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ppt 120頁).ppt_第1頁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ppt 120頁).ppt_第2頁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ppt 120頁).ppt_第3頁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ppt 120頁).ppt_第4頁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ppt 120頁).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2760-2011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解讀 鄒志飛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實驗室020-38290933 ,食品添加劑的概念,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安全法) 食品添加劑(food additive):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營養(yǎng)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GB 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營養(yǎng)強化劑:為增強營養(yǎng)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屬

2、于天然營養(yǎng)素范圍的物質。營養(yǎng)強化劑只是食品添加劑中的特殊一類。,香料(Perfume;Fragrance):指能被嗅覺嗅出香氣或被味覺嘗出香味的物質。香料是配制香精的原料,我國將食用香料分為三類,即天然香料、合成香料二類。 香精(Flavouring Substance ):也稱為調和香料。它是以香料為原料,經過調香,加入適當?shù)南♂寗┡涑傻亩喑煞值幕旌象w。香精通常由主香劑、合香劑、矯香劑和定香劑四種香料組成。食用香精是參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香料精心調配而成的具有天然風味的各種香型的香精。 香基 :也稱為基香劑或主香劑,它是香精主體香的基礎,是香精配方的主體,用量最大。只作為香精的香氣主要組分

3、。,香料、香精、香基,GB 2760 的歷史沿革,GB2760修訂概況,2010年7月9月 衛(wèi)生部網(wǎng)站公開征求意見,收到來自130個政府監(jiān)管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企業(yè)及個人的600多條意見; 2010年9月11月 意見匯總、修改文本,完成送審稿 2010年9月-10月初對征集的意見進行匯總; 2010年10月22-25日 對意見初篩,對建議提出采納、不采納、進行研討等初步處理意見; 2010年11月18日 召開工作組GB2760意見處理會,對重要問題進行研討。,GB 2760 修訂概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規(guī)范了標準名稱,將標準名稱由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修改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4、使用標準。 參考了CAC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 (Rev. 6-2009)),確定了標準的框架格式,標準框架基本沒有變化。 將2007年2010年衛(wèi)生部公告批準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定與GB2760-2007進行整合修訂; 將2007年2010年衛(wèi)生部批準的食品添加劑規(guī)定納入該標準。 根據(jù)風險評估的原則和國內外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的實際情況,對部分食品添加劑規(guī)定和食品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調整。 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進行了修訂。,食品加工助劑修訂概況,中國CDC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組織我國食品添加劑和食品行業(yè)協(xié)會及相關專家組成制修訂工作組。 收集了CAC、澳大利亞、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地區(qū)食品加工助劑的

5、使用原則和規(guī)定,完成比較研究。 對我國飲料、釀酒、焙烤、調味品、堅果炒貨、豆制品、糧食、發(fā)酵、罐頭、制糖和食品添加劑等11個行業(yè)及相關企業(yè)開展了4次食品加工助劑使用調查。收集到列入CB2760中加工助劑名單近100種物質和未列入名單但作為加工助劑使用的近120種新物質的近500條規(guī)定。 確定加工助劑修訂原則。根據(jù)不同物質的安全性和國內外使用情況采取了不同處理方式。提出了食品加工助劑使用原則和規(guī)定的建議。 2010年7月2010年9月6日征求意見,共收到來自近100個政府監(jiān)督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食品添加劑應用單位和個人共239條意見。采納和部分采納意見共160條,不采納79條。修改完善標準文本,提出

6、標準送審稿。,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制定,2009 年10月21日,上海香料研究所收衛(wèi)監(jiān)督食便函2009375號文,制定食用香料香精應用指南編制計劃。收集匯總的意見。召開以在滬單位為主的9家單位起草工作組會議,還將標準討論稿郵發(fā)給另外11家起草單位。上海香料研究所執(zhí)筆起草了標準草案初稿, 2009年12月9日,標準草案初稿送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香料香精分技術委員會年會討論,修改形成標準草案,2009年12月25日上報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2010年6月18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組織在上海召開標準制定會議,標準名稱改為食品香料、香精使用原則,放入GB

7、2760附錄B香料名單前。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衛(wèi)生部公開征求意見。 2010年7月5日9月6日公開征求意見,共收集到70條意見,對標準文本進行了修改完善,提出標準送審稿。,GB2760-2007 內容修訂,前言,前言 概述了主要變化 1.修改了標準名稱; 2.增加了2007 年至2010 年第4 號衛(wèi)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劑規(guī)定; 3.調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 4.刪除了表A.2 食品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及使用量; 5.調整了部分食品分類系統(tǒng),并按照調整后的食品類別對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定進行了調整; 6.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則,調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類; 7.增加了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的

8、使用原則,調整了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名單。,刪除了GB2760-2007的“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附錄B的食品用香料的修訂,將“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食品用香料名單”修改為“附錄B食品用香料使用規(guī)定” 增加了 “B.1 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 增加了“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 根據(jù)澳大利亞等國規(guī)定,結合我國實際有選擇性地規(guī)定的。例如,既然叫純乳,當然不得加乳香香精,若加了乳香香精,那么該乳就不是純乳,應稱為加香乳。 2008年9月9日,衛(wèi)生部公告2008年第21號公布了嬰幼兒配方食品和谷類食品中香料使用規(guī)定。 衛(wèi)生部發(fā)布 2009年第15號衛(wèi)生部關于大米等糧食生產者不得在生

9、產加工過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的公告。,將原GB2760-2007的“表B.1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單”修改為“表B.2 ” 將原GB2760-2007的“表B.2 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天然等同香料名單 ”和“表B.3 允許使用的食品用人造香料名單 ”合并為“表B.3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單”。將天然等同香料并入合成香料中,并重新調整了編碼。,附錄C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增加了“C.1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的使用原則” 將表C.1拆分為表C.1和表C.2 對加工助劑名單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 GB2760-2011中新增食品加工助劑37 個 主要功能為食品及食品容器具消毒和殺菌、機械潤滑和清洗、發(fā)酵用

10、營養(yǎng)物質等列入食品相關產品的物質。如過氧化氫和二氧化氯轉入食品用消毒劑原料(成份)名單(2009版)(衛(wèi)辦監(jiān)督發(fā)201017號),刪除GB 2760-2007中食品加工助劑34個 5.6-芐基腺嘌呤,6.1-丙醇,11.次氯酸鈉,12.單乙醇胺,15.二氯異腈氰尿酸鈉,18.二氧化氯,19.凡士林,24.硅酸鈣鋁,26.過氧化氫,27.過氧乙酸,29.琥珀酸酐,33.己二酸,34.己二酸酐,35.己烷,37.甲醛,38.焦磷酸四鉀,44.磷酸銨,56.4-氯苯氧乙酸鈉,60.氯化磷酸三鈉,61.尿素,68.三硅酸鎂,69.三乙醇胺,7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71.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又名新潔爾

11、滅),72.十二烷基磺酸鈉,83.鐵粉,85.五碳雙縮醛,87.硝酸,88.亞硫酸銨,92.氧化鐵,98.銀,99.油酸,102.脂肪醇酰胺,103.脂肪醚硫酸鈉,附錄C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表C.1 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殘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劑名單(不含酶制劑):共37種, 沿用GB2760-2007的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28種; 新增9種:4丙烷、5單,雙甘油脂肪酸酯、7二氧化硅、11磷脂、12硫酸鈣、18檸檬酸、23乳酸、24硅酸鎂、36乙酸。,附錄C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表C.2 需要規(guī)定功能和使用范圍的加工助劑名單(不含酶制劑): 沿用GB2760-2007的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

12、42種( 5 D-甘露糖醇、6阿拉伯膠、8巴西棕櫚蠟、12丁烷、13蜂蠟、21酒石酸氫鉀、22聚苯乙烯、24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26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 酯(吐溫 20),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棕櫚酸酯(吐溫 40), 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 60), 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油酸酯(吐溫 80)、27聚氧丙烯甘油醚、28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29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3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31卡拉膠、35磷酸二氫銨、36磷酸氫二銨、42硫磺、45硫酸銅、48氯化鎂、49明膠、51蘋果酸、53乳化硅油、59辛,癸酸甘油酯、6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鈉、61異丙醇、66月桂酸

13、、68蔗糖脂肪酸酯、70正己烷)。,增加的28種。 即:5 D-甘露糖醇、6阿拉伯膠、8巴西棕櫚蠟、12丁烷、13蜂蠟、21酒石酸氫鉀、22聚苯乙烯、24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26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 酯(吐溫 20),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棕櫚酸 酯(吐溫 40), 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硬脂酸 酯(吐溫 60), 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單油酸酯(吐溫 80)、27聚氧丙烯甘油醚、28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29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3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31卡拉膠、35磷酸二氫銨、36磷酸氫二銨、42硫磺、45硫酸銅、48氯化鎂、49明膠、51蘋果酸、53乳化硅油、59辛,癸酸甘油

14、酯、6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鈉、61異丙醇、66月桂酸、68蔗糖脂肪酸酯、70正己烷,表C.3 食品用酶制劑及其來源名單,將GB2760-2007的“表C.2 食品用酶制劑及其來源名單”修改為“表C.3 ” 食品加工用酶由原來的45中增加和調整為52種。 表格與GB2760-2007的模式完全一樣。,附錄D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及其配料名單,刪除了“規(guī)范性附錄” 表格與GB2760-2007的模式完全一樣。 列入品種與GB2760-2007完全一樣,附錄E 食品添加劑功能類別,刪除“資料性附錄” 內容與GB2760-2007的完全相同,附錄F 食品分類系統(tǒng),刪除“資料性附錄” 內容在GB2760-

15、2007的基礎上做了較多調整 下面詳細介紹食品分類系統(tǒng)修改內容,一、乳及乳制品,與新頒布實施的乳制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一致。 根據(jù)新頒布的乳制品國家標準關于巴氏殺菌乳、滅菌乳中不允許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劑的規(guī)定,對食品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調整,刪除了原純乳中食品添加劑規(guī)定。,四、水果、蔬菜,刪除了“04.02.02.03腌漬的蔬菜”下的四個分類; 將04.04.01.01括號內的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凍豆腐刪除; 在04.04豆類制品下面增加了亞類“04.04.03其他豆制品” 隨著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食品加工的工藝多樣化,堅果與籽類制品的熟制加工工藝不僅限于烘焙和炒制。將“04.05.02.01修改為“

16、熟制堅果與籽類” 將04.05.02.05 修改為“其他加工的堅果與籽類(如腌漬的果仁)”,五、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05.0中出現(xiàn)的“類巧克力及代巧克力”修改為“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 “05.01”修改為“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 05.02糖果的分類調整 各類糖果交叉越來越多,例如許多糖果都有拋光工藝;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除膠基糖果外沒有明顯差別。,六、糧食和糧食制品,將06.02修改為“大米及其制品”; 原來的小麥粉中未能區(qū)分普通小麥粉與專用小麥粉在添加劑使用上的明顯區(qū)別。分為通用小麥粉和專用小麥粉能區(qū)別普通小麥粉和專用粉;自發(fā)粉、餃子粉等仍

17、然屬于小麥粉,而非小麥粉制品。 將06.03.01.01的“自發(fā)粉”改為“通用小麥粉”;將06.03.01.02改為“專用小麥粉(如自發(fā)粉、餃子粉)”。 刪除了06.03.01.03、 06.03.01.04;“將06.04修改為“雜糧粉及其制品”; 增加了“06.03.02.05油炸面制品”和“06.05.02.04粉圓”兩個小類。,十三、特殊膳食用食品,十三、特殊膳食用食品,13 中的“營養(yǎng)”修改為“膳食”; 將13.01修改為“13.01嬰兒配方食品”; 將“13.01.02 中的“較大嬰兒”修改為“較大嬰兒和幼兒”; 將13.01.03的“幼兒配方食品”改為“特殊醫(y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18、; 增加了“13.02.01”和”13.02.02”兩個次亞類; 將13.03”修改為“病人用特殊食品(13.01中涉及品種除外)”; 刪除了“13.0501”和“13.0502”兩個次亞類。 對13.05.01孕產婦(乳母)配方食品目前沒有明確的產品定義和范疇; 孕產婦(乳母)用食品與其他人群用的相同類別的食品(如孕產婦(乳母)用奶粉與普通乳粉)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面沒有差別; 刪除了該食品類別及相應的食品添加劑規(guī)定,孕產婦(乳母)用的食品按照相應的食品類別中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根據(jù)新頒布的乳制品國家標準進行修改。,十四、飲料類,將14.01.02的“自然來源飲用水”修改為“飲

19、用純凈水”; 將14.01.03的“飲用純凈水”改為” 其他飲用水”; 刪除14.01.04和14.01.05兩個次亞類; 將14.02.03的修改為“果蔬汁(肉)飲料(包括發(fā)酵型產品等)”; 將14.07的“乳酸菌飲料”修改為“”。,GB2760-2011解讀,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框架,前言 1.范圍 2.術語和定義 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4.食品分類系統(tǒng) 5.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 6.營養(yǎng)強化劑 7.食品用香料 8.食品用加工助劑 9.膠基糖果基物質及其配料 附錄A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 表A.1 食品添加劑的允許使用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表A.2 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

20、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表A.3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所例外的食品類別名單,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框架,附錄B 食品用香料使用規(guī)定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 表B.2 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單 表B.3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單 附錄C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以下簡稱“加工助劑”)使用規(guī)定 表C.1 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殘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劑名單(不含酶制劑) 表C.2 需要規(guī)定功能和使用范圍的加工助劑名單(不含酶制劑) 表C.3 食品用酶制劑及其來源名單 附錄D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及其配料名單 表D.1 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物質名單 附錄E 食品

21、添加劑功能類別 附錄F 食品分類系統(tǒng),GB 27602011是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基礎標準; 規(guī)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食品產品標準中有關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應直接引用本標準或與本標準的規(guī)定協(xié)調一致,不需另行規(guī)定; 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者必須遵照標準的規(guī)定(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餐飲食品、復合食品添加劑生產)。,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GB2760-2011引用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食品添加劑包括酸度調節(jié)劑、膨松劑、著色劑、乳化劑、甜味劑

22、、防腐劑、消泡劑等20余類 每種添加劑在食品中常有一種或多種作用; 還強調了營養(yǎng)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也屬于食品添加劑的管理范疇。,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21 食品添加劑 。 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營養(yǎng)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22 最大使用量 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所允許的最大添加量。,最大使用量一般是根據(jù)食品生產加工工藝的要求,經過風險評估,在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 食品中允許所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最大添加量; 超

23、過此量就違反了使用標準規(guī)定,屬于違法行為; 食品添加劑的實際加入量應該小于或者等于最大使用量。,某些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而發(fā)揮功能作用的往往是其分解產物,對這類食品添加劑制定最大使用量,不能有效地評估其功能和安全性,因此,對這類食品添加劑就規(guī)定了在最終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劑或其分解產物允許的殘留水平。 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等沒有規(guī)定其最大使用量,而是規(guī)定了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 極少數(shù)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防腐劑不但規(guī)定了最大使用量,而且規(guī)定了殘留量,食品企業(yè)在食品生產加工中應當通過對生產工藝、設備的控制,保證添加到食品中的此類添加劑最終殘留量或其分解產物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

24、。,23 最大殘留量 食品添加劑或其分解產物在最終食品中的允許殘留水平。,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對食品本身并不起功能作用,而只是由于工藝過程的需要,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各種物質,能夠保證食品加工的順利進行,如脫模劑、酶制劑等。,24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 保證食品加工能順利進行的各種物質,與食品本身無關。如助濾、澄清、吸附、潤滑、脫模、脫色、脫皮、提取溶劑、發(fā)酵用營養(yǎng)物質等。,25 國際編碼(INS) 食品添加劑的國際編碼系統(tǒng),用于代替復雜的化學結構名稱表述。,INS是CAC的食品添加劑法典通用標準(GSFA)所采用的編碼系統(tǒng),每種添加劑都有其唯一的INS編號

25、。1989年7月,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第18次會議通過。 使用INS的目的是通過統(tǒng)一的國際編碼系統(tǒng),便于在食物配料表中明確標識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從而代替冗長的特定名稱和復雜的化學結構名稱標注。 INS是由原國際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法典委員會(CCFAC)制定的,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和更新。 INS識別碼通常包括3或4位數(shù)字,INS號已有編號是從100號至1521號。,在編碼后分別加羅馬字母對該類物質可細分為亞類,INS號數(shù)字后加字母標注區(qū)別不同類型產品,INS數(shù)字后加字母標注羅馬字母對該小類物質再細分為小類,食品添加劑的中國編碼源自GBT 124931

26、990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該編號系統(tǒng)是參照采用了FAO/WHO食品法典委員會CAC/Vol (1983)文件的食品添加劑5位數(shù)字表示法編制的。 在采用GBT12493已有的編碼時,GB2760-2011稍作調整后全部沿用,GBT 12493尚未編碼的部分食品添加劑,根據(jù)其功能類別以及批準的先后順序進行編碼。 GB2760-2011附錄E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表示了食品添加劑的功能類別。食品添加劑的CNS號由其附錄E列舉的功能類別編號及其在該功能類別中的順序號兩部分組成,中間以“”作為分割符分隔。 如黃原膠的CNS號為:“20009”,20為“增稠劑”的編號,009為黃原膠在增稠劑中的順序號。但GB

27、 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對食品添加劑的標示并沒有使用該編號。,26 中國編碼系統(tǒng) (CNS) 食品添加劑的中國編碼系統(tǒng),由食品添加劑的主要功能類別(參見附錄E)代碼及其在相應功能類別中的順序號組成。,本標準實施允許名單制,只有標準中列出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才可以在食品中使用。 每種食品添加劑在納入標準前均經過了嚴格的安全性評價,根據(jù)生產工藝需求以及我國居民膳食結構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風險評估,在確保食用安全的前提下確定其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 對于安全性較高,不需規(guī)定每日允許攝入量(ADI值)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則規(guī)定其可以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且可以適用于大部分食品(本標準表A.3所列的

28、食品除外)。 有ADI值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不但限定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當需要超范圍或超量使用時,則需要重新進行風險評估,以確保不會給人體造成任何健康危害,并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請和通過審批。 標準中規(guī)定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是經過嚴格安全評價和工藝的必要性審查,這兩者都符合要求后才會列入到標準中。,3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31 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防止食品腐敗變質發(fā)生。 對于已經腐敗變質的食品不能通過使用食品添加劑來掩蓋其實質。 利用某些添加劑特有的功能掩蓋已經腐敗變質的肉類、海產品等動物性食品的腐敗變質,就違背了

29、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基本原則。,b)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c)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有多種功能,能夠改善食品品質、口感、色澤和味道等; 不能用這個特性來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也不允許利用食品添加劑進行摻雜、摻假、偽造。 對于食品本身或者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質量缺陷,企業(yè)應該通過選用合格原料、改進工藝等方式提高食品品質。,食品最重要的功能是給消費者提供機體正常代謝和生理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不能因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而破壞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降低其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d)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e)在達到預期

30、的效果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標準中允許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均應該在達到該添加劑使用預期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同時應該保證在良好生產規(guī)范條件下生產加工食品。 對于安全性較高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標準中往往沒有最大使用量的規(guī)定,而是規(guī)定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同樣也應該按照良好生產規(guī)范的要求,在達到該添加劑預期效果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例如,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很容易發(fā)生脂肪酸敗,抗氧化劑能夠防止或延緩食品油脂成分的氧化變質,保持食品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32 在下列情況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劑: 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b)作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

31、成分;,嬰幼兒配方奶粉是提供給嬰幼兒的母乳代用食品,對其配方有嚴格的要求,不能隨意使用食品添加劑。為了保證該類產品在貨架期內的安全衛(wèi)生質量,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劑等食品添加劑。 某些糖尿病人群食品,為降低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需要添加一些無能量或低能量的高甜度甜味劑改善口感,在這些情況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也是必需的。,乳化劑能夠改善乳化體中各種構成相之間的表面張力,形成均勻分散體或乳化體,它能穩(wěn)定食品的物理狀態(tài),改進食品組織結構,簡化和控制食品加工過程,改善風味、口感,提高食品質量,延長貨架期。 護色劑能夠與肉及肉制品中的呈色物質發(fā)生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xiàn)良好

32、色澤。,c)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改進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或者貯藏。,某些防腐劑對糕點具有良好的防霉變效果,合理使用防腐劑可以延長產品保質期,便于食品的流通和貿易。,食品添加劑的質量是保證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重要前提。 無論是化學合成的物質還是天然動、植物提取物質,幾乎不可能達到100的純度,總會夾雜著某些副產物或雜質。 化學合成的物質,因生產工藝不同,產生的副產物的種類也不同,這些微量的副產物很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 要求食品添加劑應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食品添加劑企業(yè)標準至少要達到或者嚴于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 對于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的品種,食品添

33、加劑生產企業(yè)應參照衛(wèi)生部公告中的相應技術要求或者JECFA、美國食品化學品法典(FCC)、日本食品添加劑公定書、歐盟等國際和國外相應標準制定企業(yè)標準。,33 食品添加劑的質量標準 按照本標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食品添加劑的帶人是指某種食品添加劑不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而是隨著其他含有該種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原(配)料帶進的。 帶入原則是食品添加劑使用原則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同時符合以上四個條件才能適用帶入原則。 按照現(xiàn)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醬肉生產中不許加苯甲酸,但是需要使用醬油作為配料,而醬油中可允許使用苯甲酸,其最大使用量為1.0 gkg。因此,在正常生產工藝條件下,

34、可以從醬肉中檢出來源于醬油的苯甲酸,但其不應該超過醬油中的含量。,44 帶入原則 在下列情況下食品添加劑可以通過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劑)帶入食品中: a)根據(jù)本標準,食品配料中允許使用該食品添加劑; b)食品配料中該添加劑的用量不應超過允許的最大使用量; c)應在正常生產工藝條件下使用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該添加劑的含量不應超過由配料而帶人的水平; d)由配料帶入食品中該添加劑的含量應明顯低于直接將其添加到該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如果食品配料中不允許使用的某種食品添加劑,或者用量不符合GB2760-2011,由于使用了該配料,而在食品中檢出了該添加劑,或者添加劑的用量遠遠超過了配料中的規(guī)定,

35、就可以判斷其不符合帶入原則。屬于違反GB2760-2011的規(guī)定。 某企業(yè)為了使食品中防腐劑的含量達到防腐、延長貨架期的作用,在該食品的配料中超量使用防腐劑,使該防腐劑以配料作為載體進入最終食品,這些情況下,配料中使用添加劑的目的是為了在最終食品中發(fā)揮功能作用,這種情況也不符合帶入原則。 在檢驗和判定食品中食品添加劑時應考慮帶入原則,結合配料表中各成分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和使用量進行綜合判定。 標準中關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要求,對于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以及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同樣適用。,實 例,醬鹵肉的檢驗報告: 氯化鈉含量 3.1% ;水分45% ; 菌落總數(shù) 5000個

36、/g ;大腸菌群 30MPN/100g ; 鉛(以Pb計)0.1 mg/kg ;砷(以As計) 0.05 mg/kg ; 苯甲酸鈉 0.08 g/kg ; 因醬鹵肉檢測出苯甲酸鈉 ,判為不合格,于是你準備給以行政處罰。 在告知階段,行政相對人帶來了一份檢驗報告和幾頁配料記錄表,并解釋該苯甲酸鈉系所用原料醬帶來的。 醬的檢驗報告: 氯化鈉含量 25.5% ;水分38% ; 菌落總數(shù) 8000個/g ;大腸菌群 60MPN/100g ; 鉛(以Pb計)0.1 mg/kg ;總砷(以As計)檢出 mg/kg ; 苯甲酸鈉 0.88 g/kg ;,實例,出示配料記錄表顯示:每100kg肉中加入10kg

37、醬、 3.5kg糖、 2.5kg食鹽、 0.5kg辣椒、 0.5kg香辛料、 1kg白酒、 150kg水。 按最大量估算:100kg肉含有苯甲酸鈉 8.8 g,每1kg肉初略折合含有苯甲酸鈉 0.088 g/kg ,與醬鹵肉檢驗報告結果苯甲酸鈉 0.08 g/kg相吻合,表明苯甲酸鈉確系原料帶入,所以該產品應判為合格。 剛才估算了苯甲酸鈉的物料平衡是吻合的,再看食鹽如何? 按最大量估算:100kg肉含有食鹽2.55+ 2.5=5.5kg ,醬鹵肉初略折合食鹽含量是5.5 % ,與醬鹵肉檢驗報告結果食鹽含量3.1 % 相差甚遠,表明行政相對人提供的配料記錄表是不真實的,苯甲酸鈉不全是原料帶入,還

38、有額外加入的,所以該產品任然應判為不合格。,每一類食品均有其對應的分類號。GB2760-2011以表格列出了食品分類號和食品名稱。 大類編號順序與CAC基本一致,共分為16大類; 大類基礎上細分為亞類、次亞類等,原則上不超過4級,個別食品級別分到5級,各級之間以“.”號分隔。 3-10位數(shù)字組成,同級食品代碼位數(shù)相同。,4 食品分類系統(tǒng) 食品分類系統(tǒng)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只適用于本標準,參見附錄F。如允許某一食品添加劑應用于某一食品類別時,則允許其應用于該類別下的所有類別食品,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分類系統(tǒng)的說明,本食品分類系統(tǒng)作為食品添加劑在使用中的定位方法,不是法定的產品歸類方法,也不

39、得用于產品的標簽. 本分類系統(tǒng)包含了最大可能完整 的食物類別,包括那些不允許使用添加劑的品種。 主要針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特點劃分食物類別,以行業(yè)分類標準(或標準體系表)作為重要參考。 使用的產品名稱大部分根據(jù)國家、行業(yè)的標準進行表述。其余類別以市場通用名稱表述,同時對該類產品進行了特征性描述(涵蓋范圍、原料、工藝特點和形態(tài)等。) 如:14.04.02.01 特殊用途飲料(包括運動飲料、營養(yǎng)素飲料等) 15.03.01.04 特種葡萄酒(按特殊工藝加工制作的葡萄酒,如在葡萄原酒中加入白蘭地、濃縮葡萄汁等。) 食品分類采用分級系統(tǒng),如允許某一食品添加劑應用于一個總的類別時,則允許其可應用于總類下的

40、所有亞類(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如:原則上03.0冷凍飲品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其下所有亞類都能使用。但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如焦糖色(加氨生產)允許在冷凍飲品(03.04食用冰除外)下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而在03.04食用冰不能使用。,GB2760-2011的食品分類,食品分類號表示方式,食品分類號按級以3位10位數(shù)字組成,級別之間以“”號相隔,各級別食品的食品分類號表示方式見表。,GB 10789-2007 飲料通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并不是要求必須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劑,而是根據(jù)需要,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guī)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本條是對“表A.1 食品添加劑的允許使用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41、”規(guī)定的描述。 表A1按食品添加劑品種分別列表,食品添加劑取其中文名稱的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序。 每種食品添加劑的列表規(guī)定了三部分內容: 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及相關信息(包括其中英文名稱、CNS號、INS號、食品添加劑的功能) 每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允許使用的食品分類號和食品名稱); 最大使用量和/或殘留量。,5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 A.1 表A.1 規(guī)定了食品添加劑的允許使用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每個添加劑品種規(guī)定的主要內容,中文名稱,英文名稱,中國編碼,國際編碼,功 能,最大使用量,使用范圍,每個添加劑品種規(guī)定的主要內容,食品添加劑最大使用量 主要規(guī)定了最大

42、使用量,個別規(guī)定了殘留量,如二氧化硫 含義1:在添加劑使用時,其使用量不一定達到最大使用量,而應按照加劑使用原則,在達到使用目的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在食品中的用量。 含義2:在具體食品類別中的使用量不得超過最大使用量。 含義3:最大使用量并不能作為確定最終產品中最終殘留量的依據(jù),而要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和帶入原則等進行綜合判定。,每個添加劑品種規(guī)定的主要內容,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 分類分級的食品分類系統(tǒng) 除外 該類別中特定的食品亞類或食品品種不使用本條規(guī)定; 僅限 僅該類別中的特定食品亞類或食品品種適用本規(guī)定; 包括在該類別基礎上將特定的食品亞類或食品品種也納入本條規(guī)定。如二甲基二碳酸鹽(又名維果靈

43、)的“14.02.03果蔬汁(肉)飲料(包括發(fā)酵型產品等)。 其他 對未列入食品分類系統(tǒng)中的使用范圍的補充。 檸檬黃 03.0 冷凍飲品(03.04 食用冰除外) 07.04 焙烤食品餡料(僅限餅干夾心和蛋糕夾心) 新紅及其鋁色淀 14.02.03 果蔬汁(肉)飲料(包括發(fā)酵型產品等 乳化硅油 其他(發(fā)酵工藝用),對具有相同色澤的著色劑、防腐劑、抗氧化劑在同一類食品中混合使用時的特殊規(guī)定。不同色澤的著色劑以及其他功能的食品添加劑不受本條的約束。 按照該條規(guī)定,具有同種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在同一類食品中混合使用時,各自的實際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過1。含義有如下四個方面。 規(guī)定了GB2

44、760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圍的著色劑、防腐劑、抗氧化劑在其共同使用范圍混合使用時如何確定各自使用量。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同一功能沒有相同使用范圍的食品添加劑不受本條約束。 某種著色劑要求具有同一色澤,如同是紅色或藍色;如果一種添加劑是紅色,一種是藍色,即使具有相同使用范圍,在使用時也不受本條約束。 按照該條要求,各自的實際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過1。,A.2 表A.1 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劑(相同色澤著色劑、防腐劑、抗氧化劑)在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應超過1。,假設A和B是同一功能且有共同使用范圍C的兩種食品添加劑,A添加劑在C中的實際使用量

45、為a,標準規(guī)定A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為a,B在C中的實際使用量為b,標準規(guī)定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為b,該條款公式表示為,a/a+b/b1。,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劑混合使用時的規(guī)定,例1。胭脂紅的最大使用量均為0.05g/kg,如果兩者同時應用在果蔬汁中時,各自的使用劑量應滿足(新紅+胭脂紅)/0.051的要求。,例2。苯甲酸鈉和二甲基二碳酸鹽的最大允許使用量分別為0.2g/kg和0.25g/kg,兩者同時使用時的實際使用量分別為a和b,各自的使用劑量應滿足的條件應為a/0.2+b/0.251。,本條是對“表A.2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添加劑名單”的說明。表A.2規(guī)定了可在各類食品(表A.

46、3除外)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表中的信息包括食品添加劑在表中的序號、中文名稱、CNS號、英文名稱、INS號、功能等。表A.2中的“序號”是按照食品添加劑名稱漢語拼音字母排序的。 食品添加劑的一些品種毒性非常低,有的已經是食物成分的一部分,比如某些淀粉。對于這些產品的管理,一般是在良好生產規(guī)范(GMP)條件下使用,使用范圍很寬?!鞍瓷a需要適量使用”得含義為:按良好生產工藝條件加工食品,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使用量。食品安全法發(fā)布后,衛(wèi)生部門加強了食品添加劑工藝使用必要性的審查,不僅要求加入的食品添加劑安全無毒,還要在工藝上必須有必要性。,A.3 表A.2 規(guī)定了可在各

47、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本條是對“表A.3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添加劑所例外的食品類別名單”的說明,也是表A.2規(guī)定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的例外。 按照食品分類體系,表A.3列出了39類(分別有亞類、小類或次小類)食品,在0201、040101、040201、040301、0602、060301、0801、0903、1101、1209、1301、13.02、1503.01下還有下級食品類別,也隱含其中。 原則上表A.3中的食品及其未列在表上的所有下級食品類別均不能使用表A.2中的食品添加劑,但是如果表A.1中規(guī)定了可使用表A.2中的某些食品添加劑,則按照表A.1的規(guī)定使用,但表A

48、.3上所列的食品類別和品種不得使用表A.1中規(guī)定的其上級食品類別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舉例說明:表A.3中的06030202生干面制品原則上不能使用表A.2中的果膠(見表A2中的序號21),但是在GB 27602011的表A.1(第19頁)查到了在“06030202生干面制品”中可使用果膠的規(guī)定(見圖33),因此,按照表A.l和表A2的規(guī)定,06030202生干面制品可使用果膠,但其上級060302小麥粉制品就不能使用果膠。,A.4 表A.3 規(guī)定了表A.2 所例外的食品類別,這些食品類別使用添加劑時應符合表A.1的規(guī)定。同時,這些食品類別不得使用表A.1 規(guī)定的其上級食品類別中允許使用的

49、食品添加劑。,果膠在生干面制品中的使用規(guī)定,本條是對表A.1和表A.2內容的補充規(guī)定。 表A.1和表A.2未規(guī)定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和用作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的食品添加劑的允許使用情況。 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在我國也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但這三大類物質并沒有在表A.1和表A.2中進行規(guī)定,而是采用允許使用名單分別列入附錄B、C、D中。 食品用香料名單在附錄B 部分 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名單在附錄C部分 膠姆糖中膠基物質及配料名單在附錄D部分。,A.5 表A.1、表A.2 未包括對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和用作食品工業(yè)用加工助劑的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規(guī)定

50、。,表A.1、A.2中食品添加劑功能欄中規(guī)定的主要功能,只是說明該種添加劑可能具有的功能,不是其所有功能的列舉,也不是說明在規(guī)定的使用范圍中發(fā)揮所有作用,而要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確定其功能作用。,A.6 上述各表中的“功能”欄為該添加劑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時參考。,營養(yǎng)強化劑作為食品添加劑的一個重要類別被納入食品添加劑管理范疇。 營養(yǎng)強化劑的使用目的與原則與一般意義上的食品添加劑有著本質區(qū)別; 該標準中的使用原則等要求不適用于營養(yǎng)強化劑,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詳細參考在GBl4880-2012。,6 營養(yǎng)強化劑 營養(yǎng)強化劑的使用應符合GBl4880和相關規(guī)定。,在食品中使用香料、香精是為了使食品產生、改變

51、或提高食品的風味。如配置草莓味的冰激凌就需要在配方中添加草莓香精產生草莓風味;有些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香氣會發(fā)流失或者本身香味不足,需要添加適當?shù)南憔a充產品的香氣和風味。加入香精還能掩蓋正常食物的不良氣味。如加工豆?jié){本身有豆腥味,添加香精可以起到掩蓋產品中的豆腥味,并使豆?jié){有相應的豆香風味。 絕大多數(shù)食用香料其香味是不完整的,很難直接加入食品中使食品產生典型的完整的香味。但也有少數(shù)食用香料能直接用于食品加香,如使用歷史悠久的香蘭素,以及具有增香作用的乙基麥芽酚都經常是單獨添加使用的。 標準所規(guī)定的香精香料的范圍,不包括只產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質。如糖精鈉、甜蜜素僅產生甜味,磷酸、鹽酸等僅

52、產生酸味,食鹽、氯化鉀等僅產生咸味,谷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僅產生鮮味,這些物質都不屬于香料的范疇。這些物質還應注意與咸味食品香精的區(qū)別。,食品用香料使用規(guī)定 B.1 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則 B.1.1 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產生、改變或提高食品的風味。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產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質,也不包括增味劑。,食用香料香精使用的最大特點就是自我限量。食品的風味濃淡只有適度才能為消費者接受。除少數(shù)用量較大的食用香料外(如香蘭素、麥芽酚以及自然界存在的簡單的醇類、醛類、酸類和酯類等物質),絕

53、大多數(shù)(80)食品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添加量都小于其天然存在量,用量在在十萬分之幾(10-6),甚至更低(10-9)。沒有必要擔心食品用香精的使用超量。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即不規(guī)定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但也不是盲目無限制地隨意添加,而是在滿足改善食品風味的前提下,盡可能少加。由于香料香精的這些特性,各國對食用香料并沒有規(guī)定最大使用量。 標準的香料除表B.1所列食品外都可已使用的香料。按照食品分類體系,表B.1共列出了26類(分別有亞類、小類或次小類)食品,在02.01.01、04.01.01、04.02.01、04.03.01、06.03.01、08.01、11.01下還有下級食品類別,也隱含其

54、中。該表還專門對13.01嬰幼兒配方食品進行了說明。,B.1.2 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表B.1中所列食品沒有加香的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法律、法規(guī)或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另有明確規(guī)定者除外。除表B.1所列食品外,其他食品是否可以加香應按相關食品產品標準規(guī)定執(zhí)行。,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用香料必須是經過安全評價并已列入GB2760的品種(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還包括該標準收錄截止時間的衛(wèi)生部公布的2010年第4號公告之后發(fā)布的增補香料品種。 用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從食品制得的天然香味復合物以及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質(如由食品制得的熱反應食用香味料)可以不經評價和批準即

55、可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也可直接用于食品。 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質來源廣泛,熱反應食用香味料就是其中常見的一類。它是指為其香味特性而制備的一種產品,由于其本身允許用作食品、或天然存在于食品、或允許用于熱反應食用香味料的組分經過食品制備工藝制得;天然香味復合物是一類含有食用香味物質的制劑;正是因為它們本身就可被視作食品,故不需要安全評價。,B.1.3 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種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用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所用酶制劑應符合本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從食品(可以是未加工過的,也可以是經過了適合人類消費的傳統(tǒng)的食品制備工藝的加工過程)制得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質或天然香味復合物可用于配制食品

56、用香精。 注:天然香味復合物是一類含有食品用香味物質的制劑。,為了防止食用香料的濫用(以食用香料的名義發(fā)揮非香料功效),規(guī)定當一種物質既可用作食用香料,又可用作其他類別的食品添加劑時,則它必須獲得另外的批準才能作為其他類別的食品添加劑使用。 除了標準中已列舉的物質,還有諸如阿拉伯膠(增稠劑、澄清劑)、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劑)、甘草提取物(甜味劑)、胭脂樹提取物(這色劑)、刺梧桐樹膠(穩(wěn)定劑)、苯酚(防腐劑)。這些物質中一些是我國已經批準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作為直接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應按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和限量使用; 另一些雖然沒有批準作為某一功能的直接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但也具有相應功能,如苯酚

57、就有防腐作用,應注意不能以香料名義發(fā)揮其在食品中的防腐作用。,B.1.4 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劑功能的食品用香料,在食品中發(fā)揮其他食品添加劑功能時,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例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納提取物、二醋酸鈉、琥珀酸二鈉、磷酸三鈣、氨基酸等。,食品用香精的安全性取決于所用的這些原料。食品用香料在食品用香精中所占比例很小,絕大多數(shù)成分都是溶劑或填料物質。有的需要用溶劑(如食用乙醇、丙二醇、水、精制食用油等)將香料物質調配稀釋為一定濃度的均一液體香精,還有需要使用載體(如葡萄糖、糊精、乳糖、食鹽、二氧化硅等)吸附或噴霧干燥成粉末狀食品用香精,以方便在食品中添加。 所謂食品用香精輔料是指對食品用香精

58、生產、儲存和應用所必須的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如溶劑、載體、抗氧化劑、乳化劑等添加劑。輔料的在保持香精以及作為溶劑和填料發(fā)揮著重要作用。QB/T 1505-2007食用香精對食品用香精中允許使用的輔料有明確規(guī)定,允許使用的食品用香精輔料名單共有52種。GB2760-2011只加以引用。并強調輔料中的食品添加劑在最終的食品中以不起技術功效為目的,并且應盡可能減少使用品種和使用量。,B.1.5 食品用香精可以含有對其生產、貯存和應用等所必需的食品用香精輔料(包括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食品用香精輔料應符合以下要求: a)食品用香精中允許使用的輔料應符合QB/T 1505食用香精標準的規(guī)定。在達到預期目

59、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使用品種。,輔料在食品用香精的保質和使用上是必須需的。 食品香精除含有用于調香的香料之外,還會含有一定量的輔料(包括防腐劑、色素、乳化劑、各種作為填充劑的食品添加劑),但添加這些物質只是對食品香精起作用,而對最終產品(即加香產品)應沒有功效。 不允許借加香途徑將某些食品添加劑轉移到加香產品中發(fā)揮相應的功能。,b)作為輔料添加到食品用香精中的食品添加劑不應在最終食品中發(fā)揮功能作用,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QB/T 4003-2010食用香精標簽通用要求對香精產品的標示內容包括: 對最小單件包裝的標簽內容 強制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和型號,配料清單,凈含量,制造者、分裝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示和貯存說明,產品標準號,許可證號,警示語。 還對轉基因和輻照原料要求標示的特殊要求; 非強制標示內容包括批號或者代號,使用范圍、使用量和使用方法,產品名稱前或后附加詞語; 并對選擇性標示內容提出了要求; 對最小單件包裝外有包裝的外包裝標簽內容進行了規(guī)定。,B.1.6 食品用香精的標簽應符合QB/T 4003食用香精標簽通用要求標準的規(guī)定。,香料在我國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范疇,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4.1.3.2的規(guī)定,食品用香精、香料可選擇標示“食用香精”、“食用香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