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講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必考加試),考點一荒漠化的含義及形成原因(必考) 考點梳理 1.荒漠化的含義(b),由于氣候變化和 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當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資源的生產能力下降。,人類活動,土地退化,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c),(1)自然因素 氣候干旱,大風頻繁,日照時間長,蒸發(fā)量超過降水量,引起 。 降水稀少,強度比較大,為土地表層風化提供了有利條件,植被覆蓋率低,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2)人為因素: 、亂砍濫伐、盲目開墾等不合理的生產活動。,風蝕,過度放牧,考點突破 1.荒漠化的含義與類型,2.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的成因,我國
2、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著荒漠化的潛在威脅;氣候異常使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這一過程的發(fā)展,并且常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條件 干旱的氣候(基本條件),疏松的沙質沉積物(物質基礎),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動力因素) 接近亞洲高壓中心,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節(jié),從而為風沙活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氣候異常(重要影響因素):持續(xù)干旱會加速荒漠化進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思考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嗎?,提示荒漠是一種現象和景觀,而荒漠化是一個過程。
3、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并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為這一過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人類活動則大大加速了這一過程的發(fā)展。所以荒漠化的成因要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事實上,在荒漠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下圖所示區(qū)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1)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qū)冬春季風沙活
4、動的沙源。 (2)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簡述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 解析第(1)題,讀圖文材料可知,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qū)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有三個:一是來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來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灘;三是來自錯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灘。第(2)題,圖示區(qū)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風力強勁的西風,故易起沙。第(3)題,可從對鐵路基礎設施和列車運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強勁的風沙活動會掩埋鐵路、吹翻列車,破壞鐵路沿線的基礎設施。,答案 (1)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
5、;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區(qū)水深較淺)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 (2)冬春季氣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 (3)(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填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機車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磨損;影響運行列車安全。,考點專練,荒漠化是在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產生和發(fā)展的,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被稱作“地球的癌癥”。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積較大、危害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據此完成13題。,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
6、質災害頻次增多,土壤鹽漬化加劇 B.森林破壞,水土流失加劇 C.土地生產能力下降,植被荒蕪 D.臭氧層破壞,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2.我國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華北地區(qū) B.西北、西南地區(qū) C.華南、西南地區(qū) D.東北、東南地區(qū),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徑是(),A.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B.恢復荒漠化區(qū)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 C.增加地表濕度,消除地表沙質物質 D.改善荒漠化區(qū)小氣候,降低風速,解析荒漠化是在自然、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氣候較干旱的西北、華北地區(qū)及較濕潤的南方低山丘陵區(qū),由于荒漠化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土地生產能力
7、下降,其防治措施可針對其危害分析。 答案1.C2.A3.B,下圖為非洲大陸荒漠化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4.非洲荒漠化嚴重區(qū)主要出現在(),A.熱帶雨林帶 B.熱帶草原帶 C.熱帶荒漠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有(),人口增長荒漠化面積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過度砍伐大約6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砍伐過度放牧大約2.4億公頃的草場遭到破壞過度開墾耕地面積擴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B. C. D.,解析第4題,注意閱讀圖例,聯系非洲氣候的分布可知,熱帶草原氣候區(qū)是非洲荒漠化嚴重的地區(qū)。第5題,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積越大,二者呈正相關;過度放牧是荒
8、漠化擴大的首要因素;從柱狀圖可以看出,大約2.4億公頃的草場遭到破壞。 答案4.B5.A,6.西北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A.位于非季風區(qū),基本不受季風的影響 B.溫帶大陸性氣候,東西有顯著差異 C.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解析西北地區(qū)是指位于非季風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本區(qū)受夏季風的影響較小,但冬春季節(jié)的冬季風日數很多,A錯;由于受夏季風影響程度的不同,本區(qū)自東向西隨著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遞減,干旱程度增強,東西氣候有顯著差異,B對;本區(qū)屬溫帶大陸性氣候,C錯;賀蘭山以東的內蒙古高原東部,年降
9、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屬半干旱的草原地帶,D錯。,答案B,7.關于自然條件對荒漠化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發(fā)展 B.巖石裸露有利于風沙活動 C.氣候因素決定荒漠化的發(fā)展 D.大風天多且集中為風沙活動提供了條件,解析多雨年植被發(fā)育好,地表較緊實,不利于荒漠化的發(fā)展,A錯;地表沉積沙質物才有利于風沙活動,B錯;氣候干旱多風只為荒漠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但人類活動才是荒漠化的決定性因素,C錯;荒漠化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干旱多風和地表有沙質沉積物,多雨年抑制風沙活動,持續(xù)干旱促進土地荒漠化的發(fā)展。 答案D,考點二荒漠化產生的危害及綜合治理措施(必考加試) 考點梳理 荒漠化產生的危害
10、及綜合治理措施(b加試) 1.荒漠化的危害,(1)經濟危害:許多村莊、交通線、水庫等受到風沙的威脅,經濟損失巨大。 (2)生態(tài)危害:表土裸露,為 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產危害:土地退化、沙化,導致了 和地表形態(tài)的破壞。使生物的生產力持續(xù)下降,糧食和牧草減產,引發(fā)饑荒。,沙塵暴,植被,2.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針:“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2)防治措施: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tài)防護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 (3)防治工程:“ ”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4)防治目的:實現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預防,生態(tài)移民,三北,考點突破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
11、水資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3.調節(jié)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4.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qū)的能源問題,5.控制人口增長,分析某地荒漠化(區(qū)域生態(tài)問題)的危害與治理 1.分析區(qū)域生態(tài)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方法,2.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生態(tài)問題及防治措施,思考我國西北地區(qū)人們利用麥秸、稻草、蘆葦等材料扎設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削減風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例1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綠洲區(qū)過量開采地下水會使交錯帶生態(tài)環(huán)境退化,形成“生態(tài)裂谷”。下圖為“生態(tài)裂谷”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1)(2
12、)題。,(1)“生態(tài)裂谷”形成過程中,附近的交錯帶() A.自然植被改善 B.風力侵蝕減弱 C.地下水流向綠洲區(qū) D.流動沙丘轉為固定沙丘 (2)“生態(tài)裂谷”出現后,為了綠洲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 A.在荒漠區(qū)植樹造林 B.在交錯帶發(fā)展灌溉農業(yè) C.在綠洲區(qū)禁止開采地下水 D.在流域內合理分配水資源,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生態(tài)裂谷”形成在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可以判斷外力以風力為主。根據圖例判斷綠洲區(qū)分布位置,推斷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第(2)題,地下水是綠洲區(qū)的主要水源,“生態(tài)裂谷”出現后,為了綠洲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在流域內合理分配水資源,在綠洲區(qū)禁止開采地下水不現實。 答案(
13、1)C(2)D,例2(加試題)圖1是南方某區(qū)域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圖2是圖1中甲處的氣候資料。據道光、咸豐年間的縣志記載,圖1中甲處當時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楫暢行;然而現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卻是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光山禿嶺,一片“紅色荒漠”景觀。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材料,分析圖1甲處形成“紅色荒漠”景觀的原因。 (2)圖1甲處形成的“紅色荒漠”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的基礎上,我們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圖示區(qū)域日漸擴大的“紅色荒漠化”。,解析第(1)題,“紅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紅壤水土流失的結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來
14、分析。自然原因從地形(坡度大)、氣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侵蝕切割)等方面分析;人為原因從破壞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題,分析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主要考慮對當地的農業(yè)、交通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對河流,下游地區(qū)洪澇、航運的影響。第(3)題,圖示區(qū)域的資源主要有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等,在開發(fā)利用這里的資源時,要保護本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植被覆蓋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紅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紅壤水土流失的結果。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大;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眾多,流水侵蝕切割作用強烈。人為原因:開
15、發(fā)歷史悠久,人多地少,毀林開荒;能源短缺,亂砍濫伐。,(2)低山丘陵地區(qū),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層變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糧食減產;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影響交通等;山麓地帶水沖沙壓,旱澇嚴重;平原地區(qū),水土流失會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調洪能力降低,加劇旱澇災害;影響航運。 (3)發(fā)展立體農業(yè);搞好優(yōu)勢資源的系列開發(fā);建設水電站,開發(fā)利用本區(qū)豐富的水能資源;切實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如大力推廣生活用煤,進行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蓋率。,考點專練,下表為我國某區(qū)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類型的面積。下圖示意該區(qū)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類型面積變化率,正值
16、表示增長,負值表示減少。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已呈退化趨勢。據此完成12題。,1.改善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首先應(),A.治理鹽堿地 B.退耕還草 C.保護沼澤地 D.植樹造林,2.該區(qū)域可能位于(),A.云貴高原東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黃土高原中部 D.內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題,本題考查荒漠化防治及讀表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該地沙地、草地面積比例較大,應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由上圖可知,19992007年,該地毀草開荒,導致沙化面積增大,故改善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首先應退耕還草,B項正確。第2題,本題考查區(qū)域環(huán)境特征。云貴高原東部、黃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位于濕潤、半濕潤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內蒙古西部位
17、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荒漠化嚴重,故D項正確。 答案1.B2.D,3.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A.地質災害頻次增多 B.地下石油資源銳減 C.土地生產能力下降 D.地質構造發(fā)生變化,解析荒漠化的實質就是土地退化,是由于使用土地不當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土地生產能力下降。 答案C,下圖為我國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圖。讀圖回答45題。,4.我國下列地區(qū)與其主要的荒漠化現象對應正確的是(),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黃土高原鹽漬化 C.云貴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紅漠化,5.我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防治風蝕荒漠化 B.防治水蝕荒漠化 C.防治凍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鹽漬化,解析第4題,石漠化主要發(fā)生在云貴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主要是水蝕荒漠化,江南丘陵地區(qū)紅壤廣布,由于亂砍濫伐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表層熟化土層流失后,底層缺乏有機質,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長,形成荒漠化(也稱“紅漠化”)。第5題,“三北”防護林建設,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區(qū)的荒漠化,該地區(qū)荒漠化主要是風蝕作用形成的。 答案4.D5.A,6.(加試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一般而言,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葉片總面積越大,生長速度和蒸騰量越大。下圖所示區(qū)域50多年來,年年植樹,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蓋率不到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體育學院《生物工程專業(yè)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2025年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3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免燒磚銷售合同范本
- 租轉合同范本
- 江門2024年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輔導員招投標專員招聘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Module 4 More Things to Learn(教學設計)-2023-2024牛津上海版(試用本)英語二年級下冊
- 5 活動一 尋找時間足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北京版
- 《地球的運動:5 影長的四季變化》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
- 杭州浙江杭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桐廬分局招聘編外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1
- 全國新世紀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 《信息的安全與保護》教學設計
- (正式版)JBT 14787-2024 可同步限矩型液力耦合器
- 流行音樂(中國)
- 合規(guī)管理體系實務培訓測試題附有答案
- 常見癥狀-黃疸課件
- 節(jié)后復工安全培訓的事故案例分析與教訓
- 五子棋基礎入門課件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yè)課程的
- 涉密人員專題培訓課件
- 浙江游戲產業(yè)園可行性方案
- 提升辦公室工作效能的經驗交流發(fā)言模板
- 胃癌影像診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