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我國森林資源的變遷與經濟中心的轉移 黃河流域孕育了中國的文明,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如果說農耕是文明的開始,那么早在8000年前中國就進入農耕時代,在這片孕育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的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就有關于種植的記載。最初的經濟、文化中心就是在這一地區(qū)。但是從后面各朝代的古都的位置,我們不難看出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的軌跡。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經濟中心也在不斷的東遷、南移。現在根據森林資源的變遷來觀察經濟中心的轉移,探討其中的關系。一、森林資源變遷的原因1、食物 食物是人生存下去的必要元素,早期的生產力水平低下,食物的來源主要是采集和狩獵,因此人們有必須靠近森林而居住,這樣能夠較好獲得食物。
2、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們學會了種植和飼養(yǎng),就此進入了農耕文明時代。有了食物的保證,人口就開始了不斷的增加,耕地就要不斷的開墾,就出現了刀耕火種的開墾模式,森林就在不斷的一點一點被火焰所吞噬?;鸬氖褂檬谷藗兌昧耸澄锏募庸ぃ值钠茐囊苍诓粩嗟募觿?。2、建筑大規(guī)模的建筑對森林資源的破壞。皇室皇宮、陵墓的大量修建,使大量的森林受到嚴重的破壞。秦漢時期,首次揭開了我國皇宮、皇室大規(guī)模興建的序幕,并很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秦時修建阿房宮,已向西到蜀地砍伐森林,“蜀山兀,阿房出”王室貴族、豪強巨富“繕修第宅,連里竟巷”,所以當時就有人提出“宮室奢侈,林木之蠢”。例如秦時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動用了全國幾乎三分
3、之一的勞力。沿長城的森林倍受劫難。以木燒磚, 勞工吃、住、取暖消耗木材難以記數。有的地方反復采伐, 人工的影響遠遠大于森林的自身恢復能力和更新演替, 以至于達到不可逆轉的地步。黃河中游森林覆蓋率由春秋戰(zhàn)國時的53%下降到秦漢時的42%;現在的烏蘭布和沙漠正是自西漢開始逐漸沙漠化的黃河流域的森林破壞由平原地區(qū)深人到了山陵高地。唐宋時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為32%,到明清時迅速下降到3%;左右北京地區(qū)、兩湖兩廣地區(qū)的森林,也主要是在這哥時期大面積地縮水。 明代在南京、北京等城市修建了大量的宮殿、衙署、陵園、廟壇、寺觀、園林等。如明代永樂年間建的乾清宮、武當山建筑群、北京和南京大量的皇宮建筑群等, 大多
4、歷時十年, 用工幾十萬營造。不僅如此, 全國各地大興土木成風, 修建寺廟、殿堂樓宇以及江南園林。這些以土木為建材的建筑所消耗的木材不可勝數明長城的重建, 耗費的林木更是罕見。這些都對森林產生了極其嚴重的破壞。3、 人口的增長急劇膨脹的人口及其對森林資源的壓力。隋末唐初,社會生產巫待恢復,政府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 以及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口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到公元775年,人口達到了5300萬, 比隋末唐初增加了一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如此巨大的人口生存活動對環(huán)境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在唐朝京師長安,人口超過百萬,僅燒柴問題就對周圍的森林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元代以后,我國人口出現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
5、明清以后人口的增長。元代,全國人口為5950萬;至明代,上升到8500萬;清代開始, 人口有所下降,為5300萬,但經過30多年后,人口即突破1億大關;到公元1762年,人口突破2億;又經過年,人口突破3億;到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公1834元年,人口突破4億。如果按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人均需要耕地4畝,當時的耕地顯然滿足不了如此龐大的人掃的生存需求。這樣,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生態(tài)破壞行為在明清時期一直持續(xù)著。人口的增長使的土地兼并問題嚴重,出現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樣又導致無地農民被逼移居到外地墾殖, 或到山區(qū)、丘陵一帶的山坡開墾荒地,其結果是嚴重地毀壞了森林及其它植被。2、
6、 經濟中心的變遷1、形成根據大量的考古資料和物質資料,在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黃河中下游平原氣候比今日要好。優(yōu)良的氣候環(huán)境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大量的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了采集和狩獵的動植物資源。黃河中下游平原河流兩岸的臺地或階地平坦的地形,既有利于耕種,又有利于灌溉,同時對洪水泛濫有一定的抵抗力。夏、商、周與春秋時期(公元前2100年一470年)年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原始農業(yè)興起很早,是我國歷史上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最早和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了剩余產品,商品交換貿易的出現,這些人群聚集的地方就
7、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經濟中心。其中要形成經濟中心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有人的存在,人類在這地區(qū)活動頻繁。而早期的人們生產、生活都大部分要依靠土地、森林等自然條件。因此經濟、文化中心的地區(qū)都大部分在森林資源較為豐富。2、轉移原始社會時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原始農業(yè)都已經出現,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居住條件等方面也形成了本地區(qū)的特色。但是,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因為當時地理條件比較優(yōu)越,氣候也比現在溫和濕潤,比其它各地更適合石器時代生產方式下的原始人生活,更宜于發(fā)展當時的原始農業(yè),所以它們的發(fā)展速度就比較快。根據考古發(fā)現,當時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8、。在如此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下,使得黃河中下游就是最早的經濟文化中心地區(qū),許多朝代的都城都在這一地區(qū)。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生產工具的改進。例如鐵制農具以及牛耕技術全國性推廣運用,新的農業(yè)區(qū)的開發(fā)。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環(huán)境狀況不能再滿足人們的需求,就出現了人口的遷移。大量的人口開始遷移到自然環(huán)境較好、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進行新的生活。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笔紫鹊拈_拓者開辟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其他地區(qū)的人口開始向這個地區(qū)轉移,新的城市建立,商品交換量在不斷增加,經濟在不斷繁榮發(fā)展,這樣以前的經濟中心的地位在不斷的動搖,并且不斷的被后面所發(fā)展起來的地區(qū)取代,經濟中心就開始了轉移。春秋戰(zhàn)國時期,關中是全國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之時,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南方經濟有了巨大的發(fā)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逐步進入南北經濟并駕齊驅的局面。至隋唐,南方經濟發(fā)展又躍上一個新臺階。兩宋之時,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重心,已南移于東南,即長江以南的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江西。兩宋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為元明清時期南方經濟的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一帶,包括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一直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帶頭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最先在這些地區(qū)萌芽和發(fā)展。3、 結論 在經濟文化中心轉移變化中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債券招投標管理辦法
- 臨夏州集體經濟管理辦法
- 2025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qū)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勞動合同期限與試用期期限的關系
- 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 企業(yè)安全費用管理制度
- 2025屆四川省廣元市萬達中學、八二一中學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jiān)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宜春市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杭州高級中學物理高一下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25年物理高一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民政干部大練兵活動方案
- 水泥場地改造方案(3篇)
- DB36∕T 2124-2024 不動產登記空間數據規(guī)范
- 資材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 喉水腫病人護理
- 既有建筑節(jié)能綜合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基礎知識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日歷表全年(打印版)完整清新每月一張
- 開曼群島公司法2024版中文譯本(含2024年修訂主要內容)
- 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7《兼愛》知識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