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基因檢測.ppt_第1頁
耳聾基因檢測.ppt_第2頁
耳聾基因檢測.ppt_第3頁
耳聾基因檢測.ppt_第4頁
耳聾基因檢測.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目錄,2780萬,80萬,3.5萬,6%,根據(j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報告,我國聽力語言殘疾者多達2780萬,居各類殘疾之首。,我國每年新增3.5萬先天性聾兒,其中90%的聾兒出生于聽力正常、沒有耳聾家族史的家庭。,在聽力語言殘疾人群中,06歲聽力障礙兒童有80萬,每年新增遲發(fā)性、藥物性耳聾患兒35萬。,我國正常人群中耳聾基因的攜帶率高達6%,大部分非綜合癥性耳聾由GJB2、GJB3、SLC26A4、12S rRNA等基因的突變引起。,4,耳聾致病因素,2003年起,首次全國性大規(guī)模聾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國內現(xiàn)狀,按統(tǒng)一的調查方式收集了10880例耳聾患者DNA樣本,覆

2、蓋了28個 省市地區(qū)20余個民族,對其進行常見耳聾遺傳病因的流行病學調查。,全國性聾病分子流行病調查結果,GJB2、SLC26A4和mtDNA 12S rRNA突變是導致中國大部分非綜合征性遺傳性耳聾的三個最常見的致病基因; GJB2、SLC26A4和mtDNA 12S rRNA突變在非綜合征耳聾人群中所占比例分別約為21%、14.5%和4.4%; GJB2與SLC26A4相關耳聾主要表現(xiàn)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非綜合征性耳聾,mtDNA 12S rRNA突變攜帶者表現(xiàn)為對氨基糖甙類藥物敏感,遵循母系遺傳方式。,GJB2,12rRNA,GJB3,常見致聾基因,SLC26A4,遺傳性耳聾特點,遺傳性耳

3、聾突變位點具有明顯的種族差異 中國人群大部分遺傳性耳聾由4個基因的突變所引起: GJB2基因:先天性非綜合性耳聾; GJB3基因:后天高頻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 SLC26A4基因:先天或遲發(fā)性耳聾,大前庭水管綜合征; 12S rRNA基因:氨基糖苷類藥物性耳聾。,GJB2基因特點,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非綜合征性耳聾基因 遵循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 在不同人群均具有顯著的高發(fā)病率 臨床表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為先天性重度、極重度耳聾,常染色體隱性遺傳,GJB2基因編碼縫隙連接蛋白Cx-26,負責細胞間信號介導和離子傳遞,突變的GJB2基因可能導致連接蛋白異常,進而影響細胞間隙的連接功能,引起內耳鉀離子回收障礙而致耳聾,

4、Cx-26 對維護耳蝸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常染色體顯性遺傳,GJB3基因特點,GJB3基因是我國本土克隆的第一個遺傳疾病基因 臨床癥狀主要與GJB3突變基因的外顯度有關,表現(xiàn)為正常聽力、輕度耳聾、中度耳聾、重度耳聾及極重度耳聾等,遵循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 后天高頻耳聾的常見突變基因 缺乏系統(tǒng)的流行病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SLC26A4基因特點,常染色體隱性遺傳,SLC26A4基因又稱PDS基因,編碼的Pendrin蛋白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組成,參與碘/氯離子的轉運。Pendrin蛋白發(fā)生異常即可影響細胞內外陰離子的轉運,從而影響聲音傳遞而導致聽力損失。,遵循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多表現(xiàn)為散發(fā) SLC26

5、A4基因突變與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和Pendred 綜合征有密切關系 臨床表現(xiàn):多在學齡前發(fā)病,呈進行性或波動性聽力下降,多為重度以上感音神經(jīng)性聾,12S rRNA基因特點,線粒體母系遺傳,線粒體突變遵循母系遺傳模式 臨床表現(xiàn)為藥物性耳聾 對正常聽力攜帶者進行正確用藥指導可以預防耳聾,12S rRNA突變位點位于高度保守的小核糖體亞基氨酰tRNA結合區(qū)域,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重要的識別區(qū)域。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攻擊12S rRNA突變攜帶者的耳蝸細胞中的線粒體,從而對這些細胞形成組織特異性的損傷,最終導致耳聾的發(fā)生。,遺傳性耳聾的防治,家庭,耳聾篩查,社會,醫(yī)院,節(jié)省財政開支 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 推進

6、計生、衛(wèi)生服務水平,開展耳聾基因的流行病學調查 提高遲發(fā)性和藥物性耳聾個體的診斷效率,減少醫(yī)院漏檢率,婚育指導,實現(xiàn)優(yōu)生優(yōu)育 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避免“因聾致啞”,耳聾基因檢測的意義,孕前篩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篩查,聽障診治,耳聾基因檢測的應用,衛(wèi)生部,2009年2月發(fā)布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64號),明確新生兒聽力篩查為全國新生兒三大疾病篩查之一。,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和臨床經(jīng)驗的積累,逐漸發(fā)現(xiàn)在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存在局限或缺陷,使得在普遍的新生兒聽力篩查中聯(lián)合耳聾基因篩查成為可能。,衛(wèi)生部,2010年12月頒布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guī)范(2010版)修訂版,旨在全國范

7、圍內全面系統(tǒng)的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政策,新生兒篩查方案,天津新生兒聯(lián)合篩查數(shù)據(jù),結論: 天津58397例新生兒篩查的結果表明,僅通過新生兒物理聽力篩查,新生兒遲發(fā)性耳聾的漏檢率高達5.24%。,數(shù)據(jù)來源:韓冰,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天津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未通過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來源:韓冰,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例數(shù)),(基因),8.89%,91.11%,4.02%,95.98%,6.59%,93.41%,5.50%,94.50%,結論: 天津58397例新生兒篩查的結果表明,僅通過物理聽力篩查,不同基因型的漏檢率均超過90%以上。,北京耳聾出生缺陷防控效果,300

8、0例孕婦基因篩查 (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160例,5.3%),夫婦同為GJB2攜帶者3對 夫婦同為SLC26A4攜帶者3對 后代耳聾風險25%,86例孕婦配偶進行耳聾基因檢測,MtDNA 12S rRNA攜帶者 6例(0.2%),GJB2攜帶者105例(3.5%) SLC26A4攜帶者49例(1.6%),4對夫婦進行產前診斷 1例胎兒確診為遺傳性耳聾,家庭選擇引產,包括胎兒在內的所有母系成員均為攜帶者,須終生絕對禁止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有效避免耳聾的發(fā)生,12個,家庭具有生育遺傳性耳聾后代的風險,數(shù)據(jù)來源:韓明昱 等,中華耳科學雜志,2011,耳聾基因篩查是降低耳聾出生缺陷的最有效的手段,新生兒篩查耳聾基因,耳聾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 產前篩查耳聾基因,有效評估生育聾兒風險 高危人群篩查耳聾基因,顯著降低后代耳聾風險,芯片法,熒光探針法,ARMS-PCR法,測序法,飛行時間質譜法,熔解曲線法,耳聾基因檢測常用方法比較,測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