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9蘭亭集序知識整合重難探究課件魯人版必修3.pptx_第1頁
2019屆高考語文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9蘭亭集序知識整合重難探究課件魯人版必修3.pptx_第2頁
2019屆高考語文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9蘭亭集序知識整合重難探究課件魯人版必修3.pptx_第3頁
2019屆高考語文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9蘭亭集序知識整合重難探究課件魯人版必修3.pptx_第4頁
2019屆高考語文第4單元文明的蹤跡9蘭亭集序知識整合重難探究課件魯人版必修3.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蘭亭集序,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作者簡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后世譽之為“書圣”。東晉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移居到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秘書郎、長史、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會稽內史。任過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自幼學習書法,曾師從衛(wèi)夫人,后遍學眾家。其書法長于楷書、行書、草書,在漢魏質樸淳厚書風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創(chuàng)造出一種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二、作品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家孫

2、綽,潛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士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蘭亭,蘭渚之亭。蘭渚,地名,在今浙江紹興西南27里處。,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三、相關常識 “序”是一種寫在書或詩文前面,申述其寫作因由、內容、體例等事項的應用文體,也寫作“敘”或“緒”。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

3、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容。,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讀準字音,二、辨識通假,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三、一詞多義,資源助讀,知識整合,資源助讀,知識整合,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四、古今異義,資源助讀,知識整合,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五、詞類活用,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六、特殊句式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結構后置) (2)修禊事也(判斷句)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省略句) (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 (5)亦將有感于斯文(介詞結構后置) 七、名句積累 (1)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015湖南高考)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齊彭殤為妄作。(2013山東高考) (3)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5)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說說文章主旨 本文描寫了蘭亭集會宴飲的歡樂情景,抒發(fā)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短暫生命的珍視,對人生、自然的熱愛和執(zhí)著,從而激發(fā)人們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去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任務一】

5、了解文章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 1.文章第一段作者記敘了蘭亭盛會,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提示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與會者等,并有寫景、敘事和抒情。 2.縱觀全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起伏變化的? 提示,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3.文章第二段寫“靜者”與“躁者”的有何異同? 提示文章的第二段寫了兩種人,一個是喜歡“靜”的人,一個是喜歡“躁”的人。前者“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兩者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笨鞓返?/p>

6、時候,得意忘形,感覺不到自己在慢慢地衰老,等對高興的事物感到了厭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什么感慨?有兩個:一個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另一個是“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4.本文在亦“樂”亦“悲”之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提示本文由“樂”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tǒng)領,然后寫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卻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會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余,產生傷感,“悲”隨之而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

7、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未來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錄其所述”并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覽者”的感慨與共鳴,能夠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5.“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提示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于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

8、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任務二】 學習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分析其語言特色 1.作者寫蘭亭的景色時突出了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情”有何關系? 提示作者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瀾水渚之間,綠樹掩映,鮮花吐艷,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瓷?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映。東晉之時,

9、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yǎng)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2.文中關于天氣情況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中對天氣的描寫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承上是說上文的地理環(huán)境、景物、人們的活動如果沒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天氣,便都不會呈現(xiàn)出歡快的氣氛;就啟下而言,由“天”“氣”而及下文之“宇宙”,顯得緊密而自然。,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3.文章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作者為什么會有“信可樂”的感受? 提示,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

10、究,四譯文白對譯,4.第三段中作者感嘆“豈不痛哉”,作者是為何而痛? 提示這一段在前面極寫宴集之樂后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于心”,但隨著時境的變化,心境也隨之而發(fā)生變化,“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痛”由此而生。,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5.蘭亭集序一經寫成即聞名于世,其魅力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除了其立意深遠的原因外,探究一下語言上的魅力。 提示應當說其文筆的清新流暢、樸素自然也成就了蘭亭集序的地位。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

11、駢文的高潮,駢文幾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領域,這種文體講究對偶、辭藻、音律、典故,極不利于表情達意。在這種駢文風行的時代,作者能不拘一格,用灑脫流暢、樸素簡潔、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寫景、敘事、抒情、議論,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散文的個人風格。特別是文中用了“群賢畢至”“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朗氣清”“游目騁懷”“情隨事遷”“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詞語寫蘭亭山水之優(yōu)美,敘時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議死生意義之重大,而這些詞語從此便被后人當作成語使用,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語言寶庫,從而也奠定了蘭亭集序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有同學認為,王羲之的生死觀

12、值得商榷,因為他只看表象生與死、長壽與短壽,而沒有看生命的質量,如:是有益于社會還是渾渾噩噩。所以他的觀點不足取。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提示,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一讀整體感知,再讀細節(jié)揣摩,三讀重難探究,四譯文白對譯,技法借鑒,主題閱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技法指導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逐字逐句

13、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文言文翻譯的具體方法有: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罢咭病笔钦Z尾助詞

14、,不譯。 “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用詞替換古代用詞。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后置、定語后置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對點小練 1.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將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15、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1)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2)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參考答案:(1)商湯流放夏桀,武王討伐商紂,有這事嗎? (2)我只聽說過周武王誅殺毀滅仁愛、正義的殷紂,沒有聽說他殺掉君主。,技法借鑒,主題閱讀,2.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將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者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餓者吁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郁離子) (1)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向使夫子

16、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參考答案:(1)我看見經過我這里的人多著呢,(可是)沒有人哀憐我。 (2)假使您不是沒有吃飯,難道還能哀憐我嗎?,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生如夏花之絢爛 名句誦讀 1.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戀奴嬌赤壁懷古) 4.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示兒) 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6.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 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素材趣讀 1.“人之相與,俯仰

17、一世”,這本身就是對生命個體有限的社會活動的極限概括。無論誰,不管什么樣的人,其生命的過程之短暫,簡直就像抬頭俯首一樣,瞬間而已。尤其是當我們“欣于所遇,暫得于己”,處于一種“怏然自足”乃至忘我的興奮狀態(tài)中,時間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察覺。等到快樂過后,相對處于一種疲倦懈怠的狀態(tài)時,我們會明顯產生一種余味無窮的感受與情隨事遷、感慨萬千的嘆息。作者能超越當時的游目騁懷之樂,意識到怏然自足中孕育的悵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說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理性思索。,技法借鑒,主題閱讀,2.2017年5月2日凌晨,福建省寧德市發(fā)生一起民房火災,寧德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指揮中心立即調派柘榮大隊柳城

18、中隊2部水罐車、1部搶險救援車、15名官兵趕赴火場撲救。姚為君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23歲的消防戰(zhàn)士姚為君在進入火場搜救被困人員時,不幸被突然坍塌的墻體埋壓犧牲。當火災發(fā)生時,這位“90后”消防戰(zhàn)士明知危險,卻義無反顧沖入火場。從來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義無反顧沖入火海救人的姚為君值得被全社會贊頌。,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美文品讀 生命的暗示 歐陽斌 清涼的秋雨送走了一個燥熱的苦夏,燥熱的心總算靜默下來了。在這秋蟲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驟然從昏睡中驚醒。遠方的鐘樓上,響起了悠長的鐘聲。又一列火車隆隆馳過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嗎? 我在想,秋蟲因何要晝夜而鳴

19、?是因為它強烈的生命意識嗎?是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而必然高密度地顯示自己的存在嗎?是因為它生命的全部價值,都隱含在這微弱卻令人感泣的生命絕響里嗎?那么人呢?僅僅因為生命比秋蟲千百倍的綿長,就可以以生理需求為由,將千百個最美麗最令人激動的黎明慷慨地遺棄嗎? 這是一個荒誕的聯(lián)想。,技法借鑒,主題閱讀,唯有鐘聲,以其絕對接近精確的殊榮,當之無愧地充當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復始的切切呼喚里,有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間,生命就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喪失了。 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技法借鑒,主題閱讀,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當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齷齪

20、、卑鄙、虛偽一面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它展示出光明、純潔、崇高、真誠一面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在這樣兩極之間交錯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個區(qū)段里,似乎總是喜劇與悲劇同生,苦難與幸福共存。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當物欲、情欲、貪欲在螻蟻般的人群中橫行肆虐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偉大的結晶,當它在強暴、苦難、災害中顯示出犧牲的悲壯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由此我們也就沒有理由產生絕對的崇拜和蔑視,再偉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間,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偉大的片刻。,技法借鑒,主題閱讀,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沒有一個

21、人來到世上就夢寐求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在心靈中會無限地增值。畢竟,生命只屬于這一個人,而且僅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生命卻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當然,在極少數(shù)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茍且偷生已嚴重地褻瀆了神圣的生命。那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以死明志。這樣,死亡就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就會因死亡而延續(xù),因毀滅而永生。,技法借鑒,主題閱讀,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卻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歷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顯示出它本來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們的生命價值何在?有的人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卻留下一個默默無聞的死;有的人有一個默默無聞的生,卻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死。有的人顯赫一時,卻只能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有的人潦倒終生,卻成為歷史燦爛星空的泰斗。這一切絕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生命價值的客觀性和歷史性,使不絕于耳的喧囂顯得極其微不足道。,技法借鑒,主題閱讀,一時一事的得失,似乎永遠困擾著我們,永遠是生命的煩惱之泉。倘若能真正將其置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于: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做何種轉化。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