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知識講座資料 PPT課件.ppt_第1頁
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知識講座資料 PPT課件.ppt_第2頁
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知識講座資料 PPT課件.ppt_第3頁
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知識講座資料 PPT課件.ppt_第4頁
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知識講座資料 PPT課件.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課件,1,1,中醫(yī)養(yǎng)生基礎知識,醫(yī)學課件,2,緖論 一 、 中醫(yī)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 中國醫(yī)藥學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發(fā)展成為獨特的醫(yī)學理論體系,為中醫(yī)人民的保健事業(yè)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巨大的貢獻。,醫(yī)學課件,3,中國醫(yī)學發(fā)展概況,醫(yī)學起源夏商時代,我國歷史年代: 五帝夏商周(西、東)秦漢(西、東)三國晉(西、東)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國,醫(yī)學課件,4,1、醫(yī)學起源于生產勞動,原始人類在生產勞動的同時,在長期同自然災害、猛獸、疫病作斗爭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純靠經驗的早期醫(yī)

2、學。如穿著衣服、構巢、修筑住所以防惡劣的氣候,從而產生了人類最早的衛(wèi)生保健。,醫(yī)學課件,5,2、醫(yī)學記載于甲骨文中,夏代開始使用文字商代發(fā)展 醫(yī)學文字甲骨文中(殷墟出土) 如腸胃病、五官病、牙病、小兒病、婦女病等,醫(yī)學課件,6,3、衛(wèi)生保健和中外醫(yī)學交流,內經“治未病”的思想 預防保健思想的萌芽,宋元以后“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中醫(yī)藥走向世界 1613年朝鮮的許浚著東醫(yī)寶鑒 70年代以后出現國際性的“中醫(yī)熱”、“針灸熱”、“中藥熱” 75年WHO委托,北京、上海、南京舉辦國際針灸培訓班,醫(yī)學課件,7,二、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醫(yī)學課件,8,(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3、生理上的有機聯系,以經絡、皮毛、肌肉、筋骨、氣血、津液、臟腑為組織,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醫(yī)學課件,9,病理上的相互影響:肝熱暴發(fā)火眼宜清肝,肺和大腸相表里,肺熱咳,可用瀉大腸火的治法來達到清肺熱的目的,心脈舌 與小腸相表里 肝筋眼 與膽相表里 脾肉口 與胃相表里 肺皮鼻 與大腸相表里 腎骨耳 與膀胱相表里,醫(yī)學課件,10,2、人和自然界的關系,天氣暑熱汗多散熱,天冷汗少、尿多保溫,春季多溫病,夏多痢疾、腹瀉,冬多傷寒等,醫(yī)學課件,11,(二)辯證論治,何謂辯證論治?,“辨證”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有關疾病的各種現象和體征,加以分析,綜合,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

4、“論治”又叫“施治”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醫(yī)學課件,12,中醫(yī)學的基本學說:中醫(yī)學基礎,中醫(yī)學基礎主要是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保健等基本理論知識的一門科學。,內容: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診法,辨證、治則等,醫(yī)學課件,13,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fā)的辨證法思想,古人借陰陽五行學說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并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中醫(y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醫(yī)學課件,14,第一節(jié) 陰陽,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對立兩個方面的概括,反過來說,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可以概括為陰陽。,凡是活動的,外在

5、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機能亢進的,都屬于陽。,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 的,物質的,機能衰減的,都屬于陰。,醫(yī)學課件,15,二、陰陽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陽 陰 下 表 內 背,臟 腑 五 六心 肝 脾 肺 腎,陰 陽,醫(yī)學課件,16,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系的結果,物質陰 功能陽 氣陽 血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醫(yī)學課件,17,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陰精 人體的抗病機能正氣 陽氣,陰邪 致病因素邪氣 陽邪,醫(yī)學課件,18,4、用于疾病的診斷,“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6、。”,八綱,陰陽,里、虛、寒,表、實、熱,慢性的、寒、虛、機能低下屬陰證 急性的、熱、實、機能亢進屬陽證,醫(yī)學課件,19,5、用于疾病的治療,“陽病治陰”因陰液不足,不能制陽 而致陽亢者,必須補其陰的不足,“陰病治陽”因陽氣不足,不能制陰 而造成陰盛者,必須補其陽的不足,損其有余,“熱者寒之”陽熱盛而損及陰液(損 其有余之陽),“寒者熱之”陰寒盛而損及陽氣(損 其有余之陰),陰陽調治,醫(yī)學課件,20,補其不足“虛者補之”,歸納藥物性能,陰陽屬性,性寒涼,滋潤 味酸、苦、咸,作用斂降陰,性溫熱,燥烈 味辛、甘、淡,作用升散陽,醫(yī)學課件,21,第二節(jié) 五行,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木、火、土、金、

7、水五種基本物質及其相互聯系與變化。,“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 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醫(yī)學課件,22,二、五行的特性,“水曰潤下”寒涼、滋潤、向下,“木曰曲直”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火曰炎上”溫熱、升騰、向上,“金曰從革”肅殺、潛降、收斂,“土爰稼檣”生化、承載、受納,醫(yī)學課件,23,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一)對事物的五行歸類,1、直接歸類(取相比類法) 南方火心 北方水腎 中央土脾 西方金肺 東方木肝,醫(yī)學課件,24,2、間接推演(推演絡繹法),長夏潮濕土 秋燥金 膽、筋、目木 小腸、脈、舌火,醫(yī)學課件,25,(二)五行的生克乘侮,相生相互資生

8、、助長; 相克相互制約、克制,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醫(yī)學課件,26,生我母 我生子,我克為我所勝 克我為我所不勝,乘乘虛侵襲 侮恃強凌弱,相乘相克太過,超過正常約制的程度,是事物間的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一種表現。如木旺,金不能克木,木乘土,相侮是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事物間關系失調的另一種表現。 如 正常金克木,若金不足,或木亢,則木反過來侮金,醫(yī)學課件,27,三、五行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系,肝木,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fā)的特性 心火,心陽有溫熱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 脾土,脾為生化

9、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醫(yī)學課件,28,肺金,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 腎水,腎有主水,藏精化氣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醫(yī)學課件,29,五行還用以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A、說明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 腎(水)之精養(yǎng)肝 肝(木)之血濟心 心(火)之熱溫脾 脾(土)化精充肺 肺(金)肅降助腎水,醫(yī)學課件,30,B、說明五臟相互制約的關系: 肺(金)氣清肅下降抑制肝陽上亢 肝(木)喜條達疏泄脾土郁滯 脾(土)運化制止腎水的泛濫 腎(水)的滋潤防止心火的亢烈 心(火)的陽熱制約肺金清肅太過,醫(yī)學課件,31,(二)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說明在病理情況下的疾病演變關系:,如肝病傳

10、脾木乘土 脾病影響肝土侮木 肝脾同?。耗居敉撂摶蛲鳞漳居?心,為母病子 肝病 肺,為木侮金 腎,為子病及母,醫(yī)學課件,32,(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1、用于疾病的診斷,五臟與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關脈象的變化,在五行分類歸屬上有著一定的聯系,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洪心火亢盛,醫(yī)學課件,33,脾虛 面見青色木來乘土 心臟病人面見黑色水來克火,2、用于疾病的治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壯水制火,醫(yī)學課件,34,經絡,一、經絡的意義,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經絡把人體所有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組織器官聯

11、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使人體的機能活動保持相對協調和平衡。,醫(yī)學課件,35,二、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經脈,正經,奇經,手足三陰經,手足三陽經,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陽蹺陰維陽維,統率,經絡,絡脈,別絡浮絡孫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醫(yī)學課件,36,經絡,一、經絡的意義,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經絡把人體所有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使人體的機能活動保持相對協調和平衡。,醫(yī)學課件,37,三、經絡的生理功能,1、溝通表里上下,聯絡臟腑器官,2、通行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3、調節(jié)機能平衡,4、感應傳導作用,醫(yī)學課

12、件,38,四、闡釋病理變化,五、指導疾病的診斷,六、指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醫(yī)學課件,39,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體表特定部位 或穴位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療 法。,八法:汗、通、瀉、和、 溫、清、補、散,醫(yī)學課件,40,臟腑,概述:,一、含義,臟腑是內臟的總稱。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恒之腑三類。,醫(yī)學課件,41,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醫(yī)學課件,42,二、臟腑的生理功能,五臟的生理功能: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神。,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醫(yī)學課件,43,五臟,一、心,1、主血脈,其華在面,(1)主血脈

13、的含義:,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通引的隧道。,心主血脈指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醫(yī)學課件,44,動力主導 血液運行 通路,心 脈,醫(yī)學課件,45,(2)心主血脈的原理,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心氣,判斷心氣盛衰的標準,脈搏 面色,脈搏,和緩有力心氣旺盛,血脈充盈 虛、細弱心氣不足,心血虧少,醫(yī)學課件,46,面色,紅潤有光澤 白而無華,心氣旺盛,血脈充盈,脈搏,和緩有力 面色紅潤有光澤其華在面,心氣不足,心血虧少,脈搏虛、細、弱 面色白而無華。血脫者,色白,夭然不得,醫(yī)學課件,47,2、主神志,(1)主神志的含義: 主要指心有主持人的精神、思維活動的作用。,神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廣義的神整個人體

14、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狹義的神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思維活動。,醫(yī)學課件,48,(2)主神志的原理:,心主神志主要是通過心主血脈的功能來體現的。,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心的氣血充盈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心血不足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醫(yī)學課件,49,3、主汗液,指汗液與心有密切的關系,“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醫(yī)學課件,50,4、開竅于舌,開竅聯系,生理上,心經的別絡上引系于舌,心的氣血上通于舌。,醫(yī)學課件,51,病理上,心有了病變,可以舌反映出來,心血不足舌質泛白 心血瘀阻舌質紫暗,有斑點 心火熾盛舌質紅降或舌炎赤或舌體糜爛 心神不靈舌強語褰等,醫(yī)學課件,5

15、2,心包,含義:心的外膜心包,因它附有絡脈,以供氣血通引,故又稱心包絡。,作用:保護心,代心受邪之作用。,“熱入心包”,醫(yī)學課件,53,(二)肝,1、主藏血,主筋,其華在爪,(1)主藏血的含義: 肝藏血指肝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醫(yī)學課件,54,(2)肝是怎樣藏血的?,肝根據人體不同的生理情況來改變其血流量。,當人在休息和睡眠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下降血藏于肝,在勞動或工作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上升肝排出藏血,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肝血不足,常見兩目昏花,筋肉拘攣,屈伸不利,婦女月經量少,甚至經閉等病癥。,醫(yī)學課件,55,(3)主筋,其華在爪,筋是一種聯絡關節(jié)、肌肉主司運動的組織,筋膜有賴于肝血

16、的滋養(yǎng)。,肝血充盈筋乃濡養(yǎng)運動正常 肝血不足血不養(yǎng)筋虛風內動: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癥。,醫(yī)學課件,56,肝血足筋強力壯,爪甲堅韌 肝血虛筋軟無力,爪甲浮軟,甚則變形或脆裂。,“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醫(yī)學課件,57,2、主疏泄,(1)主疏泄的含義,疏泄疏通暢達的意思。,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疏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適的生理狀態(tài)。,醫(yī)學課件,58,(2)疏泄功能的具體表現:,A、情志方面:指肝有調節(jié)某些情志活動的功能。,肝失疏泄氣機不調,抑郁胸脅脹滿,郁郁不樂,多顏善慮,悶悶欲哭,亢奮急躁多怒,失眠多夢,頭痛眩暈,醫(yī)學課件,59,B、消化方面:,肝之疏泄能幫助脾胃的消化及影響膽

17、汁的分泌與排泄。,肝疏泄正常調暢氣機,脾胃升降有常 膽汁分泌排泄正常,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胸脅脹痛,噯氣嘔惡,腹脹腹瀉,膽汁分泌排泄異常,口苦、尿黃。,肝之疏泄實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條件。,醫(yī)學課件,60,3、開竅于目,肝藏血,其經脈上聯目系,視覺功能的發(fā)揮,依賴于肝之陰血的濡養(yǎng)。,醫(yī)學課件,61,(三)脾,1、主運化,主肌肉四肢,(1)脾主運化的含義:指脾有主管飲食和運輸水谷精微的功能。,A、運化水谷精微,脾失運化腹脹、腹瀉、消疲、倦怠、營養(yǎng)障礙等。,醫(yī)學課件,62,B、運化水濕,指脾有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脾失運化飲、水腫、泄瀉等病癥。,醫(yī)學課件,63,(2)脾主運化的原理及脾功

18、能特點:,脾氣的功能特點:主升,即所謂“脾氣主升”,脾有升清的功能?!吧濉笔侵妇⑽镔|的上升與輸布。,脾氣上升,甚或下陷,就會出現頭目眩暈,久泄,脫肛或內臟下垂等。,醫(yī)學課件,64,(3)主肌肉、四肢,肌肉、四肢所需的營養(yǎng),靠脾運化水谷精微以供給。,脾功能正常肌肉豐滿發(fā)達,四肢輕勁有力。,脾功能減退營養(yǎng)障礙肌肉消疲,四肢倦怠無力,“脾病而四肢不用”,醫(yī)學課件,65,2、主統血,(1)含義指脾有統攝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脈道之中而不溢出脈外的作用,(2)原理有賴于脾氣的作用,由脾氣來實現的。,脾功能正常,血液生化有源,氣足血旺,血液統攝有權,血循常道,醫(yī)學課件,66,脾功能異常,血液生化不足貧血,

19、脾失運化 血液統攝無權出血,脾不統血,醫(yī)學課件,67,3、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脾主肌肉,氣通于口,脾功能的好壞,也可從口唇反映出來。,脾氣健運營養(yǎng)充足口唇紅潤有光澤,脾不健運氣血不足口唇泛白無華,故“其華在唇”。,醫(yī)學課件,68,(四)肺,1、主氣,司呼吸,(1)主呼吸之氣即肺有呼吸的功能。,(2)主一身之氣清氣水谷精氣宗氣,醫(yī)學課件,69,肺主氣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肺氣不足呼吸無力,氣短,語音低微等氣虛不足的癥狀。,肺不主氣(失去呼吸功能)清氣不能吸入,則呼吸停止,人的生命也隨之而停止。,醫(yī)學課件,70,2、主宣發(fā),外合皮毛,宣發(fā)布散的

20、意思。,(1)主宣發(fā)的含義: 肺主宣發(fā)指通過肺的宣發(fā)使衛(wèi)氣和津液輸布全身,以溫潤肌腠皮膚。,醫(yī)學課件,71,生理上:,肺主宣發(fā),水谷精微輸布,以滋養(yǎng)皮毛,宣發(fā)衛(wèi)氣以溫煦肌膚,醫(yī)學課件,72,病理上:互相影響,外邪皮毛肺氣不宣惡,發(fā)熱,鼻塞,肺氣不足皮毛憔悴枯槁,衛(wèi)外功能下降易感冒,醫(yī)學課件,73,3、主肅降、通調水道,(1)主肅降的含義,肅降即清肅下降的意思,肺主肅降指肺氣處在清肅下降的狀態(tài),肺居高位,其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肺失肅降,則肺氣上逆胸悶、咳嗽、喘息等癥,醫(yī)學課件,74,(2)主通調水道:,通調水道指肺氣有促進和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肺,主宣發(fā)津液輸布于全力,主肅降水液下輸于膀胱

21、,保持水液的通利,“肺主引水”,“肺為水之上源”,小便不利,尿少,水腫,飲等病變,醫(yī)學課件,75,4、開竅于鼻,肺司呼吸,鼻是呼吸的門戶,所以稱“鼻為肺竅”。,病邪犯肺,多從口鼻而入,出現鼻塞流涕,嗅覺不靈等癥狀;肺熱盛,亦可見喘、鼻煽等癥。,醫(yī)學課件,76,(五)腎,腎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它的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又主納氣,主水、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發(fā)。,1、主藏精,(1)藏精的含義: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醫(yī)學課件,77,腎藏精指腎能貯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使之成為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的本源。,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醫(yī)學課件,78

22、,(2)腎精的作用: A、精能化氣,是生殖和生長發(fā)育的動力。,幼腎氣充,青腎氣盛,男精,女經,生育力,老腎氣衰,形衰,醫(yī)學課件,79,B、精是腎陰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陰又叫“元陰”“真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對多臟腑組織有濡潤、滋養(yǎng)的作用。,腎陽又叫“元陽”“真陽”人體陽氣之根本對多臟腑組織有著溫煦、生化的作用。,醫(yī)學課件,80,2、主水,指它在調節(jié)體內水液平衡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主要是靠腎的氣化作用,胃受納 脾轉輸 肺敷布,腎,三焦,氣化,清,濁,臟腑,汗、尿排出,醫(yī)學課件,81,3、主骨、生髓,其華在發(fā),(1)主骨、生髓,腎藏精 髓 骨中,生 居于,賴以充養(yǎng),腎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堅固有

23、力,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脆弱無力,(2)其華在發(fā),醫(yī)學課件,82,4、開竅于耳,司二便,“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精不足耳鳴,聽力下降,老年人耳聾失聰腎精衰少,腎氣不能蒸化小便不通利 腎氣不能固小便失禁,腎陰不足大便秘結 腎陽虛衰黎明前的大便溏泄,醫(yī)學課件,83,命門,1、部位腎區(qū),“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2、功能“為元氣之根,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命門火衰腎陽虛衰,醫(yī)學課件,84,三焦,1、部位人體十二臟腑中,分為上、中、下三位,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大小腸、膀胱,醫(yī)學課件,85,三、臟腑

24、之間的關系,(一)臟與腑,1、心與肺氣與血的關系,2、心與腎火與水的關系,3、肝與腎精與血的關系,4、脾與腎后天與先天的關系,5、腎與肺水和氣的關系,醫(yī)學課件,86,脾與胃,生理上:,胃氣主降糟粕及以下行; 脾氣上升精氣才能上輸。,胃為陽腑苔潤惡燥 脾為陰腑苔燥惡濕,陰陽相和,升降相因,燥濕相濟,維持正常消化吸收功能,醫(yī)學課件,87,病理上:,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胃失和降納呆、嘔吐、脘脹等病癥,飲食不節(jié)食滯胃脘濁氣不降脾失健運腹脹、腹瀉等癥。,醫(yī)學課件,88,四診,概說:,1、含義,診法,是診察疾病的方法。 包括望、聞、問、切四個內容,又稱“四診”。,醫(yī)學課件,89,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

25、、形、態(tài),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色質的異常變化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了解疾病情況的一種診斷方法。,醫(yī)學課件,90,全身望診:,一、望神:,觀察病人的精神好壞,意識是否清楚,動作是否矯健協調,反應是否靈敏等方面的情況,以判斷臟腑陰陽氣血三盛衰和疾病的輕重予后。,醫(yī)學課件,91,醫(yī)學課件,92,二、望色,1、內容:,色,色青、黃、赤、白、黑等顏色,常色,病色,澤光澤,榮潤有華精氣盛;,枯槁無華精氣衰。,醫(yī)學課件,93,2、“五色診”五色主病:,(1)青色主寒,主痛,主瘀,主驚風,機制:寒凝氣滯、經脈郁阻,醫(yī)學課件,94,(2)赤色主熱,機制:血液充盈皮膚脈絡 血液熱則行,脈絡充盈,所以

26、熱證多見赤色。,實熱滿面通紅外感或臟腑陽盛;,虛熱午后顴紅陰虛陽亢,醫(yī)學課件,95,(3)黃色主虛,主濕,機制:脾氣虛健運無權,水濕不化濕泛肌膚色黃而胖,生化不足氣血不榮面色萎黃,濕邪內阻,濕熱黃色鮮明“陽黃”,寒濕黃色晦暗“陰黃”,醫(yī)學課件,96,(4)白色主虛容,主失血,機制:a、陽氣虛衰氣血運行無力,b、失血,血虛血脈空虛,氣血不榮,面色白光白而虛??;,泛白而疲削。,醫(yī)學課件,97,(5)黑色主腎虛,主水飲,機制:黑為陰寒水盛的病色。腎為水火之臟陽氣之根。,陽虛火衰水寒內盛經脈失養(yǎng)而拘急血行不暢面色黑。,腎虛水泛目眶周圍見黑色;,腎精久耗面黑而干焦,醫(yī)學課件,98,望小兒指紋,部位:食指

27、掌側前緣的脈絡,用于三歲以下的幼兒,指紋分風、氣、命三關,風關食指近掌部的第一節(jié); 氣關食指近掌部的第二節(jié); 命關食指近掌部的第三節(jié)。,醫(yī)學課件,99,正常指紋:在食指本節(jié)附近,隱隱顯露,色淡紅略紫。,三關測輕重:可測知病情的輕重及病邪之深淺。,風關 氣關 命關,指紋伸到指端“透關射甲”,病情較為深重。,醫(yī)學課件,100,望舌,舌診原理:,1、“舌為心之苗”,2、“舌為脾之外候”,3、舌通過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醫(yī)學課件,101,望舌的注意事項:,1、望舌要在進食之前進行;,2、注意區(qū)別“染苔”和其他假象: 烏梅、橄欖染黑; 黃連、核黃素及中藥煎劑染黃; 牛奶、豆?jié){及乳汁染白。,醫(yī)學課件,10

28、2,舌診的內容:,舌質(舌體)全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舌面上的苔狀物。,舌象臨床上舌質和舌苔的變化,正常舌象 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即“淡紅舌薄白苔”,醫(yī)學課件,103,八綱,八綱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綱辨證根據四診搜集和掌握的材料(病史、證候、舌、脈象及體征),運用八綱進行分析綜合,從而辨別病位的淺深、性質的寒熱、邪正盛衰、類別的陰陽,即以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綱作為辨證的綱領。,醫(yī)學課件,104,陰陽分辨疾病的類別;疾病的表現盡管復雜,不外陰陽兩類。,表里辨別病位的淺深,病位的淺深,不在表就在里。,寒熱疾病的性質,不

29、是熱證便是寒證。,虛實邪正的盛衰,邪氣盛為實證,正氣衰為虛證。,醫(yī)學課件,105,(一)未病先防,1、注重調養(yǎng)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2、注重防止邪氣的侵害,3、養(yǎng)生保健,預防為主,醫(yī)學課件,106,(二)既病防變,1、早期診治,2、先安未受邪之地,醫(yī)學課件,107,1,深圳醫(yī)學繼教中心 健康管理師中醫(yī)養(yǎng)生基礎知識課件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蔣紅玉教授 2012.1.,醫(yī)學課件,108,Table of Contents,醫(yī)學課件,109,健康的定義,健-體壯曰健 康-心怡曰康 WHO1948年定義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處于完全的完滿狀態(tài)?!?健康是從軀體、心理、社

30、會三方面均正常的理想狀態(tài)。,醫(yī)學課件,110,1990年,WHO增加了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 指不能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準則約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具有辨別真?zhèn)巍⑸茞?、榮辱的是非觀念的能力。,醫(yī)學課件,111,2000年WHO提出促進健康新準則:,合理膳食,戒煙,心理健康,克服緊張壓力,體育鍛煉。,中醫(yī)健康人的生理特征,(1)眼睛有神 (2)呼吸從容 (3)二便正常 (4)脈象緩勻 (5)形體壯實 (6)面色紅潤 (7)牙齒堅固,(8)雙耳聰敏 (9)腰腿靈便 (10)聲音洪亮 (11)須發(fā)潤澤 (12)食欲正常 (13)情緒穩(wěn)定 (14)記憶良好,

31、精充、氣足、神爽,醫(yī)學課件,113,健康現狀分析,衛(wèi)生部2010年城鄉(xiāng)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前十位: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損傷及中毒、內分泌代謝病、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神經系統、精神障礙,占死亡總數90.6 青年老化:“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fā)展狀況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腫瘤高發(fā)年齡段已從五、六十歲提前到四十歲,而且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WHO對1萬名年輕心梗最低年齡20歲,80低于30歲,“30歲的身體60歲的血管”。上海5年間脂肪肝增加了50倍,低齡化趨勢嚴重。,健康狀況,西方白領:透支金錢,儲蓄健康。 中國白領:透支健康,儲蓄金錢。40歲前用命換錢,40歲后用

32、錢買命。“財富富翁”“健康負翁” 中國亞健康7億人,占總人口60%70%。知識分子、企業(yè)管理者、機關干部70%以上。 “黃燈”“黃牌警告”,對財富的貪婪遠遠超過對健康的需求度;管理決策中非理性思維,健康管理的不理性漠視。,社會重大轉型期,最易導致心理疾病 衛(wèi)生部:中國人群第四大死因。預測2020年升至第二位。 每年28.7萬人 2005年,28屆國際心理學會,20%兒童存在抑郁癥狀,其中40%為臨床抑郁。,心理疾病,醫(yī)學課件,116,WHO組成健康四要素,父母遺傳15% 社會自然環(huán)境17% 個人生活方式60%(我做主) 醫(yī)療條件8%,醫(yī)學課件,117,基因,成人期環(huán)境,成人疾病,成人疾病起源的

33、傳統認識,西方醫(yī)學對健康的認識,醫(yī)學課件,118,成人疾病起源的DOHaD概念,基因,宮內環(huán)境,成人期環(huán)境,成人疾病,生后早期環(huán)境,醫(yī)學課件,119,中醫(yī)對養(yǎng)生保健的認識,“生、長、壯、老、死”生命規(guī)律 養(yǎng)生及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概念 養(yǎng)生:保養(yǎng)生命 中醫(yī)養(yǎng)生學: 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具有中醫(yī)特色的、 研究人體生命規(guī)律,闡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科。,醫(yī)學課件,120,中醫(yī)學的認識,三種狀態(tài):“未病” “欲病” “已病” (孫思邈) “上醫(yī)醫(yī)未病之病,中醫(yī)醫(yī)欲起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病?!?上醫(yī):維護健康養(yǎng)生醫(yī)學。未雨綢繆,防病于先 中醫(yī);早期干預的預防醫(yī)學。防微杜漸,欲病救萌

34、下醫(yī);針對疾病的治療醫(yī)學。已病早治,防其傳變。 。,醫(yī)學課件,121,“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素問遺篇刺法論 中醫(yī)把人體的機能活動及其抗御和清除各種有害因素的作用總稱為“正氣”,簡稱為“正”。 “邪”是指那些足以破壞人體內部及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相對平衡狀態(tài)的各種有害因素,即致病因素。,后天養(yǎng)生,醫(yī)學課件,122,“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素問評熱病論 人體疾病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機體正氣的盛衰。 只要體內正氣旺盛,雖有病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機體免于生病。 反之,如因種種原因削弱正氣,以致正氣不足,不能抗御或及時消除邪氣的侵襲和影響時,就有可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壞而發(fā)病。,醫(yī)學課件,123,后天養(yǎng)

35、生,養(yǎng) 生:提高正氣抗病能力,避免病邪侵襲。 主要有以下措施: 1. 順時調養(yǎng) 5. 藥物調養(yǎng) 2 .飲食調養(yǎng) 6 .針灸調養(yǎng) 3. 中藥藥膳調養(yǎng) 7.運動調養(yǎng) 4. 精神調養(yǎng),醫(yī)學課件,124,1 順時調養(yǎng),根據四時季節(jié)特點,調節(jié)人體精神、起居和飲食,以養(yǎng)生防病。 春季調養(yǎng) 夏季調養(yǎng) 秋季調養(yǎng) 冬季調養(yǎng),醫(yī)學課件,125,四季養(yǎng)生的秘訣,順應陰陽氣化,醫(yī)學課件,126,人為什么要順應陰陽氣化養(yǎng)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_ 天人相應 什么是相應? 陰陽氣化相應。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yǎng)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guī)律。,醫(yī)學課件,127,日、月運動產生陰陽,陰陽相互作用產生

36、的氣的變化叫陰陽氣化。陰陽氣化產生寒、熱、溫、涼四季變化及晝夜溫差。,一天之中的子時 (夜晚23至1點) 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陰極; 而一天之中的午時 (11至13點) 、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陽極。,醫(yī)學課件,128,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長。就是說: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陽轉化,陽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陰轉化。陰極之后,進入陽長陰消階段;陽極之后,則又進入陰長陽消時期。卯時是一天中的5至7時,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時是一天中的17至19時,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簡要言之,從子到午為陽時,從午到子為陰時。,醫(yī)學課件,129,人的五臟和四季氣化是相通的,具體是:,春 (風) 氣通于肝。 夏 (火)

37、 氣通于心。 長夏 (濕) 氣通于脾。 秋 (燥) 氣通于肺。 冬 (寒) 氣通于腎。,醫(yī)學課件,130,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yǎng)陽。春天主生發(fā),萬物生發(fā),肝氣內應,養(yǎng)生之道在于以養(yǎng)肝為主,原則是:生而勿殺,以使志生。養(yǎng)神志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春季養(yǎng)生,醫(yī)學課件,131,春季調養(yǎng),精神:心胸開闊,情緒樂觀。 起居:“夜臥早起,廣步于庭” 飲食:宜酸、甘、溫之品,忌辛、澀; 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之物。,醫(yī)學課件,132,夏季養(yǎng)生,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yǎng)生應以養(yǎng)心為主。要使氣得泄 (當汗出就

38、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痰證 (呼吸方面的?。?,那么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醫(yī)學課件,133,夏季調養(yǎng),精神:神清氣和,快樂歡暢,通泄自如,情緒外向,心神得養(yǎng)。 起居:“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飲食:清熱消暑,健脾益氣。宜清淡爽口,少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適當選取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 多辛溫,少苦寒,節(jié)冷飲。,醫(yī)學課件,134,秋季養(yǎng)生,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yǎng)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yǎng)生應以養(yǎng)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 (完谷不化的腹瀉) ,奉藏者少 (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醫(yī)學課件,135,秋季調養(yǎng)

39、,精神:神志安寧,收斂神氣。 起居:“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飲食:少辛增酸。,醫(yī)學課件,136,冬季養(yǎng)生,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yǎng)生應以養(yǎng)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 (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醫(yī)學課件,137,冬季調養(yǎng),精神:安靜自如,勿使情志過極。 起居:“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飲食:保陰潛陽。如鱉、龜、藕、梅、胡麻食品。宜減咸增苦,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忌粘硬生冷食物。,醫(yī)學課件,138,2 飲食調養(yǎng),合理調配 謹和五味 飲食有節(jié) 因人制宜。,醫(yī)學課件,139,合理調配,“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 素問五常政大論 人們必須根據需要,全面攝取

40、,兼而食之,實行多樣化的飲食。反對偏食,單一化。,醫(yī)學課件,140,謹和五味,五味:酸、甘、苦、辛、咸。 五味調和得當有利于人體健康;五味過偏,會損害健康。,醫(yī)學課件,141,因人制宜,體胖:少食肉食油膩之品;多食清淡之物。 體瘦: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燥烈之品;多食甘潤生津的食品。 陽盛體質:少食燥熱食品,多食清熱、養(yǎng)陰、清淡食品。 陽虛體質:少食寒涼之品,多食溫性食品。,醫(yī)學課件,142,中藥及藥膳保健,醫(yī)學課件,143,中藥藥膳保健,藥膳食療食養(yǎng) 藥膳食物氣味 藥膳配伍保健 藥膳四時宜忌 藥膳保健舉例,醫(yī)學課件,144,藥膳食療食養(yǎng),食療是以食物來治療疾病 食養(yǎng)是以食物對身體進行調養(yǎng) 藥膳食

41、療原料絕大部分是常見的食物,無論是五谷雜糧、山珍海味,葷素菜肴,還是瓜果、糕點、湯漿、酒、茶,經傳統的烹調技術和一些藥物巧妙結合,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可以大大地增進食欲,易于消化吸收,達到飽腹樂口,防病治病地目的。,醫(yī)學課件,145,藥膳食療食養(yǎng),藥膳食養(yǎng)把食物和藥物融為一體,食借藥之力,藥助食之功,補益氣血、吸收良好,無礙胃氣,毒副作用小,可以長期服用,防患于未然。 孫思邈用米皮糠煮粥預防腳氣 玉米預防心血管疾病 山楂防治高血脂癥 薏米防治腫瘤 綠豆湯預防中暑,醫(yī)學課件,146,藥膳食物氣味,氣四氣寒、熱、溫、涼 寒者熱之是指寒性體質要用熱性的食物 去調養(yǎng) 熱者寒之是指熱性體質要用寒性的

42、食物 去調養(yǎng) 味五味辛、甘、酸、苦、咸 內經載有“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之說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醫(yī)學課件,147,藥膳食物氣味,辛味藥食物發(fā)散、行氣、行血,如大蔥、生姜能解表散寒 甘味藥食物補養(yǎng)身體緩和痙攣,調和食物的性味,如桑椹能補血養(yǎng)顏,滋補肝腎 酸味藥食物收斂固澀,如青梅、石榴、山楂能澀腸止瀉 苦味藥食物燥濕,清熱瀉實火,如苦瓜清暑滌熱解毒可治療痢疾 咸味藥食物軟堅散結,滋陰潛陽,如海帶能軟堅化痰,可治療甲狀腺腫、淋巴結腫,醫(yī)學課件,148,藥膳配伍保健,相須配伍:同類食物相互配伍作用,起到相互加強的功效。如西瓜、番茄汁二種食物配伍在一起清熱解暑可共同治

43、療夏季感冒發(fā)熱 相使配伍:一類食物為主,另一類食物為輔,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強,姜糖飲,溫中和胃的紅糖,增加了溫中散寒生姜的功效,醫(yī)學課件,149,藥膳配伍保健,相畏、相殺配伍:一種食物的副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減輕或消除。如扁豆的副作用能被大蒜減輕或消除 相惡配伍:一種食物能減弱另一種食物的功效,如蘿卜能減輕補氣類食物的功效 相反配伍:兩種食物合用,可能產生不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如豬心忌吳茱萸,雀肉忌白術、李子,醫(yī)學課件,150,藥膳四時宜忌,按五行學說推演四季藥膳飲食的宜忌。 春季 肝木太亢,氣有余,“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以還應吃梗米、牛肉、棗、葵菜等甘味的東西,養(yǎng)脾以

44、緩和它。肝病忌辛 夏季 心火緩散不收,心氣虛時,虛則補其母,所以還應吃胡麻、狗肉、李子等酸味的食物補肝來收養(yǎng)它,心病忌寒。,醫(yī)學課件,151,藥膳四時宜忌,長夏 脾易為濕所苦,為防脾土之疾下傳腎水,還應該用大豆、豬肉、栗、藿等咸味的東西補腎以燥其濕,脾病忌酸。 秋季 肺氣上逆有余,則應該吃麥、羊肉、苦瓜等苦味的東西以清泄其有余的金氣,肺病忌苦。 冬季 腎性苦于干燥,宜補其金母,吃雞肉、蔥等辛潤的東西來滋養(yǎng)它,黑色宜腎,腎病宜食大豆、豬肉、栗、藿等咸味,腎病忌甘。,醫(yī)學課件,152,藥膳保健舉例,保健益壽類食療方 蘇東坡九蒸芝麻方: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制法:將芝麻即1日

45、內蒸3次曬3次,重復3天即可完成。即九蒸九曬;茯苓洗凈去皮曬干,共為細末,以蜂蜜煉熟,瓷器密貯備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沖開水均可。,醫(yī)學課件,153,唐朝永樂公主豐姿綽約方 配方:沙蒺藜500g,胡桃仁1000g,蜂蜜500g 制法:先將沙蒺藜洗凈、烘干、研末、紗布包扎、置鍋中文火熬汁。過濾,去渣留汁。胡桃仁切細,搗爛與蜂蜜同入汁中共熬成膏。密貯備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各1匙,開水沖服 蘇東坡悅顏怡神方 配方:芡實果適量 制法:芡實果洗凈 服法:每日隨時嚼食,醫(yī)學課件,154,末代皇帝健脾和胃方 配方:山楂、神曲、麥芽各300g 蜂蜜500g 制法:三藥炒焦,研成細粉

46、、過篩,以蜂蜜煉成膏。 服法:每日早、中、晚飯后各服1匙。 鴿蛋龍眼 配方:鴿蛋2個 龍眼肉10g 枸杞10g冰糖適量 制法:鴿蛋、龍眼肉、枸杞入鍋內共煮,加冰糖適量 服法:每天早晨空腹服,醫(yī)學課件,155,桑椹酒 配方:桑椹1000g 糯米500g 酒曲適量 制法:烏桑果水煎取汁液,再用汁煮糯米(或梗米)蒸飯,冷后,加酒曲發(fā)酵貯瓷缸中 服法:每晚睡前服1小杯,醫(yī)學課件,156,3 精神調養(yǎng),形神合一:人的形體和精神是統一的。 清靜養(yǎng)神 調暢神志 保持樂觀,醫(yī)學課件,157,人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有機體,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屬于正常的精神活動,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異常的情志活動,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

47、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出現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后果。故善養(yǎng)生者,宜注意情志調攝。而過激的情志,可影響體內功能失調,而累及五臟。,醫(yī)學課件,158,清靜養(yǎng)神,清心寡欲 安心養(yǎng)神 靜功鍛煉,醫(yī)學課件,159,調暢神志,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正常情況下,這些情志活動,不僅無害于人體,而且有利于調節(jié)臟腑的功能活動,對防御疾病,保持健康是有益的。情志過極,則可直影響機體內環(huán)境的變化而傷害人體。,醫(yī)學課件,160,情志傷肝,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fā)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醫(yī)學課件,161,情志傷心

48、,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復機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如淮南子.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癡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寫范進年老中舉,由于悲喜交集,忽發(fā)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傷心的病例。,醫(yī)學課件,162,情志傷脾胃,“思則氣結”,大腦由于思慮過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納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醫(yī)學課件,163,情志傷肺,憂和悲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強烈悲哀時,可傷及肺。出現干咳、氣短、咳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消化功能嚴重干擾之癥。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悲憂傷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證明。,醫(yī)學課件,164,情志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過驚恐的語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嚇死的報道,已屢見不鮮??梢姡謩t氣下的危險性。,醫(yī)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