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doc_第1頁
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doc_第2頁
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doc_第3頁
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doc_第4頁
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主制度論文-論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失落與回歸摘要:我國收入分配制度強調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是為了突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特點,強調勞動者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經(jīng)濟地位,防止按要素分配中勞動者收入的減少。但是,從近幾年我國收入分配政策實施情況看,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實。我們認為,必須通過推行工資指導價格制度、推進職工持股制度、建立重點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對資本雇傭勞動關系管理及調整資本與勞動分配比例等措施,從根本上改變勞動者在分配中的弱勢地位,落實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關鍵詞: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勞動者權益Abstract:DistributionaccordingtoworkastheprincipalpartofChineseincomedistributionsystemcharacterizestheprincipalplaceofpublicownership,emphasizeslaborerseconomicstatusundersocialistsystem,andpreventlaborersincomereductionunderthedistributionaccordingtoessentialfactorsofproduction.Theimplementoftheincomedistributionpolicy,however,seestheprincipalplaceofdistributionaccordingtoworkfailstobecometrulyrealized.Thus,inordertochangethedisadvantagepositionoflaborersultimatelyindistributionsystemandrealizetheprincipalplaceofdistributionaccordingtowork,weneedtoestablishtheincome-directedpricesystemandthesystemofsharesheldbystaff,setupthesocialsecuritysystemtopaymoreattentiontothedisadvantagedgroup,reinforcethemanagementoflaborandcapitalemploymentrelationshipandadjustthedistributionpercentagebetweencapitalandlabor.Keywords:distributionaccordingtowork;distributionaccordingtoessentialfactorsofproduction;laborerrights由鄧小平同志倡導并實施的“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以帶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政策,改變了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傾向,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成效明顯。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雖然平均主義產(chǎn)生的“共同貧困”的局面已經(jīng)消失,但“共同富?!钡哪繕怂坪蹼x老百姓仍很遙遠。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及社會各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馬太效應”,而且勞動者也很難通過“按勞分配”的主渠道致富。于是,人們懷疑僅靠誠實勞動能否致富,進而對我國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收入分配原則產(chǎn)生了困惑。那么,應當如何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如何保證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我們欲對此作出分析。1如何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完善分配結構和分配形式。堅持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動資本、技術等生產(chǎn)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黨的十六大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指出要“確定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至此,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制度并存,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國確立并全面實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人們對按勞分配與按勞動要素分配的關系爭論不休,我們將其大體分為“同一論”和“不同論”兩種觀點?!安煌摗闭J為,按勞分配方式和按勞動要素分配方式具有不同的理論淵源和適應條件。按勞分配適合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所有制形態(tài),按勞動要素分配適合于非公有制的所有制形態(tài),因此,我國的公有制企業(yè)、國有單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而在民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單位實行的是按勞動要素分配?!巴徽摗闭J為,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既然存在著勞動要素市場,不論是按勞分配,還是按勞動要素分配,本質上都是按勞動價值分配,即按市場評價的勞動貢獻分配,無論在國企還是私企的工資,兩者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勞動獲得報酬,而作為報酬形式的工資都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應當說,從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實施情況看,“同一論”確實有更多的實證支持。公有企業(yè)和私有企業(yè)的所有制性質,顯然不能作為區(qū)別按勞分配還是按勞動要素分配的標準。理由如此:(1)無論是公有企業(yè)還是私有企業(yè),都處于一個市場展開競爭,市場機制對兩者所發(fā)揮的作用相同。在市場面前,兩者都有同樣的利潤最大化追求。以此為出發(fā)點,兩者都有壓低勞動者工資以降低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成本的傾向,但實際上是否可行,不僅取決于勞動力的供求關系,還要受到國家政策如最低工資法的制約。(2)無論是公有企業(yè)還是私有企業(yè),勞動者追求勞動報酬最大化的行為相同。勞動者可以自由流動,可以退出國企進入私企,也可以相反,勞動力的價格受行業(yè)工資水平行情的制約,說到底取決于現(xiàn)實勞動力的供求關系。所有勞動者追求報酬最大化的結果,必然導致工資率的平均化,即在其他條件既定時,勞動者付出的腦力與體力相同,所得的勞動報酬大致相等。(3)無論是公有企業(yè)還是私有企業(yè),勞動者獲得工資報酬的依據(jù)都是勞動,兩種所有制企業(yè)都是根據(jù)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和企業(yè)效益對其支付工資的,在企業(yè)內部勞動者參與分配的尺度就是勞動,就是“按勞分配”,至于在不同的企業(yè)之間,屬于不同企業(yè)的勞動者提供了同等的勞動,但分配的報酬有高有低,那是因為企業(yè)的市場表現(xiàn)不同或者說企業(yè)效益不同??傊瑒趧诱吖べY的多少要依據(jù)勞動多少和企業(yè)效益而定。所以不論是按勞分配還是按勞動要素分配,其本質都是通過勞動要素獲得報酬,是勞動力產(chǎn)權在經(jīng)濟上的實現(xiàn)。既然按要素分配也包含了按勞動要素分配,并且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具有“同一性”的特征。為什么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不直接界定為按要素分配,而卻要提出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呢?對此,我們有以下理解:(1)為了突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特點。在收入分配史上,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是兩種根本性質不同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的所有制前提是公有制,按要素分配是以私有制或不同所有制存在為前提,我國現(xiàn)階段的所有制基礎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所以對應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如前所述,我們不能機械地理解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對應關系,認為勞動者在公有制的所得是按勞分配的結果,在私營、外企中的所得是按勞動力價值獲得的報酬,這樣也無法解釋在國有經(jīng)濟參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yè)勞動者的報酬究竟是按勞分配所得還是按要素分配所得。只要我們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也就不能放棄按勞分配的主體分配方式。這正是我們和西方資本主義完全按要素分配的區(qū)別所在。(2)為了強調勞動者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勞動者處于主人翁地位,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由此決定了在分配上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雖然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都要以勞動作為分配依據(jù),但對勞動者的地位評價是不同的。按勞分配強化的是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要素分配只能處于從屬的地位。按生產(chǎn)要素分配強化的是所有要素所有者的經(jīng)濟利益,體現(xiàn)的是要素所有者在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各種要素所有者的作用是等量齊觀的。(3)為了防止按要素分配中勞動者收入的減少。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勢必拓寬社會不同階層收入的來源渠道,將對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產(chǎn)生重大影響。因為,在我國勞動力價格便宜,而資本等其他要素價格昂貴,市場的作用必將使資本等要素所有者和勞動群眾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兩極分化;強調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對勞動收入有明確的傾斜,對市場分配作出必要調節(jié)。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能夠緩解非勞動要素參與價值分配后所引起的分配不公和過于懸殊的收入差別,防止兩極分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實質:按勞分配為主體突出了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特征,強調了勞動者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中的主導作用,強調了勞動者的經(jīng)濟利益應當?shù)玫匠浞直U?。強調按勞分配為主體,說明我們這個社會不應該對勞動者進行剝奪,不應該使其大批失業(yè),淪為無產(chǎn)者,而應該抑制資本收入的過快增長,阻止勞動收入的相對下降,使勞動者的收入逐步得到提高,并逐步富裕起來。也就是說,對各種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分配要向勞動者傾斜。按勞分配為主體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的一大特色,也是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按要素分配方式的關鍵所在。2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實觀察近幾年來我國收入分配狀況,可以明顯看到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并未真正得到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過小。據(jù)學者研究,目前在中國的GDP中,政府財政和預算外、制度外收費拿走了40%,企業(yè)資本拿走了4045%,工人農(nóng)民僅獲1520%。在美國勞動所得能占到GDP的60%;瑞典的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的比例為3:1甚至4:1,即勞動所得大大超過資本所得,而中國正好相反,為1:23。另外,在中國,勞動所得在GDP中的比例也呈下降趨勢。根據(jù)國際勞工組織公布的數(shù)據(jù),從2000年至2005年,中國人均產(chǎn)出增長63.4%,而工資總額占國內生產(chǎn)總值(GDP)的比例卻從12%下降為10.91%,延續(xù)了1980年以來不斷下降的趨勢。面對這些嚴峻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們恐怕不能說落實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收入分配政策。(2)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保障。近10年來,勞動者權益受損現(xiàn)象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由于勞動力的充分供給,勞動者弱勢群體地位十分突出。在一些企業(yè),雇員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分配問題完全由雇主說了算,職工勞動權益被嚴重損害,如有的企業(yè)違反勞動法,搞野蠻管理,侵犯其人身自由,任意延長勞動時間,克扣工人工資,隨意解雇工人。企業(yè)缺乏對雇員的基本保障和正常晉職、晉級機會。在我國勞資相互制銜的機制沒有建立,強勢群體主導契約的制訂,要素價格機制扭曲,使得正式的制度更加有利于增加強勢群體的收入,加劇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3)廣大勞動者成為現(xiàn)行分配制度下利益受損者。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來,確實調動了要素所有者貢獻要素的積極性,知識要素、技術要素、資本要素、管理要素據(jù)其貢獻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一大批相應要素的所有者迅速崛起,成為當代社會精英和先富起來的人。應當說,是制度安排為他們提供了先富的機會,他們的貢獻也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增進了社會福利,“先富”是對他們貢獻的嘉獎。但是,作為勞動要素的所有者,獲得按勞分配合理收入的權利卻受到不應有的損害。在城市,存在大規(guī)模的下崗失業(yè)人群,“九五”期間全國城鎮(zhèn)國有單位在崗職工減少3159萬人,城鎮(zhèn)集體單位減少1648萬人,兩者合計減少4807萬人,這相當一個韓國的總人口。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農(nóng)業(yè)收入因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水平持續(xù)4年下降(總計下降22)而遭受很大損失,估計在30004000億元;與此同時,農(nóng)民各種稅費負擔越來越重,大大降低了廣大農(nóng)民的福利。改革產(chǎn)生出一大批受益者,但也制造出人數(shù)規(guī)模較大的利益受損者。在近幾年對中國市民的調查中,國有企業(yè)工人和農(nóng)民這兩個中國社會的最基本的群體,均自認為和被認為是收益最少的。根據(jù)中科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近幾年對全國60多個城市2000多居民的抽樣調查,1997至1999連續(xù)三年,市民們都認為在發(fā)展過程中受益最小的群體,一是國有企業(yè)工人,第二是務農(nóng)農(nóng)民;而企業(yè)工人和務農(nóng)農(nóng)民正是龐大的勞動者隊伍的主體,如果分配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將會極大地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3關于堅持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對策建議在勞動力供給十分充分、資本等要素稀缺的前提下,市場自發(fā)作用的結果肯定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和各個階層分化,作為弱勢群體的勞動者收入水平相對下降,作為強勢群體的資本所有者收入水平大幅度上升。只有政府有意愿或有意識地在全社會調整收入分配,發(fā)揮彌補市場缺陷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扭轉勞動者在社會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保障廣大勞動群眾的正當權益,使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3.1落實最低工資制度2004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最低工資規(guī)定,但執(zhí)行的情況并不樂觀。按照國家的要求,也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辦法“社會平均工資法”,月最低工資應該是月平均工資的4060%話,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省份達到了這個要求?!痹趧趧雍蜕鐣U喜烤W(wǎng)站上可以查詢到2006年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月最低工資標準,據(jù)統(tǒng)計顯示:深圳實行810元/月的最低工資標準,是省市最低工資標準中最高的一個地區(qū)。而深圳2006年月平均工資是2926元,最低工資僅占到了月平均工資的27.7%;2007年,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850元/月,也只占到2006年月平均工資的29%,仍未達到國家規(guī)定占比的最低限度。有鑒于此,我們必須在今后一個時期,加大最低工資規(guī)定的落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