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和浮力培優(yōu)題_第1頁
壓強和浮力培優(yōu)題_第2頁
壓強和浮力培優(yōu)題_第3頁
壓強和浮力培優(yōu)題_第4頁
壓強和浮力培優(yōu)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底面積是300cm2圓柱形水槽內(nèi)盛有適量的水,把質(zhì)量是1Kg高12cm、橫截面積是100cm2的柱形物塊按如圖所示懸掛后浸入水中4cm處,已知測力計的稱量范圍為010N,在刻度盤上從0N到10N之間的長度為20cm。求:(1)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2)向水槽中再注入多少千克的水,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N(3)第二問中將2N改成0N,又該怎么計算?2、某金屬圓柱體如圖所示,用細線吊在測力計下,將其緩慢浸入水中并保持柱體豎直,當水面到達A橫線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N,當水面到達B橫線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12N,已知A、B間距LAB=3cm,求柱體底面積。ABA3如圖所示,一體積為500cm3的鋁塊,用

2、線系著放入裝有某種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中,容器中的液體深度由20 cm上升到21cm,這時細線對鋁塊的拉力為95 N,求:鋁塊受到的重力;鋁塊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液體的密度;剪斷細線,鋁塊沉底靜止后,容器對水平支持面的壓強。(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計)4、如圖所示,一個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2102 m2,內(nèi)裝一定量的水,將一個實心合金塊A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并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15 N,水面上升了2.5 102 m,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2 103 Pa。根據(jù)上述條件可以求出以下物理量: (1)合金塊A的體積VA (2)合金塊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A (3)合金塊A的重力GA (4

3、)合金塊A的密度 (5)放入合金塊A后,水對容器底增大的壓強P水 (6)放入合金塊A前,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P水 (7)容器中水的質(zhì)量m水 (8)當合金塊A浸沒在水中時,容器中水的深度h 在這八個物理量中,請你任意求出其中五個物理量的值液面變化一招靈【矛盾】題1如圖a所示,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用細線系于圓柱形容器底部,容器底面積為200cm2.現(xiàn)向容器內(nèi)倒水,當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為200cm3時,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2N,如果將細線剪斷,當木塊靜止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較剪斷前變化了多少?(g取10N/kg)分析初態(tài):V排=1000cm3-200cm3=800cm3 G=F浮-F=8N

4、-2N=6N終態(tài): F浮=G=6N V排=600cm3那么:V=V排-V排=200cm3 圖a 圖b h=V/S器=1cm p=1000Pa題2如圖a所示,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密度為0.8103kg/m3)用細線系住放于一個底面積為120cm2的盛水柱形容器中,細線剛好繃直且拉力為0,若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N,打開閥門K,當水面下降幾厘米細線剛好被拉斷? (g取10N/kg)分析初態(tài):F浮=G=8N V排=800cm3終態(tài):F浮=G-F=5N V排=500cm3那么:V=V排-V排=300cm3 K K 此時:h=V/S物=3cm,而不是h=V/S器=2.5cm了. 圖a 圖b

5、 【統(tǒng)一】從表面看起來, V同是V排之差, h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求法呢?學(xué)生很難理解,解這類題的出錯率自然就很高.其實,這兩題中的V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題1中由于水的體積不變, V排之差V就是整個容器在兩種狀態(tài)下變化的體積,而題2中由于水的體積減少了, V排之差V并不是整個容器在兩種狀態(tài)下變化的體積.顯然,只有V是整個容器內(nèi)的體積之差時, 才有h=V/S器.題2中,對于整個容器來說, V=V排 +V水=(V排 -V排)+( S器-S物)h h=V/S器=2.5cm+1/6h h=3cm在本題中,用這樣的方法顯得較為繁瑣,但這樣的一個演算過程可以幫助澄清概念,化解矛盾,對這類問題的認識獲得質(zhì)的飛躍,而

6、一旦學(xué)會了從整體上把握這類問題的這一招,即使是遇到較為復(fù)雜的問題也能得心應(yīng)手了【應(yīng)用】題3(2002.無錫)有一質(zhì)量為0.8千克的正方體物塊,掛在細線的下端,在物塊的下方放一裝有5千克水的圓柱形容器,當物塊部分浸入水里時,容器中的水面上升1厘米,此時正方體物塊的一半體積露出水面,如圖a所示.已知容器的橫截面積是物塊橫截面積的5倍, g取10N/kg.求:(1) 容器內(nèi)水的體積.(2) 細線對物塊的拉力.(3) 再向容器內(nèi)緩慢倒入2千克水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將增大多少?分析(1) 略(2) 1/2L3=5L2*1cm L=10cm S物=100cm2 S器=500cm2 F=G-F浮=3N(3)

7、 容易判斷出加水后物塊將處于漂浮狀態(tài)初態(tài): V排=500cm3終態(tài): F浮 =G=8N V排=800cm3那么對于整個容器來說:V=V排 +V水=(V排-V排)+m水/水 =300cm3+2000cm3=2300cm3 h=V/S器=4.6cm 圖a 圖b p=460Pa題4(2002.天津市)如圖a所示,底面積為Sb圓柱形容器內(nèi)盛有適量的水,另一個底面積為Sa圓柱體A有部分體積浸在水中,當圓柱體A相對于容器下降高度為h時,(水沒有溢出,圓柱體A也未全部沒入水中),求圓柱體A所受浮力的增加量為多少?分析初態(tài):V排=Sah1終態(tài):V排=Sa(h1+h+h)那么對于整個容器來說:V=V排-V排=S

8、a(h+h) h=V/S器=Sa(h+h)/Sbh=Sah/(Sb-Sa) 圖a 圖bF浮=水gSbSah/(Sb-Sa)題5(北京海淀區(qū))如圖a所示,底面積為400厘米2的圓柱形水槽內(nèi)盛有適量的水,把質(zhì)量為1千克、高為12厘米、橫截面積為100厘米2的柱形物塊,用彈簧測力計懸掛后讓其浸入水中的深度為2厘米.彈簧測力計的稱量范圍為010牛,在刻度盤上從0牛到10牛之間的長度為10厘米. (g取10N/kg)求:(1) 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 向水槽內(nèi)至少注入多少千克水,才能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恰好為零?(柱形水槽容積足夠大,以確保水不溢出)分析(1)略(3) 容易算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零時物

9、塊浸入水中的長度為10cm, 初態(tài): V排=200cm3 終態(tài): V排=1000cm3那么對于整個容器來說:h=8cm+8cm=16cm,V= S器h=6400cm3由V=V排 +V水得到:V=V-V排=5600cm3m水=5.6kg 圖a 圖b一、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例1:木塊浸沒在水中,細線對木塊的拉力是2N,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后,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塊上加上1N向下的壓力時,木塊有20cm3的體積露出水面。求:木塊的密度?(g=10N/kg)。 分析與解:(1)研究對象:浸沒在水中的木塊。(2)受力分析:(a)細線拉著木塊時:水對木塊向上的浮力F浮;木塊向下的重力G木;細線

10、對木塊向下的拉力F拉。(b)剪斷細線時(木塊浮在水面);水對木塊向上的浮力F?。荒緣K向下的重力G木;(c)露出水面部分切去時:水對木塊向上的浮力F浮;木塊向下的重力G木;1N對木塊向下的壓力F壓。(3)列平衡方程式:(a)(b)(a)都靜止,處于平衡)對于(a),F(xiàn)浮=G木+F拉; 即p水gV木=p木gV木+2N對于(b),F(xiàn)浮=G木;即p水gV排=p木gV木對于(c),F(xiàn)浮=G木+F壓;即p水g(V排 -2010-6m3)=p水gV排+1N;代入已知量解式得:p木=0.6103kg/m3。 二、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例2:如圖2所示,圓柱體高2m,底面積200cm2,密度為2.5103

11、kg/m3,用動滑輪將它從水中勻速拉起,繩的最大拉力為400N,提升速度為0.2m/s,g=10N/kg,求經(jīng)過多長時間,繩將被拉斷? 分析與解: (1)研究對象:圓柱體。 (2)受力分析:(當繩受力F=400N時),水對它向上的浮力F?。粓A柱體向下的重力G物;動滑輪下端的繩子對圓柱體向上的拉力F拉(F拉=2F)。 (3)列平方程式:勻速拉起(平衡)剛拉斷瞬間。F拉+F浮=G物,即:2F+p水gV排=P物shg。代入已知量解得:V排=0.02m3,這時圓柱體露出水面的高度:h=V排/s=1m,經(jīng)過時間t=時繩子將被拉斷。三、物體是運動的,但不一定是勻速,某一時刻是靜止的例3:在一粗細均勻的蠟燭

12、長L=20 cm(p蠟=0.9103kg/m3)在蠟燭底端插入一個鐵釘,使蠟燭能直立浮于水中,上端露出水面L1=1 cm?,F(xiàn)將蠟燭點燃,問蠟燭燃燒到還剩下多長時,燭火將被水淹滅?(假定蠟燭燃燒時,蠟油全部燒掉而不流下來,鐵釘?shù)捏w積不計)。分析與解:(1)研究對象:蠟燭和鐵釘(當作一個整體)(2)受力分析:(a)蠟燭開始燃燒時;蠟燭向下的重力G1;鐵釘向下的重力G;蠟燭向上的浮力F1。(b)蠟燭熄滅時(蠟燭在水下的長為h),剩下的蠟燭向下的重力G2;鐵釘向下的重力G;剩下的蠟燭向上的浮力F2。 (3)列平衡方程式:(a)(b)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 對于(a):F1=G1+G即p水g(L-L1)s=p

13、蠟Lsg+G對于(b):F2=G2+G即p水ghs=p蠟hsg+G代入已知量解式得:h=0.1m。設(shè)燭的截面積為S,釘?shù)闹亓繛镚釘,則燭的重量:G燭=0.9*20*S,跟據(jù)浮力公式G燭+G釘=G排水則有0.9*20*s+G釘=1*19*S=G釘=S蠟燭熄滅時設(shè)燭長為L有:L*0.9*S+G釘=L*1*S,代入G釘=SL=10cm352007年12月26日,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號”古沉船被打撈船用起重機成功吊起。起吊前,先用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箱子將古船密封在內(nèi),稱之為沉箱。該沉箱長36m、寬15m、高5m,沉箱被吊離水面后,由水平地面上16個氣囊墊著,此時,包裹著古船的沉箱已完全脫離起重機

14、鋼繩的作用,它的總質(zhì)量為3500t(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00103kgm3,g取10Nkg)。 (1)沉箱浸沒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2)設(shè)20m深的海水產(chǎn)生的壓強p1與沉箱對氣囊的壓強p2之比為6:7,則16個氣囊與沉箱的接觸面積為多大?(蕪湖)18圖7是某水上打撈船起吊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簡圖。某次打撈作業(yè)中,該船將沉沒于水下深處的一只密封貨箱打撈出水面,已知該貨箱體積為5 0 m3,質(zhì)量是200t。 (1)貨箱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5103N) (2)貨箱完全出水后,又被勻速吊起1 m,已知此時鋼纜拉力F為1105 N,則在此過程 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起吊裝置的滑輪組機械效率

15、是多少? (3)若貨箱從剛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過程中是被勻速提升的,請分析在此過程中,貨箱所受浮力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變化情況。(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g取10Nkg,不考慮風(fēng)浪、水流等的影響。)2、(2011威海)圖是某車站廁所的自動沖水裝置,圓柱體浮筒A的底面積為400cm2,高為0.2m,蓋片B的面積為60cm2(蓋片B的質(zhì)量,厚度不計)連接AB是長為0.3m,體積和質(zhì)量都不計的硬桿當流進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蓋片B被撇開,水通過排水管流出沖洗廁所(已知水的密度為1103kg/m3,g=10N/kg)請解答下列問題:(1)當水箱的水剛好浸沒浮筒A時,水對蓋片B的壓力是多少?

16、(2)浮筒A的重力是多少?(3)水箱中水多深時蓋片B又自動關(guān)上? 解:(1)Pgh=1103kg/m310N/kg0.5m=5000PaFPs=5000Pa6010-4m2=30N(2)F全浮水V全排g=1103kg/m3(40010-4m20.2m)10N/kg=80NGAF全浮F80N30N50N(3)設(shè)圓柱體浮筒A浸在水中的深度為h1時,蓋片B又自動關(guān)上則F浮GA即水V排g=GA1103kg/m3(40010-4m2h1)10N/kg=50Nh1=0.125m水箱中水的深度h2=0.125m+0.3m=0.425m3、(2011沈陽)某物理小組決定測量一塊鵝卵石的密度,但是手邊的測量工具只有量筒他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先把鵝卵石浸沒在水杯內(nèi)的水中,向礦泉水瓶中逐漸加水,當加入225ml的水時,瓶子在如圖7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時瓶子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慮鵝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質(zhì)量,g取10N/kg,求:(1)鵝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鵝卵石的密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