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周口店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含蓄即含而不露、隱晦曲折,它是中國古典詩詞追求的一種美學境界。詩詞的含蓄包括兩層內涵:一是題旨即內容上的含蓄,一些題旨,詩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種是手法上的含蓄,詩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讀者從中獲得無窮之意蘊。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詩歌中就有運用,如《詩經·蒹葭》,那種“宛在水中央”的朦朧,“所謂伊人”的隱約,都帶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雖未具體提及“含蓄”一詞,但已推許類似的手法,《文心雕龍》有《隱秀》篇,認為“情在詞外曰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這為含蓄理論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理論基礎?!昂睢背蔀橐环N美學形態(tài)和詩學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詩式》,他在解釋“辨體有一十九字”時,在詩學領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將含蓄正式尊為一種詩歌體式。含蓄風格也成為唐代詩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追求,劉禹錫就深為“言不盡意”而苦惱。他說:“常恨語言淺,不如人意深?!闭J為詩人應該在詩歌中營造“象外之象”,這樣才會“言有盡而意無窮”。晚唐司空圖的含蓄理論可以說是“言外之意”說的集大成者。他認為具體的“象”“景”“味”“韻”是有限的,要獲得無限的意蘊,就要從中超脫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韻外”的更大的空間作無待的逍遙之游,以有“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到了兩宋,含蓄作為一個主要的批評標準被廣泛運用。梅堯臣說:“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現(xiàn)于言外乎?”梅堯臣的話可說是對司空圖的一種補充。之后,含蓄美已成為詩、文、繪畫創(chuàng)作的一條基本準則,并推至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嚴羽,他在《滄浪詩話》中把“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含蓄之美推至極致,還提出了“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等說法。降及明清,以含蓄評詩文更成為慣則。清代“神韻”領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司空圖的含蓄說。他盛贊盛唐詩“蘊藉含蓄,意在言外”,認為“唐人五言絕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認為詩要“神寄影中”,所以須“脫形寫影”,認為謝靈運詩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環(huán)中”。明人胡翰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語言表達無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會“四表無窮”。以上論述,說明不同的時代都在強調含蓄所具有的筆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學價值。崇尚深情綿邈、含蓄蘊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韻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學潮流,至今不衰。(摘編自陳友冰《中國古典詩詞的顯隱》)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詩人采用借代、暗示、隱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讀者從有限的描述中獲得無窮的意蘊。B.先秦至六朝典籍中,雖沒有提及“含蓄”一詞,但朦朧隱約手法的運用卻受到推崇贊許,《文心雕龍》有《隱秀》篇為含蓄理論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理論基礎。C.到了兩宋,含蓄美已成為詩、文、繪畫創(chuàng)作的一條基本準則,而嚴羽的《滄浪詩話》將其推至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追求之一。D.明清時期,以含蓄評論詩文成為習慣準則。王士禎盛贊盛唐詩“蘊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絕句“有得意忘言之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先秦詩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運用,例如《詩經?蒹葭》中就有“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當時已得到人們的推重。B.作者引劉禹錫的“常恨語言淺,不如人意深”是為了證明在唐代營造含蓄風格已成為詩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追求。C.梅堯臣的“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的主張是對司空圖倡導在有限的“象”“景”之外營造更大的空間,來傳達“不盡之意”等的補充。D.晚唐司空圖的含蓄理論可謂是“言外之意”說的集大成者,清代王士禎直承了司空圖的含蓄說,可見司空圖對后世的文學批評理論有著較大的影響。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總的論證思路,以時間為序,具體論述了“含蓄”作為一種美學追求在不同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為后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借鑒。B.唐代是詩歌的巔峰期,也是“含蓄”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它從詩學概念到被尊為一種詩歌體式,含蓄風格也成為唐代詩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追求。C.含蓄美不僅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條基本準則,同樣適用于散文、繪畫等藝術形式,可以說含蓄美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普遍追求。D.王士禎認為盛唐詩“意蘊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說謝靈運詩“多取象外,不失環(huán)中”,說明在含蓄理論出現(xiàn)之前,詩人們對含蓄手法已經有一些運用了。參考答案:1.C
2.A
3.C【1題詳解】試題分析:該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C項,到了兩宋,含蓄美已成為詩、文、繪畫創(chuàng)作的一條基本準則,而嚴羽的《滄浪詩話》將其推至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高追求之一?!皣烙鸬摹稖胬嗽娫挕穼⑵渫浦了囆g創(chuàng)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張冠李戴。故選C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A項,先秦詩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運用,例如《詩經?蒹葭》中就有“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當時已得到人們的推重?!昂钍址ó敃r已得到人們的推重”于文無據。故選A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對應的內容,加以比較,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C項,含蓄美不僅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條基本準則,同樣適用于散文、繪畫等藝術形式,可以說含蓄美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普遍追求?!昂蠲朗撬囆g創(chuàng)作的普遍追求”過于絕對化。故選C項?!军c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涉及的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纯从袥]有曲解文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0這個后起的整數是否屬于自然數?這在現(xiàn)代數學界仍有爭議。從西漢中晚期至東漢早期的簡牘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算術中還不存在“整數零”這個數學概念。眾所周知,相較于其他整數,“零”出現(xiàn)得相當晚?,F(xiàn)代數學的整數符號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紀發(fā)明的,傳入中國就更晚了,中國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這個整數的字眼,0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零”也只有“零落”一類的意思,尚未表示數字。學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國人是有類似“零”的概念的。比如中國哲學很早就有了“無”的觀念,和“有”相對。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籌進行計算時,會以空位表示該位“沒有值”。但是,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類的觀念,而非嚴格意義的“整數零”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甘肅居延扇水全關遺址出土了萬余枚漢代簡牘,其中一枚記錄了如下一些數字:“負七、負五、負三、負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迸c之類似的是西北地區(qū)出土的幾枚漢代簡牘,這些木簡應該是用于考核相關人員的工作績效的。用現(xiàn)代數學常識來看,這種數數方法顯得十分別扭,但對于漢代人而言,這樣計數再平常不過了。他們眼中整數的序列,就像現(xiàn)代人乘坐電梯一樣——從一樓往下一層,不是零樓,而是負一樓。抽象地說,在他們看來,整數不是現(xiàn)代定義中數軸上的點,而是數軸上的線段。通俗地講,他們的整數計算就是“囫圇數字,論個兒數”(其實嚴格地講,當時也還沒有現(xiàn)代數學意義上的“正負”概念)。這種數學觀念,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風俗傳統(tǒng),直至今日仍有痕跡可循。從數軸的角度理解中國式的計時方法,所謂“兩天”,只需要起點終點分別為第一天、第二天這兩條線段的任意點,而不必積累滿兩個整天的長度。中國傳統(tǒng)的服喪制度正是如此,按規(guī)定嫡子為父服喪須滿三年,這里的三年是指二十五個月,而非三十六個月——因為無論怎么算,二十五個月都能經過三個“年線段”。既然正整數的概念均為缺少左端點的線段,且沒有零的概念,自然計數的起始點就是一而非零了——計算歲數的方式正是如此,出生就算一歲,中國人的傳統(tǒng)是沒有零歲的,所以除夕出生的嬰兒,大年初一就已經兩歲了,這種計“虛歲”的古老方法,很多現(xiàn)代中國人很難理解,其實這正是早期中國整數觀念的孑遺。盡管整數的概念是數軸上的線段而非點,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國人仍在很早的時候就發(fā)明了分數。出土的先秦秦漢數學文獻中頻頻見到發(fā)達的分數計算。古代中國發(fā)達的分數計算與相對落后的整數觀念并存了至少幾百年,遲遲不產生“零”,盡管很難想象,卻偏偏就是事實。數學界對0是否屬于自然數的爭論,當然都是從數學理論的角度出發(fā)的。不過,如果改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根據漢代出土簡牘所見的情況,“零”的確既不能說是“自然產生的數”,也不能說是“數起來很自然的數”,確實一點也不“自然”。(摘編自《漢簡無“零”》,中國社會科學網)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0在中國古代數學概念中并不存在,這個符號是一千多年前從印度傳入中國的。B.中國古代與“有”相對的“無”,其實就相當于現(xiàn)代數學意義上整數“零”的概念。C.漢代人計數時有正數與負數,但二者中間缺少零,這就導致計算結果不夠準確。D.0是否屬于自然數的爭論是一個數學理論問題,直到現(xiàn)在依然沒有明確的結論。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0作為整數是否屬于自然數的疑問,全文最后又與之呼應。B.第四段列舉漢代木簡上的數字,用事實論證當時并不存在整數“零”這一概念。C.文章介紹中國計虛歲的傳統(tǒng),為了論證缺少整數零造成了現(xiàn)代人理解上的誤區(qū)。D.文章涉及到了數學、考古、民俗等文化領域,融科普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體。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古籍中沒有整數0,“零”只有“零落”之意,表明古代中國數學整體上的落后。B.正整數的概念缺少左端點而且沒有零,這種現(xiàn)象導致自然計數起點為一而非零。C.中國古代發(fā)達的分數計算和相對落后的整數觀念體現(xiàn)我國古代數學發(fā)展不均衡。D.從歷史考證看,0不能說是自然產生的數,用起來別扭,因此說它是“自然”數不妥。參考答案:1.D
2.C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A項,“0在中國古代數學概念中并不存在”錯,原文是“至少在那個時代”,即西漢中晚期至東漢早期以及先秦時期。B項,“就相當于現(xiàn)代數學意義上整數‘零’的概念”錯,原文是“而非嚴格意義的‘整數零’的概念”。C項,“計算結果不夠準確”錯誤。結合“他們眼中整數的序列,就像現(xiàn)代人乘坐電梯一樣——……(其實嚴格地講,當時也還沒有現(xiàn)代數學意義上的‘正負’概念)。這種數學觀念,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風俗傳統(tǒng),直至今日仍有痕跡可循”分析可知,“計算結果不夠準確”于文無據。故選D?!?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C項,“為了論證……的誤區(qū)”說法有誤,結合“這種數學觀念,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風俗傳統(tǒng),直至今日仍有痕跡可循”分析可知,應是“為了論證沒有零的數學觀念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風俗傳統(tǒng)”。故選C?!?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A項,“表明古代中國數學整體上的落后”缺乏依據。結合“古代中國發(fā)達的分數計算與相對落后的整數觀念并存了至少幾百年,遲遲不產生‘零’,盡管很難想象,卻偏偏就是事實”分析可知,文章只是說“相對落后的整數觀念”,不是整個古代數學的落后。故選A。【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昂Y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xiàn)的態(tài)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荊軻之死荊軻從秦舞陽手中的托盤里取過地圖,身子前傾,雙手舉過頭頂。秦王,這是我們燕國地圖,從此以后,燕國將俯首稱臣,如大秦之屬縣,歲歲納貢,不敢有半點異圖。秦王喜不自禁,俯身來看。地圖一點兒一點兒展開,一點點展開,末了,寒光一閃,一柄鋒利的匕首出現(xiàn)在眼前。荊軻突地執(zhí)匕首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開利刃,荊軻奮力追趕……“停停停停,”臺下趙團長擊著手掌,示意臺上停下來,“金科,你演荊軻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這么演?”“這是歷史正劇,當然這么演!”“嘖嘖嘖!”趙團長不停地擺頭,“難怪我們劇團瀕臨倒閉,三十年啊,一成不變!時代不同了,金科,老戲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時代元素嘛!這戲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趙團長經過一個星期的編寫,終于拿出了一個自己十分滿意的劇本,劇情是這樣的:荊軻并不是什么義士,而是一個無賴,整天好酒貪杯愛色斂財,一心想著飛黃騰達。于是買通關系,混騙到了燕王身邊。后來見秦國勢力強大,燕國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攜燕國地圖、奇珍異寶投靠了秦王……金科開始認真地看了兩頁,看著看著,臉色大變,一抬手將劇本扔出了窗外?!肮菲?”金科憤怒地說。趙團長心痛地撿回劇本,趕緊收回公文包里。“我說金科,現(xiàn)在不是流行戲說嗎?不是流行穿越嗎?不是流行搞笑嗎?你那什么什么義薄云天,忠肝義膽,狗屁!誰信?誰看?沒人看,哪來錢?沒錢哪來房?哪來車?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執(zhí)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趙團長痛心疾首地說。“要演你演!”金科劍眉倒豎,黑著臉甩手走了。趙團長還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嗎?金科是縣劇團的臺柱子,金科飾演的荊軻神形畢肖,唱念做打,無不精彩絕倫。只是這金科演荊軻久了,出不來,總以為自己就是荊軻,他耿直,敢怒敢言,這不,連趙團長他都不給一點面子。趙團長只得強忍著,低下身價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來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們把這個戲演好了,到省里拿個一等獎什么的,獎金可是兩萬呢!”趙團長軟磨硬泡了幾天,金科才心一軟,勉強默認了下來。經過兩個月精心排練,新版《荊軻刺秦》終于隆重上演。首演在縣大劇院舉行。鑼鼓鏗鏘,大幕開啟,艷麗的燈光下,十位盛裝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轉,妖冶異常,歌舞升平中,荊軻搖搖晃晃,暈暈乎乎,醉眼朦朧,美女們擠眉弄眼,極盡挑逗,荊軻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溫柔鄉(xiāng)里……易水送別……圖窮匕見……荊軻從秦舞陽手中取地圖在手,突然間神情大變,臉色異常凝重起來。地圖一點點展開,一點一點展開,圖窮,寒光一閃,一柄鋒利的匕首出現(xiàn)在眼前。趙團長大驚,按照新劇本,地圖里是沒有匕首的。荊軻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執(zhí)匕首朝秦王猛刺。飾演秦王的演員覃望也吃了一驚,戲不是改了嗎?怎么還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個眼神,低聲道:“按老劇本演?!瘪读艘幌?只好拔劍,一邊拔一邊奔跑,一邊奔跑一邊想,趙團長不是吩咐過嗎?不,不能按老劇本演,荊軻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戲怎么演。于是繼續(xù)奔跑,裝作劍始終拔不出來的樣子。金科瞧出來覃望的意思。荊軻止步,仰天長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荊軻我受重托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貪錢財忠義掃地,留千古罵名遺臭萬年!罷罷罷!難手刃秦賊,我怎能茍且偷安,縱萬死無生也不污我忠肝義膽?!苯鹂仆蝗簧米约舆M了一段唱詞,還好琴師老練,跟了上去。唱罷,荊軻將匕首在脖子上一橫,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見金科眼中噙滿淚水。戲完全演亂套了,趙團長急忙令人將幕布拉上。獎牌呀!獎金呀!趙團長捶胸頓足。為了獎牌,為了兩萬元獎金,不管怎樣,戲還得演,趙團長只得壓住滿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見,讓老婆傳出話來,荊軻已死!從此以后,金科告別舞臺,不再演戲。(選自《小小說月刊》,有刪改)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小說中的趙團長認為歷史正劇沒有商業(yè)價值,只有“戲說”“穿越”才能改變劇團現(xiàn)狀,這說明他是個雖有責任心卻沒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B.小說以生動的筆觸敘述了“荊軻之死”這一故事,體現(xiàn)了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為市場所左右,藝術不能做市場的奴隸的主題,引發(fā)讀者深思C.小說語言生動而又不失典雅。如“趙團長痛心疾首”“荊軻神形畢肖”等成語的使用,既豐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涵。D.小說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與趙團長改編劇本、覃望不敢按老劇本演戲這一系列言行的鮮明對比中凸顯出來的。5.小說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小說結尾部分寫到“荊軻已死”,請結合小說,分析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參考答案:4.A
5.①耿直剛烈。如看了趙團長改過的劇本,一抬手將劇本扔出了窗外。②堅持原則。如在舞臺上堅持按老劇本演,無人配合后悲憤“自盡”。③淡泊名利。如對趙團長追逐的獎牌、獎金不放在心上。
6.①從小說的情節(jié)上看,舞臺上的荊軻已死,演員金科的藝術生涯也就此結束.②從人物形象上看,表現(xiàn)了金科對藝術嚴肅性的堅守,對現(xiàn)實的無奈,抒發(fā)了他內心的痛苦之情.③從小說的主題上看,批判了藝術媚俗的現(xiàn)象,也提出了傳統(tǒng)藝術在當下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引人深思.④從小說的結構上看,篇末點題,使小說結構完整,主題深化。【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當的一項是”,要求選出“最不恰當的”“一項”,立足考查“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A項,“這說明他是個雖有責任心卻沒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說法錯誤,趙團長屬于有文化,但素養(yǎng)不高的藝術工作者。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yǎng)、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題要求簡要分析小說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點。分析小說中金科的性格特點,需要根據文章中關于金科的描寫內容以及文中金科言行進行分析。比如,趙團長改了劇本,金科看了兩頁后,將劇本扔出了窗外,可見其性格的耿直和剛烈;金科堅持按老劇本演,但無人配合,他悲憤“自盡”,由此可知他堅持原則,敢于為原則獻出“生命”;趙團長演出是為了獲獎、得獎金,而金科把這些全不放在心上,可見他對名利的淡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能力。創(chuàng)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作者對小說情節(jié)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現(xiàn)手法的選擇都是出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需要,或為了情節(jié)曲折動人,或為了人物形象豐富,或為了手法與眾不同,當然最關鍵還應該是有利于作品主題的表達,而主題的表達又和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有關。因此在解答這一類問題時,主要應從情節(jié)結構、人物形象、主題表達、時代背景等方面入手。本題題目是“小說結尾部分寫到‘荊軻已死’,請結合小說,分析作者這樣寫的意圖”,作者在小說結尾部分寫到“荊軻已死”的意圖可以從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的表現(xiàn)及小說的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荊軻已死”是雙關句,既指舞臺上荊軻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從此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這樣安排更能突出金科這一形象,有助于主題的深化,使小說在結構上更完整。【點睛】創(chuàng)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創(chuàng)作意圖是內隱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現(xiàn)。它可以指向主題,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節(jié)材料安排,還可以指向題目安排等。破解創(chuàng)作意圖,是深層閱讀和探究閱讀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作者對小說情節(jié)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現(xiàn)手法的選擇都是出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需要,或為了情節(jié)曲折動人,或為了人物形象豐富,或為了手法與眾不同,當然最關鍵還應該是有利于作品主題的表達,而主題的表達又和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有關。因此在解答這一類問題時,主要應從這樣幾方面入手:①作者這樣寫對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還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還是水到渠成?②作者這樣寫對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還是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③從表現(xiàn)主題方面思考,作者這樣寫是可以突出小說的主旨,還是可以使主題表達更進一步?④從時代背景考慮,當然這一點需要考生對小說所涉及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說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關背景,否則就可能無從入手。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后回答問題。(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秾W而》(2)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保ā秾W而》)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非常重視道德實踐,強調道德實踐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風尚。B.孔子要求學生“親仁”、“近仁”,在“親仁”、“近仁”的過程中得到“仁者”的關心、愛護、指導和感染,以完成學生自身的“成仁”過程。C.孔子認為只要德的問題解決了,能夠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了,有沒有才華并不重要。D.孔子要求學生在“愛人”的同時也要向對方學習,要有所收獲、有所提高。17.就以上兩章內容,說說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關系。參考答案:16.C
17.孔子的教育,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學習只是第二位的??鬃右蟮茏觽兪紫纫铝τ谛?、謹信、愛眾、親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余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tǒng)倫理道德。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6題詳解】試題分析:C項,張冠李戴。這是子夏的觀點,從第一章來看,孔子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文”在這里指古代文獻,主要包括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梢?,孔子在強調德育的同時,也強調智育。【17題詳解】試題分析:第一章內容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孔子強調了“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第二層說的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第一層講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第二層說的是文化教育,顯然在孔子心中,道德教育要遠遠重于文化教育。第二章,子夏所說的話,實際是對上一章的進一步發(fā)揮。子夏認為,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能夠竭盡全力侍奉父母,服侍君主,誠實守信,這樣的人,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了。所以,兩章聯(lián)系起來,就更體現(xiàn)出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军c睛】本題屬于文化經典閱讀題,題型以簡答和填空題為主,常見命題類型有:信息篩選題,思想概括題,內容理解題,觀點評價題,比較題。考生答題時首先粗讀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給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據題目要求組織答案。答題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話簡明概括相關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觀點、主張,明確觀點;然后結合語段進行簡單合理的闡述、分析;如有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則需要適當聯(lián)系社會相關問題,加以自圓其說。一般不鼓勵考生多層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質疑、另解。參考譯文:(1)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保?)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5.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題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な毓笈钊俗纷綒①?。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①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間]實傷娠,胎已去矣?!辟⒃唬骸鞍该},胎未去也?!睂④娨詾椴蝗?。佗舍去,婦稍小差。百余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后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并針一處,此死胎必出?!皽樇燃樱瑡D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惫靡凰滥?,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辟⒕眠h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钡郊遥o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②。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崩粑贩ú皇?,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奔昂髳圩觽}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節(jié)選自<三國志·華佗傳>)[注]①頭風:頭痛病。②考竟:拷問。死于獄中。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黃琬辟
辟:開辟B.當引某許,若至,語人
語:告訴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差:病愈
D.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收:逮捕11.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體現(xiàn)華佗醫(yī)術高明的一項是(
)①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②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③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除
④太祖親理,得病篤重⑤佗針鬲,隨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幾種儒家經典,當時有人要他出來做官,他不接受,但后來他對自己從事醫(yī)業(yè)也常產生后悔之情。B.華佗懂養(yǎng)生之道,醫(yī)術更是高妙,特別擅長針灸、外科。他讓病人飲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后進行手術,開腹斷腸。病人都沒有感到痛苦。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yī)治,不久又將財物退還郡守,自己偷偷逃跑,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な乇患づ铝藥咨谘?,病就好了。D.曹操讓華佗專為自己醫(yī)治頭痛病。后來華佗回家,遲遲不肯再來。曹操很生氣。認為華佗不愿為自己根治頭痛病。把他抓起來,在獄中拷打而死。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⑴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4分)⑵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4分)⑶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4分)參考答案:10.選A(“辟”,應為“征召”)11.選B12.選C(“又將財物退還郡守,自己偷偷逃跑”不合文意)13.⑴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財物卻不給他醫(yī)治。(“多”,“貨”,“加”各1分,句意1分)⑵華佗的醫(yī)術確實離明(精巧),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應該包涵寬恕他。(“工”,“縣”,“而”各1分,句意1分)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劉翊字子相,潁川潁陰人也。家世豐產,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陳國張季禮遠赴師喪,遇寒冰車毀,頓滯道路。翊見而謂曰:“君慎終赴義,行宜速迭。”即下車,與之,不告姓名,自策馬而去。季禮意其子相也,后故到潁陰,還所假乘。翊閉門辭行,不與相見。常守志臥疾,不屈聘命。河南種拂臨郡,引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為起焉。拂以其擇時而仕,甚敬任之。陽翟黃綱恃程夫人權力,求占山澤以自營植。拂召翊問曰:“程氏貴盛,在帝左右,不聽則恐見怨,與之則奪民利,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澤不以封,蓋為民也。明府聽之,則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獲禍,貴子申甫,則自以不孤也。”拂從翊言,遂不與之。乃舉翊為孝廉,不就。后黃巾賊起,郡縣饑荒,翊救給乏絕,資其食者數百人。鄉(xiāng)族貧者,死亡則為具殯葬,嫠獨則助營妻娶。獻帝遷都西京,翊舉上計掾。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車馬,自載東歸。出關數百里,見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馬易棺,脫衣斂之。又逢知故困餒于路,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其乏。眾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也?!彼炀沭I死。(選自《后漢書?劉翊傳》)10.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B.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C.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D.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陰,古代稱山北水南為陰,所以據此可推斷本文所說的“潁川潁陰”,在潁川的南面。B.古人文中介紹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貫,有時在姓名后加字,如《游褒禪山記》文末“廬陵蕭君圭君玉”。本文“河南種拂”“陽翟黃綱”就是籍貫后接姓名這種情況。C.明府,漢魏以來對郡守的尊稱,是“明府君”的略稱。唐以后多用以專稱縣令。文中劉翊尊稱種拂為明府。D.嫠,是孀居之人,如蘇軾《赤壁賦》中的“泣孤舟之嫠婦”,也是《禮記》中“鰥寡孤獨”中“寡”的意思;獨,是獨居男子,老而無妻曰獨。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在一件關系種拂生死福禍的事情上幫了大忙,所以種拂要舉薦劉翊為孝廉,但劉翊推辭了,正直的他恥于利用這種事來獲取功名。B.后來發(fā)生戰(zhàn)亂,當地的郡縣發(fā)生饑荒,劉翊努力救濟那些缺糧斷糧的人,靠他而活下來的有幾百人之多。C.見人有難,能夠沒有私心,傾其所有予以幫助救濟,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詮釋了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講的“舍生取義”。D.劉翊堅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歡讓人知道,不沽名釣譽,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現(xiàn)了高尚的道德操守。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季禮意其子相也,后故到潁陰,還所假乘。(2)程氏貴盛,在帝左右,不聽則恐見怨,與之則奪民利,為之奈何?參考答案:10.C
11.D
12.D
13.(1)張季禮猜想他可能就是劉翊(劉子相),事后他特意來到潁陰,還他所借的車子。(2)程夫人的權勢很大。她在皇帝的身邊,不聽從他們家就恐怕被他們怨恨,答應了他們家就是侵奪百姓的利益,對這件事怎么辦呢?10.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中“道路”“使驛”作句子的主語,前面斷開;“達者”作句子的賓語,后面斷開;“特拜”是“破格提拔”的意思,不要斷開。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11.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獨”是“老而無子”的意思。1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D項,“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述有誤,他做過功曹。1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意:料想、猜測;故:特意、特地;假:借;乘:車;左右:身邊;見:被;為之奈何:對這件事怎么辦。參考譯文:劉翊,字子相,是潁川穎陰人。家中世代產業(yè)豐足,經常救濟他人而不愿他人報答。劉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陳國有位叫張季扎的人要到遠方趕赴老師的喪禮,不料遇上寒冰,車子壞了,所以停滯在道路上。劉翊見到后說:“你千萬要去參加喪禮,馬上啟程盡早到達?!绷⒓聪萝嚕瑢⒆约旱能囎咏o了張季托,而且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騎上馬便走了。張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傳聞中重徳重義的劉翊,事后他專程來到潁陰,想要將車子還給劉翊.劉翊知道后關上門,讓人說自己出去了,不同張季扎相見。劉翊堅守自己的志向,稱病臥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種拂到潁陰任職,舉薦為功曹,劉翊認為種拂是名公的兒子,接受了舉薦。種拂清楚劉翊擇時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陽翟黃綱倚仗程夫人的勢力,想要把山澤占為己有。種拂召見劉翊.向他詢問:“程夫人的權勢很大,她在皇帝的身邊,不滿足他們家就恐怕被他們怨恨。答應了他們家就是侵奪百姓的利益,怎么辦呢?”劉翊說:“不把名山大澤作為封地,就是為了百姓??な芈爮牧怂囊螅统蔀檎~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災禍,你的兒子申甫,將會得到更多的人的關愛。”種拂聽從了劉翊的建議,于是沒有給他。接著,舉薦劉翊為孝廉,劉翊沒有接受舉薦。后來生戰(zhàn)亂,當地的郡縣發(fā)生饑荒。劉翊努力救濟那些缺糧斷糧的人,靠他而活下來的有幾百人。同鄉(xiāng)及宗族人中貧窮的人家,死了就替他們籌備殯葬事宜,孀居或喪妻的就幫他們操辦再嫁或再娶亭宜。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西京后。劉翊被舉薦為計掾。這時賊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難通過。劉翊就晚上出發(fā),白天休息,終于到達長安。皇帝下詔表彰他的忠誠、勤勉,特任命為議郎,調任陳留太守。劉翊將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寶全部分給了他人,自己僅留下車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關幾百里地后,劉翊發(fā)現(xiàn)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劉翊于是用自己的馬換了棺材,脫下自已的衣服將死者收斂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認識的一個人在路上窘困饑餓,劉翊不忍心丟下他,便將駕車的牛又殺了,用來解除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勸阻他,劉翊說:“見死不救,這可不是有志之士?!焙髞恚瑒Ⅰ赐切┤司谷欢拣囸I而死。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中國“天宮一號”即將發(fā)射,下面是月球探測工程標識圖案,請仔細觀察,然后用自己的話闡釋其內涵。要求語言表達簡明、連貫。(6分)參考答案:答案示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識圖案簡潔明了,凸現(xiàn)中國特色。(1)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2)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3)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金銀繡藝術特征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
- 二零二五版能源設施安全防護勞務分包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產開發(fā)經營項目環(huán)境保護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常州貨運資格證在哪里練題
- 二零二五版毛竹砍伐與林業(yè)碳交易市場接入合同4篇
- 2025年光伏發(fā)電項目投資合作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公司車輛融資租賃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產品電商平臺合作協(xié)議6篇
- 2025年度智能倉儲物流系統(tǒng)承包經營協(xié)議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信用擔保合同模板:降低融資風險2篇
- 課題申報書:GenAI賦能新質人才培養(yǎng)的生成式學習設計研究
- 駱駝祥子-(一)-劇本
- 全國醫(yī)院數量統(tǒng)計
- 《中國香文化》課件
- 2024年醫(yī)美行業(yè)社媒平臺人群趨勢洞察報告-醫(yī)美行業(yè)觀察星秀傳媒
- 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 天津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
- 盤錦市重點中學2024年中考英語全真模擬試卷含答案
- 手衛(wèi)生依從性調查表
- 湖北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