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師說教案設計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jīng)”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自讀、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課時分配:本課擬用3課時。分配如下:第一課時:介紹本文寫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內容,誦讀第1段,
2、討論“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這一命題。第二課時:誦讀第2段,討論韓愈對“恥學于師”時風的批判和文章的鋒芒。第三課時:誦讀第3、4段,討論“圣人無常師”這一命題。總結全文(認識本文思想意義和寫作方法),積累語言。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這篇課文的價值何在呢?這個問題現(xiàn)在還不忙作答。大家已經(jīng)讀過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那一段話,知道韓愈因寫此文而被當時人目為“狂人”。請大家根據(jù)預習的印象,說說韓愈究竟“狂”不“狂”;如果說他“狂”,這又意味著什么?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韓愈反抗流俗的這種勇氣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他以文章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貫穿著他的一生。同學們學過的馬說就是一個顯
3、著的例子,它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十六年間,比師說早幾年,那時韓愈才30歲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宮中要迎佛骨,韓愈上表反對,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唐憲宗是信佛的,覽表大怒,要殺死韓愈,多虧宰相說“愈雖狂,發(fā)于忠懇,宜寬容以開言路”,乃貶潮州這年韓愈是51歲。他有詩記載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边@種胸懷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韓愈在師說中所批判的“恥學于師”的壞風氣,是在門第觀念影響下產(chǎn)生的。門第觀念源于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qū)分門第的標準。顯貴之家稱“高門”,卑庶之家稱“寒門”。這
4、對擇師也有很大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針對這種錯誤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是有進步意義的。三.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du 讀書d 或不焉fu 不能bu 經(jīng)傳zhun傳道chun 從容cng 聃d 萇弘chng 近諛y 貽y 冉rn 潘pn 無長無少zhng 須臾y 四、誦讀第1段。1.誦讀的準備。先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表示極短暫的停頓,下同):人非生而知之者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然后解釋詞語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句話,如改用現(xiàn)代語表述有幾種方式?(教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教師的任
5、務是傳道受業(yè)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中的“孰”,可否改為“豈”?(用“孰”表示無例外,雖為圣人,亦不能無惑。用“豈”表示反問,意即凡人皆有惑。用“孰”可以照應下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這句話,不改為好。)“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課本以為“其”是指代之辭,但譯為“那 些”則不確切。按:句中的“為”,用法同“于”,其為惑”即“彼之于惑”。全句大意是,他們(指“惑而不從師”的人)對于那些疑難,終生也不能解決。“生乎吾前”句與“生乎吾后”句也是一種對舉的行文方式。“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是判斷句的一種形式。2.學生練習背誦并劃分本段層次。劃分層次的步驟是:先分析文理,再
6、歸納各層的大意,最后點明本段主旨,畫示意表以助記誦。分析文理時提出下列問題:第1、2句之間是什么關系?(先指出現(xiàn)象,后做解釋)。重點是哪一句?(后一句,因為提出教師的任務,這是立論的出發(fā)點)。第3句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承“解惑”而來,說的是不從師則惑不得解。)第4句呢?(承“傳道”而來,說要以“道”為師。)把第4、5句合在一起看,行文上有什么特點?(以年齡大小為烘托;先對舉,后反問;先分說,后以“師道”一語概括之。)最后一句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關系?(承“師道”一語,指出擇師標準。)歸納各層大意:指出教師的任務(前兩句);說明解惑和“師道”的必要性(中間三句);指出
7、擇師的標準“道”在即師在(最后一句)。3.熟練地背誦這一段,然后討論: (1)教師既有三項任務,但本段僅闡述了其中兩項,“受業(yè)”一項未作闡述,這是為什么? (2)所闡述的兩項中,哪一項是主要的?有什么理由? (3)對“師道”這個口號,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回答上述問題,最好能從文章全局著眼。進行的步驟:先分組討論(前后桌四人一組),推代表發(fā)言,然后由教師總結并適當補充。答案要點是:“受業(yè)”是教師的起碼工作,即下文說的“授之書而習其句讀”,人盡皆知。開頭全面概括教師的任務時不可不說,但不是論述的對象。在韓愈看來,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道”,他“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主要目的就是要“傳道”,
8、恢復儒家的“道統(tǒng)”,因而提出“師道”的口號。這個意圖是貫穿全文的(例證略)?!皫煹馈钡目谔柕奶岢鍪怯蟹e極意義的,“道”是知識的統(tǒng)帥?!皫煹馈辈拍軐W到根本上,這一點在今天仍有借鑒的價值。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1.背誦第1段。2.就虛詞和語氣表達的關系回答問題:刪去句中加括號的虛詞后,語氣是否有變化?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慨嘆意不足)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同上)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問變?yōu)殛愂?,平淡無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失去可悲之意)“嗟乎”和“嗚呼”都是嘆詞,都有領起一層新意的作用,有時區(qū)分不很嚴格,但在本段中卻是有明顯區(qū)別的。試
9、將它們位置互換一下,作點比較,說說二者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嗟乎”表示慨嘆,而“嗚呼”表示悲嘆,在本段中不能互換位置。)有人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后,可加上“也”字以示極其肯定之意,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不能加。加“也”有收束全段的意思,下面“其可怪也歟”一句就成為多余的了,而作者的主要意思恰恰在這句話上。)二、誦讀第2段。1.讀讀講講背背。方式:分段進行,各段字數(shù)大體相等;讀(包括教師領讀,學生自讀)而后講,講而后背?!班岛酢?!其皆出于此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一句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一是過渡作用,上文說“古”,由此開始說“今”;二是提示本段內容,將要分析“師道”不傳的原因。)“師道”的內
10、涵是什么?(此語承接上文“無貴無賤師之所存也”這句話,這就是它的內涵。)從行文方式看,下面包括三組“對舉”以“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對舉,對舉的內容彼此相關而又有別,試作分析。(第一組說的是兩種不同的學風:古圣樂于“從師而問”,今眾則“恥學于師”。第二組說的是這兩種學風的不同結果。第三組是總括性的,指出結果不同,就是由于學風不同的緣故。)這段話中有四個“也”字是表示句中停頓的,請指出來。(“不傳也”“無惑也”“出人也”“下圣人也”)“猶且從師而問焉”中的“猶且”跟下文哪一個虛詞相照應?(“而恥學于師”的“而”)哪一種句式是表示因果關系的?(“之所以,出于”)“愛其子吾未見其明也?!薄坝谄渖硪?/p>
11、”的“身”是指誰說的?(從“愛其子”可以看出,這是指做父親的人。)從行文方式看,這一整句話是否也算對舉(可以算對舉,但句子構造則不相同。)作者是否僅僅指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不是,也有評論:“惑矣”。)刪去“惑矣”行不行?(不行,它有領起下文的作用。)下面哪句話是直接呼應“惑矣”的?(“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保靶W”是指什么說的?(不知句讀,從師而學。)“大遺”又是指什么說的?(不解惑而恥學于師。)再來看看作者的表述方式,先齊讀一遍:“句讀之不知或不焉?!弊髡甙褍煞N狀況和兩種態(tài)度交錯起來敘述,而不寫成“不知句讀而從師,不解惑而恥學于師”,有什么好處?(用特殊的對照方式,更加引人注目;長句
12、劃短,讀來鏗鏘有力。)教師小結:這段話先將為子擇師和其身恥師兩種做法加以對照,點出一個“惑”字;接著說明童子之師僅“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而不能“傳其道解其惑”;最后再作對照比較,“惑”在哪里就很清楚了?!拔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其可怪也歟!”這里也有對照的敘述,但對照方式與上述兩種不相同:兩相對照的事物;一個敘述簡略,一個敘述詳細。說說為什么作者為什么要著重敘述“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情況。(“師道不傳”關鍵在于士大夫之族的學風不正,本文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寫的。)如果把“問之官盛則近諛”這幾句刪去,是否會影響行文的連貫性?(不會影響。)刪去好不好呢?(不好。“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這兩句是要
13、害,門第觀念對擇師的影響于此可見。)“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這句話已將本段內容輕輕收住,為什么作者接著又說了“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歟”這么一段話?(要加強批判的力量。)“其可怪也歟”一句改為“怪哉”是否可以?(改“怪哉”,也通,但意味不同:“怪哉”有不可解之意;“其可怪也”是極言這種現(xiàn)象反常,再加個“歟”字,更有發(fā)人深思之意,還是不改為好。)2.劃分層次。方式:先給提示,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分層次,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各層大意。提示:要注意段的起結,找出關鍵語句(“師道之不傳”“師道之不復”兩語意思相近);再看中間部分跟起結的關系(具體闡述“不傳”“不復”的原因);中間部分有三小層意思,在注意
14、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還是其他。各層大意如下(板書其中加黑字眼):第一層(開頭兩句)提出師道長期失傳的問題。第二層(“古之圣人”到“官盛則近諛”)分析這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人們當中存在著“恥學于師”的壞風氣??煞秩樱嚎偺幔ń裰娙恕皭u學于師”)分提之一(“小學而大遺”)分提之二(士大夫之族譏笑從師而學者)第三層(“嗚呼”到結尾)歸納本段主旨。3.學生練習背誦。方式:開始背時,可以參照板書;稍稍熟悉后,拭去板書再背誦。4.自由討論。方式同前。討論題如下: (1)韓愈批評“恥學于師”的風氣,涉及的面似乎很廣開頭是“今之眾人”,接著是所有做父親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評對象究意是誰?請
15、說明理由。 (2)本文語言犀利,試從這一段中舉出幾個例子。答案要點: (1)主要的批判對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從行文看,本段結尾對士大夫之族的批判語氣十分嚴厲,說他們瞧不起勞動群眾,卻不如勞動群眾聰明,不懂得從師的道理。第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正是這類人的特殊心態(tài),也是門第觀念很深的反映,而門第觀念跟以“道”為師的正確主張恰恰是格格不入的。這段話中的“眾人”(從下文看,至少不能包括“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等也都是指士大夫階層說的)。 (2)例如“欲人之無惑也難矣”,表面上是作者的慨嘆,其實罵盡了士大夫階層中的腐儒及不學無術之輩,他們讀了幾本書,自以為了不起,實則是一本湖
16、涂帳,真要問起他們,就會瞠目結舌,說不出個所以然的。“圣益圣,愚益愚”,語氣是斬釘截鐵的,不容置辯,也是罵這個階層中的高位置的人(還有一些例子,可參見前面的分析)。第三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只查背誦一題,其余二題在誦讀和總結過程中自然完成。二、誦讀第3段。這段文字淺顯,又富于節(jié)奏變化,易于成誦。誦讀前可作簡要提示,以利迅速記誦。學生能大體背誦下來后就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加深理解。1.提示如下:“圣人無常師”這是本段立論出發(fā)點。下句“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是用事實說明這一點?!佰白又?,及賢不及孔子”推出新意,提出問題:不及己而師之,這是為什么?下句引孔子語,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以上
17、為一層,以下另一層:用“是故”引出作者的推論?!暗茏硬槐夭蝗鐜煟瑤煵槐刭t于弟子”“回文”辭格。此即觀點,下句“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是解釋?!叭缡嵌选笔菦Q斷之詞。2.學生練習背誦34遍后進行檢查。3.討論:“圣人無常師”這個說法的實質是什么?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討論方式同前。小結要點:(1)“圣人無常師”這一命題,出自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子貢語)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世上學問門類眾多,人不能盡知,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的人學習??鬃酉蜻@么多的人學習,給我們樹立了榜樣。(2)人總是有長處也有短處的,用這種觀點來看周圍的人,才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地充實自
18、己,提高自己。(3)韓愈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告訴我們要向聞道在先的人學習,向術業(yè)上有專長的人學習,是很有意義的。4.齊誦一遍。三、誦讀第4段。此段更易成誦,無須提示,先背下來,然后討論有關全篇宏旨的問題。1.學生練習23遍后,檢查背誦。2.討論:(1)作者用哪些話明確地表示了他的立場?(“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好風尚。)(2)韓愈所說的“道”是指什么說的?(主要是指儒家的“道統(tǒng)”,本段中“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一句可證;上段說孔子向郯子等四人學習官職名稱、禮、樂等,也包括在儒家“道統(tǒng)”之內;第二段說“
19、彼童子之師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也很明顯地表示出這個意思。至于說“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則是僅就從師風尚而言,所以下文用“術業(yè)有專攻”來照應,這不過是附帶論及,非全篇主旨所在。)明確上述認識后回答上節(jié)課留下的作業(yè)題:第4段加上“其文曰”三字后能否移至開頭?答案要點:這段話中“不拘于時”和“能行古道”二語是點睛之筆,放在開頭,讀者不明所指,倒顯得無足輕重,不如卒章顯志為好。3.連貫背誦第3、4段。四、總結全文。1.本文的思想意義。導入方式:課文題注中指出,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這句話十分重要。唐初,文壇上繼承六朝文風的余緒,寫的是“近體文”即駢體文,以四字、六字為句,上下句相對,又叫“
20、駢四儷六”,這種文體追求形式上的美,很束縛人的思想。為此,韓愈提倡恢復古文的傳統(tǒng),他本人則取法于司馬遷、司馬相如和揚雄;當時有許多人都跟著學,形成了風氣。所以后來就有了“古文運動”這個名稱。蘇軾十分贊賞韓愈的這一番努力,說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其時駢體文占統(tǒng)治地位)。古文運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復儒家道統(tǒng)。提問:韓愈寫師說,跟古文運動有沒有關系?文中有沒有這個方面的表示?(文中說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確的表示,說明韓愈“抗顏而為師”,是以恢復古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任的,通過培養(yǎng)“后學”,擴大古文的影響。)小結:本文的思想意義在于:(1)明確指出教師的職責
21、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居首位的是“傳道”;因此,“道”就是擇師的主要標準,“道”在即師在。(2)“傳道”就是傳授以六藝經(jīng)傳為代表的儒家道統(tǒng),韓愈既以儒家道統(tǒng)的接班人自居,所以才敢于作師說,“抗顏而為師”。(3)要恢復儒家道統(tǒng),就要在文風上來一個解放,提倡古文,反對近體文即駢體文。2.寫作方法。 (1)從全篇看,用的是“立”與“破”相結合的寫法先“立”后“破”,“破”后再“立”。進行步驟:先列出第1、2、3段的論述方式,然后歸納出上述寫法。第1段:由教師職責推論出擇師標準。 (立)第2段:分層論述師道不傳的原因。 (破)第3段:由“圣人無常師”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 (
22、立)歸納后再提問:第二次的“立”跟第一次的“立”是怎樣的關系?(發(fā)展的關系) (2)從第2段看,用的是對比論述的方法。這個部分的內容,在誦讀中已經(jīng)涉及,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課文練習第二題(即填空題),要求答得簡要;對表中某些繁瑣項目,也可以不填。但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點:本段主要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壞風氣,指出門第觀念是這種壞風氣的根源,這是全文分論點之一,從反面論證以“道”為師、“從師而問”的正確性?!肮胖ト恕迸c“今之眾人”的對比,正是為了提出這個分論點。“眾人”,主要指士大夫階層。為子“擇師而教之”與其身“恥師”的對比,是用一般現(xiàn)象來證明上述分論點,也說明了“恥師”的內涵,即不愿“
23、聞道”,不想“解惑”?!拔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的對比,將內容深化一層,更有力地證明了上述分論點,因為這里指出了“恥學于師”的壞風氣來源于門第觀念。 說明學文章就要學文理。填表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濫用,既不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又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3.語言積累。關于名詞、形容詞活用如動詞后意義的變化: 恥:以為恥。 師:以為師;向請教(學習)。 羞:以為羞。 ?。阂詾樾?。 奇:以為奇。 賓客:以為賓客(把當作客人來招待)。 糞土:以為糞土(把看得一錢不值)。補充通假字: 受:通“授”。 不:通“否”。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xiàn)26次
24、,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xiàn)25次,它的用法如下: 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
25、前置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xiàn)17次,用法如下: 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26、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案設計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初步掌握稱謂語、禁忌語、委婉語等交際語言; 2、指導學生根據(jù)具體的語境條件運用不同的交際語言,達到交際目的。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故事或習題分析,掌握有關交際語言的一些知識; 2、講練結合,有所積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點燃學生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以得體的交際語言營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教學重點 根據(jù)交際中運用語言的要求,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條件恰當?shù)乇砬檫_意。教學難點 通過課內探索延伸至課外,積累關于交際中的語言運用的一些知識。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說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兒。設想如果人不會說話,社會將變成一個無法溝通的世界;正因為有
27、了語言,世界才變得生氣勃勃。簡單地講,說話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還難得的活兒。說容易,是因為除啞巴外大空都會說;說難,是因為在說話的過程中有許多的講究,今天我們就來學學交際中說話時要注意的稱謂語、禁忌語和委婉語。二、具體研討A稱謂語(一)什么是稱謂語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稱謂”是指“人們由于親屬和別的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由于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狈Q謂語既是語言現(xiàn)象,也是社會、文化現(xiàn)象。在任何語言中,稱謂語都擔當著重要的社交禮儀作用。一般說來,稱謂可分為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兩大類型。(1)親屬稱謂親屬稱謂指的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系的名稱,是基于血親姻親
28、基礎上的親屬之間相互稱呼的名稱、叫法。它是以本人為軸心的確定親屬與本人關系的標志。在現(xiàn)代漢語中,親屬稱謂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覽無余,如輩份(父輩:伯、舅;同輩: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孫、侄孫),年齡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親或姻親(哥、嫂子、姐、姐夫)。漢語親屬稱謂系統(tǒng)繁復多樣,且直系與旁系、血親與姻親、長輩與晚輩、年長與年幼、男性與女性、近親與遠親等都嚴加規(guī)范,一一區(qū)分,其語義功能之細密、描述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2)社交稱謂社交稱謂是指除去親屬稱謂以外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稱謂習俗。社交稱謂又分為非親屬稱謂和語境稱謂。非親屬稱謂是以社會生活中在
29、“人”這個本位上,除去表示親屬關系的稱謂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際關系的稱呼。漢語中的社會稱謂,只要有銜頭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稱謂。如石班長、張助理、吳科長、陳會計等。所有的職務:部長、省長、司長、廳長、校長、院長、廠長、經(jīng)理等;軍銜:上將、中將、中校、少尉等;職稱:工程師、高工、教授、講師、編審等;學位:博士;職業(yè):醫(yī)生、護士、老師、會計、律師、教練等都可以加上姓稱呼別人。(3)敬語和謙語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要求人們在交往中對他人應使用敬稱和謙稱,應該盡量貶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謙虛、尊敬及客氣等。因此漢語里擁有大量的敬稱、謙稱的詞和詞組。如稱自己為“在下、鄙人、小弟、屬下、老朽等”,稱對方的人為“家父、家
30、慈、家兄、敝東、敝岳、賤內、小兒、犬子等”。以上為謙稱。對他人的尊稱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孫等”,以及“君、公、老等”。這類敬辭和謙辭反映了中國人比較獨特的人際態(tài)度。如要把這類漢語譯成英語,一般多采用較為直接或較為婉轉的說法。如:您,您老人家 you 敝人 I,me令尊,令兄 yourfather,yourbrother家嚴,家慈 myfather,mymother師母,伯母,嫂子 youwife,Mrs.令郎,令愛 yourson,yourdaughter令侄,令親 mynephew,myaunt例如:年齡稱謂趣談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
31、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
32、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二)注意稱謂語的使用。例 80年代以來,漢語稱謂詞的使用相當混亂,報章雜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錯用稱謂詞的事例發(fā)生,尤其是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幾乎無一種無錯誤。1、那漢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貴鄉(xiāng)何處?”(傳奇文學選刊1986年第5期)2、“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師郭云深膝下學形意拳?!保ㄍ希?、校工說:“校長,你家兄來了!”(電視劇松滋風云)4、電視劇西游記唐僧對悟空等說:“既然他家?guī)煵辉凇蔽觯阂陨纤睦?,是因為不了解漢語稱謂中有謙稱和敬稱之分,才出了這種錯誤?!凹腋浮薄凹倚帧薄凹?guī)煛笔菍θ朔Q自己的父兄和老師。“尊師”一詞,中古時期曾用以稱自己
33、的老師,但宋元以來稱自己的老師多用“師尊”,罕用“尊師”,“尊師”用來敬稱他人的老師了。語言是約定俗成,不能自行其是的。從例中用的不倫不類的小 結: “家大舍小令外人” A對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對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間,含有家里的意思。)C稱別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B 禁忌語(一) 什么是禁忌語?在語言交際中,有一些詞語是不能隨便說的,說出來就可能引起聽話人的不快和反感,這就是語言學上所說的“禁忌語”。日常交談中需要避諱的內容一般有:1、生理上的缺陷
34、。諸如耳聾,眼瞎,臉麻,背駝,腿短,五官違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么親密無間,或對方不夠開朗大度,說話時對上述種種都應當避開,不得已時只好采取間接表達方式。2、家庭不幸。像親屬死亡,父母離異,婆媳不和,父子關系緊張,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茺涼,身有難言這隱,患上不治之癥,不是當事人主動提及,則不宜貿然詢問。3、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短處,學業(yè)能力上的不足,種種不夠體面的經(jīng)歷和現(xiàn)狀,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經(jīng)。4、特定的風俗習慣?;刈迦思墒池i肉,當然也不不喜歡人家說豬。西方人的一般不高興別人打聽自己的年齡、工資收入。不少農村忌諱逢年過節(jié)時有人上門討債,遇有喜慶怕人家說不吉利的話。不知道
35、這些,就會在無意中惹人不高興。講話要注意避諱,早已成為人們的注意問題了。(二) 注意避諱語的用法再探討一下講求避諱的具體方法,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參考:1、改換說法,尋找替代。對跛子講客氣,要說“你腿不方便,請先走!”對聾子表示照顧,說就講“你耳背,請往前坐!”老張長得胖,這是生得“富態(tài)”,老李長得瘦,這是長得“精干”,受傷流血是“掛了花”,為終老準備的棺木是“壽材”。2、注意語言環(huán)境,以防產(chǎn)生反感。如你愛人做錯了事,關起門來怎么批評也不要緊,當著外人,你把他(她)數(shù)落了一通,這面子往哪兒放?有幾個不避諱的!3、注意語言對象,以免出現(xiàn)誤會。一個諳熟外文人的人,在幾個不通外文人面前,大談掌握外
36、文的重要性,甚至說什么當今時代,不掌握一門外語,簡直是新型文盲。4、入境問俗,入鄉(xiāng)隨俗。這樣右以主動免去避諱。四川方言中“舌”與“折”、“蝕”同音,四川飯店肉鋪做生意的人,這圖吉利,便把豬舌、牛舌稱為“豬招財”、“牛招財”,你到了四川就不要張口閉口買豬舌頭、牛舌頭。南京人結婚時忌諱人家送傘作禮物,“傘”和“散”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當然也說不得。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帶蘋果,究其實,又是諧音作怪,原來在上海話里“蘋果”和“病故”一個念法。為了免生不快,你只好從俗從眾,管好自己的舌頭。1、禁忌語指人們在說話時,由于某種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說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聯(lián)想色彩的詞語,而用來代替的詞語。2、學生
37、交流發(fā)言日常生活中與這幾類禁忌語相關的例子,教師歸納總結(1)、生老病死的禁忌語;(避諱說“死”,西方人忌稱別人“老”)(2)、節(jié)慶日的禁忌語;(童言無忌,勸酒,婚慶不說“分離”,喜慶不說“死”、“病”)(3)、職業(yè)的禁忌語;(司機、漁民忌“翻”,戲班忌“散”、“傘”,商人忌“ 干 ”、“蝕”)(4)、古代的避諱,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有“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一句,“人風”其實就是“民風”,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個“民”字,所以這個字就不能說。C 委婉語 (一)什么是 委婉語委婉語是交際中一種與直接語或禁忌語相對應而存在的普遍語言現(xiàn)象.事實上,委婉語是在語境的制約和作用下、體現(xiàn)交際主體心理需要而產(chǎn)生的,表達者不直說本意,而選用具有與直接語所指或含義相同的說法來替換表達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思考:通常在哪些情況下使用婉言語,應該怎么使用呢?討論并歸納:1、有些事物或現(xiàn)現(xiàn)象,人們從來不原直說,必須用婉言。如人們避諱說“死”,可以用其他詞來說,“逝世”、“見馬克思”、“沒了”2、對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往往要使用婉言。3、交際中說到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二氧化碳熱泵熱水供應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天貓開店考試試題及答案
-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重點高中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初考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種子加工機械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食用豬油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1年中國方便米飯沖泡行業(yè)市場全景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4年中國透明釉行業(yè)市場調查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軌道交通滲漏水治理行業(yè)市場全景調查及發(fā)展趨向研判報告
- 2025年中國上海農產(chǎn)品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學?;A設施工程可研報告
- 汽車維修工時定額核定方法
- 臨床心電圖解讀試題及答案(含識圖題)
- 施工現(xiàn)場交通安全培訓
- jsp花溪食堂美食點評系統(tǒng)springmvc論文
- 農業(yè)經(jīng)濟運行分析報告
- 臨床檢驗危急值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
- 醫(yī)院DRG付費知識培訓課件
- 小升初語文閱讀理解練習100篇
- (正式版)SHT 304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爐熱效率設計計算方法
- 《養(yǎng)老護理員》-課件:協(xié)助臥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
- 調節(jié)閥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