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魚我所欲也課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魚我所欲也課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魚我所欲也課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魚我所欲也課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魚我所欲也課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魚我所欲也,字詞盤點 1.讀生字,2.通假字,3.古今異義詞,4.一詞多義,5.詞類活用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名詞用作動詞,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生,名詞用作動詞,活命) 6.特殊句式 (1)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倒裝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省略句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施舍) (我)舍生而取義者也,作家作品 孟子告子上的主要內(nèi)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文章論證了人應該推求本心

2、,順著“本心”的方向發(fā)展,并將它發(fā)揚光大。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人格的事來。 主題思想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惡有甚于死”的“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頌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重利之人,說明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應該以“義”為得,做到“舍生取義”。,寫作背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朝的王綱解體,禮崩樂壞,百家爭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學術(shù)空前發(fā)達,于是產(chǎn)生了九流十家豐富多采的散文作品。影響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義”學說,是

3、孔子以后影響最大的儒家大師。 課文結(jié)構(gòu),課文全解 文言快譯 魚我所欲也 孟子,段解:先用“舍魚而取熊掌”與“舍生而取義”進行類比,推出“舍生取義”的主旨。再從正反兩方面闡明為何“舍生取義”,然后推出“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段解:先用行人、乞人不受不義之食為例,從正面論證舍生取義是人之共性;再用“萬鐘”即使好也不能接受為例,從反面強調(diào)舍義取利是喪失本心。,字詞快解 熊掌:熊的腳掌,一種珍貴的食品。 得兼:同時獲得。得,獲得。 舍:放棄。 義:正義,道義。 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所惡:討厭的(事物)。惡,憎恨,討厭。 患:禍患,災難。 辟:通“避”,躲避。下文同義。 如使:

4、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凡:一切,凡是。 11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2是故:所以,因此。 13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14是:這、這樣。 15勿喪:不丟掉。喪,喪失,丟失。 16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勺g為“竹籃”。 17豆: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 18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后來餓死了。呼,吆喝,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19蹴(c):用腳踢。

5、20與:給。 21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22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23則:連詞,這里表假設。,24何加:有什么益處。 25為:為了。下文“鄉(xiāng)為”“今為”的“為”都念“wi”。 26奉:侍奉。 27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嗎”。 28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xiāng),通“向”,從前。 29已:停止,放棄。 30本心:天性,天良。,問題探究1.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文章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

6、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也有羞惡之心,那么“向為身死而不受”,現(xiàn)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xiàn)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就舍掉了“義”,最后強調(diào)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從而證明了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 思路點撥分析論述過程首先應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理清文章的層次,找出每層的關鍵詞句。其次從論證方法入手,指出每

7、層論證了什么。最后分析段與段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據(jù)此即可分析出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了。,問題探究2.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而取義”的中心論點。,問題探究3.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1)邏輯嚴密,具有雄辯力量。 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以“舍魚而取熊掌”為喻,提出“舍生而取義”這一中心論點;然后先從正面說明,因為有比生更可貴的東西,有比死更可惡的東西,所以要

8、舍生取義;接著用假設推理和事實證明,“義”比求生惡死更重要,所以應該舍生取義;最后歸結(jié)到人本來都有“舍生取義”的美德,不應喪失。一層緊扣一層,嚴密無間;語言上常使用排比句式,文章的第二段中連用三組排比句,對“不辯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加以批判,語言極為流暢,氣勢也很充沛。 (2)善用比喻和舉例論證的手法,頗富說服力。 文章一開始便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自然引出文章的題旨舍生取義,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說得淺顯明白,形象生動。文中還以行人不受“呼爾”之食和乞人不受“蹴爾”之食為例,更加深入地論述了“舍生取義”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題旨不斷深化。,(3)正反論證,層次清晰。 文章的第

9、一段先從正面論述了義重于生的道理,又從反面論述了不義重于死的道理,從而深刻地闡明了舍生取義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在第二段以乞人不受不義之食為例,從正面論證了舍生取義是人之共性;又以“萬鐘”雖好也不能接受為例,從反面論證了舍義取利是喪失本心。論證極為嚴密,說理極為深刻。 思路點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應主要從語言、論證方法、結(jié)構(gòu)特點等方面來分析。,問題探究4.“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惡有甚于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謀幸福,為了國家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 問題探究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