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復習導學案_第1頁
桃花源記復習導學案_第2頁
桃花源記復習導學案_第3頁
桃花源記復習導學案_第4頁
桃花源記復習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重點字詞句歸納1. 通假字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_同_,意思:_。2. 詞類活用(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漁人甚異之原意為:驚異,詫異,句中意為:_。(2)方位名詞作狀語復前行原意為:前面,句中意為:_?!綟】3. 一詞多義 (1)舍便舍船 _【F】屋舍儼然 _【F】太丘舍去 _其人舍然大喜 _(2)尋尋向所志 _【F】尋病終 _(3)遂遂與外人間隔 _遂迷 _【F】(4)志處處志之 _尋向所志 _【F】必先苦其心志 _【F】志怪者也 _(5)具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_具答之 _各具情態(tài) _(6)聞雞犬相聞 _村中聞有此人 _【F】(7)作其中往來種作 _【F】設酒殺雞作食 _【F】屬予作文以

2、記之 _【F】作亭者誰 _【F】泠泠作響 _【F】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_4. 重點實詞(1)緣溪行 緣:_(2)欲窮其林 窮:_(3)初極狹,才通人 才:_(4)屋舍儼然 儼然: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_(6)阡陌交通 阡陌:_(7)悉如外人 悉:_(8)問所從來,具答之 具:_(9)設酒殺雞作食 食:_(10)咸來問訊 咸:_(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_(12)不復出焉 焉:_【F】(13)遂與外人間隔 間隔:_(14)問今是何世 是:_【F】(15)皆嘆惋 嘆惋:_(16)便扶向路 扶: 向:_(17)詣太守 詣:_(18)欣然規(guī)往 規(guī):_(19)未果 未果:_(20)

3、后遂無問津者 問津:_5. 重點虛詞(1)其 (2)乃 6. 重點句子翻譯(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6)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二、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率 妻 子 邑 人 來 此 絕 境三、文意理解與探究1. 文章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先寫漁人如何發(fā)現(xiàn)桃花源,再寫_,最后寫_。2. 請從前兩段中找出描述桃花源景色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并描繪其畫面。3.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漁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為什么

4、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從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的用意?4.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如果把這些內(nèi)容一一寫出來,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5. 從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6. 如何辯證地看待作者虛構出的理想社會?桃花源記是一篇虛構作品,有著濃郁的主觀理想色彩,可讀來卻給人一種“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考點精練一、(2019原創(chuàng)題材相近)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15題。(16分)水益澀,曳舟不得進,路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

5、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嚙,廣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書“雪竇山”字。 (鄧牧雪竇游志有刪節(jié))【注釋】澀:不通暢,指水淺,行船艱難。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隴:同“壟”。牧豎:牧童。髹(xi):用赤黑色的漆寫。1.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 路行/六七里 B. 寺/負紫芝山C. 樵童/牧豎相征逐 D. 獨/野人往返捷甚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 水益澀 _(2) 曳舟不得進 _(3) 越信宿 _(4

6、) 修且二百跬 _3.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 不類城府 佛印絕類彌勒B. 遂緣小溪 緣溪行C. 欲問地所歷名 問所從來D. 或強然諾 或王命急宣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2)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5. 文中的雪竇山與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除自然環(huán)境相似之外,還有哪些相似之處?(2分)二、(2019原創(chuàng)主題相近)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16分)【甲】桃花源記第24段【乙】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

7、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遂見齊俗奢侈,好末計,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nóng)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節(jié)選自漢書龔遂傳,有刪改)【注釋】山陽:漢郡名,在今滄州市東南。二千石:指享受二千石俸祿的官員,一般作為太守的代稱。禽:同“擒”,逮捕。末計:指商業(yè)和手工業(yè)。課:督促。收斂:收獲莊稼。1.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 仿佛/若有光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C. 山陽/南平陽人也D. 吏民/皆富實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便要

8、還家 (2)便扶向路 (3)丞相御史舉遂可用 (4)好末計 _ 3.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其中往來種作B. 二石獸并沉焉 盜賊并起C. 請循其本 勞來循行D. 去以六月息者也 獄訴止息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土地平曠,尾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5. 【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理想社會的向往,【甲】文中的陶淵明和【乙】文中的龔遂共同追求的社會理想是_。(2分)第10篇桃花源記知識梳理一、1. 要邀邀請2. (1)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2)向前,往前

9、(3)做記號3. (1)舍棄房舍,房屋學舍,書館 同“釋”,解除、消除(2)尋找隨即,不久(3)于是,就竟然(4)做記號記號有志志向意志記載(5)詳細同“俱”,全、皆具有,有(6)聽見,聽到見聞,知識使聽到有名望,顯貴知道、聽說聽從(7)耕作,勞作做鼓起寫,寫作 造,建興起發(fā)出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4. (1)沿著,順著(2)盡(3)僅僅、只(4)整齊的樣子 (5)類(6)田間小路(7)全,都(8)詳細(9)食物 (10)全,都(11)與人世隔絕(12)出去(13)隔絕、不通音訊(14)判斷動詞,是(15)感嘆(16) 先前的(17)拜訪(18)打算,計劃(19)沒有實現(xiàn)(20)問路。這里是“訪

10、求、探求”的意思5. (1)指示代詞,這代詞,指自己的(2)連詞,于是,表前后兩個動作的關聯(lián)副詞,竟然,表示出乎意料6. (1)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繁多。(2)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3)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4)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5)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6)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二、率 妻 子 邑 人 / 來 此 絕 境三、1. 他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

11、所歷他離開桃花源后復尋桃花源的情況2. 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作用:所寫景物,掃除人間一切塵雜污穢,潔凈幽寂,處處顯示出大自然內(nèi)在的靜美,為桃花源的出現(xiàn)鋪墊了充分而自然的條件。寫人間鄉(xiāng)村可見之物,表現(xiàn)人間太平盛世的情景,使得內(nèi)容真切,同時也表明這里不是仙境,而是人間。畫面: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芳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紛紛。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上,有一排排整齊的房舍和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青蔥茂密。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還有雞鳴狗叫之聲。3. (1)“具言

12、”指的是社會混亂不堪、苛捐雜稅沉重、戰(zhàn)亂頻繁。(2)“嘆惋”的原因是:為世外的戰(zhàn)亂紛爭而嘆惋,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3)“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不希望這種寧靜和諧的生活狀態(tài)被打破。(4)能。為下文漁人再尋桃花源而不復得路埋下伏筆,暗示了桃花源本就是作者虛構的縹緲世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4. “如此”包含漁夫自“緣溪行”直到“處處志之”,由入而出所經(jīng)歷和見到的種種。此處若再一一寫出,就會導致文章前后內(nèi)容重復,拖沓冗長。5. 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安寧和樂,自由平等,豐衣足食。(意對即可)6. 作者虛構出的理想社會,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13、,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能實現(xiàn)。素養(yǎng)提升設問(1)進出桃花源的路徑,真切具體,似乎有跡可循。(2)桃花源雖然美好,也是人間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氣象。(3)文章首尾設計的兩位人物,都似真實可信??键c精練一、1. (3分)C【解析】C項中,“樵童”指打柴的孩子,“牧豎”指放牧的孩子,二者并列作句子主語,不能分開,因此句子停頓應在“牧豎”之后。故選C項。2. (4分)(1)更如(2)拉(3)過了(4)長【課內(nèi)外鏈接】此題實詞實詞解釋課內(nèi)鏈接/分析益更如香遠益清(愛蓮說)修長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3. (3分)D【解析】A項中“類

14、”都是“像”的意思;B項中“緣”都是“沿著,順著”的意思;C項中“問”都是“詢問”的意思;D項中“或”分別是“有的”“有時”的意思。4. (4分)(1)趟過溪水,這里四面被大山環(huán)繞,遠望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澗中的水流。(2)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5. (2分)人們生活安寧和樂;基本與世隔絕,民風淳樸?!緟⒖甲g文】水更加淺,人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藥師寺住宿。藥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過了兩夜,我就沿著小溪,從山的東側(cè)出來。趟過溪水,這里四面被大山環(huán)繞,遠望如同一條白蛇蜿

15、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nóng)家隱藏在竹樹之間,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優(yōu)美!想要詢問這里所經(jīng)歷的名稱,可是轎夫質(zhì)樸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接著過了大溪,搭起木頭作為橋,首尾相接,有三尺多寬,長將近二百余步,唯獨當?shù)卮迕駚韥砘鼗剌p快得很。翻過兩道山嶺,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對著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寫著“雪竇山”三個字。二、1. (3分)B【解析】B項句子的意思是:(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根據(jù)句意可知,應在“良田”之前

16、停頓。故選B項。2. (4分)(1)同“邀”,邀請(2)從前的(3)推薦 (4)喜歡,愛好【課內(nèi)外鏈接】此題實詞實詞解釋課內(nèi)鏈接/分析舉推薦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好喜歡,愛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論語十二章)3. (3分)C【解析】A項中的“作”,前者譯為“有所作為”,后者譯為“耕種,勞作”;B項中的“并”,前者譯為“一起”,后者譯為“同時”;C項中的“循”,均可譯為“遵守,按照”;D項中的“息”,前者譯為“氣息”,后者譯為“平息,停止”。故選C項。4. (4分)(1)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2)春夏季節(jié)不允許不到田里勞動生產(chǎn),秋冬時督促人們收獲莊稼,又種植和儲藏瓜果、菱角和芡實等多種食物。5. (2分)百姓安居樂業(yè) 【參考譯文】【乙】龔遂,字少卿,是山陽郡南平陽縣人。漢宣帝即位后,過了很長時間,渤??ぜ捌湎噜彽貐^(qū)鬧饑荒,盜賊同時興起,享受二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