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期初2024級生物10月月考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選出并填涂到答題卡中。每小題2

分,計60分。)

1.下列有關生物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B.包括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和全部巖石圈

C.厚度約為21千米圈層

D.生物圈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總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詳解】A.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A正確。

B.生物圈并不包括整個巖石圈,而是包括大氣圈的下層(主要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密切相關的空氣部

分)、整個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以及巖石圈的上層(是陸生生物的主要棲息地),B

錯誤。

C.如果以海平面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10千米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是地球上最大

的生態(tài)系統(tǒng),C正確。

D.生物圈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如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

存空間等。這是生物圈的基本功能之一,D正確。

故選B。

2.鵠鵝繁殖于湖泊中的小島或沿海島嶼,它們在水里追逐魚類,游泳時半個身子在水下,常常停棲在巖石

或樹枝上晾翼,群體飛行呈“V”字形或直線形,有些漁民捕捉此鳥并訓練它們捕魚。從以上敘述中可以

看出周鸚的生活范圍涉及生物圈中的()

A.水圈

B.巖石圈、水圈

C.水圈、大氣圈

D.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

其生存的全部環(huán)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

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三個部分。

【詳解】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的表面是指地球表層的

固體部分,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因此鳩鸚繁殖于湖泊中的小島或沿海島嶼這時的生活范圍在巖

石圈表面;水圈的大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因此鳩鸚在水里追逐魚類,游泳時半個身子

在水下這時的生活范圍在水圈的大部;大氣圈的底部有多種空氣組成: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生物

主要是能夠飛翔的昆蟲和鳥類,還有細菌等微小生物,鴻鶴群體飛行呈“V”字形或直線形這時的生活范

圍是在大氣圈的底部,由此可知,鴻潴的生活范圍涉及生物圈中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

面等三個圈層,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原體在幾年內出現(xiàn)了多種變異,毒株類型增多,這種多樣性的實質是()

A.遺傳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

C.生活環(huán)境多樣性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樣性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

的多樣性。

【詳解】A.遺傳多樣性指的是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多樣性,包括基因、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多樣性。在這

個問題中,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類型增多,正是由于病毒在遺傳上發(fā)生了變異,導致了遺傳信息的多樣

性,A符合題意。

B.物種多樣性指的是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即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和數(shù)量。這個問題中討論的是同一種病

毒(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毒株,并沒有涉及到物種的多樣性,B不符合題意。

C.生活環(huán)境多樣性指的是生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類型的多樣性。這個問題中討論的是病毒的遺傳多樣性,與

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無關,c不符合題意。

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指的是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同樣地,這

個問題中討論的是病毒的遺傳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無關,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4.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從而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美麗的草原、無垠的荒漠、神秘的濕地

等,這充分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C.環(huán)境的多樣性D,基因的多樣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生態(tài)

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解答即可。

【詳解】在自然條件下,某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尤其是溫度和降雨量,決定了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

我國有廣袤的陸地、遼闊的海洋、復雜的地形和多樣的氣候,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即森林生態(tài)系

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這

充分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故選B。

5.下表資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生物類群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

2024年我國物種

69415056566565127

數(shù)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B.遺傳的多樣性

C.物種的多樣性D,生物數(shù)量的多樣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

成了生物多樣性。因此,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生物種類)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

性。

【詳解】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tài)過程的

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差異、生態(tài)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A錯誤。

B.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之

中。因此,遺傳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B錯誤。

C.物種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qū)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性,題中資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樣性中的物種多樣性,C

正確。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生物種類)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不包括生物數(shù)量

的多樣性,D錯誤。

故選Co

6.以下名詞中都屬于生物的是()

A.空氣、蘑菇、花瓣B.水、鳥、細菌

C.樹木、草、土壤D.鮮花、鳥、狂犬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

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

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⑧生物能適應并影響環(huán)境。

【詳解】A.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等氣體組成,是非生物;蘑菇是真菌的一種,屬于生物;花瓣是植物

的一部分,雖然它來自生物體,但單獨的花瓣并不被視為一個生物體,A不符合題意。

B.水是無機物,是非生物;鳥是動物,屬于生物;細菌是微生物的一種,也屬于生物,B不符合題意。

C.樹木和草都是植物,屬于生物;但土壤是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組成的,它本身并不具有生命活

動,是非生物,C不符合題意。

D.鮮花是植物具有生命活動,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屬于生物;鳥是動物,屬于生物;狂犬病毒是

一種病原體,具有生命活動的某些特征(如復制、寄生等),屬于生物,D符合題意。

故選D。

7.下列詞語中體現(xiàn)了生命現(xiàn)象的是()

A.冰雪融化B.晝夜交替

C.雨后春筍D.陽光燦爛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

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BD.冰雪融化、晝夜交替、陽光燦爛都沒有涉及到生物,都不屬于生命現(xiàn)象,ABD不符合題

-V*7*-

忌、O

C.春筍屬于生物,雨后春筍描述的是雨水過后,春筍迅速生長。體現(xiàn)了生物能生長和發(fā)育的現(xiàn)象,c符

合題意。

故選C。

8.一場雨后,小蘑菇從草叢里長出并迅速長大,體現(xiàn)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夠繁殖B.生物具有應激性

C.生物能夠生長D.生物具有新陳代謝的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特征包括生物能夠繁殖、具有應激性、能夠生長、具有新陳代謝等。生長是指生物體由小

變大的過程。

【詳解】A.生物能夠繁殖表現(xiàn)為生物通過生殖細胞或其他方式產生新的個體。小蘑菇從草叢里長出并迅

速長大這個過程主要是小蘑菇個體的生長,而不是繁殖新的小蘑菇個體,A錯誤。

B.應激性通常是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時,如光、溫度、聲音、化學物質等,作出的反應。題干中僅僅描

述了小蘑菇在雨后長出并長大,沒有任何關于小蘑菇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描述,所以不能體現(xiàn)應激性,

B錯誤。

C.小蘑菇從草叢里長出,說明其開始生長發(fā)育。迅速長大進一步強調了其生長的過程。生長是生物的重

要特征之一,生物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吸收營養(yǎng)物質,進行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從而使個體體積

增大、重量增加。小蘑菇在雨后的環(huán)境中,可能獲得了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等條件,從而能夠快速生

長,C正確。

D.新陳代謝是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包括物質的合成與分解、能量的轉換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題

干中并沒有涉及到小蘑菇體內物質的合成與分解以及能量的轉換等新陳代謝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不能體現(xiàn)新

陳代謝的特征,D錯誤。

故選C?

9.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下列生命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該特征的是()

A.蘑菇由小長大B.蝗蟲啃食玉米葉

C.蜻蜓點水D.運動后大量出汗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

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

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蘑菇由小長大是生長現(xiàn)象,A錯誤。

B.蝗蟲啃食玉米葉描述的是蝗蟲對玉米葉的取食行為,這是生物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與繁殖無關,B錯

誤。

C.蜻蜓點水實際上是蜻蜓覓食或產卵的行為,蜻蜓產卵是繁殖行為的一部分,它體現(xiàn)了生物繁殖的特

征,C正確。

D.運動后大量出汗可以排出體內的廢物,與生物的繁殖特征無關,D錯誤。

故選Co

10.“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說生物具有()

A.遺傳現(xiàn)象B.生長現(xiàn)象

C.應激性D.變異現(xiàn)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

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xiàn)了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說明了生物具有遺傳現(xiàn)象,A符合題意,BCD

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11.舞草是一種愛跳“舞”的植物,當它“聽”到優(yōu)美、歡快的音樂時就跳起“舞”來,這種生命現(xiàn)象屬于

()

A.生物的生長現(xiàn)象

B.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

C.生物能繁殖

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規(guī)律性反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

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叫做應激性。應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

夠使生物“趨利避害”。舞草聽到優(yōu)美、歡快的樂曲時就會跳起舞來,這一現(xiàn)象屬于生物的應激性,即生物

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2.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下列不屬于生物學研究內容的是()

A.太空育種技術B.地質板塊運動規(guī)律

C.細胞核移植技術D.生態(tài)農業(y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物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生物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

系,它是農學、醫(yī)學、林學、環(huán)境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

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fā)展和應用。生物科學研究涉及當今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口、環(huán)境、糧食、能源等

全球性問題。

【詳解】A.太空育種技術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等)來誘導植物種子的遺

傳變異,從而培育出新品種的技術。這涉及到生命的遺傳和變異等生物學核心問題,因此屬于生物學的研

究內容,A不符合題意。

B.地質板塊運動規(guī)律是研究地球巖石圈板塊之間相互作用、運動及其演化規(guī)律的學科,它屬于地質學的

范疇。雖然地質學與生物學都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但地質板塊運動規(guī)律并不直接涉及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

活動規(guī)律,因此不屬于生物學的研究內容,B符合題意。

C.細胞核移植技術是將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另一個去核的細胞中的技術,它涉及到細胞的結構和功

能、遺傳物質的傳遞等生物學基本問題,因此屬于生物學的研究內容,C不符合題意。

D.生態(tài)農業(yè)是按照生態(tài)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xiàn)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tǒng)農業(yè)的

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xiàn)代化高效農業(yè)。它涉及到生物與

環(huán)境的關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等生物學重要問題,因此也屬于生物學的研究內容,D不符合

題意。

故選B。

13.人類對生物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心血。正是由于科學家孜孜不倦地

追求,一絲不茍地工作,才使得生物科學不斷發(fā)展。下列科學家與之科學成就不相符的是()

A.林奈——統(tǒng)一的生物命名法

B.拉馬克----血液循環(huán)

C.袁隆平——雜交水稻

D.屠呦呦——發(fā)現(xiàn)青蒿素治療瘧疾

【答案】B

【解析】

【分析】林奈是“生物分類學之父”,同時還提出來雙名法。拉馬克首次提出了生物學;袁隆平是中國雜交

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屠呦呦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

【詳解】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學家,他提出了雙名法,即生物的學名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屬名,

第二部分是種加詞,后面還要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時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雙名法的提出,使生物命名

變得統(tǒng)一和規(guī)范,A正確。

B.拉馬克是法國博物學家,他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然而,血液循環(huán)的

發(fā)現(xiàn)者并非拉馬克,而是英國的生理學家和醫(yī)生威廉?哈維。哈維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了血液在體內是循

環(huán)流動的,這一發(fā)現(xiàn)被稱為血液循環(huán)定律,是生理學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B錯誤。

C.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成功研發(fā)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

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c正確。

D.屠呦呦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她領導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

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屠呦呦也因此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D

正確。

故選B。

14.自然選擇學說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觀點,它是由下列哪位科學家提出來的()

A.林奈B.達爾文

C,哈維D.克里克和沃森

【答案】B

【解析】

【分析】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詳解】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學家、冒險家,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

雙命名法,即創(chuàng)立了統(tǒng)一的生物命名法,A不符合題意。

B.達爾文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

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是進化論的奠基人,B符合題意。

C.哈維英國的生理學家,是實驗生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首次闡明了血液循環(huán)的原理。1628年發(fā)表著作

《動物心血運動的研究》,闡明血液循環(huán)理論,C不符合題意。

D.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質的X射線衍射。1951年克里克與沃森相遇,他們共同完成了一個偉

大的成就,那就是揭開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之謎。他們倆人利用獲得的X射線衍射實驗的結果建構了

DNA的精確模型,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分類單位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為()

A.門、界、目、綱、科、屬、種

B.門、界、目、綱、科、屬、種

C.界、門、綱、目、科、屬、種

D.界、門、綱、目、科、種、屬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學家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特征和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生物的

分類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其中種是最小的單位,界是最大的單位。

【詳解】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jù)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tài)結構和生

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

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生物的分類學按大小和從屬關系可排列為界、門、

綱、目、科、屬、種等7個分類單元。其中種是最小的單等級,界是最大的等級。C符合題意,ABD不符

合題意。

故選C。

16.小明想要知道植物體的哪些結構具有運輸水分的功能,用紅墨水將清水染紅,把百合花插入其中,一

段時間后觀察花瓣和葉的顏色變化。他采取的探究方法主要有()

A.觀察和實驗B.調查和測量

C.控制變量法D.模型建構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jù)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

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引

起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詳解】A.小明將百合花插入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花瓣和葉的顏色變化,這一過程既有對百合花

及顏色變化的觀察,又有通過將百合花插入紅墨水中進行的實驗,所以他采取的探究方法主要有觀察和實

驗,故A正確。

B.調查是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實情況。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

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本題中沒有涉及調查和測量,故B錯誤。

C.控制變量法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

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fā)生變化或不發(fā)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本題中沒有體現(xiàn)控制變量,

故C錯誤。

D.模型建構法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本題中沒有涉及

模型建構,故D錯誤。

故選A?

17.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他為了研究昆蟲,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如醉如癡地觀察昆蟲的習性。觀

察法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屬于觀察法的是()

A.用肉眼看書縫里的小蜘蛛

B.查看介紹蜘蛛的有關知識

C.上網搜索更多關于蜘蛛的資料

D.把有關蜘蛛的信息進行歸類

【答案】A

【解析】

【分析】(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實驗法;②觀察法;③調查法;④收集和分析資料等。

(2)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

進行系統(tǒng)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科學結論??茖W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

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3)文獻法是指通過閱讀、分析、整理有關文獻材料,全面、正確地研究某一問題的方法。

【詳解】A.結合分析可知,“用肉眼查看書縫里的小蜘蛛”屬于觀察法,A正確。

B.“查看介紹蜘蛛的知識”屬于文獻法,B錯誤。

CD.“上網搜索更多關于蜘蛛的資料”、“把有關蜘蛛的信息進行歸類囑于收集和分析資料,CD錯誤。

故選A?

18.夏季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小秦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他認為:蚯蚓爬到地面上來是因為土

壤中缺少氧氣。這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

A.作出假設B.表達交流

C.提出問題D.得出結論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詳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

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

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

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

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表達和交流??梢?,小秦觀察到“夏季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到地面上來”的現(xiàn)象,

認為:蚯蚓爬到地面上來是因為土壤中缺少氧氣,這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作出假設。A符合題意,BCD

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9.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變量設計不合理的是()

A.有光無光B.有空氣和無空氣

C.溫暖和潮濕D.2℃和5℃

【答案】C

【解析】

【分析】對照實驗中,變量應是單一的,這樣才能準確地探究該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詳解】A.有光無光,變量是光,只涉及一個變量,能夠明確地探究光對實驗對象的影響,設計合理,

故A錯誤。

B.有空氣和無空氣,變量是空氣,只涉及一個變量,能夠準確地探究空氣對實驗對象的作用,設計合

理,故B錯誤。

C.溫暖和潮濕,這里涉及了兩個變量,即溫度和濕度。在一個實驗中同時存在兩個變量,無法確定究竟

是溫度還是濕度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設計不合理,故C正確。

D.2℃和5℃,變量是溫度,只涉及一個變量,可以有效地探究不同溫度對實驗對象的影響,設計合理,

故D錯誤。

故選C。

20.大豆種子發(fā)芽最適宜溫度為21~27℃。為了探究溫度對大豆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一

個實驗:在①和②兩個大培養(yǎng)皿中都鋪上三層紗布,然后分別放等量的大豆種子,對溫度和水量加以控制

(如下表)。為了確保實驗嚴謹,最佳的修改意見是()

培養(yǎng)皿空氣溫度水分

①充足0℃適量灑水

②充足25℃不灑水

A.兩個培養(yǎng)皿中都應該適量灑水

B.兩個培養(yǎng)皿中都應該不灑水

C.兩個培養(yǎng)皿都應放在25℃的環(huán)境中

D.兩個培養(yǎng)皿都應放在0℃的環(huán)境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探究溫度對大豆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了溫度不同外,其他條件應相同

且適宜。

【詳解】A.實驗中除了溫度不同外,水分也不同,這樣無法確定是溫度影響種子萌發(fā)還是水分影響,所

以兩個培養(yǎng)皿中都應該適量灑水,保證水分條件一致,A正確。

B.若兩個培養(yǎng)皿中都不灑水,種子缺水,條件不適宜,種子也不能萌發(fā),無法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

響,B錯誤。

C.實驗的變量應該是溫度,若兩個培養(yǎng)皿都放在25℃環(huán)境中,無法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C錯

誤。

D.兩個培養(yǎng)皿都放在0℃環(huán)境中,條件不適宜,兩個培養(yǎng)皿的種子都不萌發(fā),無法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

的影響,D錯誤。

故選Ao

21.某同學在探究“溫度對醋酸桿菌發(fā)酵的影響”的實驗時的實驗變量應該是()

A.溫度B.濕度C.光照D.時間長短

【答案】A

【解析】

【分析】對照實驗就是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響或是確定影響結果的因素就是實驗的研究對象,再設置對

照實驗,使它除了原實驗本身改變的條件外,其他條件保持相同,最后與原實驗所得結果進行對照,觀察

異同。

【詳解】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實驗中所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該

實驗探究“溫度對醋酸桿菌發(fā)酵的影響”的實驗,因此實驗變量應該溫度,是實驗中所探究的問題,A正

確,BCD錯誤。

故選Ao

22.已知一臺顯微鏡,它有5X、10X、15X三個目鏡,有10X、45X兩個物鏡,那么這臺顯微鏡的最低放

大倍數(shù)和最高放大倍數(shù)分別是()

A.50255B.100450C.50675D.150675

【答案】C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要觀察到最大的物像,應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目鏡和物

鏡;要觀察到最小的物像,應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小的目鏡和物鏡。在所有的目鏡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是

15x,放大倍數(shù)最小的是5x。在所有的物鏡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是45x,放大倍數(shù)最小的是10x。所以,

此顯微鏡的最低放大倍數(shù)為5x10=50(倍);最高放大倍數(shù)為15x45=675(倍)。由此可見,C正確,ABD

錯誤。

故選c。

23.下圖為光學顯微鏡的兩種結構的圖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甲為物鏡

B.甲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C.乙為目鏡

D.乙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目鏡沒有螺紋,物鏡有螺紋,顯微鏡的物鏡

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

【詳解】由圖可知,甲為目鏡,乙為物鏡,甲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乙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故ABC錯

誤,D正確。

故選D。

24.下列是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前一項是操作,后一項是目的,其中正確的是()

A.轉動轉換器一換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目鏡

B.調節(jié)光圈大小——調節(jié)視野的大小

C.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一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調節(jié)手輪一調節(jié)物像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光鏡和光圈都是用于調節(jié)視野亮度的;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都是用于調節(jié)清晰度的,且高

倍鏡下只能通過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

【詳解】A.物鏡有螺紋,安裝在轉換器上,轉動轉換器可以換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A錯誤。

B.調節(jié)光圈是調節(jié)通光量,從而調節(jié)視野的亮度,B錯誤。

C.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是調節(jié)玻片與物鏡的距離,使物像更清晰,C正確。

D.雙目顯微鏡的調節(jié)手輪能夠調節(jié)玻片標本的位置,不能調節(jié)物像的大小,D錯誤。

故選Co

25.小明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應該()

A.調節(jié)光圈B.調換物鏡

C.移動玻片D.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粗、細準焦螺旋用于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

幅度的升降鏡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準確,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詳解】A.調節(jié)光圈主要是用來改變視野的亮度,當視野過亮或過暗時,可以通過調節(jié)光圈來使光線適

中,便于觀察。但它并不能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A錯誤。

B.調換物鏡主要是用來改變放大倍數(shù),當需要觀察更細微的結構或更大的視野范圍時,可以通過調換物

鏡來實現(xiàn)。但在本題中,小明已經看到了物像,只是需要使其更清晰,因此調換物鏡并不是必要的,B錯

誤。

C.移動玻片主要是用來改變觀察的位置,當需要觀察視野中的其他部分時,可以通過移動玻片來實現(xiàn)。

但本題中,小明需要使已經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所以移動玻片并不是正確的選擇,C錯誤。

D.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是顯微鏡調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可以使已經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當使用低倍鏡

找到觀察目標后,為了使其更清晰,可以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如果視野較暗,可以調節(jié)反光鏡或光圈

來增加亮度。然后,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直到物像達到最清晰的狀態(tài),D正確。

故選D。

26.顯微鏡已經成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使用顯微鏡時,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在光線不足時,用小光圈對光

B.上升載物臺側面注視物鏡

C.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

D.用擦鏡紙輕擦目鏡和物鏡

【答案】A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jié)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

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節(jié)部分由轉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

(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詳解】A.在使用顯微鏡時,調節(jié)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當外界光線亮時,用平面鏡、小

光圈;當外界光線暗時,用凹面鏡、大光圈,A錯誤。

B.使用雙目顯微鏡,在上升載物臺時,側面注視物鏡是一個安全的操作習慣。這樣可以避免物鏡在上升

過程中壓碎玻片標本或損壞鏡頭,B正確。

C.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是標準的操作方式,C正確。

D.如需擦拭物鏡和目鏡,需用擦凈紙,D正確。

故選A?

27.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e”的玻片和動物細胞永久裝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口口甘

①②③④

A.若該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①④

B.轉換③④號鏡頭應該使用轉換器

C.字母“e”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a”

D.常見的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光源是不一樣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②無螺紋為目鏡;③④有螺紋為物鏡。

【詳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x目鏡放大倍數(sh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越暗,視野

越小,細胞體積越大,細胞數(shù)目越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越亮,細胞體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

數(shù)目越多。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而物鏡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若該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

放大倍數(shù)小的鏡頭組合,即長目鏡①和短物鏡④,A正確。

B.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轉換器的作用是轉換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因此,轉換③高倍物鏡和④低倍物鏡應

該使用轉換器,B正確。

C.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倒像,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

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像了。字母“e”

在紙上旋轉180度后看到的是“e”,因此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e”,C正確。

D.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這兩種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一樣的,都以可見光為光源,屬于光學顯微

鏡。但單目顯微鏡一般是使用自然光為光源,雙目顯微鏡一般是以電光源為光源,D錯誤。

故選D。

28.小秦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依次看到如下四個視野。對小秦操作的分析,

不正確的是()

A.由視野①一②時,小秦將臨時玻片向右適當移動

B.由視野②一③時,小秦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

C.由視野③一④時,小秦細微地調節(jié)了細準焦螺旋

D.由視野③一④時,小秦選用了大光圈使視野更亮

【答案】A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和安放一對光調光一調焦觀察一整理收納。

【詳解】A.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動方向與視野的移動方向相反。由視野①到②的

操作是將視野左側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故應將臨時裝片向左適當移動,A錯誤。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x物鏡放大倍數(shù)。故由視野②到③,是提高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故應

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B正確。

C.細準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鏡筒,使物像更清晰。故由視野③一④時,小秦細微地調節(jié)了細準焦螺

旋,C正確。

D.大光圈可以進入更多的光線。故由視野③一④時,小秦選用了大光圈使視野更亮,D正確。

故選A?

29.下列關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應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制作過程中要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C.蓋蓋玻片時要避免出現(xiàn)氣泡

D.滴加碘液染色是為了便于觀察

【答案】A

【解析】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步驟包括:擦一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舌h涂一用牙簽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操作前請漱口),并將之涂抹在

生理鹽水滴中;蓋一用鐐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液滴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

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染色一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碘液。

【詳解】A.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是生理鹽水,因此

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我們應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清水與生理鹽水的濃度不

同,如果滴清水,可能會導致細胞吸水或失水,從而改變其正常形態(tài),A錯誤。

B.制作過程中確實需要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這是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細胞保持正常形

態(tài),我們才能準確地觀察和研究它的結構和功能,B正確。

C.在蓋蓋玻片時,我們需要用鑲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緩緩地

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可以避免出現(xiàn)氣泡,影響觀察效果,C正確。

D.滴加碘液染色的目的是為了便于觀察。碘液可以與細胞內的某些結構(如細胞核)發(fā)生反應,使其著

色,從而更容易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故選,D正確。

故選Ao

30.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是()

①生理鹽水②解剖針③碘液④消毒牙簽⑤刀片

A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擦一滴一刮一涂一蓋-染色。

【詳解】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①取潔凈的載玻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

水。涼開水漱口后,用牙簽稍鈍的一端輕刮口腔內側壁,牙簽上會附著一些口腔上皮細胞。②將牙簽輕刮

過的一端在載玻片中央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幾下,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在另一側用

吸水紙吸引。故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是①生理鹽水、③碘液、④消毒牙

簽,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二、非選擇題(該部分有4個大題,每個大題各10分,共40分,叫]”中填寫序號或字母,

“橫線”上填寫文字或相應內容,叫]”和“橫線”整體給分,專業(yè)術語字寫錯不得分)

31.小丁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雙目顯微鏡觀察某種植物葉肉細胞的結構。根據(jù)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調試顯微鏡時,應轉動[]使(低倍/圖倍)物鏡對準聚光鏡。

(2)圖中④是—,⑤是一,二者都可以使一升降。

(3)視野中能看到物像但是不清晰應該調節(jié)[]—使物像更清晰。

(4)當物像整體在視野的左下方,而且視野比較暗,接下來將如何操作?0

(5)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q”玻片標本時,則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是-0

(6)在移動玻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一污點沒有移動,轉動目鏡污點仍然存在。據(jù)此推測,污點最

可能位于___上。

【答案】(1)①.②轉換器②.低倍

(2)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載物臺

(3)⑤細準焦螺旋(4)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用大光圈同時調節(jié)亮度調節(jié)旋鈕,調亮光源

(5)b(6)物鏡

【解析】

【分析】圖中:①目鏡,②轉換器,③物鏡,④粗準焦螺旋,⑤細準焦螺旋。

【小問1詳解】

調試顯微鏡時,首先需要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聚光鏡。轉換器是顯微鏡上的一個部件,它可以使

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進行轉換。在低倍鏡下,我們可以先找到觀察目標,然后再進行進一步的調節(jié)。

【小問2詳解】

圖中④是粗準焦螺旋,⑤是細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都可以使鏡筒升降,但粗準焦螺旋的升

降范圍較大,一般用于快速找到觀察目標;而細準焦螺旋的升降范圍較小,一般用于微調,使物像更加清

晰。

【小問3詳解】

當視野中能看到物像但是不清晰時,應該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細準焦螺旋的微小調節(jié)可以使物

像更加清晰,是觀察過程中常用的調節(jié)手段。

【小問4詳解】

當物像整體在視野的左下方,而且視野比較暗時,接下來應該將玻片標本向左下方移動,以便將物像移到

視野的中央。同時,為了增加視野的亮度,可以使用大光圈并調節(jié)亮度調節(jié)旋鈕,調亮光源。

【小問5詳解】

顯微鏡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q”玻片標本

時,則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是“b”。

【小問6詳解】

在移動玻片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一污點沒有移動,轉動目鏡污點仍然存在,那么可以推測污點最

可能位于物鏡上。因為污點如果位于玻片或目鏡上,會隨著玻片或目鏡的移動而移動,而物鏡是固定的,

不會隨著玻片或目鏡的移動而移動。所以,當污點不隨玻片或目鏡的移動而移動時,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污

點位于物鏡上。

32.概念圖是一種直觀形象地表達知識結構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現(xiàn)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有利于加深對知

識的理解和快速記憶。如圖是“生物多樣性之間關系”概念圖,請分析并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A、B、C三項共同組成了生物多樣性。A指的是—(物種/遺傳/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B指的是遺傳

多樣性;A和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C,C是一(物種/遺傳/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2)每到花生播種季節(jié),種子公司會提供多種優(yōu)質花生品種供農民選擇。這些不同的花生品種是技術人

員利用一(物種/遺傳/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培育出來的。

(3)生態(tài)系統(tǒng)多種多樣,比如有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o

(4)雖然不同物種的生物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雖然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

征,如O

【答案】(1)①.物種②.生態(tài)系統(tǒng)

(2)遺傳(3)①.農田②.海洋③.生物圈

(4)生長;繁殖應激性;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析】

【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基因的多樣性和C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多樣性。①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qū)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性,如我國已知鳥類就有1244種之多,被

子植物有3000種;②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

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的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

的多樣性;③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tài)過程的

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差異、生態(tài)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

【小問1詳解】

根據(jù)概念圖,我們可以知道生物多樣性主要由A、B、C三項組成。其中,B指的是遺傳多樣性,這是生

物體內遺傳信息的多樣性。而A和環(huán)境共同構成了C,那么我們可以推斷A指的是物種多樣性,即生物種

類的多樣性;C則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它包括了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樣性。

【小問2詳解】

對于花生播種季節(jié),種子公司提供的多種優(yōu)質花生品種,這些不同的花生品種是技術人員利用遺傳多樣性

通過選擇和培育得到的。遺傳多樣性為農作物的育種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

【小問3詳解】

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等。這些生態(tài)系統(tǒng)各自具有獨特的生物群落

和無機環(huán)境。而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們生活的無機環(huán)境。

【小問4詳解】

雖然不同物種的生物在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上千差萬別,但它們都具有一些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

征。這些特征包括生長和繁殖能力、應激性(即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新陳代謝(即生物能進行

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遺傳和變異(即生物能將其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并發(fā)生變異)、以及除病毒外,生

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雖然沒有細胞結構,但它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

33.制作臨時裝片是顯微觀察的重要手段。圖1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

驟,圖2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一(用圖1中序號排序),步驟③中滴加的液體是一,目的

是O

(2)用碘液染色后,圖2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一,該結構作用是一。

(3)若圖2視野中有出現(xiàn)氣泡,是步驟—(填寫序號)出現(xiàn)了問題;若細胞出現(xiàn)重疊,是步驟―

(填寫序號)出現(xiàn)了問題。

(4)細胞中能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huán)境分開的結構是[]—。

(5)細胞的許多生命活動都是在[]中完成的,其中還有許多細微的結構,如o

【答案】(1)①.③②①④⑤②.生理鹽水③.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2)①.⑦細胞核②.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3)①.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