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疆特崗教師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資料_第1頁
2016新疆特崗教師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資料_第2頁
2016新疆特崗教師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資料_第3頁
2016新疆特崗教師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資料_第4頁
2016新疆特崗教師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音樂史復習資料古代部分:一,遠古夏商時期的音樂:中國音樂的起源:模仿說、感情說、勞動說;樂舞:早期的音樂常常和舞蹈結合在一起,故名之“樂舞”。黃帝時代的《云門》,又稱《云門大卷》,相傳黃帝部落以云為圖騰,所以這是一部歌頌氏族圖騰的樂舞?!断坛亍酚置洞笙獭罚鄠飨坛貫闁|方日浴地,故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樂舞?!逗嵣亍酚置洞笊亍罚喎Q從《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聲歌,原名《九招》,虞舜時代的質又修訂過,故后世又稱此樂為《韶虞》?!逗嵣亍分怯捎诖藰肺枰耘藕崬橹饕樽鄻菲鞯木壒?。夏代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樂舞內容從氏族社會中對于圖騰或大自然的歌頌轉向對奴隸主統(tǒng)治者的歌頌。《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頌夏禹治水有功的樂舞。此樂舞在周代演出時舞者共六十四人,分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樂器為籥,籥為管樂器,是排簫的原始形制。《大濩》又稱《濩》,是一部歌頌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功勛的樂舞?!拔讟贰保址Q“巫音”,即巫術活動中所用的樂舞。天然材料制成的樂器:骨哨、骨笛;龜甲搖響器;鼉鼓;磬(現(xiàn)存故宮博物館的三音編磬為“永啟”“永余”“夭余”);陶制樂器:搖響器、陶鈴、陶角、陶鼓、陶鏞、陶塤;銅制樂器:銅鈴、銅鼓、鐘、鐃、鏞、鑮;二,周秦時期的音樂:周代的禮樂制度:君主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樂舞的行列。關于佾有兩種解釋:一,每佾固定為八人;二,人數(shù)與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音樂教育:對象:貴族子弟,即世子和國子。“樂”的學習內容:樂德、樂語和樂舞。樂德:“中、和、祗、庸、孝、友”;樂語:“興、道、諷、誦、言、語”;樂舞:六代樂舞為主,如《云門》、《大咸》、《大夏》、《大濩》、《大武》;學習目的:達到統(tǒng)治階級提倡的“禮樂治國”。六代樂舞:《云門》、《咸池》、《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參照遠古夏商時期音樂。《大武》內容描寫周武王伐紂的全過程。采風:是一種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種較為積極的舉措。采風制度的建立為宮廷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秀民間音樂和歌詞,而且為保存先秦時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績。頌樂: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視學及兩君相見時等重大典禮時的樂舞?!对娊?jīng)》里保存了《商頌》、《周頌》、《魯頌》等三頌。內容大都是史詩性的,帶有神話色彩。頌有樂章形式、有樂歌形式、也有純器樂形式,一般速度較慢。鄭衛(wèi)之音:代表民間俗樂?!班嵭l(wèi)之音”是鄭國與衛(wèi)國一帶的地方音樂,它保留了濃郁的商代音樂特色,節(jié)奏奔放活潑,音樂優(yōu)美抒情,風格上與“雅樂”迥然異同?!对娊?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荀子曾根據(jù)民間歌曲創(chuàng)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這種樂器作為伴奏的說唱。《成相》篇的內容主要宣揚為君治國之道。樂器:八音分類法:按樂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諸類樂器中以打擊樂器較多。樂律:三分損益法律是一種用數(shù)學計算的生律方法。把一個振動體(即弦長)的長度均分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稱“三分損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稱為“三分益一”。這種取律的方法稱為“三分損益法”。三,兩漢三國時期的音樂:漢代的官方音樂機構有“太樂”和“樂府”兩署,分別隸屬于“奉常”和“少府”。相和歌作為漢代北方民間歌曲的總稱,包含了各種不同內容、形式的民謠。漢魏時期的相和歌作品數(shù)量相當豐富,大致分為“相和引”、“相和曲”、“吟嘆曲”、“四弦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宮引》、《角引》等六曲。漢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間色彩,取代了周秦以來的宮廷歌舞的巫術風格。民間歌舞包括:公莫舞、巴渝舞、鼙舞、槃舞、鐸舞、拂舞、白纻舞、踏歌。打擊樂器:建鼓、提鼓、小鼓、扁鼓、鼗鼓;漢代古琴音樂逐漸從相和歌樂隊中脫離出來,向著器樂化的傾向發(fā)展,這個時期的琴曲創(chuàng)作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不少琴曲直接取自當時的相和歌或相和大曲,且?guī)в忻黠@的敘事性特點。其中《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就是其中的代表。美學專著:阮籍《樂論》、嵇康《聲無哀樂論》樂律:京房六十律,計算方法是在三分損益十二律之后,繼續(xù)用此法上下相生,直到六十律為止。四、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相和引:主要是以五音來命名的有歌辭和伴奏的歌曲形式。凡相和,伴奏樂器有苼、笛、節(jié)歌、琴、瑟、琵琶、箏七種。宮、商、角、徵、羽五引的歌詞都是七字一句,三句一段的單段體,與《箜篌引》五言、七言、長短句等多變句式不同。清商樂:又名清樂,是在相和三調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不僅包括漢魏舊曲,還收入了江南吳歌和荊楚西聲?!俄偈{·幽蘭》是目前僅見的一首以文字記譜的琴曲,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五、隋唐時期的音樂:變文:是唐代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講述佛經(jīng)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結果。還有一類講述歷史傳說或民間故事。作品的特點是語言生動、純樸、有韻有白、有說有唱。變文是散文和韻文相間的敘事體裁,韻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樂性、故事性都很強,借以吸引聽眾、傳播佛經(jīng)。變文有三類形式:只唱不說,只說不唱,有唱有說(此類占多數(shù))。以散文引起,以唱文敘述內容。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按不同的表演形式而分。唐代宮廷燕樂的三個概念:廣義,是相對于“雅樂”來說的俗樂,包含十部樂和教坊樂。次廣義,專指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音樂,融胡俗樂于一體,尤其是龜茲樂。狹義,專指唐貞觀時期張文收采古《朱雁》、《天馬》之義所作的《景云河清歌》。六、宋元時期的音樂:宋朝的宮廷音樂主要有兩方面的特點:1,宮廷音樂藝術向著小型、精致的審美趨向發(fā)展。如唐代大曲在北宋時已不再表演全曲,而僅僅裁取大曲中的一段或幾段音樂進行演奏,稱之為“摘遍”;2,樂器獨奏和小合奏等具有獨立地位的純器樂形式也開始盛行于宮廷,并體現(xiàn)出高超的演奏技藝。說唱音樂種類:鼓子詞、諸宮調、貨郎兒戲曲音樂種類:宋雜劇音樂、元雜劇音樂、南戲音樂樂器:拉弦樂器:嵇琴、胡琴;吹管樂器:芋笙、巢笙、和笙;彈弦樂器:三弦、火不思;打擊樂器:云璈;鍵盤樂器:興隆笙;《夢溪筆談》樂論:《夢溪筆談》是北宋沈括的一部筆記體著作,其內容記述了古代科技和人文的眾多成就以及其本人的深刻見解。此書的樂論部分占有相當篇幅,涉及樂器、樂曲、宮調、樂譜、律學、音樂思想和音樂聲學等各個領域。其中有些內容為音樂史上的首次記錄,如:最早出現(xiàn)“樂學”、“聲學”和“馬尾胡琴”的詞匯,最早出現(xiàn)的燕樂二十八調的用聲數(shù)及其音高的記錄,最早出現(xiàn)的工尺譜字和樂譜中“敦、擎、住”等節(jié)奏稱謂,以及在世界聲學范圍內首創(chuàng)的“紙人演示”共振實驗。七、明清時期的音樂:俚曲:蒲松齡將《聊齋志異》中的一些故事,結合當?shù)胤窖约案鞣N小曲,編成說唱形式,這些作品被人們稱為蒲松齡“俚曲”或“聊齋俚曲”。曲牌大多來自于明清的民歌小曲、戲曲。其音樂優(yōu)美樸實,語言多為白話,通俗易懂,伴奏形式比較自由。曲藝音樂的發(fā)展:鼓詞類、彈詞類、牌子曲類、漁鼓道情類、琴書類。戲曲音樂的發(fā)展:宋元時期盛行于北方的雜劇,至元末逐漸衰落,而流行于南方的南戲卻得到較大發(fā)展。南戲在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雜劇、諸宮調等其他姐妹藝術的精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制,明清時期演變成為傳奇劇。由于流傳地區(qū)不同,逐漸相繼出現(xiàn)了各種聲腔體系。明代流行于江南地區(qū)的“四大聲腔”——海鹽腔、弋陽腔、余姚腔、昆山腔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幾種聲腔。除此之外,清中葉以后,又出現(xiàn)了梆子腔及皮黃腔系統(tǒng)為代表的各種地方聲腔劇種。近代部分:舊民主主義時期音樂文化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1,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雅樂早已衰落,而且原來來自民間俗樂的“雅部”(昆曲、琴曲等)也處于不斷衰落的狀況;2,隨著政治形勢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反映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新民歌(包括早期的工人歌曲)、地方戲曲(即“花部”)和說唱音樂獲得了更為迅速的發(fā)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劇種和曲種,還自發(fā)產(chǎn)生了初期的戲曲改良運動;3,20世紀初至五四運動前后,出現(xiàn)了大量有別于傳統(tǒng)舊樂的學堂樂歌,這也是當時進步的知識分子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一種手段;新民主主義時期音樂文化發(fā)展的主要表現(xiàn):1大量原本活躍在農村的民間藝人紛紛進入城市,使原來在農村的說唱曲種、戲曲劇種不斷在城市中落腳,不斷走向職業(yè)化的發(fā)展;2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推動全面的“龍頭”作用;3,中國近代音樂創(chuàng)作始終以各類聲樂體裁發(fā)展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京劇是以徽劇、漢劇作為基礎的一種“皮黃戲”。乾隆后期四大徽班進京?!盎瞻唷敝饕莩鼍哂幸欢ǘ窢幮缘臍v史劇目,更接近人民的生活也更富盒式帶的要求。清末明初,隨著西洋話劇的傳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文明戲”(也稱“新劇”)在各大城市迅速興起。通過編演《潘烈士投?!贰ⅰ逗谂跆熹洝返戎型怏w裁的“時事新戲”,在唱腔、表演、舞臺布景等方面的大膽改革,創(chuàng)立了所謂“海派京戲”。戲曲改良運動曾促進了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