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7/20/wKhkGWdDCj2AKCfVAAMMoVsOpUI043.jpg)
![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7/20/wKhkGWdDCj2AKCfVAAMMoVsOpUI0432.jpg)
![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7/20/wKhkGWdDCj2AKCfVAAMMoVsOpUI0433.jpg)
![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7/20/wKhkGWdDCj2AKCfVAAMMoVsOpUI0434.jpg)
![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7/20/wKhkGWdDCj2AKCfVAAMMoVsOpUI04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友誼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廣安友誼中學2023年秋高一期中考試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②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盡管劉禹錫說“境生于象外”,但其實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群形,糾紛舛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由于加入了作者和讀者主觀因素,意境超出客觀的、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
③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以上這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④總之,境與象的關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
(選自袁行霈《境與象》)
材料二:
①詩歌意境,從表現對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②所謂“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山水詩、詠物詩、山水畫、花鳥畫中多有此類意境?!拔锞场本哂辛钊松砼R其境的“形似"的審美特點。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边@些都是“物境"名句,一個個逼真如畫,歷歷在目,令人有“處身于境”、目悅神怡之美感。
③所謂“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敘事詩、詠史詩和寫人詩中多有此類意境,此外古典戲曲、小說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類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時一句詩就是一個事境,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風雪夜歸人”“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有時一首詩是一個事境,如《孔雀東南飛》《長恨歌》和《賣炭翁》。事境的審美特點是“近”,貼近生活,真實可信,所以才能獲得“親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④所謂“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抒情詩、抒情小賦、抒情散文和音樂、戲曲中多有此類意境。在古典詩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趙嘏《憶山陽》:“折柳城邊起暮愁,可憐春色獨懷憂,傷心正嘆人間事,回首多慚江上鷗。"金圣嘆評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間雜用‘愁’字、‘憐’字、‘憂’字、‘傷’字、‘嘆’字、‘慚’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詩,知先生懷憂,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漢樂府《西洲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又如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李白是寫情境的圣手,他有許多這方面的名句,諸如“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在李白筆下,風、水、月皆成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樣親切自然,盡情盡理,真是大家風范。
⑤所謂“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如果說“情境”的審美特點是求“美"的話,那么“理境”的審美特點則是求“真"。玄言詩、哲理詩、議論散文、寓言、寫意畫中多有此類意境。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薄皶斉R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還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顥《黃鶴樓》一詩,金圣嘆評云:“他何曾是作詩,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見道理卻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黃鶴”飛了,“昔人"去了,甚至他們早都死了,而“樓”還存在著。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樓"是無限的,實的。所以,感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便是這首詩的道理。這些道理是通過昔人、黃鶴、樓、白云、此地、千載等時空意象表現出來的。前者所舉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濃郁的感情里;后者所舉的“道理”則隱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潛先生說:“詩有說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熱的情感和燦爛的意象之中,它絕不說抽象的未受情感飽和的理?!?/p>
(選自古風《意境探微》)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意境是一個聯系著主觀與客觀、作者與讀者的想象世界。研究意境問題的基礎是承認其獨特性。
B.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境與比喻、象征和暗示無關,所以不能機械套用英美意象派的相關理論。
C.抒情詩、抒情小賦中多有以“情"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這種“情境”既有直抒其情的,也有借景抒情的。
D.“理境"以呈現“真”理為審美追求。這種“理"或者浸泡于濃郁的情感中,或者隱藏于意象背后。
2.以下學者關于意境的論述,不能作為材料一中畫橫線觀點的證據的一項是(3分()
A.意境是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方面和藝術家情思理想的主觀方面在有機統(tǒng)一中所反映出的客觀生活的本質真實?!顫珊?/p>
B.意境作為豐富的美學想象的產物,具有直接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其中間接性是指讀者通過聯想、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美學境界。——李元洛
C.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诎兹A
D.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后,觀其氣貌,有似等閑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時意靜神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如神助。——皎然
3.下列詩句從意境表現對象的類型來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B.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C.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4.材料一第②、③段在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處?請簡要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本小題共4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戴車匠
汪曾祺
戴車匠是東街一景。
車匠是一種很古老的行業(yè)了。中國什么時候開始有車匠,無可考。想來這是很久遠的事了。所謂車匠,就是在木制的車床上用旋刀車旋小件圓形木器的那種人。車匠店離草巷口不遠,坐南朝北。左鄰是侯家銀匠店,右鄰是楊家香店,戴家車匠店夾在兩家之間。門面很小,只有一間,地勢卻頗高。跨進門坎,得上五層臺階。因此,車匠店有點像個小戲臺(戴車匠就好像在臺上演戲)。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長、四寸來寬的小小的朱紅對子,寫的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這是哪位讀書人的手筆。但是看來戴車匠很喜歡這副對子。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墻,放著兩張車床。這所謂的車床和現代的鐵制車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張狹長的小床,木制的,有一個四框,當中有一個車軸,軸上安小塊木料,軸下有皮條,皮條釘在踏板上。雙腳上下踏動踏板,皮條牽動車軸,木料來回轉動,車匠坐在坐板上,兩手執(zhí)定旋刀,車旋成器,這就是中國的古式的車床,其原理倒是和鐵制車床是一樣的。
靠里的車床是一張大的,那還是戴車匠的父親留下的。老一輩人打東西不怕費料,總是超過需要的粗壯。這張老車床用了兩代人,坐板已經磨得很光潤,所有的頭都還是牢牢實實的,沒有一點活動。戴車匠嫌它過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張新的。除了做特別沉重的東西,一般都使用外邊較小的這一張。戴車匠起得很早,在別家店鋪才卸下鋪板的時候,戴車匠已經吃了早飯,選好了材料,看看圖樣,坐到車床的坐板上了。一個人走進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動的。他這就和這張床子成了一體,一刻不停地做起活來了。看到戴車匠坐在床子上,讓人想起古人說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國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懶做的工匠,大概沒有,——很少。
車匠的木料都是堅實細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紅木、黃楊、棗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車匠踩動踏板,執(zhí)刀就料,旋刀輕輕地吟叫著,吐出細細的木花。木花如書帶草,如韭菜葉,如番瓜,有白的、淺黃的、粉紅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車匠的腳上,很好看。住在這條街上的孩子多愛上戴車匠家看戴車匠做活,一個一個,小傻子似的,聚精會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們愿意上戴車匠家來,還因為他養(yǎng)著一窩洋老鼠——白耗子,裝在一個一面有玻璃的長方木箱里,掛在東面的墻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車、推磨、上樓、下樓,整天不閑著,無事忙。戴車匠這么大的人了,對洋老鼠并無多大興趣,養(yǎng)來是給他的兒子玩的。
一到快過清明節(jié),大街小巷的孩子們就都惦記起戴車匠來。
這里的風俗,清明那天吃螺螄,家家如此。孩子們除了吃,還可以玩,用螺螄做弓把。孩子們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螄掏出來吃了,用螺螄殼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噠的一聲,螺螄殼便射了出去。射得相當高,相當遠。戴車匠每年照例要給他的兒子做一張?zhí)靥柕拇蠊?,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羨慕。
戴車匠瞇縫著眼睛看著他的兒子坐在門坎上吃螺螄,把螺螄殼用力地射到對面一家倒閉了的錢莊的屋頂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兒子已經八歲了。他該不會是想:這孩子將來干什么?是讓他也學車匠,還是另學一門手藝?世事變化很快,他隱隱約約覺得,車匠這一行恐怕不能永遠延續(xù)下去了。
一九八一年,我回鄉(xiāng)了一次(我去鄉(xiāng)已四十余年)。東街已經完全變樣,戴家車匠店已經沒有痕跡了。侯家銀匠店,楊家香店,也都沒有了。
也許這是最后一個車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第一段,作者就交代“戴車匠是東街一景”,用“景"字來形容一車匠店,蘊含作者鮮明的贊賞態(tài)度。
B.作者在第二段寫“戴車匠就好像在臺上演戲”與下文寫住在街上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他工作形成呼應之勢。
C.戴車匠很喜歡一副對子:“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表明他除了是車匠以外,還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
D.小說第五段在描寫戴車匠在車床上刨木時,運用了鮮活的動詞“踩”“執(zhí)刀"就料”“吐出"等凸顯其嫻熟的動作。
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旋刀輕輕地吟叫著,吐出細細的木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戴車匠刨木時木花飛舞靈動的景象。
B.“很古老"只有這一個”的車匠、“用過兩代人"的老車床等這類時間跨度強的詞語表現出事物的陳舊和落后。
C.小說結尾也寫到了侯家銀店和楊家香店,點明手工藝的沒落不止是戴家車店,與開頭相呼應,但稍顯啰嗦贅余。
D.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全知視角,細致地描繪出戴車匠這一富有傳統(tǒng)韻味的職業(yè),給讀者以深沉的啟迪與思考。
7.汪曾祺小說“平民化”的一大特征是善于捕捉和描寫小人物,請結合文本分析小說中的小人物——戴車匠的形象特征。(6分)
著名評論家李陀曾評價此文“讀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靜,內心深處總會有一種隱隱的激動,不能自已”,結合文本分析其作品打動讀者的緣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本小題共5題,共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文,且四十年,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以客董延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狻8χx,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因客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憫弱,情不忘君。
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栓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沿襲,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至甫,渾涵汪芒,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日:“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于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闭\可信云。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宋代〕宋祁撰)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甫又A善B陳C時D事E律F切G精H深I至J千K言L不M少N衰0世號P詩史。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奇其材"的“奇”是“以……為奇"的意思,其用法與《沁園春·長沙》“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糞土"是一樣的。
B.“伏惟天子哀憐之”的“惟"和《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惟覺時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級官員的服裝,和“江州司馬青衫濕”中“青衫"的意思類似。
D.“因客耒陽”的“因"可理解為“于是、就”,與《琵琶行》中“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中的“因”相同。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甫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邕對他的才學感到驚奇,就先前去見他。杜甫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之后,困居長安。
B.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后又多次獻上賦和頌,大力贊揚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免了宰相職務;杜甫極力上疏救助,終因此招禍,雖因張鎬救助免罪,但終被逐出京城。
D.嚴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嚴武統(tǒng)領劍南時,推薦他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很優(yōu)待他,很多時候對杜甫的放肆行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內心卻恨杜甫。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文,且四十年,竊恐轉死溝壑。
數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憫弱,情不忘君。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聽蜀僧濬①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②,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聽穎師④彈琴(節(jié)選)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注]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綠綺,琴名。詩中以綠綺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貴。③流水,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穎師,一位善于彈琴的和尚。
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詩首聯交代蜀僧來自峨眉山,彈奏之琴名貴,寥寥數筆就把這位音樂家的氣派寫了出來,從而表現詩人對他的傾慕之情。
B.李詩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寫出琴聲滌蕩了詩人的心靈,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琴聲讓詩人與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韓詩中“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兩句寫在眾鳥蹁躚之中一只鳳凰忽然出現,這樣以視覺寫聽覺的手法,增添了琴聲的魅力。
D.韓詩著重描寫琴音的變化,琴聲一開始輕柔婉轉,接著又高亢不已,隨后變?yōu)樾[之聲,又變?yōu)榈鸵?,最后高到極點。
14.古人摹寫音樂,貴在如音在耳。上面兩首詩在描寫音樂時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10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詩中有兩句對其生活狀況作了生動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李白夢中聽聞動物極具氣勢的叫聲;《琵琶行》中“"形象地寫出了琵琶聲如鳥兒鳴叫般婉轉流利。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___,___”兩句寫出異族祠堂香火旺盛,傳達出對收復中原的隱憂。
(4)“雛鳳清于老鳳聲”,年長未必優(yōu)于年輕,何以如此?韓愈早在《師說》中告訴了我們原因,這一句是:“___,___”。
(5)學習《勸學》時,老師請你用文中一句話來形容博學內省的重要意義,你會寫下“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毛澤東詩詞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勁的創(chuàng)造力量,形成了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和______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漫長的歲月里,由于毛澤東詩詞獨特的風格,使其在革命詩壇廣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理想主義者,他在詩詞中______地謳歌革命理想,贊美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镀呗伞らL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這首詩不僅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千難萬險,而且把紅軍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抒寫到了極致,可以稱為千古絕唱。毛澤東詩詞中謳歌革命理想、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的警句______,如“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等,這些警句就像是振奮人心的金鼓,催促人們乘風破浪、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奇跡。此外,毛澤東詩詞在讀者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其詩詞中的美是對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概括與升華。他表現美的重要特點是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______的自然形象表現社會美,如《沁園春·長沙》中“擊長空"的鷹、“翔淺底”的魚等。
16.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匠心獨運全心全意比比皆是惟妙性肖
B.獨樹一幟不遺余力比比皆是栩栩如生
C.獨樹一幟全心全意俯拾皆是栩栩如生
D.匠心獨運不遺余力俯拾皆是惟妙惟肖
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在漫長的歲月里,由于毛澤東詩詞獨特的風格,其在革命詩壇廣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
B.在漫長的歲月里,毛澤東詩詞獨特的風格使其在革命詩壇廣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
C.在漫長的歲月里,由于毛澤東詩詞獨特的風格,使其在革命詩壇廣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
D.在漫長的歲月里,毛澤東詩詞獨特的風格使其在革命詩壇廣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日一組拍自南極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發(fā)關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變成紅色和綠色混雜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員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等極端冰雪環(huán)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們處于冬眠靜止狀態(tài),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藻類就開始了春季復蘇。雪衣藻_生長期成綠色,成熟后會產生類胡蘿卜素而變?yōu)榧t色,這使它們呈現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西瓜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雪變色是因為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的大量繁殖
B.雪變色是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C.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D.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東西方文化不同,藝術的表現也不同。一般來說,東方藝術重主觀,①_________________。表現在繪畫上,西洋畫重寫實,重形似,而中國畫重神韻,重意境。
中國畫通常②_________________。這看起來是以題材為標準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了一些獨特的觀念和思想,即中國畫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個方面:人物畫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山水畫表現的是③_____________,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的和諧相處。中國畫的分類,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
中國畫講究虛實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請齊白石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作畫,十里蛙聲,如何入畫?潺潺山泉,如何表達?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終于畫成了一幅經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巒映襯下的山澗內的亂石之中不斷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搖曳著尾巴順流而下??催^此畫的人無不拍案叫絕。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個字。(6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在江南,你可以無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揮毫,留下墨染心緒的詩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塵往事,而今生所處的環(huán)境又是虛虛實實,你夢啊尋啊,你追啊趕啊,就是不愿打擾那心情,不愿驚醒那夢境。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啊,你是那樣的唯美,那樣的嫵媚,那樣的令人神往!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江南水鄉(xiāng),十分美麗和嫵媚,令人向往。"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
四、寫作(60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或者回憶你從多個途徑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經歷。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廣安友誼中學2023年秋高一期中考試
語文答案
1、B.解析“與比喻、象征和暗示無關”錯誤。原文“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意味著相關,但并非唯一因素。故選B。
2、D.解析皎然的話強調應當深入采掘、遴選境象,才能獲得渾然天成的佳句,并未論及象和境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其他選項都能證明作者或讀者的主觀因素對客觀“象”的超越。故選D。
3、A.解析A.“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為“物意境”。B.“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為“事意境”。C.“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為“事意境”。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為“事意境”。綜上,A項為“物意境”,其余三項為“事意境”。故選A。
4.論證思路:第②段的論證思路是層進式,先說“境生于象"后說“境超于象”。第③段圍繞中西方關于意境理論的相同和不同點而展開,先略說相同,后詳說不同,最后得到不能機械套用西方理論的結論。
論證方法:第②段特殊在使用比喻論證,第③段特殊在使用對比論證。
5.C.解析“這表明他除了是車匠以外,還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錯誤,“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并不能表現其文學修養(yǎng)高,因為他“不知這是哪位讀書人的手筆”,這副對子是為了烘托戴車匠是一個生活志趣清雅之人。故選C。
6.A.解析B.“表現事物的陳舊與落后”錯誤,是為了表現出事物厚重的歷史韻味,又反映出此類事物在當代的生活困境。C.“稍顯啰嗦贅余"錯誤,這樣寫與開頭形成對比,深化了文章主題,毫無啰嗦贅余之嫌。D.“第一人稱的全知視角”錯誤,全知視角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是有限視角。故選A。
7.①生活志趣高雅:從“戴車匠很喜歡‘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副對子可知
②工作專注勤奮:相比同行,戴車匠早起做工,和車床子成為一體。
③技藝高超:從“戴車匠踩動踏板,執(zhí)刀就料,旋刀輕輕地吟叫著,吐出細細的木花。木花如書帶草,如韭菜葉,如番瓜,有白的、淺黃的、粉紅的、淡紫的……”可以看出。
④富有童心童趣、極具父愛:從戴車匠養(yǎng)洋老鼠,給兒子做大弓等可以看出。
8.①從人物上看,本文選取戴車匠這類普通的手工業(yè)制作者,描寫他質樸自然的人物性格以及他身上的工匠精神,韻味深長,觸發(fā)了讀者對于美好人性、人格的贊嘆;②從主旨上看,小說揭示了車匠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和后繼無人的情況下慢慢消逝,東街這一民間生活場景的逐漸消亡,引發(fā)讀者對傳統(tǒng)民間工藝消逝的嘆惋;③從語言上看,本文的語言貼著生活,比如孩子們吃螺螄玩螺螄的情節(jié)里,“掏、套、拉、射"這些詞語寫活了孩子們的童趣,平淡富有韻味,質樸自然的語言風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④從手法上看,對戴車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結合,豐富立體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整篇小說又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表達了對傳統(tǒng)手工業(yè)沒落的悵然,給人沖擊。(答對三點即可得全分)
9.EIO(每涂對一處得1分,共3分)
10.C解析A.正確。糞土:意動用法,以……為糞土,把……看作糞土。句意:李邕認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作糞土。B.正確?!拔?,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句意:(向您)伏拜懇請?zhí)熳影z我。只剩下睡覺時的枕席。C.錯誤?!百?,破舊的衣服;/“青衫”,唐代低級官員的服裝。句意:杜甫身穿破舊衣衫,從鄜州想要投奔肅宗所在之地。/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D.正確。句意:于是客居耒陽。/于是寫了這首七言長詩,吟詠給她聽,贈送給她。故選C。
11.C.解析“但終被逐出京城"說法有誤。根據原文“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勰私?。甫謝,然帝自是不甚省錄”可知,皇帝此后沒再起用他,但并未將其逐出京城。由“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可知,杜甫是因家庭變故離開京城的。故選C。
12.(1)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從七歲起開始寫詩文,將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棄尸山谷。(三處各1分,大意2分)
(2)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痛苦,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做詩歌,感傷世事同情弱者,忠誠不忘君主。(三處各1分,大意2分)
13.D.解析“最后高到極點”錯誤。從韓詩“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可以看出,琴聲在最后是往下走,不是“高到極點”。故選D。
14.①比喻:李詩頷聯寫到為我揮手彈奏名曲《風入松》,仿佛聽到萬壑松濤聲。韓詩將琴聲比作親昵的小兒女的低語聲、勇士赴戰(zhàn)場殺敵擒王、浮云、柳絮、百鳥齊鳴啁啾不已、鳳凰引吭長鳴,運用這一系列比喻表現琴聲的高低變化。
②側面描寫:李詩頸聯寫到我的心靈像被流水洗滌,余音繚繞和著秋天的霜鐘,通過描寫詩人聽琴時的感受,襯托琴師技藝的高超、音樂的魅力。韓詩寫詩人聽琴后的反應與感受,從側面表現出琴聲的動人效果,使詩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15、(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熊咆龍吟殷巖泉間關鶯語花底滑
(3)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4)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6、B解析:匠心獨運:形容獨特精巧的藝術構思。獨樹一幟:比喻與眾不同,自成一家。語境指創(chuàng)作風格不同,應填“獨樹一幟"。全心全意:指投入全部心思和精力,毫無雜念。不遺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語境指用詩詞進行謳歌和贊美,突出其用盡全力,應填“不遺余力”。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俯拾皆是: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語境強調毛澤東詩詞中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常見,應填“比比皆是"。惟妙性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畫作、雕塑中的藝術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語境形容詩詞中的自然形象生動,應填“栩栩如生”。故選B。
17.D解析:一是濫用介詞使主語殘缺,應去除“由于";二是“熏陶并吸引”語序不當,應調整為“吸引并熏陶"。修改正確的只有D項。
18.B解析:根據前文敘述的內容可知,應該先陳述“雪變色”這一現象,據此排除CD兩項,在比較A項和B項,A項表述不夠完整,且存在搭配不當的問題,所以選B
19.①西方藝術重客觀②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③人與自然的關系
20.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第三方服務政府采購協議
- 2025年大米代理銷售協議
- 臨時合作協議合同
- 2025年標準企業(yè)自建住宅承包協議范本
- 人力資源勞動合同示例
- 個人車輛借用合同協議書
- 個人合同到期終止補償金標準解析
- 個體戶門窗更換合同模板
- 交通賠償合同模板及使用說明
- 個人債權債務轉讓合同示例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統(tǒng)答案及評分參考
- (蘇版)初三化學上冊:第2單元課題1空氣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查房護理課件
- 燃氣罩式爐應急預案
- 專題23平拋運動臨界問題相遇問題類平拋運和斜拋運動
- 超聲科醫(yī)德醫(yī)風制度內容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蒸汽換算計算表
- 四年級計算題大全(列豎式計算,可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