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61號考點1、2知道地球儀的主要特點和功能;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ppt_第1頁
第119461號考點1、2知道地球儀的主要特點和功能;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ppt_第2頁
第119461號考點1、2知道地球儀的主要特點和功能;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ppt_第3頁
第119461號考點1、2知道地球儀的主要特點和功能;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ppt_第4頁
第119461號考點1、2知道地球儀的主要特點和功能;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們生活的世界,初三社會思品中考復習(一),一、地球儀和地圖,一、知道地球儀、地圖的主要特點和功能(a),1、觀察地球儀,人們?yōu)榱苏J識地球,依照地球的形狀,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地球的面貌,因而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又一個工具。,2、地球儀的功能,(1)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山脈與河流、國家和地區(qū)的分布狀況;,(2)可以利用地球儀上的經(jīng)線和緯線,確定世界上任何地點的地理位置;,(3)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還可以分析一個國家地球位置的特點。,3、經(jīng)線和緯線,經(jīng)線,北極,南極,1、經(jīng)線的形狀,2、經(jīng)線是否等長,3、經(jīng)線所指示的方向,半圓形,等長,南北,赤道和緯線,赤

2、道,4、經(jīng)度和緯度,00,150,150,300,300,450,450,450W,450E,東經(jīng)450,西經(jīng)450,劃分東、西半球的經(jīng)線:,經(jīng)度,00經(jīng)線:國際上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 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jīng)線。,西經(jīng)200,東經(jīng)1600,1、緯線的形狀,圓形,2、緯線是否等長,不等長,3、緯線所指示的方向,東西 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5、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東半球圖,西半球圖,30,30,60,60,低 緯 度,低 緯 度,中 緯 度,中 緯 度,高 緯 度,高 緯 度,N,S,6、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確定,我國領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

3、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7、五帶的劃分,66.5o_ 90o N,23.5o_ 66.5o N,0o_ 23.5o N,我國領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8、時區(qū),經(jīng)度相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計算: 看看中國大約跨越多少經(jīng)度。根據(jù)經(jīng)度差,中國最東端和最西端的時間大約相差幾個小時?,9、地圖的“語言”(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常用的定向法,(1)方向,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線段式比例尺: 數(shù)字式比例尺:1:50000 文字式比例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 離500米,(2)比例尺,比例尺又叫縮尺,如用公式

4、 表示為: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地距離,(3)圖例和注記,說說下列圖例分別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思考:,1、下列三種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 B、 C、1:500000 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千米 2、在1:40000的地圖上量得羅賓同學到學校的距離是5厘米,那么他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 。 3、讀右面的經(jīng)緯網(wǎng)示意圖,判斷: A、點在點的_ B、點在點的南面_ C、點在點的西北面_ D、點在點的東南面_,1,50000,120,150,180,50,40,30,4、有一輛汽車沿著圖上公路自左向右行駛,說出這輛汽車的行車方向是怎樣變化的?,北,村莊,公路,二、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c)

5、,1、選擇合適的地圖,1、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地圖,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點?,2、哪一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大?哪一幅地圖表示的范圍???,3、如果想了解福州與臺灣之間的相對位置和大致距離,應該選哪幅地圖?,4、如果要坐火車游覽臺灣,應該選哪幅地圖?,小,大,大,小,粗略,詳細,2、巧用地圖,(1)地圖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不同,可分為地形圖、政區(qū)圖、交通圖、旅游圖、歷史地圖等;應根據(jù)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利用地圖。,(2)圖表的種類主要有示意圖、線條圖、條形圖、柱狀圖、餅狀圖和表格等;有表現(xiàn)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變化的各種統(tǒng)計圖表,如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人口增長柱狀圖等。,1、圖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是這樣分布的?,2、從山麓到山頂怎樣走才能使爬山的距離最短?,3、如果從登山出發(fā)點出發(fā),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