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版選修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81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印巴分治結束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B.二戰(zhàn)后肯尼亞人發(fā)動起義反抗英國統(tǒng)治C.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D.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2、海灣戰(zhàn)爭由伊拉克軍隊突然入侵科威特引發(fā)。美國很快決定武力介入,通過海運與空運送往海灣的裝備超過300萬噸,補給品60萬噸,還有40多萬名軍人。美國介入的主要意圖是A.保障科威特的安全B.展現強大的軍事實力C.維護世界安定和平D.維護其在中東的利益3、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聚會,會后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加速了德國法西斯主義的滅亡。同時,也是人類打破畫地為牢的陋習、消除意識形態(tài)差距、共同承擔起道義和責任的先例。這一“歷史性的聚會”是A.開羅會議B.德黑蘭會議C.雅爾塔會議D.波茨坦會議4、19世紀末,以福州為中心的機坊數約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們接受布莊行的委托而織制。農民或自置織機,或從廠商處租機,并領取原料,織成后交給廠商,論件給資。這反映出A.農業(yè)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開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場C.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滲透到農村5、下圖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總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圖。它反映出。
A.貿易量是區(qū)分國家類型的主要因素B.國際貿易青睞于實力相似國家之間C.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經濟聯系加強D.二戰(zhàn)后發(fā)達國家一直主宰世界貿易6、恩格斯曾說:“共和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最終建立畢竟使法國工人有了一個基礎,可以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并且在將來不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為它本身的利益進行戰(zhàn)斗?!边@表明A.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B.法國已建立了馬克思主義政黨C.法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進行D.工人階級推動共和政體的建立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阿富汗是西亞和南亞的必經之路但是,阿明上臺后,一再拒絕蘇聯干涉阿富汗內政的種種要求,不久,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京也遭阿人暗害。蘇聯長期對阿富汗提供軍援,有大批軍事顧問和軍事專家駐阿,霍梅尼上臺后又趕走了美國在伊朗的勢力,這些都被蘇聯看成有利的時機。于是,1979年12月24日開始,蘇聯以運送援阿物資為名向喀布爾運送了兩個空降師,切斷聯系,控制喀布爾,殺死阿明全家。12月28日晨,10多萬蘇軍分6路越過蘇阿邊界,并迅速向阿內地推進,1980年1月2日占領了整個阿富汗。——摘自沈學善主編《當代世界史》(1)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分析蘇聯侵占阿富汗的有利條件。
(2)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指出蘇聯侵占阿富汗的影響。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越南的獨立和主權問題雖然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但美國拒絕簽字,力圖取代法國在越南的地位,由此引發(fā)了越南的抗美救國戰(zhàn)爭。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庭艷上臺,成立“越南共和國”,并大肆迫害前抗美人員。1960年12月,南方各愛國政黨;群眾團體、教派和各民族代表舉行會議,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成為該陣線的核心力量。越南南北方兩個政權分立的局面由此長期化。1961年,美國肯尼迪政府上臺后決定,通過有限的軍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權,使用軍事手段消滅解放武裝力量,由此發(fā)展為美國參加的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十幾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卷入戰(zhàn)爭,造成幾百余萬軍民傷亡,是20世紀“冷戰(zhàn)”時代一場重大的局部戰(zhàn)爭。
——摘編自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2000)》(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越南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越南戰(zhàn)爭的特點。9、【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國際盟約,九國公約,非戰(zhàn)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余。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中國以責任所在,自應盡其能力,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國際盟約,九國公約,非戰(zhàn)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余。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中國以責任所在,自應盡其能力,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摘自《國民政府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1937年8月14日)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xù)抗戰(zhàn),其目的不僅在保衛(wèi)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材料二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xù)抗戰(zhàn),其目的不僅在保衛(wèi)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摘自《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zhàn)布告》(1941年12月9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國民政府抗戰(zhàn)聲明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對日宣戰(zhàn)的背景,并指出對日宣戰(zhàn)布告與抗戰(zhàn)聲明的主要不同之處。10、【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開戰(zhàn)初始,統(tǒng)治集團為保證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尚能推行立憲政治,接受社會民主黨右派提出的所謂”民族民主主義”新路線然而,戰(zhàn)事的一再失利與國內的反戰(zhàn)情緒,使”民族民主主義”新路線和帝國憲政再也難以維持了。興登堡、魯登道夫執(zhí)掌軍權以及”興登堡綱領”的發(fā)布,標志著在德國公開實行軍事專政。1916年8月底,最高統(tǒng)帥部以發(fā)布戰(zhàn)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魯登道夫起草的”興登堡綱領”。其中心思想是,實行”軍部獨裁”。綱領規(guī)定:推行”強制措施”,加快軍火生產,增加勞動強度,抽調工人上前線。為保證”興登堡綱領”的實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倫納中將領導的軍事管理局,控制德國本土、被占領區(qū)和一部分帝國盟友的經濟。這是最高統(tǒng)帥部企圖通過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干預、對全國人民的專制統(tǒng)治來保證最高軍事領的貫徹?!詫O柄輝、鄭寅達《德國史綱》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興登堡綱領”出臺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德國”興登堡綱領”的特點和影響。11、工業(yè)革命引發(fā)社會階級關系和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yè)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機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一切領域社會面貌變化之大,可謂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繚亂。當然,工業(yè)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它還帶來人類在民族、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全方位巨變。工業(yè)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機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一切領域社會面貌變化之大,可謂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繚亂。當然,工業(yè)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它還帶來人類在民族、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全方位巨變。——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tǒng)治下的“惡性循環(huán)”的社會。利己主義支配著所有的人,以致整個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都把自私自利作為一切打算的基礎,因而在文明制度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會的一切罪行和災難的直接淵源和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資本主義的商業(yè)制度。傅立葉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材料二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tǒng)治下的“惡性循環(huán)”的社會。利己主義支配著所有的人,以致整個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都把自私自利作為一切打算的基礎,因而在文明制度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會的一切罪行和災難的直接淵源和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資本主義的商業(yè)制度。傅立葉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徐覺哉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觀——摘自《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這種不平衡加強了,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斗爭造成了國際關系上的分化、改組和重新組合,結果于19》20材料三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這種不平衡加強了,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斗爭造成了國際關系上的分化、改組和重新組合,結果于
(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棉紡織業(yè)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機器”,從生活方式和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角度簡述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傅立葉的主要主張并分析其設想之所以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原因。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用一句話概括“不平衡”的含義,簡要分析歐洲“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紀末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2、閱讀如下圖示。
史料展示了經濟全球化歷程的兩種發(fā)展狀況,結合所學,任選一種發(fā)展狀況進行論證。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條約或會議。
。時間。
會議或條約。
簡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形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關系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1919年。
《凡爾賽和約》
共15部分;包括440個條款和一項議定書,第一部分為國際聯盟盟約。條約圍繞戰(zhàn)后處置德國問題,協(xié)調了列強在歐洲;近東和非洲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聯合國憲章》
共分19章111條。憲章規(guī)定;聯合國及其成員國應遵循各國主權平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關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以及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等原則。
1968年7月。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共有187個。
2019年5月。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主題;共商文明發(fā)展;合作大計,達成廣泛共識并發(fā)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等材料列舉了人類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條約,其中蘊含著全球治理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2題,共10分)14、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既為由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受降各國所派遣;法官們的席次當然應該以受降簽字國的先后為序,即以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為序。但庭長不喜歡這個安排。由于他想使與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兩側,便提議應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強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蘇、中、法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以中、法、蘇、英、美(按照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這樣,中國和法國法官將坐在他的兩旁。于是庭長又提議:可以用一般按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辦法。但馬上發(fā)展,居中的將是中、加等國的法官,英、美法官離庭長更遠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開庭的前一天;庭長宣布,經過盟軍最高統(tǒng)帥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長右側為美;中、法等國法官,左側為英、蘇等國法官。這樣,英、美兩國法官居中。中國法官表示:“這個安排是荒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簽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聯合國安理會五強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國際會議以國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屬費解?!闭f畢便憤然離開。
第二天;遠東國際法庭正式開庭。開庭前庭長宣布,最高統(tǒng)帥已經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順序以受降簽字國的順序為準。
——摘編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并加以簡要評價。15、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關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話,那么您就會正確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無論是還沒有喪失理智的資本家,還是不僅能夠珍惜自己個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產黨人,都是如此,我們共產黨人從問世之日起,一般來說是反對國家間的任何戰(zhàn)爭和捍衛(wèi)和平事業(yè)的,我們始終把戰(zhàn)爭視為災難,而不是把它當成兒戲,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當做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而達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勞動。戰(zhàn)爭是我們的敵人,對各國人民來說是災難。
如果您真的關心和平和本國人民的幸福;那么這也只能算是您作為總統(tǒng)應盡的義務,而我作為部長會議生席也應對自己的人民表示關懷。此外,維護全球和平應是我們其同美心的事業(yè),如果在現代條件下爆發(fā)戰(zhàn)爭,那么這就不僅僅是美蘇之間的戰(zhàn)爭,因為美;蘇之間其實并不互相謀求什么,但戰(zhàn)爭將是全球性的,殘酷的、毀滅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致肯尼迪的信(摘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聯對現代條件下的戰(zhàn)爭所持的態(tài)度及其積極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詳解】
根據“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可知“印巴分治結束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是對印巴分治帶來的影響的分析和評判,符合題意,故選A;BCD都是對歷史史實的客觀敘述,不是歷史解釋,排除BCD。2、D【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介入海灣戰(zhàn)爭的主要意圖是維護其在中東的利益,故D正確;保障科威特的安全、展現強大的軍事實力、維護世界安定和平不符合史實,故ABC錯誤。3、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會后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加速了德國法西斯主義的滅亡“結合所學可知,1944年5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召開的德黑蘭會議,決定開辟第二戰(zhàn)場,故B項正確。A項,1943年11月27日開羅會議提出“此次進行戰(zhàn)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侵略”,排除。C項,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在于戰(zhàn)后處置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合國問題,排除。D項,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的召開在于對戰(zhàn)后德國的處置問題和解決戰(zhàn)后歐洲問題的安排,排除。4、D【分析】【分析】
A表述過于絕對;錯誤;B材料無法體現,排除;由“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農民或自置織機,或從廠商處租機”表明以福州為中心的紡織業(yè)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生產,不屬于近代民族工業(yè),C錯誤;“農民或自置織機,或從廠商處租機,并領取原料,織成后交給廠商,論件給資”體現出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故D正確。
【詳解】5、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965——1995年發(fā)達國家在世界出口方向占據主導地位,選項D正確;出口貿易有原料出口和工業(yè)品出口之分,無法從出口貿易兩判斷國家類型,選項A排除;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存在貿易往來,選項B排除;選項C與材料無關,排除。6、A【分析】【詳解】
根據“共和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最終建立畢竟使法國工人有了一個基礎;可以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并且在將來不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為它本身的利益進行戰(zhàn)斗?!笨芍牧现卸鞲袼箯娬{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對法國工人運動的積極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描述法國工人可以組織一個政黨,而非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B項錯誤;C項無法從材料中判斷,排除;材料反映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對法國工人運動的積極影響,并非工人階級推動共和政體的建立,排除D項。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共和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最終建立畢竟使法國工人有了一個基礎,可以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并且在將來不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為它本身的利益進行戰(zhàn)斗?!本o扣關鍵信息并聯系所學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7、略
【分析】【詳解】
(1)有利條件:根據材料“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京也遭阿人暗害”可知;蘇聯內務官員被阿暗害;根據材料“蘇聯長期對阿富汗提供軍援,有大批軍事顧問和軍事專家駐阿”可知,大批軍事專家可為內應;根據材料“霍梅尼上臺后又趕走了美國在伊朗的勢力,這些都被蘇聯看成有利的時機”可知,美國勢力的暫時撤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十年代,美蘇爭霸中蘇聯處于優(yōu)勢地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軍強大的軍事優(yōu)勢;從地理位置分析,蘇阿接壤,便于蘇軍集結閃電戰(zhàn)的靈活運用;從國家力量分析,阿富汗綜合國力的弱小。
(2)影響:蘇聯入侵阿富汗嚴重侵犯了阿富汗的國家主權;蘇聯的行徑踐踏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蘇聯入侵阿富汗惡化了中亞地區(qū)的國際局勢;對于阿富汗國民而言,蘇聯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遭到堅決抵抗;從蘇聯的國際信譽分析,蘇聯在政治上和道義上陷入空前的孤立,激化了蘇聯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窘馕觥浚?)有利條件:蘇聯內務官員被阿暗害;大批軍事專家可為內應;美國勢力的暫時撤出;美蘇爭霸中的優(yōu)勢地位;蘇軍強大的軍事優(yōu)勢;蘇阿接壤;便于蘇軍集結閃電戰(zhàn)的靈活運用;阿富汗綜合國力的弱小。
(2)影響:嚴重侵犯了阿富汗的國家主權;踐踏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惡化了中亞地區(qū)的國際局勢;給阿富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遭到堅決抵抗;蘇聯在政治上和道義上陷入空前的孤立,激化了蘇聯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8、略
【分析】【詳解】
(1)背景:根據“越南的獨立和主權問題雖然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但美國拒絕簽字,力圖取代法國在越南的地位,由此引發(fā)了越南的抗美救國戰(zhàn)爭”得出日內瓦會議的相關決議承認越南獨立和美蘇“冷戰(zhàn)”的影響;根據“越南南北方兩個政權分立的局面由此長期化。1961年,美國肯尼迪政府上臺后決定,通過有限的軍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權,使用軍事手段消滅解放武裝力量,由此發(fā)展為美國參加的戰(zhàn)爭”得出越南南北分裂,兩個政權的對抗;美國干涉越南內戰(zhàn);中蘇對北越的支持。
(2)根據“越南戰(zhàn)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十幾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卷入戰(zhàn)爭,造成幾百余萬軍民傷亡”得出特點主要是持續(xù)時間長;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是冷戰(zhàn)中的熱戰(zhàn);由內戰(zhàn)發(fā)展為國際戰(zhàn)爭;損失慘重,影響深遠。【解析】(1)背景:日內瓦會議的相關決議承認越南獨立;美蘇“冷戰(zhàn)”的影響;越南南北分裂;兩個政權的對抗;美國干涉越南內戰(zhàn);中蘇對北越的支持。
(2)特點:持續(xù)時間長;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冷戰(zhàn)中的熱戰(zhàn);由內戰(zhàn)發(fā)展為國際戰(zhàn)爭;損失慘重,影響深遠。9、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國民政府抗戰(zhàn)聲明和中國對日宣戰(zhàn)布告;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比較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國民政府抗戰(zhàn)聲明的特點;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中國對日宣戰(zhàn)的背景,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xù)抗戰(zhàn)”“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等信息,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從日本不斷侵略、中國堅持抗戰(zhàn)和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等方面來回答。對日宣戰(zhàn)布告與抗戰(zhàn)聲明的主要不同之處,可以根據材料中的“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和“茲特正式對日宣戰(zhàn),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xié)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等信息分析比較得出?!窘馕觥浚?)以國際公法為法理依據;表達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決心;強調以天賦自衛(wèi)權反抗侵略。
(2)背景:日本以征服亞洲;太平洋為國策;不斷侵略;中國堅持抗戰(zhàn);英美等國開展反法西斯的斗爭;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
不同:抗戰(zhàn)聲明強調捍衛(wèi)自身權利;對日宣戰(zhàn)布告強調取消一切中日間的條約、協(xié)定。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戰(zhàn)事的一再失利與國內的反戰(zhàn)情緒;使‘民族民主主義’新路線和帝國憲政再也難以維持了。興登堡;魯登道夫執(zhí)掌軍權以及“興登堡綱領”的發(fā)布,標志著在德國公開實行軍事專政”可知“興登堡綱領”出臺的原因主要和一戰(zhàn)中德軍的軍事失利以及興登堡、魯登道夫等人執(zhí)掌軍權有關。
(2)根據“其中心思想是,實行‘軍部獨裁’”、“推行‘強制措施’,加快軍火生產,增加勞動強度,抽調工人上前線”可知“興登堡綱領”的特點是以軍事獨裁為核心,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根據“通過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干預、對全國人民的專制統(tǒng)治來保證最高軍事綱領的貫徹”可知“興登堡綱領”的實行中斷了德國的憲政,摧殘了德國的經濟,但這種瘋狂的軍國主義思想支持了德國的軍事進攻?!窘馕觥浚?)原因:一戰(zhàn)中德軍連續(xù)失利;為軍國主義傳統(tǒng)提供了溫床;興登堡;魯登道夫執(zhí)掌軍權并控制政權。
(2)特點:以軍事獨裁為核心;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影響:德國憲政被迫中止;摧殘了德國的國民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德國的軍事進攻。11、略
【分析】【詳解】
(1)機器:根據材料“工業(yè)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得出棉紡織業(yè)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機器”是“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影響:根據材料“工業(yè)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得出生活方式變化:工業(yè)化城市興起;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多。結合所學工業(yè)革命的消極影響得出自然環(huán)境變化:造成環(huán)境污染嚴重。
(2)主張:根據材料“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tǒng)治下的‘惡性循環(huán)’的社會”得出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根據材料“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得出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根據材料“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得出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原因:結合所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得出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
(3)含義:根據材料“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得出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根據材料“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并結合所學得出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各國積極尋求同盟者。【解析】(1)機器:“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任舉兩個)
影響:生活方式變化:工業(yè)化城市興起(答“城市興起”也可);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多。(任答3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自然環(huán)境變化:造成環(huán)境污染嚴重。
(2)主張: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或答“批判利己主義盛行現象”);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
原因: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
(3)含義: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各國積極尋求同盟者。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中“經濟全球化歷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體現出經濟全球化的兩種發(fā)展狀況分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經濟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觀點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論證,根據材料中“第一次浪潮發(fā)生在16世紀”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是推動第一次經濟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中“第二波浪潮發(fā)生在1815—1913年期間”,而這一時間段剛好是兩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因而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第一、二次工業(yè)革命成為全球化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全球化出現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現在二戰(zhàn)后特別是冷戰(zhàn)初期”,而這一時間段則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結論:世界大戰(zhàn)、經濟危機、“冷戰(zhàn)”對峙等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之出現波動?!窘馕觥坑^點: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三次挫折。
論證:17—18世紀;殖民戰(zhàn)爭頻繁,從三次英荷戰(zhàn)爭到英法戰(zhàn)爭,國際貿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頓。1914—1945年,爆發(fā)兩次世界大戰(zhàn),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各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美蘇爭霸,兩極格局對峙,全球化受阻。
結論:近代以來,世界戰(zhàn)爭、經濟危機和冷戰(zhàn)對峙使全球化不斷受挫。13、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論點構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區(qū)性、全球性問題的關鍵。論證過程可以結合材料信息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構建了相對平等、合理的國際政治體系,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1919年《凡爾賽和約》實質上帝國主義重新瓜分德國的殖民地,更改了國際關系格局。這一體系直接損害中國主權,而且列強間的利益沖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州市家居裝修工程合同范本
- 1《村晚》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全屋定制家具合同范本
- Lesson 5“Days of the Week”(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冀教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輪椅采購合同范本
- 11仰臥起坐教學設計7-八年級體育與健康
- 13足球繞桿 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學期體育與健康
- Unit 1 Myself Fun Ti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5高考生物備考教學設計:課時3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
- fob加工合同范本
- 幕墻工程項目管理手冊施工管理標準化手冊
- 環(huán)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
- 變電站一次系統(tǒng)圖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說課(獲獎版)課件
- 幼兒園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網頁設計和制作說課稿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
- 《新媒體營銷》新媒體營銷與運營
- 食用油營銷整合規(guī)劃(含文字方案)
-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現代工業(yè)發(fā)酵調控緒論
- 超高性能混凝土項目立項申請(參考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