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會研究方法 導論PPT_第1頁
01社會研究方法 導論PPT_第2頁
01社會研究方法 導論PPT_第3頁
01社會研究方法 導論PPT_第4頁
01社會研究方法 導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研究方法,主講人:張楊波 博士 Email: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一、課程要求 (一)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課堂討論+課后學習 (二)教學宗旨: 1、如何做研究與為何這樣做相結合。 2、社會研究方法與案例介紹相結合。 (三)教學目的: 1、塑造學術品位:培養(yǎng)甄別優(yōu)秀作品的能力。 2、提升研究水準:明白完成優(yōu)質(zhì)研究的過程。 3、洞察社會現(xiàn)象:掌握辨識社會真想的手段。 4、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不同角度觀察的精髓。,二、基礎閱讀 1、勞倫斯紐曼,2007,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戴維德沃斯,2008,社會研究中的研究設計,郝大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說明:如果沒有特別注明,下面的講義內(nèi)容均來自上面兩本書。,社 會 研 究 方 法,社會研究方法與案例分析,社會學方法論,知其所以然,研究維度,概念 化與操作化, 抽樣類型,實驗 法,調(diào)查法,非 介入性研究,定量方法:實驗法、問卷 法、內(nèi)容分析、計量史學 定性方法:實地研究、話 語分析、案例研究、焦點 小組和民族志,因果關系、選擇 性偏差、受控 分析、詮釋與 解釋、自然科學 與社會科學,知其然,社會研究方法,年級,低 年 級,高 年 級,課程名稱,圖:梯度教學視野下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探索,課程內(nèi)容,三、延伸閱讀 (一)社會研究方法篇 1、風笑天(編著),2002,社會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

3、版社。 2、艾爾巴比,2007,社會研究方法,邱澤奇譯,華夏出版社。 3、袁方、王漢生編,2008,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4、德爾伯特C米勒、內(nèi)爾J薩爾金德,2005,研究設計與社會測量導引,風笑天等譯,重慶大學出版社。 5、陳向明,2000,質(zhì)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二)社會研究案例篇 1、羅斯,1988,當代社會學研究解析,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陳向明,2004,旅居者和“外國人”:留美中國學生跨文化人際交往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 3、劉思達,2011,割據(jù)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tài)分析,上海三聯(lián)書店。 4、WF懷特,1994,街角社會,黃育馥

4、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5、素德文卡特斯,2009,黑幫老大的一天,孫飛宇譯,上海人民出版社。,(三)社會學方法論篇 1、謝宇,2006,社會學方法與定量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雷蒙布東,1987,社會學方法,黃建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尼爾J斯梅爾塞,1992,社會科學的比較方法,王宏周、張平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斯坦利 李普森,1996,量化的反思:重探社會研究的邏輯,陳孟君譯,郭文般校,巨流圖書公司。,課 程 內(nèi) 容,第一講 社會研究方法:導論 第二講 測量:概念化與操作化 第三講 抽樣:概率與非概率取向 第四講 問卷調(diào)查 第五講 內(nèi)容分析 第六講

5、 實地研究,輕 視 論,悲 觀 論,盲目樂觀論,你走你的方法橋,我走我的理論道,學好研究法,走遍天下都不怕,調(diào)查難,難于上青天,關于 社會 學方 法的 三個 誤解,理論:言之成理,資料:言之有據(jù),方法,理 論 導 向 下 的 實 證 研 究,第一講 社會研究方法:導論,“我認為社會學的核心并不是關于社會的知識,而是得到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它不是你從一些學者言論中獲得的知識,而是你對他們的言論的批判性見解。這是最重要的。知道什么并不重要,而知道你應該知道什么,什么是對的,什么是衡量知識的標準,才是最重要的。” 謝宇,社會學方法與定量研究,29頁,社 會 學 方 法 的 核 心,“我同意克魯格曼的觀

6、點,即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或?qū)嵶C資料)的這些限制條件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功能。社會科學學科的規(guī)則要求學術觀點要明確前提假設,有邏輯可循,有證據(jù)可依。雖然實施起來,每每不盡人意,但這種學術規(guī)則帶動了新的學風,即主張言之有據(jù),反對信口開河,理論觀點訴諸于讀者的邏輯思維,而不是追求感官上的共鳴?!保ㄖ苎┕?,2001:38)。 出處:周雪光,2000,方法、思想與社會科學研究,讀書第2期。,實 證 研 究 的 理 念,思考: 1、社會研究方法是什么? 2、為什么要學習社會研究方法? 3、社會研究方法包括什么內(nèi)容?,第一講 社會研究方法:導論,資料出處:方舟子,2012,科學研究是這么做的,我們?yōu)槭裁床婚L尾

7、巴,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頁254。,知識儲備1: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觀察,提出問題,評估問題,確定課題,提出假說,檢驗假說,結論,發(fā)表,提出新理論,修改假說,補充現(xiàn)有理論,知識儲備2:日常生活中的研究思維,網(wǎng)絡調(diào)查,概率抽樣,填報志愿,操作化,新聞時事,內(nèi)容分析方法,排查電路,實驗方法,教學檢查,實地研究,理論,邏輯推論方法,檢驗假設方法,接受或拒絕假設,理論,經(jīng)驗概括,量度、測定與分析方法,操作化方法,經(jīng)驗觀察,形成概念、建 立命題或理論 的方法,形成概念、建 立命題或理論 的方法,理 論 研 究,經(jīng) 驗 研 究,理論構建過程 (歸納法),理論演繹過程 (演繹法),資料出處:W.Wall

8、ace:社會學中的科學邏輯,轉(zhuǎn)引自袁方主編,2008,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頁93。,文獻來源:彭玉生,2010,“洋八股”與社會科學規(guī)范,社會學研究第2期。,知識儲備1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知識儲備2 日常生活中的研究思維,社會研究方法課程學習,合 格 的 研 究 者,提醒:社會研究方法距離我們?nèi)粘I畈⒉贿b遠!,一、什么是社會研究方法? 二、為何要學習社會研究方法? 三、社會研究方法包含哪些內(nèi)容?,課 程 內(nèi) 容,一、什么是社會研究方法?,1、完全根據(jù)事實,與理論或判斷無關 2、只是專家或大學教授的閱讀或應用 3、到圖書館去尋找有關某個主題的研究論文:文獻綜述 4、到某個古

9、怪的場所去轉(zhuǎn)悠并進行觀察:實地研究 5、完成一項實驗,讓參與者在不知情時做一些事:實驗法 6、抽取一群人為樣本,然后發(fā)問卷給他們填寫:問卷調(diào)查法 7、查閱政府報告或書籍中的圖表:二手資料 8、使用電腦、統(tǒng)計分析和圖表:社會統(tǒng)計 9、通過查閱網(wǎng)路論壇了解民眾對死刑廢除的看法:內(nèi)容分析 上述資料出處:勞倫斯紐曼,2007,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4。,二、為何要學習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研究除了是一群方法的集合之外,也是一種產(chǎn)生社會世界知識的過程。比起其他方法,社會研究是個更講求結構、組織和系統(tǒng)的過程。從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識經(jīng)常是對的,但是根據(jù)研究而來的知識,

10、更可能是正確的,并且只有比較少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研究并不總是會產(chǎn)生正確無誤的知識。然而,較之于其他方法,它確實不太可能出錯”(紐曼,2007:5),(一)權威:父母、家長、專家 1、優(yōu)點:快速、簡單和低成本學習。 2、缺點:(1)高估權威的專業(yè)能力。 (2)不懂的權威 (3)如何判斷權威。 (4)不同權威之間的沖突。 (二)傳統(tǒng) 1、優(yōu)點:快速、簡單和低成本。 2、缺點:單純偏見,時過境遷。 (三)常識 (四)媒體神話 (五)個人經(jīng)驗,獲 得 知 識 的 五 個 途 徑,(五)個人經(jīng)驗 1、過度概化 2、選擇性觀察 3、過早妄下判斷 4、光環(huán)效應,(五)個人經(jīng)驗 1、過度概化 “這發(fā)

11、生在當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證據(jù),然后假設這些證據(jù)也適用于其他的狀況時。有限概化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在某些情況下,少量的證據(jù)就可以解釋某個較大的情形。問題是人們進行概化時,類推到遠超過證據(jù)有效的范圍之外”(紐曼,2007:8) 案例:新京報:應對棄考的84萬考生做數(shù)據(jù)分析。,出國棄考,大學學費高“理性”棄考,升學率“被自動”放棄高考,高考壓力過大棄考,自覺高考無望棄考打工,國內(nèi)高校的競爭力下降,升學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維,教育負擔沉重回報率降低,考生選擇狹窄,無奈選擇,棄 考 84 萬 考 生 數(shù) 據(jù) 分 析,出處:新京報:應對棄考的84萬考生做數(shù)據(jù)分析。 ,2、選擇性觀察 “這是發(fā)生在當你特別注意

12、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據(jù)他(它)們的特性進行概括時。人們時常把焦點集中在某些特殊的案例或情況,特別是當這些情況符合我們原來的想法時,尤其如此。我們常常找出那些會肯定我們已經(jīng)知道或是已經(jīng)相信的證據(jù),而忽略許許多多其他的例子以及和我們的想法相沖突的信息。我們對符合我們想法的事物特別敏銳如果不然,我們就視而不見”(紐曼,2007:9) 討論:疑鄰盜斧。,3、過早妄下判斷 “過早妄下斷語發(fā)生在當你覺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傾聽、向外尋找信息或是提出質(zhì)疑之時。不幸地,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些懶惰或馬虎。我們找到一些證據(jù),或者注意某事一段時間之后,就認為我們已經(jīng)完全弄清楚了。我們會去找些證據(jù)來確定或拒絕某個想

13、法。當我們找到少量證據(jù)時,常就此打住”(紐曼,2007:9) 案例:本地人對外地人的評價。,4、光環(huán)效應 “光環(huán)效應是指我們根據(jù)我們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過度概括。我們給予我們所尊敬的事情或人物一個光環(huán),或者一個強大的聲望。我們縱容聲望傳染給那些我們所知不多的事情或人物身上”(紐曼,2007:9),權威,個人經(jīng)驗,常識,傳統(tǒng),選擇性觀察,過度概化,過早下判斷,光環(huán)效應,社 會 研 究,理論,資料,方法,替代性解釋,科學解釋,媒體神話,(六)社會研究的優(yōu)勢,尋求實際問題的答案,得到正確決策的信息,改變社會的情況摸底,推進學術發(fā)展的基石,社 會 研 究 的 優(yōu) 勢,應用研究,理論研究,三、社會

14、研究方法的內(nèi)容,(一)研究目的:現(xiàn)象描述與因果解釋 (二)理論與事實的關系:理論建構與理論檢驗 (三)社會研究設計的步驟,(一)研究目的:現(xiàn)象描述和因果解釋 1、描述性研究:發(fā)生了什么?(德沃斯,2008) (1)必要性:1.1 豐富有關社會形態(tài)和本質(zhì)的知識; 1.2 提出競爭性的社會描述挑戰(zhàn)常識; 1.3 細致的描述為解釋性研究做準備。 (2)研究內(nèi)容:人口普查、社會指標和經(jīng)濟信息 (3)研究類型:具體描述與抽象描述,2、解釋性研究:為什么會發(fā)生? (德沃斯,2008) (1)相關和因果:第三個變量導致 (2)因果關系:決定論與概率論 1.1 因果決定論:變量X導致Y,并且X總是導致Y。 1

15、.2 規(guī)律表述的兩種形式:“在某些條件下,規(guī)律才會起作用。”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怎么樣?” 1.3 因果概率論:某因素增加或減少另一個結果出現(xiàn)的概率。 案例討論:醫(yī)院類型與病人死亡率的關系。,(二)理論與事實的關系:理論建構和理論檢驗,(三)研究設計的關鍵步驟 1、提出問題 2、文獻述評 3、研究設計 4、資料分析 5、解釋發(fā)現(xiàn) 6、撰寫報告,“一項研究要從問題出發(fā),然后綜述相關文獻和理論、討論各種不同觀點和可能的答案,進而從中抽出假設命題;之后測量概念,收集數(shù)據(jù),設計分析方案;最后分析數(shù)據(jù)以檢驗假設,并做出總結 從方法論角度來看,問題、理論(文獻)、假設可以稱為“前操作化階”,而數(shù)據(jù)

16、、測量、方法和結果可以稱為“操作化階段”。社會科學之所以稱為“科學”,就是因為操作化和資料分析階段有程序和步驟可循,但同時由于其操作化不夠、很難嚴格,所以稱作“軟科學”?!?(彭玉生,2010:181) 資料出處:彭玉生,2010,“洋八股”與社會科學規(guī)范,社會學研究第2期。,問 題,方 法,承 題,文 獻,假 設,起 講,測 量,束 股,分 析,中 股,后 股,起 股,數(shù) 據(jù),入 手,破 題,結 論,洋八股,土八股,(1)描述性研究問題:確定所描述問題的范圍 1.1 核心概念的范圍是什么?概念界定 1.2 描述的時間框架是什么?過去還是現(xiàn)在? 1.3 描述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1.4 描述的普

17、遍性有多高? 1.5 話題的什么方面引起你的興趣? 1.6 論題的抽象程度有多高? 1.7 分析單位是什么?,本文的問題是,1、當前的腐敗狀況究竟處于什么狀態(tài)? 2、哪些問題較為突出? 3、構成腐敗行為的主導形態(tài)是什么? 4、腐敗的涉案數(shù)額規(guī)模如何? 5、腐敗的主體又是哪些人? 本文試圖以公開報道的2802 個腐敗案例為話題,對上述問題做初步剖析,回答中國當前腐敗狀況的問題。 資料出處:公婷、吳木鑾,2012,我國20002009 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基于2800 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第4期,頁205。,(2)解釋性研究問題 1.1 目的是探求現(xiàn)象的原因或結果。 1.2 因變量:結果變

18、量。 1.3 自變量:解釋變量。 1.4 中介變量:介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 1.5 外部變量:第三變量。 下述文獻出處:薄智躍,2010,經(jīng)濟績效和省級領導人的政治升遷,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發(fā)言稿,地址:,第一, 研究對象 省一級(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領導人,包括: (1)省委書記(即文革時“第一書記”); (2)省委副書記(即文革時“第二書記”以下); (3)省長(包括自治區(qū)主席、直轄市市長和文革時革委員會主任); (4)副省長(包括自治區(qū)副主席、直轄市副市長和文革時的革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時間:1949年到現(xiàn)在,分三個時期:(1)19491966年,文革前;(2)19671977年,文革期間

19、;(3)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以來。 研究內(nèi)容:“升遷”問題:(1)提升,包括調(diào)升;(2)降職,包括被開除;(3)調(diào)動,主要指平調(diào);(4)退休,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即80年代以后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5)停留原職,不升不降,沒有動。,2、文獻述評(彭玉生,2010) (1)文獻綜述的功用:1.1 澄清理論貢獻 1.2 提供理論框架 1.3 提出理論緣由 (2)優(yōu)秀綜述的特征:1.1 前沿性 1.2 覆蓋性 1.3 相關性 1.4 連貫性 1.5 分析性 (3)文獻綜述的做法:1.1 羅列法 1.2 櫥柜法 1.3 登梯法 1.4 聚焦法,3、研究設計 (1)建立可能的競爭性假設:理論、方法與資料 (2

20、)社會測量:概念化與操作化 (3)抽樣類型:概率與非概率取向 (4)資料收集:向誰通過什么辦法收集何種資料 (5)研究效度:內(nèi)部效度與外部效度,資料來源:作者收集檢察日報20002009 年公開報道的2802個腐敗案例基礎上建立數(shù)據(jù)庫。 資料收集:數(shù)據(jù)庫:10 余項變量,并對每個案件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案發(fā)時間地點、所涉部門、干部職級、腐敗類型、涉案人數(shù)及金額等)綜合整理。 數(shù)據(jù)分析:腐敗嚴重程度在過去10 年逐步上升,政府采購、工程承包等領域成為腐敗重災區(qū)。地方政府中屬于中高級干部的處、廳局級官員是受賄和索賄案件的主體。 資料出處:公婷、吳木鑾,2012,我國20002009 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

21、基于2800 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第4期,頁205。,4、資料分析 (1)定量研究: 1.1 單變量分析:頻數(shù)分布、集中趨勢測量、離散趨勢測量 1.2 雙變量分析:散點圖、交叉表或百分比表、相關系數(shù) 1.3 多變量分析:統(tǒng)計控制、多元回歸分析 關于推論統(tǒng)計的思考 (2)定性研究:1.1 分類 1.2 理想類型 1.3 敘事法 說明:下面的圖表的出處:公婷、吳木鑾,2012,我國20002009 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基于2800 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第4期,數(shù)據(jù)庫總體描述,圖 :腐敗案件分年分布( 件數(shù))(公婷、吳木鑾,2012 :207),圖 :腐敗規(guī)模分年(金額)(公婷、吳木鑾,2012 :209),資料出處:公婷、吳木鑾,2012,我國20002009 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基于2800 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第4期,頁211。,5、解釋發(fā)現(xiàn)(彭玉生,2010:205) (1)概括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即驗證了或證偽了什么假設和回答中心問題; (2) 探討假設的證實或證偽有什么理論含義; (3)如果研究者愿意,還可以做進一步的理論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