為夷陵①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芩一張,乃越琴也。后做學士,又得琴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③自釋。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書琴阮記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蕭然:悠閑,瀟灑。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名之者誰/有仙則名
C.山間之朝暮也/皆朝于齊
D.余為夷陵令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
7.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首段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了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和四時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張不同的琴,琴越來越好,作者反而越來越不快樂。
D.兩篇選文都以寫青山綠水為主,目的都是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8.從選文來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分析。
【答案】5.A6.(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琴雖然不夠好,心情卻悠閑自在。7.D8.示例1:追求山水之樂。甲文寫他“在乎山水之間也”,在四時朝暮之景中獲得樂趣;乙寫他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閑自在。
示例2:追求心靈的自由閑適。甲文寫他自號“醉翁”,感嘆“得之心”;乙文感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調適的方式獲得心靈的滿足。
【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A.都意為“向遠處看”;
B.命名/出名、有名;
C.早晨/朝見;
D.擔任/跟,同;
故選A。
6.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得:領會;寓:寄托。
(2)雖:雖然;佳:好;意:心情;蕭然自釋:悠閑自在。
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辨析。
D.有誤,甲文通過對瑯琊山優(yōu)美風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乙文通過描寫作者日常生活中與琴的相關生活,抒發(fā)對安逸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寫青山綠水為主"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不正確;
故選D。
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結合作者歐陽修及文章內容來談。
示例:我認為他追求的是山水之樂。結合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和乙“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等內容可知,作者沉醉于瑯琊山秀美的自然風光中,同樣在夷陵時,面對青山綠水,每天都能心情悠閑自在。由此可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他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樂。
【點睛】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乙)我做夷陵縣令的時候,從河南劉磯那兒得到一張琴,是張平常的琴。后來作舍人時,又得到一張琴,是張粵琴。后來作學士時又得到一張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級,但是心情越不高興。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每天就在眼前,沒有塵俗的事累人,琴雖不好,心意則暢快。等到作了舍人學士,每天奔走于塵世俗務之間,被名聲利益侵擾,再也沒有清雅的思緒,琴雖好,心情則昏亂蕪雜,哪里會有樂趣可言。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弦也可以啊
(2023·河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予家城市,人事叢委①,應酬為勞。老母在堂,于禮不能遠離,日惟避喧南園內。園去城二余里,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計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間,有一草廬,歲久敝漏,不蔽風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為門,疏朗空洞,落日后猶能辨蠅頭字。中設一扁,名以“后知軒”。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
(摘選自李開先《后知軒記》)
【注釋】①叢委:繁雜,堆積。②卑隘:矮小狹窄。③牖(yǒu):窗戶。
9.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四時之景不同詞語推斷法:四時更替
(2)園去城二余里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前往。④表示行為的趨勢。(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
(3)歲久敝漏課內遷移法: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10.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下面是甲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另一種標點方式,請解說其合理性。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12.甲乙兩文所寫的亭和軒分別用“醉翁"和“后知”來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
【答案】9.季,季節(jié)②破,破舊,破爛10.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濃密的綠蔭。11.這樣標點層次分明。前兩句先整體描寫西南諸峰之美,后兩句再聚焦其中的瑯琊山。12.“醉翁":因作者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命名此亭。
“后知”:因為軒的周圍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們的品質(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
【解析】9.考查詞語釋義。
(1)四時更替:四季更替。時,季,季節(jié)。四時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園距離城市有二里多。去,距離。故選②。
(3)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處在他們中間。敝,破,破舊,破爛。歲久敝漏:年代久遠,破舊漏風。
10.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野芳,野花。發(fā),開放。而,表順承,就。秀,美好。繁陰,繁茂成陰。
11.考查句子理解。
題目中給出的標點方式與原句相比,是把一個句子分成了兩個句子?!捌湮髂现T峰,林壑尤美”寫西南諸峰之美,這是面?!巴等欢钚阏?,瑯琊也"聚集西南諸峰中的瑯琊山,這是點。由面到點,層次分明。
12.考查比較閱讀。
根據(jù)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命名此亭。
根據(jù)乙文中的“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可知,因為軒的周圍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們的品質(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
【點睛】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雜堆積,因為應酬而勞苦。老母在堂,出于禮法不能遠離,每天只能在南園內躲避喧囂。南園距離城市二里多,沒有別的樹木,有三百株柏樹,松樹只有五顆,計算它們種下的時間,才四十年就已經長成了林子。松樹和柏樹之間,有一座草廬,年代久遠,破舊漏風,不能遮蔽風雨,而且矮小狹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蓋,左右開窗,前后開了門,疏朗空洞,落日后還能看清蠅頭小字。中間掛了一塊匾,用“后知軒"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軒,誰說這個名稱與性情不相符呢?
(2023·內蒙古·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1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
(3)佳木秀而繁陰秀:
(4)太守謂誰___謂: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西南諸峰_________其真無馬邪
B.山之僧智仙也___輟耕之壟上
C.太守與客來飲于此___嘗射于家圃
D.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擇其善者而從之
1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達的感情不同。根據(jù)【甲】【乙】兩文,仿照示例,將句子補充完整
吳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勸說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兩文在山川溪泉中以聲傳情,請分別找出文中描寫聲音的語句,凝神想象畫外之音,寫下你的感受。
【甲】
【乙】
【答案】13.向東或向西同“返”,返回茂盛是14.C15.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大浪像奔騰的駿馬。
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6.醉情山水與民同樂17.“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和猿聲混雜在一起,似是一種非常喧鬧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悅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的寂靜,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歡樂的律動?!皹淞株庺?,鳴聲上下”,大自然是禽鳥的家園,當人去山空后,它們歸巢之際,和鳴林間,唱出歡樂的歌。
【解析】1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向東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誰呢?謂:是。
14.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代詞,它/副詞,難道;
B.助詞,的/動詞,去,往;
C.都是介詞,在;
D.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
故選C。
1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飛奔的馬。
(2)樂:樂趣;得,領會;寓,寄托。
16.本題考查情景補寫。
結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內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1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感受。找出兩文描寫聲音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一句描寫泉水沖擊巖石發(fā)出清越的聲音,美麗的鳥兒在林間鳴叫。感受:山林間清澈的流水與林間鳥兒們的美妙鳴叫交相輝映,共同譜寫出一曲美妙的樂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麗怡人的風光之中。
【乙】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一句描寫出山間瀑布傾瀉而下所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循著山路偶然聽到陣陣水聲,峰回路轉發(fā)現(xiàn)不遠處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蔥蘢的山峰和極速奔騰而下的釀泉,為瑯琊山增添了無限活力。
【點睛】參考譯文:
【甲】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爭著向上,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乙】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023·山東濱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1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B.太守謂誰___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C.故善為國者公問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愛子或遇其叱咄
1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其真無馬邪
C.利之而勿害跳往助之
D.故善為國者不足為外人道也
2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2)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21.“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薄炯住课慕Y尾運用設問手法,在自問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22.以民為本的思想在【甲】【乙】兩文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
【答案】18.A19.C20.(1)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
(2)聽到他們遭受饑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tài),為之感到傷悲。21.自豪、自得22.甲文以民為本思想體現(xiàn)在與滁州百姓同游;與賓客同宴、同樂、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乙文中姜太公認為要給百姓利益、讓百姓成功、讓百姓活下去、給予百姓快樂,治國者對待百姓要像父母對待孩子、兄長愛護兄弟一樣,對百姓遭遇感同身受,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解析】1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都是“以……為樂"的意思;
B.為,是/認為;
C.所以/原因,緣故;
D.對待、相待/遇到;
故選A。
19.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A.連詞,表承接,不譯/連詞,表轉折,但,卻;
B.代詞,他們/表反問語氣,難道;
C.代詞,代指百姓/代詞,代指愚公;都可翻譯為“他,他們”;
D.治理/對、向;
故選C。
20.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
(1)樂:歡樂;述:記述;以:用。
(2)饑寒:指遭受饑寒;哀:感到哀傷;悲:感到傷悲。
2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jù)前文“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歐陽修雖然被貶,卻能夠造福一方,讓百姓安居樂業(yè)。自己也能夠與百姓共同飲酒作樂,同時還能夠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記述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結尾處采用設問,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點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補單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樂,更沉醉于自己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
2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jù)甲文“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可知,歐陽修遭到貶謫后,以民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樂業(yè),才能夠外出游玩,其中他與滁州百姓同游;與賓客同宴、同樂、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這些都體現(xiàn)了樸素的以民為本的思想;
根據(jù)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可知,乙文認為要給子民利益不加害他們,讓他們成功而非失敗,讓他們活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予他們而不是搶奪他們的東西,給予他們快樂而不是痛苦,對他們和顏悅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據(jù)“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國者對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對待孩子,兄長愛護兄弟一般,對百姓的饑寒與勞苦感同身受。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據(jù)此總結作答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甲】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乙】周武王問姜太公:“治理國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愛子民罷了?!敝芪渫跽f:“怎么樣愛子民?"姜太公說:“給子民利益不加害他們,讓他們成功而非失敗,讓他們活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予他們而不是搶奪他們的東西,給予他們快樂而不是痛苦,對他們和顏悅色而不要怒目相向。這就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國的人對待民眾,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聽到他們遭受饑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tài),為之感到傷悲。
(2023·四川遂寧·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
(歐陽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①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②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弊誀枺鍪虏桓液鲆?。凡歷數(shù)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③之?;騿枺骸盀檎捄喍虏怀趶U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p>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釋】①機阱:陷阱②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③便:安逸、安適。
23.用“/"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劃兩處。
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
24.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凡歷數(shù)郡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
B.以縱為寬人多以書假余
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寬簡而不擾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l)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無以自遺,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26.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分析歐陽修的從政理念。
【答案】23.為政寬簡/而事不馳廢/何也24.B25.①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26.歐陽修為官從政之道,可概括為兩個字:寬、簡;其核心是“為民”。《醉翁亭記》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處理政事不廢馳。寬簡有度,張弛適宜,治國安民,實為明智之舉。(意思對即可)
【解析】23.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明確句意,同時運用以下方法:明詞性(根據(jù)詞性找句子結構),找句式(注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對稱句、倒裝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對話(標志詞如曰、云、言),據(jù)修辭(排比、對偶、反復、頂針)等。
“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的意思是: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不理,為什么呢?“而”表示轉折標志性詞語,“何也”,有疑而問。據(jù)此斷句為:為政寬簡/而事不馳廢/何也。
2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知道這些詞語有幾個解釋,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數(shù)量詞,幾個/動詞,計算
B.介詞,把/介詞,把
C.名詞,害處/形容詞,敗,疲困
D.形容詞,簡明/動詞,挑選
故選B。
2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
(l)傴僂: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提攜:牽扶,這里指被牽扶的人,即兒童;往來:來來往往;絕:斷。
(2)無:沒有;遺:消遣;因:因此;?。耗茫慌f案:以前的案件、檔案;反覆:反復;觀:察看。
26.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從【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醉能同其樂”可以看出,文章側重表達歐陽修與民同樂的從政理念。
從【乙】文“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等語句中可知,歐陽修認為政事的好壞關系到群眾的利益,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的關心以及對政事寬而不苛,簡而不繁的態(tài)度。可知,歐陽修以民為本,側重寬簡的從政理念。
【點睛】參考譯文:
【甲】文: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擺開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蒼老的容顏,花白的頭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乙】文:歐陽修生性剛毅,見義勇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觸發(fā)。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發(fā)現(xiàn)里邊冤假錯案不計其數(shù),于是仰天長嘆說:“邊遠人稀的小城尚且是這樣,天下的(冤假錯案)就可想而知了?!睆拇?,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過官的幾個地方,不追求聲譽,政策寬松不擾民,所以到過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問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不理,為什么呢?"他回答說:“把放縱當成寬松,把簡陋當成簡明,那么政事就會得不到及時處理而讓人民受害。我所說的寬松,是為了不苛刻武斷;簡明,是為了不繁瑣罷了?!?/p>
(2023·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因想東坡守杭之日,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處。飯畢,每客一舟,任其所之。晡①后鳴鑼集之,復會望湖亭或竹閣,極歡而罷。至一、二鼓,夜市猶未散,列燭以歸。城中士女夾道云集而觀之。此真曠古風流,熙世②樂事,不可復追也已。
(張岱《蘇公堤》)
【注】①晡(bū):申時,即下午三點鐘到五點鐘的時間。②熙世:盛世。
2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陳:陳列,擺開)B.樹林陰翳(翳:遮蓋)
C.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快樂)D.復會望湖亭或竹閣(會:匯合,聚集)
2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行者休于樹多會于此
B.而不知人之樂極歡而罷
C.因想東坡守杭之日輟耕之壟上
D.列燭以歸以其境過清
29.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處。
30.【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27.C28.A29.①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②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約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處進早餐。30.甲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乙文表達了作者孤高自賞、高雅脫俗及懷念故國的情懷。
【解析】2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C.有誤,句意: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樂,以……為樂。
故選C。
2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
A.都是介詞,在;
B.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
C.助詞,的/動詞,到;
D.連詞,表修飾/介詞,因為;
故選A。
29.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有:能:能夠;同:和;其:代詞,指大家;以:用;文:文章;也:表判斷。
②重點詞有:春時:春天;每:每次;遇:逢;暇:閑暇;必:一定;約客:邀約客人;早食:吃早餐;于:在。
30.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結合甲文內容,從“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中可知,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乙文中通過記敘蘇東坡在任時的盛世景象,“此真曠古風流,熙世樂事,不可復追也已”意思為:這真是空前的風流瀟灑,盛世的樂事,后人再也趕不上。表達了作者孤高自賞、高雅脫俗及懷念故國的情懷。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至于背負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游。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錯雜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時坐時起,大聲喧嘩,是賓客在盡情歡樂。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于是)人的影子散亂一地,這是賓客們跟隨著太守歸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啼鳴,游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乙〕
想起蘇東坡在杭州當太守時,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約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處進早餐。吃罷早餐,每個客人給一只船,聽他們去哪兒游逛。下午四五點鐘后敲鑼將他們集合,又去望湖亭或竹閣聚會,極盡歡樂才結束。到一更二更時,夜市還未散,蘇東坡他們打著火把回府。城中男女云集在街道兩旁觀看。這真是空前的風流瀟灑,盛世的樂事,后人再也趕不上。
(2024·黑龍江大慶·二模)【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選自《醉翁亭記》)
【乙】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安適。
3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宴酣之樂_________酣:
②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
③遇事不敢忽也___忽:
④晚更號六一居士___更:
3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B.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齊諧》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魚》)
C.以縱為寬_________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D.則政事弛廢_________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33.選出畫橫線句子停頓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B.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C.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D.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3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35.下列對甲乙兩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
B.甲文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xiàn)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甲文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相映生輝。乙文以議論為主,表現(xiàn)歐陽修的為政之道。
D.從乙文來看,歐陽修具有“與民同樂”的從政思想,他寬松待民,簡易做事,達到了他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的效果。
【答案】31.①盡興地喝酒;②以……為樂;③疏忽、忽視;④更改(改變)。32.B33.C34.①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件事的人是太守。
②拿這么一個偏遠的小縣(來說),尚且像這樣,全國就可想而知了。35.C
【解析】3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宴會盡情飲酒的樂趣。酣:盡興地喝酒;
(2)句意為: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樂:以……為樂;
(3)句意為: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忽:疏忽、忽視;
(4)句意為:晚年將號更改為六一居士。更:更改(改變)。
3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連詞,表遞進/連詞,表順承;
B.均為助詞,表判斷;
C.介詞,把/連詞,因為;
D.連詞,那么/連詞,就;
故選B。
33.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
本句句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逐離開京城,他的志向卻從未改變過。
“放逐流離"指被放逐離開京城的事件,應斷開;“至于再三”是指多次發(fā)生,應斷開;“志氣自若也"指雖然遭遇這些事,但志向卻從未改變過。
正確劃分為: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故選C。
3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醉能同其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能述以文者: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2)句重點詞語:荒遠:偏遠。小邑:小縣。且:尚且。知:知道。
3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C.有誤,乙文寫人記事,以記敘為主;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彎著腰走的老人,攙扶著走的小孩子,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拷呩烎~,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盡情飲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
乙
歐陽修幼年時就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在一個廢書簏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韓愈留下地書稿,讀后對韓愈十分仰慕。歐陽修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天性剛直不阿,見義勇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無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頭。即使被貶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樣不變。在貶職夷陵縣時,沒有什么排遣,就取出舊日已辦的案卷反復閱覽,結果發(fā)現(xiàn)案中是非顛倒、違法曲斷的錯誤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長嘆說:“這么一個偏遠的小縣,尚且如此,全國就可想而知了?!睆拇艘院螅鍪虏桓沂韬霾簧?。當文人求見歐陽修時,他跟他們談話,從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談論官吏治事的問題。他認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壞則關系到群眾的利益。凡他任職的幾個郡,不顯露治理事跡,不追求名聲榮譽,為政寬松簡易而不煩擾,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問他:“為政寬簡,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誤,這是什么原因呢?"他說:“把放縱無度作為寬,把省略必要的東西作為簡,那就使政事敗壞,而且百姓也會受害。我所謂寬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簡者,是不做繁碎擾人的事罷了?!?/p>
(2024·廣東佛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36.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云歸而巖穴暝
(2)雜然而前陳者
(3)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修前伏見中丞舉石介①為主薄,近者聞介以上書論被罷,而臺②中因舉他吏代介者。介為人剛果有氣節(jié),力學,喜辯是非,真好義之士也。度介之才,不止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上雖惡之,其人賢,則當舉而申之,非謂隨時好惡而高下者也。而執(zhí)事③始舉介曰能,朝廷信而將用之,及以為不能,則亦曰不能,是執(zhí)事自信猶不果。故曰主簿雖卑,介雖賤士,其可惜者中丞之舉動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有刪改)
【注】①石介:人名,北宋學者、思想家。②臺:即御史臺,是御史所居官署,宋制,御史臺正官有中丞、侍御史等,主簿只負責收發(fā)登記文籍。③執(zhí)事:有職守之人;官員,文中指杜中丞。
3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近者聞介以上書論被罷/聞寡人之耳者B.而臺中因舉他吏代介者/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C.度介之才/度已失期D.故曰主簿雖卑/先帝不以臣卑鄙
39.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
40.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及知識卡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1)(2)
【答案】36.昏暗陳列、擺開以……為樂37.(1)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2)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38.A39.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40.慈惠愛民為被罷官的石介求情,盡心竭力為朝廷留住人才
【解析】36.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1)句意: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暝:昏暗。
(2)句意: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陳:擺開,陳列。
(3)句意: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樂:以……為樂。
37.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1)注意重點詞語翻譯:芳:香花。發(fā):開放。秀:茂盛,繁茂。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這里名詞作動詞,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2)注意重點詞語翻譯:能:能夠。樂:歡樂;以:用。
3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聽說/使……聽說;
B.推舉;
C.估計、推測;
D.身份低微;
故選A。
39.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
句意為:中丞是皇上的輔佐之臣,皇上雖然對他有好感,但他如果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就應當檢舉并罷免他。
“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是主謂短語,后應斷開;“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故其中應斷開。
故斷句為:中丞為天子司直之臣/上雖好之/其人不肖/則當彈而去之。
40.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根據(jù)【甲】“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可知,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體現(xiàn)了“慈惠愛民"。
根據(jù)【乙】“介為人剛果有氣節(jié),力學,喜辨是非,真好義之士也。度介之才,不止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可知,歐陽修根據(jù)石介的才能,不僅僅只能做個主簿,實在應該讓他擔任御史的職務,可知為被罷官的石介求情,盡心竭力為朝廷留住人才,舉薦能人。
【點睛】參考譯文:
【甲】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啊。
【乙】
我從前見到您薦做主簿,最近又聽說石介由于上書論政而被罷官,而御史臺的長官卻以另外的官員代替了石介。石介為人剛正果敢有氣節(jié),勤奮好學,喜歡辨明是非,真是一位愛義之士啊。估計石介的才能,不僅僅只能做個主簿,實在應該讓他擔任御史的職務。
中丞是皇上的輔佐之臣,皇上雖然對他有好感,但他如果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就應當檢舉并罷免他;皇上雖然對他沒有好感,但他如果是一個賢能的人,就應當向皇上推薦并重用他,不是任憑自己的喜好來升降人才的。而你一開始認為石介是個有才能的人,朝廷相信了你的話而將任用石介,等到后來認為石介沒有才能,就說他沒有才能,這是你自信的程度還不夠。所以說主簿這個職位雖低微,石介雖貧寒,但最可惜的是你這個中丞的舉止行為。
(2024·黑龍江大慶·二模)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
復西行約三里所,有泉瀉出于兩山之間,分流而下,曰釀泉,潺湲清澈,可鑒毛發(fā)。傍岸有亭曰“漸入佳境”,今已廢,惟四大字勒崖石間。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亭久廢,名人石刻頗夥①,兵后焚煉為堊②殆盡。亭后四賢堂亦廢。亭側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手掬飲之,溫。
(節(jié)選自《瑯琊山游記》)
【注】①夥(huǒ):多,盛多。②堊(è):白土。
4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3)復西行約三里所()
(4)可鑒毛發(fā)()
42.用“/”給下面的語句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
兵后焚煉為堊殆盡
43.選出下列加點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行者休于樹所惡有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B.溪深而魚肥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欄下壓以巨石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
D.石欄覆之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4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直線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
45.說說【甲】【乙】兩文“推出"醉翁亭的寫景順序有什么相似點,并體會這樣寫景的效果。
【答案】41.茂盛的樣子居高面下表示約數(shù)照,照見42.兵后/焚煉為堊/殆盡43.C44.(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
(2)順著溪流經過薛老橋,進入醉翁亭。45.兩文都是通過移步換景(或由遠及近)地"推出"醉翁亭的。這樣寫準確地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給人以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
【解析】4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蔚然:茂盛的樣子。
(2)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臨:居高面下。
(3)句意:又向西走了大約三里。所:表示約數(shù)。
(4)句意:能夠照見胡須和頭發(fā)。鑒:照,照見。
42.本題考查斷句。
譯為:戰(zhàn)亂后焚燒成了白土,幾乎沒有了。
“兵后”為狀語,“為堊"殆盡”是“焚煉"的結果;
正確斷句為:兵后/焚煉為堊/殆盡。
4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介詞,在/介詞,比;
B.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
C.均是:介詞,用;
D.代詞,它/補足音節(jié),無實義;
故選C。
4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山水之樂:欣賞山水的樂趣;得:領會;寓:寄托。
(2)沿:順著;過:經過;入:進入。
4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甲文,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領起,將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一筆勾出,點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縱觀滁州全貌,鳥瞰群山懷抱之景。接著作者將鏡頭由全景移向局部,先寫“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諸峰之中,視野集中到最佳處。再寫瑯琊山“蔚然而深秀”,點明“山秀”,照應上文的“美”。又寫釀泉,其名字透出了泉與酒的關系,好泉釀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寫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轉,有亭翼然”,照應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由面到點,由遠及近,移步換景,自然而準確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展現(xiàn)了醉翁亭周圍的幽美景色。
乙文“復西行約三里所,有泉瀉出于兩山之間,分流而下,曰釀泉”“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等語句,寫作者看到釀泉,后來順著溪流經過薛老橋,進入醉翁亭,通過移步換景,由遠及近,一步步地“推出”醉翁亭的位置,使人身臨其境。
據(jù)此概括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又向西走了大約三里,有泉水從兩山之間傾瀉而出,分成了幾條水道向下流,(這泉)叫作釀泉,流水潺潺,非常清澈,能夠照見胡須和頭發(fā)??拷哆呌幸粋€亭子叫“漸入佳境”,現(xiàn)在已經廢棄了,只剩下四個大字刻在崖石上。順著溪流經過薛老橋,進入醉翁亭。醉翁亭廢棄很長時間了,名人石刻很多,戰(zhàn)亂后焚燒成了白土,幾乎沒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賢堂也廢棄了。醉翁亭旁邊有一處玻璃泉,又叫作六一泉,有一根石欄桿覆蓋在上面,石欄桿下還壓著一塊大石頭,(大石頭)中間有一個小孔讓泉水通過,直徑大約五六寸,用手捧泉水喝,(水是)溫的。
(2024·山東濟南·二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余為夷陵①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張,乃越琴也。后做學士,又得琴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③自釋。及做舍人、學士,日奔走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書琴阮記后》)
【注釋】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蕭然:悠閑,瀟灑。
4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林壑尤美(尤:更加)B.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發(fā)芽)
C.意則蕭然自釋(意:心情)D.聲利擾擾盈前(盈:豐滿)
4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誰/有仙則名
C.山間之朝暮也/皆朝于齊D.余為夷陵令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4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首段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了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和四時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張不同的琴,琴越來越好,作者反而越來越不快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文化宣傳合同范例
- 農村裝修貸款合同范本
- 2021-2026年中國電力維護合板市場競爭策略及行業(yè)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中醫(yī)私承合同范本
- 一租房合同范本個人
- 獸藥代加工合同范本
- 上海汽車租車合同范本
- 保潔補簽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酒水行業(yè)知識產權保護與糾紛解決合同范本
- 勞務公司之間合同范本
-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課內外閱讀訓練2《鄉(xiāng)下人家》(有答案)
- 手術室患者人文關懷
- 高中英語語法同位語從句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
- 住院病人燙傷的應急演練
- 新入職消防員考核試卷題庫(240道)
- 2024中考復習必背初中英語單詞詞匯表(蘇教譯林版)
- 文學翻譯教學大綱
- 質量管理與產品質量保障措施
- 全國自然教育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
- 第四章-國防動員
- 露天電影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