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詩歌文本的審美化教學策略.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詩歌文本的審美化教學策略.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詩歌文本的審美化教學策略.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詩歌文本的審美化教學策略.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詩歌文本的審美化教學策略詩歌文本集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于一體,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寶藏。詩歌審美化教學為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心理,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一、通過吟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詩皆可歌,歌必伴樂”,音樂美是詩歌重要的審美特征。中國詩歌從一誕生,就與音樂融合在一起,唐詩、宋詞更是把詩樂合一的藝術追求推到了極至。音樂美是指詩歌語言具有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的特性。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朗誦,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吟誦時要求學生讀出節(jié)奏,注意韻腳聲調呼應,讀出情感。詩歌的音樂美,體現(xiàn)在節(jié)奏和韻律兩個方面。詩歌的節(jié)奏主要指詩句中長短、強弱不同的音有規(guī)律地變化。安排停頓是形成詩歌的節(jié)奏的重要手段。如果各詩句停頓次數(shù)均勻,就會形成鮮明的節(jié)奏。古代詩歌中的停頓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般是四言二頓、五言三頓、七言五頓。調配聲調也有助于加強節(jié)奏感。語音有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因而形成不同的音調。古代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現(xiàn)代漢語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音調。詩句中有規(guī)律地安排平聲與仄聲,便形成起伏交替的節(jié)奏。由音節(jié)長短構成不同的句子,表現(xiàn)出不同情感的緩急節(jié)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范讀”、配樂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耳醉其音”、“心同其情”,從而入情、入境、會心。二、激發(fā)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指詩歌中通過形象化的藝術描寫,實現(xiàn)了主觀之意與客觀之境的交融,從而能夠把讀者引入到一個想象空間的藝術境界。優(yōu)秀的詩人,總是精心地將那生動的客觀之境與誠摯主觀的“情意”自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詩歌的意境。蘇軾評價王維詩的一句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就是對意境的形象化說法。有了“意境”美,詩歌既有了“情趣”之美,又有了“畫面”之美。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時,教師必須借助詩歌的素材,充分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畫面美。想象的方法有兩種:再現(xiàn)想象和擴展想象。再現(xiàn)想象是再現(xiàn)作品中的生活圖景、藝術形象的一種想象。三、引導分析,領悟詩歌的情感美首先要知人論世。就是通過介紹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個性氣質、思想淵源、寫作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認識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詩歌的感情是詩人內在的精神世界與火熱的社會生活碰撞的火花,只有知人論世,才能洞察“火花”的斑斕、耀眼與熾熱。屈原才高志遠,忠國愛民,雖屢遭讒毀,流放江湘,卻矢志不渝,不了解詩人的這一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很難深刻把握離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深摯感情。李白的個性狂放飄逸、豪邁灑脫,思想上儒、釋、道、俠兼包并蓄,正因為如此,他的詩一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ⅰ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充滿了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積極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高度自信;一邊又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少年早入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寄情山水,躡跡仙蹤,曠逸高遠,高蹈的是高尚的人格情操與隱逸出世的人生追求,痛快淋漓地自我塑造了一個“謫仙人”形象。這正是思想的多元化,引發(fā)了詩歌作品感情的多樣化、復雜化甚至是矛盾的統(tǒng)一。杜甫親歷了由開元、天寶盛世到“安史之亂”的時代滄桑巨變,目睹了“聞道長安似弈棋”、“萬國城頭盡吹角”的國之災難;目睹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恩忍愛還租庸”的民之困苦。這個社稷飄搖、民生凋蔽的時代,孕育了杜甫的“仁者心”、天下意識和憂患意識,塑造了“詩圣”的人文精神。其次,要深入研究詩歌表情達意的具體方法。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因為詩歌在抒發(fā)感情時,往往寄情于物、借物載情,一般很少有脫離形象的直接議論和闡述,對于中國古典詩歌,甚至可以說“一切情語皆景語”。在詩歌中,情景契合、意境交融的方式最常見的有二種:一是狀物移情。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先有情、意,在詩歌中用景、境來表情達意,這種方式美學上稱為“移情”。移情就是“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在悲傷時,風云花鳥都在嘆氣凝愁。惜別時蠟燭可以垂淚,興到時青山亦覺點頭。柳樹有時輕狂,晚峰有時清苦。陶淵明何以愛菊呢?因為他在傲霜殘雪中見出孤臣的勁節(jié);林和靖何以愛梅呢?因為他在暗香疏影中現(xiàn)出隱者的高標?!薄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一幅幅清悠寧靜恬淡的畫面,這些畫面灌注了詩人感受到仕途的艱辛、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的思想感情,是王維高尚曠遠的情操、清幽澄靜的心境的寫照。二是觸景生情。詩人在觀看(或接觸)外在景物時,往往會因“觸景”而頓有所悟,生出一腔思緒,緣境生情,交融成詩的意境。當然,此中之情,早就在詩人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寄身在記憶里,隱藏在潛意識中,只因感觀觸及與這種“情”發(fā)生“引爆”關系的“物境”,這“情”便附托物中,噴涌而出?!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痹娙酥蒙盱o謐渾樸的大自然,心神怡悅,我、山成了摯友。我愛山的自在閑適,山愛我的傲岸不羈,成功表達了不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