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④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蘇武傳》)高考常見120個實詞
目錄1.愛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誠14.除15.辭16.從17.殆18.當19.道20得21度22非23復24負25蓋26故1、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師說》譯:因為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師來教他。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阿房宮賦》譯:秦朝統(tǒng)治者喜歡繁華奢侈,別人也顧念自己的家啊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齊桓晉文之事》譯:齊國雖然狹小,但我何必(也沒有)吝惜到舍不得一頭牛的地步呢。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愛蓮說》
5古之遺愛也(恩惠)譯:古人留下的恩惠
6搔首躑躅(隱蔽,躲藏)《詩經(jīng)靜女》
【少女故意躲在城角,“愛而不見”,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躕”】推導提示:“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以“愛護”。(如“愛女”)
2、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安全)譯: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閑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譯: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穩(wěn)睡眠4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安撫,撫慰)譯:就應(yīng)當安慰他們,與他們結(jié)盟友好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譯:離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營地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譯:將軍您迎順曹操,想要得到一個什么歸宿呢?(想要那里的歸宿呢)7衣食所安(養(yǎng)生)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推導提示:“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由“安撫、安慰”等義。
3、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譯:禹、湯這樣的賢君也曾遭受過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赤壁之戰(zhàn)》譯:誠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
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記?陳涉世家》
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披散)《屈原列傳》譯:披頭散發(fā),在江畔邊走邊吟詠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楊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帳中睡覺的時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登泰山記》
推導提示:“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鴻門宴》譯:希望你詳細向項王說明,我是不敢背叛項王的恩德的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譯:你的兵力是敵人的五倍就要主動攻擊敵人;是敵人兩倍就要分割敵軍,各個擊破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燭之武退秦師》
4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推導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義,“倍”的原義是“反”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譯:大凡種植樹木的特點是:樹根要舒展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chǔ))——《齊桓晉文之事》譯:是返回到根本上來吧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愚公移山》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譯:現(xiàn)在保存著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譯:這沒有什么困難的,我另外準備了一份奏章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活版》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齊桓晉文之事》
8本末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伶官傳序》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來、原來”之義。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勸學》
2《廉頗藺相如列傳》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推導提示:“鄙”原義為“邊邑”,故有“鄙陋”之義,;后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過秦論》
2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廉頗藺相如列傳》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信陵君竊符救趙》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兵符,復合詞,古代調(diào)兵用的憑證)—《信陵君竊符救趙》
推導提示:“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義。
8、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p>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責備、羞辱)
推導提示:“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憂慮”。
9、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推導提示: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
10、朝cháo
1朝服衣冠(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ǔ姡荩?/p>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推導提示:,讀zhāo“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11、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ㄔ?jīng))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推導提示: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后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jīng)”céng)。
12、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èng四)
推導提示:“乘”本義是“駕車、乘車”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后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13、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推導提示:“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的”;進一步虛化為副詞“實在,的確”“果真”等義。
14、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漢家除殘去穢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推導提示:“除”本義為“臺階”。又特指“宮殿上的臺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臺階”下進行的嗎?“臺階”要經(jīng)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15、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yīng)酬的言辭)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推導提示:“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既是“話”,落下“口實”,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16、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qū)W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
9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
“從”的本義是“跟隨”、“參與”、“隨從”等義?!白汾s”正是緊緊“跟隨”敵人的形象。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推導提示:“殆”本義是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著因果關(guān)系,它們之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后又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18、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yīng)當,應(yīng)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shù)?,人立而啼(阻,攔)
10一夫當關(guān),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ū厝唬囟?、一定)
推導提示:“當”原義是“面對、對著”?!白钃酢碑斎灰懊鎸Α?,對著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地方和某個時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力“相當”
19、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wù)摚?/p>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推導提示:“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后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guī)律”道理和規(guī)律需要“述說”,而后成為“思想、學說”。
20、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yīng)該)5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6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7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8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9此言得之(對、合適)
“得”本義為“得到”?!暗玫健本陀小笆斋@”,也說明“能做到”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適”;進一步虛化為“應(yīng)該”。
21、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過)
13
推導提示:“度”本義為“量長短”,引申出“計算”和“量長短的標準”之義。心里“計算”表達為“推測,揣度”;由“標準”則引申出“尺度”,進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推導提示:“非”本義為“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即“認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
23、復
1昭王南征而不復(返回。回來)
2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恢復)
3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疑無路(重復)
5王辭而不復(回答)
6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報復)
7沛幸得復,豐未得復。免除賦稅徭役
8復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復算,追究)
推導提示:“復”的本義是“回來”“返回”故又引申“回復”“報復”(行為的回來)“還原”(返回。虛化為副詞即為“再、又”。
24、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使??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p>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拖受,責通“債)
推導提示:“負”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為“承擔(如“負債”);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依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失敗”了當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25、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鼓琴(發(fā)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推導提示:蓋,原為茅草編織物,用來蓋屋或遮蔽身體,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蓋子和車蓋。作動詞時即為“遮蔽、掩蓋”之義。把別人“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別人嘍。
26、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guān)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chǎn)(原來
,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故”有兩個基本義:一為“緣故”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無緣無故)等義。由“舊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時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義。由“衰老”進一步引申出“死亡”之義。
27、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2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3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4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5至于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67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8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堅守、安定)
推導提示:“固”本義指“城墻堅固”。城墻堅固自然就能“堅持”不敗,進一步引申出“頑固”之義。堅固有難以改變一直這樣的內(nèi)涵,故又虛化成副詞“本來、原來、當然”等義。
28、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7顧玩:仔細端詳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zhuǎn)折)
9,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29、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qū),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30、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經(jīng)過,通過)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超過)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勝過)4以其境過清(過分,過于)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錯誤,過失)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7今公子故過之(訪問)8一日,大母過余曰(到,到來)推導提示:“過”的本義是“走過、經(jīng)過”?!白哌^”別人自然就是“超過”了別人,做事“超過”太多會變成“過分”,物極必反,事情做得“過分”容易出現(xiàn)“過錯”,出錯當然就會被“責備”。31、何1卻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詞)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什么,代詞)3又何間焉(怎么,為什么,狀語)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樣,怎么樣)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辦,奈……何:對……怎么辦)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辦)7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多么)8何蓑何笠(hè背、扛)推導提示:“何”本義為“負戈而行”,故有“負荷”之義,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見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往何處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問代詞“什么”,進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詞“多么”之義。32、恨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遺憾,不滿意)2此恨綿綿無決期(怨恨)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感到遺憾)4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恨恨:惆悵、悲傷)區(qū)別: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遺憾?!霸埂北硎境鹨暋押尥茖崾荆汉薜谋玖x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33、胡1國胡以相恤(什么)2胡取禾三百廛兮(為什么,怎么)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tǒng)稱)推導提示:胡,原指“獸頸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帶少數(shù)民族多吃獸肉,故又稱匈奴、西北各民族為“胡”。后又借為疑問代詞“什么,為什么”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憂慮。擔心)2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六國論》)(憂慮,擔心)3為操后患(《赤壁之戰(zhàn)》)(禍患)4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禍害,災禍)5愈膏肓之患難(疾?。?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諱忌)7茜有眼患(?。?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危害)9趙宣子驟諫,公患之(厭恨)10時有患瘧疾者(生?。┩茖崾荆夯嫉谋玖x是“擔心、發(fā)愁”(患,由“串”和“心”組成,一串串的“心”,說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發(fā)愁的事。)引申出“憂患、麻煩”。35、或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有人)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相當"有的,有的)3一食或粟一石(有時,偶或)4云霞明滅或目睹(也許,或許)5賤賊公行,莫之或止;(《論積貯疏》)(用在動詞前,加強不定語氣)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如果)7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或者)推導提示:或有兩個基本義:有人,有的人;或許,也許。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義。36、疾1君有疾在腠理(疾?。?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痛心,痛恨)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點,毛病)5龐涓恐其賢于已,疾之(通"嫉"妒忌)6舉疾首而相告曰(疾首:頭痛)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速、捷)8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中,而聞?wù)哒茫◤?、猛烈?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銳利)推導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義為“中箭受傷”(此義消失)。后引申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會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厭惡”。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義。37、及1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趕上,追上)2燒北船,延及岸上營落(等到,到)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到達)4一人飛升,仙及雞犬(涉及,牽連)5其賢不及孔子(比得上)6及說備使撫表眾(和,并)7及第:科舉考試考中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接近)10卒不去,故及于難(遭受)11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難已(表他轉(zhuǎn),至于)推導提示:“及”的本義是“趕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達到”等義。由“達到”引申出“趁著(那個時候)”“涉及”等義,再虛化為連詞“與”。38、即1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靠近,接近)2項伯即入見沛公(立即,馬上)3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當,當時)4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5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與"則"的用法相同,相當于"那就"的意思)6其傷于縛者,即幸留(即使)7聞雞鳴。即起盥櫛(就,就是)8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登上帝位)推導提示:即的本義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為“立即、馬上、就”等義?!白呓备咛幘褪恰暗巧稀敝x了。39、既1言未既(盡,完)2既克,公問其故(已經(jīng),……以后)3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4三軍既惑且疑(既……又……并列關(guān)系)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6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全、都)7壬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推導提示:“既”的本義是“盡、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側(cè)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經(jīng)、既然”“全”等義。40、假1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借)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3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寬容)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不真,與"真"相對)5假令仆伏法受誅(假令:假如)6漢人未可假大兵權(quán)(給與)7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借”。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41、間1凡天地之間(兩事物的當中)2奉命于危難之間(中間,期間)3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一會兒)4安得廣廈千萬間(指房屋的間數(shù))5彼節(jié)者有間(間隙,空隙)6遂與外人間隔(隔離)7間以詩記所遭(間或)8讒人間之可謂窮矣(離間)9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10骨微傷,病間月(間月:隔月,一個月以上)11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間關(guān):形容鳥聲宛轉(zhuǎn))12秦間來人,趙奢善食而遣之(間諜)13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表時間有時、偶然)1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表狀態(tài),從小路)15侯生乃屏人間語曰(表情態(tài),秘密地、悄悄地)推導提示:間的本義是“門縫”。由此引申出“夾縫、空隙”之義;小路不是很像夾縫嗎?時間的“空隙”,即“空閑”。“夾縫”是在兩個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義,由此可引申出許多意義:“間隔、參與、中間、離間”等?!半x間”再引申出“間諜”之義,間諜當然是“秘密”的嘍。42、見1事不目見耳聞(看見)2項伯即入見沛公(拜見,會見)3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召見,接見)4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保ㄒ娊?,見識)5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示被動,相當于"被")6冀君實或見恕也(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已怎么樣,可譯"我")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同"現(xiàn)"出現(xiàn))8軍無見糧(現(xiàn)成的)9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看見的東西)推導提示:“見”的本義就是“看見”。看見的東西多了,就會有“見識、見解”;至于“召見、謁見”等都與“看見”有關(guān)。被看見即“出現(xiàn)”在別人眼睛里,(后作“現(xiàn)”),由此被動意義虛化出介詞“被”。43、解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剖開,分解動物的肢體)2悉埋于地,解其棕縛(把系著的東西解開3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解開,使分開)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解釋,解答)5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理解,懂得)6解手:1分手,道別2指大小便3解除危難的方法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渙散)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軍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除)9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消散、離散)10胡虜益解(通“懈”,松解,懈怠)推導提示:“解”的本義是“分解動物”。“解釋、解說”道理時需要條分縷析;解說之后就會讓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以思考,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胺纸鈩游铩绷x后又引申為“解開”一切糾結(jié)之物,故有“解放、解脫”的意義,解開糾結(jié)之物后,糾結(jié)之物就會“松弛”下來,進一步引申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寫作“懈”)。解開心中的結(jié),就是“和解”。44、就1金就礪則利(接近,依靠)2連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職)3軻自知事不就(完成,達到目的)4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5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即,隨即)6若無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7荊軻遂就車而去(上車、上路)推導提示:“就”的本義是“走近、靠近、走上、趨向”。引申為達到目標的含義“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領(lǐng)導崗位,就是“擔任、赴任”。45、舉1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舉起,抬起)2舉類邇而見義遠(舉出,提出)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fā)動,舉行)4永元中,舉孝廉不行(推薦,推舉)5將軍向?qū)?,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推薦,推舉)6吾不能舉全吳之地(總合,聚合,拿)7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8殺人如不能舉(盡)9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舉言:發(fā)言)10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舉事:作事情)1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包舉:并吞)12兔起鳧舉(飛)13主人不問,客不先舉(動問)14卒叫,函谷舉(攻占、占領(lǐng))15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舉動)推導提示:“舉”的本義是“舉起、抬起”。這是一個“舉動”,活用為動詞即“舉行、發(fā)動”。舉有由低到高的含義,所以有引申出“提拔、舉薦”之義;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義的“應(yīng)舉”。舉起東西應(yīng)該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進一步引申為“占領(lǐng)”之義。后又虛化為范圍副詞“全”。46、絕1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斷絕)2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停止,消失)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阻絕)4佛印絕類彌勒(極,最,非常)5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完全,絕對,全然)6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7絕代:1久遠的年代2當代獨一無二8絕倫:獨一無二,超越同等9不如早與之絕(絕交)10搶呼欲絕(絕命)11以為妙絕(達到極點)12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陡峭的)推導提示:“絕”的本義是“繩索斷”。由此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斷”。比喻引申出“橫渡”的意義。由“斷”義可引申出許多意義:與人斷絕關(guān)系叫“絕交”;氣斷自然就是“死,絕命?!保宦窋嗔水斎痪褪恰暗搅吮M頭,極點”。由“到了極點”引申出程度副詞“極”和動詞“超越”(到了極點就是超越一切)之義。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經(jīng)得起,忍受)2可堪回首,佛貍祠下(能夠,可以)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能夠,可以)4不堪吏人婦,豈合今郎君(勝任)推導提示:“堪”的本義是“經(jīng)得起,受得住”,引申出“勝任”之義;虛化成助動詞“可,能夠”。48、克1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能夠)2然操遂能克紹(戰(zhàn)勝,攻破)3克已復禮為仁(克制)4子克家(肩負,引申為擔當、勝任,擔當家務(wù))5克已奉公(克制、約束)6與克期俱至(限定、約定)7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推導提示:克的本義是“戰(zhàn)勝、攻克”。攻克堡壘,意味著殺敵致勝,故又引申出“殺”的意義。進一步引申出“去除,削減”等義。后又虛化為助動詞“能夠”。49、類1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種類)2舉類邇而見義遠(事例)3中會殿閣,類蘭若(類似,象)4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類推)5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條例)6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大都、大多)推導提示:“類”的本義是“種類”,同一“種類”就是“同類”,同類的事物當然就會有“類似,像”的地方嘍。50、憐1獨不憐公子姊耶?(憐憫,同情)2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可憐:可愛)3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疼愛、愛惜)4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愛戴)5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值得同情)6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可惜)推導提示:“憐”的本義是“憐憫”,憐憫不就是有愛心嗎?故引申出“愛憐”之義。51、彌1夜雪初霽,薺麥彌望(滿,遍)2奉之彌繁,侵入愈急(越,更加)3病日至秦。既彌留(彌留:病危將死)4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經(jīng)、終)推導提示:“彌”的本義是“彌補”?!皬洝痹鳌皬洝保硎竟霞訓?,增加弓的彈射力,這不正是“彌補”其本身的不足嗎?彌補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長久”使用,故有“長久”之義。后又虛化為表程度的副詞“更加”。52、莫1至莫夜月明(通"暮"讀mu,日落的時候,傍晚)2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沒有(誰),沒有(什么)3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不,不要)4莫如以吾所長攻敵短(莫如:不如)5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通"漠",廣大)6其事體莫須有(表測度、或許)推導提示:“莫”,即現(xiàn)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么事物”。產(chǎn)生這一意義后,為了與“莫”區(qū)別,另造了“暮”字。53、乃1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你)2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于是,就,才)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卻,竟然)4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只,僅僅)5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是,就是)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求之,自以為得其實(表意外,竟然)推導提示:“乃”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是代詞“你”;一是連詞“于是,就”。54、內(nèi)1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里面,跟“外”相對)2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內(nèi)部,常指國家內(nèi)部,朝廷內(nèi)部)3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內(nèi)心)4家有一堂二內(nèi)(內(nèi)室)5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通“納”,接納)6內(nèi)狼于囊(通“納”,放進)7百姓內(nèi)粟千石,拜爵一級(交納)推導提示:“內(nèi)”的本義是“自外入內(nèi)”。由此引申出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內(nèi)部、內(nèi)室”;一是“使進入,接納,”這一意義后寫作“納”。妻妾一般在內(nèi)室操持家務(wù),很少出門,故古人由把妻妾稱為“內(nèi)”。后妻子的親屬也用“內(nèi)”稱呼,如“內(nèi)侄、內(nèi)弟”等。55、期1失期,法皆斬(日期,期限)2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希望)3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周(年),月)4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約定,約會)推導提示:“期”的本義是“一定的時間、期限”。所以引申為“時間、日期”“約會、約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約會”又引申出“期望”的意義。56、奇1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見的,不平常的)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以為奇,驚異)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4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適宜,適合)5此奇貨可居(珍貴的)6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使人不測的)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佳、好、宜)8奇生怪(怪物、異物)推導提示:“奇”的本義是“異乎尋?!??!爱惡鯇こ!闭f明是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故有“單數(shù),不成雙”之義。在戰(zhàn)爭上,則特指“軍事上或斗爭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動意義則是“以??為奇”。由“不成雙”又引申出“命運不好”之義。57、遷1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遷移)2終繼五國遷滅,何哉(改變)3再遷為太史令(調(diào)動官職)4是夕始覺有遷謫意(貶謫,放逐)推導提示:“遷”的本義是“變換地方,遷移”。“調(diào)職”正是換一個地方為官。58、請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請求,請求對方做某件事)2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請求,相當于請允許我,請讓我)3諸將請所之(請教,請示)4乃置酒請之(宴請)5請命:①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請示③請求任命官職6請獻十金(愿意)7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謁見、謁問)8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邀請、約請)推導提示:“請”的本義是“請,請求?!保笥忠瓿觥罢埱蠼o予”義。59、窮1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困窘,處境困難)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得志,不顯貴,與"達"相對)3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貧困)4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窮盡)5復前行,欲窮其林(尋求到盡頭)6窮巷陋室窮山惡水(僻、荒)7公孫衍窮張儀(困窘)8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窮冬,嚴冬)推導提示:“窮”的本義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則是“不得仕進,不能顯貴”;生活上“阻塞不通”,則是“生活困難,無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處,當然就是“到盡頭”了。由此進一步引申出“走投無路”義,并虛化為程度副詞“極,盡。”60、去1欲呼張良與俱去(離開)2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過去的)3為漢家除殘去穢(除去,除掉)4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離)5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動作的趨勢)6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丟棄、厭棄、失掉)7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8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去去:越去越遠,往前走了又走)推導提示:“去”的本義是“離開”?!半x開”一個地方,當然就跟那個地方有了一定的“距離”。用于使動意義,使離開,意義即是“除掉,去掉”。61、勸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勉勵,獎勵)2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quán)召瑜還(勸說)3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必勸(受到鼓勵)推導提示:“勸”的本義是“勉勵”,后引申為“勸說、勸導”。62、卻1相如因持壁卻立(退,退回)2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使退,擊退)3卻之為不恭(拒絕,推卻)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再)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6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去掉、消除)7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推導提示:“卻”的本義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絕”形象描繪。退后自然會“回頭”,這不正是頭的“轉(zhuǎn)折”嗎?故又虛化為表轉(zhuǎn)折的連詞。63、如1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到……去,往)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從)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象,如同)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5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6其如土石何(如……何,對(把)……-怎么辦)推導提示:“如”的本義是“像”。(取女孩學話很像大人,這是女孩學語言的先天優(yōu)勢,古人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故“像”義“從女從口”。)要“像”當然要“遵從,依照”一定的標準;才能、品行“像”某人,當是“比得上”他。既是“像”,當然還不是完全一樣,故又引申出“如果”義,表假設(shè)。又因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態(tài)的詞綴“??的樣子”。64、若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似,像)2若入前為壽(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也表示復數(shù),你們)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假如,如果)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5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6若何:怎么辦,怎么樣7若……何:“對??怎么辦”“對??怎么樣”推導提示:“若”的一個基本義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義的引申跟“如”相似,請參照上面的提示。65、善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為)2素善留侯張良(友好,親善)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擅長:善于)4善刀而藏之(通"繕",修治。引申為揩拭)5先主曰"善"(表示同意的答詞,可譯為"好""對"6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時著名琵琶師,后也作以指琵琶師或曲師)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優(yōu)點、長處)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處理好)9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喜歡、羨慕)推導提示:“善”的本義是“好,美好”?!坝械赖隆薄ⅰ坝斜绢I(lǐng)”、“做得對”當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與人“親善”,與人“交好”。做得對自然是令人滿意的“好的行為、優(yōu)點”,美好的一切都是讓人“喜歡”的。66、少1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數(shù)量小,不多。這里為少數(shù)人。)2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不足,缺少)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少年,青年;年輕)5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通"小"少子:小兒子)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減、減少)7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瞧不起、輕視)8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少數(shù)人)9少間、少頃、少時、少焉、少刻等詞語都表示(“一會兒”,“不一會兒”、“不久”)推導提示:“少”的本義是“多的反面”?!吧?,略微”指程度輕;“時間短暫”就是時間少,進一步引申出年齡少的“少年,青年”的意義;把人看“小”了,就是“輕視,瞧不起?!?7、涉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為渡過)2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進入,到)3今少卿抱不測罪,涉旬月,迫季東(經(jīng)歷,經(jīng)過)4涉獵:泛覽群書而不一定求其精推導提示:“涉”的本義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過、通過”。進一步引申出“經(jīng)歷”。學習的經(jīng)歷是“涉獵,學習”,經(jīng)歷一些事情必然會與他人有“牽涉,關(guān)聯(lián)”。68、勝1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能承受,禁得起,能忍?。?刑人如恐不勝(盡)3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勝利,戰(zhàn)勝,取勝)4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勝過,超過)5予觀夫巴陵勝狀(優(yōu)美的,好的)推導提示:“勝”的本義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堅持到最后(即“盡”)并“勝過、超過”他人而取得最后的“勝利”,勝利當然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勝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優(yōu)美的山水古跡”。69、識1相逢何必曾相識(懂得,認識)2鄙夫寡識(知識,見識)3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記?。┩茖崾荆骸白R”的本義是“知道,認識,能辨別”。既然“知道”,當然就能“記住”。為了更好的記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標記”,故又有“標記”的意義。70、使1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派遣,命令)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使,讓)3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出使)4人皆得以隸使之(使喚)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趙(使者)6時周瑜受使至番陽(使命)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8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使)推導提示:“使”有兩個基本義:一是連詞,假使;一是叫,讓。由“叫,讓”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嗎?),進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71、是1覺今是而昨非(正確,認為正確)2是又在六國下矣(這個,這樣,這些)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ū硎究隙ㄅ袛啵?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5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是以:因此)推導提示:“是”的本義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確”。其意動意義即是“認為正確”,我們同意別人的看法會說:“是,是的,是這樣的”,故又引申出判斷詞“是”和指示代詞“這,這樣”。72、適1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到??去)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女子,出嫁)3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順從,適合)4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恰好)5適為虞人逐(剛才)6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同“謫”,被流放)7又以適去,竟不自得(流放,貶職)推導提示:適的本義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有父母決定,毫無自主權(quán),故引申出“順從”之義,并進一步引申出“適應(yīng)”“舒適”“恰好”等義。73、書1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寫,記下)2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文字)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4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書籍,書)5拜送書于庭(國書)6舉世唯知其書(書法、字體)7《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特指《尚書》,泛指一切經(jīng)書)推導提示:“書”的本義是“寫,寫字”。作名詞是意義為“字”;“信”,“書籍”等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書籍”等意義。74、孰1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誰,哪個)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與??比,哪一個更??,哪里比得上)4寒暑和節(jié),而五谷以孰(成熟)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推導提示:“孰”的本義是“誰”。后借做“熟”義,由此進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義。75、屬1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連接,連綴)2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3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隸屬)4在骨髓,司命之所屬(掌管)5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類)6若屬皆且為所虜(等、輩)7查明屬實,事屬可行(系、是)推導提示:“屬”的本義是“連接”?!白珜憽闭前岩粋€個字連接起來;“跟隨”也是連接的形象描述。跟隨某人自然“屬于”某人一伙的,“隸屬”當然是同一“類”被“管轄”的,“親屬”更是屬于同一類的。76、數(shù)1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數(shù)目,數(shù)量)2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幾,幾個)3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命運)4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計算)5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列舉)6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算術(shù))7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法則、規(guī)律)8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技藝、方術(shù))9范增數(shù)目項王(屢次)推導提示:“數(shù)”的本義是“計算”。“數(shù)目”是“計算”出來的;計算成為一門技術(shù)就叫“算術(shù)”,并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技藝”?!罢疾贰庇嬎恪懊\、規(guī)律”等,故又有“占卜”“命運”等義。列舉罪狀,加以斥責當然就需要“計算”一項一項指出;數(shù)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幾”“屢次,多次”“密”等義。77、率1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帶領(lǐng),率領(lǐng))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大致,一般,這個意義又說成"大率")3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4將率不能(主將)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順著、沿著)6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規(guī)格、標準)7建始以來,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頻率、比率)推導提示:“率”的本義是“循著,沿著”,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當然就會有“一定的標準”,有了標準,所有的人“一律”必須遵從。78、說1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講明)2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說法,主張)3《師說》《捕蛇者說》(文體的一種)4范增說項羽曰(勸說,說服)5秦王不說(通"悅",高興)推導提示:“說”的本義是“說明,解說”,經(jīng)過“解說”,就能“說服”別人(音shuì);還可形成自己的“學說,主張”。說服別人,當然很高興,故又有“喜悅”之義,后寫作“悅”字。79、私1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與"公"相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3私見張良(私下,私密地)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私利、私事)5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私交、秘密的活動)推導提示:“私”的本義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進一步引申出“私情”義,“私情”當然是“偷偷地”嘍。80、素1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白色的生絹)2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空,白白地)4素善留侯張良(向來,一向)5披心腹,見情素(真情、本心)6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沒有文采的)推導提示:“素”的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娟”。“沒有染色”說明是平時就是這樣不加修飾的,故引申出“樸素”“素來,一向”等義?!罢媲椤碑斎皇恰皹闼兀瑯銓崱钡?,不需修飾的,所以老子說:信言不美。81、湯1臣請就湯鑊(熱水,開水)2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湯藥)3疾在腠里,湯慰之所及也(同"燙",用熱水焐)4湯池:(1)就溫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嚴密的護城河5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推導提示:“湯”的本義是“開水、熱水”。后特指“沐浴時的熱水”“中藥加水煎制而成的湯劑”(兩者都需熱水或開水)。開水當然“燙”,故又有“燙”義(后寫作“燙”)。82、涕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淚)2士皆垂淚涕泣(哭泣)3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淚)4目淚下,鼻涕長一尺(鼻涕)推導提示:“涕”的本義是“眼淚”,流眼淚時會鼻子發(fā)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義。83、徒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同伙,一類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徒然,白白地)3徒以吾兩人在也(只,僅僅)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5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屬:所屬的人)6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門人、弟子)7高祖亭長,為送徒酈山(指服勞役的犯人)推導提示:“徒”的本義是“步行”?!安奖本褪遣叫械摹2叫袥]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義,進一步引申出“徒然,沒有效果”;步行還有“只”用腳走的內(nèi)涵,故又虛化成“只、但、僅僅”等義。84、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逃亡,逃跑)2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失去,丟失)3今劉表新亡(死亡,死)4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滅亡)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通"無"沒有)6孔子伺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出外、不在)推導提示:“亡”的本義是“逃跑”。作名詞則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國家“失掉”即“滅亡”;生命“失掉”即“死亡”;東西失掉當然就“沒有”了。85、王1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一國的君主)2沛公欲王關(guān)中,(稱王,統(tǒng)治天下)3妃嬪媵嬙,王子皇孫(王子:君主的兒子,也指貴族子弟)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師:封建時代政府的軍隊)推導提示:“王”的本義是“帝王”“天子”。作動詞則有“為王,統(tǒng)治天下”之義,后又作為“臣子的最高封爵”。86、望1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遠看,觀察)2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3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希望)4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聲望)5在丁卯三月之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為"望")6并、汾喬木,望秋先隕(臨近)推導提示:“望”的本義是“向遠處看”。故有“觀察”之義;“希望,盼望”不就是“向遠處看”的抽象形式嗎?(由空間的遠轉(zhuǎn)變?yōu)闀r間的“遠”);“名譽、名望”當然是每個人所期望的;反義引申而為“埋怨,責怪”;陰歷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時又叫“望日”。87、惡1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厭惡,嫉妒)2廉君宣惡言(丑,劣,不好的)3以小易大,彼惡知之(怎么,哪)推導提示:“惡”有兩個基本義:一是貌丑;一是罪惡。容貌丑陋當然“不好”,會令人“討厭,不喜歡”。88、微1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2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不暴露,深奧)3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小,微?。?動刀甚微(輕微,輕)5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稍微,略微)6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如果不是)7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數(shù)名,寸的百萬分之一,常喻指細小的事情)8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表否定,不、不是)推導提示:“微”的本義是“微小,細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賤,卑下”;勢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沒有”(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故此義用于假設(shè),我們不能感嘆古人用詞之巧。)由此義又可進一步引申出“隱匿”“暗暗地”等義。89、悉1趙王悉召群臣議(都,全)2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周全,詳盡)3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盡其所有)5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詳盡地敘述)推導提示:“悉”的本義是“盡,全”?!霸敱M,詳細”不就是“全部”表達出來嗎?再進一步引申出動詞“詳盡地知道”。90、相1伯樂學相馬(觀察,審察)2兒已薄祿相(容貌,貌相)3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幫助,輔助)4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丞相,相國)5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互相)6雜然相許(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代詞)7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古代主持禮儀的官)8于是舍人相與諫曰(相與、一起)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相得,相投合)10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應(yīng)(相應(yīng)、合適)推導提示:“相”的基本義有:一是仔細看,審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嗎?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91、謝1阿母謝媒人(推辭,謝絕)2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認錯)3乃令張良留謝(辭別)4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辭別)5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6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訴)7及花之既謝(凋落)8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否"(請問)推導提示:“謝”的本義是“道歉,謝罪”。道歉當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話“告訴”別人。進一步引申出“辭,謝絕”。由此再引申出“辭別”,花辭別枝頭即“凋謝”。92、信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誠實,忠誠,信用)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3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4??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確實,實在,的確)5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隨意,隨便)6欲信大義于天下(同“伸”,伸張)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誠的誓言)8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可靠的)9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信物、憑據(jù))10西憶岐陽信(音訊、消息)11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推導提示:“信”的本義是“言語真實,不虛偽”。引申出“實在的,真實的”“守信”等義,言語真實,不說謊是一種美德,故古人又把它當作“一種道德”(仁義禮智信)。由“守信”進一步引申出“信用”,講信用別人就會“相信,信任”你。93、興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興起,發(fā)生)2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發(fā)動,調(diào)發(fā))3大楚興,陳勝王(興盛,復興)4遇游僧澄源至,興甚濃(興致)5夙興夜寐(起、起來)6事不成則禮樂不興(作)7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興辦、舉辦)推導提示:“興”的本義是“起來,起身”。事物“起來”就是“出現(xiàn)”“發(fā)動”的形象表達。由“出現(xiàn)”進一步引申出“創(chuàng)立”(門派,學說等)之義。94、行1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ㄐ凶撸?趙王畏秦,欲毋行(去,離開;前往)3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實行;做)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為,品行)5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將,將要)6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詩的一種體裁。)7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行列,隊伍)推導提示:“行”的本義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來“走”的,路總是成“行列”的?!半x開”當然是人走了;“運行、實施”、“流行、流動”等意義均是“走”的抽象表達;由“實施”引申出“行為,經(jīng)歷”就順理成章了,一個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為”嗎?95、幸1則吾斯役之不幸(幸運)2大王亦幸赦臣(僥幸,幸而,幸虧)3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寵愛)4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皇帝到來)5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希望)推導提示:“幸”的本義是“逢兇化吉,免于災禍”。故引申出“運氣好境遇好”?!疤熳铀痢薄胺欠ㄈ〉媚撤N東西或?qū)崿F(xiàn)某種愿望”當然都是運氣好;天子在宮里常常到“寵愛,寵幸”的妃子處,故又引申出“寵愛,寵幸”之義。96、修1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修理,整治)2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修造)3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訂,修改)4不期修古,不法??桑▽W習,研究)5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6掌修國史(撰寫)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8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修養(yǎng))修身:修養(yǎng)身心推導提示:“修”的本義是“培養(yǎng),改進”等。事物要“改進”自然需要“修理(壞東西的改進),修葺(房子改進)修飾(語言服飾等的改進)”;改進的結(jié)果自然就是“善”(變好),“美”(變美)“長”(變高變長)。97、徐1不徐不疾(遲緩)2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慢慢地、緩緩地)推導提示:“徐”的意義很好記,只有“緩慢地,慢慢地”的意思。98、許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答應(yīng),允許)2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期望)3高可二黍許(表示大約和數(shù)量)4不知何許人也(處所)推導提示:“許”有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應(yīng)允;一是表示不能確定的零數(shù)。99、陽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2斜陽草樹,尋常巷陌(陽光,太陽)3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溫暖)4儋陽為傅其奴(通“佯”,表面上,假裝)5周秦古璽,多作陽文(出的,外露的)推導提示:“陽”本義是“山南或水北”。這個地方正是陽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陽光”之義;后又借做“佯”,意義是“表面上,假裝”。100、要1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簡要)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險要)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需要,符合,適合)4張良出,要項伯(同"邀",邀請)5惟大辟無吏可要,然猶質(zhì)其首(要挾)6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相約,誓約)7要在安國家,利人民(要點、關(guān)鍵)8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希望)9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總括、概括)10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約束、控制)推導提示:“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兩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腎,古人認為是生命之本,是人體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東西,要點”,基本的東西都是“簡要的”。腰子處在人體的中間,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攔住”后來寫作“邀”。往褒義發(fā)展為“邀請”;往貶義發(fā)展為“要挾”,往中性發(fā)展而為“求得,設(shè)法獲得”。101、宜1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適宜,合適)2誠宜開張圣聽(應(yīng)當,應(yīng)該)3今陰陽不調(diào),宜更歷之過也(表推測,大概)推導提示:“宜”的本義是“適合,適宜”,既是“適合,適宜”的那就“應(yīng)該,應(yīng)當”這樣做了。102、遺1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漏,忽略)3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遺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4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排泄(大小便)]5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送給,給予)6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遺蹤:遺跡,舊址)7地有遺利,民有遺力(剩余的)推導提示:“遺”的本義是“失掉,遺失”。用作名詞則是“遺失之物”;遺失東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東西只好“留下來”給別人揀嘍;由“失掉之物”的意義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義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給”“送信”“贈送”等義。103、貽1嘗貽予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贈送)2我之懷矣。自貽伊戚(遺留)3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造成)4貽人口實(給、被)推導提示:“貽”的本義是“贈給,送給”,引申出“遺留,留給”。104、易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壁(換,換?。?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變,更改)3采掇者易辨識耳(容易,平易)4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地勢,平坦,平易)5是以古之易財,非仁者,財多也(輕視)6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整治)7榮祿固操、莽之才,絕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很,非常)推導提示:“易”的基本意義有兩個:一是“改變,變更”(從日從月,意為日月變換);一是“容易”(也許古人認為日月變換是平常容易的事吧)。由“改變”引申出“交換,互換”“修治,治理”的意義;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嗎?),進一步引申出“安穩(wěn)”(平坦的路走得安穩(wěn))。105、陰1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陰暗)3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冷,寒)4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影,樹蔭)5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暗中,暗地里)6惟漢印多用陰文(凹入的)7性陰密,忍誅殺,不見喜怒(陰險)推導提示:“陰”的本義是“山北或水南”(與“陽”正好相反),這里是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沒有陽光,陰天”。由此引申出“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陰天當然暗嘍)106、右1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右邊,與"左"相對)2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秦漢以前以右為尊,因而指較高的地位,引申為上)3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古稱世家大族為"右族"、"右姓")4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古代戰(zhàn)車上坐在右邊負責警衛(wèi)并防止車身傾側(cè)的力士稱“車右”,也稱為“右”)5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尊重、重視)6右韓而左魏(新近、袒護)推導提示:“右”的本義是“右邊(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狀。金文則加了一口,意為:這是一只吃飯的手,即右手)?!坝沂帧钡氖滓δ苁浅燥垥r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幫助”(這一意義后由“佑”體現(xiàn))之義;古人又以右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義。107、再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兩次)2一彈再三嘆(再三:屢次,多次)推導提示:“再”是“兩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現(xiàn)在的“再”混淆)。108、造1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到……去)2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到達某一境界)3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制作,建造)4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制定)5小子有造(培養(yǎng),造就)6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造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地球運動第一節(jié)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練習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化學1.1物質(zhì)的分類及轉(zhuǎn)化綜合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專題3從礦物到基礎(chǔ)材料第2單元第2課時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yīng)用練習含解析蘇教版必修1
-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庫克小兒止咳糖漿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門燈開關(guān)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巡檢機器人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
- 閃光背心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2024-2030版)
- 2021-2026年中國無線臺車行業(yè)投資分析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咨詢報告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證券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
- 【歷史】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4化工園區(qū)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shè)規(guī)范
- 第1課 精美絕倫的傳統(tǒng)工藝 課件 2023-2024學年贛美版初中美術(shù)八年級下冊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輪 第四章 專題強化七 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
- delta-臺達dvp eh系列plc使用說明書ehs
- Q∕GDW 12152-2021 輸變電工程建設(shè)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規(guī)程
- 云南省地質(zhì)災害群測群防手冊
- 集團權(quán)屬公司管理制度
- 五金沖壓件作業(yè)指導書
- 食品工業(yè)企業(yè)誠信管理體系建立及實施
- 汽車吊車吊裝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