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隧道施工通風專項方案_第1頁
瓦斯隧道施工通風專項方案_第2頁
瓦斯隧道施工通風專項方案_第3頁
瓦斯隧道施工通風專項方案_第4頁
瓦斯隧道施工通風專項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1 - *隧道 施工 通風專項方案 1 工程 概況 1.1 地理位置 新建 *位于甘肅、四川、陜西及重慶境內(nèi),北起蘭州樞紐,向南經(jīng)甘肅的榆中、渭源、漳縣、岷縣、宕昌、隴南后通過陜西省邊界進入四川省,經(jīng)廣元、蒼溪、閬中、南部、南充后,分別經(jīng)渭沱、廣安接入重慶樞紐。 本標段為土建施工 *標段,線路自本標段起點 *606+710 起,終點 *615+725。主要工程為 *隧道,全長 8270.9m;隧道進口位于 *,隧道出口位于 *。 1.2 工程簡況 *隧道起止里程為 *,全長 *m,為雙線隧道。本隧道設進出口平行導坑輔助施工,平行導坑中線與左線線路中線平行,間距 30m。根據(jù)設計資料顯示,*607+800*610+050、 *613+350*614+950 段為高瓦斯段落,其余段落為低瓦斯區(qū)。隧道進口平導起止里程為 P*607+390P*610+050, 長 *m(不包括橫通道) ;隧道出口平導起止里程為 P*615+592P*613+350,長 *2m(不包括橫通道)。 1.3 總體施工方案 *隧道分三個工區(qū)組織施工: 隧道進口工區(qū): 計劃施工任務 為 *607+329.1*610+180 段 2850.9m,設計為高瓦斯工區(qū) 。 隧道進口 由進口平導掘進直接進入隧道正洞( *607+460 處, 級圍巖)后,分三個掘進工作面組織施工,即進口平導、隧道進口重慶向和廣元向掘進工作面;隧道平導掘進完成后進入隧道正洞向重慶向掘進,直至正洞貫通。 隧道出口工區(qū): 施工任務為 *613+230*615+600 段 2370m,設計為高瓦斯工區(qū) 。 隧道出口設兩個掘進工作面,即隧道出口平導掘進工作面和正洞掘進工作面,隧道平導掘進完成后進入隧道正洞向重慶向掘進,直至正洞貫通。 斜井工區(qū): 計劃施工任務為 *610+180*611+680 段(蘭州向) 1500m 和*611+680*613+230 段(重慶向) 1550m,設計為低瓦斯工區(qū); 為滿足合同工期要求,降低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風難度,縮短隧道進出口通風距離,在 *611+680 處線路右側(cè)增設一斜井,斜井長約 700 米,斜井綜合坡度 9.9%。根據(jù)設計資料, *610+050*613+350 為低瓦斯區(qū),故采用無軌運輸雙車道斷面形式,壓入式通風。施工用電及施工設備均采用防爆型 。 2 通風設計依據(jù) - 2 - 施工通風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 ,是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關鍵。合理的通風系統(tǒng)、理想的通風效果是實現(xiàn)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員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根據(jù)以往隧道通風經(jīng)驗及對當前通風設備技術(shù)性能的調(diào)研結(jié)果,按照自成體系的原則,綜合考慮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制定隧道通風方案。 2.1 通風設計依據(jù) *標 *隧道施工圖; 鐵路瓦斯隧道技術(shù)規(guī)范( TB10120-2002) ;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shù)指南( TZ204-2008) ;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shù)規(guī)程( TB10304-2009) ; 煤礦安全 規(guī)程(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 18 號令)、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guī)定(國家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 19 號)等煤礦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等。 2.2 通風設計標準 隧道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作業(yè)環(huán)境應符合下列 職業(yè)健康及安全標準 : 空氣中氧氣含量,按體積計不得小于 20%。 粉塵容許濃度,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 10%以上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不得大于2mg。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 10%以下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礦物性粉塵不得大于 4mg。 瓦斯隧道裝藥爆破時,爆破地點 20m 內(nèi),風流中瓦斯?jié)舛缺仨毿∮?1.0%;總回風道風流中瓦斯?jié)舛葢∮?0.75%。 開挖面瓦斯?jié)舛却笥?1.5%時,所有人員必須撤至安全地點并加強通風。 有害氣體最高容許濃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許濃度為 30mg/m3;在特殊情況下,施工人員必須進入 開挖工作面 時,濃度可為 100mg/m3,但工作時間不得大于 30min; 二氧化碳按體積計不得大于 0.5%; 氮氧化物(換算成 NO2)為 5mg/m3 以下。 隧道內(nèi)氣溫不得高于 28。 隧道內(nèi)噪聲不得大于 90dB。 隧道施工通風應能提供洞內(nèi)各項作業(yè)所需的最小風量,每人應供應新鮮空氣4m3/min。 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集聚的風速不 得小于 1m/s。 3 通風設計的原則 - 3 - 3.1 通風系統(tǒng) 3.1.1 瓦斯隧道各掘進工作面都必須采用獨立通風,嚴禁任何兩個工作面之間串連通風。 3.1.2 瓦斯隧道需要的風量,須按照爆破排煙、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以及瓦斯絕對涌出量分別計算,并按允許風速進行檢驗,采用其中的最大值。 3.1.3 瓦斯隧道施工中,對瓦斯易于集聚的空間和襯砌模板臺車附近區(qū)域,可采用空氣引射器氣動風機等設備,實施局部通風的辦法,以消除瓦斯聚集。 3.1.4 瓦斯隧道在施工期向,應實施連續(xù)通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機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 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jié)舛龋瑝喝胧骄植客L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 10m 以內(nèi)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榷疾怀^ 0.5%時,方可人工開動局部通風機。 3.1.5 采用平行導坑作回風道時,除用作回風的橫通道外,其他不用的橫通道應及時封閉,留作運輸用的橫通道應設兩道風門。 3.1.6 瓦斯隧道各工區(qū)在貫通前,應做好風流調(diào)整的準備工作。貫通后,必須調(diào)整通風系統(tǒng),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風系統(tǒng)風流穩(wěn)定后,方可恢復工作。 3.2 通風設備 3.2.1 壓入式通風機必須裝設在洞外或洞內(nèi)新風流中,避免污風循環(huán)。瓦斯工區(qū)的通風機應設兩路電源,并裝設風電 閉鎖裝置,當一路電源停止供電時,另一路應在15min 內(nèi)接通,保證風機正常運轉(zhuǎn)。 3.2.2 瓦斯工區(qū),必須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備用通風機,并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tài)。 3.2.3 瓦斯突出隧道掘進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風機,均應實行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及風電閉鎖、瓦電閉鎖供電。 3.2.4 瓦斯隧道應采用抗靜電、阻燃的風管。風管口到開挖面的距離應小于 5m,風管百米漏風率應不大于 2%。 4 通風方案 4.1 斜井 工區(qū) 通風 4.1.1 通風方案 斜井工區(qū)施工通風第一階段 斜井 施工獨頭掘進長度超過 150m 時, 采用 壓入 式 機械通風。 - 4 - 圖 1 斜井壓入式通風方式示意圖 斜井工區(qū)施工通風第二階段 斜井 施工 隧道正洞大小里程方向小于 300m 時, 采用 2 臺軸流式通風機壓入式 通風。 如圖 2 所示。 30m30m 圖 4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一階段 20 m圖 5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二階段 - 10 - 20m圖 6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 三 階段 2 0 m 圖 7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四階段 - 11 - 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加速污濁風流向洞外排出的流速。 詳見 圖 6隧道施工通風第三階段示意圖。 隧道施工通風第四階段 當平導 12#通道與隧道正洞貫通后,將隧 道正洞通風機移至 11#橫通道內(nèi),通過風筒向隧道正洞工作面壓入通風,在 11#橫通道與正洞之間軸流式通風機前設置風門 。為防止瓦斯在 9、 10#橫通道積聚,橫通道兩端設置風門(或封閉)。 平導壓入式通風機安裝到距離 11#橫通道不得小于 20m(洞口方向一側(cè)),通過通風管向平導工作面壓入通風,污濁風流通過 12#橫通道排入隧道正洞,經(jīng)隧道正洞排出洞外。為防止污濁風流沿平導回流,在 12#通道設置礦用局扇向隧道正洞加速污濁風流動速度。本階段直至 13#橫通道與隧道正洞貫通為止。 為加快風流流速。一是,在平導新鮮風流中距平導通風 機后方 15m 處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加速新鮮風流在平導的流速。二是,在距隧道洞口 300m 污濁風流中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 在洞內(nèi)間隔 1000m 增設 1臺防爆射流風機, 加速污濁風流向洞外排出的流速。 詳見 圖 7 隧道施工通風第四階段示意圖。 隧道施工通風第五階段 當平導 13#通道與隧道正洞貫通后,將隧道正洞通風機移至 12#橫通道內(nèi),通過風筒向隧道正洞工作面壓入通風,在 12#橫通道與正洞之間軸流式通風機前設置風門 。為防止瓦斯在 9、 10、 11#橫通道積聚,橫通道兩端設置風門(或封閉)。 平導壓入式通風機安裝到距離 12#橫通道不得小于 20m(洞口方向一側(cè)),通過通風管向平導工作面壓入通風,污濁風流通過 13#橫通道排入隧道正洞,經(jīng)隧道正洞排出洞外。為防止污濁風流沿平導回流,在 13#通道設置礦用局扇向隧道正洞加速污濁風流動速度。 為加快風流流速。一是,在平導新鮮風流中距平導通風機后方 15m 處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加速新鮮風流在平導的流速。二是,在距隧道洞口 300m 污濁風流中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在洞內(nèi)間隔 1000m 增設 1臺防爆射流風機,加速污濁風流向洞外排出的流速。 詳見 圖 8 隧道施工通風第 五 階段示意圖。 - 12 - 2 0m圖 8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五階段 2 0m圖 9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六階段 - 13 - 圖 10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七階段 圖 11 隧道出口施工通風第八階段- 14 - 隧道施工通風第 六 階段 當 由 平導 14#通道 進入 隧道正洞 施工后 , 采取設在 平導內(nèi)的軸流風機 壓入式通風,為加快風流流速在 14#平導內(nèi)設防爆射流風 機輔助通風;隧道正洞通風方式同第五階段。本階段直至隧道正洞與 14#橫通道貫通為止。 詳見 圖 9 隧道施工通風第 六 階段示意圖。 隧道施工通風第 七 階段 當平導 14#通道與隧道正洞貫通后,將隧道正洞通風機移至 14#橫通道內(nèi),通過風筒向隧道正洞工作面壓入通風,在 14#橫通道與正洞之間軸流式通風機前設置風門 。為防止瓦斯積聚,其它各橫通道兩端設置風門(或封閉)。為加快風流流速,在距隧道洞口 300m 污濁風流中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在洞內(nèi)間隔 1000m 增設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共計布置 2臺),加速污濁風流向洞外排出的流速。 詳見 圖 10 隧道施工通風第 七 階段示意圖。 隧道施工通風第 八 階段 當隧道正洞貫通后,在 14#橫通道設防爆射流通風機向正洞內(nèi)送風。此外,新鮮風流通過隧道出口,向斜井排風。為防止瓦斯積聚,其它各橫通道兩端設置風門(或封閉)。為加快風流流速,將距隧道洞口 300m 污濁風流中安裝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在洞內(nèi)間隔 1000m 增設 1 臺防爆射流風機(共計布置 3臺),并在斜井與正洞交匯處設 1臺射流風流,加速污濁風流通過斜井排出。 詳見 圖 11 隧道施工通風第 八 階段示意圖。 4.2.2 風量和風壓計算 隧道正洞進口施工均按 無軌運輸,采用巷道通風,隧道正洞和平導均不設風門,設射流風機輔助通風的混合通風模式。隧道正洞通過風筒壓入式向工作面通風的最大長度不超過 3個橫通道間距,按 700m 計。 隧道正洞風量計算參數(shù)同斜井正洞。 隧道正洞 風管漏風損失修正風量 洞外風機通過在斜井與正洞交叉處,為工作面供風,通風計算取最大通風長度 L 700m。風管百米漏風系數(shù)為 2%,風機所需風量為 Q機為: B=L/100=700/100=7 A=( 1-) B=( 1-0.02) 7=0.87 Q 機 = Q 需 /A=1938/0.87=2228m3/min - 15 - 風壓 計算 C= L=1 700=700; W=C/2D=700/(2 1.5)=233 S 風管 = D2/4=1.77m2; V = Q 需 /S 風管 =2228/1.77=1259m/min H 摩 = W V 2=0.0078 233 12.592=288Pa 式中: 空氣密度 , 按 =1.0kg/m3計。 V 風管內(nèi)平均風速。 系統(tǒng)風壓 其他正局摩 hhhh H ,為簡化計算,取 H=1.2H 摩 H=1.2 H 摩 =1.2 288=346Pa。 平導風量及風壓計算 計算參數(shù) : 按照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 術(shù)指南( TZ204-2008) 的規(guī)定,結(jié)合施工組織,計算參數(shù)如下:供給每人的新鮮空氣量按 m=4m3/min 計;按照分部開挖的最不利因素,坑道施工通風最小風速按 Vmin=1m/s,因平導斷面較小,不利于瓦斯稀釋,按瓦斯積聚最小風速為依據(jù) ;隧道內(nèi)氣溫不超過 28;正洞最大開挖面積按 SZ=18m2計( 級圍巖全斷面開挖);正洞 上 斷面開挖爆破一次最大用藥量 A=90kg( 級圍巖全斷面開挖,每循環(huán)進尺 3m);正洞放炮后通風時間按 t=20min 計;風管百米漏風率 1,風管內(nèi)摩擦阻力系數(shù)為 0.0078,風筒直徑 為 1.0m。 風量 計算 按洞內(nèi)允許最小風速要求計算風量 Q 風速 =Vmin SZ 60s=1.0 18 60s=1080(m3/min) 按洞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計算風量 Q 人員 =4 m 1.2=4 40 1.2=192(m3/min) m坑道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正洞按 40人計。 按洞內(nèi)同一時間爆破使用的最多炸藥用量計算風量 Q 炸藥 =(5 A b)/t=(5 90 40)/20=900(m3/min) b 公斤炸藥爆破時所構(gòu)成的一氧化碳體積,取 40L。 按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 Q 瓦 K2 Q 絕 ( B允 B送) 1.6 3.03/0.005=970m3/min - 16 - 式中: K2 風量備用系數(shù),考慮隧道掘進斷面不平、風筒漏風、瓦斯泄漏不均衡等因素,取 K2 1.6; Q 絕 瓦斯絕對涌出量,取實測數(shù)據(jù),可先取炮臺山參考值 3.03m3/min,在施工中按實測值進行調(diào)整; B允 工作面允許瓦斯?jié)舛?,根?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取 0.5%; B送 送入風流中瓦斯?jié)舛?,新鮮風流瓦斯?jié)舛葹?0。 按洞內(nèi)使用內(nèi)燃機械計算風量 計算公式: Q 內(nèi)燃 =Q0 P 式中: P 進洞內(nèi)燃機械馬力總數(shù)。 該隧道洞內(nèi)內(nèi)燃動力在出渣時期有 ZLC50 側(cè)卸 式裝載機和 CQ1261T 自卸汽車。其中側(cè)卸式裝載機 1臺,最大功率 162kw,計算功率 145kw; 3 臺自卸車(滿載車 1臺,空車 2臺),滿載功率按 110kw,計算功率 99kw,空車計算功率按滿載 80%計,即 79kw。則需要風量為: Q 內(nèi)燃 =Q0 P=3 (145+99+79 2)=1206m3/min Q 需 =max( Q 風速 、 Q 人員 、 Q 瓦 、 Q 炸藥 、 Q 內(nèi)燃 ) =1206 m3/min 風管漏風損失修正風量 通風計算取最大通風長度 L 800m。風管百米漏風系數(shù)為 1%,風機所需風量為Q機為: B=L/100=800/100=8 A=( 1-) B=( 1-0.02) 8=0.92 Q 機 = Q 需 /A=1206/0.92=1311m3/min 風壓計算 C= L=1 800=800; W=C/2D=800/(2 1.5)=267 S 風管 = D2/4=0.785m2; V = Q 需 /S 風管 =1311/0.785=1670m/min H 摩 = W V 2=0.0078 267 16.72=581Pa 式中: 空氣密度 , 按 =1.0kg/m3計。 V 風管內(nèi)平均風速。 系統(tǒng)風壓 其他正局摩 hhhh H ,為簡化計 算,取 H=1.2H 摩 - 17 - H=1.2 H 摩 =1.2 581=697Pa 4.2.3 風機選型 工區(qū) 風機型號 高效 風量( m3/min) 風壓 Pa 功率( kw) 數(shù)量 備注 進口工區(qū) 軸流風機 SDF-NO13 2691 9305920 132 2 2 其中 1臺備用 射流風機 ( B)SSF-No11.2/37 2244 - 37 4 輔助通風 軸流風機 SDF-NO11.5 1865 7274629 75 2 2 其中 1臺備用 5 施工通風檢測 瓦斯隧道必須建立測風制度,每 10 天進行 1次全面測風。 對掘進工作面和其他用風地點,應根據(jù)實際需要隨時測風,每次測風結(jié)果應記錄并寫在測風地點的記錄牌上。應根據(jù)測風結(jié)果采取措施,進行風量調(diào)節(jié)。必須有足夠數(shù)量的通風安全檢測儀表。儀表必須由國家授權(quán)的安全儀表計量檢驗單位進行檢驗。 5.1 風速測定 5.1.1 儀器 對于隧道中的風速,一般應選用中速風表( 0.5 10m/s)或低速風表( 0.3 5m/s)進行測定。中速風表一般為翼式風表,圖 A1為 AFC 121 型翼式風表,測量時,手指按下啟動桿,風表指針回到零位,手指放開后紅色計時指針開始轉(zhuǎn)動,此時風表指針也開始計數(shù),經(jīng) 1min 后風速指針停止轉(zhuǎn)動,計時指針轉(zhuǎn)到初始位置也停止轉(zhuǎn)動,風速指針所示數(shù)值即為表速,單位為:格 /min。 5.1.2 風速測定要求 由于空氣具有粘性和 隧道洞壁 壁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得 洞內(nèi) 空氣在流動時會產(chǎn)生內(nèi)外摩擦力,導致了風速在 隧道 斷面上的分布并非是均勻的。風速在 洞 壁周邊處風速最小,從 洞 壁向 隧道 軸心方向,風速逐漸增大。通常在 隧道 軸心附近風速最大。在測量 隧道 平均風速時,如果把風速計( 風表)停留在 洞 壁附近,測量結(jié)果將較實際值偏??;風速計位于 隧道 軸心位置時又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因此測定 隧道 平均風速時,不能使風速計停在某一固定點,而應該在 隧道 橫斷面上按著一定路線均勻地測定,其數(shù)據(jù)才能真實地反映出 隧道 的平均風速。 為了測得 隧道 平均風速,測風時可按定點法(即將 隧道 斷面分為若干格、風表在- 18 - 每格內(nèi)停留相等的時間)進行測定,然后求算出平均風速。圖 A2 所示為風速測定點布置示意圖。 圖 A1 AFC 121 型中速翼式風表 1 開關閘板; 2 回零推桿; 3 表頭; 4 外殼; 5 底坐; 6 風輪; 7 提環(huán) 5.1.3用機械式風表測量隧道平均風速步驟如下: a、進入 隧道內(nèi) 測風時,首先要估測 隧道內(nèi) 的風速,然后再選用相應量程的風表進行測定; b、取出風表和秒表。將風表指針回零,然后使風表迎著風流,并與風流方向垂直,待翼輪轉(zhuǎn)動正常后,同時打開風表的計數(shù)器和秒表,在 巷道 內(nèi)每個點每次測定 1min的時間,然后關閉秒表和風表,讀取風表指針讀數(shù)(格 /min),并作記錄; c、在某一斷面進行測風時,每個測定點測風次數(shù)應不少于三次,每次測量誤差不應超過 5,然后取三次測風結(jié)果的平均值(格 /min)。如果測量誤差大于 5,說明測風結(jié)果不符合 要求,需追加一次測風; d、在測得 隧道內(nèi) 風速后,還必須用皮尺或鋼尺細致地量出測風地點的 隧道 各部尺寸,計算出測風處的 隧道 斷面積; e、把測風數(shù)據(jù)和 隧道 參數(shù)記錄于表 A1 之中。 - 19 - 進風管出口隧道掘進面風速測定斷面1432進風管隧道斷面 圖 A2 風速測定點布置圖 表 A1 測風記錄表 - 20 - 5.1.4 計算表速和隧道的平均風速 a、風表表速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 V表 測得的表速,格 /s; n 三次測風風表刻度盤讀數(shù)的平均值,格 /s; t 測風時間, s。一般為 60s。 b、根據(jù)計算出的表速,查看風表 校正曲線,可求得 隧道 內(nèi)平均風速。 5.2 隧道通風量計算 根據(jù)測量出的 隧道 參數(shù)計算出 隧道 斷面積 ,然后求算出通過的風量。 式中: Q 通過 隧道 的風量, m3/s; S 斷面積, m2; v 隧道內(nèi) 內(nèi)平均風速, m/s。 5.3 瓦斯?jié)舛鹊臏y定 在 隧道內(nèi) 斷面每個測定風速的測點使用瓦斯檢定器測定瓦斯?jié)舛龋瑸榱税踩鹨?,以測定的最大瓦斯?jié)舛戎底鳛樵撎幍耐咚節(jié)舛取?使用瓦斯檢定器測量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a、測量瓦斯一定要在 隧道 風流范圍內(nèi)進行。 隧道 風流劃定的范圍是距頂、幫、底各為 200mm 的空間。 b、儀器應定 期檢修、校正。 c、使用儀器必須養(yǎng)成輕拿輕放的習慣,避免儀器受振動和碰撞。 d、在測定工作中,如果儀器發(fā)生故障,必須由專職人員進行修理。 5.4 隧道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 隧道瓦斯絕對涌出量以隧道實際風量和瓦斯?jié)舛葹榛A來進行計算。 隧道 瓦斯涌出量 Q為: CqQ 式中: Q 隧道的絕對瓦斯涌出量, m3/min; q 隧道的測定風量, m3/min; C 測定隧道斷面處的瓦斯?jié)舛龋?- 21 - 6 施工通風安全措施 6.1 施工通風安全管理措施 以“合理布局,優(yōu)化匹配,防漏降阻,嚴格管理、確保效果” 20 字方針,作為施工通風管理的指導原則,強化通風管理。 6.1.1 施工通風安全組織機構(gòu) 1、 瓦斯隧道施工項目經(jīng)理部必須建立以項目經(jīng)理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chǎn)管理機構(gòu)。 2、 建立瓦斯監(jiān)控、檢測組織系統(tǒng),測定氣象參數(shù)、瓦斯?jié)舛取L速、風量等參數(shù)。低瓦斯工區(qū)可用便攜式瓦檢儀,高瓦斯工區(qū)和瓦斯突出工區(qū)除便攜式瓦檢儀外,尚應配置高濃度瓦檢儀和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 3、 建立以崗位責任制和獎懲制為核心的通風管理制度和組建專業(yè)通風班組,通風 班組全面負責風機、風管的安裝、管理、檢查和維修,嚴格按照通風管理規(guī)程及操作細則組織實施。項目部定期根據(jù)通風質(zhì)量給予通風班組兌現(xiàn)獎懲辦法。 6.1.2 施工通風 主要崗位風險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1、 測風員風險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 危險源:風表選擇不準確 ; 風表不完好 ; 作業(yè)環(huán)境不完好 ; 測風地點不符合規(guī)定,人員操作不熟練 ; 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不準確或測風報表填寫不正確 。 管理標準: 測風時,測風員根據(jù)風速的大小選擇相應量程的風表進行測風。 隧道 每 10 天至少進行 1 次全面測風,測風地點、位置、測風周期必須符合有關規(guī)定。測風應在 專門的測風站進行,在無測風站的地點測風時,要選擇測風斷面規(guī)整、無片幫、空頂、無障礙物、無淋水和前后 10m 內(nèi)無拐彎的巷道。 測風員在同一地點測風時要測量 3 次,每次測量結(jié)果誤差不超過 5,否則加測一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每次測量結(jié)束,測風人員必須將測量數(shù)據(jù)準確地填寫在測風記錄手冊和記錄牌板上,并編制通風旬報。 每次測 量結(jié)束,測風員、瓦檢員必須將測量數(shù)據(jù)及時填寫在記錄手冊上并匯報。嚴格按反風程序的時間匯報。兩人要相互配合。 管理措施: 分工區(qū) 管理人員隨時對測風員測風時選擇的風表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選擇的風表不符- 22 - 合規(guī)定,進 行處罰。 測風員必須經(jīng)過培訓,取得安全技術(shù)工種操作資格證后,持證上崗。 .熟悉所用風表和其它儀器的性能和參數(shù)。熟悉 隧道 通風系統(tǒng),掌握各用風地點所需風量。 測風時要避開 隧道內(nèi)內(nèi) 行人、行車頻繁的時間,避開附近風門開、關頻繁時間,測風時不得有人員、車輛經(jīng)過。 項目部安質(zhì)部 每旬對測風員所測量的數(shù)據(jù)與現(xiàn)場的實際風量進行一次校核,發(fā)現(xiàn)與現(xiàn)場出入大,應重新測風。 分工區(qū)技術(shù)人員 將測風員、瓦檢員匯報上的數(shù)據(jù)進行核查,發(fā)現(xiàn)誤差大,責令其重新測量。 利用班前會教育員工遵守紀律、增強時間觀念。 2、 主要通風機司機風險管理標準及管理 措施 主要危險源 : 操作高壓電氣設備時,未按要求佩戴絕緣用具。未對風機主要部位進行詳細檢查。未按開停機順序操作。 管理標準: 必須經(jīng)過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熟悉通風機結(jié)構(gòu)性能、工作原理、技術(shù)特征、供電系統(tǒng)和控制回路,以及 通風 系統(tǒng)和各風門的用途 等 情況,能獨立操作。 作業(yè)前必須進行本崗位危險源辨識。遵守勞動紀律,認真填寫工作日志,不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 當主要通風機發(fā)生故障停機時,備用通風機必須在 15min 內(nèi)啟動,并正常運轉(zhuǎn)。 管理措施: 不得隨意變更保護裝置的整定值。 操 作高壓電氣設備時應用絕緣工具,并按規(guī)定的操作順序進行。 除故障緊急停機外,嚴禁無請示停機 。 嚴格按照上級命令進行通風機的啟動、停機操作。 6.1.3 通風管理制度 1、 一般規(guī)定 風機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作業(yè),必須嚴格遵守風機的操作規(guī)程,熟悉通風系統(tǒng)性能。 - 23 - 隧道通風系統(tǒng)必須經(jīng)過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行,運行期間應加強巡視及維護工作,保證通風系統(tǒng)各項性能、技術(shù)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保證隧道 24 小時連續(xù)不間斷通風,風量、風壓必須滿足規(guī)范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不得隨意停風。 風機設置兩路電源并裝設風電閉鎖裝置,確保正在使用的通風機出現(xiàn)故障后能在 15min 內(nèi)啟動備用通風機,保證隧道通風和正常作業(yè)不受影響。 對易形成瓦斯聚積的部位必須采取局部通風,當停風區(qū)中瓦斯?jié)舛炔怀^ 1%時,并在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 6m 以內(nèi)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染怀^0.5%時,方可人工開動局部通風機。 2、 通風系統(tǒng)定期檢查制度 工區(qū) 組織每周對通風系統(tǒng)進行檢查,架子隊長每天對通風系統(tǒng)必須作例行檢查,通風工必須做好日常巡查。 通風系統(tǒng)運行正常后,每 10 天進行一次全面測風,對掌子面和其他用風地點根據(jù)需 要隨時測風,做好記錄。 每 7 天在風管進出口測量一次風速、風壓,并計算漏風率,風管百米漏風率不應大于 1%,對風筒的漏風情況必須及時修補。 建立通風系統(tǒng)運行管理檔案,檔案包括各種檢查記錄、調(diào)試記錄、測量記錄、維護記錄、運行記錄等。 值班人員每天按班組對通風系統(tǒng)運行情況進行記錄,架子隊長每天、主管副經(jīng)理每周分別對運行記錄予以審核、簽認,并由物設部負責建檔保存。 周用風速測定儀對風速進行人工檢測,檢測結(jié)果與自動監(jiān)控系統(tǒng)相應時間、位置、風速值進行核對,確保風速滿足施工要求且回風巷風速不得低于 1m/s。 3、 通 風管理交接班制度 必須實行通風班組交接班制度,交接雙方簽字認可,對上一班存在的問題、隱患、需注意事項、儀器設備狀態(tài)等必須交接清楚,交接班記錄由架子隊長每天定時予以審核簽字。 4、 停風報批制度 因通風系統(tǒng)檢修及其他原因需要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zhuǎn)時,必須提前提出申請,逐級上報,根據(jù)停風時間長短由相關負責人審批后方可實施。 - 24 - 停風時間在 30min 以內(nèi)的,由當班人員報架子隊長審核后,由 主管副經(jīng)理 批準實施。停風時間超過 30min 的,由當班人員報 主管 經(jīng)理審核后,由 安全總監(jiān) 批準實施。 停風前必須確保洞內(nèi)所有人員已經(jīng)撤離, 并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測瓦斯?jié)舛?,?jīng)當班瓦檢工檢測,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 20m 以內(nèi)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榷疾怀^ 0.5%時,方可由指定人員開啟局部通風機。 6.2 施工通風安全技術(shù)措施 6.2.1 風機安裝 風機支架應穩(wěn)固結(jié)實,避免運行中振動,風機出口處設置加強型柔性管與風管連接,風機與柔性管結(jié)合處應多道綁扎,減少漏風。 通風機前后 5m 范圍內(nèi)不得堆放雜物,通風機進氣口應設置鐵箅,并應裝有保險裝置 。 當巷道內(nèi)的風速小于通風要求最小風速時,可布設射流風機來卷吸升壓,提高風速。 洞內(nèi)風機的移動,采用 小平板車移動,移動前,提前做好風機支座或支架。射流風機應逐個移動,以保證洞內(nèi)不間斷的空氣循環(huán)。 通風機應有適當?shù)膫溆脭?shù)量。 6.2.2 風管安裝 風管必須有出廠合格證,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保證無損壞,粘接縫牢固平順,接頭完好嚴密。 通風管應優(yōu)先采用高強、 抗靜電 、阻燃的軟質(zhì)風管 。 風管掛設應做到平、直,無扭曲和褶皺。 在平行導坑作業(yè)時,先由測工在拱頂測出中線位置,然后用電鉆打眼,安置膨脹螺栓;在正洞作業(yè)時,襯砌地段根據(jù)襯砌模板縫每 5m 標出螺栓位置,未襯砌地段,先由測量工在邊墻上標出水平位置,然后用電鉆打眼, 安置膨脹螺栓。布 8 號鍍鋅鐵絲,用緊線器張緊。風管吊掛在拉線下。為避免鐵絲受沖擊波振動、洞內(nèi)潮濕空氣腐蝕等原因造成斷裂,每 10m 增設 1個尼龍繩掛圈。 通風管破損時,應及時修補或更換。當采用軟風管時,靠近風機部分,應采用加強型風管。通風管的節(jié)長盡量加大,以減少接頭數(shù)量,接頭應嚴密,每 100m 平均漏風率不宜大于 1%。彎管平面軸線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通風管直徑的 3 倍。 風管最前端距掌子面 5m,并且前 55m 采用可折疊風管,以便放炮時將此 55m- 25 - 迅速縮至炮煙拋擲區(qū)以外。 6.2.3 通風系統(tǒng)日常管理和維護措施 通風機 應有專人值守,按規(guī)程要求操作風機,如實填寫各種記錄。 通風機使用前應卸去廢油,換注新油,以后每半月加注一次。 風機應盡量減少停機次數(shù),發(fā)揮風機連續(xù)運轉(zhuǎn)性能。需停機或開啟時,根據(jù)洞內(nèi)調(diào)度通知進行。為減少風機啟動時的氣錘效應對風管的沖擊破壞,應采用分級啟動,分級間隔時間為 3min。 開啟軸流風機前,射流風機必須開啟運轉(zhuǎn),以控制風流方向,防止污濁空氣形成小循環(huán)。 綜合保障班組中應設專職風管維修工。每班必須對全部風管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破損等情況及時處理。對于輕微破損的管節(jié),采用快干膠水粘補:先將破損部位清潔打毛 后,再行粘補;破損口小于 15cm 時,直接粘補;破損口大于 15cm 時,先將破口縫合后再行粘補,粘補面積應大于破損面積的 30%。粘補后 10min 內(nèi)不能送風。對于嚴重破損的管節(jié),必須及時更換。 因洞內(nèi)滲水和溫度變化的影響,風管內(nèi)會積水,故應定期排水,以減少風管承重和阻力。 6.2.4 瓦斯隧道通風 安全技術(shù)措施 防止瓦斯集聚的風速不得小于 1m/s。 在施工期期間應實施連續(xù)通風。 巷道通風時,除用作回風的橫通道外,其它不用的橫通道應及時封閉,平導洞口應設兩道風門。 壓入式通風機必須裝設在洞外或洞內(nèi)新風流中,避 免污風循環(huán)。瓦斯工區(qū)的通風機應設兩路電源,并裝設風電閉鎖裝置,當一路電源停止供電時,另一路應在 15min內(nèi)接通,保證風機正常運轉(zhuǎn)。 瓦斯工區(qū),必須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備用通風機,并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tài)。配置兩套電源,隧道內(nèi)采用雙電源線路,其電源線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負載。 通風班組具體負責按照經(jīng)批準的通風方案進行通風系統(tǒng)的安裝、使用、維修、測風等工作。洞口設置通風風量記錄牌板,每班每次通風情況由當班通風工及時記錄于牌板上,記錄牌板要根據(jù)通風情況隨時進行更新。 必須認真執(zhí)行通風風量記錄制度,當班通風工 隨身攜帶通風記錄本,按照規(guī)定- 26 - 的要求,每班每次通風情況應及時予以記錄,記錄本的內(nèi)容應包含通風設備、通風方式、通風風量、通風時間、當班通風人員、交接工作,并每班進行交接和相互簽認,遇有重大問題時要立即請示上報。 建立通風系統(tǒng)運行管理各種檢查記錄、調(diào)試記錄、測風記錄、維護記錄、運行記錄等。 值班人員每天按班組對通風系統(tǒng)運行情況進行記錄,架子隊長每天、分部主管副經(jīng)理每周分別對運行記錄予以審核、簽認,管理檔案由物設部負責建檔保存。 通風機的運轉(zhuǎn)應由專職當班司機負責,并應每小時將通風機運轉(zhuǎn)情況記入運轉(zhuǎn)記錄簿內(nèi),發(fā)現(xiàn)異 常,立即報告;通風記錄簿應有當班通風人員、帶班人員簽字,架子隊長每日、分部經(jīng)理每周進行檢查并簽字確認,通風運轉(zhuǎn)情況每班必須進行交接簽字,物設部門每日進行一次檢查。 通風機司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每班必須至少有一名值班人員,風機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風機的操作規(guī)程,熟悉通風系統(tǒng)性能,除通風班組當班人員外,其他人員嚴禁隨意操作風機。 通風系統(tǒng)運行期間應加強巡視及維護工作,保證通風系統(tǒng)各項性能、技術(shù)指標達到設計要求。通風系統(tǒng)必須保證隧道 24 小時連續(xù)不間斷通風,風量、風壓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不得隨意停風。 對易形成 瓦斯聚積的部位必須采取局部通風,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風機必須采用三專(專用開關、專用電纜、專用變壓器)供電,當停風區(qū)中瓦斯?jié)舛炔怀^ 1%時,并在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 20m 以內(nèi)風流中的瓦斯?jié)舛染怀^ 0.5%時,方可人工開動局部通風機。 掌子面至模板臺車地段設置移動式局扇配合軟風管供風,以增加瓦斯易聚集地段的風速,防止瓦斯聚集。 工作面若采用局扇通風,由于局扇或供電故障造成局扇停風時,在恢復局扇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jié)舛?,證實爆破工作面附近 20m 范圍內(nèi)的 CH4 濃度不超過 1%,且局扇及其開關附近 10m風流 中, CH4 濃度不超過 0.5%時,方可啟動局扇通風。否則,必須先采取相應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在掌子面至模板臺車地段的死角、塌腔等部位用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