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理療治療_第1頁
高頻理療治療_第2頁
高頻理療治療_第3頁
高頻理療治療_第4頁
高頻理療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超短波療法一、概述應用波長為101米的超高頻交流電作用人體,以達治療目的方法,稱為超短波療法。由于治療時采用電容式電極,而電容場中主要是超高頻電場的作用,故又名超高頻電場療法。二、物理學特性超短波波長為101米,頻率為30300兆赫。國產治療機波長有6米、7.2米、7.34米、7.7米等幾種,頻率為50兆赫左右。由于超短波波長短,頻率高,超短波電流很容易通過電介質,故治療時電極不直接接觸皮膚。超短波之電流曲線一般為連續(xù)式,電流振蕩是連續(xù)的;另一種為脈沖式超短波電流,是在連續(xù)超短波電流基礎上加以低頻脈沖調制和放大,形成一種間斷的一般為矩形的超短波電流。其脈沖頻率通常為1001000赫,持續(xù)時間為

2、1100微秒,間斷時間為110秒,脈沖最大功率為120千瓦,即相當于普通連續(xù)式超短波電流的數十倍。連續(xù)式超短波所產生的熱能要比脈沖式的大得多。許多學者認為脈沖式超短波對人體的作用主要基于脈沖群的振蕩效應。治療時一般無熱感。連續(xù)式(a)和脈沖式(b)超短波此外,近年來還有大功率(輸出功率1000瓦以上)超短波治癌機出現,用以治療惡性腫瘤。三、生物物理學特征超短波作用人體產生各種生理反應的基本因素是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一)熱效應由于人體是一個具有導電體和電介質的復合組織,在超短波作用下,體內同時形成了傳導電流和位移電流。由于其頻率更高,電介質的阻力越來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療時,位移電流成分占優(yōu)勢

3、,以介質損耗產熱為主。但當頻率極高時,偶極子就來不及轉動或轉動幅度極小,使介質損耗下降以至產熱減少。這就說明產熱隨頻率增加而增加的正比關系,只適用于一定范圍之內的振蕩頻率。這種位移電流為克服介質阻力而產熱,而介質損耗的大小與組織的介電常數密切相關,由于人體內各種組織的介電常數差別較小,故在超短波作用下產生的熱分布比較均勻。這種產熱情況比較復雜,可按公式分析q單位體積組織中產熱量J電流密度g導電率,等于q/f頻率介電常數t通電時間但在超短波電容電場治療中,由于脂肪層中血管少,熱量不易為血流帶走,因此,其溫度比供血豐富的肌肉還要高,據測定,波長7.34米超短波作用時,脂肪升溫與肌肉升溫之比達8:1

4、,仍存在脂肪過熱的缺點,實際治療時可利用調整皮膚與極板間距使深部組織溫度升高,皮及皮下脂肪溫度降低(如圖5.4.2)。圖5.4.2電容電場治療時皮膚極板不同間隙時作用深淺及均勻程度A電極近皮膚,B電極遠離皮膚,C電極近凹凸面不均勻,D電極遠凹凸面作用均勻(二)非熱效應高頻電作用機體時形成的非熱效應機理和各種反應已于本章第一節(jié)中闡述,在超高頻電容電場中之生物體,受電位差電壓作用,超高頻電振蕩波引起細胞內物質共振,引起液體表面張力的改變,對一些物質的表面張力增高,對另一些物質的表面張力降低。高速交變的高頻電磁波作用時,當電場強度最大瞬間,使細胞向電場方向伸展,而場強最小瞬間又恢復原狀。適當頻率的電

5、場可使細胞充分伸縮,對細胞和組織產生特殊刺激,引起特殊生物學作用。超短波特別在用低強度作用,且用目前一切方法均不能測出溫度升高時,其生物學效應仍非常明顯,而同樣條件的外源熱作用則無類似效應。如:當應用短時間無熱量超短波作用人體時,對急性炎癥的消退比長時間溫熱量作用時的效果更明顯,此外還可以引起其他組織器官的反應,統(tǒng)稱為非熱效應。發(fā)現這種非熱效應在低場強(40mw/cm2以下)作用時表現特別明顯,高強度作用時這種特殊作用就被熱效應所掩蓋。四、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一)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神經系統(tǒng)對超短波電場十分敏感,因為神經組織接近于電介質,尤其對大腦細胞,植物神經及內臟之末梢神經反應更敏感,中小劑量

6、超短波作用頭部時除有溫熱感外常出現嗜睡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現象。人體長期的大功率電場作用下,有嗜睡、困倦、易興奮等現象,這些癥狀在停止接觸或采取預防措施后迅速消失,在臨床工作中因劑量小一般不出現不良反應。超短波作用延腦時,直腸和口腔溫度升高。研究測定大腦組織和脊髓深部溫度比表淺的高。小劑量超短波作用家兔頭部后,E.E.G波幅度增高頻率減低。使用強劑量(熱量)作用時,有是時呼吸加快,唾液增多,E.E.G波幅減低,同時紡錘狀波數目增多,這表明超短波能直接作用于腦組織。有人研究證明用微熱量超短波作用健康人植物神經無明顯反應,但對伴有明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時,則對大多數患者有調整其功能趨于正?;淖饔?。一

7、般常有抑制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的作用,小劑量作用于高血壓病人的交感神經節(jié)時,能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臨床研究用適當劑量超短波作用于腰骶神經節(jié)及病灶區(qū)以治療下肢神經血管疾病,有降低交感神經緊張度,減輕血管痙攣,建立側枝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和功能的作用。超短波對感覺神經有抑制作用,故臨床上有鎮(zhèn)痛效果。小劑量能加速不全斷離的神經纖維再生,大劑量則抑制之。(二)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超短波用治療劑量作用于健康人心區(qū)、頸部或下肢遠端未發(fā)現心臟功能有明顯改變。但動物實驗發(fā)現,過大劑量長時間作用后則使心律由減慢直至停止。動物實驗證明超短波有興奮迷走神經作用,對交感神經有抑制作用。有人用小劑量超短波作用對部分血循

8、環(huán)代償不全級患者有改善心臟功能和癥狀作用。對代償功能嚴重紊亂者無治療作用。劑量過強時可出現不良反應,故胸部超短波治療應注意心臟情況,一般盡量使電場不直接通過心臟,如治療必須通過心臟時,宜用小劑量短時間,操作時須漸增漸減,并注意脈搏、心律和血壓的變化,如遇不良反應及時停止。超短波對血管的作用,除通過神經反射及體液作用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外,并對血管受納器和血管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超短波作用于蛙的足蹼上,開始血管收縮,其后擴張,同時發(fā)現很多“儲備”毛細血管及較大的動靜脈均有輕度擴張,較大劑量時可保持2周之久。更強作用則引起毛細血管中的血流減慢而停止,這些血管比先前擴大310倍,此乃交感神經麻痹,副交感

9、神經強烈興奮所致,它比用同樣溫度的生理鹽水加熱時擴張更明顯。人體用無熱量和微熱量超短波作用時,即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在一定范圍增加強度可使深部內臟血管擴張增強,并可保持數小時甚至數日之久,比其他療法擴張血管作用更深更久。血管擴張,血流加速,組織器官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對一些血管病和炎癥有好的療效。超短波作用頸動脈竇或頸部交感神經節(jié)能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降低。作用頭部或脊髓區(qū)能提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增強某些藥物的免疫物質進入腦和脊髓組織,可提高對腦炎和脊髓炎等的治療效果。(三)對血液和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動物實驗:用級劑量超短波作用于家兔后,使血細胞總數增加,級劑量作用后,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顯

10、著降低,這三種劑量都能使網紅細胞數增加。中小劑量電場使骨髓充血,增強其造血機能,促使骨髓細胞及骨髓母細胞分裂,但大劑量長時間超短波全身照射使周圍血細胞明顯降低。最近國內動物實驗報導:小劑量超短波15分鐘作用有顯著的抑制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對小血管手術有減少血管內血栓形成的作用。對細菌、毒素及血清免疫成分的影響:實驗證明,葡萄球菌及結核桿菌在超短波(4.8米)作用下,比在同樣溫度水浴中死得更快,電場的殺菌作用還與波長有關系。家兔實驗發(fā)現超短波作用后,血清總蛋白量稍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均增高,尤其球蛋白增高明顯。體內抗體和協同抗體殺滅病毒或溶解細菌的補體均增加,凝集素、調理素亦增加。

11、實驗還證明:小劑量超短波作用后,巨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能力增加,48小時后更顯著,把多形核白細胞放入生理鹽水中用超短波作用后,其吞噬功能增加,放在超短波作用過的血清中,其吞噬功能也增加,但大劑量長時間全身作用下(4560分鐘以上),以上諸種免疫抗毒成分反而降低。(四)對結締組織的作用臨床與實驗證明超短波作用下,能加速結締組織再生,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但長期作用后可使上皮細胞增殖變厚,角質層增生,發(fā)生顯著的脫屑,同時血管內皮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分裂增殖加快,故超短波有加速傷口愈合和結痂作用,但如大劑量長時間作用則可使傷口及周圍結締組織過度脫水老化、堅硬影響傷口愈合。(五)對炎癥過程的影響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

12、研究證明超短波對炎癥,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炎癥有良好作用。在治療急性炎癥時,證明小劑量有明顯的消炎作用,大劑量有時反可使病情惡化。超短波對淺層組織急性炎癥的治療以小劑量為宜,治療深部內臟感染時則劑量要相應增大些,這是由于超短波透過人體的電場分布和耗損有關。其消炎機理:1.首先對神經系統(tǒng)產生良好影響,改善神經營養(yǎng)和神經功能狀態(tài),使炎癥組織的興奮性降低,阻斷或減低了病理性沖動的惡性循環(huán)。2.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液淋巴循環(huán)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和代謝過程改善。3.免疫系統(tǒng)功能增強,對炎癥組織中的細菌有明顯抑制作用。4.促使炎癥組織中的pH值向堿性方向逆轉,從而消除了組織的酸中毒,有利于

13、組織的抗炎作用。5.炎癥組織中鉀離子減少,鈣離子增加,加上血管擴張血循環(huán)加強,血管通透性增高,從而有利炎癥消除,并促進滲出液和漏出液的吸收,即所謂脫水作用。6.加速結締組織和肉芽組織的再生和生長。(六)對腎臟的影響超短波電場作用腎臟后有擴張腎血管,解除腎臟血管痙攣和促進利尿的作用。有人采用超短波作用健康人的腎臟時,能增強利尿作用,不但增加排尿量,且尿的成分亦有改變。實驗研究發(fā)現,弱劑量(微熱量)作用腎區(qū)后,利尿作用增強,強劑量(顯熱量)作用時開始抑制,而后利尿作用增強,且比微熱量作用時之排尿量更多,并證明電場直接作用腎實質時利尿最強。國內外臨床實驗發(fā)現:微熱量超短波腎區(qū)作用,對急性腎炎有良好效

14、果,發(fā)現有增強腎血循環(huán),增強利尿,尿蛋白減少,血非蛋白氮含量降低,并有明顯降壓作用,有促進恢復,縮短痊愈日期和預防變成慢性腎炎等作用。超短波腎區(qū)作用治療少尿或無尿癥有明顯效果。我科總結32例因各種原因(磺胺、青、鏈霉素、汞劑等過敏或中毒、出血性休克、出血熱、輸血反應、妊娠中毒、敗血癥,嚴重燒傷、中毒性休克等)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綜合治療中,經采用超短波腎區(qū)療法后痊愈27例。電療平均2.3天后尿量增加,4.7天后尿量恢復正常,效果顯著。另據我校二院理療科報導,采用超短波腎區(qū)治療出血熱患者中發(fā)現有促進出血熱病人免疫功能恢復的作用。國外有專家指出,認為超短波治療無尿癥比一般臨床常用療法如利尿劑,

15、腹膜及腸道透析和腎包膜剝離術等效果顯著。(七)對內分泌腺的作用1932年Schliephake氏首先以超短波照射免的頭部發(fā)現血糖有改變。在照射人的垂體時亦可見血糖升高40,1954年Van Went氏較全面地研究了超短波對腦下垂體的影響,他用超短波波長5.87米,電極直徑8厘米,微熱量,每次7分鐘,一極置鼻根部,另一極置頭后對置法,或兩顳(垂體平面)對置法。作用后發(fā)現垂體前葉、后葉激素分泌均大為增加。對垂體激素系統(tǒng)功能起調整作用,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多,促進腎上腺分泌考地松類物質增加。若腎上腺皮質功能良好者,則可見血液中嗜酸細胞降低50以上。臨床上可用以治療多種疾病。對健康人的血壓影響不大,高

16、血壓患者血壓可見上升,但治療結束后即見下降。國內有人報導,家兔實驗,超短波照射腦下垂體,并不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變化,而直接作用腎上腺區(qū)時,有增強皮質功能的作用,在一定范圍內超短波劑量增大可使皮質功能增強持續(xù)48小時以上。超短波對性腺作用較敏感,小量有促進其功能作用,大量超抑制作用。動物實驗發(fā)現大劑量時可引起退行性改變,有報告大劑量作用懷孕動物可引起流產。Sadiman和Mayer用超短波作用胰腺后血糖明顯下降。RaaB等指出用小劑量超短波多次治療有再生能力的胰島組織細胞時才可能出現血糖下降。保加利亞學者報導用的超短波治療小兒糖尿病患者獲得較好效果。Dusset用超短波作用甲狀腺治療甲狀腺功能低

17、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RaaB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治療,對其中部分病人能改善其癥狀。(八)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動物實驗發(fā)現超短波電場有促進胃腸分泌和增強胃腸道吸收功能的作用,并可解除胃腸道痙攣。有人認為該作用是由于超短波作用交感及副交感神經,改善胃腸血液循環(huán),刺激胃腸粘膜細胞功能所致。超短波作用于肝臟時,除加強免疫功能外,血液中補體效價、纖維蛋白元含量、血小板數、組織胺含量、紅細胞數、膽紅素、氫離子濃度、全血和血漿粘性、血沉、殘留氮等均升高。而血鉀、血清粘性、血液的導電性都降低。以小劑量超短波作用于四氯化碳引起肝炎的狗的肝區(qū)1015次后,肝功完全恢復正常而對照組則無變化。另有實驗證明超短波有加強肝臟

18、解毒功能的作用。實驗研究超短波作用肝膽區(qū)能刺激膽汁排向十二指腸,并能增強胰腺的分泌。超短波作用11又1/2小時后膽汁排出增加,膽汁量增加,并可持續(xù)34天,比中波作用強,但大劑量時,膽汁分泌先增加而后抑制。有人報導超短波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有良好作用。超短波作用脾臟后除巨噬細胞系統(tǒng)增強外,還發(fā)現血中膽固醇含量增加。五、設備與治療方法(一)治療機國產的超短波治療機,按輸出功率可分為兩種規(guī)格:一種是立地式大功率(200400瓦)治療機,另一種是手提式小功率(2580瓦)治療機,輸出電流為數安培。前者適用于大部位,深層組織和內臟疾病的治療,后者適用于小部位,淺層組織,特別是五官科疾病的治療。(二)電極超

19、短波治療電極以電容電極為主。這些電極由金屬網或金屬板構成,治療時為避免金屬直接接觸造成燙傷,金屬外面必須用絕緣物覆蓋。因超短波波長短,頻率高(30300兆赫),超短波電流很容易通過電介質,故治療時電極無需直接接觸皮膚。電極和皮膚間隙以空氣或用干毛巾棉墊隔開。電容電極按照其形狀可分為:1.板狀電極內部是金屬網或金屬片,外包橡膠、毛氈、絨布等物質,呈長方形,正方形長條形。一般分大、中、小三套。2.圓形電極內為金屬板,外包橡膠、絨布。一般亦有大、中、小三種,其直徑分別為12厘米,9或8厘米,以及5或4厘米。此外,超短波治療機還附有直腸和陰道等體腔治療用的金屬電極,這種體腔電極一般都有玻璃外罩。治療時

20、經消毒后可直接插入腔道中。(三)治療劑量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根據病人的感覺,參考氖燈管亮度和儀表讀數,而區(qū)分為如下的幾種劑量1級(無熱量):患者無溫熱感,氖燈管剛啟輝,光暗弱。2級(微熱量):僅稍有微溫感,氖燈管全亮,光暗淡。3級(溫熱量):有舒適溫熱感,氖燈管明亮。4級(熱量):有明顯熱感,但能耐受,氖燈管明亮。臨床上,一般急性炎癥或急性病,用1級量(每次810分鐘)或2級量(每次1012分鐘)。慢性炎癥或慢性病用3級量或4級量(每次1520分鐘),4級量一般少用。其次,對神經節(jié)段反射的治療,一些敏感的器官如眼、腦、心臟、睪丸和卵巢等,以及全身情況衰弱,或有明顯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或貧血的患

21、者等均應采用小劑量治療。兒童多用812分鐘。療程應根據病情發(fā)展而定,如一般急性炎癥68次即有明顯好轉或治愈。慢性炎癥則需1224次方可好轉或減輕。(四)操作方法要點1.患者取舒適體位,治療部位無需暴露,可將所著衣服的厚度計算在間隙內。2.選用適當電極,對準治療部位,并根據病變深淺和病情需要確定墊物(間隙)厚度。3.超短波電場治療主要應用電容電極法,其電場的分布與電極放置方法、極板和皮膚間距大小密切相關,常用有雙極法和體腔法。(1)雙極法分為對置法與并置法,前者用于治療深部或內臟病灶,后者用于表淺或病變廣泛而較淺表的部位,以使電場的密集電力線通過靶物為原則。 左側乳腺炎治療方法 背部癰的治療方法

22、 闌尾炎的治療方法 前列腺治療方法之一 (2)體腔法是雙極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特制的體腔電極(直腸、陰道等)置于相應的腔道內,另一板狀或帶狀電極可置于腹部、腰骶、或圍繞骨盆周圍。4.電極與皮膚距離(氣距)因治療部位以及所用機器的輸出功率而有所不同。一般病變部位淺表,間隙宜小,病變深在,間隙宜大。應用大功率治療機時,間隙應加大;應用小功率治療機時,間隙應縮小,在具體應用時還需考慮病變的范圍和所用電極的大小。一般小電極、小功率機治療小部位時,間隙0.5-1厘米。大電極、大功率機治療大部位,深部病變時,間隙34厘米。對表面高低不平的部位氣距相對宜大,以免作用不均。5.小兒頭部慎用對置法,成人頭部治療時

23、劑量不宜過大。用并置法時,兩電極間距離不宜小于電極的直徑,或至少不得小于電極的半徑。六、主要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一)超短波廣泛應用于一切炎癥過程如軟組織、關節(jié)、骨骼、五官、胸腹腔臟器、神經系統(tǒng)、生殖器等的炎癥,對急性亞急性炎癥效果更好。特別對化膿性炎癥療效顯著,早期應用可使炎癥加速消退不致化膿,當已有組織壞死時應用則可使炎癥局限化,加速膿腫成熟、破潰;在破潰或切開引流暢通情況下應用,可促使壞死組織脫落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愈合。超短波對急性軟組織感染治療,不但可縮短療程,提高治愈率,同時可減少手術的機會。如果用超短波結合抗菌素治療急性化濃性炎癥時,其療效明顯比單純應用一種為高,有的報導二者合

24、并治療較單用抗菌素治療,可將藥量減半。常用于癤、癰、膿腫、瘭癰、蜂窩組織炎、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化膿性副鼻竇炎、中耳炎、扁桃腺炎、喉炎、急性肺炎、枝氣管炎、胸膜炎、肺膿瘍、骨髓炎、闌尾炎、闌尾膿腫、盆腔炎、附睪炎等,蘇聯學者提出頭面部癤、癰,如不采用超短波治療是治療上的錯誤,由此可見超短波在治療急性化膿性炎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對小兒慢性肺炎,超短波也是綜合療法中重要措施之一,有良好的效果但療程較長。我們發(fā)現對炎癥引起的小兒肺不張,綜合應用超短波能加速肺部炎癥消退和肺不張消失。此外對一些非化膿性炎癥超短波也有較好療效,如脊髓灰白質炎和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早期、間質性肺炎、卡他性中耳

25、炎、視網膜脈絡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滑囊炎、肌炎、神經炎、神經根炎、大腦炎等結合藥物或一般療法均能提高療效。(二)疼痛性疾病如神經痛、灼性神經痛、肌痛、幻肢痛等。(三)血管運動神經和一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疾病如癥狀性高血壓(期)、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枝氣管哮喘、胃腸功能低下、痔瘡、結腸、膀胱、直腸痙攣、胃賁門痙攣、食管痙攣大多有良好的療效。此外對急性亞急性腎炎、急性腎功衰竭引起的少尿癥或無尿癥療效顯著。(四)各期凍傷超短波治療凍傷有明顯效果。、期凍傷,甚至期凍傷并伴有壞死者均適合用超短波治療。但必須用弱劑量(微熱量或無熱量612分鐘),可以加速消炎,消除水腫,并能預防壞疽的發(fā)生和

26、發(fā)展,及等在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醫(yī)療經驗中證明:綜合應用超短波療法是治療凍傷的有效方法,發(fā)現在局部用超短波治療23次后(無熱量),即可使水腫減輕、疼痛消失、全身情況改善、再生過程加速,并能減少凍傷引起的感染壞死等的并發(fā)癥。有人提出治療凍傷的方案:1.第度凍傷:采用局部超短波治療(無熱量或微熱量)。2.第度凍傷:超短波局部治療加上相應脊髓節(jié)段(頸或腰)及交感神經節(jié)治療。3.第度凍傷:局部病灶部位超短波治療。(五)各種創(chuàng)傷傷口及潰瘍超短波能加速各種創(chuàng)傷反應的消退,如疼痛、腫脹、血腫、關節(jié)積血、積液以及骨折,脫臼復位后腫脹等。超短波能加速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和炎癥的消退、促使傷口愈合,特別對急性亞急性感染傷口以

27、及有大量軟組織缺損的傷口效果顯著。但由于超短波多次作用后有脫水和促使肉芽組織及新生上皮組織老化堅硬的作用,所以連續(xù)應用超短波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以不超過15次為宜,而且對感染傷口的理療亦根據對不同發(fā)病階段不同病理變化,采用不同物理因子和不同劑量的治療原則。(六)其他1.超短波腦下垂體法,可治療枝氣管哮喘,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月經紊亂、痛經、陽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某些皮膚病等。2.超短波作用頸交感神經節(jié)或頸胸腰交感神經節(jié),可治療局部或全身性神經性皮炎,圓形脫發(fā)及某些與神經因素有關的濕疹有較好效果。3.超短波胰腺部位電療(小劑量、多次治療)可治療糖尿病,特別對小兒糖尿病有較好的效果。禁忌證有出血傾向

28、者、低血壓、心力衰竭、活動性結核、惡性腫瘤(一般劑量為禁忌)、裝起搏器及心瓣膜置換者。附處方舉例(1)大超短波中號極溫熱量氣距34cm兩腎區(qū)與腹前對置,1520分鐘每日12次共12次。適應證:急性腎炎、急性腎功衰竭(2)大超短波中號極微熱量氣距34cm右下胸前后對置1215分鐘每日12次12次適應證:急性肺炎(右下肺)、肺膿瘍(3)小超短波中號極微熱量氣距1cm右耳前后對置1012分鐘 每日1次6次適應證:急性外耳道炎(右)(4)小超短波中號極微熱量氣距1cm兩上頜竇并置1012分鐘 每日1次6次適應證:急性上頜竇炎(雙)附脈沖式超短波療法是采用脈沖式超短波或短波電流進行治療,其通電的持續(xù)時間

29、很短,而斷電的時間很長。其目的是有足夠的散熱時間,從而排除治療中的熱作用而專門利用其非熱效應。利用這種電流治療疾病,即稱為脈沖式超短波或脈沖式超短波療法。這種療法還在試驗試用階段。一、脈沖式超短波與短波電流的物理學特性 英美 蘇聯 波長 11.026M 6M 頻率 27.12MHz 50MHz 通電時間 65s 10s 斷電時間 1600s 1000s 脈沖峰功率 975W 10,000W 二、脈沖式超短波與短波電流的資料報導72年英國報道了采用脈沖式短波(11.026)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效果,通過較嚴格的對照和雙盲試驗法,證明經過三天治療后,接受脈沖式超短波治療者的癥狀消失率達75,而應用

30、安慰治療者的癥狀消失率只有36,并又作了與一般短波電纜治療的療效比較,結果證明脈沖短波在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方面,效果比一般短波療效好。最近十余年的研究證明,脈沖超短波與連續(xù)超短波相比,其溫熱作用很小,脈沖超短波對人體的作用因素,主要為超高頻電磁場的短促而強烈的電磁振蕩,從而改變組織的離子、粒子理化和生物學狀態(tài),并對細胞酶系統(tǒng)有活化作用。脈沖超短波引起的機體反應首先取決于神經系統(tǒng),它能調整其興奮抑制過程的平衡。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降壓、降溫等抑制過程占優(yōu)勢的作用。連續(xù)超短波也影響高級神經功能,但它的作用是使興奮過程占優(yōu)勢。脈沖式超短波治療高血壓病人,作用于頸交感神經節(jié)區(qū),能降低血壓,改善睡眠,頭痛及心

31、前區(qū)痛減輕。對脈沖式超短波的生理和治療作用,研究資料不多,主要作用因素是其振蕩效應,有抑制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的作用。目前脈沖式短波和脈沖式超短波常用于以下疾?。焊哐獕?,消化性潰瘍,神經痛,神經炎,神經根炎,幻肢痛,變形性關節(jié)病,關節(jié)損傷,療,淋巴腺炎,滑囊炎,慢性肝炎和膽道炎癥,盆腔炎等,禁忌證同一般超短波電療。第五節(jié)微波療法一、概述應用波長為1米1毫米(30030,000兆赫)的特高頻電磁波作用于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微波療法。根據波長不同可將微波分為分米波(數10厘米100厘米),厘米波(110厘米)以及毫米波(110毫米)三個波段。理療中應用的微波一般指波長為1030厘米的電磁波,目前治

32、療上最常用的微波其波長為12.5厘米,頻率為2450兆赫(MHz)。除連續(xù)式微波外,新近又出現脈沖式微波治療機,脈沖頻率為1Hz。二、生物物理學特征微波振蕩頻率極高,波長介于長波紅外線與短波之間。但微波的產生、傳輸、測量等原理既不同于光波,又不同于超短波。微波的某些物理特性類似光波,如呈波束狀傳播,具有彌散性能,遇不同介質可引起反射、折射、繞射、散射、吸收以及利用反射器進行聚集的作用,其規(guī)律與相應的光學規(guī)律接近。微波作用時稱輻射(或照射)。因微波的彌散性大,故用特制的傳輸系統(tǒng),包括波導管(同軸電纜)和輻射器。微波由輻射器中的無線輻射至空間作用于人體。輻射器有半圓形、矩形、圓柱形、耳道輻射器和鞍

33、形輻射器。 微波作用人體的情形半園形輻射器 C-同軸電纜;R-輻射器(天線+反射罩) S-皮膚;F-脂肪;M-肌肉 矩形輻射器園柱形輻射器 耳道輻射器(A)及其輻射場(B)鞍形輻射器 當微波輻身到人體時,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另一部分能量則為皮膚及各層組織所反射。厘米波輻射機體時的反射率為4050。富于水分的組織能較多地吸收微波能量,而脂肪、骨骼等則反射相當部分的微波。所以當微波作用到有多數界面的部位或器官(如眼、盆腔等)應注意由此引起的過熱現象。微波對人體組織的穿透能力與其振蕩頻率有關,振蕩頻率愈高,穿透能力愈弱。波長為12.5厘米的微波,穿透組織的深度一般可達35厘米。微波治療的主要作用因素也

34、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脈沖式微波治療時,其所產生的熱為脈沖間期時的血流所消散,故其熱作用小,適合于對熱禁忌的疾病,如急性病。且能作用于更深的組織。但由于其物理特性所致,微波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與超短波引起的也不一樣。(一)熱效應微波輻射人體后,電解質離子隨微波頻率迅速振動以及電介質的束縛電荷作相對移動,偶極子產生轉動,為克服所在媒質的粘滯性而消耗能量并產熱。實驗證明使水分子轉動180所需的時間大體與微波之半周期相適應,水分子的固有振蕩頻率與波長3厘米之微波頻率相近,可吸收微波能量的98,10厘米微波可被水吸收50,介電常數較大的組織吸收微波較多,水的介電常數大,故富于水分的組織(如血液、肝、腎、肌

35、肉等)吸收微波能量最多而產生大量熱能,引起組織溫度升高,而脂肪和骨組織吸收能量最少。微波對生物體加熱的深度取決于波長、組織的導電率、反射能力、介電性、分層厚度、總的容積和幾何形狀等。厘米波最顯著的能量吸收發(fā)生在表淺組織內,其穿透組織深度僅為數厘米,同時大部分能量在組織的交接面上被反射,在此處可能形成駐波而導致鄰近組織的過熱。微波透入機體組織的特點,使得在某一種動物身上所研究的結果很難或根本不可能應用到另一種動物身上,更不能照樣地應用于人體。例如,用波長12.6厘米的微波同樣作用于老鼠、兔和人,可刺激不同的器官引起反應。由于多種因素影響電磁能吸收的精確測定,故目前在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中,微波對機

36、體作用強度的最可靠的指標,仍然是測量受作用組織或器官的溫度變化。在短波超短波電容電極和微波輻射器作用下,皮膚(S),皮下脂肪(F)和肌肉(M)中的溫度升高比較(二)非熱效應動物和臨床實驗證明,微波的熱作用是明顯的,但實驗中,出現一些不能用熱效應解釋的生物學現象,例如鴿子在微波束(雷達)中出現慌亂而古怪的飛行。鴿子這種異?;顒樱豢赡芘c熱有關,因為根據輻射器的功率和輻射源與鴿子的距離分析,其能量密度絕不會引起熱效應。又如以脈沖持續(xù)時間為1/10微秒的微波作用于兔眼時,20分鐘后可出現嚴重損害,但測到的平均功率遠不足以引起熱效應;還有當以不會引起產熱的劑量作用于機體時,發(fā)現可以血流加速,接受低場強

37、微波照射后,在不引起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卻能引起某些系統(tǒng)和器官的機能或形態(tài)學方面的變化,如嗜睡、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反應,蘇聯學派稱此為熱外作用。認為當接受作用的介質發(fā)生溫度變化之前,已發(fā)生了非常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有機物和無機物荷電顆粒隨電磁場方向的變化而轉移,膜上荷電粒子濃度和通透性改變,蛋白結構造形過程的變化,細胞上的胺基基團及細胞的結構等方面的變化,這與電磁場頻率與受作用的動物種類,作用部位和機體原始狀態(tài)有關。這種特殊作用在較低強度微波作用時受作用時(小于10mw/cm2)表現明顯,高強度作用時引起的明顯熱效應掩蓋了細胞和組織內的小能量作用下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反應,故非熱效應就不易顯示

38、出來。因此,可以總結為:微波的非熱效應在由于細胞內成分的布朗氏運動而產生熱效應之前最為突出,尤其是當應用低強度微波時最為明顯。在微波的作用機制中,當受作用的細胞內結構的固有頻率與電磁場頻率相一致或成倍數時所產生的效應最大。有人指出在微波作用上,細胞內水分發(fā)生構形過程,而這些水分的固有頻率大約為500MHz,而蛋白質分子內的結合水本身又決定了分子形態(tài)的變化。因此整個機體系統(tǒng)對低強度微波振蕩不僅具有特殊的極高的敏感性,而且接受其影響的能力也增強。有人提出微波的非熱效應需從信息學說的觀點來認識電磁場的生物學活性問題。在基本相同條件下的外源熱作用不引起類似的非熱效應。但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需待繼續(xù)研究

39、。我科與生物教研室等協作,進行低場強微波照射小白鼠實驗,在1Mw/cm2組中,照射后,測動物皮溫變化為0.4(均值),肛溫變化為1.59(均值),但可見到心肌部分線粒體有溶合、變形、嵴數減少變短和部分空化,并偶見心肌肌絲輕微松散等改變,這就很難用熱效應解釋。1973年國際微波華沙會議曾建議1Mw/cm2以下為非熱效應,110W/cm2為非熱效應和熱效應的復合作用,10mW/cm2以上為熱效應作用,這與我科等所進行的實驗中,各微波場強組小白鼠體溫變化和心肌超微結構改變有相符之處。亦初步認為從微波衛(wèi)生防護和微波臨床應用出發(fā),應考慮到微波的熱作用和非熱作用的生物效應因素。三、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一)

40、生理作用1.對心臟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1)大多數實驗研究證明治療劑量的微波對心臟有擬迷走神經作用(心跳變慢、心電圖R波T波幅度下降,PR間期延長,房室傳導延長和血壓下降等)。小劑量能改善冠狀動脈供血情況和改善心肌梗塞時的血循環(huán)。但過大劑量照射對心臟有損害作用。(2)組織溫度升高、增強血液循環(huán),血流量可增加50左右。用80mw/cm2的微波輻射兔耳時可見到迅速的充血現象;作用于人手指甲皺時,可見到微血管擴張和血運加速;輻射狗的后肢,肌肉內的靜脈血增加104。用微熱熱量微波1015分鐘作用領區(qū),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心肌供血改善。2.對血液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大劑量微波有抗凝作用,小劑量對血小板和凝血時

41、間無明顯變化。大劑量可使紅細胞脆性增高,降低血中磷的含量,血中膽堿脂酶的活性下降。有人用3.5mw/cm2的波長10cm的脈沖微波長期輻射豚鼠和家兔,發(fā)現周圍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增多,紅細胞數無明顯變化,骨髓內成紅細胞有異常的染色質結構,核溶解和碎裂,有絲分裂異常??傊?,由于實驗方法和條件不同關于微波輻射對血液成分影響的報告頗不一致。微波輻射對機體免疫機能影響報導亦不相同。動物實驗證明,低強度的微波輻射可使嗜中性白細胞的吞噬活力下降,抗體生成嚴重受抑制。但有些作者在用微波治療肺炎患者過程中發(fā)現,血清中備解素,補體滴度升高,組織胺酶增加,提示微波可改善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我科與檢驗科協

42、作應用頻率為2450MHz微波,治療劑量范圍(21.7mw/cm273.2mmw/cm2),每日一次,每次照射15分鐘,病區(qū)局部連續(xù)照射2530次,根據治療前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總補體、白細胞數檢測,無明顯差異,而所治患者均獲得良好療效,并未出現不良反應。3.對神經系統(tǒng)影響短期中、小劑量加強大腦興奮過程,長期大劑量增強抑制,均可引起腦電圖和條件反射改變。直接照射動物頭部,小劑量引起暫時充血和線粒體等細胞器變化,大劑量則有損害作用。長期輻射可使大腦皮質細胞活動能力減弱。用非致熱功率的微波長時間輻射實驗動物,可引起鞘磷脂和神經膠質代謝紊亂,在大腦白質和小腦中出現異染性球形小體,神經膠質細胞增生。

43、長期接受超過允許劑量微波輻射的人員,可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機能紊亂,表現為頭痛、頭暈、易疲勞、記憶力減退、工作能力減弱、睡眠障礙等??陀^檢查見腱反射減弱,手震顫,皮溫不對稱,以及心動徐緩,血壓波動等。但一些美國學者曾對雷達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并未發(fā)現以上異常現象,認為微波輻射不引起神經系統(tǒng)障礙。對植物神經可引起擬迷走神經的作用,能降低周圍神經興奮性和減弱支配肌張力的纖維的興奮和傳導功能,有緩解肌肉痙攣和止痛作用。4.對生殖系統(tǒng)影響睪丸由于血液循環(huán)較差,對微波特別敏感,當微波輻射使睪丸溫度高于35時精子的產生即受到抑制或停止,過量輻射可使曲細精管萎縮,局灶性壞死。故用微波輻射睪丸附近部位時應將睪丸屏蔽防

44、護。據有人報導,睪丸組織允許功率密度5mw/cm2。此外,有報導,大劑量照射動物卵巢時也可受到損害,失去生育功能,照射妊娠動物可致動物早產或流產?,F已有報道用微波照射睪丸進行男性避孕。5.對眼的影響由于眼球是富于水分和多層介面的組織,血循環(huán)差,容易積熱,大劑量或長期輻射微波后玻璃體和晶體出現渾濁,有人認為,可能由于微波作用后眼球組織溫度升高使眼部焦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有關。用180mw/cm2的微波作用于動物的眼球時,可導致晶體的渾濁和白內障,同時發(fā)現眼睛的焦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下降;晶體內細胞的抗壞血酸、DNA的合成及細胞核的有絲分裂都發(fā)生改變;微波作用后,晶體中的電解質和水分

45、增加,細胞膜的滲透性發(fā)生改變。一般認為形成晶體損害的臨界微波功率密度為100mw/cm2;當晶體內溫度達44時,便形成白內障。有人用兔子作實驗證明,如果動物處于低溫狀態(tài)下,即使達到致白內障的強度和時間也不引起白內障。但小劑量照射未見到損害作用,國外報導利用小劑量治療某些眼病有良好作用。應用微波治療眼病時特別要注意用小劑量。6.對呼吸系統(tǒng)影響小劑量微波作用于肺部時發(fā)現呼吸變慢,肺輕度充血,肺泡間隙有少量白細胞浸潤,微波對肺炎有治療作用。據國外報導,中、小劑量微波對小兒急性肺炎、遷延性肺炎、哮喘性支氣管炎有良好效果。7.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在治療劑量下,發(fā)現微波能夠加強實驗動物胃腸的吸收功能,對分泌和

46、排空功能亦有調節(jié)作用,使胃蠕動減慢,胃的全酸和游離酸均見減少,當分泌和排空功能亢進時,微波的調節(jié)作用更為明顯。但由于胃腸等空腔器官的調節(jié)機能較差,對熱敏感,因此,不能用較大劑量微波治療,否則可引起損傷。對肝臟作用,小劑量可引起充血反應,大劑量輻射亦有損害作用。8.對內分泌系統(tǒng)影響國外報導動物實驗采用微波一次或多次短時間(30分鐘)3mw/cm2照射動物能使動物甲狀腺功能增高。有人用110mw/cm2微波長期照射動物,引起甲狀腺和內分泌活動增高,甲狀腺濃集放射性碘的能力明顯增強。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微波刺激了下丘腦垂體功能使垂體的促甲狀激素增加之故。另有人研究報導,微波能夠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

47、成。以治療劑量的微波輻射關節(jié)病和皮膚病患者的腎上腺投影區(qū),可使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血中抗炎激素增加,促炎激素減少,尿中兒茶酚胺排出減少,電解質代謝轉為正常,提示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的機能狀態(tài)得到改善。9.對細胞染色體和核有絲分裂的影響用波長為10厘米,功率密度為37mw/cm2的微波,直接作用于人的淋巴細胞和猴的腎細胞培養(yǎng)物時,便可見到細胞染色體發(fā)生畸變和核有絲分裂的異常現象;如將波長為10厘米,功率密度為10mw/cm2的微波,作用于動物的眼球角膜時,便可發(fā)現角膜的上皮細胞發(fā)生有絲分裂的改變,這些現象對研究微波細胞學和遺傳學將有密切關系。10.對炎癥過程的影響微波對亞急性、慢性及急性炎癥有抗炎作用

48、,這是因為:(1)微波降低與炎癥過程的始動機制有關的致炎介質,如用微熱量和溫熱量作用后炎癥組織和血液中增高的組織胺、加壓素、緩激素肽等含量降低。但高熱量微波可增加體內致炎介質的含量并使炎癥過程惡化。(2)降低微循環(huán)、微血管增高的通透性。發(fā)炎反應與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微血管反應有關,微血管細胞損傷及其通透性增高是受致炎介質影響的結果。微波(分米波和厘米波)作用后,這些活性物質在組織和器官內的含量減少,導致增高的組織通透性降低,使炎癥過程的發(fā)生逆轉。(3)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組織內吸收加快。(4)微波在抗炎中除對異化過程的抑制性影響外,對同化過程有激活作用。有人發(fā)現,微波在不使細胞結構升溫的

49、劑量下,對細胞的氧化還原過程有刺激和使之正?;淖饔谩R虼?,有人認為對決定發(fā)炎程度的那些過程的抑制作用,對適應系統(tǒng)的激活和修復過程的刺激作用,是應用微熱量微波抗炎作用的基礎。(二)治療作用1.微波輻射使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局部血流加速,血管壁滲透性增高,增強代謝,改善營養(yǎng),促使組織再生和滲出液吸收等作用。2.有鎮(zhèn)痛、解痙、消炎作用,對肌肉、肌腱、韌帶、關節(jié)等組織及周圍神經和某些內臟器官炎癥損傷和非化膿性炎癥效果顯著,并主治亞急性炎癥,弱劑量對某些急性炎癥(如浸潤性乳腺炎等)亦有效。3.眼睛及睪丸對微波特別敏感,治療時應防護,對血循環(huán)差和富于水分的組織應避免過量引起病情惡化??傊?,微波有鎮(zhèn)痛

50、、抗炎、脫敏和改善組織代謝和營養(yǎng)等作用。四、設備與治療方法(一)治療機國產微波治療機頻率多為2450兆赫30兆赫,波長約為12.5厘米,最大輸出功率為200瓦。必須用特殊的多腔磁控管才能產生微波輻射,微波電磁能量,經同軸電纜傳輸輻射器的天線發(fā)射出來。(二)輻射器種類微波是通過輻射方式作用于人體的,一般將微波治療用的電極稱為輻射器,輻射器的各類、形狀、常用的有四種:1.半球形輻射器:直徑17厘米,適用于一般部位的治療。2.圓柱形輻射器:圓形截面管狀,有大小不同規(guī)格,常用的直徑為8厘米,適于較小部位的治療3.長形或矩形輻射器:雖外形稍有不同,但其開口處都呈長方形。這種輻射器適于脊柱、肢體部位的治療

51、。此外,還有一種馬鞍形輻射器適于治療面積較大,凹凸不平部位,如胸、腰、腹、膝等。還有適用于小部位的聚集輻射器,以及外耳道和其他體腔治療用的輻射器。(三)各種輻射器的應用方法1.有距離輻射:如采用圓形、圓柱形及長形輻射器,照射時輻射器與人體表面有一定距離,由于機器的設計裝置,照射時若距離太近,將引起失諧,影響輸出功率,因此,這些輻射器必需做有距離輻射,一般規(guī)定為710cm左右。馬鞍形輻射器基本上亦屬這種類型,但輻射器結構中已固定好與體表足夠的距離,因此亦可直接與治療部位接觸。2.接觸輻射:由于特殊的設計,耳、聚集和體輻射器均可作接觸輻射。用耳輻射器時,每次用前應套上橡皮套,撲以少許滑石粉,讓病人

52、自己持小電纜之插入外耳道,每次治畢后,取下橡皮套,用1/1000新潔爾滅浸泡30分鐘消毒。用聚焦輻射器時選取直徑與病灶面積相近的輻射器,蓋好蓋罩,讓病人持把柄將輻射器的輻射面緊貼在病區(qū)上,使用功率亦不能超過10瓦。用體腔(直腸等)輻射時,應先將專用的外套套上,在外套上涂以潤滑油(凡士林、液體石臘等)再緩緩放入體腔內。為了便于消毒,用時可將外套上再套一個乳膠橡皮套,套外涂潤滑油,放入體腔內進行治療,治畢后棄去橡皮套,以減少外套消毒手續(xù)。用體腔輻射器時,由于接觸面積較少,反射消耗也少,使用功率也不宜超過10瓦。3.隔沙輻射法:這是在用有距離輻射時,在輻射器與皮膚之間用沙子代替空隙的方法。由于介電常

53、數的特征,微波經沙時,更易于集中成束,散射顯著減少,因而到達人體的功率比不用沙子時大一倍,故治療劑量比通常少一半??刹捎脹_洗干凈和干燥后的河沙、海沙等,沙粒宜較細,大小應較均勻。治療手足等不平整部位時,可將手足包埋于沙中,沙層厚712cm,再將圓輻射器放于沙面上對著手或足輻射;治療平整部位時,可用47cm的細沙袋放在輻射器與體表間接觸照射。4.微波體腔內輻射器加溫療法,采用單極同軸微波天線(輻射頭),直徑0.7cm左右,低位腰麻取膀胱截石位尿道擴張至F26,插入F22膀胱鏡沖洗膀胱后經鏡鞘入微波輻射極于精阜近端,按前列腺大小,輸出功率50100W,照射6090秒,按后尿道長度照射13次,術后插

54、留置導尿710天。亦可借內窺鏡用直徑1.5mm單極同軸微波天線,尖端連接一個5mm長的細針電極,插入體腔病變部或腫瘤內,以治療疾病,適應證:慢性前列腺增生(50-100W)。子宮出血。腦瘤(加溫切除)。微波刀切除肝癌。腔內及口腔血管瘤。中心性肺癌。食道靜脈曲張。食道腫瘤。胃息肉。直腸內腫瘤。(11)內痔。(12)鼻甲肥大,聲帶息肉等。(四)治療劑量、治療時間及療程治療劑量:根據病情確定治療劑量的大大小小。一般規(guī)律是急性期劑量宜小,慢性期劑量可較大些,劑量的大小,需參考病人的主觀感覺和機器輸出功率而定。1.與超短波相仿,根據病人主觀感覺大小將劑量為為級:級:無熱量,恰在病人感覺閾以下,調節(jié)輸出時調到病人恰有溫感,然后回調至恰無溫感為止。級:微熱量,恰有溫感。級:溫熱量,有舒適的溫熱感。級:熱量,有明顯的熱感,但尚可忍受。、級屬于小劑量,、級屬于大劑量。2.根據機器功率計上之讀數劃分:對于馬鞍形、長形、直徑17cm 的圓形輻射器,在距離10cm左右情況下:小劑量約在2050瓦中劑量約在5090瓦大劑量約在90120瓦在應用耳、聚集、體腔等小型輻射器不能采用上述劑量。采用耳、聚集、體腔輻射器時,最大功率不應超過10瓦。對于8cm直徑的圓柱形輻射器,最大功率不應超過25瓦。治療時間和療程:一般每次照射515分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