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和選擇性必修下冊。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進入戰(zhàn)國時代以后,最有可能實踐統(tǒng)一這幅藍圖的,是所謂的“七雄”,也就是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加一個函谷關以西的秦國。此時的秦早已擯棄殉人等舊俗,但要與東邊的強國抗衡,還需要更為積極的變革。秦孝公即位后,聽取了魏國人商鞅的建議,在宮室盛大的櫟陽城掀起了東周五百年間最風云激蕩的變法。這次變法的核心,是以重典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戰(zhàn)備積累,又以獎勵軍功提供上升途徑,激活國力。公元前350年,秦人從櫟陽遷都咸陽,商鞅在此進行了第二次變法。商鞅方升,是商鞅為統(tǒng)一度量衡所監(jiān)制的標準量器,容積為202.15毫升,是當時的一升。這件體量不大的青銅器,卻成為古中國經(jīng)濟秩序奠基之途上的“重器”。商鞅兩次變法,廢井田,開阡陌,重農(nóng)抑商,獎勵軍功,嚴明法度,推行郡縣制,編訂戶口,是覆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廣泛調(diào)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推動秦國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壯大、全面強盛。同時代的戰(zhàn)國諸雄,雖時有一些改革作為,但遠不及秦深徹變法的決心和格局。在這風云激蕩的時代里,嶄新的秦國立于關中,眼望廣袤的萬里河山,即將開啟結束亂世、天下一統(tǒng)的征程。公元前328年,秦取上郡,拓地至陜北;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囊括四川盆地;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攻克了黃土高原最大的戎狄勢力。秦國就這樣,以關中盆地為營,分別向北、西、南三個方向擴展戰(zhàn)略縱深,隨后劍鋒東指,匡合天下。連年的征戰(zhàn)中,秦朝君臣早已認識到,東周列國之間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是攻捍不息的根源之一。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因為涉及行政、手工業(yè)、商業(yè)和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被迅速選定成為秦朝建立后需要統(tǒng)一的關鍵內(nèi)容。曾經(jīng)的六國故地和秦都咸陽所在的關中,都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大量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權是稱量重量的秤砣。權上的詔版寫道,皇帝并天下后,百姓安定,令丞相隗狀、王綰規(guī)范度量衡。凡不一致者,皆需統(tǒng)一。這道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也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流布天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仲春之月開始了他的東巡。此后八年間,他一度封禪,五次東巡。他登峰山,攀泰山,上瑯琊,經(jīng)之哭,過東觀,臨碣石,至會稽,巡行之處皆刊石勒銘。這七處石刻,由于風雨剝蝕,人事相侵,僅有瑯琊、泰山二石尚存殘玦,《峰山刻石》存于摹刻本。刻石文辭以李斯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守康定,利澤長久。秦要統(tǒng)治的是文字語言存在極大差異的四海八方,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漢字形體簡化,部首和筆數(shù)固定,文字使用的標準得到統(tǒng)一。湖南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的一枚秦代木片,由六個殘片拼接而成,以較為拙樸的篆書記錄了其時文字的變更?!坝稀比绻矢熬啤保瑢⒕茝挠戏殖?,凡酒之意均用“酒”字,不再寫作“酉”;“卿”如故更“鄉(xiāng)”,意思是公卿之“卿”仍然照舊,而記入鄉(xiāng)里之“鄉(xiāng)”,統(tǒng)一更用“鄉(xiāng)”字。經(jīng)過規(guī)范的文字書寫和更有效率的傳播,中央的政令能通過公文暢通地下達各郡縣,也讓更多人能夠通過文字交流獲得知識和文化的傳承。書同文成為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的奧秘。渤海灣畔至今仍存多處秦代行宮遺址。在遼寧綏中萬家鎮(zhèn)南邊,就發(fā)現(xiàn)了六組相互關聯(lián)的秦漢建筑遺址,其中三組皆在海岸,朝向海中的“姜女石”呈合抱之勢。這或許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石碑地建筑群可能就是秦漢時的“碣石宮”。曲尺形宮墻之內(nèi),建筑高低錯落,疏密相間,依稀可見昔時廊道縵回、院落鑲嵌的格局。洪波高涌,碣石為闕,此為秦之國門。臨碣石而東望,日升月落,天旋海沸,終至陸地之極,身后是萬里河山。秦始皇東巡時,臣屬們在瑯琊臺石碑上鐫刻文辭,殘石飽經(jīng)滄桑,銘文也大多漫患不清,但內(nèi)容依然震撼人心。六合之內(nèi),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但天下并不太平,北方邊境地平線上爭端頻仍,匈奴的鐵蹄聲一旦響起,劫掠與殺戮就會到來。30萬秦軍正等待主帥號令,蒙恬已記不清自己經(jīng)歷了多少場戰(zhàn)役,只知道在爭奪天下時,他是秦王的長策;四海平定時,他就是皇帝的敲撲。面對匈奴滋擾,蒙恬率軍卻敵,把秦朝的邊境線向北推進700余里,直抵陰山腳下。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將原先秦、趙、燕三國的長城與由洮水而來的長城相連,沿途起城邑,修亭障,隨后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蒙恬率軍修建了直道。這條長約743公里、寬達50米的道路,以幾近直線的走向連接了關中與北方草原地區(qū)。經(jīng)行于山地和丘陵時,削平山脊,填平山谷;經(jīng)行于沙地和草原時,以夯打或摻石的方式加固路面;經(jīng)行于山側河畔時,設置護坡和排水溝。這不僅是皇帝巡行北方的“高速公路”,更是支援長城軍事防務的運輸線。長城如盾,直道就是持盾的手臂,它們共同鑄就了延衰萬余里的堅固藩籬。百余年后,史官司馬遷行經(jīng)直道時,忍不住為這項占山埋谷的工程驚嘆。然而,他也指出長城和直道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雖于王朝的防守有利,卻施之過急,未留給剛剛從戰(zhàn)亂中安定下來的眾生以喘息之機。盡管嬴政在“始皇帝”的名號里寄寓著他千秋萬世的構想,卻僅二世而亡。(摘編自《何以中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

函谷關以西的秦國與函谷關以東的齊、楚、魏、燕、韓、趙六國并稱為“七雄”,它們在戰(zhàn)國時代都有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綜合實力。B.秦始皇一度封禪,五次東巡,所到之處都刊石勒銘。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使用標準。C.

渤海灣畔至今仍存有多處秦代行宮遺址,這些留存的秦代行宮遺址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D.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在外敵再度來犯時能夠迅速地預警并組織反擊,蒙恬受命連接長城,起城邑,修亭障,領兵駐守上郡十余年。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國變法的決心和格局是函谷關以東的六國無法比擬的,正是變法使得秦國在風云激蕩的年代里脫穎而出,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B.秦國在統(tǒng)一六國后迅速把統(tǒng)一度量衡、法律、文字等作為關鍵內(nèi)容,是因為各國攻捍不息的根源在于各國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C.秦朝的文字改革使得文字的書寫和傳播更有效率,使政令暢通,這也對中華文明賡續(xù)幾千年而始終文化一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盡管長城和直道共同對秦國的防守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史官司馬遷認為,正是這些工程施之過急,為秦國二世而亡埋下了隱患。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

文章通過對“鑲嵌秦詔版的銅權和鐵權”“秦代木片”等文物的介紹,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后的文化差異。B.文章內(nèi)容涉及秦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諸領域的知識,雖然語言樸實易懂,但并不影響文章思想的深刻性。C.文章著重介紹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種種措施,語氣舒緩娓娓道來,如同導游解說,以解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D.

文章多處用到賈誼《過秦論》中的詞語,如“長策”“敲撲”“藩籬”,增強了讀者的熟悉感和文章的文學色彩。4.下面是秦詔版的銅權圖,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銅權上所刻文字是用李斯改定的小篆體書寫而成的。B.秦國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被模印或銘刻在官定的度器和量器上。C.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重要的容器,是秦國變革的需要。D.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鞏固統(tǒng)一措施的重要實物證據(jù)。5.《宋史》有言:“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趨時適治而已?!边@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天下的辦法,有繼承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符合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的。請結合秦國的措施,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D

2.B

3.A

4.C

5.①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商鞅的兩次變法使秦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這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變法符合當時的形勢。②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國統(tǒng)一了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這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舉措,對于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集權制國家有著重要意義。③長城的連接和直道的修筑共同鑄就了堅固藩籬,但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不利于百姓休養(yǎng)生息,不是“趨時適治”之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都有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的綜合實力”錯誤,原文是“最有可能”,而不是都有“綜合實力”。B.“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錯誤,原文是“刻石文辭以李斯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并沒說秦始皇命令李斯用新改定的小篆向關東宣示。C.“這些留存的秦代行宮遺址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錯誤,應該是在遼寧綏中萬家鎮(zhèn)南邊發(fā)現(xiàn)的秦漢建筑遺址中的三組很可能就是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登臨過的“碣石”。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是因為各國攻捍不息的根源在于各國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錯誤,原文是“東周列國之間在制度上無法兼容的差異,是攻捍不息的根源之一”。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A.“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后的文化差異”錯誤,應該是“為我們展現(xiàn)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的歷史文化”。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秦詔版的銅權是秦國重要的容器”錯誤,由原文“權是稱量重量的秤砣”可知,秦詔版的銅權不是容器,而是量器。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結合“商鞅兩次變法……是覆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廣泛調(diào)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推動秦國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壯大、全面強盛”可知,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商鞅的兩次變法使秦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這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變法符合當時的形勢。②結合“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因為涉及行政、手工業(yè)、商業(yè)和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被迅速選定成為秦朝建立后需要統(tǒng)一的關鍵內(nèi)容”可知,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國統(tǒng)一了度量衡、車軌、錢幣、法律和文字,這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舉措,對于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集權制國家有著重要意義。③結合“長城如盾,直道就是持盾的手臂,它們共同鑄就了延衰萬余里的堅固藩籬”“長城和直道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雖于王朝的防守有利,卻施之過急,未留給剛剛從戰(zhàn)亂中安定下來的眾生以喘息之機”可知,長城的連接和直道的修筑共同鑄就了堅固藩籬,但費人力、財力無數(shù),不利于百姓休養(yǎng)生息,不是“趨時適治”之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石鐘山水韻

洪忠佩靜坐江邊,聆聽江水撞擊巖石洞穴的“鐘鳴之聲”,①如同諦聽石鐘山的心跳。激蕩的“鐘鳴之聲”,成就了石鐘山山名的由來。沒有人聲的喧嘩,只有江水的回蕩,還有與我一樣耐著性子傾聽“千古奇音”的友人。對這“千古奇音”奧秘的解釋,我肯定不如地理學家透徹。我以為,是江風、江水、山巖、巖洞,孕育了石鐘山的骨骼形態(tài),還有生命的傳奇。真正讓石鐘山名聲大噪的是蘇東坡。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送長子蘇邁赴德興任縣尉,走水路來到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石鐘山。乘小舟于絕壁下考察和聆聽“奇音”之后,蘇東坡寫下了《石鐘山記》。從此,石鐘山名揚天下。歷史上,湖口先后隸屬九江郡、豫章郡、彭澤縣。陶淵明任彭澤縣縣令時,縣衙就設在今天的湖口縣均橋鎮(zhèn)柳德昭灣。湖口縣作為行政區(qū)劃始于南唐(950年)。今天的湖口縣隸屬江西省九江市。打開湖口的歷史畫卷,石鐘山是當然的地標。石灰?guī)r聳立的石鐘山位于湖口縣城區(qū),海拔不到六十二米,面積很小,歷史上卻是“江湖鎖鑰”之地。石鐘山有南北之分,靠南面臨鄱陽湖的為上鐘山;北面抵長江的,則是下鐘山。石鐘山雖不高,意境卻高遠。山上的懷蘇亭、清濁亭、上諭亭、梅花廳、昭忠祠、碑廊、禪林、古樹,與山下滔滔的長江水,一起生發(fā)出無盡的詩情畫意。②事實上,與石鐘山結緣的名人很多。除蘇東坡外,還有陶淵明、酈道元、王安石、黃庭堅、鄭板橋、曾國藩等,都留下了詩文遺墨。如今,石鐘山和鄱陽湖中的鞋山作為廬山風景區(qū)的組成部分,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時間如江水般流淌。這些已是幾年前登臨石鐘山的記憶了。似乎有關石鐘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遠,卻又感覺離得這么近。不承想,這次再次來到石鐘山,能夠他鄉(xiāng)遇故知——正在石鐘山從事景區(qū)景觀提升改造工作的胡文全,是從我家鄉(xiāng)江西婺源走出去的古建修繕名匠。在石鐘山相遇,他自然成了我的義務向導。從石鐘山山門拾級而上,胡文全引領我去江天一覽亭和泛舟巖俯瞰,出現(xiàn)在視線中的是鄱陽湖水與長江水相融后向東奔流的壯闊景象。不過移步清濁亭眺望,所看到的“江湖兩色”自然奇觀,卻顛覆了我之前關于長江水渾濁、鄱陽湖水清澈的認知——此刻,江湖交匯,鄱陽湖水渾濁而長江水清澈。石鐘山景區(qū)的工作人員小李解開了我的疑惑,這是因為冬季枯水、船運往來變化而發(fā)生的改變。江風呼呼地吹,江上船來船往。風太大,很難下到江邊去傾聽那“鐘鳴之聲”了。胡文全如數(shù)家珍,一一向我介紹石鐘山的歷史文化遺存。確實,如果沒有《石鐘山記》,沒有亭臺樓閣等景觀,石鐘山與長江邊其他寂靜山野沒有兩樣。那天下午黃昏時返回,往鄱陽湖大橋方向的游輪碼頭走。江邊的警示牌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地為長江八里江段長吻鮠鯰國家級水產(chǎn)種質(zhì)資源保護區(qū)核心區(qū)——上至鄱陽湖公路大橋上游七百米,下至金砂灣園區(qū)江銅集團公司碼頭,為永久性禁釣區(qū)域……湖口縣水域遼闊,漁業(yè)資源豐富,而生活在江邊的漁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幾年前湖口縣率先在全國實施禁捕退捕,漁民上岸轉產(chǎn)。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江豚。每年7月到10月間,江豚會在石鐘山到鞋山水域出沒。我到石鐘山時已錯過了江豚逐浪嬉水的季節(jié)。石鐘山景區(qū)負責人夏美貴見我對長江文化和生態(tài)保護興趣濃厚,極力推薦我去與石鐘山相距不遠的江豚灣。說若是去了石鐘山,不去江豚灣,等于沒到湖口。江豚,因萌萌的樣子,被人們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一片湖光山色的江豚灣,位于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原稱南北港。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政策的實施,以及養(yǎng)護、救治江豚的工作越來越受重視,這里成為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和長江江豚保護救助中心。走進江豚灣長江流域淡水魚類展示館,我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此前,我從未如此近距離看到中華鱘、大鯢、豹紋鯊、金吉羅、鰩魚等珍稀魚類。在播放的視頻中,③我還一次次看到了“江豚的微笑”,聽到了它們逐浪時歡快的“笑聲”。在長江生活的魚類是個大家族,有400多種,其中純淡水魚類360余種、洄游性魚類11種。白鱘等魚類如今已經(jīng)只能看到標本。在江豚灣,我覺得最幸福的莫過于在這里工作的小沈,每天能夠與那么多魚類親密接觸。小沈從小生活在石鐘山腳下,熱愛家鄉(xiāng)山水,長大后選擇在魚類展示館做一名飼養(yǎng)員。想必所有到訪江豚灣的人都與我一樣,在接受水生生物科普的同時,認識到湖口縣“山江湖”的自然資源稟賦,也增強了對水生生物的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領悟到實施“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意義。再訪石鐘山,俯瞰滔滔江水,江面波光粼粼。如果說,是長江孕育了石鐘山的千古神奇,那如今的江豚灣,則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有刪改)6.下列對散文相關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側耳傾聽石鐘山的“千古奇音”,并謙虛地認為自己對聲音成因的解釋并不透徹,不如地理學家。B.石鐘山是湖口的地標,是廬山風景區(qū)的組成之一,意境高遠,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C.作者再到石鐘山,看到冬季枯水期時長江水渾濁而鄱陽湖水清澈、“江湖兩色”相融奔流的情景,非常震驚。D.如今的江豚灣能讓訪客了解水生生物知識,增強保護水生生物的意識,還能體悟實施“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意義。7.下列對文中標題和畫線句子的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標題交代了寫作對象為石鐘山水,并以“韻”字奠定了全文對石鐘山水獨特情趣的贊美的基調(diào)。B.句子①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江水撞擊巖石洞穴的聲音,贊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C.句子②語言簡潔,緊承上文“歷史畫卷”,指出和石鐘山有關的歷史人物眾多,增強了文本的歷史厚重感。D.句子③以“我”的所見所聞,寫出了“長江大保護”政策實施后帶來的重大變化,拓展了文章主題。8.作者為什么說“似乎有關石鐘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遠,卻又感覺離得這么近”?9.本文作者寫了自己兩次游覽石鐘山水的經(jīng)歷,寫作的側重點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何作用?【答案】6.C

7.B

8.①“相距那么遠”是因為石鐘山在宋朝時就已因蘇東坡而出名;在歷史上位置重要,屬于“江湖鎖鑰”之地。

②“離得這么近”是因為很多文人留下了詩文遺墨,供后人品鑒;山上的眾多建筑和山下江水的詩情畫意,讓文人筆下的石鐘山如在目前。

9.側重點:①第一次游覽在簡單寫景之后側重于寫歷史上和石鐘山相關的人、事。②第二次游覽在寫了“江湖兩色”景象后,側重于敘寫石鐘山相關水域中的生物保護現(xiàn)狀。作用:①這樣以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兩次游覽過程,符合人們的認知,便于和讀者溝通交流;②兩次游覽各有側重,能夠讓讀者全方位地感受石鐘山水的過去和現(xiàn)在,表現(xiàn)主題?!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看到冬季枯水期時長江水渾濁而鄱陽湖水清澈”錯誤,原文是說“卻顛覆了我之前關于長江水渾濁、鄱陽湖水清澈的認知——此刻,江湖交匯,鄱陽湖水渾濁而長江水清澈”。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B.“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錯誤,此處沒有運用象征手法,“諦聽石鐘山的心跳”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另外“贊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拔高了句子內(nèi)涵,此處旨在贊美大自然的神奇。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據(jù)上句“這些已是幾年前登臨石鐘山的記憶了”可以確定作答范圍應該在上文。真正讓石鐘山名聲大噪的是蘇東坡,他寫下了《石鐘山記》,從此,石鐘山名揚天下,說明石鐘山在宋朝時就已因蘇東坡而出名;石鐘山是當然的地標,石灰?guī)r聳立的石鐘山位于湖口縣城區(qū),歷史上卻是“江湖鎖鑰”之地,說明石鐘山在歷史上是“江湖鎖鑰”之地。所以,有關石鐘山的人和事,作者感覺“相距那么遠”。與石鐘山結緣的名人很多,除蘇東坡外,還有陶淵明、酈道元、王安石、黃庭堅、鄭板橋、曾國藩等,都留下了詩文遺墨,可供后人品鑒;石鐘山意境高遠,山上的懷蘇亭、清濁亭、上諭亭、梅花廳、昭忠祠、碑廊等建筑,與山下滔滔的長江水,一起生發(fā)出無盡的詩情畫意,讓文人筆下的石鐘山如在眼前。所以,有關石鐘山的人和事,作者感覺“離得這么近”?!?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側重點:①第四段寫蘇東坡寫下了《石鐘山記》,讓石鐘山名揚天下;第七段寫除蘇東坡外,還有很多與石鐘山結緣的名人都留下了詩文遺墨。第六段寫石灰?guī)r聳立的石鐘山歷史上是“江湖鎖鑰”之地,石鐘山意境高遠,山上所以,的懷蘇亭、清濁亭等,與山下滔滔的長江水,一起生發(fā)出無盡的詩情畫意。所以,第一次游覽在簡單寫景之后側重于寫歷史上和石鐘山相關的人、事。②原文“不承想,這次再次來到石鐘山”,從第九段以后是寫第二次游覽。第九至十一段寫胡文全做向導引領“我”看到了“江湖兩色”自然奇觀,向“我”介紹石鐘山的歷史文化遺存;第十二至十九段寫石鐘山相關水域中的生物保護情況,作者領悟到了實施“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意義。所以,第二次游覽在寫了“江湖兩色”景象后,側重于敘寫石鐘山相關水域中的生物保護現(xiàn)狀。作用:①從情節(jié)線索看,由“時間如江水般流淌。這些已是幾年前登臨石鐘山的記憶了”“不承想,這次再次來到石鐘山”可知,文章以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兩次游覽過程,符合人們的認知,便于和讀者溝通交流;②從內(nèi)容主題看,兩次游覽,先寫自然之景、歷史上與石鐘山有關的人、事等,再寫相關水域生物保護,各有側重,能夠讓讀者全方位地感受石鐘山水的過去和現(xiàn)在,突出主題。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宋子曰:上古神農(nóng)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nóng)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紛嘉種,必待后稷詳明,其故何也?紈绔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jīng)生之家,以農(nóng)夫為詬詈①。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夫先農(nóng)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選自《天工開物·乃?!罚袆h改)材料二:桓公曰:“魯梁之于齊也,千谷也,蜂螫②也,齒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魯梁,何行而可?”管子對曰:“魯梁之民俗為綈③。公服綈,令左右服之,民從而服之。公因令齊勿敢為,必仰于魯梁,則是魯梁釋其農(nóng)事而作綈矣。”桓公曰:“諾。”即為服于泰山之陽,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魯梁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綈千匹,賜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則是魯梁不賦于民,財用足也。魯梁之君聞之,則教其民為綈。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郭中之民道路揚塵,十步不相見,曳繑④而踵相隨,車轂齺⑤,騎連伍而行。管子曰:“魯梁可下矣?!惫唬骸澳魏??”管子對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綈。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公曰:“諾。”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之民餓餒相及,應聲之正無以給上。魯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綈修農(nóng)。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選自《管子·輕重戊》,有刪改)【注】①詬詈(lì):辱罵。②螫(shì):蜂、蝎等有毒腺的蟲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動物。③綈(tí):厚綢子。④曳繑(jué):拽著鞋。⑤齺(zōu):交錯。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晨炊晚餉A知其味B而忘C其源者D眾矣E夫先農(nóng)F而系之以神G豈人力之H所為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紛紛嘉種”與“肇賜余以嘉名”(《離騷(節(jié)選)》)兩句中“嘉”的意思相同。B.紈绔,原指古代富家子弟穿的綢褲,后“紈绔子弟”用來代指不務正業(yè)的富家子弟。C.“令左右服之”與“便言多令才”(《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令”的意思不同。D.“率民去綈”與“曷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并序》)兩句中“去”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類自身不能長期生存,要靠五谷養(yǎng)活。五谷又不能自己生長,要靠人類種植。B.土壤的性質(zhì)會隨著時代而有所差異,谷物的種類和特性又隨著水土而有所區(qū)別。C.桓公認為,魯國和梁國不時騷擾齊國,就像蜂身上的尾鱉,他想攻打魯國和梁國。D.桓公采納了管仲的建議,幾年后魯國和梁國不戰(zhàn)而敗,其百姓和君主相繼歸附齊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公因令齊勿敢為,必仰于魯梁,則是魯梁釋其農(nóng)事而作綈矣。(2)則是魯梁不賦于民,財用足也。魯梁之君聞之,則教其民為綈。14.糧食自古以來是人們生活生產(chǎn)不可或缺重要物資,甚至是影響戰(zhàn)爭的重要因素。齊國是如何精心策劃一場“糧食貿(mào)易戰(zhàn)”并最終取得了勝利的?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其實施的步驟。【答案】10.AEG

11.D

12.C

13.(1)您還要命令齊國不準織,必須依賴魯、梁二國。這樣,魯、梁二國就將放棄農(nóng)業(yè)而去織綈了。(2)這樣,魯、梁二國即使不向百姓征稅,財用也充足了。魯、梁二國國君聽到這個消息,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14.①齊桓公采納了管仲的建議,他和大臣帶頭穿綈做的衣服,禁止齊國人織綿,全部從魯、梁二國進口綈。

②管仲對來齊國販賣綈的魯、梁二國的商人予以重金補貼。

③等時機成熟時,齊桓公改穿帛衣,帶領百姓不再穿綈,并封閉關卡,與魯、梁二國斷絕經(jīng)濟往來?!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們飽食終日,只知道早晚餐飯的味美,卻忘記了糧食是從哪里來的,這種人真是太多了!把先農(nóng)尊稱為“神農(nóng)”,難道是人為的嗎?“晨炊晚餉”是由兩個偏正結構的短語構成的并列短語,意思完整,可獨立成句,A處應斷開;“知其味而忘其源者”是名詞性短語,作主語,“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是主謂結構,其后應斷開,E處斷開;“豈”,副詞,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一般置于句首,其前應斷開,G處斷開。故需斷句的三處為:A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兩個“嘉”意思都是“好的、優(yōu)良的”。句意:為什么后來紛紛出現(xiàn)的許多優(yōu)良糧種。/便賜予我貞祥的美名。B.正確。C.正確。命令。/美好。句意:讓身邊的人也穿。/口才很好,又多才能。D.錯誤,意思不同。除去,去掉。/離去,文中指死。句意:帶領百姓不再穿綈。/何不隨著自己的心意決定留下還是離開。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魯國和梁國不時騷擾齊國”錯誤。材料二中桓公的話沒有提到魯國和梁國騷擾齊國。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仰”,依賴、仰仗;“釋”,放棄;“作綈”,織綈。(2)“賦”,征稅;“賦于民”,狀語后置句,正確語序為“于民賦”;“足”,充足;“聞之”,聽到這個消息?!?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魯梁之民俗為綈。公服綈,令左右服之……公因令齊勿敢為……則是魯梁釋其農(nóng)事而作綈矣”,首先,管仲建議齊桓公和大臣帶頭穿綈做的衣服,禁止齊國人織綈,全部從魯、梁二國進口綈,齊桓公采納了他的建議。②“子為我致綈千匹,賜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接著,管仲對來齊國販賣綈的魯、梁二國的商人予以重金補貼。③“魯梁可下矣”“公宜服帛,率民去綈。閉關,毋與魯梁通使”,等時機成熟時,齊桓公采納管仲建議,改穿帛衣,帶領百姓不再穿綈,并封閉關卡,與魯、梁二國斷絕經(jīng)濟往來。參考譯文:材料一:宋子說:上古的神農(nóng)氏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仔細體會這個尊稱的含義,“神農(nóng)”這兩個字到現(xiàn)在還是存在著的。人類自身不能長期生存,要靠五谷養(yǎng)活;五谷又不能自己生長,要靠人類種植。土壤的性質(zhì)會隨著時代而有所差異,谷物的種類和特性又隨著水土而有所區(qū)別。不這樣(否則),從神農(nóng)時代距離(到)唐堯時代,人們用五谷當作糧食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了。(神農(nóng)氏)使用耒耜等耕作工具的便利方法(早已被)用來教導天下百姓,難道還有什么不清楚嗎?為什么后來紛紛出現(xiàn)的許多優(yōu)良糧種,一定要等到后稷出來才得到詳細說明,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富家子弟,把農(nóng)民看成罪人;讀經(jīng)書的儒生,把農(nóng)夫當作辱罵別人的代稱。他們飽食終日,只知道早晚餐飯的味美,卻忘記了糧食是從哪里來的,這種人真是太多了!把先農(nóng)尊稱為“神農(nóng)”,難道是人為的嗎?材料二:桓公說:“魯國、梁國對于我們齊國,就像田邊上的莊稼,蜂身上的尾螫,牙外面的嘴唇一樣?,F(xiàn)在我想攻占魯、梁二國,怎樣進行才好?”管仲回答說:“魯、梁二國的百姓有織綈的習俗。您就帶頭穿綈做的衣服,讓身邊的人也穿,百姓也就會跟著穿。您還要命令齊國不準織綈,必須依賴魯、梁二國。這樣,魯、梁二國就將放棄農(nóng)業(yè)而去織綈了?!被腹f:“可以?!保ɑ腹┚驮谔┥街献銎鸾惙?,十天做好就穿上了。管仲還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一千匹綈,我給你們?nèi)俳锝?;販來萬匹,給三千斤?!边@樣,魯、梁二國即使不向百姓征稅,財用也充足了。魯、梁二國國君聽到這個消息,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十三個月以后,管仲派人到魯、梁(探聽)。(只見)魯、梁二國城市人口多得讓路上塵土飛揚,十步內(nèi)都互相看不清楚,人們接踵而行,不能舉步,車輛則輪子相碰,騎馬的列隊而行。管仲說:“可以拿下魯、梁二國了?!被腹f:“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您應當改穿帛料衣服,帶領百姓不再穿綈,還要封閉關卡,與魯、梁斷絕經(jīng)濟往來。”桓公說:“可以?!笔畟€月后,管仲又派人到魯、梁(探聽),(看到)魯、梁的百姓都在不斷地陷于饑餓,連朝廷一說就能得到的正常賦稅,都沒有辦法交上來。魯、梁的國君立即命令百姓停止織綈而修整農(nóng)業(yè),但糧食不能僅在三個月內(nèi)就生產(chǎn)出來,魯、梁的百姓買糧,每石要花去上千錢,而齊國境內(nèi)的糧價每石才十錢。二十四個月之后,魯、梁二國有十分之六的百姓歸附了齊國;三年后,魯、梁的國君也都歸附齊國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木蘭花慢李彭老正千門系柳,賜宮燭、散青煙??葱沆v芳唇,涂妝暈色,試盡春妍。田田,滿階榆莢,弄輕陰、淺冷似秋天。隨處餳香①杏暖,燕飛斜亸②秋千。朱弦,幾換華年。扶淺醉、落紅前。記舊時游冶,燈樓倚扇,水院移船。吟邊,夢云飛遠,有題紅、都在薛濤箋。聽絕殘簫倦笛,夜堂明月窺簾。[注]①餳(táng)香:飴糖所發(fā)出的香味。②亸(duǒ):下垂。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開頭至“試盡春妍”句寫了節(jié)序風物,即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期間的風俗人情。B.“田田”句至上片末句寫了早春景色,榆莢飄落,杏子飄香,燕子斜飛。C.下片感懷舊游,昔日歡游的場景已成過往,現(xiàn)在唯有佳人贈送的彩箋尚存。D.本詞語言蘊藉,意蘊深刻,描繪景物細膩真切,是描繪寒食風情的名作。16.本詞運用了哪些手法抒發(fā)情感?試結合詞句簡要分析?!敬鸢浮?5.B

16.①借景抒情。上片,詞人借榆莢散落、燕子斜飛等暮春之景來抒發(fā)春天里淡淡的愁思。②虛實結合。上片寫眼前之景,下片回憶往昔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詞人今日之冷清孤寂。③以景結情。下片末兩句以景語作結,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詞人夜月簾櫳下凄清冷落的情感。【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B.“寫了早春景色”錯誤,“滿階榆莢”,描寫了榆莢散落的景象,這不是早春景色,而是暮春之景。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借景抒情。上片通過描寫系柳、宮燭、青煙、秀靨芳唇、榆莢、輕陰、燕飛等景物,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而又略帶傷感的氛圍,抒發(fā)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愁思。②虛實結合。上片實寫,詩中“秀靨芳唇,涂妝暈色”,以華麗的筆觸描述了宮廷女子的妝容打扮和儀態(tài),燭光和青煙,妝容的華麗與春光的美麗相得益彰,通過描繪榆莢和秋千等細節(jié),展現(xiàn)了宮廷中的寧靜與浪漫氛圍。下片虛寫,“記舊時游冶”,可知詩人回憶了過去的游玩時光,表達了歲月更迭和時光流轉的感慨。“夢云飛遠,有題紅、都在薛濤箋”“夜堂明月”,詩人以夢云和紅色墨跡的詩題,以及夜堂中明亮的月光,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富有詩意的氛圍。詞人感懷舊游,昔日歡游的場景已成過往,表達了歲月更迭和時光流轉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詞人的冷清孤寂。③以景結情。下片末兩句“聽絕殘簫倦笛,夜堂明月窺簾”以景語作結,月夜下的簫聲和笛聲格外凄清,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詞人月夜簾櫳下凄清冷落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司馬遷認為屈原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2)賈誼《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總結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3)“鷗”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動物,“鷗”這個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推此志也

②.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

④.焚百家之言

⑤.舍南舍北皆春水

⑥.但見群鷗日日來(杜甫《客至》)/(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登快閣》)【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焚、盟。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京劇是中國戲曲中表演體系最為完備、影響力最大的門類之一,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審美集大成者,世稱中國“國粹”。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轉換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nèi)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其原因

,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少朋友不知道該從哪入手了解京劇、聽懂京劇,或不知如何得其門而入,以至于

。需要了然的是,但凡傳統(tǒng)藝術,皆需掌握基本要領和方法,行內(nèi)將其稱為“門檻”。京劇藝術亦是如此,唯有了解其審美形態(tài)和根本特性,方得登堂入室,體驗京劇形式之臻、內(nèi)涵之美。欣賞京劇最基本的條件是“興趣”。如果對京劇感興趣,可從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經(jīng)典流派著手認識并熟悉;如果對樂器與樂隊感興趣,可從京胡、司鼓、月琴等代表性樂器和小開門、傍妝臺、萬年歡等較初級的曲牌延展來領會京?。蝗绻麑﹦〉姆?、服裝感興趣,可以從其色彩、質(zhì)地、樣式著手,入得門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京劇服裝十分考究,華麗精美,做工精良。刺繡繁復精美的龍袍讓人震撼,燦爛奪目的鳳冠令人

,可謂“金絲走銀線,珍珠繞玉環(huán)”,美不勝收。不少外國朋友皆是因京劇服飾、服裝之美而喜歡上京劇藝術的。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下列句子中的“讓”與文中加點字“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貴客臨門,媽媽趕緊讓茶。B.眼前的一幕讓他終生難忘。C.他的衣服都讓雨淋濕了。D.請讓一下路,我趕時間。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8.①林林總總;②望而卻步;③嘆為觀止

19.B

20.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nèi)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強調(diào)京劇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故填“林林總總”。林林總總:形容人或事物眾多。第二空,語境強調(diào)人們不知如何得其門而入,以至于不敢涉獵,故填“望而卻步”。望而卻步:指看到了危險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縮。第三空,語境強調(diào)燦爛奪目的鳳冠好到了極點,故填“嘆為觀止”。嘆為觀止:用來贊嘆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無與倫比。【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同詞異境意義和用法意思的能力。文中加點的“讓”是介詞,引進對象,有“使”的意思。A.請人接受招待。B.介詞,引進對象,有“使”的意思。C.介詞,被。D.把方便或好處留給別人。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子有兩處語?。阂皇钦Z序不當,“轉換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語序不當,由“時代的發(fā)展”“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可知,應該先名詞,再動詞,改為“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二是成分殘缺,“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中“存在”缺少賓語,可改為“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修改為:但現(xiàn)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轉換、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變遷,包括京劇藝術在內(nèi)的戲曲門類,一直存在與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年來,全球范圍內(nèi)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氣候變化已經(jīng)成為無法忽視的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

。據(jù)聯(lián)合國難民署統(tǒng)計,2022年大約有3200萬人因洪水、風暴和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而流離失所。極端天氣事件

。世界氣象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1970年至2021年間,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達4.3萬億美元。氣候治理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應對氣候挑戰(zhàn)的中國方案,對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至關重要。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主動確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清潔能源設備生產(chǎn)規(guī)模居世界第一。中國還積極兌現(xiàn)承諾,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分享綠色技術和經(jīng)驗,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fā)展,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菌草技術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綠色就業(yè)機會?!氨娏Σⅲ瑒t萬鈞不足舉也。”中國

,攜手共建綠色美好的世界。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學校社團擬將應對全球氣候挑戰(zhàn)中“中國方案”的做法拍成一段15秒鐘左右的宣傳視頻,請你為這個視頻配上“畫外音”。要求使用包含遞進關系的句子,語言流暢,不超過50個字。【答案】21.①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

②也嚴重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

③愿與世界各國密切合作

22.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中國不僅積極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還積極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根據(jù)語境“據(jù)聯(lián)合國難民署統(tǒng)計,2022年大約有3200萬人因洪水、風暴和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而流離失所”可知,這是對橫線處內(nèi)容的舉例論證,講述惡劣的天氣使人們流離失所,給人類帶來不小的危害,所以可填“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②根據(jù)語境“世界氣象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1970年至2021年間,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達4.3萬億美元”可知,這里是在強調(diào)惡劣天氣造成經(jīng)濟損失,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并且結合此處應該和①處在結構上世并列的關系,所以可填“也嚴重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③語境“‘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币馑际?,匯聚眾人的力量,即便重達萬鈞的東西也不難舉起來,此處是在強調(diào)中國愿意與各國一起攜手共建綠色美好的世界,所以可填“愿與世界各國密切合作”。【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段主要信息及選用句式的能力。本題需要從語段中找出屬于“‘中國方案’的做法”,首先就要對文段中有關中國的做法措施進行篩選。如“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中國還積極兌現(xiàn)承諾,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分享綠色技術和經(jīng)驗”由此可知,“中國方案”的做法有“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其次,題目還要求“使用包含遞進關系的句子”,所以需要有“不僅……還(而且/也)”的關聯(lián)詞。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材料中提到,“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應對氣候挑戰(zhàn)的中國方案”。古人云:“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抱樸子·務正》)這句話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在面對各種危機和挑戰(zhàn)時,不只是氣候問題,在其他問題上,又何嘗不需要眾人齊心協(xié)力呢?對此,你有怎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