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軸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_第1頁
三軸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_第2頁
三軸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_第3頁
三軸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_第4頁
三軸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一、 編制說明- 1 -1.1 編制依據(jù)- 1 -1.2 編制目的- 1 -1.3 適用范圍- 1 -二、 工程概況- 1 -2.1 工程簡介- 1 -2.2 水文地質(zhì)條件- 2 -2.3 施工準備- 4 -三、 施工工藝- 4 -3.1 施工技術方案- 4 -3.2 技術參數(shù)- 5 -3.3 工藝流程- 5 -3.4 施工方法- 6 -3.5 施工要求- 7 -四、 施工計劃- 7 -4.1 施工計劃- 7 -4.2 材料與設備計劃- 7 -4.3 勞動力計劃- 8 -五、質(zhì)量保證措施- 8 -5.1 保證樁體垂直度措施- 8 -5.2 保證加固體強度均勻措施- 9 -5.3 其他技術

2、措施- 9 -六、安全保證與環(huán)境保護措施- 10 -6.1 安全保證措施- 10 -6.2 環(huán)境保護措施- 10 -螺螄灣北站三軸水泥攪拌樁試樁施工方案一、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jù)1、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2、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GB50497-2009);3、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09);5、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99-1999(2003年版);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33-2012;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311-2013);8、施工現(xiàn)

3、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05);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10、螺螄灣北站主體基底加固施工方案;11、螺螄灣北站設計文件、圖紙。1.2 編制目的為了尋求最佳的攪拌次數(shù)、進尺速度,確定水泥用量、水灰比、泵送壓力及施工工藝等。以指導下一步水泥攪拌樁的大規(guī)模施工。1.3 適用范圍螺螄灣北站主體基底加固三軸攪拌樁施工。二、 工程概況2.1 工程簡介昆明市軌道交通4號線08標螺螄灣北站位于廣衛(wèi)立交西側廣福路與規(guī)劃17號路丁字路口南側,站位沿著規(guī)劃17號路南北向布設。螺螄灣北站為為4、7號線換乘站,為地下三層島式站,起止里程為YDK25+531.452YDK25+8

4、47.952,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DK25+642.502,總長316.5m。頂板覆土約3.0m,基坑深23.63m,寬度為22.9m。車站采用明挖順做法施工,圍護結構形式為1m厚地下連續(xù)墻+內(nèi)支撐支護體系。車站設6個出入口,3個風亭組。螺螄灣北站三軸攪拌樁基坑底加固深度共分兩種,南北兩端及不受底縱梁下翻影響部位為4.0m和受底縱梁下翻影響部位為5.33m。均采用850600三軸攪拌樁,水泥摻量基底以下不小于加固土體重量的20%,基底以上部分水泥摻量不小于加固土體重量的7%。2.2 水文地質(zhì)條件擬建車站結構主體及通道、出入口地基持力層主要為粘土層、含粘性土圓礫,局部粉土,各土層均可做天然地基持

5、力層,局部存在軟土,需進行處理??辈旖Y果表明,場區(qū)位于滇池湖盆地邊緣地帶,地勢較為平坦,地形起伏很小。區(qū)內(nèi)新生代第四系覆蓋層土層厚度50m,從地表往下依次為:全新統(tǒng)人工堆積層,其下為以黏性土和粗顆粒土為主的全新統(tǒng)沖洪積土層,以黏性土為主的上更新統(tǒng)沖湖積土層。區(qū)內(nèi)地下水位埋藏較淺,地下水較豐富,以孔隙水為主。不良地質(zhì)為砂土液化,特殊巖土為軟土和人工填土。本工程區(qū)建筑場地類別為III類,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車站范圍內(nèi)地層主要為:1、人工填土層素填土:紅褐色或灰黃色為主,松散稍密狀,稍濕。土質(zhì)為黏性土或含碎石角礫,處于欠固結或稍固結狀態(tài),具中高壓縮性

6、。分布于場地表層,為建筑平整及道路路基填土。厚度為0.603.0m,平均厚度2.30m?,F(xiàn)場地表為瀝青路面,厚度為0.6m,2、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通過地質(zhì)勘查資料分析愛,該層主要由黏土、粉質(zhì)黏土、粉土、礫砂、泥炭質(zhì)土等組成。各層特征分述如下:黏土:紅褐、棕黃、灰黃色,可塑狀為主,局部硬塑,含少量圓礫,揭示層頂面埋深0.0017.60m,一般厚度為0.57.7m,表層人工填土層以下廣泛分布,該層與層為昆明市主城區(qū)內(nèi)廣泛分布的上部“硬殼層”。屬級普通土。黏土:棕黃、灰黃色,軟塑狀,局部含少量角礫,揭示層頂面埋深0.55.0m,厚0.84.8m,表層人工填土層以下局部分布。屬級普

7、通土。粉質(zhì)黏土:紅褐、棕黃、灰黃色,可硬塑狀,含少量圓礫、粉砂,揭示層頂面埋深023.6m,厚0.515.5m,呈帶體狀分布于人工填土層之下。屬級普通土。泥炭質(zhì)土:灰黑、黑色,軟可塑狀,局部為泥炭、有機質(zhì)土,揭示層頂面埋深1.621.0m,厚0.46.80m,分布于地表填土層之下,呈薄層狀及透鏡體狀分布。屬級普通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45kpa。粉土:灰黃、棕黃色,松散稍密狀,濕,埋深0.529.5m,厚度為0.55.9m,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10kpa。礫砂:棕黃、深灰色,稍密,飽和,分選性差,黏土充填,揭示層頂面埋深1.913.7m,厚度為0.83.2m。

8、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50kpa。3、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沖湖積層通過地質(zhì)勘查資料分析愛,該層主要由黏土、粉質(zhì)黏土、粉土、礫砂、泥炭質(zhì)土、細砂、粉砂等組成。各層特征分述如下:黏土:灰綠、灰蘭色,可塑狀,質(zhì)純,黏性強,具中高壓縮性,局部含貝殼,揭示層頂面埋深10.674.6m,厚0.619.4m,未鉆穿,與粉質(zhì)黏土、泥炭質(zhì)土、粉土等土層互層狀分布。屬級普通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50kpa。黏土:灰綠、灰蘭色,硬塑狀,質(zhì)純,黏性強,具中壓縮性,局部含貝殼,揭示層頂面埋深36.770.3m,厚度為1.210m,未鉆穿,場地內(nèi)呈帶狀分布。屬級普通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

9、ak=180kpa。粉質(zhì)黏土:灰、深灰、灰蘭色,硬塑狀,具中壓縮性,局部含少量圓礫、粉砂及貝殼,揭示層頂面埋深35.564.6m,厚度為0.67.0m,場地內(nèi)呈帶狀分布。屬級普通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80kpa。泥炭質(zhì)土:深灰、灰黑色,軟塑可塑狀,局部為有機質(zhì)土,鉆探揭示層頂埋深1567.1m,厚度為0.320m,呈帶狀分布。屬級普通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45kpa。粉土:灰、深灰、灰蘭色,中密狀,很濕,厚度為1.92.20m,埋深56.168.2m。場地內(nèi)呈透鏡狀分布。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30kpa。粉砂:灰、灰褐色,稍密,飽和,厚度為0.52

10、1.2m,埋深20.054.0m,平均埋深27.0m。場地內(nèi)呈透鏡狀分布,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00kpa。粉砂:灰、灰褐色,中密,飽和,厚度為1.0m,埋深40.259.8m。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20kpa。細砂:灰、灰褐色,稍密,局部為中砂,飽和,厚度為0.86.60m,埋深20.053.2m。屬級松土。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取值fak=110kpa。2.3 施工準備1、設計圖紙、設計交底,已到位;圖紙疑問已經(jīng)在圖紙會審中解決。2、施工人員已全部過入場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項目成立試樁工作小組,組長為項目總工程師孫慶文,副組長為項目副總工程師孫紅超,組

11、員:安全員余海瑞、質(zhì)檢員侯邦、實驗員龐強、技術員午洋澤、盧云博、王超杰。3、機型設備已經(jīng)過驗收,合格。4、施工用水采用由中豪螺螄灣商貿(mào)城引入的生活用水,施工用水泥已經(jīng)取樣送檢(試驗結果合格),取得原材料檢驗報告。5、螺螄灣北站主體基底加固施工方案已經(jīng)編制完成,并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審批。6、已經(jīng)召開項目部全體施工人員會議,向施工人員及操作人員做好施工技術和安全技術交底,掌握施工要領和關鍵工序及安全操作規(guī)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7、三軸攪拌樁機自重為180噸,接地面積為96。因此,施工機械停放位置的地基承載力的控制范圍18.75Kpa?,F(xiàn)場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8、施工測量放樣已完成,并經(jīng)監(jiān)理復核無誤。三、

12、 施工工藝3.1 施工技術方案按照設計圖紙及監(jiān)理的要求,本工程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前進行試樁施工,以確定實際采用的水泥摻量、水泥漿液水灰比、成樁工藝及施工參數(shù),檢驗施工方法和施工設備的性能,以指導下步大規(guī)模施工。本次試樁三幅,觀察攪拌和噴漿的均勻程度,判定各種水泥摻量及施工工藝的施工效果,針對水泥摻量的調(diào)整進行施工,擬在設計水泥摻量要求的參數(shù)范圍調(diào)整水泥摻量值,樁徑850mm,樁間距1.8m,樁長27m?;滓陨喜糠炙鄵饺肓堪醇庸掏馏w的7%,基底以下部分水泥摻入量按加固土體的20%。3.2 技術參數(shù) 攪拌樁樁徑:850mm; 注漿壓力1.5MPa,水泥摻入比為20%; 攪拌機下沉速度采用0.5

13、m/min,提升速度采用1.0m/min; 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1,水泥用量不小于325kg/m3 。3.3 工藝流程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清除地下障礙物、平整場地 開挖泥漿溝 定位水泥漿配置三軸攪拌機就位壓縮空氣壓入注入壓漿注入壓漿鉆進與攪拌壓漿提升與攪拌施工結束移位至下一根樁重復操作圖3-1 三軸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圖3.4 施工方法1、 測量放線根據(jù)杭勘院提供的坐標基準點、圍護工程施工圖,在車站南端頭基坑內(nèi)部測放試樁樁位控制線,樁之間咬合250mm,完善測量放樣報驗審批手續(xù),提請監(jiān)理復核。2、開挖溝槽根據(jù)三軸攪拌樁樁位中心線用320B型履帶挖掘機開挖槽溝,

14、溝槽尺寸為寬1.2m,深11.2m,并清除地下障礙物。3、樁機就位由現(xiàn)場施工員、樁機班長統(tǒng)一指揮樁機就位,樁機下鋪設鋼板及路基板,移動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況,發(fā)現(xiàn)有障礙物應及時清除,移動結束后檢查定位情況,及時糾正,樁位偏差不大于50mm。樁機應平穩(wěn)、平正,并用經(jīng)緯儀或線錘進行觀測,確保鉆機的垂直度,攪拌樁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4、制備水泥漿液及漿液注入開鉆前對拌漿工作人員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現(xiàn)場配備電腦計量的自動攪拌系統(tǒng)和散裝水泥罐,以確保漿液質(zhì)量的穩(wěn)定。初步按照設計給出水泥漿液的水灰比1:1,水泥摻量為20%,即每立方米被攪拌土體中水泥摻入量約為325Kg(被攪拌土體密度以

15、1800Kg/m3計)。水泥漿配制好后,停滯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搭接施工的相鄰攪拌樁施工間隔不得超過12小時。注漿時通過2臺注漿泵2條管路同Y型接頭在H口進行混合,注漿壓力初步按照1.5Mpa2.5Mpa,注漿流量為80120L/min/每臺。5、鉆進攪拌提升三軸水泥攪拌樁采用兩噴兩攪的施工工藝,水泥和原狀土須均勻攪拌,下沉和提升過程中均為注漿攪拌,下沉和提升速度初步按照:下沉速度為0.51.0m/min,提升速度為1.01.5m/min,在樁底部分宜重復攪拌注漿時間。6、確定施工參數(shù)根據(jù)試樁施工過程及檢測結果,確定施工注漿壓力值、水灰比、鉆桿下沉和提升速度、在樁底部分宜重復攪拌注漿時間。完成

16、附表3-1。表3-1 施工參數(shù)表序號項目數(shù)值單位備注1水灰比/2注漿壓力Mpa3下沉速度m/s4提升速度m/s5樁底重復攪拌注漿時間s3.5 施工要求1、 有異常時,如遇無法達到設計深度進行施工時,應及時上報設計、監(jiān)理,經(jīng)各方研究后,采取補救措施。2、在碰到地面溝或地下管線無法按設計走向施工時,宜與設計單位、監(jiān)理共同協(xié)商,確定解決辦法。3、施工過程中,如遇到停電或特殊情況造成停機導致成樁工藝中斷時,均應將攪拌機下降至停漿點以下0.5m處,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鉆攪,以防止出現(xiàn)不連續(xù)樁體。如因故停機時間較長,宜先拆卸輸漿管路,妥為清洗,以防止?jié){液硬結堵管。4、發(fā)現(xiàn)管道堵塞,應立即停泵處理。待處理結束

17、后立即把攪拌鉆具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繼續(xù)注漿,等1020秒恢復向上提升攪拌,以防斷樁發(fā)生。四、 施工計劃4.1 施工計劃三軸攪拌樁正式施工前進行試樁,試樁三幅。4.2 材料與設備計劃1、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施工用水采用生活用水。2、主要機械配備詳見下表4-1。表4-1主要機械配備表序號種類型號數(shù)量備注1三軸攪拌樁機ZKD85-322主機JB16023空壓機0.9m24水泥自動攪拌注漿站ZYJ-6025挖機320B型14.3 勞動力計劃表4-1 勞動力配備計劃表序號工種人數(shù)備注1三軸攪拌機司機42挖機司機23機修工24電工25普工10合計20五、質(zhì)量保證措施5.1 保證樁體垂直

18、度措施(1)在鋪設道軌基礎處要整平整實,使道軌在同一水平線上;(2)在開孔之前用水平尺對機械架進行校對,以確保樁體的垂直度達到要求;(3)用全站儀對攪拌軸縱橫向進行校正,確保攪拌軸垂直;(4)施工過程中隨機對機座四周標高進行復測,確保機械處于水平狀態(tài)施工,用全站儀經(jīng)常對攪拌軸進行垂直度復測。5.2 保證加固體強度均勻措施(1)壓漿階段時,不允許發(fā)生斷漿和輸漿管道堵塞現(xiàn)象。若發(fā)生斷樁,則在向下鉆進1米后再噴漿提升;(2)采用“二噴二攪”施工工藝,第一次噴漿量控制在60,第二次噴漿量控制在40;嚴禁樁頂漏噴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樁頂水泥土的強度;(3)攪拌頭下沉到設計標高后,開啟灰漿泵,將已拌制好的水泥漿

19、壓入地基土中,并邊噴漿邊攪拌約1-2分鐘;(4)控制重復攪拌提升速度在0.8-1.0米/分以內(nèi),以保證加固范圍內(nèi)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攪拌;(5)相鄰樁的施工間隔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否則噴漿時要適當多噴一些水泥漿,以保證樁間搭接強度;(6)預攪時,軟土應完全攪拌切碎,以利于與水泥漿的均勻攪拌。5.3 其他技術措施(1) 施工現(xiàn)場應先進行場地平整,清除施工區(qū)域的表層硬物和地下障礙物,路基承載力應滿足重型攪拌樁機平移、行走穩(wěn)定的要求,確保攪拌樁垂直度達到設計要求。(2) 嚴格控制攪拌樁攪拌下沉速度和攪拌提升速度,并保持勻速下沉(提升),攪拌提升時不應使孔內(nèi)產(chǎn)生負壓造成基坑圍護地基沉降,在樁機鉆桿身上做好明顯標志,嚴格控制樁頂和樁底標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